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4年 15卷 10期
刊出日期:2004-10-20
病例报告
论著
541
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DWI影像表现的实验研究
程 英;刘国瑞;黄映宏;关计添;郭岳霖
DOI:
目的:应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动物模型,探讨HIE早期弥散加权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影像动态演变规律。方法:3天龄新生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组。缺氧缺血组动物结扎双侧颈总动脉,3% O2混合气体吸入30分钟。采用1.5T磁共振仪,进行DWI和T2WI检查;应用FuncTool软件生成ADC图,测量各组病灶中心区和周边区的ADC值。结果:缺氧缺血组动物缺氧时出现四肢抽搐、竖尾、角弓反张等体征,HE染色神经元有变性、坏死。缺氧缺血后3小时DWI上出现高信号,ADC图低信号灶,随缺氧缺血后时间的延长病灶范围扩大。病变各中心区ADC值呈明显下降趋势,各组P<0.01;周边区ADC值3~6小时P>0.05,6小时与24小时ADC值比较P<0.01;各组中心区和周边区ADC值比较P<0.01。结论:①DWI结合ADC图可以敏感地显示HIE病灶。②ADC值的动态变化结合组织病理学改变提示早期HIE病灶内尚存可逆的脑组织区域。
2004 Vol. 15 (10): 541-544 [
摘要
] (
1238
)
HTML
(0 KB)
PDF
(0 KB) (
216
)
545
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文 利;张 冬;张哉根;邹利光;王文献;戴书华;孙清荣
DOI: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与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41例,分析其MRI表现。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行VIII因子染色,测定其MVD,对照MRI表现与MVD的关系。结果:星形细胞瘤的边界、信号均匀性、水肿程度、占位效应及增强程度与MVD密切相关,但其大小与MVD没有相关性。结论: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血管生成。
2004 Vol. 15 (10): 545-548 [
摘要
] (
1159
)
HTML
(0 KB)
PDF
(0 KB) (
282
)
病例报告
548
恶性混合性苗勒氏瘤1例
康广书;何 东
DOI:
2004 Vol. 15 (10): 548-548 [
摘要
] (
1055
)
HTML
(0 KB)
PDF
(0 KB) (
211
)
论著
549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磁共振成像T2加权像“纵线”征
周旭峰;刘晓萍;张丽雅;张 璐;卢 超
DOI:
目的:本文收集47例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患者MR图像,除T1WI发现特征性形态改变外,在T2WI上发现桥脑有纵行线样高信号,我们称之为“纵线”征。材料与方法:47例OPCA患者,30例进行低场磁共振扫描,17例进行高场磁共振扫描;随机抽样因其他原因而进行头部磁共振检查的病例100例作为对照。结果:47例OPCA患者MR图像T2WI上可见位于桥脑至延髓上部贯穿于脑干前后径的连续性细线样高信号41例,高低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纵线”征是OPCA的一种特征性异常信号,其病理基础尚不知,有待于进一步病理学或其他方法加以证实。
2004 Vol. 15 (10): 549-551 [
摘要
] (
2221
)
HTML
(0 KB)
PDF
(0 KB) (
298
)
552
MRI诊断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临床价值
杨贵昌;李文进
DOI:
目的:探讨MRI对于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和MRI检查。18例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灶中,位于压部者9例,位于体部者4例,位于体-压部者5例。CT扫描胼胝体区均未见异常密度灶。MRI上均表现为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呈点状、斑点状、卵圆形及条带状。结论:MRI是诊断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手段,其对正确诊断本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4 Vol. 15 (10): 552-554 [
摘要
] (
1131
)
HTML
(0 KB)
PDF
(0 KB) (
377
)
555
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肺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附15例分析)
李冬梅;董 天;王克礼;刘晓峰;伍建林
