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8年 29卷 4期
刊出日期:2018-04-20

中枢神经影像学
头颈部影像学
心脏、血管影像学
腹部影像学
介入影像学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综述
 
       中枢神经影像学
229 应用VBM-DARTEL方法研究颞叶癫痫患者脑灰质和白质及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呙丹妮,高玉军,李亚平,郑金瓯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结合李代数微分同胚配准算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diffeomorphic anatomical registration through exponential lie algebra,VBM-DARTEL)测定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大脑灰质和白质的体积改变并研究其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确诊的左侧颞叶癫痫(Left-sided temporal lobe epilepsy,lTLE)患者16例、右侧颞叶癫痫(Right-sided temporal lobe epilepsy,rTLE)患者26例及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38例,行常规MRI扫描并采集3D快速梯度回波T1加权像;应用VBM-DARTEL方法计算分割后的脑灰质和白质体积值,并获得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P<0.001,uncorrected,K≥50);应用注意网络测试评价执行功能;研究全脑灰、白质体积值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结果:TLE患者有全脑广泛的脑灰、白质体积的减少,灰质体积减少以颞叶、额叶为著,白质体积的减少则主要在颞叶和海马;rTLE组的右侧楔前叶灰质较lTLE组明显减少;未发现灰、白质体积增加的脑区;lTLE组和rTLE组执行网络效率值均较HC组显著增大(P<0.05),lTLE组的执行网络效率值较rTLE组显著增大(P<0.05);rTLE组执行网络效率值与灰质体积值呈负相关。结论:TLE患者存在大脑灰质和白质结构的改变,不同致痫侧的TLE患者结构和功能改变存在差异,rTLE患者全脑灰质体积的减少导致执行功能下降。
2018 Vol. 29 (4): 229-233 [摘要] ( 723 ) HTML (1 KB)  PDF  (0 KB)  ( 148 )
234 3.0T高分辨磁共振不同成像序列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分析
范存雷,孙艳华,陈少武,赵廷超,杨 明,张潇斐,李飞龙,陈亚磊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不同成像序列对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分析及显示能力,以利于序列的优化及诊断。方法:搜集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断的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40例,使用3.0T MRI扫描仪先行TOF横断面扫描,用重建3D-TOF成像确定斑块位置,行黑血MRI技术垂直于狭窄段进行T1WI、T2WI、PDWI及增强T1WI高分辨检查,计算各序列对斑块的脂核、出血、钙化显示的阴性及阳性例数,并统计各序列显示斑块各种成分的敏感性、特异性及K值。结果:在40例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斑块中,发现32例斑块内有脂核,18例斑块内出血,22例斑块内钙化。增强T1WI显示斑块内脂核较好,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7.5%,K值为0.918。T1WI显示斑块内出血最佳,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6.4%,K值为0.922。斑块内钙化TOF显示能力最强,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4.4%,K值为0.949。结论:增强T1WI显示斑块内脂核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于脂核的显示最佳。斑块内出血T1WI与TOF显示具有极好的一致性,而TOF能够准确判断斑块内钙化的存在。增强T1WI、T1WI和TOF三个序列相结合对斑块内脂核、出血及钙化能够很好地判别。
2018 Vol. 29 (4): 234-237 [摘要] ( 770 ) HTML (1 KB)  PDF  (0 KB)  ( 180 )
238 3D-SPACE双反转恢复序列在多发性硬化空间多发性的MR诊断中的价值
李春星,符益纲,朱明明,周 仪
目的:探讨3D-SPACE(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双反转恢复(Double inversion recovery,DIR)序列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空间多发性的MR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行3D-SPACE DIR序列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扫描的MS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查看它们显示病灶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18例MS患者,在小脑幕下,3D-SPACE DIR序列显示了10例患者存在分布于脑干或小脑的幕下病灶,而FLAIR序列未明显显示幕下病灶;在小脑幕上,FLAIR序列显示病灶的空间分布与3D-SPACE DIR序列相比,差别不明显,但清晰度不如3D-SPACE DIR序列。结论:3D-SPACE DIR序列在探查MS病灶的空间分布及数量方面明显优于FLAIR序列,尤其对于小脑幕下的病灶,其可以作为常规MR扫描序列的有利补充。
2018 Vol. 29 (4): 238-241 [摘要] ( 702 ) HTML (1 KB)  PDF  (0 KB)  ( 201 )
242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及MRI定量分析
吴立业,刘 军
