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3年 24卷 6期
刊出日期:2013-06-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381 抑郁患者自我注意的功能性MRI初步探讨
董海波;马晓洁;陈传锋;李亚迪
DOI:
目的:研究抑郁患者自我注意的大脑皮层功能变化,探讨自我注意是否与抑郁情绪相关。方法:选取8名抑郁患者和9名健康志愿者进行fMRI。采用BOLD组块设计,受试者接受与自我注意相关的3种任务刺激,原始数据经SPM8脑功能MR软件包处理,获得受试者的脑激活图,并进行对照研究,分析抑郁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脑激活空间分布的差异。结果:三种靶刺激条件下,抑郁患者比正常志愿者均存在较多激活脑区。抑郁患者在“我”靶刺激条件下脑区激活显著多于“*”和“他”靶刺激条件。结论:抑郁患者可能存在自我注意偏向,抑郁情绪可能与自我注意相关。
2013 Vol. 24 (6): 381-384 [摘要] ( 565 ) HTML (0 KB)  PDF  (0 KB)  ( 245 )
385 11C-蛋氨酸PET-CT在诊断脑胶质瘤复发和三维适形放疗靶区规划中的临床应用
于 雷;王莹莹;车现锋;孙爱君;孙效刚
DOI:
目的:探讨11C-蛋氨酸PET-CT在复发胶质瘤的诊断以及放射治疗靶区规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例经头颅MRI增强扫描诊断为复发的胶质瘤患者行11C-蛋氨酸PET-CT检查,并通过开颅手术及活检获得病理;对12例病理证实复发病例利用PET-CT图像与MRI图像结合勾画靶区行三维适形放疗。结果:22例患者11C-蛋氨酸PET-CT显像真阳性16例,真阴性5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0例,灵敏度95.5%(21/22),特异性83.3%(5/6),假阳性率16.7%(1/6),假阴性率0,约登指数0.788;12例病理确诊复发者行三维适形放疗,4例靶区与T1WI增强区一致,2例靶区范围大于T1WI增强区,4例靶区范围小于T1WI增强区,2例靶区完全位于T1WI增强区之外。结论:11C-蛋氨酸PET-CT对诊断胶质瘤复发的准确性高,可用于MRI/CT诊断复发而临床尚不确诊病例的诊断;并能明显优化胶质瘤复发患者的放疗计划。
2013 Vol. 24 (6): 385-388 [摘要] ( 715 ) HTML (0 KB)  PDF  (0 KB)  ( 291 )
389 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MRI及CT表现
次旦旺久;艾熙婷;卢再鸣
DOI:
目的:分析并探讨婴幼儿腮腺血管瘤(PHS)的MRI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婴幼儿PHS的MRI(9/21)、CT(12/21)和临床资料。结果:21例PHS患者中男10例,女11例,1岁以内18例(86%),超过1岁者3例(14%)。影像上均表现为单发病灶,病灶中心均位于腮腺浅叶,累及深叶者9例(43%);形态上呈类圆形6例(29%),分叶状15例(71%),所有病灶边缘清楚。12例CT检查结果示所有病灶密度均匀,CT值约(36.4±5.9) HU,病灶内未见液化坏死区,1例行增强CT检查示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增强后CT值由36 HU增至147 HU。9例MRI检查结果示病灶信号和咬肌相比,病灶在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 显示均为等信号;FSE T2WI 及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所有病灶内均显示静脉流空的信号影,2例增强检查示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与正常脂肪信号相似。2例误诊为淋巴瘤(10%),1例误诊为混合瘤(5%),12例笼统诊断为良性肿瘤(57%),余6例均正确诊断为血管瘤(28%)。结论:婴幼儿发现位于腮区具有良性肿瘤病灶特征的包块,且病灶较大时突出于腮腺表面,增强后明显强化,诊断时应首先考虑血管瘤可能。
2013 Vol. 24 (6): 389-392 [摘要] ( 710 ) HTML (0 KB)  PDF  (0 KB)  ( 177 )
393 肺部韦格纳肉芽肿MSCT征象与ANCA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的研究
黄 刚;马娅琼
DOI:
目的:研究肺部韦格纳肉芽肿(WG)多层螺旋CT(MSCT)形态学特征与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胞浆型(C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周型(PANCA)、抗蛋白酶3抗体(PR3-ANCA)和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ANCA)的关系及诊断价值。方法: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部WG和对照组9例非WG患者行MSCT扫描和血清自身抗体指标CANCA、PANCA、PR3-ANCA、MPO-ANCA检测,将MSCT特征与血清自身抗体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肺WG组CANCA,PR3-ANC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测定PR3-ANCA诊断W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肺部WG患者血清PR3-ANCA水平在MSCT征象-炎症征象、结节征和空洞征有无情况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MSCT诊断肺部WG有一定局限性,但是MSCT某些征象与血清PR3-ANCA水平具有较强关联性,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肺部WG的病理变化。
