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4年 15卷 4期
刊出日期:2004-04-20

病例报告
 
       论著
181 汉字与英文字形辨认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初步研究
伍建林;何立岩;张 清;宋清伟
DOI: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人脑汉字与英文字形辨认方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男5例,女7例)母语为汉语且裸眼视力正常的大学生参加实验。设备为GE Signa 1.5T MR仪,采用EPI序列,BOLD法行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实验任务分别将汉字与英文(真字、假字、非字)投射到屏幕上,受试者通过头线圈反光镜观看屏幕并辨认。数据分析使用SPM 99升级软件,经过数据采集、预处理和建立模型显示结果。结果:汉字真字刺激在左额叶、中央前回(BA6)及枕叶(BA18)显著激活;左顶叶、中央后回(BA3)、右额下回(BA9)及双侧颞叶少量激活。英文真字刺激时左额中回、中央前回、左额下回显著激活;左颞梭状回(BA37)、右枕语言回(BA18)及左顶叶(BA40)也有激活。汉字和英文假字与非字只引起少量激活(P>0.05)。汉字与英文刺激左大脑半球的激活体积明显大于右半球;除枕叶外,英文在额、颞及顶叶引起的激活体积均大于汉字。结论:fMRI是研究人脑汉字和英文语言加工理想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其脑加工优势半球均为左半球;母语为汉语者,其英文脑处理过程需更多的脑活动来参与和完成。
2004 Vol. 15 (4): 181-184 [摘要] ( 1880 ) HTML (0 KB)  PDF  (0 KB)  ( 243 )
185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MRI研究
杨祖文;岳 红;刘 敏;张桂芳
DOI: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脑病的MRI表现。方法:1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出现脑部症状后1~3天内(活动期)及病情稳定后(治疗后)行颅脑MRI检查,并分析MRI表现。结果:①活动期MRI表现:8例(A组)T2WI呈现较大的或许多点状大小的高信号,多分布于深部脑白质,T1WI不明显,无对比增强。3例(B组)T1WI和T2WI信号接近,强化明显,病灶较大,边界欠清,主要分布在额叶、颞叶、小脑、皮层下白质及深部白质。3例(C组)额叶、枕叶、桥脑T2WI显示高信号病灶,T1WI表现相应部位低信号,3组相比,P<0.01。②治疗后MRI表现:与活动期相比,3组治疗后病灶皆缩小,边界清晰,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升高,强化减弱(A组P<0.01,B组与C组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性神经系统病变形式多样,颅脑MRI对SLE脑病有较高敏感性,结合临床可以早期确诊并指导临床治疗。
2004 Vol. 15 (4): 185-187 [摘要] ( 2420 ) HTML (0 KB)  PDF  (0 KB)  ( 199 )
188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观察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
白 静;周 慧;陶 静;孙有刚;李庚山;王晋明;郭瑞强
DOI:
目的: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肌功能的变化。方法:7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入选时及1年后观察心脏大小和射血分数变化,并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观察心肌室壁运动速度改变。结果:美托洛尔组患者用药前后比较左室明显缩小[(58.6±7.5)mm vs (53.5±7.6)mm,P<0.01)?],射血分数明显提高(29.3%±4.8% vs 38.7%±6.6%,P<0.01),且心肌室壁运动速度明显升高[(5.16±0.87)cm/s vs (6.62±0.72)cm/s,P<0.01],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同时发现室壁运动速度的变化与射血分数相关性良好(r=0.80,P<0.05;r=0.91,P<0.01)。结论: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是一项衡量心肌功能改变的较好方法。
2004 Vol. 15 (4): 188-190 [摘要] ( 1185 ) HTML (0 KB)  PDF  (0 KB)  ( 244 )