DO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肺动静脉畸形(PAVM)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5例PAVM的MSCT三维肺血管成像表现,其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经DSA及临床随访证实。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引流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可以对肺动静脉畸形病人做出明确诊断;能准确、直观地观察引流肺动脉的走行、数目、直径,以指导介入治疗。结论:瘤样扩张的血管囊腔与其相连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血管为PAVM的基本构架,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肺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评价中是理想和无创伤的影像学方法。
2004 Vol. 15 (10): 555-558 [
摘要
] (
1208
)
HTML
(0 KB)
PDF
(0 KB) (
257
)
病例报告
558
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
李 强;张 峻
DOI:
2004 Vol. 15 (10): 558-558 [
摘要
] (
1055
)
HTML
(0 KB)
PDF
(0 KB) (
281
)
论著
559
肺通气?蛐灌注显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用于肺栓塞诊断的比较研究
王 茜;黄俐俐;秦淑玲;岳明纲;李河北
DOI:
目的:比较通气?蛐灌注(V-P)显像和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对肺栓塞(PE)诊断的临床价值。资料和方法:65例疑有PE的患者同时进行了V-P显像和SCTA检查,包括29例PE和36例非PE患者。以最终临床诊断为标准,分别评价两种显像对PE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V-P显像对P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2%,72.2%和78.5%,SCTA分别为79.3%,91.7%和86.2%。非确定性诊断在V-P显像中占受检病例的16.9%,SCTA占4.6%。V-P显像的非确定性诊断多出现于既往有其它心肺疾患的患者,如将非确定性诊断病例去除,则V-P显像的各项诊断参数均较SCTA呈增高趋势。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法,则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可提高到93.1%,94.4%和93.8%。结论:总体上SCTA对PE诊断的准确性优于V-P显像,应作为首选检查法;如果对受检病例作适当的选择,V-P显像的诊断价值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联合应用两种显像是目前最为理想的PE诊断方法。
2004 Vol. 15 (10): 559-562 [
摘要
] (
2438
)
HTML
(0 KB)
PDF
(0 KB) (
188
)
563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环准确性研究
张跃力;王新房;谢明星;吕 清;庄 磊;王 瑶;邓斌华;方凌云
DOI: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环立体空间结构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10只犬活体心脏进行实时三维成像,并应用TomTec公司的三维分析软件加以分析。测量:①二尖瓣环于前外侧连合与后内侧连合间连线距离;②二尖瓣环于前外侧连合与后内侧连合连线中点的垂直直线距离;③二尖瓣环于前外侧连合、后内侧连合间连线与前叶侧瓣环、后叶侧瓣环顶点间连线之间的距离;④二尖瓣环面积。另通过该犬处死后离体心脏标本测量,验证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准确性。结果: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环的各项测值与实际解剖标本之间高度一致,并且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5,0.808,0.834,0.796(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反映二尖瓣环的立体空间结构。
2004 Vol. 15 (10): 563-565 [
摘要
] (
2048
)
HTML
(0 KB)
PDF
(0 KB) (
248
)
566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估测右心室容积的实验研究
陈国珍;孙 锟;陈树宝;张玉奇;洪雯静;薛海虹
DOI:
目的:初步评价实时三维超声估测右心室容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Philips Sonos 7500型超声仪的实时三维超声系统采集10只离体猪心右室金字塔形数据库,结合相应三维容积测量软件分别用心尖长轴系列平面法测量右室容积,并与二维超声长度法和双平面Simpson法测值及离体猪心右室硅胶模型实测值比较。结果:所有离体猪心均获满意的实时三维超声显示,所得右心室三维形态与其硅胶模型实际形态很相似。各右室容量估测值间用方差分析、SNK检验:结果实时三维超声16平面法(64.05±18.20)ml、8平面法(61.83±17.99)ml和二维超声长度法(57.31±15.26)ml测值与猪心右室硅胶模型排水法实测值(62.94±15.82)ml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4平面法(49.37±19.74)ml、2平面法(40.75±17.61)ml和二维超声双平面Simpson法(37.21±16.41)ml测值与猪心硅胶模型排水法实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16平面(r=0.97,P<0.001)和8平面(r=0.94,P<0.001)法测值与硅胶模型排水法实测值更接近,其相关性高于二维超声长度法(r=0.82,P<0.012)和双平面Simpson法测值(r=0.79,P<0.018)。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可以快速显示右室三维立体结构,为右室容积估测提供又一准确、可靠的检查手段。
