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4年 25卷 6期
刊出日期:2014-06-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381
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与间变型脑膜瘤的影像与病理对照
张 婧;周俊林;刘建莉;董 驰
DOI:
目的:对比分析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与间变型脑膜瘤的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19例,间变型脑膜瘤20例,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39例病例均位于颅内脑外。19例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中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16例,跨叶生长9例。MR平扫T1WI呈等、稍低混杂信号15例,等信号4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3例,高信号6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13例,明显囊变坏死12例,“硬膜尾征”4例,颅骨破坏9例。术后肿瘤组织学显示瘤细胞密集,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相多见,网状纤维染色见间质有大量裂隙状血管。20例间变型脑膜瘤患者中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16例,跨叶生长2例。MR平扫T1WI呈等、低信号12例,呈等、高信号3例,较均匀信号5例;T2WI呈等、略高混杂信号17例,呈高、低混杂信号3例;中等度不均匀强化15例,明显坏死囊变13例,“硬膜尾征”14例,颅骨破坏11例。病理示瘤细胞分化不良,有丝分裂丰富,细胞密集,核增大,深染,异型性明显,核分裂相多见。结论: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与间变型脑膜瘤影像表现存在差异,前者具有更明显的跨叶生长倾向,T2WI呈明显高信号,肿瘤增强程度显著,多窄基底与硬膜相连,少见“硬膜尾征”等特点,可与后者鉴别。
2014 Vol. 25 (6): 381-384 [
摘要
] (
658
)
HTML
(0 KB)
PDF
(0 KB) (
236
)
385
CT和超声的联合应用在良性甲状腺环状钙化诊断中的价值
黄雅元;包凌云;韩志江;舒艳艳;谷 莹;罗定存
DOI:
目的:探讨CT和超声的联合应用在良性甲状腺环状钙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且CT或/和超声表现为环状钙化的75例86枚甲状腺资料,其中超声显示为环状钙化而CT呈非环状纳入CT不理想组,环状钙化的内部及后壁被声影覆盖纳入超声不理想组。以增强后钙化内或周围较平扫清晰或高强化作为CT诊断良性结节(BNS)的典型征象,以长弧形钙化作为超声判断BNS的典型征象,分别评价典型CT征象、超声征象和典型CT与超声征象联合在BNS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86枚环状钙化中,CT不理想组9枚,典型CT征象在BNS和恶性结节(MNS)中分别为20%(1/5)和0%(0/4)(P>0.05),理想组77枚,典型CT征象在BNS和MNS中分别为77.2%(44/57)和35%(7/20)(P<0.05),典型CT征象对BN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2%和65.0%;超声不理想组17枚,BNS与MNS分别为70.6%(12/17)和29.4%(5/17)(P>0.05),理想组69枚,典型超声征象在BNS和MNS中分别为77.6%(38/49)和10%(2/20)(P<0.05),典型超声征象对BN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6%和90.0%;同时具备典型CT和超声征象在86枚环状钙化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9.3%和100%。结论:CT和超声在环状钙化的诊断中各有利弊,二者联合可以明显提高良性环状钙化诊断的特异性,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2014 Vol. 25 (6): 385-389 [
摘要
] (
676
)
HTML
(0 KB)
PDF
(0 KB) (
177
)
390
超声BI-RADS分级标准指导判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价值
吴 猛;周如海
DOI:
目的: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93例(共121个乳腺肿块)。采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肿块进行分级,根据超声表现对肿块做出良恶性的判断。比较良恶性肿块超声图像的差异并分析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肿块良恶性鉴别的性能。结果:乳腺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呈低回声、周围组织不完整、血供丰富以及有腋下淋巴结肿大,与乳腺良性肿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BI-RADS分级诊断标准中4B级肿块的阳性预测值稍低外(50%),其余级别乳腺肿块对良恶性鉴别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好(66.67%~100%)。特别是1、2、3级及5级的肿块,其良恶性判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结论:乳腺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呈低回声、周围组织不完整、血供丰富以及有腋下淋巴结肿大。超声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具有较好的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 能力。
