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9年 30卷 4期
刊出日期:2019-04-20

中枢神经影像学
头颈部影像学
乳腺影像学
心脏、血管影像学
肌肉骨骼影像学
影像技术学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中枢神经影像学
229 颈内静脉自发显影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研究
陈伟男,张春梅,张 娟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01
目的:研究颈内静脉自发显影(Internal jugular vein 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IJVSEC)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50例无脑卒中病史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及卒中危险因素分析,采用美国公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病例组脑卒中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根据急性卒中抗凝治疗实验(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将卒中患者按病因分为5个亚型,分析不同病因分型与相关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及超声检测指标的关系,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D2聚体、内中膜厚度(IMT)、NIHSS评分、斑块积分、自发显影(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SE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双侧颈内静脉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MV)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积分、IMT在不同亚型的卒中患者中不同,SEC评分与双侧颈内静脉MV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组中与在其他亚型卒中组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C评分与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D2聚体、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274,P<0.001;r=0.330,P<0.001;r=0.421,P<0.001;r=0.731,P<0.001),与斑块积分、IMT不相关(r=0.049,P=0.547;r=0.025,P=0.759);SEC评分与颈内静脉瓣反流(Jugular venous reflux,JVR)呈正相关(r=0.409,P<0.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更易发生IJVSEC,两者之间关联密切,且IJVSEC严重程度与脑卒中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脑卒中患者的IJVSEC现象很可能通过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以外的其他机制形成,IJVSEC是否可作为脑卒中的标志物或治疗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2019 Vol. 30 (4): 229-233 [摘要] ( 277 ) HTML (1 KB)  PDF  (0 KB)  ( 46 )
234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赵 捷,刘 勇,宋震宇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02
目的:探讨蝶鞍分区及影像(CT、MRI)征象对鞍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资料,按鞍内、鞍上、鞍旁及混合区进行分区讨论,并对其影像征象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蝶鞍分区及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①分区价值:151例鞍区占位性病变中,良性(75%,113/151)明显多于恶性(25%,38/151),鞍内、鞍上、鞍旁及混合区各22、25、42、62例;鞍区良、恶性占位总体在各区域分布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70,P=0.036<0.05),鞍内、鞍上、鞍旁占位构成比最高的分别为垂体瘤、颅咽管瘤及脑膜瘤;病灶在累及单区及混合区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246,P=0.001<0.01);113例良性占位中,病灶累及单区(66%,75/113)明显多于混合区(34%,38/113),38例恶性占位中,病灶累及混合区(63%,24/38)明显多于单区(37%,14/38)。②影像征象:鞍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在部位、大小、形态、边界、骨质破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性别、肿瘤性质、钙化、垂体是否存在、颈内动脉及海绵窦是否受侵犯或包绕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蝶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分布及影像征象有一定的特点,对鞍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定性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2019 Vol. 30 (4): 234-237 [摘要] ( 182 ) HTML (1 KB)  PDF  (0 KB)  ( 41 )
238 前循环血管狭窄与老年患者腔隙或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
周 群,朱幼玲,穆艳芳,唐 敏,翟登月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03
