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4年 15卷 7期
刊出日期:2004-07-20

病例报告
 
       论著
361 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的MRI、CT扫描的对比研究
王建武;李 静;何 宁
DOI:
目的:探讨MRI、CT对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程度和范围的观察价值及影响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的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病例术前均经MRI检查,其中19例先行CT检查,分别测量MRI、CT图像上肿瘤大小和瘤周水肿范围。结果:MRI的T2WI与增强T1WI结合与CT、平扫T1WI图像分别测量19例瘤周水肿最大宽度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位于皮髓质交界区的肿瘤,瘤周水肿最明显;瘤周水肿的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而与病理分级明显相关。结论:MRI的T2WI与增强扫描结合有利于准确判断瘤周水肿的范围,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2004 Vol. 15 (7): 361-363 [摘要] ( 1056 ) HTML (0 KB)  PDF  (0 KB)  ( 305 )
364 急性中毒性脑病的CT诊断
吴爱琴;郑文龙;许崇永;黄 磊
DOI: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性脑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搜集急性中毒性脑病18例,回顾性分析其脑部CT表现特点,其中原发病为重症肺炎5例,毒鼠强中毒4例,腹泻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2例,CO中毒2例,不明原因2例。结果:CT表现:脑水肿18例,脑实质密度减低,脑室及脑池受压变小,严重者全脑密度呈均一性减低;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表现为后纵裂池及天幕等处条片状高密度影;脑内出血2例,呈斑片状高密度影。结论:CT能够反映中毒性脑病的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对临床及时正确诊治,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2004 Vol. 15 (7): 364-365 [摘要] ( 2254 ) HTML (0 KB)  PDF  (0 KB)  ( 286 )
366 Chiari I型畸形伴脊髓空洞症的可能相关因素分析
金光日韦;康 鹏;徐应军;阚志生;赵丽君;王国立;谢智峰;董浩丽;斳玉芬
DOI:
目的:分析Chiari I型畸形(CM I)患者脊髓空洞症的可能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1991~2001年142例CM I患者,其中无空洞症75例,合并脊髓空洞症67例。对CM I患者脊髓空洞与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程度、枕骨大孔前后径(D),小脑扁桃体疝出枕骨大孔时的前后径(d)及d?蛐D及空洞内流空信号(CFVP)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脊髓空洞的发生与D、d及d?蛐D无相关性,空洞的长度与d有相关性,空洞的最大前后径及左右径与CFVP有相关性。结论:①CM I脊髓空洞的发生与小脑扁桃体疝出的程度,D、d及d?蛐D无关。②空洞的长度与d值有关。③CFVP的发生与空洞的前后径及左右径有关。
2004 Vol. 15 (7): 366-369 [摘要] ( 3479 ) HTML (0 KB)  PDF  (0 KB)  ( 251 )
370 312例CT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分析
陈卫群;周 诚;王 刚;赵 万;岳秀玲
DOI:
目的:探讨CT表现为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总结312例CT为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CT图像和临床病情的变化情况,并与同期CT等密度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在保守治疗的患者中,CT混杂密度的血肿增大几率远高于CT等密度的血肿(P<0.01)。结论:对CT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应放宽手术指征,并尽早手术清除血肿,暂无手术指征的应严密观察病情,并于伤后24小时内复查CT。
2004 Vol. 15 (7): 370-371 [摘要] ( 1302 ) HTML (0 KB)  PDF  (0 KB)  ( 281 )
372 上颌窦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的CT诊断
陈志明;黄文宏;施 浩;张华生;王宋浩;林楚藩
DOI:
目的:探讨上颌窦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的CT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上颌窦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术前采用鼻窦轴位和冠状位,平扫和?蛐或增强后CT薄层扫描。结果:病变密度不均匀,为低高混杂密度(26/31),边界清楚,增强扫描有轻度强化;上颌窦和/或鼻腔呈膨胀性扩大,骨质压迫性吸收破坏以上颌窦内侧壁多见(15/31);近一半病例既有骨质破坏,又伴有硬化增厚(15/31)。结论:CT对出血坏死性息肉可作出明确诊断。