2013 Vol. 24 (6): 393-396 [摘要] ( 690 ) HTML (0 KB)  PDF  (0 KB)  ( 262 )
397 斑点追踪显像对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早期左室节段旋转的评价
范 莉;颜紫宁;黄 俊;宋香廷;芮逸飞;沈 丹;陈冬亮
DOI: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评价兔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早期左室节段旋转角度,探讨该方法对左室节段功能评估的敏感性。方法:健康新西兰兔46只,开胸行左冠状动脉前支结扎术建立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模型,在术前及术后10 min两次采集胸骨旁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及两腔切面、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切面动态二维图像;测量常规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STI技术分析左室三水平共18个节段的旋转角度。结果:①LVEDD、LVESD、LVFS、LVEDV、LVESV、LVEF术后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室二尖瓣水平术前下壁及后间隔旋转角度最大,前壁及侧壁旋转角度最小,术后各节段间旋转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水平及乳头肌水平术前及术后各节段间旋转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左室二尖瓣水平前间隔、后间隔、下壁及后壁的旋转角度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前壁及侧壁旋转角度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心尖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各节段旋转角度术后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早期用STI评价左室节段旋转角度可以敏感的反映左室节段功能的改变。
2013 Vol. 24 (6): 397-399 [摘要] ( 642 ) HTML (0 KB)  PDF  (0 KB)  ( 192 )
400 高频超声评价儿童小肠套叠治疗选择的临床研究
潘福治;任卫东;张 尧;齐 旭;万勃威
DOI: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评估儿童小肠套叠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儿童小肠套叠病例,患儿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对其一般临床资料、超声资料、治疗及结果进行收集及分析。结果:56例儿童小肠套叠,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4月~9岁,39例患儿接受保守治疗,17例经手术治疗。手术组患儿小肠套叠包块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6.53 cm和2.78 cm,而非手术组患儿小肠套叠包块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3.21 cm和1.81 cm(均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长度及直径是预测手术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肠套叠直径≥2.1 cm和长度≥4.2 cm是预测需要手术治疗的最佳界值。结论:超声测量肠套叠的直径≥2.1 cm和长度≥4.2 cm的儿童小肠套叠患儿需要手术治疗。
2013 Vol. 24 (6): 400-403 [摘要] ( 570 ) HTML (0 KB)  PDF  (0 KB)  ( 252 )
404 MSCT与高频超声结合对项韧带退变与颈椎退变相关性研究
郝金华;孙小影;赵小华;曹院国;韦 进
DOI:
目的:研究项韧带退变与颈椎退变的关系。方法:病例组65例,对照组58例,两组均进行中立位MSCT颈部容积扫描,中立位与45°前伸位项韧带高频超声扫描,观察项韧带形态、密度、最小横截面积变化率,将两组观察结果与相关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项韧带33.85%失去原有三棱状外形,38.46%项韧带索状部扭曲,27.69%项韧带索状部出现钙化。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Ⅰ~Ⅳ段项韧带索状部增粗、膜状部增厚,整体密度增高,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索状部最小横截面积变化率对比,病理组Ⅰ、Ⅱ、Ⅳ段减小,Ⅲ段增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韧带退变与颈椎退变及颈椎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形态、密度、最小横截面积变化率的异常改变同项韧带钙化一样,也是颈椎退变重要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此类影像表现的认知,对颈椎病的影像诊断和临床相关治疗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2013 Vol. 24 (6): 404-408 [摘要] ( 586 ) HTML (0 KB)  PDF  (0 KB)  ( 220 )
409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腰椎良、恶性压缩骨折敏感系数值的探讨
张璐璐;李松柏
DOI:
目的:探讨腰椎DWI的不同b值对图像质量及ADC值的影响,选择3.0T磁共振鉴别腰椎良、恶性压缩骨折的最适b值。方法:31例压缩骨折的患者45个椎体,分为良性组(17例共23个椎体,由外伤或骨质疏松引起)和恶性组(14例共22个椎体,转移瘤或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行矢状面DWI序列扫描,测定b值分别为300、400、500、600、700和800 s/mm2时病变椎体的对比度比(CR)、对比信噪比(CNR)和表观弥散系数值(ADC)。比较良性组和恶性组在各个b值下的CR、CNR和ADC值。结果:不同b值下CR分别为0.71±0.41、0.58±0.44、0.49±0.36、0.40±0.34、0.33±0.30和0.27±0.26,b值为300 s/mm2时最高, CNR值分别为9.03±4.25、7.27±5.81、6.41±4.43、4.83±4.08、4.21±3.64、3.42±3.24,b值为300 s/mm2时最大;良、恶性压缩骨折组间的CR、CNR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b值为300、400、500和600 s/mm2时,良、恶性压缩骨折椎体组间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b值为300 s/mm2时,ADC值良性组为1.75±0.41,恶性组为1.11±0.33,两组间差异最大。结论:DWI图像上病变信号强度不能鉴别良恶性腰椎压缩骨折。使用较小b值的DWI图像在鉴别腰椎良、恶性压缩骨折上也许更有价值。
2013 Vol. 24 (6): 409-413 [摘要] ( 602 ) HTML (0 KB)  PDF  (0 KB)  ( 203 )
414 51例肩胛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刘 杰;陈 勇;于宝海;史云恒;吴文娟
DOI:
目的:探讨肩胛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间经病理证实的肩胛骨病变51例,分析其发病情况及影像学特点。结果:肩胛骨病变共51例,占同期全身骨肿瘤的2.15%,涉及15种病变。其中良性肿瘤22例(43.1%),肿瘤样病变6例(11.8%),恶性肿瘤23例(45.1%)。良性肿瘤以骨软骨瘤最为多见(17例,占肩胛骨良性肿瘤的77.3%),其次是软骨瘤2例;肿瘤样病变主要为嗜酸性肉芽肿和邻关节骨囊肿,各2例;恶性肿瘤主要为转移瘤(14例,占肩胛骨恶性肿瘤的60.9%),其次是软骨肉瘤4例(占肩胛骨原发恶性肿瘤的44.4%)。除1例软骨母细胞瘤涉及盂部外,余软骨类肿瘤均位于体部和骨突部。肩胛骨骨突部的病变种类分布与体部相似。体部中心区多为恶性肿瘤,边缘区多为软骨类良性肿瘤;盂部主要为转移瘤,良性病变中邻关节骨囊肿是该处较具特征性病变。肩胛骨恶性肿瘤具有边界不清、骨皮质破坏、软组织内蔓延征象,除软骨肉瘤可见肿瘤软骨钙化征象,余恶性肿瘤缺乏影像特征性。肩胛骨良性病变多边界清楚,常伴有硬化边。结论:肩胛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相对少见,以软骨类肿瘤及转移瘤为主。病变分布有一定规律,与相应病变在长骨的分布有一定相似性。
2013 Vol. 24 (6): 414-418 [摘要] ( 683 ) HTML (0 KB)  PDF  (0 KB)  ( 240 )
       综述
419 坐骨神经少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MR表现
郭 林;孟祥虹
DOI:
2013 Vol. 24 (6): 419-422 [摘要] ( 553 ) HTML (0 KB)  PDF  (0 KB)  ( 226 )
       病例报告
422 产前超声诊断变异型Dandy-Walker畸形1例
陈利明;牛红艳
DOI:
2013 Vol. 24 (6): 422-422 [摘要] ( 661 ) HTML (0 KB)  PDF  (0 KB)  ( 440 )
       短篇论著
423 HIV脑炎的影像表现(附21例报告)
