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4年 25卷 7期
刊出日期:2014-07-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457 胼胝体压部可复性局灶孤立性病变的MRI诊断价值
郑奎宏;马 林;王亚明;黄敏华;王子军;邵立新;应立刚
DOI:
目的:脑内胼胝体压部出现可复性局灶孤立性病变是一种少见的MRI表现,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描述该病变的MRI特点并分析该病变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RI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局灶孤立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流感患者出现精神症状,MRI检查提示胼胝体压部出现孤立局灶性异常信号,临床确诊流感病毒相关性脑炎,经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完全康复,复查MRI病灶完全消失;1例癫痫患者服用抗癫痫药物多年,术前行MRI检查偶然发现胼胝体压部局灶孤立性异常信号,术后复查病灶明显缩小;1例精神异常患者行MRI检查发现脑内胼胝体压部出现局灶孤立性异常信号,随后的脊髓MRI检查发现髓内弥漫性异常信号,临床诊断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月后患者完全康复,复查MRI病变已完全消失。结论:胼胝体压部局灶孤立性异常信号无法用某一种疾病解释,多种疾病脑内均可以见到此类异常信号,MRI胼胝体压部局灶性异常信号是一种非特异性表现。
2014 Vol. 25 (7): 457-459 [摘要] ( 575 ) HTML (0 KB)  PDF  (0 KB)  ( 150 )
460 自动乳腺全容积超声对乳腺导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赵红梅;刘春丽;刘 琪
DOI:
目的:探讨全自动乳腺容积超声系统检查(ABVS)乳腺导管疾病的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iemens Acuson 2000超声检查系统对乳头溢液的乳房扫查,对比常规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对比,评价ABVS系统对乳腺导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ABVS对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100%,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82%,与常规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VS可消除操作者因素造成的诊断结果差异,图像更易辨认更易被临床医生接受,提高了乳腺导管病变的检出率。
2014 Vol. 25 (7): 460-461 [摘要] ( 636 ) HTML (0 KB)  PDF  (0 KB)  ( 196 )
462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住院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的CTA形态学分析
张雪凤;刘 崎;郝楠馨;陆建平;邵成伟;弓 静
DOI:
目的: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CTA形态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测夹层患者死亡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长海医院符合研究要求的47例A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全主动脉CTA检查资料,分为死亡组(n=12)及对照组(n=35),利用Vitrea FX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对CTA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并分析患者住院死亡相关形态学参数,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死亡形态学相关危险因素。结果:A型主动脉夹层最大层面主动脉长径(Wald χ2=5.839,P=0.016,OR=1.102)、分支血管累及数量(Wald χ2=4.594,P=0.032,OR=1.337)两个形态学参数与A型夹层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相关,两者均为危险因素。结论:A型主动脉夹层最大层面主动脉长径、分支血管累及数量两个形态学参数是A型夹层患者住院死亡相关危险因素,较大的主动脉内径及分支血管累及数目多提示临床医生应争取治疗时间。
2014 Vol. 25 (7): 462-465 [摘要] ( 685 ) HTML (0 KB)  PDF  (0 KB)  ( 212 )
466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协调性研究
陈军红;李东野;王志荣;徐通达;张延斌
DOI: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协调性的临床价值。方法:40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HCM患者和25例正常人,应用RT3DE方法分析其左室特定节段到达最小收缩容积时间(Tmsv)的标准偏差和最大差值被标准化为心动周期的百分比(Tmsv 16-SD%、Tmsv 12-SD%、Tmsv 6-SD%、Tmsv 16-Dif%、Tmsv 12-Dif%、Tmsv 6-Dif%)。结果:HCM患者的Tmsv 16-SD%、Tmsv 12-SD%、Tmsv 6-SD%、Tmsv 16-Dif%、Tmsv 12-Dif%、Tmsv 6-Dif%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延长(P<0.05),梗阻型与非梗阻型HCM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HCM患者RT3DE的左室各节段容积-时间曲线交错紊乱,同步性差。结论:HCM患者无论梗阻型或者非梗阻型均存在左室收缩协调性障碍,RT3DE技术能识别HCM患者早期左室收缩协调性异常,对于明确HCM患者心肌损害进程有重要意义。
