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3年 24卷 11期
刊出日期:2013-11-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761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李飞飞;金 彪;邹 明;张海兵;李 君;王永杰
DOI:
目的:探讨低剂量CT(低管电压)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5例BMI<22.9 kg/m2的成年头颈部血管受检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120 kV、175 mA)和低剂量(80 kV、175 mA)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利用InSpace、Neuro DSA、3D图像后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两组受检者的图像质量和诊断价值评估,并使用卡方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值。结果:结果显示常规剂量图像质量略高于低剂量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信噪比方面低剂量组图像颗粒略增粗,但不影响诊断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MI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剂量组,CTDlvol与DLP值分别下降71.22%和72.03%。两组病例中分别有1例图像质量为差的病例,经调查系人为因素所致,未纳入本研究统计学范畴。结论:低剂量CTA扫描技术完全可以运用于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斑块筛查、血管狭窄度评估及支架植入术后评估等,同时可大大降低受检者的医源性辐射剂量。
2013 Vol. 24 (11): 761-764 [摘要] ( 674 ) HTML (0 KB)  PDF  (0 KB)  ( 230 )
765 肺癌解剖位置与支气管动脉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曹志坚;刘玉凤;许茂盛;丁国苗;王世威
DOI:
目的:利用螺旋CT血管成像(CTA)分析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支气管动脉(BA)改变特点,区别肺癌BA改变与肿瘤大小及解剖位置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收集原发性肺癌50例(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各25例),分为结节组(肿瘤直径≤30 mm)和肿块组(肿瘤直径>30 mm);正常对照30例。采用64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T)等方法进行观察,分析BA起源、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肺癌的解剖学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30例均可显示BA,其中右侧共显示50支(平均1.7支/例),左侧53支(平均1.8支/例)。肺癌组50个癌灶供血BA均能清晰显示,共90支(平均1.8支/例)。正常对照组BA平均管径1.4 mm。中央型肺癌结节组12例平均管径1.8 mm,肿块组13例平均管径约2.9 mm,合计平均管径2.6 mm。周围型肺癌结节组9例平均管径1.5 mm,肿块组16例平均管径2.0 mm,合计BA平均管径1.8 mm,周围型肺癌结节组B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和周围型肺癌肿块组及中央型肺癌结节组BA较正常对照组BA增粗,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央型肺癌BA较周围型肺癌BA明显增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螺旋CT能够有效地显示BA,肺癌BA的改变与肿瘤的大小及位置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013 Vol. 24 (11): 765-767 [摘要] ( 605 ) HTML (0 KB)  PDF  (0 KB)  ( 207 )
768 256层CT诊断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影像学分析
颜立群;侯亚平;刘 永;汪国石;耿左军;宋 鹏
DOI: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诊断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16例PA/VSD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归纳总结该病及其伴随的多种畸形的影像学特点,测量患者的McGoon指数及肺动脉指数(Nakata指数)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结果:CT对本组病例均做出了正确诊断,且发现了多种伴随的畸形,本组病例中15例合并主动脉骑跨,12例发现较为明显的体肺循环侧支血管(Major aorto-pulmonary collateral arteries,MAPCAs)形成,5例伴发右位主动脉弓右位降主动脉,4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头臂动脉发育异常,1例可见房间隔缺损。本组病例McGoon指数>1.2者5例,而Nakata指数>150 mm2/m2者共计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PA/VSD具有极高的诊断正确率,特别是对于体肺循环间的侧支及合并的畸形的显示和患者的临床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013 Vol. 24 (11): 768-771 [摘要] ( 568 ) HTML (0 KB)  PDF  (0 KB)  ( 197 )
772 乳腺微小实性病灶的弹性应变率比值分析
沈锡琳;龙春艳;卢丽萍;莫春生;王 昆;曹修淮;刘文辉
DOI:
