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5年 26卷 7期
刊出日期:2015-07-20

病例报告
 
       论著
457 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鼻窦炎相关性的MSCT研究
张 宏;翟 淼;于朝阳
DOI: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MSCT)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多种解剖变异,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OMC)多种变异与鼻窦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做副鼻窦MSCT检查的291例受检者,观察并记录不同个体OMC发生变异的情况。使用统计学软件15.0对所得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对比OMC解剖变异发生率在鼻窦炎与非鼻窦炎组间的差异性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经骨算法及多层面重建技术得到的图像能清晰显示OMC结构、变异及病变情况。鼻窦炎组多种变异发生率均高于非鼻窦炎组,其中钩突内移、外移、上端卷曲及分叉、筛泡过度气化、鼻丘过度气化的发生率在鼻窦炎及非鼻窦炎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多层面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OMC结构、变异及病变情况。OMC解剖变异(钩突内移、外移、上端卷曲及分叉、筛泡过度气化、鼻丘过度气化)与鼻窦炎发病有明显相关性。
2015 Vol. 26 (7): 457-460 [摘要] ( 531 ) HTML (1 KB)  PDF  (0 KB)  ( 178 )
461 良恶性腮腺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彭可雨;阮 兵;梁汉欢
DOI:
目的:探讨腮腺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11年6月1日—2014年7月31日的77例诊断腮腺肿瘤并经病理证实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其中良性肿瘤45例,恶性肿瘤25例,非肿瘤7例,分析其CT影像表现特征,判定肿物的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其诊断符合率及鉴别要点。结果:CT诊断符合率83.1%(64/77),其中良性肿瘤诊断的符合率为84.4%(38/45),恶性肿瘤为88.0%(22/25)。良、恶性肿瘤在发生部位、形态、边界、侵袭及淋巴结转移方面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可较准确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其影像学表现具有各自特点,如肿块发生于深部、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伴随淋巴结转移,常提示为腮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2015 Vol. 26 (7): 461-464 [摘要] ( 857 ) HTML (1 KB)  PDF  (0 KB)  ( 210 )
465 分子影像SPECT/CT对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
董 科;傅健飞;楼菁菁;刘 江
DOI:
目的:探讨分子影像SPECT/CT对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与SPECT/CT融合显像对68个疑似乳腺癌骨转移病灶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经临床确诊乳腺癌骨转移的55个病灶中:MSCT诊断的敏感度为78.2%(43/55),特异性为92.3%(12/13),准确性为80.9%(55/68);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敏感度为96.4%(53/55),特异性为76.9%(10/13),准确性为92.6%(63/68)。2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相对于MSCT检查,可提高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 Vol. 26 (7): 465-468 [摘要] ( 787 ) HTML (1 KB)  PDF  (0 KB)  ( 198 )
469 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胡悦林;刘鸿圣;高 秋;黄 莉;鹿连伟;肖伟强;周 宁
DOI:
目的:探讨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PPB)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12例PPB的影像学资料,根据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按Dehner分型分为Ⅰ、Ⅱ、Ⅲ三型;根据不同分型的X线和CT特点,将影像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PB X线表现为胸腔内巨大占位病变,肺及纵隔结构受压。CT表现:胸膜下肺外围非均匀性巨大软组织肿块,常伴有胸腔积液、肺不张。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镜检:肿瘤主要由原始胚胎性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免疫组化:Vimentin(+),Desmin(+)。结论:PPB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验相结合。
2015 Vol. 26 (7): 469-472 [摘要] ( 820 ) HTML (1 KB)  PDF  (0 KB)  ( 193 )
473 640层螺旋CT结合心脏超声对冠状动脉迂曲的初步分析
黄乐生;刘金丰;刘海龙;黄培楷;罗妮苑;刘天柱
