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5年 16卷 1期
刊出日期:2005-01-20

病例报告
 
       论著
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
王 娟;周义成;陈信坚
DOI:
目的:探讨MR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0~54岁。全部行MR检查,其中4例行增强扫描,3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检查。并与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例血栓位于上矢状窦,1例位于下矢状窦和直窦。脑肿胀6例,脑梗塞2例。增强扫描4例出现脑静脉异常强化。MRI典型表现为脑静脉窦内正常流空效应消失,代之以异常等信号或高信号影。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呈不规则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完全消失。DSA示病变部位和范围MR所见基本一致。结论:MRI及MRV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2005 Vol. 16 (1): 1-4 [摘要] ( 1205 ) HTML (0 KB)  PDF  (0 KB)  ( 268 )
       病例报告
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伴网膜种植转移1例
王国栋;许 健
DOI:
2005 Vol. 16 (1): 4-4 [摘要] ( 957 ) HTML (0 KB)  PDF  (0 KB)  ( 277 )
       论著
5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病理与MRI表现的相关研究
李又成;李宗芳;李建策;李剑敏;田 伟
DOI: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状态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特征及其MRI表现的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未经治疗的免疫功能正常状态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表现。MR扫描序列包括SE T1WI、FSE T2WI、EPI DWI及增强SE T1WI。结果:13例患者共计19个病灶,其中5例(38%)有多发病灶。T1WI病灶为等、低信号,其中3个病灶伴有局灶性高信号;12个病灶在T2WI上为等、低信号;14个病灶在DWI上为等、高信号,病灶增强部分的ADC值为0.59×10-3~0.91×10-3mm2/s,均值及标准差为(0.71±0.20)×10-3mm2/s,对侧正常脑组织白质的ADC值为(0.85±0.08)×10-3mm2/s。所有病灶均有强化,12个病灶为均匀强化。大多数病灶病理上表现为瘤细胞密集、高核浆比,瘤细胞沿血管周围排列呈“袖套”样改变,血管增生不明显,病灶内出血坏死少见。结论:免疫功能正常状态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表现与其病理亚型无关,但与其细胞密集、高核浆比及有无出血坏死密切相关。
2005 Vol. 16 (1): 5-7 [摘要] ( 1267 ) HTML (0 KB)  PDF  (0 KB)  ( 238 )
8 实验性脑出血血肿灶周血流动力学变化的MR表现与NF-kB表达相关性研究
贺 丹;刘怀军;汪国石;王文燕;王 勇
DOI: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灶周脑血流量(rCBF)动态变化与核因子-kB(NF-kB)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健康家犬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3)和脑出血组(n=24),分别在3h、6h、12h、24h、48h、72h、7d、15d等8个时间点进行以下检测:①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动态观察血肿灶周rCBF变化。②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肿灶周NF-kB表达。结果:①PWI显示血肿灶周12h之内rCBF明显降低,呈低灌注状态,12~24h rCBF回升,出现血流再灌注,或高灌注现象,48h以后接近对侧,呈持续稍低灌注状态。②血肿灶周NF-kB 3~6h出现表达,12~48h显著增多,72h~7d开始减少,15d极微量。结论:脑出血后血肿灶周缺血再灌注能够引起NF-kB表达显著增高,进一步产生的炎性和免疫反应是导致血肿灶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
2005 Vol. 16 (1): 8-11 [摘要] ( 1204 ) HTML (0 KB)  PDF  (0 KB)  ( 236 )
       病例报告
11 肝脏血管肉瘤临床CT表现1例
唐光才
DOI:
2005 Vol. 16 (1): 11-11 [摘要] ( 958 ) HTML (0 KB)  PDF  (0 KB)  ( 202 )
       论著
12 鼻咽癌放疗前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
周文辉;吴文泽;刘四斌;刘佩武;饶定虎;刘江泽;黄源义;沈继平;徐炎华;王家桥