2004 Vol. 15 (7): 372-374 [摘要] ( 1088 ) HTML (0 KB)  PDF  (0 KB)  ( 275 )
       病例报告
374 三维彩超诊断胎儿肠管外翻1例
马晓东;侯桂芬;陈海艳
DOI:
2004 Vol. 15 (7): 374-374 [摘要] ( 1074 ) HTML (0 KB)  PDF  (0 KB)  ( 238 )
       论著
375 超声测量240条舌动脉和颌外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正常值
赵莉莉;史庆辉;张 明;郭 军;孙 琰;郑 文
DOI:
目的:超声测量舌动脉及颌外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正常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20例健康人,男女各半,以年龄分为3组:20~39岁,40~59岁和60岁以上,分别测量双侧240条舌动脉及颌外动脉的内径及血流参数正常值。结果:舌动脉内径D值及每分血流量F值男大于女,D值60岁以上年龄组小于其它两组(P<0.05);颌外动脉20~39岁组时间平均流速(TAV)、血流峰值(PS)及阻力指数(RI)测值大于40~59岁组,40~59岁组大于6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而D及F值小于后两组(P<0.01)。结论:本文提供了超声测量舌动脉和颌外动脉正常值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2004 Vol. 15 (7): 375-377 [摘要] ( 1140 ) HTML (0 KB)  PDF  (0 KB)  ( 195 )
378 彩超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与脑梗塞的关系
黄品同;杨 琰;王小同;潘 尹;邹春鹏;杨鹏麟;吕夕明;黄福光
DOI:
2004 Vol. 15 (7): 378-380 [摘要] ( 1091 ) HTML (0 KB)  PDF  (0 KB)  ( 219 )
381 脊索瘤MRI表现与鉴别
张小玲;刘起旺;梁 力;张锁旺
DOI:
目的:分析脊索瘤的MRI表现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索瘤,分析其MRI表现及有关鉴别诊断。其中13例行头颅MR平扫和增强扫描,3例分别行颈椎、骶尾部平扫。结果:13例颅底脊索瘤,局限于斜坡者4例,累及鞍区、中颅凹、蝶窦,呈广泛浸润生长者8例,同时累及后颅凹者1例;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块影,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10例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骶尾部脊索瘤2例,颈椎脊索瘤1例,在T1WI和T2WI上均呈混杂信号块影,可见骨质破坏,上段颈髓受累。16例均行手术治疗,有12例术后定期复查均有病变复发征象。结论:MRI可明确显示肿瘤的生长方式、浸润范围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对诊断和手术治疗的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2004 Vol. 15 (7): 381-383 [摘要] ( 1156 ) HTML (0 KB)  PDF  (0 KB)  ( 292 )
384 超声评价缺血心肌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疗效
陈新军;郭瑞强;周 青;孙有刚;陈金玲;王 腾
DOI:
目的:采用超声评价骨髓基质细胞(MSCs)移植前后兔缺血心肌局部运动及心功能,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缺血心肌的影响。方法:20只日本大耳白兔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移植组。分别在心肌梗死前1天、心肌梗死后1周、移植后4周行超声检查,测量左室前壁厚度(AW)、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射血分数(EF),左室前壁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结果:MSCs移植后4周,移植组较对照组LVDd缩小(P<0.05),EF、Vs和VE则增高(P<0.05)。结论:超声能够检测到兔梗死心肌MSCs移植后心肌局部运动与心脏功能的变化。
2004 Vol. 15 (7): 384-386 [摘要] ( 2173 ) HTML (0 KB)  PDF  (0 KB)  ( 221 )
387 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前CT与病理分期对照分析
宁永见;郭 友;付莉萍;陈 曌;王晓文
