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7年 28卷 6期
刊出日期:2017-06-20
中枢神经影像学
头颈部影像学
乳腺影像学
胸部影像学
心脏、血管影像学
腹部影像学
妇产影像学
肌肉骨骼影像学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中枢神经影像学
381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对照分析
王 超,王晓明
目的:探讨原发于颅内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ISFT)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例ISFT患者,所有病灶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行头CT平扫6例,其中4例行增强检查,全部8例均行头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5/8)。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大部分位于幕上(6/8),且与脑膜关系密切。肿瘤长径3~7 cm不等(平均4.5 cm),分叶状、类圆形或不规则形。CT示肿瘤以囊实混杂为主(4/6),不均匀强化者可见迂曲血管影。MR示肿瘤边界清晰,多数瘤周无或轻度水肿(5/8)。T1WI以等信号为主,T2WI信号混杂,部分病灶(5/8)高低信号分界清晰。囊实混杂者明显不均匀强化,部分病灶(4/8)T2WI低信号区可见强化。病理示瘤细胞以梭形为主,排列方式多变,细胞密集区与疏松区交替出现,间质富含血管,可见胶原、黏液样变。免疫组化示Vimentin弥漫阳性(8/8),CD34阳性率87.5%(7/8),Bcl-2阳性率75%(6/8),Ki-67 5%~20%不等。病理诊断良性4例,低度恶性2例,交界性2例。结论:ISFT通常为单发肿块,边界清晰,幕上多见,与脑膜关系密切,多以囊实混杂为主。T2WI可特征性表现为“阴阳征”,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T2WI低信号区可见强化,仅依靠影像学诊断准确率不高,需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此外,部分良性病灶可恶变、复发,故应定期随访。
2017 Vol. 28 (6): 381-386 [
摘要
] (
1006
)
HTML
(1 KB)
PDF
(0 KB) (
151
)
387
Alzheimer病患者脑内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的临床意义
尚 劲,刘杨颖秋,王微微,宋清伟,苗延巍
目的:探讨Alzheimer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在不同认知程度下脑内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EPVS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30例AD患者(AD组,MMSE<24分)、20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组;24分≤MMSE<27分)以及30例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正常对照组,MMSE≥27分)纳入本研究,通过观察MRI T2WI及T2 FLAIR图像,计数各组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区EPVS的数目并进行4级评分。用Kruskal-Wallis及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同时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组不同脑区EPVS评分与MMSE之间的关系,以及正常对照组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区EPVS评分与年龄之间是否相关。结果:三组间基底节及半卵圆中心区EPV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H值分别为26.45和41.4,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组的基底节区EPVS评分明显升高(1.06±0.25,1.80±0.71,P<0.01),而与MCI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15±0.36,P>0.05);在半卵圆中心区域,AD组的EPVS评分(2.93±0.83)分别高于MCI组(2.40±0.68)及正常对照组(1.40±0.50,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EPVS评分与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r=-0.708,r=-0.594,P<0.01),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基底节区EPVS评分与年龄存在正相关(r=0.418,P<0.05),但是没有发现半卵圆中心区EPVS评分与年龄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EPVS在AD患者中普遍存在,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D患者认知功能的水平。
2017 Vol. 28 (6): 387-390 [
摘要
] (
1082
)
HTML
(1 KB)
PDF
(0 KB) (
357
)
391
O-MAR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CTA中的应用
高思喆,丁长伟,郭文力,洪 阳
目的:探讨O-MAR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CTA检查的原始数据,分别采用常规FBP重建(A组)和FBP+O-MAR重建(B组)。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主观比较O-MAR去除金属伪影的效果;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的客观指标(伪影的长度、弹簧圈附近组织的CT值及噪声值)的差异。结果:B组的主观评分显著高于A组(U=0.00,P<0.01)。B组较A组的伪影长度显著减短(分别为(15.4±3.2) mm和(38.8±7.1) mm,t=7.73,P<0.01)、CT值增高更接近于正常组织(t=2.99,P<0.05)、噪声值减低(分别为(35.1±12.5) HU和(137.5±58.3) HU,t=5.31,P<0.01)。结论:O-MAR技术可有效地减少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CTA的金属伪影,纠正植入体周围的CT值,改善图像质量。
2017 Vol. 28 (6): 391-393 [
摘要
] (
942
)
HTML
(1 KB)
PDF
(0 KB) (
153
)
394
肺吸虫脑病的MRI诊断
许 翠1,刘于宝1,陈海波2,许开元1,邹 青1,陈学强2,阮志兵3
