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4年 25卷 1期
刊出日期:2014-01-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1
脑静脉窦血栓的常规MRI及MR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季学满;张宗军;毕 俊;卢光明;张志强;袁彩云
DOI:
目的:探讨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诊断价值,评价栓塞静脉窦的扩散信号表现预测治疗后对应的静脉窦再通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CVST的常规MRI、MR静脉成像和DWI表现。以首次DWI检查栓塞的静脉窦表现分高信号组、等或低信号组,随访28例76支栓塞的静脉窦再通情况,两组间的完全再通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常规MRI和MR静脉成像发现32例CVST。5例单支静脉窦受累,8例2支静脉窦受累,13例3支静脉窦受累,4例4支静脉窦受累,2例5支静脉窦受累。86支CVST中,61.6%在T1WI呈高信号,47.7%在T2WI呈高信号,46.5%在T2 FLAIR呈高信号,32.6%在DWI呈高信号。首次DWI检查25支栓塞的静脉窦呈高信号者,随访检查7支静脉窦完全再通,10支静脉窦部分再通,8支静脉窦仍见阻塞。首次DWI检查51支栓塞的静脉窦呈等或低信号者,随访检查36支静脉窦完全再通,9支静脉窦部分再通,6支静脉窦仍见阻塞。DWI检查栓塞的静脉窦呈高信号者较无高信号者,随访复查栓塞的静脉窦完全再通率减低,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P<0.05)。结论:CVST患者已行常规MRI检查时,DWI检查不具有补充的诊断价值。DWI检查CVST呈高信号者,提示栓塞的静脉窦再通机会减低。
2014 Vol. 25 (1): 1-4 [
摘要
] (
621
)
HTML
(0 KB)
PDF
(0 KB) (
180
)
5
前庭导水管扩大合并内耳畸形的影像学分析
邢庆娜;张小安;赵 鑫;姚晓宾
DOI:
目的:探讨前庭导水管扩大(EVA)和耳蜗发育异常、前庭耳蜗发育不良等内耳畸形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0—2012年诊断为EVA的患者30例60耳。均行MSCT及MRI检查,评估EVA患者合并的其他内耳异常。结果:选取的60耳均患有EVA,双侧EVA 26例,单侧EVA 4例,12例女性和18例男性。平均年龄1.8岁(6月~4.2岁)。45(80.4%)耳EVA同时合并有一个或多个内耳异常。30(53.6%)耳合并耳蜗发育不良,9(16.1%)耳合并前庭耳蜗发育不良。结论:小视野、薄层MSCT和磁共振内耳水成像相结合,可以准确的发现EVA通常合并的内耳发育畸形,尤以耳蜗发育不良最常见。
2014 Vol. 25 (1): 5-8 [
摘要
] (
521
)
HTML
(0 KB)
PDF
(0 KB) (
246
)
9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CT评估
郑 慧;李玉华;李惠民;刘 明;曹雯君;汪登斌
DOI:
目的:利用多种后处理重建方法显示人工耳蜗电极以及计数植入电极,对电极显示清晰度进行评分,探讨256层螺旋CT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影像学评估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在我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进行颞骨HRCT检查的患儿共计15例。扫描仪采用飞利浦256层Brilliance iCT,后处理工作站为EBW,采用螺旋扫描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侧进行回顾性小视野重建,FOV为9 cm。采用Y-sharp(C)图像序列分别做垂直及平行于蜗轴轴位的斜冠状面及斜矢状面的MPR图像;采用Smooth(A)图像序列做VRT图像。在斜冠状面及斜矢状面MPR图像上进行电极显示清晰度的评估并进行电极计数。计算两位医生对电极显示清晰度评分的一致性,将CT图像电极计数与手术记录植入的电极数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两位医生对于电极显示清晰度的评价没有差别,一致性良好,t值为2.092,P=0.055>0.05。将CT图像中电极计数与术中记录的电极个数进行配对t检验,t值1.468,P=0.164>0.05。结论:结合横断面及多种后处理重建方法,256层螺旋CT可直观观察植入电极的形态及位置,准确评估电极在耳蜗内植入的数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4 Vol. 25 (1): 9-12 [
摘要
] (
580
)
HTML
(0 KB)
PDF
(0 KB) (
197
)
13
鼻咽黏膜DWI影像特点对于鼻咽良恶性病变判断的价值
李 伟;卢斌贵;傅文海;汤日杰
DOI:
目的:探讨DWI图像上鼻咽黏膜的影像特点对于判断鼻咽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112例DWI图像的鼻咽黏膜影像进行分析,分别按照影像特点(对称性、信号强度、黏膜厚度)进行分组,依次分为对称组和不对称组、高信号组和低信号组、增厚组和不厚组。将分组结果与定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这3个影像特点对于判断鼻咽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结果:对称组和不对称组、高信号组和低信号组、增厚组和不厚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称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5%、65.8%,信号强度为59.0%、95.9%,黏膜厚度为74.4%、94.5%,它们的Az值分别为0.726、0.774、0.844。结论:对称性、信号强度、黏膜厚度可以作为DWI图像上鼻咽良恶性病变的判断标准之一,其中黏膜厚度的诊断价值最大。
