|
|
经皮椎体成形术质量控制 |
潘鄂武,唐兴桥,饶 珉,杨新红,甘万崇,陈 军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北 武汉 430060 |
|
|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操作技术、质量控制及临床疗效。方法:PVP在CT定位或双“C”臂DSA透视及球管多角度定位导向下,采用正位法及斜位法,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骨水泥治疗椎体转移瘤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结果:31例患者共穿刺37个腰椎,9个胸椎,其中椎体压缩性骨折31个,转移瘤15个。11例CT定位穿刺均一次成功,PVP技术操作成功率100%,疼痛完全缓解率90%。24例术后进行CT检查,4例椎体后缘出现少量骨水泥渗透;2例椎间盘渗透,均无运动障碍。结论:DSA透视任意调节球管倾斜角度,定位引导行PVP安全可靠,可掌握注射骨水泥的最佳时机,其技术操作简便易行,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引起的临床疼痛症状。PVP术前检查资料的综合评估、患者的体位准备与穿刺针定位等对顺利进行PVP尤为重要。
|
|
关键词 :
椎体成形术
|
收稿日期: 2004-11-22
|
|
[1] |
王建伟;许晓泉;王德杭;邹月芬;时 寅;徐 磊;施海彬. T2 mapping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 , 2015, 26(5): 355-358. |
[2] |
邓绍强;杜 勇;杨汉丰;陈建新;刘启芬. 弥散加权ADC值定量评价髓核蛋白多糖含量的研究[J]. , 2013, 24(9): 650-653. |
[3] |
王 琳;刘太运;王学香;张 洁. 腰椎滑脱伴邻近节段变化的CT分析及临床意义[J]. , 2012, 23(8): 598-600. |
[4] |
范志奎;王胜林;崔志新;赵兴家;陈贺明;王富泉. 轮廓勾画法在CT诊断腰椎侧弯阶段椎间盘突出、膨出中的应用价值[J]. , 2010, 21(6): 449-451. |
[5] |
王洪波;陈焱君;吴泽文;肖 林. MR扩散张量成像在腰椎间盘病变中的临床价值[J]. , 2010, 21(2): 103-106. |
[6] |
王明友;胡效坤. CT引导下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J]. , 2008, 19(11): 827-828. |
[7] |
孙宇哲;巩顺东;李 政.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J]. , 2008, 19(7): 522-523. |
[8] |
王 燕;刘 刚. CT引导下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223例报告)[J]. , 2008, 19(3): 218-220. |
[9] |
许卫国;杨建勇;庄文权;陈 伟;李家平. 医用臭氧及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J]. , 2007, 18(4): 282-284. |
[10] |
兰永树;高礼明;黄新文;唐光才. 模拟负重前后腰椎间盘变化的CT测量及其意义[J]. , 2004, 15(8): 458-46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