2014 Vol. 25 (6): 390-392 [
摘要
] (
739
)
HTML
(0 KB)
PDF
(0 KB) (
217
)
393
双源CT大螺距扫描联合迭代重建在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董 霞;武志峰;鄂林宁;孟辉强;吴 山
DOI:
目的:探讨双源CT大螺距(Flash)模式结合迭代重建(SAFIRE)在肺动脉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优化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需行CTPA检查、无检查禁忌症的患者60例,每组20例,分别接受不同的扫描模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用5分法进行主观评估,并测量7个肺血管CT值(HU±SD),并计算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信噪比(CNR),比较辐射曝光参数,包括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图像均满足诊断要求,3种方案的影像质量在主观评价及客观测量(SNR、CNR)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辐射剂量在不同方案之间不同,实验组2的辐射剂量(CTDvol和DLP)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实验组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联合应用SAFIRE及Flash扫描模式行CTPA检查时可以在满足图像诊断要求前提下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
2014 Vol. 25 (6): 393-396 [
摘要
] (
713
)
HTML
(0 KB)
PDF
(0 KB) (
431
)
397
SWI序列脾脏Gamna-Gandy小体数量在评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程度中的作用
陶 冉;崔进国;袁宏丽;周祥峻;田福存;张久权;王 健
DOI:
目的:本研究将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应用于门静脉高压患者脾脏扫描,通过计算SWI序列上脾脏Gamna-Gandy小体(Gamna-Gandy body,GGB)的数量评价它在无创评价门静脉高压程度中的作用。方法:对13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以及37例正常对照人群行SWI以及常规MR序列扫描并采集血液样本测量血小板数量。计算SWI序列代表层面上脾脏GGB数量。测量和比较正常对照组、GGB阴性组和GGB阳性组门静脉宽度,脾脏指数,血小板脾脏长径比值。将GGB数量分别与门静脉宽度、脾脏指数、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脾脏长径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WI序列上门静脉高压患者脾脏GGB阳性例数为51例。GGB数量为40.9±28.4。GGB阳性患者门静脉横径、脾脏指数、血小板数量以及血小板数量和脾脏长径比值明显大于(或小于)正常对照者和GGB阴性患者。GGB阳性患者SWI序列上GGB的数量与门静脉宽度,脾脏指数呈明显正相关(r=0.624,P<0.001;r=0.502,P<0.001),与血小板计数以及血小板脾脏长径比值呈明显负相关(r= -0.373,P=0.007;r=-0.704,P<0.001)。结论:SWI序列上脾脏GGB数量可以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方法判断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的程度。
2014 Vol. 25 (6): 397-401 [
摘要
] (
84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3
)
397
SWI序列脾脏Gamna-Gandy小体数量在评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程度中的作用
陶 冉;崔进国;袁宏丽;周祥峻;田福存;张久权;王 健
DOI:
目的:本研究将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应用于门静脉高压患者脾脏扫描,通过计算SWI序列上脾脏Gamna-Gandy小体(Gamna-Gandy body,GGB)的数量评价它在无创评价门静脉高压程度中的作用。方法:对13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以及37例正常对照人群行SWI以及常规MR序列扫描并采集血液样本测量血小板数量。计算SWI序列代表层面上脾脏GGB数量。测量和比较正常对照组、GGB阴性组和GGB阳性组门静脉宽度,脾脏指数,血小板脾脏长径比值。将GGB数量分别与门静脉宽度、脾脏指数、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脾脏长径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WI序列上门静脉高压患者脾脏GGB阳性例数为51例。GGB数量为40.9±28.4。GGB阳性患者门静脉横径、脾脏指数、血小板数量以及血小板数量和脾脏长径比值明显大于(或小于)正常对照者和GGB阴性患者。GGB阳性患者SWI序列上GGB的数量与门静脉宽度,脾脏指数呈明显正相关(r=0.624,P<0.001;r=0.502,P<0.001),与血小板计数以及血小板脾脏长径比值呈明显负相关(r= -0.373,P=0.007;r=-0.704,P<0.001)。结论:SWI序列上脾脏GGB数量可以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方法判断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的程度。