2004 Vol. 15 (10): 566-569 [
摘要
] (
1183
)
HTML
(0 KB)
PDF
(0 KB) (
237
)
病例报告
569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双髂动脉异常扭曲1例
朱文敏
DOI:
2004 Vol. 15 (10): 569-569 [
摘要
] (
979
)
HTML
(0 KB)
PDF
(0 KB) (
205
)
论著
570
CT增强扫描在诊断左心房内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张 领;袁洪文;胡延芳;张 振
DOI: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诊断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103例,均进行CT增强扫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体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检验有无左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结果:CT增强扫描发现左心房内血栓形成者28例,检出率为27.2%,与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完全相同。同时,体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房内血栓形成者16例,检出率为15.5%。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T增强扫描对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率与食道超声心动图相当,明显优于体表二维超声心动图。
2004 Vol. 15 (10): 570-572 [
摘要
] (
1121
)
HTML
(0 KB)
PDF
(0 KB) (
196
)
病例报告
572
B超诊断男性内生殖器、泌尿系多脏器结核1例
李亚玲;樊 丽
DOI:
2004 Vol. 15 (10): 572-572 [
摘要
] (
1028
)
HTML
(0 KB)
PDF
(0 KB) (
429
)
573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于 韬;罗娅红;邱 岩
DOI: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判定进展期胃癌局部浸润和胃周淋巴结转移上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6例进展期胃癌的局部浸润和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螺旋CT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依据癌肿对应局部浆膜面征象、脂肪间隙征象、癌肿局部突出征象判定癌肿穿透浆膜的准确度分别为82.14%,60.71%和55.36%。动脉期癌肿线状强化、不均匀强化和团块状强化的穿透浆膜率分别为7.14%,52.17%和89.47%。静脉期癌肿线状强化、不均匀强化和团块状强化的穿透浆膜率分别为7.14%,53.85%和93.75%。螺旋CT增强扫描判定胰腺、横结肠及其系膜、脾受累的准确度分别为87.5%,87.5%和92.86%。支持以直径9mm作为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的直径标准(P<0.05)。多种胃癌生物学行为CT影像特征与癌肿对应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P均<0.05)。结论: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进展期胃癌的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指导手术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004 Vol. 15 (10): 573-577 [
摘要
] (
1135
)
HTML
(0 KB)
PDF
(0 KB) (
2168
)
论著
578
2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分析
王春荣;李继升;陈丽英
DOI: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27例胃肠道间质瘤,其中17例行超声检查,7例行MSCT检查,包括常规检查及增强检查,5例行X线数字胃肠,1例行MRI检查。27例同时进行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结果:本组27例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食道1例(3.7%),胃8例(29.6%),其中1例合并食道小平滑肌瘤,1例合并肝脏转移瘤;小肠16例(59.2%),其中1例合并肝转移瘤,1例合并腹壁转移;直肠2例(7.4%)。发生在胃和小肠共24例(88.9%)。所有的病例都进行免疫组化CD117和CD34检查。并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讨论。结论:通过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和免疫组化特征的讨论,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2004 Vol. 15 (10): 578-581 [