目的:探讨前循环血管(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狭窄与老年患者腔隙或腔隙性脑梗死(腔梗)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8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梗死等就诊的74例老年患者的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头颅MRI或CT平扫及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根据前循环血管有无狭窄、狭窄分布及狭窄程度分组,比较各组脑内腔隙或腔梗发生情况有无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3例大脑前循环血管狭窄的老年患者中发生腔隙或腔梗49例(49/74,66.2%),11例无前循环血管狭窄的老年患者中出现腔隙或腔梗4例(4/74,5.4%),前循环血管有无狭窄与腔隙或腔梗的发生存在相关性(χ2=5.996,P=0.014)。25例前循环血管单侧狭窄者发生腔隙或腔梗16例(16/63,25.4%),38例前循环血管双侧狭窄者发生腔隙或腔梗33例(33/63,52.4%),血管狭窄单、双侧分布显著影响脑内腔隙或腔梗的发生(χ2=4.552,P=0.033)。前循环血管狭窄程度不同分级间发生腔隙或腔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0,P=0.466)。结论: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大脑中动脉狭窄与老年患者腔隙或腔梗的发生存在关联性,且双侧血管狭窄患者发生腔隙或腔梗的危险性高于单侧狭窄者。
2019 Vol. 30 (4): 238-241 [摘要] ( 189 ) HTML (1 KB)  PDF  (0 KB)  ( 40 )
       头颈部影像学
242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马可燃,程敬亮,张晓楠,王斐斐,宋承汝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04
目的:探讨DWI和动态增强MR诊断腮腺木村病(K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7例腮腺K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2例为双侧同时发病,5例为单侧发病。根据病灶的形态和累及组织的不同分为3种类型:Ⅰ型(3例),皮下病变弥漫浸润至腮腺;Ⅱ型(3例),腮腺内肿大淋巴结;Ⅲ型(1例),混合模式。平扫时,Ⅰ型表现为T1等信号、T2混杂稍高信号;Ⅱ型表现为T1等信号、T2稍高信号2例,表现为T1等信号、T2等信号1例;Ⅲ型表现为T1稍高信号、T2混杂稍高信号。动态增强MRI扫描皮下浸润至腮腺病变均呈渐进性强化,反应性淋巴结呈早期明显强化;正常腮腺ADC值为(0.89±0.06)×10-3 mm2/s,皮下浸润至腮腺病变ADC值为(1.24±0.10)×10-3 mm2/s,反应性淋巴结ADC值为(0.62±0.06)×10-3 mm2/s。结论:皮下浸润至腮腺病变的ADC值均高于正常腮腺,反应性淋巴结的ADC值低于正常腮腺;动态增强扫描浸润性腮腺病变呈渐进性强化,腮腺内淋巴结和反应性淋巴结呈早期强化。这些可作为腮腺KD的特征性MR表现,结合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高度提示腮腺KD的诊断。
2019 Vol. 30 (4): 242-245 [摘要] ( 197 ) HTML (1 KB)  PDF  (0 KB)  ( 46 )
246 MSCT评估钩突上附着点分型及引流途径的临床价值
车子刚,嵇洪波,邹彩云,徐柏林,于振坤,储成凤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05
目的:通过MSCT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钩突上附着点(Superior attachment of uncinate process,SAUP)的解剖变异及其引流路径改变,并探讨其对额窦炎引流的影响。方法:收集拟行鼻内镜手术并行MSCT扫描的鼻窦炎患者111例222侧。通过MSCT观察确定SAUP各型的发生率,及其与钩突内、外引流的相关性;比较内、外引流组发生额窦炎的差异。结果:222侧SAUP分型中,最常见的分别是Ⅰ型(55%)、Ⅳ型(19.8%)、Ⅴ型(12.6%)。在额窦炎的评估方面,88侧(39.6%)有额窦炎,钩突内引流中57侧(46.7%)有额窦炎,外引流中31侧(31.0%)有额窦炎。慢性鼻窦炎患者中,与外引流相比,额窦炎更常见于SAUP的内引流中(46.7% vs 31.0%,P<0.05)。结论:鼻内镜术前需明确SAUP的解剖变异,SAUP分型所致额窦流出道的位置改变影响额窦炎的发生。慢性鼻窦炎患者中,当额窦引流的区域在内侧时,明显比外侧引流更容易发生额窦炎。
2019 Vol. 30 (4): 246-249 [摘要] ( 169 ) HTML (1 KB)  PDF  (0 KB)  ( 35 )
250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方建强,赵维安,李 庆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0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我院介入超声科收治的36例甲状腺患者的53个良性结节,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12月行超声检查以评价局部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6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均顺利注入隔离液并成功实行微波消融,术后即刻超声造影显示一次性完全消融率约为90.6%(48/53)。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不同性质结节的体积均随时间延长逐渐缩小,且囊实混合性结节的缩小率明显优于完全实性结节,缩小速度更快,于术后3月缩小率达到了71.2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2019 Vol. 30 (4): 250-252 [摘要] ( 460 ) HTML (1 KB)  PDF  (0 KB)  ( 40 )
253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梁丽萍,任海波,郑艳芬,邬彩虹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0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结合定量分析法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个甲状腺实性结节(直径≤10 mm)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应用QLAB软件定量分析结节峰值强度(PI)、上升时间(RT)、平均通过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浓度减半时间(TPH)、达峰时间(TTP)、上升斜率(WS)各定量参数,所有结节性质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PTMC与甲状腺良性小结节的增强方式有差别(χ2=33.542,P=0.000),以早期低增强或低增强判断PTMC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82%、79.40%。PTMC中PI低于其周围组织、甲状腺良性小结节及其周围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性小结节PI低于其周围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MC中AUC、TTP、WS均低于甲状腺良性小结节周围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定量分析参数PI诊断PTMC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21%、88.23%。结论:PTMC以早期低增强或低增强为主要灌注模式。定量参数中以PI价值最大,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小结节的重要参考指标。甲状腺定量参数RT、MTT、AUC、TPH、TTP、WS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小结节价值不大。