目的:探讨肺吸虫脑病的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病例6例,均行常规FSE序列MRI平扫、DWI扫描、Gd-DTPA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MRI影像表现特征及其与肺吸虫脑病发病机制的关系。结果:6例患者发病年龄为9~20岁,所有扫描病例共计20个病灶,19个病灶位于大脑半球,1个位于基底节区。MRI表现为片絮状和囊状长T1长T2信号,囊状病变的囊壁呈短T1短T2出血信号,6例均示特征性的“隧道征”。增强扫描见环形强化5例,1例不均匀强化。结论:肺吸虫脑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变性和多样性,但其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MRI表现相对较为典型,“隧道征”及不规则出血信号具有特征性,MRI诊断该病具有重要价值。
2017 Vol. 28 (6): 394-396 [
摘要
] (
1042
)
HTML
(1 KB)
PDF
(0 KB) (
221
)
头颈部影像学
397
超声在2.0~4.0 mm甲状腺良、恶性微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刘书宇1,谷 莹2,韩志江2,王 琰1
目的:探讨超声在2.0~4.0 mm甲状腺良、恶性微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59例共412枚最大径在2.0~4.0 mm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超声资料,其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173例共194枚,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MNG)179例共204枚,PTMC合并MNG 7例共PTMC 7枚和MNG 7枚,观察结节形态不规则、低回声、纵横比≥1和微钙化在PTMC和MNG中的分布。结果:结节形态不规则(χ2=261.967,P<0.05)、低回声(χ2=17.259,P<0.05)、纵横比≥1(χ2=249.703,P<0.05)在2.0~4.0 mm PTMC与MNG中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微钙化无统计学差异(χ2=1.155,P>0.05)。纵横比≥1的特异度(92.9%)、阳性预测值(91.9%)、准确度(88.8%)均最高,形态不规则阴性预测值最高(94.4%),低回声的敏感度(97.0%)最高,其特异度(14.7%)最低。结论:在2.0~4.0 mm PTMC和MNG的鉴别诊断中,形态不规则和纵横比≥1是两个重要征象,尽管低回声对PTMC具有高度的敏感度,但特异度低而限制其临床应用。
2017 Vol. 28 (6): 397-399 [
摘要
] (
1084
)
HTML
(1 KB)
PDF
(0 KB) (
160
)
乳腺影像学
400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优化乳腺病变BI-RADS分类的价值
彭晓静,胡 彧,巩海燕,许 迪,叶新华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wave elastography,SWE)联合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优化乳腺病变BI-RADS分类的价值。方法:对106例女性患者共108个乳腺病变进行SWE和CEUS检查,根据颜色六分法(Ecol)对病灶SWE彩色图像进行色彩评估,运用CEUS 5分法对病灶评分。根据SWE和CEUS结果优化BI-RADS分类。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BI-RADS分类调整前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BI-RADS分类调整前AUC为0.781,调整后AUC为0.89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SWE与CEUS可以明显提高BI-RADS的诊断效能。
2017 Vol. 28 (6): 400-404 [
摘要
] (
1110
)
HTML
(1 KB)
PDF
(0 KB) (
155
)
405
声触诊组织成像和定量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初步探讨
詹 嘉,刘迎春,陈 悦,陈 林,刁雪红
目的:评价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ARFI)和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行乳腺肿块切除手术的患者的60个乳腺肿块,术前分别行ARFI及VTIQ检查,测量病灶内部横向剪切波速度(SWV),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ARFI和VTIQ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ROC曲线,并比较两者曲线下面积。结果:60个乳腺肿块中恶性病灶36个,良性病灶24个;ARFI和VTIQ测得的乳腺恶性肿块平均SWV均高于乳腺良性肿块平均SWV,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IQ和ARFI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0.826 vs. 0.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ARFI比较,VTIQ 技术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17 Vol. 28 (6): 405-407 [
摘要
] (
1035
)
HTML
(1 KB)
PDF
(0 KB) (
357
)
胸部影像学
408
塞来昔布作为增敏剂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李 霜,刘保平,常 伟,王瑞华,谢新立,程 兵,韩星敏,阮 翘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作为增敏剂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6例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行CT引导下的125I例子植入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实验组在125I粒子植入当天给予塞来昔布,对照组单纯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采用肿瘤局部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作为疗效的评价标准。结果:实验组(125I粒子植入联合塞来昔布放疗增敏剂)33例患者,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4例,无变化3例,进展3例;对照组(单纯125I粒子植入)3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9例,无变化10例,进展3例;总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具有较好的放射增敏作用,提高了肿块的局控率,副作用小、安全、有效。
