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7年 18卷 8期
刊出日期:2007-08-20
病例报告
论著
533
99mTc直接法标记Octreotide及其在甲状腺突眼患者的临床初步应用研究
赵 荣;汪 静;邓敬兰;王 江
DOI:
目的:采用放射性核素99mTc直接标记Octreotide;评价甲状腺突眼患者临床受体影像。方法:标记是通过对半胱氨酸桥还原后提供的巯基与99mTc螯合后完成的。新华I号纸层析测定标记率,通过Sep pak C18柱层析、半胱氨酸置换实验、血清蛋白结合实验及体外稳定性实验对99mTc-OCT的放射化学性质进行评价,对甲状腺突眼患者进行SPECT与同机CT融合显像。结果:99mTc-OCT标记率为(95.8±0.55)%,标记物具有良好的放射化学性质,活动期甲状腺突眼患者融合图像清晰,病灶放射性浓聚明显。结论:99mTc直接法标记OCT方法简便,标记率高(>95%),体内外稳定性好;99mTc-Octreotide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剂。
2007 Vol. 18 (8): 533-536 [
摘要
] (
1597
)
HTML
(0 KB)
PDF
(977 KB) (
800
)
病例报告
536
胎盘植入介入治疗1例报道
金武男;杨 香
DOI:
2007 Vol. 18 (8): 536-536 [
摘要
] (
1036
)
HTML
(0 KB)
PDF
(810 KB) (
590
)
论著
537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预后的评价
马国军;于淑靖;李忠信
DOI: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价。方法:对1211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1例完整冠状动脉CTA结果中,共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8例,检出率为2.17%。包括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窦5例,伴前降支和回旋支单开口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1例;圆锥动脉单开口4例;左冠状动脉主干起源于右窦3例;回旋支起源于右窦1例。前降支和回旋支单开口4例;共有8例冠状动脉分别起源于对侧窦,其中有3例该段有50%左右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是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安全和有效的确诊方法,并可对预后做出评估。
2007 Vol. 18 (8): 537-539 [
摘要
] (
1251
)
HTML
(0 KB)
PDF
(1100 KB) (
795
)
病例报告
539
前胸壁软骨肉瘤1例
彭志刚;李晓娜;赵振江;马晓晖;张 敏
DOI:
2007 Vol. 18 (8): 539-539 [
摘要
] (
1032
)
HTML
(0 KB)
PDF
(875 KB) (
624
)
论著
540
肝脏血流灌注对MR表观扩散系数值影响的初步研究
石 喻;郭启勇;王晓明
DOI:
目的:探讨在不同的扩散敏感系数(b值)下,肝脏血流灌注量的改变对肝右后叶、右前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应用1.5T磁共振扫描系统对2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禁食水8小时和进食标准餐后1小时(可有效增加门脉及肝血窦的灌注量)后分别采集一次,比较进食前后的肝脏右后叶、右前叶ADC值的变化有无统计学意义,b值采用0,250,500,750s/mm
2
。结果:当b=750s/mm
2
时,无论肝右后叶、右前叶,进食前后ADC值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t=1.419,P=0.178;t=1.943,P=0.072),当b=250s/mm
2
时,进食前后的肝右后叶、右前叶ADC值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t=3.839,P=0.002;t=5.178,P<0.001),当b=500s/mm
2
时,在进食前后肝右后叶ADC值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t=1.519,P=0.151),而右前叶ADC值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t=2.449,P=0.028)。结论:选择禁食条件、测量肝右后叶并采用较大b值(b≥500s/mm
2
)可能成为一种避免血流灌注对肝ADC值测量影响的有效方法,为肝脏扩散成像提供稳定、优化的ADC值测量方案。
2007 Vol. 18 (8): 540-543 [
摘要
] (
1157
)
HTML
(0 KB)
PDF
(874 KB) (
702
)
544
超声对主动脉瓣钙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探讨
初洪钢;苏丽华;郭瑞强;孙 彬;姜 霞;孙有刚