目的:探讨弹性应变率比值(Strain ratio,SR)在乳腺微小实性病灶(≤10 mm)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5例共184个乳腺微小病灶进行术前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Ultrasonography 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URTE)检查,采用SR法分析计算病灶与周围对照组织的SR及其平均值。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获得SR的最佳诊断临界值并分析其对乳腺微小实性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184个乳腺病灶中,良性114个,恶性70个。良、恶性病灶SR平均值分别为1.81±0.334,2.92±0.753。根据本组良恶性病灶SR绘制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891,面积标准误为0.023。面积的95%可信区间为0.846~0.935,不包括0.5,P=0.0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良恶性病灶SR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2.165。其对应的诊断敏感性(Se)81.4%,特异性(Sp)77.2%,约登指数(YI)为0.586,Se与Sp之和最大(1.586),误诊率与漏诊率之和最小(0.414)。结论:SR能提供乳腺微小实性病灶硬度信息,有助于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2013 Vol. 24 (11): 772-776 [摘要] ( 586 ) HTML (0 KB)  PDF  (0 KB)  ( 219 )
777 超声联合透视引导经皮穿刺引流治疗急性胆囊炎
周大昕;畅智慧;马羽佳;赵 健;刘兆玉
DOI:
目的:评估经皮穿刺引流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我院118例有急诊胆囊切除禁忌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在超声联合透视引导下行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6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52例,通过对比术前、术后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评价疗效。结果:118例患者中116例为一次性置管成功,有2例患者为二次置管成功。6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45例炎症痊愈,择期行胆囊切除术,12例不能耐受手术患者无症状长期置管,脱管4例,死亡5例。52例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44例于引流后3~4周透视下行胆道造影示无梗阻后拔管康复,脱管5例,长期带管2例,死亡1例。结论:超声联合透视引导PTGD治疗急性胆囊炎是一种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且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穿刺引流后的预后效果较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预后更为显著。
2013 Vol. 24 (11): 777-779 [摘要] ( 728 ) HTML (0 KB)  PDF  (0 KB)  ( 173 )
780 超声造影诊断肾囊性病变价值的Meta分析
吴 磊;查云飞;陈 文;龚晓虹
DOI: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超声造影对肾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以contrast enhanced,US,cystic,renal mass,超声造影,囊性肾癌,肾囊性病变等为关键词,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的中英文文献。使用Meta-Disc软件,对采用的文献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其汇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描绘受检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通过曲线下面积评估超声造影诊断肾囊性肿块的价值。使用QUADAS条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经检索总共采纳7篇文献,其中4篇为中文,3篇为英文。按照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结果其汇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试验比值比分别为0.92、0.84、4.54、0.09、69.9,SROC曲线下面积为95.2%。结论:超声造影对肾囊性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2013 Vol. 24 (11): 780-783 [摘要] ( 601 ) HTML (0 KB)  PDF  (0 KB)  ( 167 )
784 CDFI检测肾血流PSV、EDV改变与CPB术后AKI相关性研究
李明星;刘 慧;付 勇;陈晓梅;于风旭;邓明彬;李 新
DOI:
目的:本研究运用临床无创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作为研究手段,探讨肾血流PSV、EDV改变与体外循环(CPB)手术肾功能损害的可能关系。方法:对14例心脏病在实施CPB心脏直视手术前、术后1 h、2 h、4 h、8 h、16 h、24 h,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别监测各时点肾主动脉、肾段动脉PSV、EDV,并同时检测肾功能尿素氮(Urea)、尿酸(UA)、肌酐(Crea),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 h肾主动脉、肾段动脉PSV与术前比较增高,术后4 h、16 h、24 h肾主动脉、肾段动脉PSV与术后1 h比较减低。术后2 h肾主动脉EDV与术前比较增高,术后4 h、8 h、16 h、24 h肾主动脉EDV与术后2 h比较减低,术后4 h肾段动脉EDV与术后1 h比较减低;肾血流EDV与肾功能指标Urea、UA、Crea呈负相关。结论:CPB术后肾主动脉、肾段动脉EDV与Urea、UA、Crea存在负相关,肾主动脉、肾段动脉EDV可作为评估CPB术后AKI发生的指标。
2013 Vol. 24 (11): 784-787 [摘要] ( 774 ) HTML (0 KB)  PDF  (0 KB)  ( 212 )
788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MDCT表现及诊断价值
龚立辉;王 春;陈忠达;周建军;马周鹏