2014 Vol. 25 (6): 397-400 [
摘要
] (
675
)
HTML
(0 KB)
PDF
(0 KB) (
168
)
401
99mTc-3PRGD2靶向整合素αvβ3分子显像在评价肝损伤的初步研究
张 新;辛 军;赵周社;曹 礼;石 喻;郭启勇
DOI:
目的:通过对比肝损伤大鼠及正常大鼠肝脏在99mTc-3PRGD2靶向整合素αvβ3分子显像中的差异,评价该方法在诊断肝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硫代乙酰胺构建大鼠肝损伤模型(n=6),另外6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大鼠麻醉满意后,经尾静脉注射99mTc-3PRGD2,即刻行全身平面动态发射显像,于心脏及肝脏区域勾画大小为20像素的感兴趣区(ROI),计算显像第1、5、10、15、30、45、60、75、90 min肝脏与心脏ROI放射性计数比值(Liver-to-heart ratios,L/H),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时间点两组间L/H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两组间L/H有统计学差异时间点在预测肝损伤的能力,选择约登指数最大者作为截断点,得到相应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大鼠显像后处死,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天狼猩红胶原染色及整合素αvβ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肝损伤组各显像时间点L/H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两组L/H仅在显像第30 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截断点为1.58(约登指数0.883,敏感度100%,特异度88.3%)。HE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可见损伤组大鼠肝脏内大量的肝细胞呈气球样变,但无确切胶原纤维的沉积(Ishak分级评分=0或1)。肝损伤组大鼠肝脏内整合素αvβ3弥漫性表达,而对照组大鼠肝脏内无表达。结论:99mTc-3PRGD2靶向整合素αvβ3分子显像可通过监测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升高,作为诊断肝损伤及早期肝纤维化的灵敏的、无创性手段,显像适宜时间点在99mTc-3PRGD2注射后30 min。
2014 Vol. 25 (6): 401-405 [
摘要
] (
610
)
HTML
(0 KB)
PDF
(0 KB) (
154
)
406
磁共振BLADE技术在肝脏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刘 豪;姚秀忠;陈财忠;张澍杰;何 颖;曾蒙苏
DOI:
目的:探讨肝脏成像中磁共振BLADE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共90例志愿者,采用数字抽取法随机分为三组,扫描序列分别是:A组:T2WI+FS+Trigger,K空间填充100%;B组:T2WI+FS+Trigger+BLADE,K空间填充100%;C组:T2WI+FS+Trigger+BLADE,K空间填充200%。对不同序列图像伪影评分及正常肝脏实质信噪比(SN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肝脏三组伪影评分有明显统计学差异(F=11.037,P<0.001),A组伪影统计学上多于B组及C组(P值分别为0.003及0.001 2);正常肝脏三组SNR有明显统计学差异(F=11.037,P<0.001),A组统计学上明显低于B组及C组(P值分别为0.031及0.023)。结论:BLADE技术的应用,可减少肝脏MRI影像伪影,提高影像质量。
2014 Vol. 25 (6): 406-408 [
摘要
] (
741
)
HTML
(0 KB)
PDF
(0 KB) (
208
)
409
3.0T MR-DWI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王悦人;高 军;郭启勇
DOI:
