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2年 23卷 1期
刊出日期:2012-01-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1
正常甲状旁腺的高频超声表现
韦 力;周 军;梁前晖;王 莹;周 畅
DOI:
目的:探讨正常甲状旁腺高频超声检查的显示率、探查技巧、显示部位及超声表现。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300例健康体检者的甲状旁腺,记录其大小、形态、部位、数量、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对检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300例体检者中共检出甲状旁腺465枚,其中显示4枚者12例、3枚者27例、2枚者139例、1枚者58例,未显示者64例,显示率为78.7%(236/300);正常甲状旁腺可呈椭圆形(73.5%)、梭形(18.1%)或不规则形(8.4%);回声可呈高回声(78.3%)、低回声(16.5%)或等回声(5.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表现为无血流(81.9%)或少量血流(17.9%),仅1例为丰富血流(0.2%);纵切扫查时,甲状旁腺多位于甲状腺侧叶后缘及下极附近,横切扫查时,多位于甲状腺侧叶后缘,气管与颈总动脉之间的区域。结论:正常甲状旁腺的高频超声显示率较高,常表现为椭圆形高回声、无或乏血流信号。
2012 Vol. 23 (1): 1-4 [
摘要
] (
717
)
HTML
(0 KB)
PDF
(0 KB) (
146
)
病例报告
4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超声表现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贾 静;杨松青;郭 亮
DOI:
2012 Vol. 23 (1): 4-4 [
摘要
] (
803
)
HTML
(0 KB)
PDF
(0 KB) (
190
)
论著
5
128层CT评价壁冠状动脉压缩程度与肌桥长度和厚度的相关性临床价值研究
牛玉军;曹阿丹;冷 冰;刘 宁;贾梅霞;赵 坤
DOI:
目的:探讨128层SCT评价壁冠状动脉(MCA)收缩期压缩程度与心肌桥(MB)长度和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分析冠状动脉MSCT血管成像(MSCTCA)患者580例,观察各支冠状动脉有无MB-MCA发生及位置、发生率。以左前降支(LAD)为研究对象,测量MB长度、厚度及MCA收缩期狭窄程度,且分为轻、中、重度狭窄组,比较各组MB-MCA长度和厚度有无差异。结果:580例中MB-MCA 140例,检出率24.14%,LAD中段104例(74.3%),LAD远段16例(11.4%),钝缘支8例(5.7%),第1对角支7例(5.0%),中间支3例(2.1%),右冠状动脉后降支2例(1.5%)。LAD中MB长度范围8~46 mm,厚度0.7~4.4 mm,平均长度(21.80±5.98) mm,平均厚度(2.15±0.74) mm,平均压缩程度(38.5±19.6)%。MB长度不同组间无差异(P>0.05),MB厚度不同组间有差异(P<0.05);MCA收缩期压缩程度与肌桥厚度呈线性正相关(r=0.408,P<0.05),与肌桥长度无相关性(r=0.076,P>0.05)。结论:128层SCTCA能准确显示MCA与心肌的解剖关系,是诊断MB-MCA的首选方法,且能评价MCA收缩期压缩程度与MB长度和厚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依据。
2012 Vol. 23 (1): 5-8 [
摘要
] (
816
)
HTML
(0 KB)
PDF
(0 KB) (
197
)
病例报告
8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例
唐 浩;谭 辉
DOI:
2012 Vol. 23 (1): 8-8 [
摘要
] (
742
)
HTML
(0 KB)
PDF
(0 KB) (
202
)
论著
9
慢性肾功能不全颈动脉波强值的临床意义研究
黄秀娟;陈文卫;孙 彬;黄文理
DOI: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CRI)患者颈动脉波强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波强技术对CRI患者心血管功能变化早期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2例CRI患者及与之相匹配的无心血管疾病的志愿者进行波强检查,并对波强检查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CRI患者波强值与患者年龄、血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CRI患者颈动脉窦部及窦下2 cm处中内膜厚度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RI患者瞬时加速波强(W1)、瞬时减速波强(W2)、负向波面积(NA)、硬化参数(β)、应变弹性模量(Ep)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强作为一种无创性心血管检查的新方法,能在血管壁出现器质性改变之前反映CRI患者心脏以及血管功能的变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2 Vol. 23 (1): 9-12 [