目的:分析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MRI特征性表现及定量指标的改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4例,全部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加扫MRV。定量指标包括硬脑膜厚度、脑垂体高度、第三脑室横径、中央沟宽度、乳头体脑桥间距及窦汇的宽度,分别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体位性头痛,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为0~60 mmH2O,MRI增强扫描均显示硬脑膜弥漫、对称性线状强化。硬脑膜厚度、脑垂体高度与脑脊液压力呈负相关(P<0.05),第三脑室横径、中央沟宽度、乳头体脑桥间距与脑脊液压力呈正相关(P<0.05),窦汇宽度与脑脊液压力无关(P>0.05)。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硬脑膜增厚、垂体增大、脑室及脑沟变窄、脑下垂程度在临床治疗中可作为客观的评价指标。
2018 Vol. 29 (4): 242-245 [摘要] ( 573 ) HTML (1 KB)  PDF  (0 KB)  ( 164 )
246 3.0T MRI-ASL在脑瘫患儿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前后脑血流量测量的应用
禹 洋,王禄伟,王云玲,冯楠楠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研究脑瘫患儿行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前后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发生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50例痉挛型单侧脑性瘫痪患者,于手术前后应用Achieva/Intera Philips 3.0T核磁共振仪对患儿进行常规序列及DWI、ASL等序列扫描,应用MriCloud后处理工作站获得患儿大脑双侧额叶、颞叶、顶叶、内囊区域的CBF值,使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行手术前,患侧与正常侧对比,患侧中央前回、小脑、基底节、内囊运动相关区域CBF降低;手术后患侧等区域较对侧的CBF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丘脑区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手术后内囊区、小脑等区域的CBF明显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脑皮质区、基底节区CBF较术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丘脑区CBF较术前无明显改善。结论:通过磁共振ASL技术发现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脑性瘫痪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儿CBF,改善大脑缺血缺氧状态,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2018 Vol. 29 (4): 246-249 [摘要] ( 601 ) HTML (1 KB)  PDF  (0 KB)  ( 195 )
       头颈部影像学
250 超声造影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的研究
何燕莲,余岳芬,徐小兰,舒 婷,符春荣,李梅芬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96例患者共564个可疑甲状腺癌的微小结节进行常规超声、CEUS及ARF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比对。评估常规超声、CEUS及ARFI对PTMC的诊断效能,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剪切波传导速度(SWV)对PTMC的诊断价值。结果:564个病灶中,良性病灶306个,恶性病灶258个。PTMC CEUS多表现为向心性、不均匀低增强。PTMC结节内部SWV值及SWV比值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5.92±3.25) m/s vs (2.02±0.93) m/s,2.82±1.44 vs 1.05±0.46,均P<0.05)。CEUS和ARFI诊断PTM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常规超声,两者联合检查对PTMC的诊断效能较好,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94.1%、93.3%、97.6%,准确性可达95.6%。ROC曲线显示,SWV诊断PTMC的AUC及95%CI为0.894(0.836~0.958),其最佳阈值为3.65 m/s,诊断PTM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3%、90.6%、92.3%和85.7%。结论:CEUS和ARFI技术对PTMC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两者联合检查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2018 Vol. 29 (4): 250-253 [摘要] ( 618 ) HTML (1 KB)  PDF  (0 KB)  ( 143 )
       心脏、血管影像学
254 VFM技术评价4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改良Morrow术后左室能量损耗变化
徐 磊,刘丽文,朱晓丽,周梦垚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FM)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行改良Morrow术后左心室能量损耗(EL)变化,从血流动力学角度评估由于血液黏滞度造成的能量耗散率的改变,并探讨其在评估手术疗效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3—12月来我院行改良Morrow术的HOCM患者4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测量,并在VFM模式下采集标准心尖三腔动态彩色多普勒图像,应用DSA-RS1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逐帧计算左室内EL。计算等容收缩期、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充盈期4个时相的EL均值变化,结果取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比较术前术后差异。结果:4例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左室流出道内径、左室收缩末容积均增大,左室流出道压差、室间隔厚度、二尖瓣收缩期向前运动(SAM征)现象比例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在等容收缩期和充盈期,病例1和病例2的平均EL明显增加,病例4明显减低,病例3略微增加;在等容舒张期和射血期,病例1和病例2的平均EL明显增加,病例3和病例4则明显减低。从整体变化趋势来看,病例1、病例2术后的EL较术前明显增加,而病例3、病例4则明显降低。结论:HOCM患者经改良Morrow术后,即使在患者一般情况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都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也有患者出现EL增加的现象,EL可能成为一种精确定量评估心脏手术后不同病理生理条件下心腔内血流动力学的新指标。