目的: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主要的转移方式,影响手术治疗疗效和预后,本研究旨在评估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判断胰腺癌转移性淋巴结方面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39例胰腺癌伴胰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常规MR加DWI检查,手术行胰腺癌根治术并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转移性和反应增生性淋巴结,测量淋巴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短径,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淋巴结ADC值及短径对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39例胰腺癌患者共获取部位明确的淋巴结65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28枚,反应增生性淋巴结37枚。转移性淋巴结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呈等或高信号;其ADC值分别为(1.55±0.21)×10-3 mm2/s和(1.84±0.20)×10-3 mm2/s,短径分别为(12.85±2.78) mm和(10.13±1.85) mm,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取最佳分界值为1.68×10-3 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1%和77.8%。结论:3.0T MR-DWI有利于胰腺癌患者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ADC值诊断胰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度高于短径。
2014 Vol. 25 (6): 409-412 [
摘要
] (
616
)
HTML
(0 KB)
PDF
(0 KB) (
228
)
413
学龄前儿童正常腹部实质脏器MRI扩散加权成像ADC值研究
林飞飞;干芸根;孙龙伟;叶文宏;曾伟彬
DOI:
目的:探讨使用GE signa 1.5T MR机扫描正常学龄前儿童腹部实质性脏器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均值范围。方法:60例健康学龄前儿童行腹部DWI检查,最大b值分别使用500 s/mm2、700 s/mm2、1 000 s/mm2。在ADC图上测量肝脏、脾脏、肾脏、胰腺的ADC值并进行比较,三组比较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每两组间ADC值比较用LSD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学龄前儿童肝脏、脾脏、肾脏、胰腺在b值分别为500 s/mm2、700 s/mm2、1 000 s/mm2时的ADC值(×10-3 mm2/s,x±s)分别为1.37±0.05、0.78±0.06、1.75±0.07、1.60±0.05;1.20±0.06、0.64±0.05、1.61±0.05、1.47±0.07;1.11±0.08、0.59±0.07、1.49±0.06、1.38±0.08。不同b值时同一脏器 ADC值有统计学差异;同一b值时4种实质性脏器ADC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常学龄前儿童腹部实质性脏器的ADC值差异有显著性,按照ADC值由大到小排序为:肾脏、胰腺、肝脏、脾脏。为今后应用DWI诊断腹部实质性脏器疾病提供一定的正常值参考数据。
2014 Vol. 25 (6): 413-416 [
摘要
] (
609
)
HTML
(0 KB)
PDF
(0 KB) (
232
)
417
肠系膜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孙 巍;孙英伟;温 锋;卢再鸣;郭启勇
DOI:
目的:探讨肠系膜间质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来源于肠系膜的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肿块位于小肠系膜7例,结肠系膜6例。分叶状6例,不规则形3例,圆形或类圆形4例。瘤体最大直径为2.5~18.4 cm,平均约为(10.5±4.9) cm。肿块密度均匀5例;肿块内坏死8例,肿块内液气平面2例。增强后肿瘤均呈不均匀轻度-明显强化,肿瘤坏死、囊变、含气无明显强化。按照肿瘤实性部分强化方式分为:Ⅰ型:静脉期下降型(8例),动脉期轻度-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动脉期病灶内可见增粗、增多的肿瘤血管强化,而静脉期强度程度下降,低于动脉期。Ⅱ型:静脉期升高型(5例),动脉期轻度-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持续增加,高于动脉期,呈渐进性强化特点。3例出现瘤体邻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肠系膜间质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对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2014 Vol. 25 (6): 417-421 [
摘要
] (
611
)
HTML
(0 KB)
PDF
(0 KB) (
231
)
422
肾血流阻力指数在儿童和成人体外循环术后改变特点研究
刘 慧;付 勇;陈晓梅;邓明彬;于风旭;李明星
DOI:
目的:本研究运用临床无创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作为研究手段,探讨肾血流在儿童和成人体外循环(CPB)术后改变特点。方法:对12例儿童和12例成人心脏病患者,在实施CPB心脏直视手术前,术后1 h、2 h、4 h、8 h、16 h、24 h,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别监测各时点肾主动脉、肾段动脉阻力指数(RI),并同时检测肾功能尿素氮(Urea)、尿酸(UA)、肌酐(Crea),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组患者肾功能各指标在术后8 h、16 h、24 h较术前明显增高,在16 h后肾功能逐渐趋于好转;成人肾功能在术后也呈现增高趋势,但通过统计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检测两组患者术后RI值均存在改变,术后1 h检测肾血流RI即发生明显增高,后逐渐恢复;儿童组较成人组RI改变更为明显。结论:体外循环术后1 h肾血流RI即明显增高,对于儿童肾脏功能和肾血流RI改变较成人更明显。
