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5年 16卷 8期
刊出日期:2005-08-20

病例报告
 
       论著
42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作用
孙羽中鹏;范国光;孙宝海;叶滨宾;郭启勇
DOI: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胶质瘤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对21例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行DWI及常规MR检查,对其中12例进行随访。分别测量肿瘤实质部分、肿瘤坏死囊变区、肿瘤周边区域以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相对ADC值。分析镜下肿瘤标本的细胞构成。结果:①肿瘤各部分ADC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囊变坏死部分、瘤周水肿部分、肿瘤实质部分、正常脑白质。②胶质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及rADC值均与肿瘤细胞构成呈负相关(P<0.01,r=-0.739;P<0.01,r=-0.748)。③低级胶质瘤(I~II级)组的平均ADC值及rADC值均高于高级胶质瘤(III~IV级)组平均ADC值(P<0.01)。④12例术后复查患者中5例复发组原发肿瘤瘤周区域ADC值低于7例无复发组肿瘤瘤周区域ADC值(P<0.01)。结论:DWI能够反映胶质瘤的细胞构成,对于低级与高级胶质瘤之间的术前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瘤周ADC值可能为评价胶质瘤的侵袭性提供一定帮助。
2005 Vol. 16 (8): 421-424 [摘要] ( 2148 ) HTML (0 KB)  PDF  (0 KB)  ( 228 )
425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致垂体增生的MRI诊断
陈学强;张云枢;郑克华;徐 蓉;袁丽芳;丁 颖
DOI: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MRI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对8例确诊甲状腺机能减退致垂体增生治疗前后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FT3、FT4及TSH结果符合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患者,垂体MRI表现为对称性增大,高度增高,垂体内信号均匀,增强扫描垂体均匀强化,甲状腺素片治疗后复查显示垂体体积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应提高对其垂体增生MRI表现的认识,以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2005 Vol. 16 (8): 425-427 [摘要] ( 1072 ) HTML (0 KB)  PDF  (0 KB)  ( 241 )
428 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和随访分析
许崇永;赵雅萍;程建敏;陈 宇;吴爱琴
DOI:
目的:探讨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发病机理和转归。材料与方法:46例婴儿临床资料完整,随访0.6~3年,分析颅内出血及其转归的CT特点。结果:单纯硬膜下血肿(SDH)6例,脑内血肿(IPH)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脑室内出血(IVH)3例,SDH+IPH 8例,SDH+SAH 3例,SDH+SAH+IPH 11例,SDH+IVH+IPH 2例, SDH+IVH+IPH+SAH 2例。其中双枕部及大脑镰SDH呈“铁锚征”6例,脑室铸型出血3例;合并脑疝12例,大面积脑梗塞9例。随访死亡7例,单纯脑萎缩4例,脑软化6例,脑萎缩并软化9例,脑积水4例,CT表现正常16例。结论:CT检查可准确显示颅内出血部位、范围及程度,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2005 Vol. 16 (8): 428-430 [摘要] ( 1388 ) HTML (0 KB)  PDF  (0 KB)  ( 213 )
       病例报告
430 巨大鼻腔内翻乳头状瘤恶变侵犯颅内1例
沈晓速;郭庆胜
DOI:
2005 Vol. 16 (8): 430-430 [摘要] ( 1195 ) HTML (0 KB)  PDF  (0 KB)  ( 215 )
       论著
431 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价值
丁同文;刘金朝;商守宇;王东林
DOI:
目的:探讨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楚的肿块,圆形、卵圆形16例,分叶7例,密度高于腮腺,较均匀14例,不均匀9例。结论:边缘清楚,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是腮腺混合瘤的CT表现特点,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2005 Vol. 16 (8): 431-432 [摘要] ( 1176 ) HTML (0 KB)  PDF  (0 KB)  ( 254 )
433 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刘文瑾;赵泽华
DO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 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肠梗阻患者的X线平片和MS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44例行手术治疗,9例行保守治疗。结果:X线平片和MSCT准确显示肠梗阻的病例分别为84.9%和100%。44例手术治疗患者中,38例手术结果与MSCT表现相符,包括:肠道肿瘤15例,粘连性肠梗阻15例,肠扭转4例,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胆石性肠梗阻3例,粪石性肠梗阻2例,脐疝2例,回盲部憩室炎1例。结论:对肠梗阻的诊断MSCT明显优于X线平片,其对肠梗阻的程度、部位和梗阻原因判断和病变区血供情况的了解有重要意义。
2005 Vol. 16 (8): 433-435 [摘要] ( 1101 ) HTML (0 KB)  PDF  (0 KB)  ( 279 )
436 肾细胞癌的CT诊断与TNM分期