DOI: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在鼻咽癌放疗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颌上动脉和咽升动脉灌注化疗药物,主要药物为顺铂、5-氟脲嘧啶和平阳霉素。术后1周常规放疗。以同期单纯放疗的65例鼻咽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74.41%,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60%。治疗组放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鼻咽癌放疗前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2005 Vol. 16 (1): 12-14 [摘要] ( 1038 ) HTML (0 KB)  PDF  (0 KB)  ( 269 )
15 多层螺旋CT后处理诊断肺隔离症的优势
尤正千;朱晓华
DO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3年10月间本院收治并经胸外科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31例,分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重建成像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正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组11例,发生于左肺下叶者8例,右肺下叶者3例,分别占72.73%和27.27%;对照组20例(包括单纯平扫11例、增强9例),发生于左肺下叶者15例,右肺下叶者5例,分别占75%和25%。31例均为肺叶内型。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组诊断正确率100%,对照组为35%(分别为平扫9.09%、增强66.67%)。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重建成像是肺隔离症术前正确诊断最有优势的诊断方法之一。
2005 Vol. 16 (1): 15-18 [摘要] ( 1110 ) HTML (0 KB)  PDF  (0 KB)  ( 258 )
19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无创评价心肌梗死犬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王 瑶;王新房;谢明星;张跃力;庄 磊;邓斌华;方凌云;吕 清
DOI: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无创评价心肌梗死犬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DSE)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建立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对12条犬在冠脉结扎前及冠脉结扎180min-再灌注30min后行DSE。应用RT-3DE获取犬静息状态及输注多巴酚丁胺(Dob)5,10,20,30,40μg/(kg·min)及终止后5min时的RT-3DE容积数据库,记录心率(HR)。根据心尖长轴八平面法勾画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收缩末期容积(LVESV),计算每搏输出量(SV)和每分输出量(CO)。结果:①冠脉结扎前与冠脉结扎180min-再灌注30min后:平均HR在Dob<20μg/(kg·min)时均呈增快趋势,Dob≥20μg/(kg·min)时均明显增快。②冠脉结扎前:平均SV在Dob<20μg/(kg·min)时明显增加,Dob≥20μg/(kg·min)时无明显变化;冠脉结扎180min-再灌注30min后:平均SV在Dob<20μg/(kg·min)时呈增加趋势, Dob≥20μg/(kg·min)时则明显减小。③冠脉结扎前: 随Dob剂量的逐级增加, 平均CO明显增加; 冠脉结扎180min-再灌注30min后: Dob<20μg/(kg·min)时, 平均CO呈增加趋势, Dob≥20μg/(kg·min)时, 平均CO无明显变化。 结论: DSE过程中, 正常犬与心肌梗死犬平均HR呈相同的变化趋势, 而平均SV及CO呈不同的变化趋势; Dob<20μg/(kg·min)时平均CO的增加主要是由于SV增加, 而Dob≥20μg/(kg·min)时则是由于HR增快。
2005 Vol. 16 (1): 19-22 [摘要] ( 1067 ) HTML (0 KB)  PDF  (0 KB)  ( 218 )
23 3D CE-MRA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价值
刘 崎;陆建平;王 飞;王 莉;田建明;曾 浩;金爱国
DOI:
目的:评价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3D CE-MRA)及其后处理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腔内隔绝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38例行腔内隔绝术的B型AD患者术前采用3D CE-MRA评估,3D CE-MRA用屏气超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3D FISP)(Gd-DTPA 0.2mmol?蛐kg,1个回合扫描时间20s),工作站上三维重建。结果:①3D CE-MRA显示所有38例AD的真假腔及夹层范围,真、假腔区分准确率100%。②3D CE-MRA对初始破裂口及再入口的显示率为100%,对所有破裂口的总体显示率为92.9%。③3D CE-MRA显示的初始破裂口与DSA一致者36例(准确率94.7%)。对近端瘤颈长度、初始破裂口大小及降主动脉真腔各部位内径的测量值,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3D CE-MRA选择内支架的准确性为100%。④腹主动脉分支中,累及肾动脉15例(39.4%),腹腔动脉干5例,肠系膜上动脉3例;11例仅累及1支,5例累及2支或3支。⑤38例中12例(31.6%)假腔内有明显血栓。结论:3D CE-MRA对Stanford B型AD的充分显示及各种数据的准确测量,对腔内隔绝术的病例选择、方案制定、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均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2005 Vol. 16 (1): 23-26 [摘要] ( 1060 ) HTML (0 KB)  PDF  (0 KB)  ( 266 )