DOI: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钙化(AV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明确AVC能否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方法对214例AVC患者及182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无AVC对照者的颈动脉进行了检测。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VC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1);②AVC组患者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IMT明显增厚(P<0.05);③AVC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4.39%对18.13%,P=0.000);④AVC组颈动脉狭窄程度≥20%、≥40%、≥60%及双侧颈动脉狭窄程度≥20%、≥40%、≥60%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AVC组无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1.50%对42.86%,P=0.000);⑤AVC组患者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V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I(P<0.01)和RI(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VC是颈动脉狭窄≥40%惟一有意义的预测因子(P=0.004)。结论:AV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对AVC的检测,能够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及其程度,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有AVC的患者应常规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
2007 Vol. 18 (8): 544-547 [
摘要
] (
1165
)
HTML
(0 KB)
PDF
(1039 KB) (
1126
)
548
核素显像随访诊断甲状腺结节癌变(附19例报告)
陈 翼;赵 晶;杨洪文;王光琳;黄 昊;李艳芳
DOI:
目的:探讨核素显像在随访诊断甲状腺结节癌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结节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核素显像表现。结果:19例患者,手术前核素显像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冷”结节或“凉”结节,考虑恶变可能性大,手术病理结果显示:19例甲状腺结节恶变中,13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为滤泡癌及2例未分化癌。结论:核素显像随访诊断甲状腺结节癌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007 Vol. 18 (8): 548-549 [
摘要
] (
1447
)
HTML
(0 KB)
PDF
(1574 KB) (
702
)
550
超声新技术对心衰患者左室收缩不同步性的研究
李玉峰;任卫东;吉 日;周洁莹;晏 华;陈 昕;程艳彬
DOI:
目的:应用组织速度成像(TVI)、应变成像(SI)、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心肌收缩不同步性。方法:57例研究对象分为2组,A组为27例正常者,B组为30例心衰患者。将B组患者根据LVEF值分为轻度(6例)、中度(18例)和重度(6例);根据心电图QRS波宽度分为窄QRS波组(22例)和宽QRS波组(8例)。分别测量其左室心肌各节段组织速度收缩达峰时间(Tv)、应变率收缩达峰时间(Tsr)、应变收缩达峰时间(Ts)、最小容积达峰时间(Tmv)和心动周期,并计算其SDI。应用RT-3DE测量LVEF。结果:TVI、SI、SRI及RT-3DE均可检测心衰患者左室心肌收缩不同步性。正常组和轻、中、重度心衰组相比较,4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心肌的组织速度、应变、应变率及RT-3DE容积-时间曲线排列有序,而B组曲线却杂乱无章。宽QRS波组和窄QRS波组心衰患者的SDI无显著性差异。LVEF和SDI有良好的负相关性。同时发现,LVEF和SDI相关性方面,RT-3DE和TVI优于SRI和SI技术。结论:TVI、SI、SRI及RT-3DE均可无创、定量评价左室心肌收缩不同步性, 但RT-3DE提供了一种更加快速、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2007 Vol. 18 (8): 550-553 [
摘要
] (
1244
)
HTML
(0 KB)
PDF
(1117 KB) (
654
)
病例报告
553
腰椎原发性神经鞘瘤1例
陈训贵
DOI:
2007 Vol. 18 (8): 553-553 [
摘要
] (
1033
)
HTML
(0 KB)
PDF
(933 KB) (
695
)
论著
554
64层CT灌注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陆 娜;郭启勇;任 莹;毕纯龙;陈丽英
