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D大鼠模型的1H MRS与病理及病理生理学对照研究 |
宋 焱,祁 吉 |
天津医科大学第一中心医院放射科,天津 300070 |
|
|
摘要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早期海马1H MRS的改变及其病理和病理生理学基础,以及1H MRS对A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建立Aβ(1-40) 海马注射AD大鼠模型1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设置5个观测时间点:1、2、4、6、8周,进行大鼠行为学、海马离体1H MRS、海马神经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等检查。结果:病理、病理生理学及行为学检查均证实AD大鼠模型构筑成功,与AD相关的各种改变主要出现于模型建立后的6~8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海马NAA/Cr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这种变化与病理生理学检测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具有负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624,P值为0.003),与1H MRS检测的Cho/Cr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556,P值为0.011)。NAA/Cr的升高判别AD组与对照组的正确率为72.2%。MI/Cr、Cho/Cr无明显改变。结论:NAA/Cr的可逆性改变是AD大鼠模型1H MRS的早期改变,反映了神经元能量代谢的异常,且NAA/Cr的升高可能对AD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
关键词 :
Alzheimer disease,
海马,
病理学
|
收稿日期: 2005-01-20
|
|
[1] |
赵书英;张万强;耿进朝;张景国 . 实验性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X线表现与骨密度、骨灰重及钙磷元素、病理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 , 2015, 26(10): 736-739. |
[2] |
林炳权;许乙凯;曹 晶;冯 婕;杨蕊梦. 颅内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胶质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对照[J]. , 2010, 21(7): 457-460. |
[3] |
王志红;刘怀军;史朝霞;秦瑞萍;王藏海. 兔短暂性局灶脑缺血MRI动态演变和病理组织学改变[J]. , 2010, 21(7): 461-464. |
[4] |
齐铮琴;赵 锦;李 扬. 经阴道超声三维血管定量与病理微血管密度对卵巢癌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的应用价值[J]. , 2010, 21(7): 521-522. |
[5] |
顾继英;张学梅;白 敏;杜联芳;李 凡;张会萍. 肾细胞癌超声造影与病理对照分析研究[J]. , 2010, 21(2): 90-93. |
[6] |
倪恩珍;王亚非. 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表现与病理学分析[J]. , 2010, 21(2): 136-138. |
[7] |
郑奎宏;马 林;史丽静;郭 勇;黄敏华;张燕群;赵书臣. 肿块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磁共振表现[J]. , 2010, 21(11): 761-764. |
[8] |
梁晓超;王伯胤. 大肠黏液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J]. , 2010, 21(11): 811-814. |
[9] |
孙 鹤;刘兆玉;郭启勇. 儿童局灶性颞叶癫痫:3.0T 1H-MRS及MR海马容积分析[J]. , 2010, 21(1): 5-8. |
[10] |
方 春;王尔祯;包 强;俞方荣;王立章. 特发性颞叶癫痫的MRI海马T2弛豫时间测量[J]. , 2009, 20(4): 229-232. |
[11] |
冯 健;李泉水;张家庭;田 平;张 婵;朱国献;何劲松. 乳腺脂肪坏死的超声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J]. , 2008, 19(11): 765-768. |
[12] |
李文华;金惠明;张忠德;孙莲萍;杨 波. 儿童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MRI和病理比较分析[J]. , 2006, 17(4): 194-196. |
[13] |
那 婧;谢德轩;刘鹏飞;周 洋. 脑胶质瘤MR灌注成像和病理分级对照研究[J]. , 2006, 17(3): 121-123. |
[14] |
曹殿波;史东光;牛春波;韩国良. 胃间质瘤的多排螺旋CT诊断及病理对照[J]. , 2006, 17(3): 127-129. |
[15] |
余文昌;杨建勇;庄文权;陈韵彬;郑石芳.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MRI与病理学评估对照研究[J]. , 2005, 16(8): 468-47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