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2年 23卷 5期
刊出日期:2012-05-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305
不同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病理对照
赵 君;周俊林;董 驰
DOI: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表现对照,为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同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并和病理作对照。结果:少突胶质细胞瘤(WHO Ⅱ级)35例,中位年龄34岁,好发于额、顶叶皮髓质交界区,边界模糊,29例CT呈稍低密度,6例CT呈混杂密度,31例T1WI呈低信号,4例呈等信号,35例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32例呈轻度强化,3例呈不均匀强化,32例伴钙化,7例囊变,8例出血,5例伴瘤周水肿;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WHO Ⅲ级)22例,中位年龄32岁,好发于额、顶、颞皮髓质交界区,边界较清,10例CT呈稍低密度,12例CT呈混杂密度,19例T1WI例呈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19例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2例轻度强化,20例呈明显强化,3例伴钙化,12例囊变坏死,9例出血,22例伴瘤周水肿。结论: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WHO Ⅲ级)在囊变坏死、出血、瘤周水肿及强化形式方面较少突胶质细胞瘤更加明显,这些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对该类肿瘤术前分级的诊断,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2012 Vol. 23 (5): 305-308 [
摘要
] (
78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4
)
309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术左房功能
邓 燕;郭盛兰;张 莉;吴 棘;张 棣
DOI: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合并窦性心律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术(PBMV)前后左房功能的价值。方法:采用RT-3DE对30名正常志愿者和30例MS合并窦性心律患者(PBMV术前、术后)测量并计算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maxI)、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minI)及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preI),左房总射血容量指数(TASVI)、左房被动射血容量指数(PASVI)、左房主动射血容量指数(AASVI),左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assive)、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EFactive)。分析它们与二尖瓣口面积(MVA)、平均跨瓣压差(MMG)的相关性。结果:①MS患者LAVmaxI、LAVminI、LAVpreA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BMV术后下降(P<0.05);MS患者PASVI、TASVI明显低于正常组,而AASVI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BMV术后PASVI增加、AASVI降低(P<0.05),TASVI接近于正常组(P>0.05)。MS患者术前LAEFpassive、LAEFactive、LAEF低于正常对照组,术后明显增加(P<0.05)。②PBMV术前后左房容积及功能参数改变量与MVA、MMG改变量呈一定相关关系(P>0.05)。结论:RT-3DE可准确定量评价MS合并窦性心律患者PBMV术前、术后左心房功能。
2012 Vol. 23 (5): 309-311 [
摘要
] (
681
)
HTML
(0 KB)
PDF
(0 KB) (
180
)
312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评价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左心室内外膜心肌旋转运动的初步研究
李振洲;王 晶;王 波;陈光福;陈胜华;刘 倩;李泉水
DOI: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左心室旋转收缩功能早期损害。方法:对60例地中海贫血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患儿按照血清铁蛋白(SF)水平分为A、B两组:A组SF≥2 500 μg/L,30例,B组SF<2 500 μg/L,30例。测定所有入选儿童左心室心底部、中间部及心尖部内外膜心肌圆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A组3个不同水平内膜心肌圆周向应变均明显减低,与正常组及B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A组的外膜心肌圆周向应变只有心尖部明显减低,并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B组只有心尖部内膜心肌圆周向应变值明显减低,且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能够发现常规超声不能检出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早期心肌旋转收缩功能损害,SF水平较高组患儿的心肌功能受损较严重。
2012 Vol. 23 (5): 312-315 [
摘要
] (
614
)
HTML
(0 KB)
PDF
(0 KB) (
198
)
316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局部心肌功能变化
张音佳;陈 悦;王海尔;钟春燕;陈 璐