2014 Vol. 25 (6): 422-425 [
摘要
] (
614
)
HTML
(0 KB)
PDF
(0 KB) (
439
)
426
MRI增强检查对肾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刘常青;邢 伟;孙 军;卢海涛
DOI: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MRI表现差异,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6月本院36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患者的MRI表现,结合其病理结果分析、总结不同亚型肾细胞癌的MRI表现特点。结果:36例肾细胞癌患者中,肾透明细胞癌31例(32灶),乳头状细胞癌5例(5灶)。肾透明细胞癌及肾乳头状细胞癌MRI平扫表现类似,大多数病灶信号不均: 肾透明细胞癌T1WI以等、低混杂信号为主;T2WI以等、高或等高低、高低混杂信号为主。肾乳头状细胞癌MRI平扫T1WI、T2WI均以混杂信号为主。增强检查,肾透明细胞癌于皮质期强化方式以中度-明显重度强化为主,实质期迅速下降,呈“快进快出”征象;肾乳头状细胞癌强化方式以持续性轻中度强化为主;两者多数为不均匀强化,考虑为肿瘤内发生出血、坏死及囊性变所致。结论:MRI对肾透明细胞癌及肾乳头状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其中增强检查能更有效的对两者进行鉴别。
2014 Vol. 25 (6): 426-428 [
摘要
] (
569
)
HTML
(0 KB)
PDF
(0 KB) (
188
)
429
PSA升高患者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鉴别诊断前列腺癌
詹 嘉;朱 隽;柴启亮;汪东亚;陈 悦
DOI:
目的:探讨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在PSA升高患者中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根据直肠超声检查将PSA升高、怀疑前列腺癌患者分为外周带结节与未见明显结节两组,再行RTE检查,根据前列腺弹性应变图的特点,前列腺弹性成像(ES)将其分为5级评分。随后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绘制ROC曲线。结果:90例弹性成像质量好的患者最终入选研究,其中,42例患者外周带未见明显低回声结节,48例患者外周带可见低回声结节,其中13例为多发结节。90例患者总计获得105个弹性评分,其中最终证实良性55个,恶性50个,两组患者RTE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和0.83。以ES≥4分作为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的诊断界值,RTE在两组中鉴别诊断的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TE在PSA升高,特别是在外周带存在结节的患者的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2014 Vol. 25 (6): 429-432 [
摘要
] (
640
)
HTML
(0 KB)
PDF
(0 KB) (
173
)
综述
433
超声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研究进展
方建强;程莉莉
DOI:
2014 Vol. 25 (6): 433-435 [
摘要
] (
610
)
HTML
(0 KB)
PDF
(0 KB) (
182
)
短篇论著
436
MR对不典型硬膜下血肿的应用价值及CT对比分析
陈志伟
DOI:
目的:探讨MR对不典型硬膜下血肿(SDH)的应用价值及CT误诊、漏诊分析。方法:32例病例具有完整CT、MR资料,就其影像表现对比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发生于左侧24例,右侧17例,其中双侧性9例。伴大脑镰旁SDH 8例,小脑幕旁SDH 4例,枕部SDH 17例,由硬膜下积液渐变为SDH 4例。SDH MR信号表现复杂各异。结论:MR对SDH特别是不典型SDH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CT。
2014 Vol. 25 (6): 436-438 [
摘要
] (
798
)
HTML
(0 KB)
PDF
(0 KB) (
154
)
438
化脓性肝脓肿介入引流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姜英杰;畅智慧;周大昕;赵 健;刘兆玉
DOI:
目的:总结分析化脓性肝脓肿穿刺引流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行穿刺引流治疗的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评价临床疗效,探讨引流时间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和Fisher’s确切检验。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6.0。结果:共有218例患者纳入研究。18例(8.25%)患者存在感染性休克,22例(10.09%)患者存在血行感染性并发症。156例(71.56%)血细菌培养或脓汁细菌培养阳性。致病菌占首位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67.94%)。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临床成功率96.33%,平均带管引流时间(29.24±9.27)天。影响带管引流时间的因素为:多房(P=0.018)、实性(P=0.013)、合并肝胆胰恶性肿瘤(P<0.001)。结论: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临床疗效显著,多房、实性及合并肝胆胰恶性肿瘤是影响引流时间的主要因素。