2014 Vol. 25 (1): 13-16 [
摘要
] (
562
)
HTML
(0 KB)
PDF
(0 KB) (
387
)
17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术前诊断价值
吴 亮;杨顺实;江学庆;袁静萍;李 海;吴志勇;田青青
DOI:
目的:研究甲状腺结节术前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G FNA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2012年在我院完成的甲状腺结节US-G FNAC 360个。使用Bethesda系统标准对结节穿刺结果进行分类判读。手术结节197个,对照US-G FNAC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ROC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价US-G FNAC诊断准确性,并对照各类结节的预测恶性风险(引述Bethesda报告系统)与实际统计恶性风险(术后组织病理结果)。结果:①360个甲状腺结节中197个手术,术前US-G FNAC结果:72个良性(BEN)(36.55%),7个意义不明的细胞非典型病变(AUS)(3.55%),65个可疑滤泡性肿瘤(SFN)(32.99%),7个可疑恶性肿瘤(SFM)(3.55%),33个乳头状癌(16.75%),2个髓样癌(1.02%),2个其他未分化(1.02%),9个标本无法诊断或不满意(INS)(4.57%)。术后组织病理结果:124个BEN(62.94%),21个腺瘤(10.65%),2个滤泡癌(1.02%),46个乳头癌(23.35%),2个髓样癌(1.02%),2个其他(1.02%)。US-G FNAC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对照显示US-G FNAC的诊断效能AUC=0.903,诊断准确性高,有统计学意义。②各类结节的恶性预测风险(引述Bethesda报告系统)与实际恶性风险(术后组织病理)基本一致。结论:术前US-G FNAC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按照TBS报告系统判读US-G FNAC结果能对结节恶性风险适当分层。
2014 Vol. 25 (1): 17-20 [
摘要
] (
646
)
HTML
(0 KB)
PDF
(0 KB) (
271
)
21
乳腺病灶深度、大小对超声弹性成像的影响
郭 嵩;李 晶;汪雪娇
DOI:
目的:探讨压迫式超声弹性成像是否适用于中国东北女性及乳腺病灶深度、大小、脂肪层厚度、乳房厚度对弹性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对272例患者共326个乳腺病灶进行检查来评价图像质量。设定满意与不满意弹性图像的标准。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上述测量指标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在326个病灶中,300个(92%)获得了满意图像,26个(8%)未获得满意图像。单因素分析显示:不满意组乳腺病灶深层及浅层距皮距离、病灶前方脂肪层厚度、病灶所在位置乳房厚度均大于满意组(P均<0.05)。有62个病灶深层距皮距离为2.1~2.5 cm,66个浅层距皮距离为1.6~2.3 cm,不满意组病灶大于满意组,两组病灶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浅层距皮距离(OR:8.999,P=0.012)及病灶所在位置乳房厚度(OR:38.669,P=0.000)是影响图像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压迫式超声弹性成像适用于中国东北女性。病灶浅层距皮越深、病灶所在位置乳房越厚,图像质量越不好。在偏深病灶中,较大病灶容易获得满意图像。其中,病灶所在位置乳房厚度是较病灶浅层距皮距离影响弹性图像质量的更重要因素。
2014 Vol. 25 (1): 21-24 [
摘要
] (
628
)
HTML
(0 KB)
PDF
(0 KB) (
201
)
25
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诊断价值与病理对照研究
王慧颖;张 伟;戴文静;韩 露
DOI:
目的:评价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诊断价值,并与病理对照。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12年11月29个硬化性腺病的影像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超声、乳腺X线摄影及病理表现。结果:超声检查肿块27个,主要表现为≤2 cm,形态不规则、无血流、无后方声影,其中10个病灶边缘模糊或成角或伴后方声影,误诊为恶性,病理见纤维增生及间质硬化;超声表现正常1个。乳腺X线摄影肿块10个,主要表现为<2 cm、形态规则、边缘清楚或部分被遮蔽、等密度,病理组织成分多样,纤维组织透明变性为主,边界清楚;微钙化1个,为小圆形簇状分布;X线表现正常5个。结合超声及乳腺X线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75.86%(22/29),无漏诊病例。结论:结合超声及乳腺X线检查,可以提高硬化性腺病的诊断准确率。
2014 Vol. 25 (1): 25-28 [
摘要
] (
546
)
HTML
(0 KB)
PDF
(0 KB) (
225
)
29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左室收缩功能
李秀云;姜淑英;寇红菊;马春燕;刘 爽;任卫东