DOI: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前CT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诊断的错误原因及改正方法。方法: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按TNM法分期。结果:术前CT分期结果:T1期13例,T2期17例,T3a期7例,T3b期5例,T4期6例,漏诊1例,无法评估1例。手术及病理分期结果:P1期16例,P2a期22例,P2b期5例,P3期2例,P4期5例。CT分期与病理符合者34例。16例CT分期与病理分期不相符合,其中分期过低者(CT分期低于病理分期)1例;漏诊1例;1例CT不能分期诊断;分期过高者(CT分期高于病理分期)13例。CT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2%(41/50)。病理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6%(43/50)。结论:CT对T3b期和T4期膀胱癌的分期诊断准确。膀胱癌临床分期需在病理诊断的基础上,充分结合CT等影像资料,综合判断以提高分期诊断的准确率。
2004 Vol. 15 (7): 387-390 [摘要] ( 1092 ) HTML (0 KB)  PDF  (0 KB)  ( 210 )
       病例报告
390 超声诊断自发性晶状体后脱位2例
张雨春;许成波
DOI:
2004 Vol. 15 (7): 390-390 [摘要] ( 989 ) HTML (0 KB)  PDF  (0 KB)  ( 237 )
       论著
391 MRI评价宫颈癌在放疗中形态和体积变化的临床意义
李文彬;李明华;崔雪娥;William T. C. Yuh;Nina A. Mayr
DOI:
目的:探讨宫颈癌在放疗中形态和体积变化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60例宫颈癌患者给予与3次放疗和4次MRI检查。MRI检查时间点为:①第1次放疗前MRI检查。②第1次放疗后2~2.5周进行第2次放疗(剂量20~25Gy)前进行第2次MRI检查。③第2次放疗后2~2.5周进行第3次放疗(剂量45~50Gy)前行第3次MRI检查。④第3次放疗后1~2月患者随访时进行第4次MRI检查。肿瘤形态分为规则形、分叶形和不规则形。肿瘤进行体积测量(分为ROI体积测量法和直径体积测量法)。ROI体积测量法:勾画MRI矢状面T2WI上肿瘤的ROI范围,利用公式计算肿瘤体积。直径体积测量法:测量MRI矢状面、横断面T2WI上肿瘤的3条最大径(d1,d2,d3),利用公式计算肿瘤体积。两种测量结果与肿瘤放疗后的衰退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肿瘤的分叶形和不规则形数量在放疗中先增加后下降,两者形态在放疗前占总数68%,第1次放疗后占80%,第2次放疗后占72%,第3次放疗后占33%。ROI体积测量法和直径体积测量法在放疗前和第3次放疗后测量的肿瘤准确率具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为r1=0.87和r4=0.82),但两者在第1次放疗后和第2次放疗后测量的肿瘤准确率相关性差(分别为r2=0.17和r3=0.67)。与ROI体积测量法相比较,直径体积测量法上肿瘤体积较大,而衰退率呈“缓慢下降”趋势。这可能与直径体积测量法高估肿瘤体积有关。结论:宫颈癌在放疗中衰退不一致,不规则形态增多。ROI体积测量法比直径体积测量法更能反映宫颈癌放疗中形态不规则变化及宫颈癌放疗期间的衰退率,更具有临床实用性。
2004 Vol. 15 (7): 391-395 [摘要] ( 541 ) HTML (0 KB)  PDF  (0 KB)  ( 274 )
396 胎儿颅后窝积液超声检测的临床意义
蔡爱露;王 冰;李 敏;张秀清;郭淑香;喻 波
DOI:
目的:通过正常胎儿颅后窝积液即小脑延髓池深度测定,探讨胎儿小脑延髓池深度的正常值范围及与孕周的相关性。方法:在小脑平面对14~42孕周282例胎儿颅后窝积液即小脑延髓池深度进行检测。结果:189例可显示胎儿小脑延髓池深度范围在1~13mm,另93例未充分显示小脑延髓池积液,胎儿小脑延髓池深度与孕周的直线回归方程表明r=0.1174(P>0.05)?熏 两者无相关性。结论:胎儿小脑延髓池深度与孕周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
2004 Vol. 15 (7): 396-398 [摘要] ( 2225 ) HTML (0 KB)  PDF  (0 KB)  ( 181 )
       病例报告
398 乳腺神经鞘瘤伴表皮样囊肿1例的超声表现
邹春鹏;焦 岩;黄福光;赵雅萍
DOI:
2004 Vol. 15 (7): 398-398 [摘要] ( 1119 ) HTML (0 KB)  PDF  (0 KB)  ( 204 )
       论著
399 超声对腹部恶性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的探讨
邢 秋;许萱子
DOI: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生在腹部的恶性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的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超声检出131例腹部实性结节或肿块,对其中41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与90例经手术(原发癌灶)、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转移性淋巴结肿大进行对比,重点分析了8项声像图特征。结果:两组对比病灶的发生部位、大小、内部回声、边界是否清晰,均无明显差别;病灶有无包膜、融合现象、融合内部回声多呈蜂窝状,其内带状分隔境界清晰,发生部位是否多区域,均有明显的差别。结论:病灶多有包膜回声、融合现象、融合内部回声多呈蜂窝状,发生部位多区域,是腹部恶性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声像图主要鉴别点,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预后提供依据,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2004 Vol. 15 (7): 399-401 [摘要] ( 1015 ) HTML (0 KB)  PDF  (0 KB)  ( 252 )