27 超声评价大剂量VitC对川崎病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
谢永林;邓又斌;常 青;向慧娟
DOI:
目的:评价大剂量VitC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用超声技术观察28例急性期及21例恢复期KD患者应用大剂量VitC静脉滴注前后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率(FMD%)的变化。结果:KD急性期组、恢复期组大剂量VitC静滴后肱动脉FMD%均显著高于静滴前(P均<0.01)。结论:大剂量抗氧化剂VitC对KD急性期组、恢复期组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2005 Vol. 16 (1): 27-29 [摘要] ( 1063 ) HTML (0 KB)  PDF  (0 KB)  ( 224 )
30 低张力MRI对十二指肠乳头区疾病的诊断价值
李明山;王 丽;耿进朝
DOI:
目的:探讨低张力MRI在诊断十二指肠乳头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十二指肠乳头区病变患者46例进行低张力MRI及MRI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分析其MRI表现并与其它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对十二指肠腔内病变的诊断,低张力MRI检查与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的检出率和特异性基本相当,优于上消化道造影和CT(P<0.01);对十二指肠腔外病变的诊断,低张力MRI检查的病变发现率及诊断率均高于其他检查方法(P<0.01)。结论:低张力MRI结合MRCP可作为十二指肠乳头区全面、精细的无创检查方法。
2005 Vol. 16 (1): 30-33 [摘要] ( 1063 ) HTML (0 KB)  PDF  (0 KB)  ( 275 )
34 肝肿瘤的动态灰阶超声造影时相分析
丁 红;魏瑞雪;齐 青;毛 枫;王文平
DOI:
目的:应用动态灰阶超声造影技术研究肝脏占位性病变造影增强的时相变化,评价其在肝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共58个肝占位性病变进行动态灰阶超声造影检查。肝占位病变包括:原发性肝癌29个,转移性肝癌4个,肝血管瘤8个,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2个,炎性假瘤2个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个。造影剂选用浓度为400mg?蛐ml的Levovist,经肘部浅静脉快速注射。结果:超声显示注射造影剂后,肝血管瘤开始增强时间[(48±12)s]明显晚于其它病变(P<0.01)。肝恶性肿瘤的增强持续时间[(68±32)s]明显短于肝良性肿瘤(P<0.01)。肝恶性肿瘤的造影特征是肿块在动脉相增强而门脉相消退;有血供的肝良性肿瘤的造影表现为增强持续时间较长,可持续整个门脉相或延迟相。结论: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可动态显示肝肿瘤不同时相的增强情况,有助于肝肿瘤的鉴别诊断。
2005 Vol. 16 (1): 34-36 [摘要] ( 1019 ) HTML (0 KB)  PDF  (0 KB)  ( 253 )
37 SSFSE-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刘进才;李劲松;肖立才
DOI:
目的:评价单次激发厚层投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SSFSE-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64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用单次激发厚层投射技术作MRCP检查,其中肝外胆管结石34例,恶性胆管梗阻30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全部64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胆胰管显示满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结合常规MRI图像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9.1%。结论:SSFSE-MRCP检查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快速,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结合常规MRI扫描,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准确性。
2005 Vol. 16 (1): 37-39 [摘要] ( 1192 ) HTML (0 KB)  PDF  (0 KB)  ( 283 )
