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6年 17卷 4期
刊出日期:2006-04-20

病例报告
 
       论著
181 静脉栓塞继发脑梗死的MRI影像诊断
邴 晶;王 勇;王雪梅;隋如新;谭晓天
DOI:
目的:研究静脉栓塞继发脑梗死的MRI影像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经脑血管造影及临床治疗有效证实的静脉栓塞继发脑梗死的MRI影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男6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全部行头颅MRI平扫检查,其中10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检查,5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14例中脑梗死发生于额叶6例,顶叶4例,颞叶3例,岛叶1例,小脑1例,发生于基底节、丘脑累及中脑、胼胝体1例。脑梗死发生于双侧脑内的8例,单侧6例。静脉栓塞部位14例中10例为上矢状窦(其中6例同时合并横窦或乙状窦或直窦栓塞),1例直窦及左横窦,1例左侧横窦及乙状窦,2例皮层大脑浅静脉,其中梗死内伴出血10例。5例静脉注射Gd-DTPA后增强扫描,3例无强化,2例病灶内出现不规则类环形强化,其中有大脑镰、小脑幕脑膜增厚强化的2例。10例MRV均显示栓塞的静脉血流信号丢失或缺损,以及周围异常静脉侧支和其他引流静脉异常扩张。结论:静脉栓塞继发脑梗死的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静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其继发的脑梗死又是评估静脉栓塞的脑实质病变严重程度和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2006 Vol. 17 (4): 181-184 [摘要] ( 1414 ) HTML (0 KB)  PDF  (0 KB)  ( 220 )
185 烟雾病侧枝循环的MRI表现
施万印;柏 亚;吴兴旺;余永强;沈玉先
DOI:
目的:探讨烟雾病(MMD)侧枝循环的类型及其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了16例成年MMD患者的MRI和MRA表现。MRI至少包括横断面T1WI、T2WI;16例行MRA检查,采用3D-TOF法。结果:MMD侧枝循环的来源主要有3条途径:颅底烟雾血管、来自大脑后动脉(PCA)的柔脑膜侧枝血管以及来自颈外动脉(ECA)系统穿过硬脑膜的侧枝血管。5例PCA侧枝循环表现正常,7例增加,6例减少;13例ECA侧枝血管表现正常(单侧12例),15例增加(其中双侧3例)。4例少量颅底烟雾血管,7例大量烟雾血管,5例减少、闭塞。MRA和T2WI均可显示颅底烟雾血管,PCA和ECA侧枝血管仅在MRA满意显示。结论:MRI和MRA是诊断MMD患者侧枝循环十分有用的工具。
2006 Vol. 17 (4): 185-187 [摘要] ( 1209 ) HTML (0 KB)  PDF  (0 KB)  ( 232 )
188 磁共振对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诊断
李 红;马 林;何宝明;由 昆;全昌斌;洪 剑
DOI:
目的:分析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8例HOD的MRI表现及引起该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自原发病变出现到MRI检查时间为3~30个月。结果:MRI图像均表现为下橄榄核(ION)部位T2WI高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有3例双侧ION部位出现高信号,5例ION体积有不同程度增大。8例病人中原发病变为中脑梗塞3例,桥脑出血2例,小脑出血2例、梗死1例。结论:MRI能清晰显示Guillain-Mollaret三角区病变所致ION变化,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可以避免误诊。
2006 Vol. 17 (4): 188-190 [摘要] ( 1163 ) HTML (0 KB)  PDF  (0 KB)  ( 303 )
191 99Tcm-HL91肺癌乏氧显像的临床价值
赵长久;杨志杰;付 鹏;张 蕊
DOI:
目的:观察乏氧显像剂99Tcm-HL91在肺癌病灶中的摄取特点,探讨乏氧显像检测肿瘤氧供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例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及4例肺良性占位患者,分别于注射99Tcm-HL91后1h、4h、24h后行双肺SPECT显像。在横断层图像上,利用感兴趣区技术,用半定量方法计算病灶与对侧正常肺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TUR)。结果:随时间延长,恶性肿瘤摄取比值逐渐增加,而良性占位4h达高峰,之后下降;不同病理类型肿瘤部位摄取比值不同。结论:99Tcm-HL91肺癌乏氧显像可用来判断肿瘤的氧供状态,并可初步预测其组织学类型,判断肿瘤恶性程度。
2006 Vol. 17 (4): 191-193 [摘要] ( 1279 ) HTML (0 KB)  PDF  (0 KB)  ( 262 )
194 儿童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MRI和病理比较分析
李文华;金惠明;张忠德;孙莲萍;杨 波
DOI:
目的: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s)的影像学表现复杂,肿瘤可发生囊变、坏死、出血,与幕下髓母细胞瘤不同,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对13例(男7例,女6例)儿童幕上PNETs患者的CT、 MRI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4例肿瘤位于额叶,3例位于顶叶,2例位于颞叶,2例位于基底节区,1例跨居额顶叶区,1例位于枕叶。13例肿瘤中囊实性11例,囊性2例。肿瘤实性部分CT扫描呈略高密度,1例见点状钙化,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9例)或高低等混合信号(4例),增强后均呈明显强化。肿瘤的囊壁CT扫描呈等密度,MRI呈等信号,1例囊壁增强后无强化。13例中,8 例有瘤周水肿,5 例无水肿。结论:儿童幕上PNETs多呈囊实性混合密度或信号肿块,实性部分CT扫描呈略高密度,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或高低等混合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肿瘤易发生囊变、坏死。
2006 Vol. 17 (4): 194-196 [摘要] ( 1256 ) HTML (0 KB)  PDF  (0 KB)  ( 206 )
197 CDFI与血β-HCG对输卵管妊娠超声介入治疗术后的随访价值
谢阳桂;于 秀;黄德年
DOI:
目的:研究CDFI与血β-HCG对输卵管妊娠(FTP)超声介入治疗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对超声介入治疗术后的96例FTP患者按照随访方案,采用经直肠或经阴道探查,观察介入治疗前后子宫大小、宫腔蜕膜厚度、输卵管孕囊直径、滋养层周围血流丰富程度,并同时验血β-HCG。结果:一、二、三次性介入治疗的治愈率分别为91.7%(88/96)、6.3%(6/96)、2.1%(2/96),总治愈率达96.88%,3例介入治疗无效改手术治疗。结论:应用CDFI与血β-HCG联合检测对FTP介入治疗术后疗效的判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2006 Vol. 17 (4): 197-199 [摘要] ( 1249 ) HTML (0 KB)  PDF  (0 KB)  ( 214 )
200 磁共振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
刘文源;许乙凯;吴 越
DOI: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表现和成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05年1月经临床确诊的1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超导MRI检查,多平面图像采集,磁共振静脉造影(MRV)采用2D-TOF技术。结果:MRI特征性表现为平扫脑静脉窦内正常的流空信号消失,代之以异常的等信号或高信号。病变最常累及上矢状窦和横窦。MRV表现为受累的静脉窦的闭塞呈充盈缺损或再通后的模糊影,病变部位和范围与MRI相对应?熏 侧枝血管形成,深部静脉明显扩张或其他引流静脉显现。结论:MRI和MRV能准确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而且可以用于病例的随诊观察。
2006 Vol. 17 (4): 200-201 [摘要] ( 1213 ) HTML (0 KB)  PDF  (0 KB)  ( 413 )
202 对诊断脊柱骨转移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岳明纲;王 茜;秦淑玲;张彩群;聂玉新;王 玉;梁铁军
DOI:
目的:探讨带有低能量CT的99mTc-MDP SPECT骨显像所产生的骨断层、CT及融合图像对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评价同机定位CT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49例在常规全身骨显像中表现为仅脊柱出现异常核素浓聚灶(病灶数目≤3个)的患者,行局部骨断层,同时获得局部骨断层图像、同机定位CT图像以及两者的融合图像。所有病例均以病理、1个月内磁共振结果或1年以上随诊为最终诊断结果。结果:局部骨断层、同机定位CT和融合图像对49例患者的94个病变椎体诊断的灵敏性分别为81.4%、86.0%和100%,特异性分别为72.5%、98.0%和96.1%。说明融合图像不但可以对病灶的解剖位置精确定位,而且明显提高了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此外同机定位CT图像在诊断过程中比较令人满意,但是在细小病变的判断时还应慎重以免造成假阳性;当局部骨断层与同机定位CT在诊断时不一致时,应反复对比图像和相互补充信息,也可以避免一些假阳性产生。结论:局部骨断层与同机定位CT所产生的融合图像对恶性肿瘤椎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该作为全身骨显像必要的补充检查方法。
2006 Vol. 17 (4): 202-204 [摘要] ( 1328 ) HTML (0 KB)  PDF  (0 KB)  ( 281 )
205 骨盆骨髓MRI信号年龄变化规律
董 越;吴振华
DOI:
目的:应用MRI研究骨盆红、黄骨髓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为正确认识骨盆骨髓信号异常提供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患者(0~22岁)骨盆SE-T1WI-MRI影像,所有患者无血液和骨髓疾病。对骨盆的6个部位:髂前上嵴、髂后上嵴、髋臼、坐骨、耻骨和骶骨的骨髓信号强度和均匀程度进行分析,确定骨盆各部位骨髓信号随年龄变化的规律。结果:随年龄增长骨髓信号的强度及信号不均匀程度呈增加的趋势。2岁后,髋臼和髂前上嵴的信号总是高于其他部位。所有年龄段髋臼信号强度最高,不均匀程度最明显;耻骨很少表现为信号不均匀。骨盆的各部位信号强度几乎均低于脂肪,各部位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别不大,至多差2级,不均匀程度相差也不明显,至多差1级。根据骨髓信号强度和均匀程度分为5个年龄段: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早期、青春期晚期。结论:骨盆各部位骨髓信号强度和均匀程度与年龄有密切关系,骨髓信号强度和信号不均匀程度随年龄增加呈增加趋势。注意其变化对骨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2006 Vol. 17 (4): 205-207 [摘要] ( 1261 ) HTML (0 KB)  PDF  (0 KB)  ( 245 )
208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及X线表现
张 伟;高玉颖;刘 鑫;张 军;陈培青;郭启勇
DOI: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X线乳腺摄影和超声表现,为这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疾病提供诊断线索。方法:1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全部经过超声检查,10例经过乳腺X线摄影检查,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影像特点。结果:11例超声结果显示较周围正常腺体不同的大片不均匀低回声,其中6例病变内出现1~3cm管状更低回声区。9例X线摄影显示异常,其中限局性不对称密度6例,2例显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肿块,另1例弥漫肿胀,几乎累及整个乳房。两种方法显示6例腋下淋巴结增大,均为炎性增生。结论:在乳腺X线摄影中表现为局限性不对称密度、超声中不均匀低回声区域内出现管状结构更低回声,在除外恶性条件下,提示有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可能,最后的诊断主要依靠手术后病理结果。
2006 Vol. 17 (4): 208-210 [摘要] ( 1282 ) HTML (0 KB)  PDF  (0 KB)  ( 258 )
211 非典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3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丁长青;李 军
DOI:
目的:分析非典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形式,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有原发肿瘤、肺部出现非典型转移的病例的CT表现。结果:本组病例显示非典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空泡或空洞样转移18例,钙化性转移9例,晕征4例,自发性气胸1例。结论:结合临床及CT征象,可对表现非典型的肺转移瘤作出正确诊断。
2006 Vol. 17 (4): 211-213 [摘要] ( 1288 ) HTML (0 KB)  PDF  (0 KB)  ( 275 )
214 胆囊癌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陶学伟;王索宇;张新根
DOI:
目的:探讨CT诊断胆囊癌的价值,分析胆囊癌CT误诊原因,提高胆囊癌CT诊断水平。方法: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胆囊癌CT表现,术前均有CT平扫,其中19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胆囊癌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2.3,好发于50岁以上患者。本组26例胆囊癌CT表现特征可归纳为4型:①胆囊腔内肿块型2例,占7.7%(2/26);②胆囊壁增厚型4例,占15.4%(4/26);③胆囊周围浸润型9例,占34.6%(9/26);④混合型11例,占42.3%(11/26)。合并胆囊结石11例;肝脏直接受侵犯19例;肝内外胆管扩张13例;淋巴结转移15例;肝脏转移8例;累及胰和十二指肠8例;侵犯腹壁3例;侵犯胃窦2例;侵犯肝区结肠1例。CT术前正确诊断率为73.1%(19/26),CT术前误诊率为23.1%(6/26),漏诊1例,血清CA19-9阳性率80.8%(21/26)。结论:CT诊断胆囊癌有重要价值;仔细分析胆囊癌的CT征象和误诊原因,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2006 Vol. 17 (4): 214-216 [摘要] ( 2157 ) HTML (0 KB)  PDF  (0 KB)  ( 247 )
217 小儿肾上腺皮质癌的超声表现(附16例报告)
王晓曼;贾立群;何乐健
DOI:
目的:分析小儿肾上腺皮质癌(ACC)的超声表现特点并结合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作出正确的术前超声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16例小儿ACC的超声图像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超声示肿瘤边界清晰,13例呈低回声为主,其中伴有强回声光点或光团6例。2例高回声,1例中等回声。6例瘤内可见不同程度的囊变。15例肿瘤均未包饶血管,仅1例因瘤体巨大而与腹腔动脉(CA)及肠系膜上动脉(SMA)关系密切。1例肿瘤侵犯肾脏。1例肝转移。左肾静脉或下腔静脉(IVC)或右房形成瘤栓4例。无功能4例,无临床表现。有功能12例,表现有库兴综合征,性征异常,血压升高。结论:小儿功能性ACC多以低回声为主,少数伴有瘤栓,并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无功能ACC瘤体多较大,回声不均,无特征性,诊断较困难,需与小儿最多见的神经源性肿瘤鉴别。