2018 Vol. 29 (4): 254-257 [摘要] ( 684 ) HTML (1 KB)  PDF  (0 KB)  ( 173 )
258 超声心动图对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高压的回顾性分析
宁红霞,白 洋,杨 军
目的:评价结缔组织病(CTD)合并肺高压(PH)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风湿免疫科1 729例住院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根据肺动脉收缩压(sPSP)≥36 mmHg(1 mmHg≈0.133 kPa),从中筛选出PH患者,按sPAP程度分为Ⅰ组(sPAP<50 mmHg)、Ⅱ组(sPAP为50 mmHg~<70 mmHg)、Ⅲ组(sPAP≥70 mmHg),对138例疑诊CTD合并PH(CTD-P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①CTD-PH的发病率研究:1 729例患者中138人肺动脉压力升高(发病率8.0%),单个疾病的PH发病率分析,最高的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和系统性硬化(SSc),发病率分别为30.8%和10.5%。②CTD-PH临床危险因素研究:随着PH程度的加重,肺间质纤维化、雷诺现象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升高(P<0.05)。③CTD-PH心脏超声改变的研究:肺动脉内径(PAD)、右房上下径(RAD1)、右房左右径(RAD2)、右室基底段横径(RVD1)、右室中间段横径(RVD2)、右室上下径(RVD3)及RVD1与左室基底段横径(LVD2)比值(RVD1/LVD2)随着PH程度加重逐渐增加(P<0.05);PH Ⅲ组同其余3组比较,左室前后径(LVD1)均减小(P<0.05);PH Ⅰ、Ⅱ组左房前后径(LAD)较对照组增加;PH Ⅰ组LVD1较对照组增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PAD、RAD1、RAD2、RVD1、RVD2、RVD3及RVD1/LVD2与PH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瓣膜病变情况分析,三尖瓣关闭不全发生率最高,其次为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瓣膜狭窄及赘生物发生率较低。结论:CTD不同亚组合并PH发病率不同,超声心动图是CTD患者PH筛查的重要工具,CTD患者肺动脉压力升高有多种可能原因,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肺动脉压力升高的同时,通过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对产生PH的原因有一定的鉴别作用。
2018 Vol. 29 (4): 258-262 [摘要] ( 655 ) HTML (1 KB)  PDF  (0 KB)  ( 158 )
263 超声评价CABG与OPCAB术后肾段动脉及叶间动脉RI改变特点
刘 慧,付 勇,李明星,罗志建,于风旭,邓明彬
目的:本研究通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肾段动脉、肾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的改变特点。方法:冠脉搭桥手术患者20例,其中10例行CABG,10例行OPCAB,均于术前麻醉前、术后1 h、4 h、16 h、24 h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各时点肾段动脉及肾叶间动脉RI,并同时检测肾功能指标尿素氮(Urea)和肌酐(Crea),最后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ABG组患者术后1 h及术后4 h肾段动脉RI与术前相比较明显增高(P<0.05),肾叶间动脉RI术后1 h、4 h、16 h、24 h与术前相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OPCA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肾段动脉及肾叶间动脉RI与术前相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ABG术后1 h、4 h肾段动脉RI较OPCAB组高(P<0.05),CABG术后肾叶间动脉各时间点RI较OPCAB组高(P<0.05);CABG组肾功能指标Crea在术后4 h与术前相比较明显增高(P<0.05),余指标改变与术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能较好的评估冠脉搭桥术后早期患者肾段动脉及肾叶间动脉RI的改变特点;CABG术后早期肾段动脉及肾叶间动脉RI较术前明显增高,CABG术较OPCAB术对肾血流RI改变的影响更明显。
2018 Vol. 29 (4): 263-266 [摘要] ( 599 ) HTML (1 KB)  PDF  (0 KB)  ( 173 )
       腹部影像学
267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及临床病理特征(附1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韩佳悦,沙 琳,韩 宁,于 洋