2017 Vol. 28 (6): 408-411 [
摘要
] (
896
)
HTML
(1 KB)
PDF
(0 KB) (
155
)
412
间质纤维化背景下肺癌的CT征象及动态演变特征
鄂林宁,王荣华,吴 山,武志峰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生在蜂窝肺背景下的一组肺癌病例的CT表现,期望提高对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的重视,提高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6年7月5年内蜂窝肺合并肺癌的病例,采用西门子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和西门子128层CT(Somatom Definition AS)进行扫描,仰卧位,扫描层厚5 mm,重建图像层厚1 mm(高分辨算法重建)。采用统一图像观察窗位,测量记录病变的大小、位置、形态学征象及CT复查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共收集间质纤维化背景下发生肺癌的病例36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肺癌,其中腺癌11例(30.6%),鳞癌25例(69.4%)。临床诊断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2例,类风湿关节炎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8例,干燥综合征3例,皮肌炎3例,成人Still病2例。根据CT表现将本组肺癌分为4种类型:①结节型,26例(72.20%);②不规则实变型,4例(11.1%);③不规则索条型,2例(5.6%);④三角形或楔形实变型,4例(11.1%)。36例患者中20例初次CT检查时诊断为肺癌,诊断正确率55.56%。结论:间质纤维化背景下合并肺癌的CT表现多样,尤其是肺纤维化区内的结节及片状实变影应予以动态观察。
2017 Vol. 28 (6): 412-415 [
摘要
] (
1002
)
HTML
(1 KB)
PDF
(0 KB) (
170
)
心脏、血管影像学
416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甘 玲1,高云华2,谢满英1,冯 伟1,刘山俊1,杨 浩1
目的:探讨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 TEE)及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 TEE)对心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研究26例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 TTE)、2D TEE及RT3D TEE,并与手术结果做对比。结果:2D TEE对心脏占位诊断率(76.9%)明显高于2D TTE诊断率(30.8%),2D TEE诊断心脏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100%)及特异性(100%)高于2D TTE诊断敏感性(86.9%)、特异性(60.0%),2D TTE、2D TEE及RT3D TEE所测占位大小与手术标本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相关性比较,2D TEE相关性最好。结论:2D TEE较2D TTE能更清晰显示心脏占位的大小、形态、位置、毗邻关系等,在鉴别心脏肿瘤性质及辅助选择手术方式方面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2017 Vol. 28 (6): 416-419 [
摘要
] (
797
)
HTML
(1 KB)
PDF
(0 KB) (
150
)
420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兔急、慢性心肌梗死心肌圆周应变
周 盟1,武 俊1,冯园博2,秦颢诚1,李洁明1,温晓娜1,倪以诚2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兔急、慢性心肌梗死心肌整体圆周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方法:将25只新西兰兔分成假手术组(n=5),仅开胸;实验组(n=20),开胸,结扎左回旋支90 min后松开活结,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7周测量左室短轴观3个水平(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的心肌整体圆周应变(GCS)和应变率(GSrC),以绝对值进行分析。实验结束后,行在体心脏磁共振(cMRI)检查和离体心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分别测量心肌梗死面积(MI size%)等。结果:二尖瓣水平: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组GCS及GSrC均显著增高(P<0.05);与术后1周组比较,术后7周组GCS及GSrC均显著降低(P<0.05),基本回落到术前基础状态(P>0.05)。乳头肌和心尖水平: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GCS及GSrC均显著降低(P<0.05),而术后两组比较,GCS及GSr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3个水平各时间段GCS、GSrC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乳头肌水平GCS、GSrC分别与LVEF(US)、LVEF(cMRI)、MI size%相关性较好(r分别为-0.943、-0.916、-0.749、-0.615、0.807、0.641,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评价兔急、慢性心肌梗死心脏局部及整体功能,并判断心肌梗死部位及范围。
2017 Vol. 28 (6): 420-424 [
摘要
] (
938
)
HTML
(1 KB)
PDF
(0 KB) (
191
)
腹部影像学
425
Revolution CT全胃灌注扫描时间间隔对正常胃壁灌注数据的影响
刘晓冬,刘爱连,刘静红,刘义军,孙美玉,李 烨,赵 莹,方 鑫,袁 刚