40 自发性肾破裂的综合影像学诊断与评价(附22例报道)
王 玉;王秋实;郭启勇;潘恩源
DOI:
目的:总结自发性肾破裂的影像学表现,评价US、IVU、CT、MRI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对自发性肾破裂及其病因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2例均经US检查,17例经CT检查(13/17增强),8例经MRI检查(5/8增强,2/8 MRU),14例经IVU检查,2例经逆行肾盂造影检查。结果:自发性肾破裂的病因中AML 5例,肾癌3例,肾胚瘤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盂管交界部狭窄继发脓肾1例,前列腺肥大1例,反流性肾病并肾结石2例,结石微波碎石后输尿管结石梗阻1例,妊高症1例,腹膜后纤维化1例,腹膜后恶性淋巴瘤1例,Bertin柱增生1例,原因不明3例。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证实,5例经影像及临床诊断,随诊观察。结论:CT或MRI增强扫描对自发性肾实质破裂的直接征象及病因诊断最有价值,多种影像检查与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是正确、全面诊断的关键。
2005 Vol. 16 (1): 40-43 [摘要] ( 1057 ) HTML (0 KB)  PDF  (0 KB)  ( 214 )
44 畸胎类肿瘤的影像学诊断研究
董其龙;林建生;钱根年;李天然
DOI:
目的:总结分析畸胎类肿瘤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畸胎类肿瘤的X线、超声、CT及MRI检查的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59例,CT诊断29例,MRI诊断10例,常规X线诊断2例。其中良性囊性畸胎瘤39例,囊实性畸胎瘤51例。结论:常规X线诊断价值较小,对于胸部纵隔内畸胎瘤有一定诊断价值,超声、CT及MRI对畸胎瘤的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超声检查方便、价廉,可改变体位实时成像,特别对腹部盆腔畸胎瘤具有优势。CT对钙化与骨骼的显示优于超声、MRI,而MRI多轴位成像能更好显示肿瘤全貌、囊内容物的成分。
2005 Vol. 16 (1): 44-46 [摘要] ( 1255 ) HTML (0 KB)  PDF  (0 KB)  ( 345 )
47 平片阴性的衰竭骨折:螺旋CT与MRI早期诊断的对比研究
刘 磊;孙 钢
DOI: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对平片阴性的衰竭骨折的早期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31例经X线平片检查无明显异常而临床高度怀疑衰竭骨折的病人,进一步行CT和MRI检查。分析确诊病例CT和MRI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及观察者间符合度。结果:19例病人确诊为衰竭骨折。CT主要表现为线样模糊低密度影,在脊椎多为线片样高密度。MRI T1WI多表现为低或略低信号,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STIR多呈明显高信号。CT和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9%/95%、92%/67%、90%/8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的观察者间符合度优于MRI,Kappa值分别为0.728,0.459。结论:螺旋CT与MRI均有助于平片阴性衰竭骨折的早期诊断,但螺旋CT的准确性略高于MRI,可能因为螺旋CT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2005 Vol. 16 (1): 47-49 [摘要] ( 1098 ) HTML (0 KB)  PDF  (0 KB)  ( 204 )
       论著摘要
50 小涎腺多形性腺瘤的CT分析
陈希奎;姜正全;唐贵超;李晓辉
DOI:
2005 Vol. 16 (1): 50-51 [摘要] ( 1032 ) HTML (0 KB)  PDF  (0 KB)  ( 276 )
51 喉尖锐湿疣的CT与直接喉镜对照分析
肖叶玉;刘国瑞;林 彬;洪璧楷;刘启泽;吴仁华
DOI:
2005 Vol. 16 (1): 51-53 [摘要] ( 1108 ) HTML (0 KB)  PDF  (0 KB)  ( 441 )
53 MRA对肝移植腹部血管的诊断价值
周文化;钱 勇;王 俊;曹惠霞
DOI:
2005 Vol. 16 (1): 53-55 [摘要] ( 942 ) HTML (0 KB)  PDF  (0 KB)  ( 288 )
55 肝脏少见良性脂肪性肿瘤CT诊断的价值(附8例报告)
高兴汉;丁建国;韩兆凤;万 敏;滑炎卿
DOI:
2005 Vol. 16 (1): 55-56 [摘要] ( 976 ) HTML (0 KB)  PDF  (0 KB)  ( 298 )
       病例报告
57 心脏超声右心声学造影诊断1例上腔静脉发育异常
瞿玲谦;陈 震;尤庆生
DOI:
2005 Vol. 16 (1): 57-58 [摘要] ( 909 ) HTML (0 KB)  PDF  (0 KB)  ( 225 )
58 骶部滑膜肉瘤1例
邓群力;范国光
DOI:
2005 Vol. 16 (1): 58-59 [摘要] ( 999 ) HTML (0 KB)  PDF  (0 KB)  ( 325 )
59 腹腔恶性间叶瘤99mTc-MDP骨显像阳性1例
李贵平;黄 凯;张 辉;彭武和
DOI:
2005 Vol. 16 (1): 59-60 [摘要] ( 1089 ) HTML (0 KB)  PDF  (0 KB)  ( 254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