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8年 19卷 12期
刊出日期:2008-12-20
病例报告
论著
837
脑卒中后半侧空间忽略的临床研究
尹雅芙;李雪娜;李亚明;顾 辉;韩春起;刘 浩
DOI:
目的:对3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半侧空间忽略(HSN)检测及SPECT局部脑血流(rCBF)显像,探讨脑卒中后HSN的发生、临床特征、影像学定位及神经解剖机制。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4例单侧脑卒中患者进行HSN组合试验检测,包括直线平分试验、星星删除试验、图画复制试验,计算忽略评分。对忽略患者行SPECT rCBF显像,分析脑灌注降低的部位、范围、病灶数、病灶rCBF及降低百分比、病灶缺血体积及病灶总像素数,及其与忽略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30例患者有HSN表现。HSN可发生于左、右侧脑卒中患者,左、右侧脑卒中患者发生HSN、对侧忽略(CN)和同侧忽略(IN)均无差异。SPECT显像示HSN患者的损伤部位多见于额叶,其次是顶叶、枕叶、颞叶及基底节和丘脑。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联合损伤更易出现忽略,最明显的部位是颞顶枕交界处。HSN患者的忽略评分与病灶范围、病灶数、病灶体积、像素数成正相关,r=0.543(P<0.01),0.462(P<0.05),0.429(P<0.05),0.437(P<0.05);与病灶rCBF、病灶rCBF降低百分比相关性不明显(r=-0.175,0.266,P均>0.05)。CN和IN患者在忽略评分、病灶范围、病灶数、病灶rCBF、rCBF降低百分比、病灶体积及病灶的总像素数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结论:HSN可发生于左、右侧脑卒中患者。HSN患者病灶范围越大、累及病灶数越多,病灶缺血体积越大,病灶像素数越大,忽略表现越严重。CN与IN在临床发生情况、忽略表现、SPECT显像方面均无明显差异。HSN可发生于多个大脑部位的损伤,多部位联合损伤忽略程度更明显。
2008 Vol. 19 (12): 837-841 [
摘要
] (
1482
)
HTML
(0 KB)
PDF
(0 KB) (
206
)
842
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的增强后多体素1H-MRS鉴别
王廷昱;史克珊;梁其州;廖海燕;韩向君
DOI:
目的:通过增强后多体素1H-MRS研究肿瘤强化区、强化边缘区的细胞代谢,探讨1H-MRS对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27例颅内肿瘤患者,包括高级别胶质瘤(WHO III~IV级)12例,单发转移瘤15例,行常规MRI和增强后多体素1H-MRS检查。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对比。比较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转移瘤强化区及强化边缘区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对侧正常脑组织肌酸(NAA/Cr-n)比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增强后多体素1H-MRS提示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转移瘤强化区均出现NAA/Cho和NAA/Cr-n降低,Cho/Cr升高,两种肿瘤强化区各项比值之间的比较,差异除NAA/Cho(P<0.05)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转移瘤强化边缘区之间Cho/Cr比值分别为1.642±0.24和0.862±0.41,NAA/Cho比值分别为0.462±0.32和2.512±1.58,NAA/Cr-n比值分别为0.436±0.22和0.725±0.27,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增强后多体素1H-MRS结合常规MRI,有助于提高对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转移瘤的鉴别能力。
2008 Vol. 19 (12): 842-845 [
摘要
] (
1680
)
HTML
(0 KB)
PDF
(0 KB) (
236
)
846
细胞凋亡近红外线荧光显像在评价肿瘤放疗早期疗效中的作用
田 蓉;孙红芳;匡安仁;潘东风
DOI:
目的:研究近红外线荧光(NIRF)标记的annexin V是否能显示小鼠体内细胞凋亡的情况。方法:合成了Cy5.5-annexin V,并对其体外与磷脂酰丝氨酸(PS)的结合特性进行研究。建立小鼠乳腺癌(MCA29)动物模型,将其分为放射治疗组与非放射治疗组,于放射治疗后6h静脉注射Cy5.5-annexin V,24小时后进行显像,比较两组浓聚Cy5.5-annexin V的差异。结果:Cy5.5-annexin V与PS结合的结合力(Kd)为2.51×10-9,未标记的annexin V与PS的Kd为1.54×10-9,两者间无显著差异,表明经Cy5.5标记后并未改变annexin V与PS的Kd。采用流式细胞检测仪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研究表明Cy5.5-annexin V与PS结合的特性与FITC-annexin V相似,说明Cy5.5-annexin V在体外具有鉴别凋亡细胞与正常细胞的能力。小鼠MCA29肿瘤细胞动物模型显像表明经放射治疗后的肿瘤细胞浓聚Cy5.5-annexin V高于未治疗的肿瘤细胞。结论:Cy5.5-annexin V可以用于肿瘤放射治疗的早期疗效评价。