摘要
] (
748
)
HTML
(0 KB)
PDF
(0 KB) (
159
)
13
能谱CT结肠成像探测结肠小息肉的体模研究
于晓坤;孙浩然;张立仁;李 磊
DOI:
目的:评价能谱CT结肠成像提高小于10 mm结肠息肉检出率的有效性,并找到显示结肠息肉最佳的单能量图像。材料和方法:两段离体猪结肠通过结扎黏膜法分别获得连续的模拟息肉,第一段结肠内含有直径1~5 mm息肉20枚,第二段结肠含有1~10 mm息肉20枚。第一段结肠使用64排单源宝石能谱CT在40~140 keV范围内扫描,提取45、60、75、90、105、120和135 keV单能量图像数据,再使用普通64排多螺旋CT图像在同等条件扫描作为对照;第二段使用64排单源能谱CT结肠在三种固定辐射剂量(17.77 mGy、25.53 mGy和32.52 mGy)下分别进行45、60、75、90、105、120和135 keV单能量能谱CT扫描;各组图像经后处理获得CT仿真内窥镜、多平面重建和虚拟分割图像。对每组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记录并比较每组图像中的息肉检出率以及平均对比噪声比。结果:结肠息肉离体模型研究显示应用单能量能谱CT对结肠息肉检出率略高于常规64排螺旋CT(P>0.05);75 keV单能量图像显示结肠息肉的对比噪声比最高(P<0.05)。结论:能谱CT结肠成像可轻度提高小结肠息肉(≤5 mm)的检出率,显示结肠息肉的最佳单能谱图像为75 keV图像。
2012 Vol. 23 (1): 13-16 [
摘要
] (
870
)
HTML
(0 KB)
PDF
(0 KB) (
201
)
17
18F-FDG PET/CT显像在卵巢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及与血清CA125检测的关系
邓智勇;周友俊;孙 华;汪 春;谢 燃;赵 升;李 潇
DOI:
目的:研究18F-FDG PET/CT显像在卵巢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及与血清CA125检测的关系。方法:对45例卵巢癌术后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及血清CA125检测,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比较判断其诊断复发、转移灶的准确性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卵巢癌复发、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28/31)、92.8%(13/14)、91.1%(41/45)、96.5%(28/29)和81.5%(13/16)。血清CA125诊断卵巢癌复发、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2%(23/31)、78.5%(11/14)、75.5%(34/45)、88.4%(23/26)和57.9%(11/19)。18F-FDG PET/CT显像与血清CA125检测结果有一定相关性,26例血清CA125升高者中23例PET/CT检查显示数目不等的复发;19例CA125正常患者,8例PET/CT检查显示复发,二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1.007,P=0.001)。10例血清CA125≤100 U/mL的复发患者病灶数均较少,90%(9/10)为1~3个;21例CA125>100 U/mL复发患者病灶数80.9%(17/21)为3个以上,二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4.006,P=0)。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在卵巢癌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与血清CA125检测有一定的相关性和互补性。
2012 Vol. 23 (1): 17-20 [
摘要
] (
808
)
HTML
(0 KB)
PDF
(0 KB) (
225
)
21
64层螺旋CT颈椎外伤低剂量扫描
李晓娜;彭志刚;马晓晖;崔建岭;孙英彩
DOI: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颈椎采集模式和盆腔采集模式的扫描剂量。材料和方法:选用60例颈椎外伤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扫描,并使用水模对比扫描。患者扫描范围180 mm:30例行颈椎模式,30例行盆腔模式;水模扫描范围 30 mm,分别使用两种模式扫描30次。记录患者和水模每次扫描的平均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扫描时间和有效球管电流数值,并计算出剂量长度和平均有效剂量。3名有资质医师双盲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患者盆腔模式组平均容积剂量<颈椎模式组,盆腔模式组平均有效剂量比颈椎模式组降低59.0%。两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均满足临床要求。水模对比结果相同。结论:64层螺旋CT盆腔模式适合颈椎扫描,辐射剂量小。