191 超声心动图评价肾病综合征患儿心功能状态
姜克新;蔡爱露;吴玉斌
DOI:
目的: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探测肾病综合征对患儿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PDE检测肾病组患儿的左室功能的各项指标:SV,EF,PEP,ET,PEP/ET,LA/AOD,IVRT,Vs,Vd和二尖瓣口的EPFV,APFV,E/A,EFF,AFF等,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肾病组的PEP,PEP/ET,IVRT,EPFV,APFV,E/A,EFF,AFF,LA/AOD及V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V,EF,ET及Vs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病综合征可引起患儿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且舒张功能早于收缩功能受损。
2004 Vol. 15 (4): 191-192 [摘要] ( 1335 ) HTML (0 KB)  PDF  (0 KB)  ( 223 )
193 超声心动图检测上腔静脉血流评价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迟吉茂;马春燕;任卫东;董 卫
DOI:
目的:通过应用超声多普勒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上腔静脉(SVC)收缩期正向血流速度随呼吸的变化,来评价肺动脉压力。如果肺动脉压力大于30mmHg可定义肺动脉高压。方法:检测64例COPD患者的SVC收缩期正向血流速度随呼吸的变化,并应用三尖瓣返流法计算肺动脉压力。结果:根据肺动脉压力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病例组22例(肺动脉压力>30mmHg), 对照组42例(肺动脉压力<30mmHg)。吸气时两组的SVC收缩期正向血流速度(Vins)无显著差异,呼气时病例组的SVC收缩期血流速度(Vexp)明显高于对照组。且Vexp/Vins和肺动脉压力相关良好。结论:SVC收缩期正向血流的呼吸变化性是检测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敏感指标。
2004 Vol. 15 (4): 193-194 [摘要] ( 1250 ) HTML (0 KB)  PDF  (0 KB)  ( 262 )
195 CAG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心肌核素显像分析
张 欣;张延军;丁荣晶;旅朝霞;杜雪梅;解静慧;郑平伟
DOI: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CAG)正常的高血压患者(HP)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T)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 MPT定性与半定量记分法,比较20例CAG正常的HP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组运动负荷/静息心肌显像特点。结果:①两组受检者MPT分析。HP组MPT阳性率为65%(13/20),明显高于对照组10%(1/10);且多为可逆性缺损(30/36),伴以少数部分可逆性缺损及反向分布(4/36,2/36)。HP组中,7例左室壁肥厚(LVH)患者均为MPT阳性,其节段灌注异常出现的机率要明显高于13例无LVH的患者(P<0.01)。HP组13例MPT阳性患者间比较,7例LVH患者节段灌注异常的发生率较6例无LVH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负荷显像其各节段缺血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6例无LVH患者(P<0.05)。②两组受检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测定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CAG正常的HP患者,无论是壁肥厚与否均存在心肌血流灌注异常的可能,并随着室壁肥厚的发生,其可能性及严重程度明显增加。②CAG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静息状态下左室射血功能多无异常。
2004 Vol. 15 (4): 195-197 [摘要] ( 1207 ) HTML (0 KB)  PDF  (0 KB)  ( 227 )
198 肝脓肿的螺旋CT诊断
张秀丽;姜桂英;刘秀梅;边 杰