DOI: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迂曲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迂曲血管分布以及左心舒张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640层螺旋CT检查出47例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无明显狭窄而有冠状动脉迂曲患者,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47例冠状动脉迂曲患者,男22例,女25例,合并高血压有35例,共发现141段迂曲血管段,25例轻度,19例中度,3例重度,以前降支远段、回旋支远段、左室后支多见。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者38例,E/A<1的38例,E/A=1的7例,E/A>1的2例。结论:冠状动脉迂曲与高血压有一定关系,迂曲血管主要分布于左心室心肌供血动脉,冠状动脉迂曲患者多有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能力下降,是患者出现类似冠心病症状的重要原因。
2015 Vol. 26 (7): 473-475 [摘要] ( 708 ) HTML (1 KB)  PDF  (0 KB)  ( 169 )
476 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
洪丹丹;颜如玉;王清木;吴文海;白 蓉;刘慧兰;刘建平
DOI:
目的:研究主动脉窦瘤破裂与室间隔缺损之间的相互影响,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的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回顾性观察和分析59例主动脉窦瘤,使用飞利浦IE33、GE Vivid7及GE E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成像扫描,观察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特征及规律性,并与心外科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9例主动脉窦瘤中,右冠窦瘤51例,无冠窦瘤8例;窦瘤破裂46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9例(占66%);合并主动脉瓣中度以上关闭不全26例(占44%),其中主动脉瓣脱垂9例(占15%)。本组资料中,主动脉窦瘤的位置、大小、有无破口及破口大小和数量、破入心腔等情况均与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基本符合,术前超声检查明显低估室间隔缺损大小者3例,漏诊室间隔缺损2例(干下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主动脉窦瘤合并室间隔缺损,但主动脉窦瘤尤其是窦瘤破裂对室间隔缺损的诊断造成一定的干扰,可能导致室间隔缺损被漏诊或低估缺损口大小。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密切结合,仔细、全面的多切面扫查在很大程度上可减少漏诊和误诊,并可及时发现其合并症,可作为此类患者首选、可靠的检查方法。
2015 Vol. 26 (7): 476-479 [摘要] ( 674 ) HTML (1 KB)  PDF  (0 KB)  ( 168 )
480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新生儿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初步研究
徐 敏;胡 倩;任卫东;毛 健;毕文静;胡金玲
DOI: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正常新生儿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RT-3DE检查的93例正常新生儿,应用3DQ Advance软件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LVEDV、LVESV、SV及LVEF值,并对两者的检测指标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和心率对各检测指标的影响。结果:RT-3DE所得LVEDV、SV、LVEF均值略大于2DE双平面Simpson法所得均值,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LVESV均值RT-3DE稍小于2DE(P>0.05)。两种方法检测的LVEDV、LVESV、SV及LVEF值之间均具有高度相关性(r=0.94、0.87、0.94和0.75,P均<0.001)。性别、胎龄、心率对RT-3DE检测的LVEDV、LVESV、SV及LVEF值均无影响,而出生体质量与LVEDV、LVESV、SV存在正相关关系,对LVEF则无影响。结论:RT-3DE作为一种无创的、崭新的三维成像技术,能够全面、快速、准确定量正常新生儿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2015 Vol. 26 (7): 480-482 [摘要] ( 697 ) HTML (1 KB)  PDF  (0 KB)  ( 140 )
483 小儿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及MR诊断与鉴别诊断
王宏博;梁宏元;卢再鸣
DOI:
目的:探讨小儿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及MR表现,以提高对于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8月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间叶性错构瘤患儿的CT及MR资料。10例患儿中,男4例,女6例,年龄11~60月,平均(27.0±14.54)月,主要症状:腹部包块5例,腹痛5例,其中2例患儿AFP轻度升高,10例患儿分别行CT增强或MR平扫扫描。结果:10例病例中,病灶位于肝右叶5例,肝左叶3例,同时累及肝左、右叶2例,病灶直径8.1~17.8 cm,平均(13.26±3.18) cm。CT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变囊实性成分比例,表现为囊实混合型7例、实性型3例,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MR检查中,其实性部分T1、T2序列呈稍低信号,囊性部分T2呈高信号。结论: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及MR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其临床特征并注意与肝脏其他囊实性肿瘤相鉴别,术前大多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2015 Vol. 26 (7): 483-486 [摘要] ( 593 ) HTML (1 KB)  PDF  (0 KB)  ( 171 )
487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蒋玲君;徐晓晓;张道春