史恒瑞
DOI:
目的:探讨HIV脑炎的影像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清免疫学及临床证实的21例HIV脑炎的影像表现及诊断、鉴别诊断。结果:21例HIV脑炎中单纯脑萎缩5例,脑白质病变并脑萎缩13例,单纯脑白质病变3例。结论:CT和MRI的临床应用,对HIV脑炎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但CT和MRI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及血清免疫学证实。
2013 Vol. 24 (6): 423-425 [摘要] ( 612 ) HTML (0 KB)  PDF  (0 KB)  ( 223 )
425 鼻咽咀嚼肌间隙病变MRI研究
王静石;张征宇;王振常;谭晓天
DOI:
目的:研究鼻咽咀嚼肌间隙病变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及8例临床证实的鼻咽咀嚼肌间隙病变MRI图像特点。结果:45例病变中,肿瘤18例,炎性病变14例,脉管性病变9例,神经纤维瘤病4例。T1WI图像上,18例(100%)肿瘤、12例(86%)炎性病变、8例(89%)脉管性病变及4例(100%)神经纤维瘤病呈略低至等信号。T2WI图像上,10例(56%)肿瘤、14例(100%)脉管性病变及4例(100%)神经纤维瘤病呈略高至高信号,11例(79%)炎性病变呈低或极低信号;11例(61%)肿瘤、3例(21%)炎性病变及9例(100%)脉管性病变边界较清;15例(83%)肿瘤、14例(100%)炎性病变、1例(11%)脉管性病变及4例(100%)神经纤维瘤病有邻近孔道受累;45例病变均累及鼻咽咀嚼肌间隙内脂肪;8例(44%)肿瘤、10例(71%)炎性病变、2例(22%)脉管性病变及4例(100%)神经纤维瘤病出现间隙内肌肉异常强化。结论:MRI可以显示鼻咽咀嚼肌间隙病变的范围、形态、信号特点及间隙自身的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2013 Vol. 24 (6): 425-428 [摘要] ( 608 ) HTML (0 KB)  PDF  (0 KB)  ( 205 )
429 X线数字断层技术在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应用
梁 红
DOI: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12例经手术确诊或临床治疗好转的腺样体肥大的患儿的X线数字断层片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取兴趣层面摄片并测量计算腺样体(Adenoid,A)厚度和鼻咽腔(Nasopharyngeal,N)宽度之比值(A/N),A/N值1例0.71,2例0.73,2例0.75,3例0.78,2例0.81,1例0.85,1例0.86。临床手术所见与影像所见相符合。结论: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可以在任意深度成像,所得图像解剖无重叠,对鼻咽部、口咽部腺样体肥大及对气道压迫程度显示清晰,X线辐射量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3 Vol. 24 (6): 429-431 [摘要] ( 598 ) HTML (0 KB)  PDF  (0 KB)  ( 238 )
431 床旁胸片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肺气漏诊断中的应用
赵菊环;崔二峰;张治礼
DOI: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并肺气漏的床旁胸部X线表现,以提高对本病并发肺气漏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对NRDS并肺气漏的23例患儿的床旁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透光度降低、细网颗粒影伴支气管充气或白肺,在机械通气中发生肺气漏。X线表现为肺间质气肿3例,气胸22例,纵隔积气5例,颈部皮下气肿1例, 其中7例合并2种以上气漏,分别为肺间质气肿并气胸2例,气胸并纵隔积气4例,气胸并纵隔积气及颈部皮下气肿1例。本组气漏以气胸居多,其中内侧气胸8例,前胸部气胸10例(包括单侧大量气胸3例),外侧气胸4例。结论:床旁胸部X线摄片可以对NRDS并肺气漏作出明确诊断,并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013 Vol. 24 (6): 431-433 [摘要] ( 714 ) HTML (0 KB)  PDF  (0 KB)  ( 336 )
       论文
434 单心动周期全容积成像评价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陈方红
DOI:
目的:探讨应用单心动周期全容积成像(IFI)技术评价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女性乳腺癌患者72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观察乳腺癌患者6个化疗周期,分别于化疗前及每个周期化疗后常规进行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及IFI检测。结果:与化疗前相比较,随着化疗药物累积量的增加,第4、5周期后心电图异常率升高(P<0.05),第6周期后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6周期后二维超声心动图E/A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P<0.05);IFI结果显示:随着化疗药物累积量的增加,第4、5周期后LVEF下降(P<0.05),第6周期后LVEF明显下降(P<0.01)。结论:IFI技术能早期检测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一种相对较准确、敏感的检测方法。
2013 Vol. 24 (6): 434-436 [摘要] ( 642 ) HTML (0 KB)  PDF  (0 KB)  ( 187 )
       短篇论著
436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影像征象分析
王 刚
DOI: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征象,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3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CT平扫所有病例为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30例见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31例病灶渐进性、向心性持续强化,1例病灶未进一步强化,其中显示肝脏包膜皱缩凹陷征象的12例,肝叶萎缩的9例,周围胆管扩张的16例,4例病灶内出现钙化,6例合并胆管结石。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平扫呈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期轻度多样性不均匀强化,延时期持续渐进性、向心性强化为特点,肝叶萎缩、周围胆管扩张及肝脏边缘包膜凹陷是其重要间接征象。
2013 Vol. 24 (6): 436-438 [摘要] ( 665 ) HTML (0 KB)  PDF  (0 KB)  ( 231 )
439 新型造影剂全氟显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临床分析
杨淑君;袁彬彬;胡双龙
DOI:
目的:探讨新型造影剂全氟显低机械指数实时谐波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Hysterosalpingo-contrast sonography,HyCoSy)对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不孕症妇女48例,采用造影剂全氟显,先行经腹部B超引导下HyCoSy,实时观察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的流动及显影情况,判断输卵管的通畅性,次日行X线碘油造影(X-ray hysterosalpingography,X-HSG),将其结果对照分析。结果:HyCoSy与X-HSG检查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3.7%、特异度为97.9%、灵敏度(不通畅为87.5%、通而不畅92.0%),其一致性较强(Kappa值为0.900),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新型造影剂全氟显低机械指数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术对输卵管显像清晰,判断准确,且操作简便、安全、经济,可作为临床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检查的一种有效方法。
2013 Vol. 24 (6): 439-441 [摘要] ( 621 ) HTML (0 KB)  PDF  (0 KB)  ( 161 )
442 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异常改变
周红艳;张宇虹;苏本利
DOI: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T2DM)以及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上肢主要神经的异常改变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T2DM患者分为:A组(T2DM合并DPN组,30例);B组(T2DM不合并DPN组,30例)。另选取3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C组。观察三组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的内部回声及结构,测量并比较三组神经的长径(D1)、宽径(D2)及横截面积(CSA)。结果:C组三支神经横切面为高回声,间以细小低回声,呈网格样改变;纵切面见被条状高回声断续分隔的平行线状低回声结构。A组三支神经内部回声均明显减低,平行线状低回声结构消失,D1、D2、CSA较B组和C组增大(P均<0.05);B组仅腕管、肘部尺神经管、Guyon管处神经回声略减低,D1、D2、CSA较C组增大(P均<0.05)。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DPN患者上肢主要神经的内部回声及管径的异常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3 Vol. 24 (6): 442-445 [摘要] ( 667 ) HTML (0 KB)  PDF  (0 KB)  ( 218 )