402 介入栓塞术在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陈平有;杨守俊;仇俊华;徐 霖
DOI:
目的:研究介入栓塞术治疗舌面部血管瘤的价值。方法:在DSA下超选择插管后,采用明胶海绵加平阳霉素栓塞治疗舌面部血管瘤29例。结果:9例栓塞后2~7天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肿瘤缩小,出血明显减少,随访1~3.5年,病变无复发;20例肿瘤缩小30%~90%,随访0.5~3年,15例病变稳定,5例病变增大再行栓塞治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方法治疗舌面部血管瘤,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宜作为首选方法。
2004 Vol. 15 (7): 402-404 [摘要] ( 1134 ) HTML (0 KB)  PDF  (0 KB)  ( 219 )
405 CT导向下经皮穿刺活检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王文献;岳恒志;周国兴;段建行;范 辉;韩文杰
DOI: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活检及介入治疗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T导向下行诊断目的56例,治疗目的32例,诊断及治疗双目的21例。穿刺部位:头、颈部7例,胸部48例,腹部47例,躯干及四肢7例,共109例112个病灶。结果:112个病灶穿刺114针次,穿刺一次成功率100%,确诊96.1%,治疗有效率86.8%,并发症10.1%。结论:CT导向下经皮穿刺活检及介入治疗术属微创伤性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快捷等特点,是诊断、鉴别诊断、提高诊治成功率的重要手段。
2004 Vol. 15 (7): 405-408 [摘要] ( 1087 ) HTML (0 KB)  PDF  (0 KB)  ( 254 )
       病例报告
408 直肠恶性间质瘤1例的直肠腔内彩超表现
焦荣红;赵玉珍
DOI:
2004 Vol. 15 (7): 408-408 [摘要] ( 1035 ) HTML (0 KB)  PDF  (0 KB)  ( 183 )
       论著
409 眼异物螺旋CT空间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
黄立新;丁世斌;王晓峰
DOI:
目的:探讨眼内异物螺旋CT空间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水平扫描115例眼异物伤病人,同时行X线检查,其中男92例,女23例,年龄6~65岁,平均32岁。受伤原因:工业伤51例,农业伤15例,生活意外伤49例。检出异物83例并应用多角度多断面二次重建测量确定异物的空间位置,与手术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CT检查115例病人中发现异物83例,其中金属异物81例,非金属异物2例,球内异物78例,球外异物5例。眼球破裂25例,眶骨骨折11例。经CT精确定位球内异物全部取出,球外异物取出1例。螺旋CT眼内异物的检出率及空间定位准确率高于X线。结论:螺旋CT具有大范围采集、高分辨率、多平面重建等功能,使眼内异物的检出及空间定位更准确,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4 Vol. 15 (7): 409-411 [摘要] ( 1080 ) HTML (0 KB)  PDF  (0 KB)  ( 247 )
       病例报告
411 系统性硬化症1例
赵启利;李彩辉
DOI:
2004 Vol. 15 (7): 411-411 [摘要] ( 1037 ) HTML (0 KB)  PDF  (0 KB)  ( 306 )
       论著摘要
412 儿童结节性硬化的肾脏CT表现
高 煜;虞嶙威;冯 云;张玉珍;薛建平;朱 铭
DOI:
2004 Vol. 15 (7): 412-413 [摘要] ( 988 ) HTML (0 KB)  PDF  (0 KB)  ( 260 )
413 肾脏长度及两肾位置高低的CT测量
兰永树;李朝明;高礼明;邓明玉;唐光才
DOI:
2004 Vol. 15 (7): 413-414 [摘要] ( 1146 ) HTML (0 KB)  PDF  (0 KB)  ( 213 )
       病例报告
415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
刘 新;谷 青;王金洲;张 玲;谢 军;宋丹绯;高 静
DOI:
2004 Vol. 15 (7): 415-416 [摘要] ( 1024 ) HTML (0 KB)  PDF  (0 KB)  ( 221 )
       论著摘要
416 经直肠超声诊断输尿管盆段结石的应用
雷建明;邹凯华;陈笑琳
DOI:
2004 Vol. 15 (7): 416-417 [摘要] ( 1004 ) HTML (0 KB)  PDF  (0 KB)  ( 234 )
418 中晚期膀胱癌术前灌注化疗及栓塞的临床价值
李麦福;王东林
DOI:
2004 Vol. 15 (7): 418-419 [摘要] ( 1112 ) HTML (0 KB)  PDF  (0 KB)  ( 207 )
419 16排螺旋CT在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李开成;余 强;孙明华;林 涛;韩永顺;罗济程
DOI:
2004 Vol. 15 (7): 419-420 [摘要] ( 1006 ) HTML (0 KB)  PDF  (0 KB)  ( 297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