2019 Vol. 30 (4): 253-256 [摘要] ( 235 ) HTML (1 KB)  PDF  (0 KB)  ( 43 )
       乳腺影像学
257 术前粗针活检低估的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超声、钼靶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周涵霄,王宏桥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08
目的:探究术前粗针活检诊断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病灶中,术后病理发现伴有浸润癌的病灶的超声、钼靶及临床病理特征,以便于术前评估DCIS伴有浸润成分的可能性,帮助更好的制定DCIS的手术及治疗方案。方法:对术前粗针活检诊断为DCIS并接受手术切除的78个病灶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成两组(DCIS组、DCIS-Ⅰ组),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回归分析。结果:术后病灶中45(57.6%)个证实为DCIS,33(37.9%)个发现伴有浸润癌成分,Ki-67高表达(OR=2.870,95%CI=1.065~7.730)、EGFR阳性(OR=4.833,95%CI=1.083~21.561)、超声可见微钙化(OR=4.533,95%CI=1.627~12.633)都是与DCIS术前被低估相关的因素,其中超声可见微钙化(OR=4.746,95%CI=1.263~17.828)最具有相关性。结论:对于术前穿刺活检诊断为DCIS的病灶,如果其存在有 Ki-67高表达、EGFR阳性、超声可见微钙化的特征,应警惕其有较高可能伴有浸润癌成分。
2019 Vol. 30 (4): 257-260 [摘要] ( 281 ) HTML (1 KB)  PDF  (0 KB)  ( 32 )
261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对比研究
高军喜,马方婧,杨 磊,宋 涛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09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差异性。方法:对9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超声造影检查,依据术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子亚型分型,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分子亚型中管腔上皮型与非管腔上皮型在增强模式及增强后范围是否扩大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腔上皮型以快进慢退多见,而非管腔上皮型以快进快退多见,非管腔上皮型增强后范围扩大多见;增强模式中Luminal A型以快进慢退多见,Her-2过表达型及过基底样型以快进快退多见;过基底样型的增强幅度以高增强为主,而Luminal B型及Her-2过表达型虽然也以高增强为主,但同时可见其他增强幅度;Her-2过表达型增强后边界不清更多见;Luminal B型及Her-2过表达型以充盈缺损更为常见;过基底样型增强后范围扩大更为多见;定量参数指标中Luminal B型上升支斜率高于Luminal A型,Her-2过表达型上升支斜率高于Luminal A型,曲线下面积大于Luminal A型,过基底样型上升支斜率高于Luminal A型(P均<0.05)。结论: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之间存在差异,能够对术前乳腺癌分子亚型进行预测,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
2019 Vol. 30 (4): 261-266 [摘要] ( 236 ) HTML (1 KB)  PDF  (0 KB)  ( 44 )
       心脏、血管影像学
267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赵春颖,李玉宏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10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SCF)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及舒张功能。方法:40例SCF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根据Simpson公式原理计算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射血分数(LVEF)。测量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和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并计算E/A比值。应用2D-STI测量应变参数:收缩期左心室的纵向峰值应变(LS)并计算平均值作为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达峰时间(TPSLS);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的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峰值(LSpeak、RSpeak、CSpeak)及达峰时间(TPSLS、TPSRS、TPSCS);舒张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a)及应变显像舒张指数(SI-DI)。获得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应变曲线。另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指标的比较:病例组患者心肌的GLS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降低,TPSLS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局部心肌应变指标的比较:SCF节段与非SCF节段相比,SCF节段的LSpeak、RSpeak、CSpeak减低,TPSLS、TPSRS、TPSCS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流节段心肌SRe、SRa、SI-DI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STI可以评价SCF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及舒张功能。