2014 Vol. 25 (7): 466-468 [摘要] ( 611 ) HTML (0 KB)  PDF  (0 KB)  ( 204 )
469 应用左房追踪技术探讨正常成人左房参数及影响因素
齐锦蔚;高 林
DOI:
目的:应用左房追踪技术探讨健康成人左房参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例正常健康成年人,其中男99例、女103例。男、女平均年龄分别为(41.5±12.5)岁、(44.9±13.1)岁,运用左房追踪技术(Left atrial tracking,LAT)获得左房:最大上下径(LALmax)、最小上下径(LALmin)、最大周长(LACmax)、最小周长(LACmin)、最大面积(LAAmax)、最小面积(LAAmin)、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pre)、收缩期充盈速率(dv/dt S)、左房舒张早期排空速率(dv/dt E)、左房舒张晚期排空速率(dv/dt A)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用体表面积(BSA)标化,研究其是否受性别、年龄因素影响。结果:男性组与女性组比较,左房各参数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各参数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左房追踪技术测得正常人左房各参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但与性别无关,作为新技术在探讨正常人左房构型及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014 Vol. 25 (7): 469-472 [摘要] ( 560 ) HTML (0 KB)  PDF  (0 KB)  ( 182 )
473 256层CT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丁 茗;蔡 静;刘 明;李文华
DOI:
目的:探讨256层CT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256层CT扫描和心彩超资料,与手术和DS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9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心内、外结构异常共267个,其中心内结构异常132个,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位异常24个,心外大血管异常111个。256层CT和心彩超对心内结构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0.45%和96.9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67%和95.8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69%和74.7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先天性心脏病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2.02%和87.6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256层CT对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优于心彩超,256层CT和心彩超结合更有利于改善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无创性评估。
2014 Vol. 25 (7): 473-476 [摘要] ( 560 ) HTML (0 KB)  PDF  (0 KB)  ( 177 )
477 个性化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CTA与DSA对照分析
王 刚;张镇滔;郑晓林;张玉兰;蔡庆文;梁满球;袁焕初;李德维;陈炤庭;邓 磊
DOI:
目的:探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个性化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与DSA冠脉造影对比,探讨CTA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156例患者分为4组:A组78例为前瞻性门控扫描,心率<80次/min,其中36例行冠脉DSA造影检查;B组78例为回顾性门控扫描,其中60例行DSA检查,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再分为3组,B1组(BMI<18 kg/m2)25例、B2组(BMI 18~25 kg/m2)25例、B3组(BMI>25 kg/m2)28例。应用Philips 256 iCT,管电压120 kV,管电流A组992 mA,B1组500 mA、B2组580 mA、B3组660 mA。扫描完毕后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采用主观评分(4分法)和客观噪声测量2种方法评价图像质量。比较组间心率、ED、噪声及图像评分的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与B组间心率、ED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间ED平均值相差7.45 mSv,相比较B组,A组ED平均降低50.41%。A、B两组间BMI、图像噪声和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3组间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心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噪声B1组与B2组、B1与B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2与B3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CTA诊断冠心病(与DSA比较),A组的敏感性91.19%,特异性95.64%,准确性94.23%,Kappa值0.87;B组敏感性96.11%,特异性98.06%,准确性97.65%,Kappa值0.93。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可以通过心率、BMI、管电流等因素对检查者进行分类,在保证图像质量、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达到个性化基础上有效减低辐射剂量的目的。