陈殿森;王 琳;滑炎卿
DOI: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CT诊断价值及TNM分期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的CT图像,男37例,女17例,年龄29~72岁,中位年龄51岁。测量病灶大小、观察病变侵犯范围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按照AJCC 2002年版TNM系统进行分期,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病变位于右肾34例,左肾20例。病灶长径17~71mm,平均43mm。手术病理组织学类型包括透明细胞癌46例,乳头状癌6例,嫌色细胞癌2例。TNM分期中I期17例,II期22例,III期6例,IV期9例。结论:肾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用CT诊断快捷、准确并可同时进行TNM分期。
2005 Vol. 16 (8): 436-438 [摘要] ( 1134 ) HTML (0 KB)  PDF  (0 KB)  ( 246 )
439 三维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赵延辉;蔡爱露;徐 勇;刘守君
DOI:
目的:探讨三维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量增多的患者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后,对这些患者再行三维超声宫腔造影检查。将宫腔造影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照。结果:本次研究的58例患者中,42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7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9例诊断为其他子宫内膜病变。三维超声宫腔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100%,特异度88%。结论:宫腔造影可以准确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特别是三维超声宫腔造影,在表面模式下可使诊断率进一步提高。
2005 Vol. 16 (8): 439-440 [摘要] ( 1139 ) HTML (0 KB)  PDF  (0 KB)  ( 472 )
441 CT和MRI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韩东明;杨秀萍;王红坡;李玉侠
DOI:
目的:研究卵巢肿瘤的CT、MRI表现,比较CT与MRI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4例卵巢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病变经CT检查51例(62个肿块),经MRI检查33例(42个肿块),同时经CT和MRI检查者25例。结果:CT、MRI对卵巢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1%对95.2%,89.4%对96.9%,80%对90%,经χ2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MRI对卵巢肿瘤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价值优于CT(P<0.05)。结论:CT与MRI对卵巢肿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MRI对卵巢肿瘤的检出与定性诊断价值优于CT。
2005 Vol. 16 (8): 441-443 [摘要] ( 1070 ) HTML (0 KB)  PDF  (0 KB)  ( 245 )
444 下段直肠及肛管CT轴位图像测量方法的研究
刘晶哲;许玉峰;耿进朝;曹连义
DOI:
目的:研究直肠肛管的轴位CT测量方法。材料与方法:84例标记肛门的盆腔增强CT检查,其中15例同时行结肠气钡双对比检查。测量并计算直肠壶腹距肛门的实际长度与其层面距离的比值,同时在CT及气钡双对比造影图像上测量肛门距坐骨结节下缘平面的垂直距离、肛管长度及肛直角。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横轴位CT图像上,肛管由环行变为开口向后的U形时,即为肛门所在位置。CT与钡灌肠两种方法测量肛门距坐骨结节下缘平面距离、肛管长度及肛直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CT测量的直肠壶腹距肛门的实际长度与相应层面距离的比值均值为1.3。结论:CT图像可以清楚显示肛门及肛管,下段直肠距肛门的CT层面距离与实际长度间存在差异,通过本研究提出的比值法可以较准确的在轴位CT上测量下段直肠距肛门长度。
2005 Vol. 16 (8): 444-447 [摘要] ( 1201 ) HTML (0 KB)  PDF  (0 KB)  ( 247 )
448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丁晓毅;杜联军;陆 勇;金晓龙;倪根荣;江 浩;陈克敏
DOI:
目的:分析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为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X线、CT和MR影像资料。25例均有完整的X线资料,21例同时作了CT检查,17例同时作了MR检查。结果:X线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的占21例,溶骨性骨质破坏和不规则硬化相混杂者3例,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出现骨膜反应者2例,出现软组织肿块者15例。21例CT扫描中,溶骨性骨质破坏者18例,溶骨性骨质破坏与不规则硬化相混杂者3例,出现骨膜反应者6例,出现软组织肿块者17例,CT图像上软组织肿块最大长径为3.0~12.5cm,平均6.7cm,相应层面骨皮质连续性中断的总长度为1.5~4.0cm,平均2.6cm。17例MR扫描中,T1WI为中等信号者13例,中、低信号混杂者4例;T2WI为中等信号者8例,高信号者2例,中高信号混杂者7例。MR图像所示的软组织肿块的最大长径为3.0~15.0cm,平均7.0cm。结论:骨原发性淋巴瘤在X线和CT上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并以骨皮质中断的长度小而软组织肿块相对较大,骨膜反应少而轻为特征,在MR的T2WI上以中等信号和不均匀信号为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005 Vol. 16 (8): 448-452 [摘要] ( 1169 ) HTML (0 KB)  PDF  (0 KB)  ( 246 )
