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3年 24卷 10期
刊出日期:2013-10-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685 兔眼玻璃体内鱼刺异物的影像学研究
文宝红;程敬亮;高剑波;董雷刚;董 刚;付 超;袁德昌
DOI:
目的:探讨兔眼玻璃体内鱼刺异物的MRI、CT及超声表现。方法:采用16只新西兰健康大白兔,将其右眼玻璃体内随机植入2根鱼刺异物,异物直径0.15~0.2 mm、长度1.5~3.5 mm,左眼为正常对照,均于术后2 h行MRI、CT及超声检查。结果:MRI检查序列中T1WI检出4枚鱼刺异物,T2WI检出15枚,磁敏感加权(SWI)检出26枚,CT检出32枚,超声检出32枚。检出的异物在T1WI、T2WI、SWI图上呈点状或线状低信号,CT上呈高密度,超声上呈强回声光斑。结论:兔眼玻璃体内鱼刺异物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综合应用可提高兔眼玻璃体内鱼刺异物的检出率。
2013 Vol. 24 (10): 685-687 [摘要] ( 633 ) HTML (0 KB)  PDF  (0 KB)  ( 220 )
       短篇论著
688 乳腺超声、钼靶和增强磁共振的诊断效能比较
贾 懿;詹维伟;张晓晓
DOI:
目的:探讨乳腺病变的超声、钼靶和增强磁共振检查3种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术前完成乳腺超声、乳腺钼靶和乳腺增强磁共振检查的378个乳腺病灶。对比分析超声、钼靶、增强磁共振检查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以及BI-RADS分级后各级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卡方检验计算P值,P<0.05为具有显著差异。结果:超声、钼靶和增强磁共振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81%、89.52%、90.83%,66.67%、58.20%、60.98%和98.55%、78.50%、86.43%。超声和增强磁共振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显著高于钼靶。结论:增强磁共振检查的敏感性最高,超声检查的特异性最高,两者对恶性和良性病灶的诊断各有其优势。而钼靶对恶性病灶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2013 Vol. 24 (10): 688-690 [摘要] ( 886 ) HTML (0 KB)  PDF  (0 KB)  ( 273 )
       论著
691 基于时空概念研究慢性肾脏病患者心内外膜的旋转
郭家宝;董蓓莉
DOI:
目的: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内、外膜旋转角度在不同时相的改变。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对不同分期的CKD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价,了解其最初发生改变的部位及时相。方法: CKD患者1~3期为CKD 1组,4,5期为CKD 2组,每组各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将3组研究对象通过STI技术测得的心内外膜旋转角度进行比较。结果:①等容收缩期:CKD 1,2组的基底段与心尖段心内外膜的旋转角度无明显改变。②射血期:基底段与心尖段的心内膜,CKD 1,2组的旋转角度均减小;基底段与心尖段的心外膜,CKD 2组的旋转角度减小,CKD 1组无改变。③等容舒张期末:基底段与心尖段的心内膜CKD 1,2组的解旋率均减小;基底段的心外膜,CKD 1,2组的解旋率同样减小。结论:STI技术可以评价CKD患者心功能最初改变的具体时相及部位。
2013 Vol. 24 (10): 691-694 [摘要] ( 601 ) HTML (0 KB)  PDF  (0 KB)  ( 196 )
695 胃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及灌注参数与肿瘤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黄 刚;王莉莉;徐香玖;毛泽庆;赵雪梅
DO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ulti-slice CT perfusion imaging,MSCTPI)参数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得所有病例胃癌组与正常组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表面通透性(Permeabbility surface,PS),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灌注参数值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利用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评判BV、BF、MTT、PS对胃癌的诊断效度。结果:胃癌组P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V、MTT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法得出PS与AFP、CEA、CA199、CA72-4之间有相关性,r值分别0.58,0.40,0.38,0.77,BV、BF、MTT与CEA、AFP、CA199、CA72-4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BV、BF、MTT、PS对胃癌的诊断鉴别能力,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0.64,0.50,0.83。当以PS>18.85 mL/(min·100 g)作为强烈提示胃癌组织的可能性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和0.67。结论:MSCT灌注成像可提供胃肿瘤的血流动力学信息,PS评价胃癌的效度最大,PS=18.85 mL/(min·100 g)可作为判断正常胃壁与胃癌的阈值。部分灌注参数与肿瘤标志物间有相关性。