DOI: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6例HIMT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48~59岁,平均43岁。6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6例中,5例单发,1例多发;边界不清4例,边界清晰2例;肝左叶3例,右叶2例,跨肝左、右叶1例。CT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影,密度均匀者2例,密度不均者4例;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2例,轻-中度强化4例;门脉期呈进一步中-重度强化6例,延迟期呈持续性强化5例,强化程度下降1例。另动脉期病变内见供血动脉1例,周围见斑片状异常强化1例;合并肝内胆管扩张1例。结论:HIMT的CT表现多样,动态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病变的病理学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但最终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和免疫组织学检查。
2015 Vol. 26 (7): 487-490 [摘要] ( 713 ) HTML (1 KB)  PDF  (0 KB)  ( 181 )
491 肾乏脂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MSCT腹部常规双期增强扫描中的强化特征分析
沈江潮;杨建峰
DOI:
目的:研究肾乏脂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with minimal fat,AMLmf)在MSCT腹部常规双期增强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3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肾AMLmf在腹部常规双期增强扫描中的CT表现,计算并比较AMLmf病灶实质和正常肾皮质在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的CT值,病灶在动静脉期的强化程度以及病灶实质与肾皮质的强化比值。结果:肾AMLmf肿块在平扫时密度高于正常肾实质,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动脉期和静脉期,肿块较明显强化,但增强后的CT值显著低于正常肾皮质(P=0.014,0.001);肿块在动静脉期与平扫比较后的强化值,以及与正常肾皮质的强化比值未见显著差异(P>0.05);AMLmf在动静脉期的强化模式呈“平台型”,而肾实质呈“渐升型”。结论:肾AMLmf在腹部常规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与动脉期相似,动静脉期强化值均显著低于肾皮质,呈“平台型”强化模式。
2015 Vol. 26 (7): 491-494 [摘要] ( 752 ) HTML (1 KB)  PDF  (0 KB)  ( 166 )
495 CT及MRI对腹壁隆突型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价值
蓝海源;叶再挺;满术千;李旭丹
DOI: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腹壁隆突型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2014年我院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来源腹壁的隆突型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MRI及CT资料。结果:CT表现为稍低密度,边界清楚,MRI表现为皮下脂肪内规则肿块,边界清楚,在T1WI图像上呈低信号,T2WI图像上呈高信号。MRI和CT增强扫描病灶均呈均匀明显强化。结论:腹壁隆突型皮肤纤维肉瘤具有单发、病灶边界清楚、均匀明显强化等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2015 Vol. 26 (7): 495-497 [摘要] ( 585 ) HTML (1 KB)  PDF  (0 KB)  ( 197 )
498 能谱CT个体化对比剂用量和低辐射剂量单能量CTU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 磊;李泉林;浦仁旺;郑邵微;葛 莹;田士峰
DOI:
目的:探讨个体化对比剂用量、低辐射剂量单能量扫描CTU成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将95例行CTU检查的分成2组,A组为对照组58例,B组为试验组37例,所有病例均在GE Discovery HD CT上完成。A组采用常规扫描方案:120 kVp,3D自动mA和噪声指数15 HU、扫描时间0.8 s、层厚5 mm、螺距1.375∶1、图像处理50%ASIR、重建方式Stnd、重建1.25 mm层厚图像,对比剂用量均为100 mL、注射速度为4.0 mL/s。B组采用GSI扫描方案:80/140 kVp瞬切、275 mA、余扫描参数同A组,重建85 keV、1.25 mm层厚单能量图像,对比剂用量按300 mgI/kg,注射速度为对比剂容积(mL)/30 s。A、B两组对比剂均为碘海醇(含碘量350 mg/mL)。测量A、B两组膀胱内对比剂及臀大肌组织的CT值及噪声(SD)值,计算CNR,记录病人的体质量、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DLP。A、B两组组间的CT值、SD值、CNR、CTDIvol、DLP、对比剂用量和注射速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由2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诊断医生对VR、MIP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主观评价,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分析,以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评分差异。结果:A、B组病人体质量为(66.20±12.98) kg、(69.19±10.16) kg,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膀胱内对比剂的CT值分别为(437.37±227.50) HU、(569.73±265.74) HU,有统计学差异;SD值为43.99±36.66、47.04±33.82,无统计学差异(P>0.05);图像的CNR为29.23±19.03、40.14±22.35,有统计学差异(P<0.05);CTDIvol为(10.12±4.97) mGy、(7.64±0.00) mGy,DLP为(452.52±234.20) mGy、(357.32±36.88) mGy,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对比剂用量为(100.00±0.00) mL、(59.17±8.74) mL、注射速度为(4.00±0.00) mL/s、(2.01±0.37) mL/s,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图像质量评价为4.65±0.57、4.68±0.56,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分的Kappa检验分别为0.880、0.871,一致性非常好。结论:个体化对比剂用量、低辐射剂量单能量扫描CTU成像与常规扫描CTU成像对比,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改善图像的射线束硬化伪影。