DOI: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MDCT表现及其相关病理基础,评价MDCT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表现右下腹回盲部囊性肿块,CT轴位扫描结合MPR提示肿瘤符合阑尾走向,呈管状或类圆形。肿瘤界限多较清晰,最大横径平均4.2 cm。囊壁多较薄而均匀,厚度平均0.3 cm,内壁多较光整,9例见囊壁钙化。囊内密度较均匀,CT值平均25.7 HU,9例见纤细条状分隔。动态增强检查,囊壁多呈乏血供改变。周边少量积液者2例,网膜包裹l例,l例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MDCT对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及鉴别有较大价值。
2013 Vol. 24 (11): 788-791 [摘要] ( 593 ) HTML (0 KB)  PDF  (0 KB)  ( 262 )
792 胎儿半椎体畸形的二维及三维产前超声诊断
王 位;张海春;王 军
DOI:
目的: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在胎儿半椎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诊断的12例胎儿半椎体畸形的二维及三维超声图像特点。结果:胎儿半椎体畸形二维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其三维超声可直观显示脊柱侧弯程度、准确定位病变椎体,是二维超声诊断的重要补充。12例胎儿半椎体畸形中,单发椎体畸形5例,多发椎体畸形7例,其中6例发生在胸段,3例发生在腰段,1例发生在骶尾段,1例颈段和胸段同时发生,1例胸段和腰段同时发生。4例为单纯半椎体畸形,8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分别是心脏畸形4例,泌尿系统畸形2例,肢体发育异常2例,神经系统畸形2例;羊水过少2例。结论:超声产前筛查胎儿半椎体畸形具有典型声像图表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3 Vol. 24 (11): 792-794 [摘要] ( 638 ) HTML (0 KB)  PDF  (0 KB)  ( 315 )
795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溶栓疗效的评估作用
陈柯文;李明星
DOI: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评估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12年3月—2013年5月的12例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总结分析。结果:12例患者,7例导管位于右上肢,5例位于左上肢。男8例,女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4例,肺部恶性肿瘤3例,乳腺恶性肿瘤3例,均为女性患者,腹部恶性肿瘤2例。11例患者上肢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均消失,1例患者出现双上肢静脉广泛栓塞,临床上怀疑合并肺血栓栓塞。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短时间内准确的判断上肢静脉血栓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栓大小、形态及范围的变化,反应血流再通的情况,清楚的显示导管的位置以及状态,很大程度帮助临床判定溶栓治疗的效果及指导治疗方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栓范围、大小、导管的位置以及状态及其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临床PICC术后血栓形成溶栓效果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2013 Vol. 24 (11): 795-797 [摘要] ( 540 ) HTML (0 KB)  PDF  (0 KB)  ( 248 )
798 不同频率握拳运动对置入PICC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
梅思娟;余 娟;杨丽华
DOI:
目的:将不同频率握拳运动置入PICC静脉血液动力学指标与静息平卧位比较,探讨握拳运动促进上肢静脉血液回流的最佳频率。方法:10名置入PICC的自愿受试者均接受40次/min、30次/min、20次/min、10次/min 4种频率握拳运动,4种握拳运动顺序按随机法确定,每种方法进行3 min。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PICC置入静脉在静息平卧状态及4种握拳运动的血管内径、血管截面积、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结果:4种握拳运动的血管内径、血管截面积均较静息平卧状态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流速度仅频率30次/min握拳运动增加显著(P<0.05);血流量比较,频率30次/min、20次/min优于其他两种握拳方法(P<0.05),以30次/min最佳。结论:频率30次/min握拳运动血流动力学效果最佳,主要表现为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显著增加,可作为预防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参考。
2013 Vol. 24 (11): 798-800 [摘要] ( 661 ) HTML (0 KB)  PDF  (0 KB)  ( 209 )
801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骨代谢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楼菁菁;张一帆;刘 江;董 科
DOI: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骨代谢与骨密度的相关性,通过骨显像了解骨质疏松状况。方法:18例患者,男5例,女13例,年龄50~88岁,平均65岁。所有患者均通过骨密度扫描仪进行骨密度检查后,进行全身骨显像。骨显像与骨密度检查均取第L1~L4和股骨颈,并勾画感兴趣区(ROI),然后分别测定各部位ROI放射性计数和骨密度值,计算骨显像各部位ROI值与同侧股骨中段ROI值的比值,观察各部位ROI比值与其骨密度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骨显像L1~L4各部位ROI比值与其骨密度值呈显著相关,而且,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的ROI比值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存在显著性差异。股骨颈的ROI比值与其骨密度无显著相关。骨显像L1~L4的ROI比值与其相应部位骨密度测定值之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放射性核素SPECT骨显像腰椎ROI比值与其对应部位的骨密度值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可通过其反映腰椎骨密度的变化。