2012 Vol. 23 (1): 21-24 [
摘要
] (
887
)
HTML
(0 KB)
PDF
(0 KB) (
291
)
病例报告
24
超声造影诊断脐尿管癌1例
丁 炎;周锋盛;彭 雁;吴鹏西
DOI:
2012 Vol. 23 (1): 24-24 [
摘要
] (
693
)
HTML
(0 KB)
PDF
(0 KB) (
223
)
论著
25
下段颈椎脊椎功能单位活动度与椎管狭窄程度间相关性分析
张晓光;王淑丽;张晓林;潘 涛;崔 壮
DOI:
目的:探讨退变性下段颈椎的脊椎功能单位(FSU)活动度与相应节段椎管狭窄程度间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随机选取拟行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人62例。全部拍摄MRI及动力位(过伸-过屈位)颈椎侧位CR片。测量参数包括C2~C7过伸/过屈位Cobb角和,反映颈椎整体活动度;选取C3~C4、C4~C5、C5~C6三个水平的颈椎FSU过伸/过屈位Cobb角和表示FSU的节段性活动度。依据椎管狭窄等级(Ⅰ、Ⅱ、Ⅲ级),分别对该3个FSU活动度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级椎管狭窄病人的C4~C5、C5~C6椎间活动度大于C3~C4水平,其中C4~C5、与C3~C4水平间显示统计学差异。C4~C5、椎间活动度在Ⅲ级椎管狭窄时显著降低,与Ⅰ级、Ⅱ级有统计学意义。8例未显示Ⅲ级椎管狭窄病人与54例Ⅲ级椎管狭窄病人的椎体整体活动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FSU作为维持颈椎稳定性的基本单元,随着椎管狭窄程度的增加稳定性增加,但却以牺牲椎管空间为代价,出现椎管狭窄,联合应用动力位CR侧位片及MR检查在判定颈椎活动度与椎管狭窄程度间关系显示重要价值。
2012 Vol. 23 (1): 25-28 [
摘要
] (
709
)
HTML
(0 KB)
PDF
(0 KB) (
216
)
综述
29
多巴胺受体及其显像在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研究进展
李 红;王晓明
DOI:
2012 Vol. 23 (1): 29-31 [
摘要
] (
690
)
HTML
(0 KB)
PDF
(0 KB) (
211
)
病例报告
31
超声诊断三尖瓣缺如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
曲 艺;王尔松
DOI:
2012 Vol. 23 (1): 31-31 [
摘要
] (
660
)
HTML
(0 KB)
PDF
(0 KB) (
187
)
短篇论著
32
CT和MRI在鼻腔NK/T细胞型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 健;刘景旺;郭庆乐;周瑞臣
DOI:
目的:探讨鼻腔NK/T细胞型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学证实的39例鼻腔NK/T细胞型淋巴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位于鼻腔前部20例(52%),位于鼻腔后部8例,呈弥漫表现的11例。39例中,累及鼻前庭、鼻翼、鼻背及邻近面部软组织29例(75%),累及鼻道窦口复合体12例,累及中下鼻甲10例,蔓延至鼻咽部9例,蔓延至翼腭窝2例,累及眼眶3例,累及鼻中隔6例。2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等密度10例,等低混杂密度14例;中等程度强化。MRI表现:T1WI呈等信号29例(与肌肉比较,以下同),呈略低信号10例;T2WI呈等信号22例,高信号13例,低信号4例。增强后中度强化15例,轻度强化18例,不均匀强化6例。结论:对大多数鼻腔NK/T细胞型淋巴瘤来说,结合CT和MRI两种检查方法能够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信息。
2012 Vol. 23 (1): 32-34 [
摘要
] (
764
)
HTML
(0 KB)
PDF
(0 KB) (
180
)
34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X线、CT表现
李本美;刘亚莉;李发洲;刘亚萍;陈 露;王广平
DOI:
目的:提高对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的X线胸片及CT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ABPA患者的X线胸片及CT资料,所有患者均依照目前通用的ABPA诊断标准做出诊断并经过糖皮质激素和抗霉菌药物治疗有效和痊愈。结果:12例ABPA患者的X线胸片中6例发作期见游走性浸润影,4例有局限性肺不张,8例见支气管扩张,6例合并牙膏样、树枝样或指套样阴影。CT显示12例患者均有中央型(8例柱状、囊状、其中2例合并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并支气管黏液栓(其中5例合并高密度影)形成及以树芽征为主要表现的小叶中心结节形成。5例患者有段或叶的实变,5例有部分肺不张,1例患者合并局限性气胸。结论:ABPA的X线胸片及CT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一般能作出明确诊断。
2012 Vol. 23 (1): 34-37 [
摘要
] (
783