2019 Vol. 30 (4): 267-270 [摘要] ( 236 ) HTML (1 KB)  PDF  (0 KB)  ( 26 )
       肌肉骨骼影像学
271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孙 轶,耿进朝,赵书英,王义军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11
目的:比较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腕关节在MRI上表现的差异,为RA的中医辨证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方法:收集70例辨证属寒湿痹阻型或湿热痹阻型RA的患者,并分为早期组(病程≤24月)及中晚期组(病程>24月),以MRI检查观察腕关节的滑膜增厚、血管翳强化、骨侵蚀、骨髓水肿、关节积液及腱鞘炎的发现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湿热痹阻型RA早期组血管翳强化及骨侵蚀的发生率较寒湿痹阻型早期组显著增高(P均<0.01),而滑膜增厚、骨髓水肿、关节积液及腱鞘炎的发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寒湿痹阻型及湿热痹阻型RA中晚期组滑膜增厚、血管翳强化、骨侵蚀、骨髓水肿、关节积液及腱鞘炎的发生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寒湿痹阻型及湿热痹阻型RA早期组及中晚期组上述指标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MRI检查RA早期患者腕关节的血管翳及骨侵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中医辨证寒湿痹阻型及湿热痹阻型RA提供参考依据。
2019 Vol. 30 (4): 271-275 [摘要] ( 242 ) HTML (1 KB)  PDF  (0 KB)  ( 40 )
276 中老年大骨节病踝关节影像特征分析
王生海1,王 璐2,张振显1,王阿茜2,李海江1,潘诗农3,郑 彤1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12
目的:分析中老年大骨节病踝关节影像特征并测量相关数据,以期为该病的诊治提供量化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大骨节病32个踝关节的CT表现和4例大骨节病8个踝关节的MRI表现,16例进行CT检查的大骨节病踝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52.22岁,中位年龄51岁;4例行MRI检查的大骨节病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1.33岁,中位年龄52岁;选取16例32个踝关节CT检查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检验分析32个行CT检查的大骨节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踝关节的相关数据(距骨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距骨滑车关节面前、中、后宽度,距骨滑车弧形关节面半径,距骨外侧突大小,跟骨前后径、上下径,载距突大小,足舟骨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胫骨下端矢状径比距踝关节面3 cm矢状径、胫骨下端冠状径比距踝关节面3 cm冠状径)的差异。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的踝关节相比,大骨节病患者的踝关节影像学表现为胫骨下端关节面增粗,距骨变扁,距骨滑车关节面前、中、后宽度增大,滑车弧形关节面半径增大,外侧突增大,跟骨前后径变短、上下径变小,跟骨Gissane’s角变小,足舟骨前后径变小、上下径增大。②大骨节病的距骨长度、距骨宽度、载距突大小、足舟骨左右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踝关节影像学表现及其相关数据在大骨节病患者和正常人群中有差异,可作为大骨节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2019 Vol. 30 (4): 276-280 [摘要] ( 245 ) HTML (1 KB)  PDF  (0 KB)  ( 29 )
       影像技术学
281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刘 娜,李 鹏,王惠萍,周 琦,雷晓莹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13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应用床旁超声与可移动数字化X线(Digital radiography,DR)诊断工具,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湿肺的鉴别诊断价值比较,以及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儿的资料。生后24 h内出现呼吸困难患儿共80例,分析床旁超声与可移动DR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湿肺的鉴别诊断价值。同期临床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67例,对比床旁超声与移动DR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不同影像学特征的检出率。结果:床旁超声和可移动DR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符合率都很高(93.75%和100%),但床旁超声对湿肺的诊断符合率较可移动DR高(95.35%和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超声相对于可移动DR,对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肠管扩张/肠梗阻、穿孔征象、腹腔积液、肠管发育不成熟等均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应用床旁超声相较于可移动DR安全无创,且对湿肺有更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表现出的多种影像学特征有更高的检出率,对指导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2019 Vol. 30 (4): 281-285 [摘要] ( 255 ) HTML (1 KB)  PDF  (0 KB)  ( 40 )