DOI: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左室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和应变率(Sr),探讨其评价SLE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SLE患者(SLE组)和32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心尖四腔、两腔和心尖长轴二维超声切面,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在以上切面分别测量总体和各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S和Sr。结果:SLE组Tei指数大于对照组(P<0.001);SLE组左室总体和各节段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S和Sr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SLE左室纵向总体及局部收缩功能减低,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早期评价SLE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
2014 Vol. 25 (1): 29-31 [
摘要
] (
519
)
HTML
(0 KB)
PDF
(0 KB) (
194
)
32
CT分次团注双期增强扫描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应用
时 代;郑晶晶;张雪宁;李 亮;吴梦琳;刘美洲;励贺文;牛冬梅;魏 璐
DOI:
目的:探讨分次团注双期CT增强扫描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B超或体检中怀疑肾脏占位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病例进行检查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行肾脏分次团注双期CT增强扫描,对照组(60例)行常规三期增强扫描。术后对照病理结果,选择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44例,对照组46例(120例患者中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共90例,选择这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来自实验组的44例,来自对照组46例)。对(最终纳入的90例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CT扫描各期病变及健肾实质强化程度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两组患者所受有效辐射剂量。结果:①实验组肾透明细胞癌皮质期、实质-排泄期与对照组皮质期、排泄期平均CT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64,P=0.105);实验组肾透明细胞癌实质-排泄期与对照组实质期平均CT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②实验组健肾实质皮质期与对照组皮质期平均CT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510);实验组健肾实质-排泄期与对照组实质期及排泄期强化平均CT值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1)。③实验组的平均有效剂量较对照组减低30%。结论:肾脏分次团注双期增强扫描在定性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同时明显降低患者检查所受有效辐射剂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2014 Vol. 25 (1): 32-36 [
摘要
] (
682
)
HTML
(0 KB)
PDF
(0 KB) (
519
)
病例报告
36
肠套叠合并肠管坏死超声表现1例
张悦娜;张彤迪;宋晓茵
DOI:
2014 Vol. 25 (1): 36-36 [
摘要
] (
670
)
HTML
(0 KB)
PDF
(0 KB) (
282
)
论著
37
三维超声在胎儿重复肾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秦 越;蔡爱露;王晓光;王 冰;李靖宇;孙 微
DOI: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诊断胎儿重复肾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7月经产前超声诊断的14胎重复肾胎儿,对畸形肾脏的三维图像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三维超声技术对胎儿重复肾的应用价值。结果:14例胎儿均能获得重复肾三维图像,这些三维图像所包含的信息内容远多于单一二维图像所能获得信息,且均经尸检、胎儿MRI检查及生后超声证实。结论: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相比可更直观地显示胎儿重复肾畸形的解剖结构,对胎儿重复肾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14 Vol. 25 (1): 37-39 [
摘要
] (
610
)
HTML
(0 KB)
PDF
(0 KB) (
219
)
40
Viabahn支架在处理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初期应用经验
纪东华;刘剑飞;张 涛;李 城;王 峰;刘永晟;李 枫;李 克
DOI:
目的:探讨新一代人工血管支架Viabahn在股浅动脉支架再狭窄处理中应用的初期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2013年4月收治的10例股浅动脉支架术后闭塞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68岁,所有病人均是近期患肢再发缺血症状,Fortaine Ⅱb级6例, Ⅲ级4例,术前患肢踝肱指数(ABI):0~0.48。所有病人术前CT血管造影成像(CTA)均提示股浅支架内再狭窄,其中完全闭塞9例。所有病人均再次行腔内治疗,10例患者均成功开通狭窄、闭塞的病变,先予球囊扩张,再植入Viabahn支架(直径5、6、7 mm),复后再扩张,所有10例病人经过术后即刻造影评价血管通畅情况,术后当日测定ABI评价缺血改善情况,术后1周评价缺血等级改善,进而评价Viabahn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10例病人成功的植入Viabahn支架15枚,技术成功率100%,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所有狭窄均消失,无残余狭窄存在。术后当日ABI测定0.76~0.96,较术前明显提高(t=-11.589,P=0.000)。术后1周Fortaine分级改善为:Ⅰ级7例,Ⅱa级3例。所有病例无任何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出现。结论:Viabahn支架可以作为处理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中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
2014 Vol. 25 (1): 40-42 [
摘要
] (
965
)
HTML
(0 KB)
PDF
(0 KB) (
223
)
综述
43
超声与CT联合应用在甲状腺滤泡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舒艳艳;包凌云;韩志江;项晶晶
DOI:
2014 Vol. 25 (1): 43-45 [
摘要
] (
702
)
HTML
(0 KB)
PDF
(0 KB) (
188
)
短篇论著
46
超声评价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
黄金凤
DOI:
目的:本研究探讨无创超声评价肱动脉血流介导性的血管舒张(FMD)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术检查患者随机选取85例,术前1天均进行高频超声FMD检测。根据造影结果,冠脉狭窄≥50%列为冠心病组,未达到标准的为正常对照组。结果:78例患者入选,其中冠心病组39例,正常组39例。冠心病组FMD低于正常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5.7±2.2 vs 8.1±2.3,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FMD(OR值:1.660,95%可信区间:1.253~2.199,P<0.01)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预测因素。ROC分析表明FMD≤6.65%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5%,特异性为61.5%。结论:FMD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2014 Vol. 25 (1): 46-47 [
摘要
] (
615
)
HTML
(0 KB)
PDF
(0 KB) (
235
)
48
胃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与病理关系分析
侯 刚;夏钰弘
DOI:
目的:探讨消化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特征性CT影像表现与病理表现的关系,以提高对其认识与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发生于消化道腔内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6例中4例发生于胃,2例发生于小肠。平扫均呈软组织密度影,类圆形,无坏死,CT值30 ~40 HU。增强后动脉期均轻度强化呈杂乱短星芒状,至门脉期、延迟期则明显强化。6例病理均以肌纤维母细胞及炎性细胞为主。结论:消化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具有相关性,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定性诊断及手术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2014 Vol. 25 (1): 48-50 [
摘要
] (
674
)
HTML
(0 KB)
PDF
(0 KB) (
207
)
51
CT对十二指肠淤滞症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相关性研究
谭克平;李 军;张雪雁;孙立国;李海飞;刘培政;衣高峰
DOI:
目的:通过CT研究十二指肠淤滞症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十二指肠淤滞症患者与30例正常检查者的CT图像,测量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的夹角。结果:20例十二指肠淤滞症患者与30例正常检查者SMA夹角平均值分别为21°和39°,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测量SMA与AA的夹角对诊断十二指肠淤滞症具有重要意义。
2014 Vol. 25 (1): 51-52 [
摘要
] (
702
)
HTML
(0 KB)
PDF
(0 KB) (
222
)
53