2015 Vol. 26 (7): 498-501 [摘要] ( 590 ) HTML (1 KB)  PDF  (0 KB)  ( 205 )
502 IOTA简易标准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价值
孟 璐;王鑫璐;史铁梅
DOI:
目的:评价IOTA简易标准在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因卵巢肿物住院患者并均安排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并由第一作者根据IOTA简易标准对肿瘤性质进行评定,所有患者均在1周内完成手术。诊断的金标准是基于病理结果。计算IOTA简易标准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总共252例患者中发现卵巢肿物,IOTA简易标准适用于202例(80.2%)包括151例(74.8%)良性肿瘤,51例(25.2%)恶性肿瘤。简易标准对50例(19.8%)无法判断良恶性。在202例可以应用此标准的肿瘤中,灵敏度为81.8%(95%CI:71.6%~92.0%),特异度为95.9%(95%CI:92.6%~99.2%)。结论:IOTA简易标准对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方面具有较高价值,但是不能适用于所有卵巢肿瘤。
2015 Vol. 26 (7): 502-504 [摘要] ( 855 ) HTML (1 KB)  PDF  (0 KB)  ( 193 )
505 产前超声与低场磁共振检查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价值
王连云;谢爱兰;陈 伟;宋樟伟;王玉环
DOI:
目的:比较产前多普勒超声及低场磁共振检查对胎盘植入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8例产后由临床和/或病理综合诊断证实为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且所有患者产前均有多普勒超声及MRI检查了解胎盘情况,并与产后临床和/或病理综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检查对产前胎盘植入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58例胎盘植入患者中,多普勒超声诊断完全符合31例,符合率为53.4%(31/58),MRI诊断完全符合39例,符合率为67.2%(39/58),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结合,诊断符合48例,符合率82.8%(48/58),三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位于后壁患者,多普勒超声诊断完全符合14例,符合率为43.8%(14/32),MRI诊断完全符合23例,符合率为57.1%(23/32),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多普勒超声出现胎盘增厚、胎盘后间隙消失等多种征象时,其诊断符合率为48.3%(28/58),单一征象往往难以确定为胎盘植入。当MRI出现直接征象时,其诊断符合率为53.4%(31/58);而间接征象的诊断符合率仅为13.8%(8/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对胎盘位于子宫后壁的患者较多普勒超声更准确,可作为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当多普勒超声出现多种征象、MRI出现直接征象时应考虑提示存在胎盘植入。
2015 Vol. 26 (7): 505-508 [摘要] ( 650 ) HTML (1 KB)  PDF  (0 KB)  ( 184 )
509 靶向VEGFR-3载阿霉素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体外显影及寻靶能力的实验研究
叶 鸣;王志刚;周 鸿;牛诚诚;陈昶宇;刘 莹
DOI:
目的:制备一种靶向淋巴管内皮细胞载阿霉素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并考察其体外显影及寻靶能力。方法:制备生物素化抗VEGFR-3单克隆抗体,检测其生物素化程度;用机械振荡法,及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方式构建靶向VEGFR-3载阿霉素的脂质超声微泡。检测其一般特性;行体外超声,观察其显影效果;并在荧光下观察靶向载药微泡在体外与细胞的结合能力,与载药非靶向微泡做比较。结果:每个单抗分子平均可与9个生物素分子结合,所制备的载药靶向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分散度佳,其平均粒径为1.66 μm;体外超声显影,载药靶向脂质微泡呈高回声,回声强度随浓度及机械指数减小而降低;体外寻靶试验显示,该靶向载药脂质微泡较多并牢固的聚集在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结论:成功制备的靶向VEGFR-3载阿霉素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有较高的包封率及载药率,其在体外有增强超声显影效果,并对淋巴管内皮细胞亲和力有较强的特异性。
2015 Vol. 26 (7): 509-511 [摘要] ( 595 ) HTML (1 KB)  PDF  (0 KB)  ( 162 )
512 韧带样纤维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梁俊生;曾仲刚;李扬彬;王青云;李秋雨;许团新
DOI:
目的:探讨软组织韧带样纤维瘤(Desoid-type fibromatosis,DF)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6例经病理证实的DF病例,术前5例行MRI平扫,11例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MRI各种征象出现几率、征象组合与诊断符合率的关系。结果:腹外型12例,其中发生在臀部3例,背部1例,四肢7例,下颌部1例;腹壁型4例,2例腹外型术后1年和2年6月复发。形态不规则形或分叶9例,类圆形或梭形7例;横截面积最大者12.3 cm×10.5 cm,最小者1.9 cm×2.3 cm;14例肿瘤长轴与肌纤维平行。肿瘤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6例,分界不清10例。13例信号不均匀,3例信号均匀,其中T1WI以等信号为主5例、以稍高信号为主11例,T2WI、STIR均呈高、等混合信号,以高信号为主;肿块内各序列均见不规则分布的条状、带状低信号影。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平扫所示条状、带状低信号影强化程度轻或无明显强化。结论:韧带样纤维瘤MRI特征性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平扫所示条状、带状低信号影强化程度轻或无明显强化,肿瘤长轴与肌纤维平行是DF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正确认识这些征象对DF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2015 Vol. 26 (7): 512-515 [摘要] ( 1030 ) HTML (1 KB)  PDF  (0 KB)  ( 186 )
516 滑膜软骨瘤病的高频超声诊断与病理对比分析
刘 学;杜 瑛;姚延峰;张东竹
DOI: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共27个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27个关节中,术前20个关节超声诊断为滑膜软骨瘤病,3个关节诊断为单纯性滑膜炎,1个关节诊断为退行性骨关节病伴游离体,另有3个关节诊断为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超声诊断滑膜软骨瘤病的准确率为74.1%(20/27)。结论:高频超声可以作为诊断滑膜软骨瘤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2015 Vol. 26 (7): 516-517 [摘要] ( 668 ) HTML (1 KB)  PDF  (0 KB)  ( 162 )
518 双源CT直接法下肢静脉成像对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易文芳;武志峰;鄂林宁;吴 山
DOI: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行直接法双下肢深静脉CT造影(DSCTV)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DVT的34例患者行DSCTV检查,获取原始图像数据,并经后处理进行多模式图像重建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检查前后1周内行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多普勒超声(DUS)检查,其中19例行下肢深静脉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本组34例患者下肢深静脉检出病变血管共254支,与DUS检查对比,两种方法诊断结果一致性检验,Kappa值=0.759,P<0.05;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其检出DVT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1%、90.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5。结论:双源CT直接法下肢深静脉造影以其独特的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5 Vol. 26 (7): 518-522 [摘要] ( 742 ) HTML (1 KB)  PDF  (0 KB)  ( 183 )
523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CT和MRI诊断价值比较
漆 强;邹玉林;余 晖;刘 晓;李志娟
DOI:
目的:比较X线、CT和MRI检查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112个患病关节的X线、CT和MRI影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3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及对不同病变的显示率。结果:X线、CT、MRI检查的检出率分别为53%(59/112)、74%(83/112)、88%(99/112),MRI高于CT、X线(χ2=7.502,P=0.006;χ2=34.369,P<0.001)。X线显示痛风结节、关节面下囊变的关节个数少于MRI(χ2=24.605,P<0.001;χ2=31.112,P<0.001)和CT(χ2=18.576,P<0.001;χ2=13.069,P<0.001)。CT检查显示痛风结节和关节面下囊变的关节个数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6,P=0.495;χ2=3.211,P=0.073),但显示关节滑膜及韧带侵蚀、关节软骨侵蚀、关节积液和关节周围肌间隙水肿的关节个数均少于MRI(χ2=19.790,P<0.001;χ2=11.568,P<0.001;χ2=13.297,P<0.001;χ2=6.720,P=0.01)。结论:X线、CT和MRI对痛风性关节炎均有较好的诊断能力,其中MRI检查总的检出率较高、发现病变的能力较好,CT检查则对痛风结节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而X线适用于中晚期患者的复查对照。
2015 Vol. 26 (7): 523-527 [摘要] ( 933 ) HTML (1 KB)  PDF  (0 KB)  ( 180 )
       综述
528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静息态功能MRI研究进展
盛 灿;夏明睿;韩 璎
DOI:
2015 Vol. 26 (7): 528-530 [摘要] ( 541 ) HTML (1 KB)  PDF  (0 KB)  ( 194 )
       病例报告
531 超声诊断双肾多发错构瘤1例
王 琪;田 晖
DOI:
2015 Vol. 26 (7): 531-531 [摘要] ( 624 ) HTML (1 KB)  PDF  (0 KB)  ( 228 )
532 盆腔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张朝亚;卢再鸣
DOI:
2015 Vol. 26 (7): 532-532 [摘要] ( 601 ) HTML (1 KB)  PDF  (0 KB)  ( 147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