2013 Vol. 24 (10): 695-697 [摘要] ( 656 ) HTML (0 KB)  PDF  (0 KB)  ( 201 )
698 胰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
李 鲁;潘江峰
DOI:
目的:探讨胰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的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对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5例均为多发病灶,共14个病灶,CT影像显示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幅度下降明显,呈速升速降特征。结论:胰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CT多表现为多发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2013 Vol. 24 (10): 698-700 [摘要] ( 674 ) HTML (0 KB)  PDF  (0 KB)  ( 223 )
701 钆塞酸二钠在肝硬化病人胆道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金腊梅;吴建伟;瞿献莉;高 红;张 艳;卢光明
DOI: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钆塞酸二钠胆道成像(CE-MRC)的价值。方法:53例肝硬化病人和18例正常成人行磁共振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肝胆期胆道成像,评价肝胆期5、10、15、20和25 min胆道图像质量,分析胆总管信号强度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关系,比较CE-MRC和磁共振胰胆道成像(MRCP)的差异。结果:正常成人延迟15 min胆道大部分已经显影,肝硬化病人显影延迟,Child-Pugh B级和C级明显。延迟25 min胆总管信号强度在正常人群与Child-Pugh A级之间无显著差异(P=0.570),与Child-Pugh B级之间(P=0.002)以及Child-Pugh A级、B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0)。在肝硬化病人,胆总管信号强度与凝血酶原时间相关系数为-0.57,CE-MRC和MRCP分别显示了79%和32%的胆囊管(χ2=23.891,P=0.000),二级分支胆管、左右肝管、胆总管的显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病人注射钆塞酸二钠后25 min行胆道成像较合适,肝脏功能影响胆道显影时间和信号强度,CE-MRC在显示胆囊管方面较MRCP更有优势,两者结合能够对胆道结构和功能进行有效评价。
2013 Vol. 24 (10): 701-705 [摘要] ( 612 ) HTML (0 KB)  PDF  (0 KB)  ( 239 )
706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早期评估热消融肝癌疗效的价值
潘晶晶;于 杰;钟 燕;唐业欢;叶慧义
DOI: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早期评估热消融肝癌疗效的价值。方法:21个肝细胞癌于热消融前、消融完成后24 h内行不同b值下的DWI检查。比较相同b值下病灶消融前后ADC值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活性肿瘤与坏死组织的ADC值。结果:相同b值下肿瘤消融后的ADC值均较消融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b值为800、1 000 s/mm2时,ADC值鉴别二者有意义。b值为1 000 s/mm2时,ADC值阈值为1.09×10-3 mm2/s时诊断肿瘤坏死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63.2%;选择阈值为1.26×10-3 mm2/s时诊断肿瘤坏死的灵敏度为52.6%,特异度为89.5%。结论:DWI在早期评价热消融肝癌疗效中有一定价值。
2013 Vol. 24 (10): 706-708 [摘要] ( 593 ) HTML (0 KB)  PDF  (0 KB)  ( 451 )
709 磁共振LAVA技术在Budd-Chiari综合征诊断及其分型中的价值
骆栋梁;李春林;张维春
DOI:
目的:探讨磁共振LAVA技术对Budd-Chiari综合征显示及其分型价值。方法:25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行MRI检查,均采用肝脏加速容积采集序列(LAVA),分析图像质量及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和侧支循环。结果:14例下腔静脉型,其中12例下腔静脉闭塞或狭窄,2例下腔静脉腔内阻塞性隔膜;肝静脉型7例,混合型4例。副肝静脉增粗18例,肝内侧支循环22例,肝外侧支血管形成21例。结论:磁共振LAVA技术能清楚显示下腔静脉、肝静脉的正常解剖和各种病变,对Budd-Chiari综合征病变的程度、部分、侧支血管分布及分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13 Vol. 24 (10): 709-711 [摘要] ( 646 ) HTML (0 KB)  PDF  (0 KB)  ( 296 )
712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在急性肾脏出血中的应用
李 城;王 峰;纪东华;张 涛;刘永晟;李 枫;王凝芳;李 克
DOI: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肾脏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肾脏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肾外伤5例,医源性肾损伤3例,肾动静脉畸形7例,所有病例应用弹簧圈(14例)或onyx胶(1例)对其进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随访6~18月(平均12月),观察术后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其中14例患者术后出血停止,1例患者术后当日血尿症状有所缓解,术后第一日再发血尿加重,失血性休克,急诊行肾脏切除术。所有患者未观察到明显的肾功损害,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血尿复发及其它中远期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急性肾脏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3 Vol. 24 (10): 712-714 [摘要] ( 632 ) HTML (0 KB)  PDF  (0 KB)  ( 218 )
715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孙 巍;孙英伟;温 锋;范依莎;卢再鸣;郭启勇
DOI: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ST)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卵巢SST患者的CT表现。结果:12例卵巢SST患者中,7例发生于左侧,5例发生于右侧。瘤体最大直径为3.6~12.1 cm。CT平扫显示所有瘤体均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其中以实性密度为主的10例(83%),以囊性密度为主的2例(17%)。4例(33%)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后不均匀明显强化,其表现为:按照强化范围,12例(100%)瘤体实性部分均表现为渐进性强化,似“肝海绵状血管瘤样”,而瘤体囊性部位始终无强化。按照强化程度分为两种类型:①早期快速-持续强化:7例(58%)病变实性部分强化呈“山峰型”,但囊性部分始终无强化。其中2例动脉期边缘可见明显强化的走行迂曲的粗大血管。②渐增性强化:5例(42%)病变实性部分强化呈“上升型”,但囊性部分始终无强化。其中2例病变呈多房状,可见不规则增厚的间隔及囊壁。结论:卵巢SST 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
2013 Vol. 24 (10): 715-718 [摘要] ( 625 ) HTML (0 KB)  PDF  (0 KB)  ( 155 )
719 胎儿期Ⅰ°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性研究分析
郭 敏;朱 琦
DOI:
目的:选择较理想的指标及临界值点用于筛查胎儿Ⅰ°房室传导阻滞。方法:对62例晚孕孕妇(均大于38周),进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检测,记录Aa-IV(心房收缩期起点至等容收缩期起点的时间间隔)及Aa-Sa(心房收缩期起点至心室收缩射血期起点的时间间隔),作为胎儿房室传导时间的评价指标。出生后一周内行新生儿心电图检查,测量PR间期。应用直线回归分析,比较Aa-IV、Aa-Sa与PR测值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Aa-IV、Aa-Sa的诊断准确性。结果:Aa-IV与PR的相关性更好。ROC曲线显示Aa-IV具有中等诊断意义;Aa-Sa诊断价值较低。根据敏感度及特异度分析,认为Aa-IV≥93.7 ms可作为筛查胎儿Ⅰ°房室传导阻滞的最佳临界值。结论:Aa-IV更适用于胎儿Ⅰ°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筛查胎儿Ⅰ°房室传导阻滞的最佳临界值为Aa-IV≥93.7 ms。
2013 Vol. 24 (10): 719-721 [摘要] ( 703 ) HTML (0 KB)  PDF  (0 KB)  ( 253 )
722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感兴趣区大小对鉴别椎体良恶性病变的影响
吴 斌;金 彪;殷胜利
DOI:
目的:探讨椎体良恶性病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感兴趣区(ROI)大小对病灶ADC值测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经临床随访或(和)影像学复查证实的椎体良恶性病变患者60例92个病变椎体,结合MRI常规序列,行扩散加权扫描,在DWI图像中病灶中心分别放置两个大小不同的感兴趣区ROI(30、60 mm2),测量病灶信号强度(SI)和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大小ROI所测得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面积ROI比大面积ROI所测得的ADC均值高。小面积或大面积ROI所测得的椎体良恶性病变ADC均值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I大小可影响椎体ADC值的测量,进而影响椎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2013 Vol. 24 (10): 722-725 [摘要] ( 573 ) HTML (0 KB)  PDF  (0 KB)  ( 201 )
       综述
726 TACE联合γ刀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研究进展
孔 鹏;王建国;张 坚;王家平
DOI:
2013 Vol. 24 (10): 726-729 [摘要] ( 609 ) HTML (0 KB)  PDF  (0 KB)  ( 190 )
729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宫颈癌中的应用
谈章懋;陈 东
DOI:
2013 Vol. 24 (10): 729-732 [摘要] ( 572 ) HTML (0 KB)  PDF  (0 KB)  ( 229 )
       短篇论著
733 腔隙性脑梗死螺旋CT原始薄层扫描图像与拆薄图像相关性研究
黄 智;林成业;李玉香;刘 璋;张 立;肖海松;高 文;陆志锋;王 博;王 潇
DOI: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螺旋CT原始薄层扫描图像与拆薄图像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2年5月48例经MR与随访证实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用螺旋CT行10 mm层厚、7 mm、5 mm、3 mm及1 mm不同层厚及相应层距及螺距均为1.0容积扫描,标准算法重建,均采用1 mm层厚、1 mm间隔进行拆薄重建图像。对各组原始轴位图像与相应拆薄重建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后作统计学对比分析,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确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当扫描层厚在3~10 mm层厚时,扫描层厚越薄,拆薄重建所获图像越接近直接薄层扫描原始图像,同时接受X线辐射剂量越多。1 mm层厚、层距扫描图像噪声较大,图像质量差,受X线辐射剂量最多。结论:螺旋CT原始薄层扫描图像与拆薄图像有一定相关性,在3~10 mm,当扫描层厚越薄,拆薄重建所获图像越接近薄层扫描原始图像,图像质量佳,为实现螺旋CT超低剂量扫描及超薄图像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2013 Vol. 24 (10): 733-736 [摘要] ( 58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6 )
737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乳腺小肿块中诊断价值的探讨
刘 丽;姜忠敏
DOI: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在乳腺小肿块中的诊断价值,为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超声发现直径小于2 cm的乳腺肿块145例,其中可疑病例89例,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术中冰冻活检,并与手术后病理或随访结果对照。结果: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和术中快速冰冻组织活检病理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4.2%和94.6%、阳性敏感性分别为96.4%和94.1%、特异性均为92.3%和95.2%,两种方法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对乳腺小病灶进行穿刺活检是安全、可靠的术前早期诊断方法,对于特殊病例应与切检或术中快速冰冻活检结合应用。
2013 Vol. 24 (10): 737-739 [摘要] ( 516 ) HTML (0 KB)  PDF  (0 KB)  ( 208 )
739 CT能谱成像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柏荣荣;孙 骏;丁 健;吉 帆;杨 璐;王 宁;征 锦