目的:探讨Revolution CT全胃灌注扫描时间间隔对正常胃壁灌注数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于我院行Revolution CT腹部灌注且无胃部疾病患者28例,按临床申请范围不同分为连续灌注组(A组)14例,间隔灌注组(B组)14例。两组灌注扫描均为轴扫模式,Z轴覆盖范围均为160 mm,A组连续采集25次,每次采集时间为2 s(曝光0.5 s,间隔1.5 s),总扫描时间50 s。B组在第15 s即采集8次后进行全腹动脉期螺旋扫描,螺旋扫描模式与轴扫模式互相转换及扫描曝光时间12~16.2 s,再进行13次上腹轴位灌注扫描,共采集21次,总扫描时间50~54.2 s。所有图像经运动校正后传至工作站进行灌注成像分析。两名观察者分别测量胃体部大、小弯侧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值,包括BV、BF、MTT、TP、PEI、MSI、IRF、Tmax,统计各组灌注辐射剂量。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所得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内及组间各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两观察者数据测量一致性较好。两组内胃大弯侧BV值((12.83±4.30)、(18.44±4.39) mL/(min·100 g))、BF值((61.54±10.13)、(64.99±13.77) mL/100 g)均高于小弯侧BV值((9.73±3.87)、(14.28±5.40) mL/(min·100 g))、BF值((47.77±12.29)、(47.09±10.52) mL/100 g),P值分别为0.027、0.004、0.002、0.000,其余灌注参数值(MTT、TP、MSI、PEI、IRF、T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BV、PEI值在胃大、小弯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4、0.017、0.032),MTT及Tmax值仅在小弯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大弯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A组均低于B组,余灌注参数值(BF、TP、MSI、IRF)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剂量为14.46 mSv,B组为12.15 mSv,B组较A组降低15.97%。结论:Revolution CT全胃灌注扫描时间间隔对正常胃壁BV、MTT、PEI及Tmax等灌注参数有影响,但对BF、TP、MSI、IRF值无影响,且胃大、小弯侧BV、BF灌注值不同。
2017 Vol. 28 (6): 425-429 [
摘要
] (
876
)
HTML
(1 KB)
PDF
(0 KB) (
269
)
430
结直肠原发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
李振辉,张治平,董兴祥,杨光军,高德培,张大福
目的:探讨结直肠原发神经内分泌癌(NECs)的CT征象,以提高结直肠原发NECs的术前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32例原发性结直肠NECs患者和46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的CT表现,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病变大小、肠壁增厚形式、平扫、增强CT值、肠周浸润情况、有无肠梗阻及其他器官转移等的差异。结果:与结直肠腺癌组比较,结直肠原发NECs组患者发病年龄小(t=3.634,P<0.001),两组在肠壁增厚形式、病灶大小、病灶强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病灶发生部位、有无肠梗阻、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NECs发病年龄较轻,其CT表现为息肉/肿块样病灶,密度均匀,增强动脉期表现为中度或显著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时,应考虑到结直肠NECs的可能,并可出现显著强化的肝脏转移病灶。
2017 Vol. 28 (6): 430-433 [
摘要
] (
822
)
HTML
(1 KB)
PDF
(0 KB) (
162
)
妇产影像学
434
胎盘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其妊娠结局分析
卫 炜,王 红,李国静,郭秋云,丁桂春,王建华
目的:评价胎盘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对经产后证实的126例胎盘异常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126例胎盘异常组新生儿与随机选取的204例胎盘正常组新生儿在早产率、新生儿畸形、新生儿体质量方面对照分析,评价胎盘异常对胎儿的影响。结果:126例胎盘异常中,前置胎盘57例,单纯胎盘植入4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5例,胎盘形态异常共43例,胎盘肿物4例,胎盘早剥3例,产前超声正确诊断117例,诊断符合率为92.8%。低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在胎盘异常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的胎盘异常会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产前超声对胎盘位置评价的准确性较高,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检出率较单纯胎盘植入的检出率高,后壁胎盘异常易漏诊。
2017 Vol. 28 (6): 434-437 [
摘要
] (
877
)
HTML
(1 KB)
PDF
(0 KB) (
131
)
肌肉骨骼影像学
438
PET/CT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
沈智辉,徐白萱,关志伟,雷继晓,杨 辉,徐晓丹,刘亚超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在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在PET/CT中的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骨科11例经病理证实GCT患者的PET/CT影像及临床资料,总结PET/CT在该病中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优势。结果:11例GCT患者中,发生部位分别为:颈椎3例,胸椎2例,腰椎2例,四肢长骨4例,其中2例术后复发,2例转移。11例GCT患者的PET/CT影像学表现为:11例GCT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FDG摄取异常增高,SUVmax平均值为10.15±4.42。同机CT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11例,其中3例可见钙化及骨硬化影存在,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偏心性生长7例,侵犯周围软组织6例,伴有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11例GCT患者中,病理分级Ⅰ级4例,SUVmax平均值为7.73±3.15;Ⅱ/Ⅲ级7例,SUVmax平均值为12.17±4.45。结论: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在GCT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GCT患者PET/CT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早期发现转移,排除恶性疾病,指导临床决策。