453 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
顾 翔;屈 辉;程晓光
DOI:
目的:总结、分析骨旁骨肉瘤临床与影像学的特点。方法:分析研究51例骨旁骨肉瘤,51例中1例发生在髂骨,发生在股骨近端4例,股骨远端30例,胫骨近端7例,胫骨远端1例,肱骨近端7例,肱骨远端1例。结果:发生在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的37例病例中X线表现为皮质骨增厚,软组织内可见团状和菜花状不规则高密度瘤骨。其中8例与骨皮质关系密切病例可见到骨皮质与肿瘤骨之间有一透亮带。发生在肱骨近端和股骨近端的11例均表现为密度增高的多发团状的瘤骨。结论: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综合检查分析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005 Vol. 16 (8): 453-455 [摘要] ( 1125 ) HTML (0 KB)  PDF  (0 KB)  ( 456 )
456 化脓性脊椎炎的MRI诊断
邹 杰;刘 星;吴振华
DOI:
目的:分析化脓性脊椎炎(PS)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搜集经脊椎穿刺活检或临床随访证实的PS共16例,分析其MRI表现。结果:病变多位于腰椎(12/16),相邻两个以上椎体受累11例,椎间盘受累10例,椎旁软组织受累4例,硬膜外脓肿6例。16例共累及27个椎体,T1WI呈低信号(25/27),T2WI呈略高信号(17/27)或高信号(10/27)。所有受累椎体形态均无改变。结论:P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2005 Vol. 16 (8): 456-457 [摘要] ( 1042 ) HTML (0 KB)  PDF  (0 KB)  ( 226 )
458 经皮椎体成形术质量控制
潘鄂武;唐兴桥;饶 珉;杨新红;甘万崇;陈 军
DOI: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操作技术、质量控制及临床疗效。方法:PVP在CT定位或双“C”臂DSA透视及球管多角度定位导向下,采用正位法及斜位法,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骨水泥治疗椎体转移瘤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结果:31例患者共穿刺37个腰椎,9个胸椎,其中椎体压缩性骨折31个,转移瘤15个。11例CT定位穿刺均一次成功,PVP技术操作成功率100%,疼痛完全缓解率90%。24例术后进行CT检查,4例椎体后缘出现少量骨水泥渗透;2例椎间盘渗透,均无运动障碍。结论:DSA透视任意调节球管倾斜角度,定位引导行PVP安全可靠,可掌握注射骨水泥的最佳时机,其技术操作简便易行,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引起的临床疼痛症状。PVP术前检查资料的综合评估、患者的体位准备与穿刺针定位等对顺利进行PVP尤为重要。
2005 Vol. 16 (8): 458-460 [摘要] ( 1230 ) HTML (0 KB)  PDF  (0 KB)  ( 212 )
       综述
461 肝脏影像的超声造影剂及造影技术
陈晓宇;赵宝珍
DOI:
2005 Vol. 16 (8): 461-463 [摘要] ( 1028 ) HTML (0 KB)  PDF  (0 KB)  ( 214 )
       论著摘要
464 囊性肾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宋岫峰;吴 镝;张 辉
DOI:

2005 Vol. 16 (8): 464-465 [摘要] ( 1044 ) HTML (0 KB)  PDF  (0 KB)  ( 237 )
465 白线疝的高频超声诊断
李艳娜;刘爱琼
DOI:
2005 Vol. 16 (8): 465-466 [摘要] ( 983 ) HTML (0 KB)  PDF  (0 KB)  ( 324 )
467 超声引导下卵巢巧克力囊肿无水酒精治疗的疗效及声像图分析
沈会丽
DOI:
2005 Vol. 16 (8): 467-468 [摘要] ( 938 ) HTML (0 KB)  PDF  (0 KB)  ( 248 )
468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MRI与病理学评估对照研究
余文昌;杨建勇;庄文权;陈韵彬;郑石芳
DOI:
2005 Vol. 16 (8): 468-470 [摘要] ( 976 ) HTML (0 KB)  PDF  (0 KB)  ( 393 )
       影像技术
471 肋软骨螺旋CT成像技术初探
台立军;王彦超;肖久鑫
DOI:

2005 Vol. 16 (8): 471-472 [摘要] ( 988 ) HTML (0 KB)  PDF  (0 KB)  ( 272 )
472 提高PACS系统影像传输速度的相关技术
李晓君
DOI:
2005 Vol. 16 (8): 472-473 [摘要] ( 1086 ) HTML (0 KB)  PDF  (0 KB)  ( 519 )
       病例报告
474 原发性腔外型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2例
李建策;蔡 建;李剑敏
DOI:
2005 Vol. 16 (8): 474-475 [摘要] ( 1029 ) HTML (0 KB)  PDF  (0 KB)  ( 426 )
475 较大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例
那 民;石爱军
DOI:
2005 Vol. 16 (8): 475-476 [摘要] ( 992 ) HTML (0 KB)  PDF  (0 KB)  ( 256 )
476 结节性硬化合并双肾多发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
戴金汉;崔 斌;李志伟
DOI:
结节性硬化症;肾肿瘤;错构瘤
2005 Vol. 16 (8): 476-477 [摘要] ( 973 ) HTML (0 KB)  PDF  (0 KB)  ( 217 )
478 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影像表现2例
欧阳林;周水添;何 平;陈晓武;陈云龙;杨赞军
DOI:
2005 Vol. 16 (8): 478-479 [摘要] ( 1005 ) HTML (0 KB)  PDF  (0 KB)  ( 294 )
479 血友病性假肿瘤影像学表现2例
王春荣;李继升
DOI:
2005 Vol. 16 (8): 479-480 [摘要] ( 1010 ) HTML (0 KB)  PDF  (0 KB)  ( 215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