DOI: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局部心肌纵向、径向、圆周方向心肌收缩运动及旋转角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并评估CRT术后左心室各方向收缩同步性。方法: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15例接受CRT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局部心肌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及旋转角度,观察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及旋转角度达峰时间,获得不同方向达峰时间标准差。结果:CRT术后1周心肌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减小(P<0.05),径向、圆周、应变及旋转角度达峰时间标准差较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3月径向应变、圆周应变、旋转角度达峰时间标准差均减小(P<0.05)。术后1周心肌纵向应变及圆周应变较术前增大,径向应变及旋转角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3月心肌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及旋转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评价CRT术后心肌局部功能,CRT治疗有效者术后心肌局部功能恢复在心肌不同收缩方向存在动态变化过程。
2012 Vol. 23 (5): 316-318 [
摘要
] (
887
)
HTML
(0 KB)
PDF
(0 KB) (
200
)
319
原发性肝癌肝外侧支血供的介入治疗
温 锋;梁宏元;卢再鸣;郭启勇
DOI: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外侧支血供的特点和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原发性肝癌多次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343例,对存在肝外侧支供血的病例,采用选择性插管或应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进行肿瘤的介入栓塞治疗。结果:71例患者共有83条肝外侧支动脉,发生率为20.7%(71/343)。包括右膈下动脉(41.0%)、胃十二指肠及网膜动脉(18.1%)、右肾上腺或肾包膜动脉(12.1%)、胆囊动脉(8.4%)、肋间动脉(6.0%)、肠系膜上动脉分支(4.8%)、腰动脉(3.6%)、胃左动脉(3.6%)和右内乳动脉(2.4%)。对这些动脉的选择性插管成功率为92.8%(77/83)。所有插管成功的动脉均进行了化疗栓塞或单纯的碘化油栓塞。结论:原发性肝癌多次化疗栓塞后,需要重视肝外侧支血供的存在并给予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对于提高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2 Vol. 23 (5): 319-321 [
摘要
] (
636
)
HTML
(0 KB)
PDF
(0 KB) (
214
)
322
回顾性分析小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及病理对照
石 静;仲卿雯;朱 铭;钟玉敏
DOI:
目的:提高对肝脏间叶性错构瘤(MHL)的临床及其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6月有完整临床资料和CT平扫与增强检查的5例MHL。证实手段为术后病理结果。结果:5例MHL患儿中,男3例,女2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4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病灶最大直径为16.6 cm×11.9 cm,最小直径为5.1 cm×4.1 cm。CT平扫表现为肝内多房囊实性病变,增强后分隔处可见强化,低密度囊腔内未见明显强化。结论:MHL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良性肿瘤,CT检查作为其术前主要诊断手段有一定的特征性,多数表现为肝右叶巨大多房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分隔处可见强化。确诊依靠病理诊断。
2012 Vol. 23 (5): 322-326 [
摘要
] (
756
)
HTML
(0 KB)
PDF
(0 KB) (
191
)
327
低渗对比剂剂量对犬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对其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
冉 威;王志铭;钱 颖;徐 娜;郑石磊
DOI:
目的:研究低渗碘对比剂剂量对犬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对其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使用低剂量低渗对比剂以降低副反应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家犬静脉高压注射(1.0 mL/s)高、低剂量(分别换算成相当于人用剂量1.5 mL/kg、1.0 mL/kg)碘普罗胺300 mgI/mL,对照组分别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注射后48 h取犬肾脏,TUNEL染色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中Caspase-3的表达。Western方法半定量检测肾脏髓质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注射对比剂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且对比剂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增高更明显(P<0.01)。结论:临床常用低渗对比剂常规剂量亦能引起犬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且与剂量有关,低剂量对比剂可能降低对比剂副反应的发生,Caspase-3可能参与了对比剂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
2012 Vol. 23 (5): 327-330 [
摘要
] (
762
)
HTML
(0 KB)
PDF
(0 KB) (
176
)
331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膀胱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亢晓春;翟 蕊;陈学军;冯广森
DOI: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膀胱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53例膀胱癌及12例良性膀胱病变作为病例组,11例正常膀胱壁作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及对照组的DWI并测量病变及正常膀胱壁的ADC值。结果:所有53例膀胱癌表现为扩散受限。12例良性病变中,2例轻度扩散受限,余10例无扩散受限。DWI上检出膀胱癌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3.3%,准确度为96.9%。膀胱癌的平均ADC值为(0.76±0.17)×10-3 mm2/s,显著低于良性病变的(1.21±0.20)×10-3 mm2/s,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5±0.15)×10-3 mm2/s(F=89.04,P<0.001)。结论:DWI和ADC在膀胱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12 Vol. 23 (5): 331-334 [