目的:分析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xtrapleur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s,ESFT)的CT、MRI征象以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本病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1例ESFT的病例资料,就其临床、病理及影像诊断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11例中发生在腹膜后3例,大腿肌间及纵隔各2例,盆腔、臀部、肾脏及睾丸各1例;11例共13个病灶,表现为圆形或分叶形肿块,最大径约2.5~24.8 cm,12个病灶边缘清晰,1个病灶边缘不清晰。8例10个病灶CT平扫可见囊变或坏死,1个伴钙化。2例2个病灶MR平扫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2个病灶均伴囊变或坏死。增强扫描9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期中等或明显强化伴延迟强化,4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伴延迟强化;6个病灶增强后显示病灶周围及内部血管影。免疫组化:bcl-2+(12/12),Vimentin+(9/12),CD34+(11/12),CD117、SMA、CK、S-100均为阴性。结论:ESF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多样性,前瞻性诊断不易。若发现孤立性肿块,边界较清,增强扫描呈持续或延迟强化且见到迂曲血管影时,应考虑到该肿瘤的可能,确诊需要依靠免疫组化。
2018 Vol. 29 (4): 267-272 [摘要] ( 634 ) HTML (1 KB)  PDF  (0 KB)  ( 95 )
273 进展期胃癌NAC后胃癌周围脂肪组织双能CT碘含量的判断
杨 丽,时高峰,李 勇,周 涛
目的:探讨双能量CT成像测量胃癌周围脂肪组织碘含量判断胃癌NAC后浆膜状况的价值。方法:分析34例T4进展期胃癌患者NAC前、后双能量图像,根据术后病理分组,比较T降期组(n=10)与未降期组(n=24)胃癌周围脂肪组织碘含量(IC胃癌周脂肪)和标准化胃癌周围脂肪组织碘含量(IC标准化胃癌周脂肪),采用ROC曲线法评价其判断NAC后浆膜受侵的能力。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传统CT判断NAC后浆膜状况的准确性为70.59%。降期组与未降期组NAC前、后IC胃癌周脂肪的变化(△IC胃癌周脂肪)及IC标准化胃癌周脂肪的变化(△IC标准化胃癌周脂肪)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IC标准化胃癌周脂肪界值为0.095时,判断NAC后浆膜受侵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83.3%,准确性为85.29%。结论:IC标准化胃癌周脂肪是一项可较准确判断NAC后浆膜状况、指导确定手术时机的有效指标。
2018 Vol. 29 (4): 273-276 [摘要] ( 555 ) HTML (1 KB)  PDF  (0 KB)  ( 158 )
277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评价脾肾静脉分流的价值
张灿环,刘鸿雁,张 炳,高 健,王国华,方 明,王钦习
目的:通过128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研究脾肾静脉分流的有无,评价脾肾静脉分流在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146例肝硬化患者根据脾/胃-肾分流的有无将所筛选患者分成A、B两组,比较两组门静脉、脾静脉、左肾静脉管径平均值和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无差别。结果:A组即有脾肾静脉分流患者为40人,B组即无脾肾分流患者为106人,脾肾静脉分流的发生率约为27.4%;两组患者食管下段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4>χ20.05,2=5.99,P<0.05);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与脾肾分流的有无呈显著相关性(P=0.01<0.05)。结论:脾肾静脉分流能降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缓解其严重程度,在门静脉高压行分流术时可以利用已存在的脾肾静脉分流道,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
2018 Vol. 29 (4): 277-280 [摘要] ( 818 ) HTML (1 KB)  PDF  (0 KB)  ( 204 )
281 RenderMode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膈裂孔面积测量的可重复性研究
张红彬,栗河舟,曹海亚,吴 晓
目的:评价RenderMode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膈裂孔面积测量的可重复性和精确度。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盆底重建病区的住院患者32例,由甲、乙两名操作者随机先后对患者进行检查,在RenderMode下分别对盆膈裂孔面积进行测量3次,最终取各自的最大值进行组间对照,分析操作者内和操作者间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和精确度。结果:RederMode下盆底超声检查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盆膈裂孔面积测量在操作者内和操作者间测量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enderMode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膈裂孔面积的测量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精确度,不同操作者间的测量误差在可控的范围内。
2018 Vol. 29 (4): 281-283 [摘要] ( 571 ) HTML (1 KB)  PDF  (0 KB)  ( 187 )
       介入影像学
284 大腔导管吸栓术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纪昌学,鞠 帅,张 飚
目的:探讨大腔导管吸栓术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cute limb arterial embolism,A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AE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急诊经皮穿刺下肢动脉造影,明确栓塞部位和范围后,行大腔导管吸栓术并反复数次,术后造影评估血流通畅程度,术毕留置导管溶栓。结果:32例患者经大腔导管吸栓术后,均顺利开通栓塞动脉,有14例患者吸栓后因细小栓子脱落引起远端血管栓塞,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9例完全开通,3例部分开通,2例未能开通,但侧支循环较前明显增多。随访(20±5)月,27例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完全消失,4例栓塞侧足部皮肤苍白、皮温低、末梢血运差,1例行截肢治疗。结论:大腔导管吸栓术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AE,能够快速清除血栓、恢复血流,临床效果好。