DOI:
目的:探讨胰腺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研究正常胰腺与胰腺癌的64-CT灌注参数特征。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24例正常胰腺志愿者和35例胰腺癌患者进行胰腺灌注扫描,测量并比较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PE)、达峰时间(TTP)和渗透性(P值)等灌注参数。结果:胰腺癌组的BF、BV、PE小于正常组,TTP、P大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癌组织BF、BV、PE明显小于残余正常胰腺组织,TTP、P大于残余正常胰腺组织,差异有显著性。第2、3、4期P值高于第1期胰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CT灌注成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胰腺及胰腺癌的血流灌注特点,对胰腺癌的诊断有提示意义。胰腺癌组织和残余正常胰腺组织灌注参数对比在临床上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价值。
2007 Vol. 18 (8): 554-558 [
摘要
] (
1365
)
HTML
(0 KB)
PDF
(1727 KB) (
1066
)
病例报告
558
颈椎侵袭性骨母细胞瘤1例
王 敏;王建宏
DOI:
2007 Vol. 18 (8): 558-558 [
摘要
] (
2224
)
HTML
(0 KB)
PDF
(1386 KB) (
1493
)
论著
559
兔椎体骨折愈合过程的X线、MRI表现与病理学变化对照研究
张淑娴;郭新全;孙西河;邱玉金;王 超
DOI:
目的:探讨X线、MRI对兔椎体骨折及其愈合过程的评判价值。方法:选年龄、体重均相近的健康成年雌性青紫兰兔21只,手术制成椎体骨折后,分别在骨折后的24小时、72小时、1周、2周、4周、6周、8周观察其愈合的X线、MRI表现,并与其病理学改变对照分析。结果:随着骨折的修复,在平片上,骨折椎体内的低密度骨折线逐渐被带状致密影所代替,骨折椎体密度增高最终恢复为等密度;在MRI上,逐渐由长T1、长T2信号恢复为等T1等T2信号。结论:平片可通过对兔骨折椎体密度的分析评判其愈合的程度;MRI的信号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兔椎体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病理学改变。
2007 Vol. 18 (8): 559-562 [
摘要
] (
1205
)
HTML
(0 KB)
PDF
(1153 KB) (
868
)
病例报告
562
颈部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1例
林海淑;姜峰林
DOI:
2007 Vol. 18 (8): 562-562 [
摘要
] (
1057
)
HTML
(0 KB)
PDF
(891 KB) (
785
)
论著
563
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
赵德利;张在人;刘白鹭;张金铃
DOI: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MSCTVE)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及方法:24例研究对象进行多层CT扫描(其中22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2例鼻咽腔正常研究对象)同时进行纤维内镜对照检查。2名影像医师进行鼻咽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漫游,仿真内镜所见与纤维内镜结果用四分法和六分法进行对照评估。结果:MSCTVE能够很好的显示鼻咽腔解剖和鼻咽癌所致鼻咽腔异常(P<0.01),然而不能对黏膜结构病理变化或异常的成因变化做出正确分析(P<0.05),MSCTVE和纤维内镜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MSCTVE是一种能够很好的显示解剖或病变的表面细节的新影像技术。尽管MSCTVE存在着不能分析黏膜结构病理变化或异常的成因,同时也不能进行组织活检诊断,但是MSCTVE作为一种无创的技术在鼻咽癌诊断和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7 Vol. 18 (8): 563-565 [
摘要
] (
1226
)
HTML
(0 KB)
PDF
(1147 KB) (
707
)
566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介入治疗
斯光晏;王学建;周 石;李 兴;宋 杰;蒋天鹏;张 巍
DOI: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介入治疗时机、方法和急诊止血的效果。方法:65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行介入治疗,根据腹腔造影的表现选用出血动脉的栓塞或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S)。分析行介入治疗的时机、造影表现、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结果:65例患者中,行动脉栓塞42例,TIPSS治疗19例,2例继续内科治疗,2例转外科治疗。随访1月,TIPSS治疗后再出血1例,栓塞后再出血2例;介入治疗后无死亡患者;无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急诊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止血效果好,死亡率低,患者创伤小。