摘要
] (
686
)
HTML
(0 KB)
PDF
(0 KB) (
202
)
335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章梦薇;张国福;韩志刚;田晓梅;刘 佳;谷守欣;王士甲;张 娣;王雪珍
DOI: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先天性子宫畸形的MRI、超声及临床资料,结果与宫腔镜和/或腹腔镜检查结果对照。结果:以宫腔镜和/或腹腔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超声诊断子宫畸形的准确率为97.1%和85.3%。结论:MRI能清楚显示宫底外形轮廓和宫腔结构,是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最佳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2012 Vol. 23 (5): 335-337 [
摘要
] (
768
)
HTML
(0 KB)
PDF
(0 KB) (
180
)
338
三维超声断层成像技术评估晚孕期提肌裂孔大小与分娩进程的相关性探讨
王 玥;陈 芸;佘 颖;张 雁;曲 侠;张蒂荣
DOI: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进程与提肌裂孔大小间的相关性,从而为进行正常阴道分娩提供有用信息。方法:经检查为单胎妊娠,并适宜阴道分娩的孕36~40周初产妇67例。在孕36~40周进行4D超声检查,并离线进行三维超声断层成像技术(TUI)分析。在最小前后径平面测量最小生殖裂孔(LH)前后径(AP)、左右径(LR)、面积(A)。通过产科记录获得分娩过程中第二产程的时间,即宫颈内口完全开放至胎儿娩出的时间。结果:在阴道分娩中,第二产程时间长度的中位数是75 min(26~115 min)。第二产程的时长与提肌裂孔前后径在各种状态下都呈负相关(-0.40、-0.37、-0.38),与提肌裂孔面积在静息和Valsalval动作时呈负相关(-0.33、-0.39),而在肛提肌收缩状态下负相关不明显,同时左右径与产程长无相关性。结论:本研究阐明了初产妇提肌裂孔大小与分娩时第二产程呈负相关,检测提肌裂孔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第二产程,为客观评价产程进展及影响因素提供影像学支持。
2012 Vol. 23 (5): 338-341 [
摘要
] (
610
)
HTML
(0 KB)
PDF
(0 KB) (
251
)
短篇论著
342
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对颈部淋巴结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
沈锡琳;龙春艳;邓彩妹;杨清水;杨 文;张复华;曹修淮;刘文辉
DOI: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URTE)应变率(Strain ratio,SR)比值对颈部淋巴结(CLN)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病灶组织活检病理证实的144例共376个CLN病灶进行URTE检查,获取弹性成像图后,启动弹性成像SR比值测量软件,测量病灶与周围对照组织的SR比值,以病理诊断为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SR比值的临界值。结果:CLN良性病灶SR比值:1.28±0.45;恶性病灶SR比值:2.21±0.68。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ROC曲线确定SR比值为1.68,对应的诊断敏感性为86.9%,特异性为86.3%,准确性为86.70%,约登指数(YI)为0.73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5。结论:SR比值可用于CLN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为URTE检查提供了较客观的量化指标。
2012 Vol. 23 (5): 342-345 [
摘要
] (
684
)
HTML
(0 KB)
PDF
(0 KB) (
205
)
345
胸膜下气泡影在早期诊断胸膜下肺组织创伤中的价值
郝金华;孙小影;赵小华
DOI:
目的:探讨胸膜下气泡影在早期诊断胸膜下肺组织创伤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7—2011年胸部外伤并行CT检查,且发现胸膜下有不同形态气泡影,伴有或不伴有片絮状影病例共53例。通过CT扫描动态观察伤后1~24 h、24~48 h、3~5 d胸膜下气泡影的演变过程,探讨胸膜下气泡影这一CT征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与胸膜下肺组织损伤、胸膜撕裂伤的关系。结果:53例胸膜气泡影病例,1~24 h初诊主要表现为胸膜下气泡影,部分病例(23例)胸膜下见片状密度增高影,部分病例(13例)伴有胸腔积液。24~48 h复查,大部分病例(30例)胸膜下气泡已吸收,少数病例(2例)明确气胸诊断,而胸膜下肺组织挫(或裂)伤CT表现达到高峰(53例均出现不同程度肺损伤表现)。3~5 d复查大部分病例(46例)趋于稳定或好转。少数病例(11例)出现肺实变。结论:胸膜下气泡影的形成与胸膜下肺组织撕裂伤及脏层胸膜的损伤有密切关系,是早期诊断胸膜下肺组织撕裂伤的特异性征象。
2012 Vol. 23 (5): 345-347 [
摘要
] (
791
)
HTML
(0 KB)
PDF
(0 KB) (
192
)
347
应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无左室重构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
于 超;高 林
DOI:
目的:研究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PH)无左室重构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无左室重构PH患者28例、健康志愿者44例,应用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及应变率成像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e,Va)及应变率(SRe,SRa)。结果:P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右室心肌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可以对PH无左室重构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进行准确的估测。
2012 Vol. 23 (5): 347-349 [
摘要
] (
764
)
HTML
(0 KB)
PDF
(0 KB) (
203
)
350