肝小静脉闭塞病MRI诊断(附2例报告并复习文献)
胡劲松;夏瑞明;朱国方
DOI:
目的:探讨肝小静脉闭塞病的MRI影像特征。材料和方法:2例因服用“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2例均为男性,均表现为大量腹水,肝脏体积增大,T2WI肝脏多发片状高信号,门静脉周围水肿,表现为沿门静脉走行高信号影,T1WI同反相位(in phase-out of phase)两者信号改变无明显差异,表现为肝脏多发片状低信号,DWI肝脏信号未见明显弥散受限。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肝脏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期不均匀强化逐渐明显,呈“花斑”状、“地图”状改变。肝静脉变细,显示不清,下腔静脉变扁、变小。2例同时合并胆囊壁水肿。结论:肝小静脉闭塞病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口服“土三七”病史、相关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肝小静脉闭塞病的诊断。
2014 Vol. 25 (1): 53-55 [
摘要
] (
569
)
HTML
(0 KB)
PDF
(0 KB) (
197
)
55
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翁高龙;黄建国
DOI:
目的:分析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彩超引导下对17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观察胆汁引流情况及并发症。结果:穿刺成功率为97.8%(175/179),其中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9%(166/175)。术后每天引流量100~1 000 mL,引流管放置时间为7~89 d,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均显著下降(P均<0.01)。并发症发生率为4.0%(7/175)。结论:彩超引导下PTCD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对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 Vol. 25 (1): 55-57 [
摘要
] (
609
)
HTML
(0 KB)
PDF
(0 KB) (
266
)
57
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吴 猛;郑齐超
DOI: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RF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120个肝脏恶性肿瘤接受了RFA治疗,RFA治疗术前、术中和术后均进行肝脏CEUS检查。结果:RFA术后出现胆漏2例、出血2例、胸腔积液3例;20例出现术后发热等症状,常规超声对RFA后疗效评价的准确性为60.5%,CEUS准确性为9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P<0.05),增强CT(CECT)准确性为93.4%,与常规超声比较,两者有统计学意义(χ2=5.42,P<0.05),与CEUS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7.54,P>0.05)。结论:CEUS在RFA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且能够准确的引导进行RFA治疗,对RFA治疗后的灭活也有重要的评估疗效。
2014 Vol. 25 (1): 57-59 [
摘要
] (
685
)
HTML
(0 KB)
PDF
(0 KB) (
274
)
60
肾上腺皮质大腺瘤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姚金朋;陈 雁;周纯武;郝玉芝;牛丽娟;王 勇
DOI: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大腺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12年8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大腺瘤(直径大于4.0 cm)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共12例,全部病例均行MRI和超声检查,MRI检查包括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4例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12例肾上腺大腺瘤患者,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5~72岁,平均(42±17.4)岁。均为单侧单发,位于左侧肾上腺6例,右侧肾上腺6例。肿瘤直径4.0~8.8 cm,平均(5.5±1.6) cm。MRI表现:12例肿物均边界清晰,2例信号均匀,10例信号不均匀,T2WI均呈等-高信号,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3例T1WI见少许斑片状稍高信号;3例T1WI正相位见斑片状高信号,反相位信号有减低。动态增强扫描10例呈渐进性填充样强化,2例呈均匀强化。声像图表现:12例肿物均为边界清晰,有包膜,10例内部回声不均,呈等-低或等-高回声,2例呈均匀低回声。CT表现: 4例均表现为肿物密度不均,其中3例见粗大钙化,2例内见少量脂肪成分,2例肿物中心见不规则低密度区。病理学表现:12例肿瘤均有完整包膜。2例质地均匀,7例内部呈结节状,伴粗大纤维分隔;3例肿物内见钙化;3例见囊变;3例肿物内出血;2例肿物中心坏死;3例含脂质成分。结论:肾上腺皮质大腺瘤影像具有体积大、包膜完整,成分复杂,可伴纤维化、钙化、出血、囊变、坏死,而脂质含量少等特点,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呈渐进性填充样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以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均与常见肾上腺腺瘤表现不同,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2014 Vol. 25 (1): 60-62 [