摘要
] (
1305
)
HTML
(0 KB)
PDF
(0 KB) (
466
)
582
原发性进展期胆囊癌的超声诊断及其判断转移性的价值
李锋之;徐佩莲
DOI:
目的:探讨进展期胆囊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判断其转移性对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例进展期胆囊癌的手术记录及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声像图分为囊壁增厚型、蕈伞型、混合型、实块型,同时能观察到肝内转移、肝浸润、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扩张等征象。结论:进展期胆囊癌的正确诊断及判断其转移性情况对临床手术治疗有重要价值。
2004 Vol. 15 (10): 582-583 [
摘要
] (
2120
)
HTML
(0 KB)
PDF
(0 KB) (
256
)
584
CT灌注成像在兔VX2软组织肿瘤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张景峰;王仁法;张 菁;李勇刚;宋金梅;王 敏
DOI:
目的:初步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10只体重1.6~1.8kg的新西兰大白兔,在其大腿近段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液0.2ml,利用GE lightspeedTM 4.X MSCT扫描仪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14天行CT平扫和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W4.0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灌注图像和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随后将荷瘤兔处死并取出肿瘤,用10%福尔马林固定,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的结构特点。结果:所有兔大腿VX2肿瘤组织的BF、BV、PS值明显高于正常肌肉组织(P<0.001),而MTT值则明显低于正常肌肉组织(P<0.001)。结论:MSCT灌注成像是一种准确且相对简捷的定量评估肿瘤性病变血流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它可以为肿瘤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后的疗效监测以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004 Vol. 15 (10): 584-586 [
摘要
] (
1779
)
HTML
(0 KB)
PDF
(0 KB) (
208
)
587
X线导向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治疗腰椎滑脱47例的应用
张维林;金正帅;秦晓东
DOI:
目的:探讨X线导向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治疗腰椎滑脱术中应用的方法及价值。方法:47例腰椎滑脱病人,第一阶段手术在C形臂X线导向下,选择正确的进钉点和方向,经皮导引椎弓根钉进椎体,安放外固定复位器,透视下缓慢复位。两周后行前路椎体间融合术,术后随访6周~6年。结果:术后使用外固定器根治位移、椎体完全回复到三维空间内原解剖结构,椎管获得减压,47例中46例腰痛和放射性腿痛消失。结论:X线导向获得准确的经皮椎弓根钉定位及满意的复位程度,去除盲目性,提高手术安全系数。
2004 Vol. 15 (10): 587-589 [
摘要
] (
1077
)
HTML
(0 KB)
PDF
(0 KB) (
212
)
综述
590
颅内占位性病变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氢质子波谱的表现
苗延巍;伍建林
DOI:
2004 Vol. 15 (10): 590-593 [
摘要
] (
966
)
HTML
(0 KB)
PDF
(0 KB) (
242
)
论著摘要
594
巨大肾错构瘤的MRI诊断(附4例报告)
刘一平;易自生
DOI:
2004 Vol. 15 (10): 594-595 [
摘要
] (
106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9
)
595
胎盘早剥的超声图像分析及临床意义
水旭娟
DOI:
2004 Vol. 15 (10): 595-596 [
摘要
] (
1054
)
HTML
(0 KB)
PDF
(0 KB) (
252
)
597
应用高分辨超声诊断下肢淋巴水肿与静脉性水肿
刘 新;谷 青;王金洲;谢 军;张 玲;宋丹绯;高庆梅;刘军杰;张 华
DOI:
2004 Vol. 15 (10): 597-598 [
摘要
] (
1114
)
HTML
(0 KB)
PDF
(0 KB) (
399
)
598
CT导引弹簧式活检针经皮肺活检的临床应用
唐华平;王红梅;李双保;张明泳;栾念旭;李永春
DOI:
2004 Vol. 15 (10): 598-599 [
摘要
] (
1059
)
HTML
(0 KB)
PDF
(0 KB) (
214
)
599
医学影像科RIS系统在SARS期间的应用体会
杨 毅;马儒强;党志军
DOI:
2004 Vol. 15 (10): 599-600 [
摘要
] (
1036
)
HTML
(0 KB)
PDF
(0 KB) (
204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