2013 Vol. 24 (11): 801-804 [摘要] ( 618 ) HTML (0 KB)  PDF  (0 KB)  ( 195 )
       综述
805 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CT中的应用进展
刘 琴;侯 阳;郭启勇
DOI:
2013 Vol. 24 (11): 805-807 [摘要] ( 585 ) HTML (0 KB)  PDF  (0 KB)  ( 286 )
       短篇论著
808 18例颅内脂肪瘤CT诊断
劳长娣;元建鹏;谢明伟
DOI:
目的:探讨CT对颅内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颅内脂肪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颅内脂肪瘤CT表现为位于颅内中线部位或其附近的均匀脂肪密度影,可有钙化。结论:CT是诊断颅内脂肪瘤较为可靠的方法。
2013 Vol. 24 (11): 808-809 [摘要] ( 623 ) HTML (0 KB)  PDF  (0 KB)  ( 222 )
810 颈动脉体瘤的64排螺旋CT诊断价值
徐彦东
DOI: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64排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病例,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其CT表现。利用原始的容积数据重建薄层图像,在ADW(4.4)4.5工作站上采用MPR、MIP及VR等技术,分析颈动脉体瘤的大小、形态、平扫表现及强化方式、与颈内外动脉的关系。结果:颈动脉体瘤病例10例,男3例,女7例。CT平扫瘤体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动脉期本组6例强化均匀,其中4例强化不均匀,静脉期本组8例强化减弱、密度均匀,其中2例可见病灶内有片状坏死低密度影,所有病灶的主体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10例均显示颈总动脉分叉处夹角扩大,本组中5例骑跨型,其中3例包绕型,2例介于二者之间,部分包绕颈内外动脉。结论:64排螺旋CT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013 Vol. 24 (11): 810-812 [摘要] ( 590 ) HTML (0 KB)  PDF  (0 KB)  ( 197 )
812 18F-FDG PET/CT对乳腺癌及其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戴文静;张 伟;辛 军;王慧颖;韩 露
DOI: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l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诊断乳腺癌及其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临床拟诊为乳腺癌并行18F-FDG PET/CT检查17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6~70岁,平均52岁。患者均无远隔转移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病史,未接受过肿瘤相关治疗,且均不在妊娠、哺乳期。所有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7例患者中共发现乳腺癌病灶18个,其中15例16个病灶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低分化腺癌,1例为黏液腺癌,18F-FDG PET/CT诊断阳性17个,阴性1个,SUV值1.4~19.6,平均SUV值为6.02。对于区域淋巴结,手术共切除淋巴结209个,其中8例患者共66个淋巴结转移,占31.6%,18F-FDG PET/CT检查中5例患者共27个可疑转移淋巴结,占40.9%。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40.10%,特异度为100%,诊断准确度为81.34%,漏诊率为59.9%,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100%、78.57%。结论:18F-FDG PET/CT对乳腺癌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对于评价区域淋巴结状态,18F-FDG PET/CT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及诊断准确度,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3 Vol. 24 (11): 812-814 [摘要] ( 585 ) HTML (0 KB)  PDF  (0 KB)  ( 189 )
815 MRI联合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
于秋杰;尚乃舰;张红霞;唐 娜
DOI:
目的:探讨MRI联合MSCT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应用MRI、MSCT增强扫描及MRI联合MSCT增强扫描对62例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T分期,并将影像观察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MRI联合MSCT增强扫描对直肠癌T分期与术后病理学T分期有较高一致性,MRI、MSCT增强扫描及二者联合扫描对直肠癌T总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2.3%、75.8%、93.5%。结论:MRI联合MSCT增强扫描能够对直肠癌T分期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2013 Vol. 24 (11): 815-817 [摘要] ( 710 ) HTML (0 KB)  PDF  (0 KB)  ( 350 )
818 定量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监测正常中晚孕期胎盘血流的临床价值
王咏梅;曹 荔;查 文;吕康泰