DOI: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特点。方法:分析25例经临床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25s,60s和120s。结果:肝脓肿增强扫描的典型CT表现为:①动脉期及门脉期灶周正常肝组织出现高灌注征象;②病灶周边和/或内部出现单个或多个完整或不完整强化环;③病灶内有宽窄不等的不规则分隔;④灶周低密度水肿带门脉期显示最清晰;⑤延迟期脓肿壁、分隔及水肿带均呈等密度,仅坏死区无强化呈低密度。肝脓肿亦有CT表现不典型者。肝癌可合并肝脓肿。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脓肿具有特征性,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2004 Vol. 15 (4): 198-201 [摘要] ( 1222 ) HTML (0 KB)  PDF  (0 KB)  ( 234 )
202 小儿肾积水血流动力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周显礼;李昭铸;王晓蕾;刘爱武;孙 岩;韩福友;陶文芳
DOI:
目的:研究小儿肾积水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例正常小儿肾脏及30例小儿积水肾进行血流动力学研究。结果:①正常小儿肾脏主肾动脉(MRA)、段动脉(SRA)、叶间动脉(IRA)的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PS)、舒张期峰值速度(ED)、平均速度(TAMx)、最低速度(TAMn)依次逐渐减小(P<0.01),MRA、SRA、IRA的阻力指数(RI)无明显改变(P>0.05);积水肾的PS、ED、TAMx、TAMn比正常肾脏的血流速度低(P<0.01),积水肾RI比正常肾RI大(P<0.05)。②肾积水术后1个月RI改善最明显,以后的改善将减缓,而其余各项指标在1~6个月期间恢复最为明显。结论:①肾积水时其血流动力学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RI的变化具有较大临床意义。②梗阻性小儿肾积水,其SRA段RI>0.66。③术后RI值不降或反而升高,提示梗阻未完全解除,需再次手术治疗。
2004 Vol. 15 (4): 202-204 [摘要] ( 1120 ) HTML (0 KB)  PDF  (0 KB)  ( 186 )
205 MSCT三期扫描对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鉴别诊断的研究
姜 新;郭启勇;吴恩福;陈伟建;王思齐
DOI:
目的:探讨MSCT三期增强对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鉴别诊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38例肾上腺疾病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层厚1.6~3.2mm,螺距0.825,造影剂80~100ml,注射速度2~2.5ml/s,注射造影剂后23~27s进行快速扫描,为动脉期;60~80s扫描为静脉期。结果:①肾上腺腺瘤24例,肾上腺转移瘤14例。其中25例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均经过5~15个月的随访。②肾上腺腺瘤与肾上腺转移瘤三期扫描的CT值有差异,肾上腺腺瘤在增强扫描的动脉期肿瘤实质的CT值高于静脉期的CT值;肾上腺转移瘤在增强扫描的动脉期肿瘤实质的CT值低于静脉期的CT值。结论:MSCT对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的三期扫描显示了造影剂在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中的进入和排出的时间有差异,提高了CT对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的鉴别能力。
2004 Vol. 15 (4): 205-207 [摘要] ( 1244 ) HTML (0 KB)  PDF  (0 KB)  ( 245 )
208 选择性输卵管加压通液和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应用
高建华;郑建辉;张瑞平;谷 洪;梁丽容;莫秀凤;张茂根
DOI:
目的:比较选择性输卵管加压通液与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68例有继发不孕的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36例,阻塞输卵管68支;对照组32例,阻塞输卵管60支;实验组行选择性输卵管加压通液加再通术;对照组仅用选择性输卵管加压通液治疗。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后追踪,1年后复查子宫输卵管造影,统计对比资料。结果:实验组再通成功率63.23%(43/68),对照组31.67%(19/60),两组对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1年后仍有输卵管阻塞的实验组8支,对照组12支。结论:选择性输卵管加压通液合并再通术是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4 Vol. 15 (4): 208-209 [摘要] ( 1308 ) HTML (0 KB)  PDF  (0 KB)  ( 235 )