2008 Vol. 19 (12): 846-849 [
摘要
] (
1445
)
HTML
(0 KB)
PDF
(0 KB) (
198
)
850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T2*值测量的临床研究
王 蕊;周 诚;陈 敏;彭丹涛;杜湘珂
DOI:
目的:探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MR T2*值和R2*值的异常变化及这种异常与临床心理量表评分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26例AD患者及2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均在3.0T MR系统中进行头部检查。采用一个多回波快速场回波序列获得T2*图,测量双侧海马、颞叶皮层、枕叶皮层、丘脑、壳核及苍白球所画感兴趣区的T2*值,计算相应的R2*值,比较AD组和健康对照组间T2*值和R2*值的差异;并检验AD患者上述部位脑结构T2*值和R2*值与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D组海马、颞叶皮层及苍白球的T2*值减低、R2*值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的海马、颞叶皮层及苍白球的T2*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8、0.56和0.44,P<0.05),其R2*值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0.58和-0.43,P<0.05)。结论:AD患者脑内T2*值和R2*值明显异常,并与临床心理量表评分显著相关,提示脑T2*值和R2*值的测量可能为今后AD的临床诊断及病情监测提供客观依据。
2008 Vol. 19 (12): 850-854 [
摘要
] (
2582
)
HTML
(0 KB)
PDF
(0 KB) (
251
)
855
脑膜瘤磁共振波谱Cho/Cr比值与Ki-67核抗原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史瑞华;翟仁友;钱晓军;鲁万红;顾 华
DOI:
目的:探讨良、恶性脑膜瘤磁共振波谱(1H-MRS)Cho/Cr比值与Ki-67核抗原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脑膜瘤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及1H-MRS检查(脑膜瘤I级30例,II+III级6例)。1H-MRS检查包括PRESS 35、PRESS 144序列。结果:良性脑膜瘤组Cho/Cr比值3.80±1.08;恶性脑膜瘤组为7.22±0.70。差异具有显著性(t=7.40,P=0.000)。良性脑膜瘤组Ki-67积分光密度6.43±1.09;恶性脑膜瘤组为12.15±4.14。相关性分析表明,Ki-67表达与Cho/Cr呈显著正相关(r=0.832,P=0.000)。MRS表现:本组脑膜瘤病例Cho峰升高,Cr降低。结论:脑膜瘤MRS Cho/Cr比值与Ki-67表达具有相关性,是预测肿瘤增殖活性的有价值的指标,有助于脑膜瘤病理分级。
2008 Vol. 19 (12): 855-857 [
摘要
] (
1304
)
HTML
(0 KB)
PDF
(0 KB) (
232
)
862
经阴道彩超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药物治疗效果的观察
管 琳;聂 莉;魏玲玲;郭晓慧;张红安;李惠兰
DOI: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TVCDS)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生命体征平稳的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在行TVCDS检查后接受甲氨蝶呤(MTX)1mg/kg肌肉注射,利用TVCDS动态监测治疗前后输卵管病变处孕囊或包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的情况。结果:本文50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给予MTX保守治疗6~12周内,异位妊娠包块逐渐缩小至消失43例(86%),未破裂流产型2例(4%)有效,无效5例(10%)。结论:TVCDS可对输卵管妊娠提早做出明确诊断,动态监测输卵管妊娠药物保守治疗、指导临床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8 Vol. 19 (12): 862-864 [
摘要
] (
1377
)
HTML
(0 KB)
PDF
(0 KB) (
211
)
865
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其组织分化、p53表达的相关性探讨
张 林;赵建华;王利伟;卢铃铨;谢光辉;吴前芝;殷信道
DOI:
目的:初步研究进展期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肿瘤组织分化及p53表达的关系。材料与方法:66例胃癌患者术前均行上腹部多层CT常规及双期增强检查。术后标本经常规HE染色确定组织分化和免疫组化检测p53的表达。比较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其组织分化及p53在胃癌中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的强化方式与其组织分化及p53在胃癌中表达有关,73.1%(19/26)均匀强化的胃癌病理为高/中分化腺癌,75%(30/40)分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的胃癌病理为低分化腺癌,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CT双期增强的强化率与胃癌组织分化无关(P>0.05)。p53在分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的胃癌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在均匀强化的胃癌中阳性表达(P<0.05)。p53阳性表达与动脉期强化率、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胃壁浸润厚度、门脉期强化率无关(P>0.05)。结论:胃癌不同的强化方式和双期强化率反映了胃癌的不同组织分化和p53阳性表达,提示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其组织分化及p53表达有较密切的相关性。
2008 Vol. 19 (12): 865-868 [
摘要
] (
1342
)
HTML
(0 KB)
PDF
(0 KB) (
199
)
869
二维及三维超声观察移植肾排斥反应时体积及血管指数的变化
蒋苏齐;曹军英;张 筠;王占江;吴鸿莉;蔡惠红
DOI:
目的:应用二维及三维超声研究移植肾排异反应时形态学特点、血流情况,定量分析体积及血管指数(VI)。方法:发生排异反应的移植肾30例,对照组30例,行移植肾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脱机后行肾脏结构及血流的三维图像重建及显示,二维图像测量肾脏的长、宽、厚径,三维重建后用VOCAL法精测移植肾的体积,结合三维能量多普勒计算VI。结果:三维重建图像测得的移植肾体积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维测得的长、宽、厚径相比更敏感。VI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发生排异反应时三维超声体积精测较二维超声显示移植肾大小改变更敏感,VI可以定量反应移植肾灌注减少。
2008 Vol. 19 (12): 869-871 [
摘要
] (
2593
)
HTML
(0 KB)
PDF
(0 KB) (
286
)
872
99mTc-MIBI乳腺显像与乳腺钼靶X线照相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breast
张 楠;李春林;邹兰芳;杨吉刚
DOI:
目的:比较99mTc-MIBI乳腺显像与乳腺钼靶X线照相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准确性,以找到一种乳腺癌诊断正确率更高的方法。方法:135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术前均行乳腺钼靶X线照相和99mTc-MIBI乳腺显像检查,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根据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99mTc-MIBI乳腺显像检测乳腺肿块的灵敏度93.3%、特异性90.3%、准确性92.6%,钼靶照相检测乳腺癌的灵敏度83.7%、特异性93.5%、准确性85.9%。结论:99mTc-MIBI乳腺显像与乳腺钼靶X线照相诊断乳腺肿块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可以提高诊断乳腺肿块的准确性。
2008 Vol. 19 (12): 872-875 [
摘要
] (
2664
)
HTML
(0 KB)
PDF
(0 KB) (
226
)
876
三维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田 焕;王学梅;刘延君;赵文静
DOI:
目的:探讨骨肿瘤的三维彩色多普勒能量图(3D-CDE)特点及其对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6例骨肿瘤进行检查,对其3D-CDE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并获得病理结果的骨肿瘤56例,其中良性29例,恶性27例。3D-CDE表现:良性组以无血流型为主,占82.8%(24/29),恶性组以多血流型为主,占77.8%(21/27),内部可见走行迂曲不规则的血管。结论:3D-CDE超声表现特点有助于骨肿瘤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可直观地判断病变的血流丰富程度。
2008 Vol. 19 (12): 876-878 [
摘要
] (
1293
)
HTML
(0 KB)
PDF
(0 KB) (
212
)
879
肺穿刺活检中针胸膜夹角对气胸发生率的影响
王培源;王 霞;张 林;王 旭;李岩军;张作兵
DOI:
目的:探讨肺内病变穿刺活检中影响气胸发生率的潜在因素,尤其是针胸膜夹角的影响。材料与方法:828例患者在CT导引下进行了1113次穿刺活检。分别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病变特点和操作过程等可能与气胸发生率相关的因素。在CT图像上测量穿刺针与胸膜之间的最小角度。将以上变量与气胸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9例(13.16%)气胸中胸腔置管闭式引流25例,胸膜腔穿刺抽气13例。针胸膜夹角(<75°)及操作时间长短与气胸发生率相关。病变大小(<30mm)、位置(近肺底膈上)、穿刺点位置(侧胸或侧外方)及进针深度(>40mm)与气胸发生率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病变与胸膜接触、邻近胸膜肥厚粘连、病变侵犯胸膜或胸壁者气胸发生率较低。结论:小的针胸膜夹角及长的穿刺时间可能明显增加气胸的发生率。