445 头颈部动脉夹层MSCTA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牟凤群;陈 通;刘海霞
DOI:
目的:对比分析颈内动脉夹层(ICD)和椎-基底动脉夹层(VAD)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特征表现及相关发病危险因素有无差异。方法:对3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头颈部动脉夹层(CAD)患者的临床及MS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ICD和VAD两组,对比分析两组MSCTA特征表现及相关发病危险因素。结果:CAD累及38支血管,其中ICD 20例,病变血管22支(57.9%),VAD 15例,病变血管16支(42.1%),3例(8.6%)患者同时存在2支血管段夹层。ICD中出现双腔征和内膜瓣者较VAD多见,P<0.05,瘤样扩张、珠线征VAD组较ICD组多见,P<0.05。锥状狭窄闭塞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ICD组发病年龄高于VAD组,P=0.000,两组其余常见发病危险因素方面包括性别比、外伤、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感染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除年龄以外,ICD和VAD具有相似的发病危险因素,ICD和VAD具有不同的MSCTA征象,特征性MSCTA表现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13 Vol. 24 (6): 445-447 [摘要] ( 619 ) HTML (0 KB)  PDF  (0 KB)  ( 150 )
448 2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
杨春勤;沈比先
DOI:
目的:回顾性分析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有MR、CT影像资料的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患者2例,1例行CT平扫及MR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其CT及MRI的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例病灶位于左侧臀大肌及臀中肌内,病灶呈分叶状,大部分边缘清晰,CT平扫为等、低密度改变,以低密度为主,其间见不规则条片状、索状等密度影;MRI平扫该肿块信号不均匀,在T1WI、T2WI上肿块内均见不规则条片状、索状低信号区,增强扫描肿块内低信号区域未见强化,病灶内稍高信号区域不同程度强化,以内侧强化为著。1例病灶位于右胸壁第2、3肋间隙内,呈梭形生长,内侧突向胸腔,大部分边缘清晰,CT平扫为稍低密度,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良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MRI平扫病灶内与纤维化相符合的长T1短T2低信号区,增强扫描不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影像学上主要与一些富于胶原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的纤维母细胞性病变作鉴别诊断。
2013 Vol. 24 (6): 448-450 [摘要] ( 665 ) HTML (0 KB)  PDF  (0 KB)  ( 477 )
       病例报告
451 桥前池室管膜瘤1例
孟方方;张 焱;程敬亮
DOI:
2013 Vol. 24 (6): 451-452 [摘要] ( 630 ) HTML (0 KB)  PDF  (0 KB)  ( 220 )
452 原发性乳腺骨肉瘤1例
王小玲
DOI:
2013 Vol. 24 (6): 452-453 [摘要] ( 588 ) HTML (0 KB)  PDF  (0 KB)  ( 229 )
453 左肺动脉吊带1例
李秋菊;张 伟;郭启勇
DOI:
2013 Vol. 24 (6): 453-454 [摘要] ( 644 ) HTML (0 KB)  PDF  (0 KB)  ( 249 )
455 超声诊断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宋 琦;王小丛;王润兰;姜 静;马 雁;邰 越;郝建勋
DOI:
2013 Vol. 24 (6): 455-455 [摘要] ( 546 ) HTML (0 KB)  PDF  (0 KB)  ( 185 )
456 超声诊断成人先天性三尖瓣闭锁并双孔二尖瓣1例
宋宴鹏;胡晓阳;毛翠艳
DOI:
2013 Vol. 24 (6): 456-456 [摘要] ( 549 ) HTML (0 KB)  PDF  (0 KB)  ( 262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