2006 Vol. 17 (4): 217-219 [摘要] ( 1278 ) HTML (0 KB)  PDF  (0 KB)  ( 294 )
220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肾脏CT、超声改变及临床意义
张宝林;杨军妍
DOI:
目的:提高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所致肾脏损害的CT、超声影像诊断水平,分析二者图像的影像特点,提出CT在诊断肾破裂出血的影像特异性,使临床医生能主动掌握病情。方法:63例临床确诊病例进行了肾脏CT、超声观察,总结出肾脏改变的5点影像征象,从不同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脏改变影像特征:①双肾脏呈球形对称性增大。②肾小盏聚集,肾盂腔缩小。③肾实质密度不均匀,肾皮质呈低密度,肾髓质呈稍高密度。④肾破裂出血表现为肾实质、肾周间隙及肾包膜下的血肿,血肿形态早期呈团状及不均匀性高密度影像,以后逐渐密度下降,超声呈混合密度影像。⑤CT增强扫描肾髓质密度增高,肾小盏界限模糊。本文分析了肾脏影像改变与出血热患者在发热期、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中肾脏改变和病情的关系。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起病急,以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为主要征象,肾脏行影像学检查尤其是疑有肾破裂出血做CT扫描,具有特异性诊断。
2006 Vol. 17 (4): 220-222 [摘要] ( 1268 ) HTML (0 KB)  PDF  (0 KB)  ( 236 )
223 利用团注追踪3D CE-MRA实现重症疑难患者双下肢血管成像
常英娟;孙立军;彭 涌;舒茂国;张劲松;刘燕丽;魏梦绮;杨 勇
DOI:
目的:利用团注追踪3D CE-MRA技术实现重症疑难患者的腹部及双下肢血管一次成像。方法:对6例疑有腹部、盆腔及双下肢血管疾病的体位不能合作的重症患者,实行团注追踪3D CE-MRA一次成像检查。使用Philips gyroscan intera 1.5T超导磁共振机,体部正交线圈,腿部专用支垫,结合bolustrack和mobitrack智能化追踪扫描技术,实现腹部至双下肢动脉血管的一次成像。结果:6例重症患者均能配合完成检查,成功实现腹部至双下肢动脉血管的一次成像,获得满意的成像效果。结论:选择患者可以配合的合适体位,调整好相对应的扫描技术参数,利用团注追踪3D CE-MRA技术可以实现重症患者的腹部至双下肢动脉血管的一次成像,克服了这类患者因体位不能配合检查而错失手术和治疗良机的难题。
2006 Vol. 17 (4): 223-225 [摘要] ( 1380 ) HTML (0 KB)  PDF  (0 KB)  ( 273 )
       论著摘要
226 经颅多普勒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在偏头痛中的变化
冯 卫;邵 郢
DOI:
2006 Vol. 17 (4): 226-227 [摘要] ( 1031 ) HTML (0 KB)  PDF  (0 KB)  ( 246 )
226 食管癌术前的螺旋CT评价
漆 军;宋 彬
DOI:
2006 Vol. 17 (4): 226-229 [摘要] ( 997 ) HTML (0 KB)  PDF  (0 KB)  ( 234 )
230 胎儿腭裂的超声诊断价值
陈小知;朱世钗;林益怡
DOI:
2006 Vol. 17 (4): 230-231 [摘要] ( 1178 ) HTML (0 KB)  PDF  (0 KB)  ( 269 )
231 肾盂源性囊肿X线诊断
胡毓亮
DOI:
2006 Vol. 17 (4): 231-233 [摘要] ( 1023 ) HTML (0 KB)  PDF  (0 KB)  ( 277 )
23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徐佳宴;金 刚;白静慧
DOI:
2006 Vol. 17 (4): 233-235 [摘要] ( 998 ) HTML (0 KB)  PDF  (0 KB)  ( 382 )
235 应用Clarify VE技术评价腹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
周敏颖;杨松青;徐 卉
DOI:
2006 Vol. 17 (4): 235-236 [摘要] ( 1092 ) HTML (0 KB)  PDF  (0 KB)  ( 249 )
       病例报告
237 颞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邹兰芳;杨吉刚;李春林;张 楠
DOI:
2006 Vol. 17 (4): 237-238 [摘要] ( 993 ) HTML (0 KB)  PDF  (0 KB)  ( 243 )
238 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肖志华;张祖建;周 鹏;陈荔川
DOI:
2006 Vol. 17 (4): 238-239 [摘要] ( 1042 ) HTML (0 KB)  PDF  (0 KB)  ( 249 )
240 131I-MIBG全身显像发现功能性颈静脉球瘤1例
薛 咏;刘 生;蒋宁一;卢献平;梁九根
DOI:
2006 Vol. 17 (4): 240-240 [摘要] ( 1005 ) HTML (0 KB)  PDF  (0 KB)  ( 244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