2014 Vol. 25 (6): 438-440 [
摘要
] (
503
)
HTML
(0 KB)
PDF
(0 KB) (
176
)
441
7例小肠纤维瘤超声分析
魏晓敏
DOI:
目的:探讨小肠纤维瘤的声像图表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例小肠纤维瘤患者的声像图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例小肠纤维瘤患者中2例肿瘤位于上腹部,肿瘤大小3.4~5.5 cm,阻力指数0.68。1例肿瘤位于子宫直肠窝处,为低恶度小肠纤维瘤,阻力指数0.71。4例位于下腹部,肿瘤大小3.2~6.8 cm,阻力指数0.63~0.78。结论:小肠纤维瘤无特异性症状,通过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应充分结合声像图特点,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尽量避免漏诊
2014 Vol. 25 (6): 441-442 [
摘要
] (
666
)
HTML
(0 KB)
PDF
(0 KB) (
202
)
443
孕中期胎儿肝脏长度测量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
黄 帆;郭琳娜;柴义青;郭 爽;郭 雪
DOI: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在孕中期超声生物测量各项指标及其对评估胎儿加速生长情况的意义。方法:从385例常规超声检查单胎孕妇中筛查出GDM共32例作为观察组,非GDM孕妇作为对照组,对胎儿22周及28周生长测量参数,包括双顶径(BPD)、头围(HC)、腹围(AC)、股骨长(FL)及肝脏长度(LL),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预测GDM相关性的临床价值。结果:回顾分析两组孕妇在孕22周及28周时测量的BPD、HC、AC、FL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方程为Y=2 114.672+51.24X,方差分析结果(F=8.862,P=0.002)。结论:胎儿LL值可作为评估GDM孕妇超声监测指标之一,在及早预测巨大儿、预防妊娠合并糖尿病及改善母儿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4 Vol. 25 (6): 443-445 [
摘要
] (
709
)
HTML
(0 KB)
PDF
(0 KB) (
453
)
影像技术
446
床旁CR检查在早产儿PICC定位中的应用
孙中洋
DOI:
目的:探讨床旁CR检查在早产儿PICC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NICU收治的需置入PICC的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行PICC置管后,立即行床边CR胸部X线检查,以确认导管头端位置;对照组在病床不用辅助仪器进行置管,比较置入情况。结果:观察组44例位置正常,6例发生导管异位,经床边CR再次摄片纠正;对照组36例位置正常,14例发生异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CR检查对于PICC置管的定位及异位纠正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显著的提高置管成功率。
2014 Vol. 25 (6): 446-447 [
摘要
] (
763
)
HTML
(0 KB)
PDF
(0 KB) (
211
)
病例报告
448
肝细胞性肝癌眶内转移1例
王 超;王晓明
DOI:
2014 Vol. 25 (6): 448-449 [
摘要
] (
597
)
HTML
(0 KB)
PDF
(0 KB) (
186
)
449
原发性肝脏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艾丛慧;丁莹莹;飞 勇;张 娅
DOI:
2014 Vol. 25 (6): 449-451 [
摘要
] (
652
)
HTML
(0 KB)
PDF
(0 KB) (
160
)
451
阑尾黏液囊肿合并套叠1例
郑 斌;张 军
DOI:
2014 Vol. 25 (6): 451-452 [
摘要
] (
606
)
HTML
(0 KB)
PDF
(0 KB) (
222
)
452
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罕见巨大肾癌1例
兰 英;曲国田;陈晓慧
DOI:
2014 Vol. 25 (6): 452-453 [
摘要
] (
601
)
HTML
(0 KB)
PDF
(0 KB) (
181
)
453
肾门神经鞘瘤1例
崔文俊;刘爱连;刘静红;王 升
DOI:
2014 Vol. 25 (6): 453-455 [
摘要
] (
547
)
HTML
(0 KB)
PDF
(0 KB) (
181
)
455
超声诊断胎儿支气管囊肿1例
宋宴鹏;毛翠艳;胡晓阳
DOI:
2014 Vol. 25 (6): 455-455 [
摘要
] (
616
)
HTML
(0 KB)
PDF
(0 KB) (
348
)
456
阴道卵黄囊瘤CT表现1例
韩曙光;胡春峰
DOI:
2014 Vol. 25 (6): 456-456 [
摘要
] (
599
)
HTML
(0 KB)
PDF
(0 KB) (
280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