2014 Vol. 25 (7): 477-481 [摘要] ( 690 ) HTML (0 KB)  PDF  (0 KB)  ( 213 )
482 PC MR法测量主动脉血流准确性的临床研究
郭 立;郭 皓;袁 勇;曾维咏;袁曙光;周晓雯;杨 楠;艾李萍
DOI:
目的:评价磁共振相位对比法(PC MR)测量主动脉血流的准确性。方法:由2位医师先后2次对11例正常志愿者的左心室及主动脉起始部的MR数据进行测量、分析,获得主动脉起始部心动周期内的净血流量(即每搏输出量,SV),并与左心室短轴位MR电影中左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容积的改变(SV)进行比较,探讨PC MR法测量主动脉血流的准确性;并观察上述两种方法在检查及后处理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受测量者个体的影响情况。结果:PC MR法测量主动脉起始部所获得左心室的SV与左心室短轴位MR电影测量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0.92);PC MR法测量SV花费时间较少、受测量者的影响小。结论:PC MR法能准确测量主动脉的血流,并能快速获得SV等左心室功能评价的指标。
2014 Vol. 25 (7): 482-485 [摘要] ( 547 ) HTML (0 KB)  PDF  (0 KB)  ( 213 )
486 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浓度在320排CT冠脉成像中的应用
成满平;牛娟琴;杜林芝;罗 樱;郝晓东;李欣怡;杨菊红;强海霞;韩月东
DOI: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浓度冠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120 kV,270 mgI/mL)65例,B组(120 kV,350 mgI/mL)65例,C组(100 kV,270 mgI/mL)70例。采用320排CT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评价试验所得到的3组图像质量以及患者所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3组图像冠脉评分无显著差异(P>0.5),图像噪声和增强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但都可满足诊断。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有显著差异(P<0.01),C组是其中的最低值组。结论: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浓度可用于CT冠脉成像,并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2014 Vol. 25 (7): 486-488 [摘要] ( 774 ) HTML (0 KB)  PDF  (0 KB)  ( 274 )
489 功能CT预评价原发性肝癌介入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解云川;李玉伟;唐光才;兰永树;戴贵东
DOI:
目的:探讨功能CT评价原发性肝癌肝储备功能与介入治疗风险关系的价值。方法:97例CT及实验室检查诊断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行剩余肝容积测量及肝灌注扫描。治疗后分为肝功能障碍组(n=29)和无肝功能障碍组(n=68)。以介入围手术期相关的影像、介入治疗、实验室指标作为危险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再用P<0.05的指标为自变量行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CT测量单位体表面积的剩余肝容积(RHVS)、门静脉灌注量(PVP)、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介入导管的直径、门静脉栓塞、肿瘤直径、术前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Child-Turcotte-Pugh分级(CTP分级)。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肝癌介入术后肝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有RHVS减小、PVP降低、介入导管直径增大、术前血清肌酐增高(P<0.01)。结论:功能CT能在介入治疗前评估原发性肝癌的肝储备功能和介入治疗风险并提供影像证据。
2014 Vol. 25 (7): 489-492 [摘要] ( 556 ) HTML (0 KB)  PDF  (0 KB)  ( 200 )
493 CT在结直肠重复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迟 源;郭一君;孙 巍;卢再鸣
DOI:
目的:探讨CT对结直肠重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结直肠重复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行CT检查的17例中15例诊断为结直肠重复癌,2例直肠及横结肠重复癌患者分别漏诊直肠癌及横结肠癌。行肠镜检查的16例中12例肠镜抵达回盲部,11例术前准确诊断,1例患者其中1处病变术前病理为中度不典型增生;4例患者因远端病变造成肠腔狭窄未抵达回盲部,近端肠道病变未发现,其中包括1例CT漏诊横结肠癌。结论:在结直肠重复癌的诊断中,CT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认真把握结直肠癌的影像学特征,培养医生对于结直肠重复癌的诊断意识能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2014 Vol. 25 (7): 493-496 [摘要] ( 524 ) HTML (0 KB)  PDF  (0 KB)  ( 199 )
       病例报告
496 超声诊断阴囊内脂肪瘤1例
白 冰;陈 伟
DOI:
2014 Vol. 25 (7): 496-496 [摘要] ( 576 ) HTML (0 KB)  PDF  (0 KB)  ( 194 )
       论著
497 腰椎小关节退变影像诊断技术的对照分析
薛红强;姚福东;乔正梅;霍敏华;任转勤;陈 涛;张 雷
DOI:
目的:通过观察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常规MRI及脂肪抑制序列的影像表现,进一步提高临床对椎小关节退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38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影像学资料,运用χ2检验对其每项影像学征象的CT、常规MRI及脂肪抑制序列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抑制序列显示关节滑膜的炎性改变优于CT和常规MRI,MRI对关节面软骨的观察优于CT(P<0.05);而CT观察骨性关节面及关节下骨质退变、关节腔真空征和伴发征象有明显优势(P<0.05);但对于骨质增生引起的椎小关节改变三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或慢性期急性发作的椎小关节退变患者,应首选MRI检查并加扫脂肪抑制序列;对于慢性期或需要手术的患者,应首选CT检查。
2014 Vol. 25 (7): 497-499 [摘要] ( 674 ) HTML (0 KB)  PDF  (0 KB)  ( 172 )
       综述
500 超声检查在非包裹性胸腔积液定量中的研究进展
王美文;胡 兵
DOI:
2014 Vol. 25 (7): 500-502 [摘要] ( 546 ) HTML (0 KB)  PDF  (0 KB)  ( 218 )
502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纤维化中的应用进展
李秋菊;赵周社;于 兵;石 喻;李加慧;郭启勇
DOI:
2014 Vol. 25 (7): 502-506 [摘要] ( 586 ) HTML (0 KB)  PDF  (0 KB)  ( 185 )
       短篇论著
507 个性化机织型覆膜支架在高龄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张崇高;王国林;穆四清;郑华中;李泽琳
DOI:
目的:探讨个性化机织型记忆镍钛合金覆膜食管支架在高龄晚期食管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117例高龄晚期食管癌患者中植入机织型记忆镍钛合金覆膜食管支架的为A组,植入手编型记忆镍钛合金覆膜食管支架的为B组,分别评价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17例患者均一次性支架植入成功,成功率100%,恶性梗阻症状明显改善,患者能进食,但是并发症明显不同。结论:个性化机织型记忆镍钛合金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高龄食管癌晚期是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4 Vol. 25 (7): 507-510 [摘要] ( 528 ) HTML (0 KB)  PDF  (0 KB)  ( 253 )
510 多层螺旋CT在儿童先天性胸壁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路 涛;蒲 红;杨 诚;蒲 锘
DO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儿童先天性胸壁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先天性胸壁畸形患儿资料189例,对其CT表现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儿中漏斗胸169例,占89.21%,鸡胸19例,占10.05%,Poland综合征1例。漏斗胸患儿中对称性漏斗胸72例,占42.60%,非对称性漏斗胸97例,占57.4%,169例患儿Haller指数平均为3.78±1.28。鸡胸患儿其多层螺旋CT表现可分为胸骨斜行前凸11例,胸骨弧形前凸6型,胸骨前凸成角型及鸽胸各1例4种类型。结论:多层螺旋CT可准确显示及评价儿童先天性胸壁畸形的形态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014 Vol. 25 (7): 510-513 [摘要] ( 476 ) HTML (0 KB)  PDF  (0 KB)  ( 349 )
513 腹腔镜超声在肝脏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郭玉娟;袁建军;朱丽敏;张喜君
DOI: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在肝脏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肝脏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超声引导下手术治疗,腹腔镜超声探查结果分别与术前常规超声检查结果、CT检查结果比较,并根据术中探查结果相应调整手术方案。结果:术前术中共发现106枚病灶,其中腹腔镜超声发现98枚(检出率92%),常规超声检查发现81枚(检出率76%),CT检查发现87枚(检出率82%),另腹腔镜超声发现7例患者已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腹腔镜超声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P=0.002)及CT检查(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根据腹腔镜超声探查结果,26例改变原手术方案,34例继续原手术方案。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6~12月5例患者出现复发。结论:腹腔镜超声对肝脏肿瘤不仅具有较高检出率,可发现术前影像学检查遗漏的病灶,且在术者选择手术方案方面提供精确的病灶信息,指导手术彻底、安全及合理实施。
2014 Vol. 25 (7): 513-515 [摘要] ( 571 ) HTML (0 KB)  PDF  (0 KB)  ( 170 )
515 局限性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表现
丁重阳;李天女
DOI:
目的:探讨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MRI及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局限性Castleman病的影像资料,其中CT检查20例,MRI检查3例,18F-FDG PET/CT检查5例。结果:13例位于腹部,8例位于胸部,3例位于颈部,3例位于盆腔,1例位于左侧上臂。CT检查20例,平扫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晰锐利,5例伴钙化,4例见卫星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明显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大动脉,3例病灶周边可见粗大、扭曲血管影;MRI检查3例,与肌肉信号相比T1WI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18F-FDG PET/CT检查5例,平均SUVmax 3.63±0.89。结论: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MRI及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2014 Vol. 25 (7): 515-518 [摘要] ( 709 ) HTML (0 KB)  PDF  (0 KB)  ( 181 )