DOI: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分析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壶腹周围癌患者(其中包括胰头癌1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9例,胆总管下段癌6例)的影像学资料,将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患者均行宝石CT能谱成像双期扫描,获得140 kVp QC图像和70 keV单能量图像,于门静脉期对病灶进行测量分析,记录相关数据,包括不同keV(40~100)水平的CT值、碘-水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及能谱曲线,计算近段(50~100 keV)曲线斜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门静脉期,在低能量(50~100 keV)水平,胰头癌病灶的CT值明显低于十二指肠乳头癌及胆总管下段癌,而十二指肠乳头癌的CT值又低于胆总管下段癌,在CT能谱曲线上表现为近段斜率之间的差异(胰头癌平均斜率为0.75±0.18,十二指肠乳头癌为1.61±0.39,胆总管下段癌为2.22±0.41)。胰头癌的平均碘浓度((7.17±0.96) g/L)及有效原子序数(7.92±0.41)均低于十二指肠乳头癌(碘浓度(18.10±1.57) g/L,有效原子序数8.54±0.26)及胆总管下段癌(碘浓度(23.21±3.50) g/L,有效原子序数8.72±0.48)。十二指肠乳头癌的碘浓度明显低于胆总管下段癌,而两者的有效原子序数无显著差异。三者的水浓度亦无显著差异(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胆总管下段癌的水浓度分别为1 024.64±16.02,1 018.92±12.16,1 013.36±12.86)。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壶腹周围癌具有各自不同的能谱特征,CT能谱成像对壶腹周围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2013 Vol. 24 (10): 739-741 [摘要] ( 570 ) HTML (0 KB)  PDF  (0 KB)  ( 311 )
742 全身DWI和VIBE成像技术在肝癌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
杨志杰;陈 凯;李天然;陈玉辉;黄晓斌
DOI:
目的:探讨VIBE序列磁共振全身成像技术在发现血行性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肝癌合并血行性转移瘤患者同时采用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WB-DWI)和3D-VIBE序列平扫+增强扫描技术进行扫描。结果:15例肝癌合并血行性转移瘤患者中WB-DWI平扫显示305个病灶,其中肝癌原发灶与转移灶总数286个,其中肝内转移灶67个,肝外转移灶199个(肺转移129个,椎体转移50个,脑转移20个),伪影总数20个。病灶SNR平均为98.20±25.13,CNR平均为75.22±22.58,采集时间25.01 min。减影VIBE平均显示335个病灶,其中肝癌原发灶与转移灶总数320个,其中肝内转移灶89个,肝外转移灶216个(肺转移137个,椎体转移55个,脑转移24个),伪影总数15个,病灶SNR平均为152.30±53.26,CNR平均为118.10±39.56,采集时间7.21 min。VIBE显示血行转移瘤病灶数目明显多于WB-DWI,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IBE的SNR与CNR显著高于WB-DWI,两者的SNR与C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肝癌合并血行性转移瘤患者,VIBE较WB-DWI能够显示更多病灶,采集时间明显缩短,图像质量优于WB-DWI。
2013 Vol. 24 (10): 742-744 [摘要] ( 643 ) HTML (0 KB)  PDF  (0 KB)  ( 210 )
745 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及MRI诊断
冯娟娟;袁德全;沈雪峰;徐 青
DOI:
目的:探讨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13例患者中1例位于大网膜囊,6例位于肠系膜,5例位于后腹膜,1例位于两侧肾上腺;在CT和MRI图像中主要表现为单房或多房的囊性薄壁肿块,较大病灶形态欠规则,沿组织间隙呈“爬行性生长”;囊内呈水样密度,囊壁和间隔轻度增强,囊内不强化,在MRI图像中呈稍长T1长T2信号;位于肾上腺内病灶囊壁及间隔可见明显钙化。结论:CT及MRI检查可清楚显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部位、范围、内部特征,可指导临床治疗。
2013 Vol. 24 (10): 745-747 [摘要] ( 58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2 )
747 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MSCT成像研究
宗 嵘;杨军妍;宋继业;张 鹏;吕东霞
DOI: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PV)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供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40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CTPV检查,应用MIP、MPR、VR方法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结构和侧支循环,比较肝硬化代偿组、失代偿组之间门静脉、胃左静脉血管宽度的差异。