2017 Vol. 28 (6): 438-441 [
摘要
] (
910
)
HTML
(1 KB)
PDF
(0 KB) (
256
)
综述
44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无创性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刘 莹,石 喻,郭启勇
[摘要]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EV)是门脉高压严重并发症之一,曲张静脉存在破裂、出血风险,且GEV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来势迅猛、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近年来,无创性影像方法预测GEV发展迅速,本文针对GEV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17 Vol. 28 (6): 442-444 [
摘要
] (
954
)
HTML
(1 KB)
PDF
(0 KB) (
169
)
短篇论著
445
乳腺大汗腺癌超声表现(附9例报告)
王红艳,蔡湘丽,李 睿,刘连娟
目的:分析乳腺大汗腺癌的超声及临床表现,探讨大汗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6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大汗腺癌9例的临床表现及超声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9例患者平均年龄56.2岁,9例12个肿块中,肿块最大径7~35 mm,其中>20 mm的9个(75%),初次发现肿块>30 mm的5个(41.67%),发生于外上象限11个(91.67%),形态不规则9个(75%),边缘不光整8个(66.67%),后方回声增强7个(58.33%),内部见细小钙化5个(41.67%),未见明显钙化7个(58.33%),内见双线样管壁结构1例(11.11%),2个以上多发肿块者3例(33.33%),双乳患病者1例,伴有腋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5例(55.56%),转移淋巴结共50枚,其中锁骨上3枚(6%),腋下47枚(94%)。结论:乳腺大汗腺癌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生长速度较快,常伴发腋窝、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超声检查多与其他恶性肿瘤难以鉴别。
2017 Vol. 28 (6): 445-447 [
摘要
] (
1052
)
HTML
(1 KB)
PDF
(0 KB) (
303
)
447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纤维化比较分析
石俊英,张斯佳,史景璐,薛 鹏
目的:探讨经量化的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rography,SWE)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分析二者的临床意义。方法:54例病例组和13例健康受检者同时行DWI和SWE,分别测得ADC值和杨氏弹性模量值(Emean),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对其分析比较;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测肝纤维化程度与ADC值和Emean值的相关性。结果: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ADC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呈高度负相关(r=-0.801,P<0.05),Emean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呈高度正相关(r=0.882,P<0.05)。S0和S1组、S2和S3组、S3和S4组肝脏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mean值在有无肝纤维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组间差异有显著性。ADC值和Emean值诊断不同等级肝纤维化均具有较高的效能。结论:在肝纤维化病理分级及相关性分析中,Emean值和ADC值对诊断不同等级肝纤维化有较高价值;SWE更具优势。
2017 Vol. 28 (6): 447-449 [
摘要
] (
964
)
HTML
(1 KB)
PDF
(0 KB) (
144
)
450
胎儿前腹壁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与妊娠结局
张金娥,纪伟英,张 静
目的:探讨胎儿前腹壁畸形产前超声特征与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5年3月产前超声诊断的33例前腹壁畸形胎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引产后尸检或出生后随访证实。结果: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前腹壁畸形的诊断符合率为96.9%,误诊1例,33例产前超声诊断前腹壁畸形胎儿引产25例,自然产8例,在胎儿前腹壁畸形中,脐膨出和腹裂最多见,单发畸形胎儿预后较好。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前腹壁畸形直观、可靠、方便、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产前咨询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2017 Vol. 28 (6): 450-451 [
摘要
] (
828
)
HTML
(1 KB)
PDF
(0 KB) (
264
)
病例报告
452
儿童囊性纤维化影像学表现2例报告与临床分析
马洪元1,孙海林2
2017 Vol. 28 (6): 452-453 [
摘要
] (
908
)
HTML
(1 KB)
PDF
(0 KB) (
266
)
454
胸壁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Askin瘤)1例
汤子建,王亚男,曾 珍,张体江
2017 Vol. 28 (6): 454-455 [
摘要
] (
900
)
HTML
(1 KB)
PDF
(0 KB) (
151
)
455
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左肺动脉缺如1例
缪 伟,代培凤,郭利平
2017 Vol. 28 (6): 455-456 [
摘要
] (
709
)
HTML
(1 KB)
PDF
(0 KB) (
155
)
456
产前系统性超声检查诊断三尖瓣闭锁1例
陈利明
2017 Vol. 28 (6): 456-456 [
摘要
] (
738
)
HTML
(1 KB)
PDF
(0 KB) (
165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