)
HTML
(0 KB)
PDF
(0 KB) (
170
)
37
婴幼儿胸壁错构瘤5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吴慧莹;李鹤虹;张明杰;梁伟强
DOI:
目的:总结婴幼儿胸壁错构瘤(MHCW)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临床病理确诊的MHCW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患儿共检出7个病灶,3例表现为胸部包块,2例表现为发热、咳嗽;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机、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胸片检出6个病灶,均表现为胸腔类圆形密度不均质肿块,病灶内见钙化,受累肋骨受压变形;CT检出7个病灶,6个病灶显示肿物源自肋骨,主要表现为肋骨膨胀变形并筛网样改变,病灶内见钙化及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1个病灶来源于胸骨旁胸膜或肋软骨,呈稍高密度均质结节,增强后7个病灶实性部分轻度强化。结论:MHCW在X线上主要表现为胸腔类圆形肿块,肿块内见钙化;CT可显示肿瘤与肋骨的关系,肿瘤内多见钙化及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MHCW在X线及CT上有一定特征性,根据临床表现及特征性CT表现,能正确诊断绝大部分MHCW。
2012 Vol. 23 (1): 37-39 [
摘要
] (
694
)
HTML
(0 KB)
PDF
(0 KB) (
222
)
40
心房纤颤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景蕴华;赵晓兰;赵锋仓;申 越;张晓慧;李 莉;谢维娜;雷 纬
DOI:
目的:观察分析心房纤颤(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进一步明确房颤病因及病理机制对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房颤患者143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118例,测定房室腔径、左室射血分数(EF)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重点观察房腔及心耳内是否存在附壁血栓。结果: ①房颤组左房(LA)、右房(RA)、右室(RV)内径较对照组明显扩大(P<0.001),左室收缩末内径(LV2)较对照组增大(P<0.05);房颤组EF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二尖瓣返流(MR)、三尖瓣返流(TR)、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②143例房颤患者中有38例(26.6%)并发附壁血栓,其中左心房、左心耳内30例,右房腔内8例(双房腔合并肺动脉内3例)。结论:各种不同病因的房颤多伴有房室增大,其中以左房扩大最为明显;房颤患者伴随左心功能减退及血流动力学异常;26.6%的房颤患者并发附壁血栓,其中右心房附壁血栓发生率为5.6%。
2012 Vol. 23 (1): 40-41 [
摘要
] (
752
)
HTML
(0 KB)
PDF
(0 KB) (
173
)
42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法洛四联症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研究
李 颖;任卫东;杨 华;郭宝生;肖扬杰
DOI: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研究法洛四联症(TOF)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RT-3DE及二维方法测量29例TOF患者及10例正常儿童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收缩末期容积(RVESV)、每搏量(RVSV)及射血分数(RVEF)。结果:二维及RT-3DE均测得29例患者中41%术前RVEF低于50%,两种方法测得的TOF患者术前RVEDV及RVESV比较有统计学差异,RVSV及RVEF无统计学差异。TOF患者三维右心室容积曲线(RVVC)幅度较正常人减小,收缩峰值后移。结论:RT-3DE能通过测量右室容积及射血分数来评价TOF患者右室功能的变化。
2012 Vol. 23 (1): 42-43 [
摘要
] (
682
)
HTML
(0 KB)
PDF
(0 KB) (
199
)
44
射频消融治疗伴腹水的肝脏肿瘤的安全性探讨
阎 震;刘兆玉;畅智慧
DOI:
目的:研究腹水存在的情况下,应用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脏肿瘤的安全性。方法:对14例伴发腹水的肝脏肿瘤患者进行了17次RFA治疗,比较RFA治疗前后肝周腹水的平均CT值、最大深度值及患者血清血红蛋白量,并记录治疗后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RFA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1例为自限性出血,治疗前后肝周腹水的最大深度值(P=0.115)、血清血红蛋白量(P=0.091)及除1例出血外的腹水平均CT值(P=0.073)均无统计学差异。其他并发症包括8例发热、6例腹痛,5例存在肝功能损伤加重,但经对症治疗后均于两周内逐渐恢复,属于轻微并发症。结论:腹水不是进行RFA操作的绝对禁忌症,当适量腹水存在时,应用RFA对肝脏肿瘤进行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2012 Vol. 23 (1): 44-46 [