结果:CTPV不仅显示肝内门静脉3~4级分支,还显示了整个门脉侧支血管系统,140例患者中,胃左静脉曲张115例(82.1%),食管下段静脉曲张75例(53.6%),食管周围静脉曲张49例(35%),胃底静脉曲张31例(22.1%),胃短静脉曲张22例(15.8%),脾/胃-肾分流32例(22.7%),附脐静脉伴腹壁静脉曲张38例(27.1%),腹膜后静脉曲张18例(12.9%),门静脉海绵样变25例(17.9%),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分流3例(2.1%)。代偿组、失代偿组的门静脉直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左静脉宽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V作为无创性门脉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门脉高压门静脉侧支血管开放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2013 Vol. 24 (10): 747-749 [摘要] ( 685 ) HTML (0 KB)  PDF  (0 KB)  ( 191 )
750 半月板囊肿分型诊断的超声应用
孙永梅;周保军;张思筠
DOI: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半月板囊肿的声像图特征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根据半月板囊肿深部图像特征的不同对48例囊肿进行了分型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超声将半月板囊肿分为楔入型和无楔入型,16例楔入型囊肿经手术证实均为半月板内囊肿,其中1例关节镜下同时合并内缘处小囊肿,但超声未见显示,诊断准确率为96%。32例无楔入型囊肿有17例证实为半月板周边囊肿, 6例为腱鞘囊肿,4例为膝关节积液,诊断准确率为71.8%。结论:高频超声对半月板内囊肿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半月板内缘处的小囊肿和周边囊肿还需与腱鞘囊肿、关节腔积液等相鉴别。
2013 Vol. 24 (10): 750-751 [摘要] ( 655 ) HTML (0 KB)  PDF  (0 KB)  ( 184 )
751 MSCT在微小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赵新玉;仵志强;刘 玉;陈 宏;王长兵;赵桂臣
DO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各种重建技术在微小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对225例微小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经薄层重建及锐化处理后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包括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以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及三维重建(3D)等重建技术。结果:各种重建技术中,图像锐化+MPR最优,锐化使骨窗的分辨率大大提高,图像更清晰细腻,而MPR可以任意角度、任意方向重建,能细致地显示微小骨折的部位、程度及周围组织的关系,3D图像则立体感强,比较直观。结论:运用MSCT各种重建功能,能细致地显示局部的微小骨折及解剖结构,能全方位、立体地观察骨折的部位及程度,对临床治疗和法医学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2013 Vol. 24 (10): 751-752 [摘要] ( 498 ) HTML (0 KB)  PDF  (0 KB)  ( 202 )
       病例报告
753 乳腺假肿瘤1例
陈腊梅;吴 刚;王 宁;廖明俊;曹新生
DOI:
2013 Vol. 24 (10): 753-754 [摘要] ( 562 ) HTML (0 KB)  PDF  (0 KB)  ( 210 )
754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弓离断1例
陶文鸿;彭格红;刘达兴
DOI:
2013 Vol. 24 (10): 754-755 [摘要] ( 501 ) HTML (0 KB)  PDF  (0 KB)  ( 227 )
755 肠道憩室炎1例的超声诊断
夜 静;杨 娜
DOI:
2013 Vol. 24 (10): 755-756 [摘要] ( 611 ) HTML (0 KB)  PDF  (0 KB)  ( 444 )
756 子宫颈部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MR表现1例
于进超;王黎明;李振芝
DOI:
2013 Vol. 24 (10): 756-757 [摘要] ( 725 ) HTML (0 KB)  PDF  (0 KB)  ( 433 )
758 卵巢腺肉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何碧媛;周毓青
DOI:
2013 Vol. 24 (10): 758-759 [摘要] ( 762 ) HTML (0 KB)  PDF  (0 KB)  ( 210 )
759 儿童骶尾部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
路 涛;陈加源;吴筱芸;印隆林;李迎春;陈光文
DOI:
2013 Vol. 24 (10): 759-760 [摘要] ( 944 ) HTML (0 KB)  PDF  (0 KB)  ( 204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