摘要
] (
740
)
HTML
(0 KB)
PDF
(0 KB) (
182
)
62
布氏杆菌性与非特异性睾丸附睾炎超声表现对比研究
刘 巍;陈 伟;白 冰
DOI:
目的:比较布氏杆菌性与非特异性睾丸附睾炎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布氏杆菌性睾丸附睾炎组(A组)和非特异性睾丸附睾炎组(B组)各3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行阴囊超声波检查,检测指标包括受累侧睾丸体积、附睾头尾部厚度、阴囊积液、睾丸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等,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睾丸体积、附睾头部和尾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6,0.106,0.129)。两组分别有25例和4例睾丸回声呈非均匀性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分别有27例和26例患者合并阴囊积液,其中A组24例积液透声差,B组为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睾丸动脉PSV和EDV明显快于B组(P=0.002、0.011),但两组间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1)。结论:布氏杆菌性睾丸附睾炎在超声上特异性表现为受累睾丸及附睾增大且回声呈非均匀性减低,阴囊积液透声差,睾丸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据此可初步与非特异性睾丸附睾炎相鉴别。
2014 Vol. 25 (1): 62-64 [
摘要
] (
550
)
HTML
(0 KB)
PDF
(0 KB) (
217
)
65
难治性尿毒症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的影像诊断价值
陈 杰;祝安惠;高 峰;王铭梁;张晓锦
DOI:
目的:探讨难治性尿毒症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的影像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难治性尿毒症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的多部位的X线图像,包括四肢、头、骨盆、脊柱,其中5例患者同时进行了腰椎、四肢的CT检查,1例患者同时进行腰椎MR检查。结果:X线:骨质疏松48例,骨膜下骨吸收36例,软骨下骨吸收2例,纤维囊性骨炎2例,骨硬化15例,转移性钙化34例,泌尿系结石4例,病理骨折与畸形8例。CT:骨质疏松5例,骨膜下骨吸收5例,纤维囊性骨炎2例,骨硬化4例,转移性钙化5例,病理骨折2例。MR:腰椎T1WI和T2WI表现为普遍性骨质信号减低,腰椎棘突膨胀性纤维囊性骨炎。结论:X线对难治性尿毒症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临床评估患者病情发展严重程度的常规检查方法,而CT、MR可以作为疑难病例鉴别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2014 Vol. 25 (1): 65-67 [
摘要
] (
643
)
HTML
(0 KB)
PDF
(0 KB) (
281
)
病例报告
68
影像学联合诊断视神经鞘蛛网膜囊肿1例
李 杰;孟兆臣;唐兴武;李元伟
DOI:
2014 Vol. 25 (1): 68-69 [
摘要
] (
587
)
HTML
(0 KB)
PDF
(0 KB) (
213
)
69
超声诊断甲状腺内鱼刺异物1例
王艳红;吴圆圆;牛家增
DOI:
2014 Vol. 25 (1): 69-70 [
摘要
] (
693
)
HTML
(0 KB)
PDF
(0 KB) (
188
)
70
超声诊断先天性肝血管畸形致右心功能不全1例
郑 磊;黄福光;吴道珠;程建敏;田新桥
DOI:
2014 Vol. 25 (1): 70-71 [
摘要
] (
619
)
HTML
(0 KB)
PDF
(0 KB) (
358
)
71
肝脏局灶型转移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丁 婕;戴 旭
DOI:
2014 Vol. 25 (1): 71-73 [
摘要
] (
678
)
HTML
(0 KB)
PDF
(0 KB) (
222
)
73
MRI诊断女性泌尿生殖系统复杂畸形1例
高 平;李 光
DOI:
2014 Vol. 25 (1): 73-74 [
摘要
] (
576
)
HTML
(0 KB)
PDF
(0 KB) (
212
)
74
混合型Castleman病18F-FDG PET/CT显像误诊为卵巢癌多发淋巴结转移1例
姚红霞;张金山
DOI:
2014 Vol. 25 (1): 74-75 [
摘要
] (
698
)
HTML
(0 KB)
PDF
(0 KB) (
259
)
76
先天性肩胛骨高位症1例
高 勇;周之海;苏学寿
DOI:
2014 Vol. 25 (1): 76-76 [
摘要
] (
538
)
HTML
(0 KB)
PDF
(0 KB) (
179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