210 正常青春期睾丸内血流显像与睾丸体积和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张大昆鸟;冯晓洲;段学蕴;范智慧
DOI:
目的:探讨正常青春期睾丸血流灌注情况与睾丸体积和年龄的关系。方法:CDFI对141例正常青春期青少年的睾丸体积和睾丸内血流显像分别进行观测并分级。对睾丸内血流显像与睾丸体积和年龄的相关性分别统计分析。结果:正常青春期左、右两侧睾丸血流显像无显著性差异(P>0.05)。睾丸内血流信号显像级别与睾丸体积存在正相关:Scale=0.035m/s时r=0.198(P<0.01),Scale=0.047m/s时r=0.269(P<0.01)。睾丸内血流信号显像级别与年龄也存在正相关:Scale=0.035m/s时r=0.175(P<0.01),Scale=0.047m/s时r=0.219(P<0.01)。结论:正常青春期睾丸内血流信号的显像级别与睾丸体积和年龄均密切相关,睾丸体积的相关性大于年龄的相关性。当应用CDFI评价青春期睾丸内血流灌注情况时,睾丸体积是一个更为适合的参照指标。
2004 Vol. 15 (4): 210-212 [摘要] ( 2379 ) HTML (0 KB)  PDF  (0 KB)  ( 235 )
213 椎体血管瘤的影像表现(附8例报告)
张士德;郑淑梅;孙丽琴;王凯冰
DOI:
目的:讨论椎体血管瘤的X线平片、CT、MRI及DSA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体血管瘤8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平片、CT、MRI检查,其中2例进行了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结果:X线平片显示6个病灶,CT和MRI显示全部8个病灶,DSA检查2例,皆显示其特征性改变。结论:X线平片的椎体栅栏、网格状改变可帮助诊断椎体血管瘤。CT及MRI上均有特征性表现,对椎体血管瘤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DSA可显示椎体血管瘤的供血动脉,具有特征性表现,并且对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有极大帮助。
2004 Vol. 15 (4): 213-214 [摘要] ( 1242 ) HTML (0 KB)  PDF  (0 KB)  ( 304 )
215 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X线表现
翟健坤
DOI:
目的:探讨先天性骨梅毒X线表现及特点,评价X线平片检查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最近5年25例早发型骨梅毒的临床资料和X线表现。结果:25例四肢长骨均有骨骼异常改变,按照病变累及的部位分为干骺端炎、骨膜炎、骨干炎(或骨髓炎)。全部病例均有干骺端炎,主要表现是先期钙化带增厚,部分呈锯齿状改变,钙化带下方出现横行透亮带。骨膜炎20例,表现单层或数层骨膜增生。骨干炎13例,部分骨干呈虫噬状骨质破坏,骨皮质内层增生,一般骨干不增粗,尺桡骨受累较多见。结论:本病四肢长骨具有病变多发、广泛、对称的特点,凡疑有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患儿,应及早进行四肢长骨X线照片检查。
2004 Vol. 15 (4): 215-217 [摘要] ( 1303 ) HTML (0 KB)  PDF  (0 KB)  ( 247 )
218 剥脱性骨软骨炎MRI诊断价值
魏君培;贾其文;刘善平;王光彬
DOI:
目的:探讨MRI在剥脱性骨软骨炎(O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膝关节镜及手术证实的剥脱性骨软骨炎MRI影像资料。评价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特点。结果:15例OCD MRI表现为关节持重部位软骨下骨质缺损区。5例为T1低信号,T2低信号灶。8例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2例为T1低信号、T2等信号。病灶周缘呈低信号环绕。关节软骨变薄、粗糙,部分中断、缺如。与关节镜检查结果一致。结论:OCD在MRI有特征性表现,MRI对其可作出明确诊断。
2004 Vol. 15 (4): 218-220 [摘要] ( 1239 ) HTML (0 KB)  PDF  (0 KB)  ( 370 )
221 小儿髋关节滑囊炎的CT诊断
毛小明;林 坚;高建根;杨建荣;俞 云;蒋廷宠
DOI:
目的:探讨CT对小儿髋关节滑囊炎的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65例收住本院并确诊的小儿滑囊炎病例,回顾分析其X线及CT表现。 结果:65例(68只髋关节)CT均表现为关节积液,液性影密度均匀,CT值低于30Hu,闭孔内肌影内移大于3mm,脂肪及肌肉影边缘清晰。结论:CT对小儿髋关节滑囊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004 Vol. 15 (4): 221-223 [摘要] ( 2216 ) HTML (0 KB)  PDF  (0 KB)  ( 317 )
224 口腔数字成像系统在阻生牙拔除中的应用评价
高永波;吴熙凤
DOI:
目的:评价口腔数字成像系统在阻生牙拔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ODIS-I型口腔数字成像系统对138例拟行阻生牙拔除的患者拍片,并对成像质量进行判断。应用该系统的图像处理功能进行阻生牙拔除的术前手术设计,配合应用系统的内窥镜与患者交待病情和拔除方法。结果:ODIS-I型口腔数字成像系统拍摄的阻生牙图像可以基本满足临床的使用需求;应用该系统的图像处理功能可方便地进行阻生牙拔除的手术设计,提高了手术的准确率;配合利用系统的内窥镜可直观地与患者交流。利用数据库管理功能可以完成图像及病历资料的管理和检索及调阅,对患者的复诊和治疗都十分有益;数字化摄像采用的传感器质硬、不易随意摆放、放入患者口内有不适感是其不足。结论:应用口腔数字成像系统可提高阻生牙的临床治疗和科研水平;尚须改进传感器性能以提高拍片质量。
2004 Vol. 15 (4): 224-225 [摘要] ( 2133 ) HTML (0 KB)  PDF  (0 KB)  ( 181 )
226 生理条件下99mTc-植酸钠和99mTc-MDP的内照射剂量的计算
吕中伟;管 梁;朱承谟;娄继权;蔡海东;顾伟中
DOI:
目的:估算放射性药物99mTc-MDP和99mTc-植酸钠在生理状态下,对人体主要器官和全身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方法:对6例正常人进行SPECT平面配对显像,在各时相的全身图像上,对应主要组织器官设置多个ROI,以自行设计软件进行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估算。结果:99mTc-植酸钠主要累积在肝和肠内,肝和肠的辐射吸收剂量较高,99mTc-MDP所致的器官辐射剂量以骨骼和膀胱的吸收剂量最高,肾脏次之。结论:本研究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53号出版物公布的结论相近,检测及计算方法可靠,为临床合理应用上述两种放射性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2004 Vol. 15 (4): 226-228 [摘要] ( 1259 ) HTML (0 KB)  PDF  (0 KB)  ( 211 )
       综述
229 多层螺旋CT对肝移植受体手术前后的影像评估
郭冬梅;边 杰
DOI:
2004 Vol. 15 (4): 229-232 [摘要] ( 1043 ) HTML (0 KB)  PDF  (0 KB)  ( 267 )
       病例报告
232 肺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
张国华;陈岳进
DOI:
2004 Vol. 15 (4): 232-232 [摘要] ( 1116 ) HTML (0 KB)  PDF  (0 KB)  ( 405 )
       论著摘要
23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CT分度与CT值研究
张承志;杨启胜;丁良新;欧阳天昭;蔡云麟
DOI:
2004 Vol. 15 (4): 233-235 [摘要] ( 1101 ) HTML (0 KB)  PDF  (0 KB)  ( 207 )
235 基底动脉瘤的MRI与MRA综合诊断
宋 扬;李 吉;金银华;郝 鑫;李志波;张 霖
DOI:
2004 Vol. 15 (4): 235-237 [摘要] ( 645 ) HTML (0 KB)  PDF  (0 KB)  ( 260 )
237 经阴道超声检查早期诊断宫颈机能不全的价值
耿丹明;朱建平
DOI:
2004 Vol. 15 (4): 237-238 [摘要] ( 1039 ) HTML (0 KB)  PDF  (0 KB)  ( 207 )
       病例报告
239 多发性骨髓瘤伴发淀粉样变性1例的99Tcm-MDP骨显像所见
柴雪红
DOI:
2004 Vol. 15 (4): 239-240 [摘要] ( 1090 ) HTML (0 KB)  PDF  (0 KB)  ( 443 )
240 超声诊断幼儿先天性巨大胆总管囊肿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1例
唐 军;王玮玖;柏 霞
DOI:
2004 Vol. 15 (4): 240-240 [摘要] ( 1073 ) HTML (0 KB)  PDF  (0 KB)  ( 450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