2007 Vol. 18 (8): 566-568 [
摘要
] (
1237
)
HTML
(0 KB)
PDF
(3122 KB) (
1028
)
569
64排螺旋CT扫描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魏道芹;周茂义;赵兴圣;张东雯;岳奎涛;邵伟光;李丽新;刘 静;杨春波
DOI: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7年1月26例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病例行64排螺旋CT扫描。结果:26例中结肠恶性肿瘤13例(50%),小肠间质瘤4例(15.3%),小肠套叠2例(7.6%),腹股沟斜疝3例(11.5%),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3例(11.5%),肠系膜血管畸形1例(3.8%),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4例肠系膜血管病变还由DSA证实。本组应用64排螺旋CT病变定位准确率100%,定性诊断正确率97%(1例炎性病变定性不清)。结论:64排螺旋CT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和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价值。
2007 Vol. 18 (8): 569-571 [
摘要
] (
2652
)
HTML
(0 KB)
PDF
(837 KB) (
1966
)
572
经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纵隔子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陈雁威;蔡爱露;杨泽宇
DOI:
目的:探讨经阴彩色多普勒超声(TVS)对纵隔子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子宫畸形的76例患者(有症状者41例,无症状者35例)进行TVS检查,结果与宫腔镜检查结果对照,并对两组纵隔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VS诊断纵隔子宫的准确率为97.37%。纵隔内有血流显示的患者其流产的发生率较纵隔内无血流显示的患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TVS对纵隔子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彩色多普勒技术可提示纵隔子宫患者发生流产的可能性。
2007 Vol. 18 (8): 572-574 [
摘要
] (
1216
)
HTML
(0 KB)
PDF
(1172 KB) (
647
)
病例报告
574
腘窝腱鞘巨细胞瘤1例
戴景儒;戴世鹏;桂 林
DOI:
2007 Vol. 18 (8): 574-574 [
摘要
] (
1046
)
HTML
(0 KB)
PDF
(937 KB) (
659
)
论著
575
99Tcm-HL91显像评估放疗疗效动物实验研究
杜雪梅;张延军;陶 莉;鞠再双;张 欣;邓晓琴
DOI:
目的:探讨99Tcm-HL91显像评估肝癌放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2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成放疗组和对照组。放疗组小鼠采用6MeV电子线,单次剂量15Gy进行放疗,对照组小鼠不进行放疗。两组小鼠均于放疗前、放疗后3天及放疗后5天经鼠尾静脉注射37MBq(0.1ml)99Tcm-HL91,4小时后SPECT采集小鼠前位平面图像,计算肿瘤与对侧相应部位放射性计数比值(T/NT)。显像当日游标卡尺测量肿瘤最大长径(A)和最大垂直横径(B),计算肿瘤体积。最后一次显像结束后处死全部模型小鼠,取肿瘤称重并制成病理切片,HE染色计算肿瘤切片坏死面积百分比(PNA)。结果:肿瘤99Tcm-HL91显像良好,肿瘤部位与对侧相应部位有较高的放射性计数比。放疗组小鼠放疗后T/NT、Rv3、Rv5、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疗前T/NT与Rv5及PNA均不相关(P>0.05)。放疗3天时T/NT增加量与Rv5成正相关,与PNA成负相关。放疗3天时T/NT摄取增加组的Rv5大于摄取减少组,PNA低于摄取减少组(P<0.05)。结论:放疗后99Tcm-HL91乏氧显像可用于监测放疗效果。
2007 Vol. 18 (8): 575-578 [
摘要
] (
2383
)
HTML
(0 KB)
PDF
(2503 KB) (
733
)
病例报告
578
乳腺颗粒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柳莉莎;冷晓玲
DOI:
2007 Vol. 18 (8): 578-578 [
摘要
] (
2422
)
HTML
(0 KB)
PDF
(844 KB) (
1932
)
论著
579