2018 Vol. 29 (4): 284-286 [摘要] ( 599 ) HTML (1 KB)  PDF  (0 KB)  ( 173 )
        综述
287 ARFI-VTQ技术评估肾脏弹性变化的研究进展
叶建美,李明星
ARFI技术是近几年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推出的新技术,大量的研究证实,ARFI技术中VTQ可以量化反应肝脏的纤维化,同样,纤维化的过程也发生在肾脏病变中。目前,VTQ技术应用于研究正常肾脏、肾脏急性病变、肾脏慢性病变、移植肾、肾肿瘤、胡桃夹综合征、肾梗阻、妊高症等很多方面。本文对VTQ技术评估肾脏弹性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8 Vol. 29 (4): 287-290 [摘要] ( 670 ) HTML (1 KB)  PDF  (0 KB)  ( 205 )
291 PET与WB-DWI诊断肿瘤及炎症疾病的研究进展
李可心,孙洪赞,郭启勇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通过检测病灶对示踪剂的摄取程度反映细胞及组织的功能代谢状态,从而进一步显示全身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是崭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评价肿瘤分期、筛查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两种可以进行全身显像的技术,明确各自优势并合理选择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针对二者在肿瘤及炎症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2018 Vol. 29 (4): 291-294 [摘要] ( 504 ) HTML (1 KB)  PDF  (0 KB)  ( 170 )
       短篇论著
295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不同年龄段正常乳腺硬度的定量研究
朱桂敏,吴玉莲,陆永萍,张静秋,夏 菲
目的: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得出不同年龄段乳腺腺体正常弹性模量值,探讨年龄对正常乳腺弹性模量值的影响。方法:选取400例乳腺超声检查正常的成年女性为研究对象,按年龄段分成4组,每组100例,应用SWE技术测得成年女性不同年龄段乳腺各解剖层(脂肪层、腺体层、胸壁肌层)的弹性模量值,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段乳腺弹性模量值的差异。结果:成年女性不同年龄段正常乳腺腺体弹性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50岁女性乳腺腺体弹性模量值与年龄呈正相关,>50~60岁女性乳腺腺体弹性模量值低于20~≤50岁;成年女性正常乳腺左、右两侧对应解剖层组织的弹性模量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脂肪层、腺体层以及胸壁肌层的弹性模量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层弹性模量值最大,胸壁肌层最小,腺体层介于两者之间。结论:SWE技术能定量评价不同年龄段成年女性正常乳腺弹性模量值及年龄与乳腺弹性模量值的关系,为临床早期发现乳腺疾病提供正常参考值范围。
2018 Vol. 29 (4): 295-297 [摘要] ( 590 ) HTML (1 KB)  PDF  (0 KB)  ( 183 )
297 肺部超声指导肺康复在全麻术后并发肺不张患者中的价值
姚玉龙,陈 刚,刘 愿,雷 鸣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指导下行肺康复在全麻术后肺不张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全麻术后并发肺不张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n=30例)和研究组(n=30例)。60例患者术前和术后均行肺部超声检查,明确为全麻术后并发肺不张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肺康复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进行超声指导下肺康复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肺通气评分、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结论:肺康复治疗对全麻术后肺不张患者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在肺康复治疗前后联合肺部超声检查,能有效评估肺康复治疗的效果,经济、省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2018 Vol. 29 (4): 297-299 [摘要] ( 688 ) HTML (1 KB)  PDF  (0 KB)  ( 182 )
       病例报告
300 男性乳房毛母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宋 建1,宫梦晓1,张文君2,雷 琳2
2018 Vol. 29 (4): 300-301 [摘要] ( 633 ) HTML (1 KB)  PDF  (0 KB)  ( 207 )
301 肾孤立性纤维瘤1例
李 唐,王绍武,边 杰,黄 杰,孙卫兵,王齐敏
2018 Vol. 29 (4): 301-302 [摘要] ( 714 ) HTML (1 KB)  PDF  (0 KB)  ( 179 )
302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Ⅱ型食道闭锁1例并文献复习
安 鹏,王 瑜,李文君,胡 颜,张军艳
2018 Vol. 29 (4): 302-303 [摘要] ( 737 ) HTML (1 KB)  PDF  (0 KB)  ( 196 )
304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1例
李诗慧,解丽梅
2018 Vol. 29 (4): 304-304 [摘要] ( 719 ) HTML (1 KB)  PDF  (0 KB)  ( 164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