摘要
] (
728
)
HTML
(0 KB)
PDF
(0 KB) (
338
)
47
门脉高压症并脾亢患者PSE术后疗效和生存质量分析
周东海;赵志文;何广顺;杨 霖;田 煜;任伟新
DOI:
目的:观察门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栓塞术(PSE)术后的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对32例门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PSE手术,随访外周血象变化和脾脏影像学变化;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测定患者PSE术前、术后2周、5周、10周、16周和6月的生存质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期间,脾脏体积缩小,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明显,术后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E术前与术后5周开始后的GIQL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E属于介入微创治疗方法,不但可以有效治疗门脉高压症所致的脾功能亢进,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2 Vol. 23 (1): 47-49 [
摘要
] (
859
)
HTML
(0 KB)
PDF
(0 KB) (
187
)
49
MRCP结合常规MRI对胆胰道狭窄的诊断价值
文小检;刘 筠;许 亮;郝彩仙
DOI: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结合常规MRI对胆胰道梗阻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综合临床诊断为胆胰道梗阻患者的MR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MRCP结合常规MRI对胆胰管狭窄的定位诊断正确率达99.0%,对胆胰管狭窄良恶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5%,90.7%,MR检查联合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良恶性狭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和96.8%。良性狭窄多为不完全性梗阻,恶性狭窄多为完全性或重度梗阻,“枯树枝征”多见于良性狭窄,“软藤征”、“空虚征”、“双管征”多见于恶性狭窄。结论:MRCP结合常规MRI对胆胰管梗阻定位准确可靠,并可鉴别良恶性病变,与ERCP联合应用有更高的诊断和治疗指导价值。
2012 Vol. 23 (1): 49-52 [
摘要
] (
784
)
HTML
(0 KB)
PDF
(0 KB) (
213
)
52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CT影像学表现
王 锋;张付龙;袁克美
DOI: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A)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9例胰腺SCA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9例患者CT平扫均表现为单囊性肿块影或由多个囊构成的囊性肿块影;6例位于胰头颈部,3例位于胰腺体尾部;直径1~11 cm,平均4.4 cm;多囊型4例,少囊型3例,微囊型1例,单囊型1例;边缘均可见分叶,2例病灶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6例病灶间隔及囊壁可见强化。结论:胰腺SCA CT影像学表现多样,存在一些特征性的表现,结合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表现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2012 Vol. 23 (1): 52-54 [
摘要
] (
752
)
HTML
(0 KB)
PDF
(0 KB) (
241
)
55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道支持韧带损伤的MRI表现
李京津;白 玫;徐国萍;韩 悦
DOI:
目的:分析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尿道支持韧带在MR上的异常表现,总结MR对其损伤性改变的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分别选择女性SUI患者与健康成年人各20例进行盆底MR扫描,对比观察和分析耻骨尿道韧带、尿道周围韧带及尿道旁韧带的正常和异常形态学变化。结果:在健康成年女性中,尿道支持韧带表现为连续的线样低信号影,耻骨尿道韧带可通过矢状位结合横断位观察,尿道周围韧带及尿道旁韧带可通过横断位观察,在SUI患者中,尿道支持韧带均有不同程度受损,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或局部松弛变形。结论:MR检查可以有效判断患者尿道支持韧带损伤部位和类型。
2012 Vol. 23 (1): 55-57 [
摘要
] (
745
)
HTML
(0 KB)
PDF
(0 KB) (
418
)
57
磁共振T2WI压脂序列在骨盆及肌肉组织炎性病变中的价值
吕访贤;梁庆乐;沈 斌;李絮绿;温海琴
DOI:
目的:评价在高场MR系统成像中,T2WI压脂序列在骨盆及其肌肉组织炎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有外伤史或手术史患者,选择SE序列T2WI和STIR技术T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比较常规T2WI与T2WI压脂序列两组图像,对比骶髂骨和肌肉组织炎性水肿的检出差异。结果:T2WI压脂序列对于骶髂骨和肌肉组织水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T2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T2WI压脂序列能敏感准确反映骨盆及其肌肉组织炎性病变的情况,优于常规T2WI。
2012 Vol. 23 (1): 57-59 [
摘要
] (
1064
)
HTML
(0 KB)
PDF
(0 KB) (
190
)
59
尤文氏肉瘤的影像学分析
谭相良;许乙凯;郝 鹏;谭月发
DOI:
目的:探讨尤文氏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意义,提高其影像学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尤文氏肉瘤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17例尤文氏肉瘤中,骨尤文氏肉瘤14例,骨外尤文氏肉瘤3例。①长管骨:病变范围广,易沿骨长轴扩展,常呈筛孔样、虫蚀样溶骨性骨质破坏,并见层状、葱皮样骨膜反应,常见骨旁长条形软组织肿块, MRI横断位扫描见“同心圆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②扁骨及不规则骨:骨质破坏表现多样,骨膜反应不明显,骨外软组织肿块常较大。③骨外尤文氏肉瘤:骨旁软组织内肿块,大部分边界清晰,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坏死,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明显不均匀强化,未见明确骨质破坏。结论:尤文氏肉瘤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影像表现;发生于长管骨的尤文氏肉瘤具有相对的特征性表现,正确诊断率高,X线平片和MRI结合诊断,能提高其正确诊断率;骨外尤文氏肉瘤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误诊率高,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2012 Vol. 23 (1): 59-62 [
摘要
] (
759
)
HTML
(0 KB)
PDF
(0 KB) (
195
)
63
高频超声在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谢 芳;任 翔
DOI: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2010年3月-2011年5月共对36例肘关节外侧疼痛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53岁(42~65岁);肱骨外上髁压痛31例,桡骨头周围压痛5例;腕关节背伸受限29例,拇指背伸困难7例;临床诊断:肱骨外上髁炎30例,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6例。结果:36例患者中高频超声共检查发现10例骨间背神经被旋后肌腱弓处周围组织卡压,声像图表现:神经卡压段变细,截面变小,神经外膜增厚,神经内部线性回声不均匀, 神经卡压段远近端增粗,其中5例与临床诊断一致,另5例临床诊断均为“网球肘”。结论:高频超声在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鉴别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 Vol. 23 (1): 63-64 [
摘要
] (
1193
)
HTML
(0 KB)
PDF
(0 KB) (
200
)
65
浅表淋巴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超声指标的比较分析
李 佳;要跟东;侯晓英;李 丽;安利香;张海丽
DOI:
目的:观察良恶性淋巴结超声特点,探讨比较各超声指标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3例157枚浅表肿大淋巴结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各超声指标判断其良恶性,并结合淋巴结穿刺或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淋巴结长径之间、短径之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以淋巴结L/S<2为恶性淋巴结来判断,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60.5%;良恶性淋巴结皮质、髓质厚度比例差别显著,把皮质过薄型及皮质中等厚度型淋巴结判断为良性淋巴结,皮质过厚型淋巴结判断为恶性淋巴结,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7%;彩色多普勒两组淋巴结门区动脉收缩期流速Vs之间,舒张期流速Vd之间差别不显著;两组淋巴结血供类型分布不同,根据血供类型差别来判断良恶性,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2.6%。结论:淋巴结皮、髓质厚度比例和淋巴结血供类型在判断淋巴结良恶性方面明显优于其它超声指标,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2012 Vol. 23 (1): 65-66 [
摘要
] (
792
)
HTML
(0 KB)
PDF
(0 KB) (
218
)
影像技术
67
磁共振3D FIESTA结合3D TOF MRA序列对诊断听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价值
赵 钊;陈立鹏;王秀河;徐晓玲;陈汉芳;吴何嘉
DOI:
目的:探讨MRI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 FIESTA)序列结合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序列在诊断听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初诊为听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患者40例,对照组40例均无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包括3D FIESTA和3D TOF MRA)。由两位神经系统影像学专家一同分析磁共振3D FIESTA和3D TOF MRA序列中听神经和邻近血管的走行关系,评价两序列相结合对显示压迫或接触听神经的血管的优势,并分析病变与临床症状相关性,使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0例患者中,3D FIESTA结合3D TOF MRA序列显示听神经存在邻近血管压迫或接触者37例,无压迫或接触者3例,结合两序列可以清晰显示异常血管来源及走行;与对照组比较,MRI图像显示听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与临床症状存在密切关系,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磁共振3D FIESTA结合3D TOF MRA可清晰显示听神经血管压迫及血管情况,诊断阳性率高,并且与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术前评价有重要作用,3D FIESTA及3D TOF MRA序列扫描时间短,图像质量高,应列入中内耳部位的常规扫描序列。
2012 Vol. 23 (1): 67-69 [
摘要
] (
1237
)
HTML
(0 KB)
PDF
(0 KB) (
192
)
病例报告
69
彩超诊断子宫假性动脉瘤1例
杨 娜;冯 蕾
DOI:
2012 Vol. 23 (1): 69-69 [
摘要
] (
987
)
HTML
(0 KB)
PDF
(0 KB) (
399
)
70
眼眶孤立性纤维瘤1例
石双任;陈宏伟
DOI:
2012 Vol. 23 (1): 70-71 [
摘要
] (
720
)
HTML
(0 KB)
PDF
(0 KB) (
195
)
71
年轻乳腺血管肉瘤的超声与病理对照分析1例
李 响;王学梅;耿 晶
DOI:
2012 Vol. 23 (1): 71-72 [
摘要
] (
769
)
HTML
(0 KB)
PDF
(0 KB) (
238
)
72
纵隔Castleman病1例
朱玉春
DOI:
2012 Vol. 23 (1): 72-73 [
摘要
] (
663
)
HTML
(0 KB)
PDF
(0 KB) (
201
)
7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胸腹联合心合并心脏多处畸形1例
赵国强;金仁波;尹慧娟
DOI:
2012 Vol. 23 (1): 73-74 [
摘要
] (
646
)
HTML
(0 KB)
PDF
(0 KB) (
282
)
74
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2例报告
韦玉乐
DOI:
2012 Vol. 23 (1): 74-75 [
摘要
] (
698
)
HTML
(0 KB)
PDF
(0 KB) (
198
)
76
皮肤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1例
王小玲;王伯胤
DOI:
2012 Vol. 23 (1): 76-76 [
摘要
] (
728
)
HTML
(0 KB)
PDF
(0 KB) (
195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