不同输入参考动脉对CT灌注图像参数的影响研究
刘静红;高思佳;石 强;付 强
DOI:
目的:探讨头CT灌注成像图像后处理中输入不同参考动脉对灌注参数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35例行头CT平扫及头CT灌注成像的患者,包括8例正常者,27例单侧大脑中动脉区缺血患者,行常规头CT平扫后进行CT灌注成像,在图像后处理中,每例患者均进行3次图像后处理,3次后处理分别选择大脑前动脉、健侧(缺血患者)或左侧(正常组)大脑中动脉及患侧(缺血患者) 或右侧(正常组)大脑中动脉作为输入动脉,3次均选择上矢状窦作为输出静脉,分别在双侧皮质区绘制感兴趣区(ROI),记录3次生成的灌注图像各ROI的血流量值(CBF)、血容量值(CBV)及平均通过时间值(MTT),所得3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正常者中,3次后处理所获得的各参数值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单侧大脑中动脉缺血的患者中,3次后处理所获得CBF及MTT值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BV值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进行头CT灌注成像的后处理,在正常者中可以选择脑内任意较大的动脉,而在单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患者中要尽量选择正常的大脑前动脉作为输入动脉。
2007 Vol. 18 (8): 579-581 [
摘要
] (
3362
)
HTML
(0 KB)
PDF
(1172 KB) (
905
)
582
不同体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研究
文晓蓉;匡安仁;罗 燕;彭玉兰
DOI:
目的:本研究应用彩超对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卧位及站立位检查,通过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超声参数的差异,确定彩超检查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最佳检查体位。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试验组25例患者的39条患肢与正常组10例的12条健康下肢均采用卧位及站立位检查,大隐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用Valsalva运动诱导返流,腘静脉用挤压法诱导返流;对比观察不同体位每一下肢的返流时间、总返流时间、返流峰值流速、总的返流峰值速度、每一肢体总的返流节段数、静脉管径等参数。结果:正常组无论卧位及站立位所有节段返流时间<0.5s,无返流。病例组站立位与卧位下肢静脉返流节段数的比较,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卧位总返流时间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返流速度的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与正常组卧位及站立位GSV、CFV、SFV、POPV管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静脉瓣功能不全的超声检查两种体位均可采用,卧位检查医生操作更方便,而对于年老体弱、不能久站者,卧位检查则应为首选。
2007 Vol. 18 (8): 582-584 [
摘要
] (
1169
)
HTML
(0 KB)
PDF
(1133 KB) (
628
)
585
骨显像胸骨核素分布特征研究
李丽娟;张广伟;曹金红;任福林
DOI:
目的:探讨各个年龄段正常骨显像胸骨核素分布特征。方法:120例无胸骨疼痛症状及肿瘤病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全身骨显像,分析其胸骨核素分布特征。结果:①儿童组胸骨核素分布特征相似,核素摄取均匀对称;其他年龄组胸骨核素分布具有异型性,可分为7种类型。②胸骨核素浓聚灶多出现在胸骨角,稀疏缺损灶出现在胸骨下端。结论:胸骨核素分布存在年龄相关的正常变异,了解这些变异有助于区分正常与异常改变。
2007 Vol. 18 (8): 585-587 [
摘要
] (
1273
)
HTML
(0 KB)
PDF
(859 KB) (
671
)
588
胎儿非结构性心脏病心腔增大的相关因素及超声检查线索
吴松雷;林 霞;庞东静;胡 波;张韩珉
DOI:
目的:探讨胎儿心腔增大的非心脏结构病变因素及病变机制,为超声评价胎儿心腔增大提供筛查线索及合理的医疗干预依据。方法:对30例非心脏结构病变心腔增大胎儿(简称心脏增大组)的病因,进行超声随访、病理证实,并对比治疗前后胎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胎儿心腔增大病理机制,明确超声检查线索。结果:心脏增大组原因分心外因素(20例)、心脏因素(7例)、不明原因(3例)。其血流参数:右室短轴缩短率(RVFS)、右室射血指数(RVEF)、大脑中动脉血流阻力指数(MCARI)、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UAR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经母体常压氧疗法及口服强心药(简称期待疗法)治疗后,心脏增大组血流参数显著好转(P<0.01),分娩后86.7%(26/30)心功能正常。结论:胎儿非心脏结构病变心腔增大有一定规律可循,超声检查可明确病因,多属一过性心功能不良。