519 高频超声在下肢周围神经损伤及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郝纪锟;郑敏娟;陈定章;张小卉;王 晶;罗 璐;周晓东
DOI: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下肢周围神经损伤及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98例下肢周围神经损伤及病变的患者,与正常神经的声像图对照,观察和总结各种神经病变的声像图特点,并与术中探查及电生理检查结果相比较,评价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下肢周围神经损伤及病变按其损伤类型大致可分为神经断裂、神经肿瘤、神经卡压粘连和神经炎性改变四大类,各有其声像图特点;与术中探查及电生理结果相对照,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84%。结论:高频超声在检查下肢神经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为其形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能够根据声像图特征对病变的类型作出较准确的判断,为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对神经损伤修复的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及社会医疗负担均有积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4 Vol. 25 (7): 519-521 [摘要] ( 569 ) HTML (0 KB)  PDF  (0 KB)  ( 169 )
521 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安全性评估及个体化原则
崔 驰;王弼偲;张 抒
DOI: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与X线引导在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2013年我院因下肢深静脉血栓置放IVCF患者共计42例,其中超声引导下23例,X线引导下19例。对两种方式在技术成功率、植入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释放均取得成功,超声组在股静脉穿刺、手术时间,穿刺点血肿、X线辐射等明显好于X线组,同时远期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别。但在滤器释放位置上X线组好于超声组。结论:超声引导下IVCF置入术具有操作时间短、适应证范围广、费用低廉、无辐射等优点,与X线引导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引导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 Vol. 25 (7): 521-522 [摘要] ( 627 ) HTML (0 KB)  PDF  (0 KB)  ( 161 )
523 青少年冠状动脉CTA低剂量成像方法初探
赵轶轲;徐 磊;范占明;郭久芳;晏子旭
DOI:
目的:探讨青少年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使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扫描机,应用Flash扫描、前瞻性心电触发轴位扫描模式并结合迭代算法,对19例青少年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结果:93.8%(18/19)获得了满意的图像,经工作站重建后,能够清楚显示冠状动脉正常解剖分支和病变部位、范围。平均辐射剂量为(1.61±0.28) mSv,平均对比剂用量为(43.7±5.6) mL。结论:通过合理选择检查方案,青少年冠状动脉CTA检查可以实现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的用量,而保证诊断图像质量。
2014 Vol. 25 (7): 523-525 [摘要] ( 717 ) HTML (0 KB)  PDF  (0 KB)  ( 194 )
       病例报告
525 罕见肋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1例
李勤勍;杨 军;飞 勇;丁莹莹
DOI:
2014 Vol. 25 (7): 525-525 [摘要] ( 643 ) HTML (0 KB)  PDF  (0 KB)  ( 167 )
526 肺及胸腔多发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龚晓虹;袁玲玲;母华国
DOI:
2014 Vol. 25 (7): 526-527 [摘要] ( 538 ) HTML (0 KB)  PDF  (0 KB)  ( 228 )
527 乳腺血管肉瘤的超声造影表现1例
韩鄂辉;吕志红;洪 玮;沈 荣;黄娅娟
DOI:
2014 Vol. 25 (7): 527-528 [摘要] ( 627 ) HTML (0 KB)  PDF  (0 KB)  ( 174 )
529 眶内绿色瘤误诊1例
刘玲玲;戴 捷;李铁柱
DOI:
2014 Vol. 25 (7): 529-530 [摘要] ( 589 ) HTML (0 KB)  PDF  (0 KB)  ( 312 )
530 脊髓内转移瘤1例
王 琪;王 滨;李 军;曹庆勇
DOI:
2014 Vol. 25 (7): 530-531 [摘要] ( 510 ) HTML (0 KB)  PDF  (0 KB)  ( 204 )
531 椎体侵袭性血管瘤1例
贺春妮
DOI:
2014 Vol. 25 (7): 531-532 [摘要] ( 907 ) HTML (0 KB)  PDF  (0 KB)  ( 204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