DOI: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评价正常中晚孕期胎盘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150例胎盘位于子宫前壁或宫底的正常孕妇,孕周22~40周,取得胎盘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数,包括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并与孕龄作相关分析。结果:正常胎盘血流的三维能量图呈现立体血管树的特征,随着孕周的增加,胎盘内血管增多、增粗。胎盘的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数与孕龄呈直线相关,以孕龄为自变量,胎盘的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数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公式为VI=0.905×GA-16.15(r=0.940,n=150,P<0.000 1),FI=0.284×GA+42.961(r=0.341,n=150,P<0.001),VFI=0.502×GA-9.350(r=0.951,n=150,P<0.000 1)。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能定量分析正常中晚孕期胎盘血流灌注情况,为产前准确评价胎盘功能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2013 Vol. 24 (11): 818-820 [摘要] ( 645 ) HTML (0 KB)  PDF  (0 KB)  ( 231 )
820 卵巢肿瘤二维及三维超声形态学误诊原因分析
郭琳娜;黄 帆
DOI:
目的: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对鉴别卵巢肿瘤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利用二维、三维超声对62例术前诊断为卵巢肿瘤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良恶性卵巢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并做出超声诊断。结果:单纯利用二维灰阶超声诊断卵巢肿瘤的准确度为77.4%,三维超声在二维超声基础上诊断卵巢肿瘤的准确度为93.5%。结论: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形态学方面的观察较二维超声更具优势,进一步提高了诊断卵巢肿瘤的准确率。
2013 Vol. 24 (11): 820-822 [摘要] ( 610 ) HTML (0 KB)  PDF  (0 KB)  ( 244 )
823 超声观察胎儿肛门对诊断肛门闭锁的意义
柴义青;刘 洁;张 蕾
DOI: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超声观察胎儿肛门结构的存在诊断胎儿肛门闭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6~38周单胎孕妇42 49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胎儿肛门声像图,其表现为周边环绕低回声、中央呈圆点样强回声“靶环征”。若无法探及“靶环征”声像图则认定为肛门闭锁。结果:所有胎儿中未探及肛门“靶环征”声像图的有13例,引产、流产或生后均证实为肛门闭锁。1例为单纯闭锁,12例合并其他畸形及异常,7例出现了肠管扩张,2例肠管内可见强回声的胎粪。结论:正常情况下肛门声像图是可以显示的,它可以用来提示肛门闭锁的可能性。
2013 Vol. 24 (11): 823-825 [摘要] ( 733 ) HTML (0 KB)  PDF  (0 KB)  ( 200 )
825 藏毛窦的CT及MRI诊断
李 刚;王青云;覃达贤;陈协辉;钱会绒;陈 科;朱豫湘
DOI:
目的:探讨藏毛窦的CT及MRI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手术病理证实藏毛窦的CT及MRI表现。结果:9例藏毛窦均位于骶尾部皮下,呈囊状,形态不规则,部分见分隔,1例腔内见毛发。CT表现为骶尾部皮下不规则囊性稍低密度影,边界欠清楚,可以出现瘘管、窦道。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边界较清楚,并发感染后,信号不均,边界不清。T2WI/TSE/SPIR序列病变呈高信号,对于病变的显示更清楚。结论:CT及MRI可以显示藏毛窦的范围、深度及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及手术计划的制订。
2013 Vol. 24 (11): 825-826 [摘要] ( 1232 ) HTML (0 KB)  PDF  (0 KB)  ( 189 )
       病例报告
827 右侧侧脑室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影像表现1例
赵 瑞;姜卫国;马 越
DOI:
2013 Vol. 24 (11): 827-828 [摘要] ( 666 ) HTML (0 KB)  PDF  (0 KB)  ( 184 )
828 降落伞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畸形1例
吴存刚;李玉宏;邢 爽
DOI:
2013 Vol. 24 (11): 828-828 [摘要] ( 596 ) HTML (0 KB)  PDF  (0 KB)  ( 184 )
829 螺旋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伴多发气管狭窄1例
朱 鹏;林 智;舒 涛;吕绍茂;王 勇
DOI:
2013 Vol. 24 (11): 829-830 [摘要] ( 563 ) HTML (0 KB)  PDF  (0 KB)  ( 222 )
830 腹腔原发性子宫内膜样癌1例
李振辉;高德培
DOI:
2013 Vol. 24 (11): 830-831 [摘要] ( 640 ) HTML (0 KB)  PDF  (0 KB)  ( 228 )
832 门静脉积气1例
徐素珍
DOI:
2013 Vol. 24 (11): 832-832 [摘要] ( 645 ) HTML (0 KB)  PDF  (0 KB)  ( 264 )
833 盆腔副脾蒂扭转误诊1例
张丽荣;任方远;牛娟琴;韩月东
DOI:
2013 Vol. 24 (11): 833-833 [摘要] ( 517 ) HTML (0 KB)  PDF  (0 KB)  ( 204 )
834 术前CT诊断精索脂肪瘤1例
张艺军;唐志全
DOI:
2013 Vol. 24 (11): 834-834 [摘要] ( 692 ) HTML (0 KB)  PDF  (0 KB)  ( 317 )
835 马尾退化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向 科;朱源义;范承林;张 毅;陈文晶
DOI:
2013 Vol. 24 (11): 835-836 [摘要] ( 563 ) HTML (0 KB)  PDF  (0 KB)  ( 181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