2007 Vol. 18 (8): 588-590 [
摘要
] (
1908
)
HTML
(0 KB)
PDF
(804 KB) (
480
)
591
肝癌化疗栓塞前后CT灌注特征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陈昆涛;何健垣;郭瑞珍
DOI:
目的: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探讨其化疗栓塞治疗前后CT灌注特征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选择60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采用注射法将VX2瘤块接种于兔肝左叶。种植14天后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和化疗栓塞组(n=30)。分别对两组动物作CT灌注成像检查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病理标本的MVD、VEGF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灌注参数与MVD及VEGF表达程度呈正相关;化疗栓塞治疗组灌注参数、MVD及VEGF表达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CT灌注成像特征可间接反映肿瘤血管生成,判断化疗栓塞的效果。
2007 Vol. 18 (8): 591-593 [
摘要
] (
1722
)
HTML
(0 KB)
PDF
(975 KB) (
1619
)
594
64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方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何 杰;魏培建;李石玲
DO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扫描及重建方式。方法:26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行椎间盘扫描,对L4~5及L5~S1椎间盘加大扫描范围,包括椎弓根层面;对其中10例行螺旋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包括椎弓根层面的轴位扫描均能显示峡部裂和其他伴发表现,包括椎管增大或变窄、侧隐窝狭窄、双边征、椎间盘变形、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和黄韧带肥厚。采用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MPR、MIP斜矢状面重建能直观显示峡部裂的典型表现——猎狗项圈征,正中矢状面重建能显示椎体滑脱。结论:对常规椎间盘扫描采用对L4~5及L5~S1椎间盘加大扫描范围,包括椎弓根层面的方法, 对于轴位扫描发现或可疑峡部裂的患者再做相应椎体螺旋扫描,行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多平面斜矢状面和矢状面重建,是腰腿痛病人CT检查的简单、实用的有效方法。
2007 Vol. 18 (8): 594-596 [
摘要
] (
1192
)
HTML
(0 KB)
PDF
(1506 KB) (
814
)
综述
597
癫痫的MRI研究进展
崔 斌;卢 洁;李坤成
DOI:
癫痫;磁共振成像
2007 Vol. 18 (8): 597-598 [
摘要
] (
1027
)
HTML
(0 KB)
PDF
(801 KB) (
757
)
599
整合素受体示踪剂进行肿瘤靶向显像进展
唐 萌
DOI:
2007 Vol. 18 (8): 599-601 [
摘要
] (
1939
)
HTML
(0 KB)
PDF
(771 KB) (
1279
)
论著摘要
602
应变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陈 爱;张生光;汪荣金;俞 静;黄云健;李伟伟;廖 姮
DOI:
2007 Vol. 18 (8): 602-603 [
摘要
] (
1047
)
HTML
(0 KB)
PDF
(926 KB) (
520
)
604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X线和CT诊断
周科峰;张雪斌;张古田;陈 康;程 乐;殷光珠;戴 菁
DOI:
2007 Vol. 18 (8): 604-605 [
摘要
] (
1102
)
HTML
(0 KB)
PDF
(971 KB) (
760
)
606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超声诊断
任芸芸;李笑天;常 才
DOI:
2007 Vol. 18 (8): 606-607 [
摘要
] (
1047
)
HTML
(0 KB)
PDF
(795 KB) (
1149
)
607
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肋骨骨折的应用
赵绘萍;蒋高民;徐士田
DOI:
2007 Vol. 18 (8): 607-608 [
摘要
] (
2347
)
HTML
(0 KB)
PDF
(950 KB) (
1767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