       短篇论著
286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冯利波,胡智斌,代 敏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14
目的: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myomatosis,PLAM)的肺内外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PLA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58岁,平均36岁。结果:18例患者胸部CT检查表现为两肺弥漫均匀分布的薄壁囊腔影16例(16/18,88.9%),散在分布的薄壁囊腔影2例(2/18,11.1%),合并气胸6例(33.3%)、乳糜性胸腔积液4例(22.2%)、两肺散在多发微小结节3例(16.7%)。腹部CT显示伴发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22.2%)、单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5.6%)、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11.1%)、子宫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11.1%)、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3例(16.7%)。头颅MRI检查发现侧脑室旁多发短T2信号结节2例(11.1%)。结论:生育期女性,双肺弥漫均匀或散在分布的薄壁囊腔是PLAM的特征性表现,常合并肝、肾或子宫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
2019 Vol. 30 (4): 286-289 [摘要] ( 207 ) HTML (1 KB)  PDF  (0 KB)  ( 36 )
289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的探讨
邓 伟,张英霞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9月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2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结节29个,有2例患者为多发病灶,术后1月、3月、6月定期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观察病灶体积、血流分布,评估VAS评分分值,并观察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SIR分级评估。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月经规律,术后超声造影检测均无灌注。术后1月、3月、6月超声随访结节的体积缩小率分别为(57.63±10.33)%、(81.02±9.38)%、(91.78±9.76)%,术后体积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术后发生的不良症状都为SIR A~B级,没有出现SIR C~F级。术后19例患者月经期间不再疼痛,7例复发者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VAS评分均<3。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可作为一种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
2019 Vol. 30 (4): 289-291 [摘要] ( 415 ) HTML (1 KB)  PDF  (0 KB)  ( 38 )
       病例报告
292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曹子龙,宋 杰,薛熠鑫,陈 新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16
2019 Vol. 30 (4): 292-293 [摘要] ( 184 ) HTML (1 KB)  PDF  (0 KB)  ( 25 )
293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刘佳莹,刘 屹,朱艳艳,冯 博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17
2019 Vol. 30 (4): 293-294 [摘要] ( 221 ) HTML (1 KB)  PDF  (0 KB)  ( 39 )
295 学龄前期儿童患“亚历山大Ⅱ型”1例
张银霞,刘佳莹,张晨颖,安 鹏,高思佳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18
2019 Vol. 30 (4): 295-296 [摘要] ( 225 ) HTML (1 KB)  PDF  (0 KB)  ( 42 )
296 鼻腺泡型横纹肌肉瘤乳腺转移1例
孙 岩,王学梅,张云飞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19
2019 Vol. 30 (4): 296-297 [摘要] ( 229 ) HTML (1 KB)  PDF  (0 KB)  ( 39 )
298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范公林1,姚婉贞1,朱 江2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20
2019 Vol. 30 (4): 298-300 [摘要] ( 269 ) HTML (1 KB)  PDF  (0 KB)  ( 25 )
300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田维林,边 杰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21
2019 Vol. 30 (4): 300-302 [摘要] ( 199 ) HTML (1 KB)  PDF  (0 KB)  ( 37 )
302 上臂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周 楠1,范光明2,林 彬2,沈金丹1,罗 弦1,蹇新梅1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22
2019 Vol. 30 (4): 302-303 [摘要] ( 223 ) HTML (1 KB)  PDF  (0 KB)  ( 42 )
303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朱艳艳,韩张强,于涓瀚,黄砚玲
DOI: DOI:10.12117/jccmi.2019.04.023
2019 Vol. 30 (4): 303-304 [摘要] ( 171 ) HTML (1 KB)  PDF  (0 KB)  ( 30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