2008 Vol. 19 (12): 879-882 [
摘要
] (
2531
)
HTML
(0 KB)
PDF
(0 KB) (
258
)
883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半定量评估
彭志远;王 军;陈 艳;陈 鑫;张雪莲;陈险峰;马兵毅
DOI: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评估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通过对34例65个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病例进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导管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结果:本组病例多层螺旋CT检查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97.9%、假阳性率为2.1%、假阴性率为17.6%、符合率为93.8%、阳性预测值为93.3%、阴性预测值为94.0%。结论: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显示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可作出半定量评估。
2008 Vol. 19 (12): 883-887 [
摘要
] (
1270
)
HTML
(0 KB)
PDF
(0 KB) (
215
)
病例报告
887
先天性痛觉不敏感并夏科关节1例
张高峰;先正元;朱恩海;熊其君
DOI:
2008 Vol. 19 (12): 887-887 [
摘要
] (
1059
)
HTML
(0 KB)
PDF
(0 KB) (
194
)
综述
888
应用18F-FDG PET/CT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畅智慧;刘兆玉
DOI:
2008 Vol. 19 (12): 888-890 [
摘要
] (
1157
)
HTML
(0 KB)
PDF
(0 KB) (
194
)
890
造影剂肾病
李孝鹏;高 斌
DOI:
2008 Vol. 19 (12): 890-892 [
摘要
] (
1124
)
HTML
(0 KB)
PDF
(0 KB) (
186
)
论著摘要
893
磁共振DTI和DTT在正常成人视放射中的初步应用
孙 鑫;肖新兰;黄海青
DOI:
2008 Vol. 19 (12): 893-895 [
摘要
] (
1191
)
HTML
(0 KB)
PDF
(0 KB) (
206
)
895
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及临床分析
樊建中;张 蓓;徐 芳;孟 云;武 峰;王万笔
DOI:
2008 Vol. 19 (12): 895-896 [
摘要
] (
1102
)
HTML
(0 KB)
PDF
(0 KB) (
241
)
897
颅中窝各孔径螺旋CT三维容积漫游测量与分析
欧 玲;孟 杨;邵 平
DOI:
2008 Vol. 19 (12): 897-899 [
摘要
] (
1159
)
HTML
(0 KB)
PDF
(0 KB) (
192
)
899
MR动态增强扫描结合扩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评价
续晋铭;薛晓瑜;卢晓玲
DOI:
2008 Vol. 19 (12): 899-902 [
摘要
] (
1273
)
HTML
(0 KB)
PDF
(0 KB) (
318
)
902
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价值
赵志华;王海霞;方学东;王 谦;张秀芳
DOI:
2008 Vol. 19 (12): 902-904 [
摘要
] (
1233
)
HTML
(0 KB)
PDF
(0 KB) (
184
)
905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潘 博;汪世存;方 雷;展凤麟
DOI:
2008 Vol. 19 (12): 905-907 [
摘要
] (
1124
)
HTML
(0 KB)
PDF
(0 KB) (
203
)
907
高频超声在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陈松华
DOI:
2008 Vol. 19 (12): 907-908 [
摘要
] (
1078
)
HTML
(0 KB)
PDF
(0 KB) (
219
)
病例报告
909
妊娠晚期超声诊断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
查晓霞;常 山
DOI:
2008 Vol. 19 (12): 909-910 [
摘要
] (
984
)
HTML
(0 KB)
PDF
(0 KB) (
255
)
910
多发性骨软骨瘤99mTc-MDP全身骨显像1例
蔡 亮
DOI:
2008 Vol. 19 (12): 910-911 [
摘要
] (
1074
)
HTML
(0 KB)
PDF
(0 KB) (
269
)
911
幼儿股骨尤文肉瘤1例
陈 凯;陈玉辉;郑向东;杨平生
DOI:
2008 Vol. 19 (12): 911-912 [
摘要
] (
1260
)
HTML
(0 KB)
PDF
(0 KB) (
247
)
912
超声诊断双侧输尿管末端囊肿1例
朱宏伟;陈玉珍;和朝平
DOI:
2008 Vol. 19 (12): 912-912 [
摘要
] (
1307
)
HTML
(0 KB)
PDF
(0 KB) (
263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