颈动脉超声、血浆内脂素及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刘 赟;汪 宏
DOI: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血浆内脂素及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联合检测对冠心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拟诊CAD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按造影结果分成对照组(44例)及CAD组(63例),其中CAD组根据病变支数进一步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对所有拟诊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血浆内脂素及血清γ-GT检测,并与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AD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D各组间比较多支病变组的IMT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D组血浆内脂素及血清γ-G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血浆内脂素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血清γ-GT水平在两组中并无明显差别,而与心脏射血分数(EF)呈明显负相关(r=-0.24,P<0.01)。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血浆内脂素及血清γ-GT与CAD密切相关,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血浆内脂素对CAD的诊断及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而血清γ-GT升高提示心脏功能的下降。
2012 Vol. 23 (5): 350-352 [
摘要
] (
674
)
HTML
(0 KB)
PDF
(0 KB) (
199
)
352
C臂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孙勤学;董海波;张贵军;龚夏珍;彭志毅
DOI:
目的:探讨C臂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30例肝癌患者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过程中行C臂CT检查。记录术前C臂CT及常规DSA对病灶、肿瘤实质及供血血管的显示情况,根据TACE后即时C臂CT和DSA点片对碘油沉积部位和范围的显示,分3级:1级为清晰,2级为较清晰,3级为模糊,结果行χ2检验。结果:28例患者(2例弥漫型肝癌未计入)C臂CT发现病灶55个,大小(2.8±1.7)cm(0.6~6.7 cm),常规DSA发现47个,大小(2.9±1.6)cm(0.9~6.6 cm),对肿瘤大小的测量两者无统计学差异(t检验,P>0.05),C臂CT多发现8个(8/55,14.5%)病灶。C臂CT发现肿瘤供血血管126条,比常规DSA多发现29条(29/126,23.0%)。TACE术后C臂CT显示碘油沉积1+2级可达89%(49/55),常规DSA为69%(38/5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3.807,P<0.001)。结论:C臂CT在TACE术前、术中肿瘤定位及肿瘤供血血管显示、术后即时监测碘油沉积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2012 Vol. 23 (5): 352-354 [
摘要
] (
843
)
HTML
(0 KB)
PDF
(0 KB) (
230
)
355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99mTc-CPF显像技术研究
潘桂霞;彭 烨;左长京
DOI:
目的:探讨新型显像剂99mTc-环丙沙星(99mTc-CPF)的SPECT功能性成像检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感染灶的诊断价值。方法:①制备99mTc-CPF,测定其稳定性。②开腹后通过主胰管插管,采用5%牛磺胆酸钠及胰蛋白酶混合物推注,在SAP模型建立后48~72 h在CT引导下向胰腺坏死区注入大肠杆菌,进行SAP继发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③99mTc-CPF SPECT显像。④应用Philips Auto SPECT程序和Multivewer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各组织的定量分析。结果:①99mTc-CPF在6 h内标记率和放化纯均>90%。②经病理证实建立SAP继发感染模型的成功率为93.8%(15/16)。③SAP继发感染病灶部位1 h显像时显现清楚,2 h显像时有所增强,3 h显像明显消退。结论:99mTc-CPF可以用于诊断SAP继发感染。
2012 Vol. 23 (5): 355-357 [
摘要
] (
658
)
HTML
(0 KB)
PDF
(0 KB) (
146
)
358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丁庆国;陆志华;贾传海;陆永明;王 建;张红强;钱 征
DOI: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1例胰腺癌(15例合并肝脏转移瘤、21例合并淋巴结转移)、25例正常对照组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DWI(b值取0、600 s/mm2),分析比较胰腺癌病灶、剩余胰腺实质区与对照组胰腺DWI信号特点,并测定各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定量分析比较各组间ADC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31例胰腺癌中,27例呈高信号,15例合并肝脏转移瘤及21例合并淋巴结转移均呈高信号,胰腺癌组、剩余胰腺实质区、对照组ADC值分别为(1.57±0.26)×10-3 mm2/s、(1.93±0.49)×10-3 mm2/s、(1.77±0.19)×10-3 mm2/s,胰腺癌组ADC值低于剩余胰腺实质区(t=3.61,P<0.001)、低于对照组(t=3.21,P<0.01),剩余胰腺实质区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54,P>0.05)。结论:DWI可清晰显示胰腺癌病灶及肝脏转移、淋巴结转移灶,对胰腺癌诊断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2012 Vol. 23 (5): 358-360 [
摘要
] (
689
)
HTML
(0 KB)
PDF
(0 KB) (
241
)
360
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与中央腺体癌的MRS定量分析
张学琴;王霄英;陆 健;缪小芬;张 涛;郭雪梅;李飞宇;刘 婧;丁 丁;姜吉锋;蒋学祥
DOI:
目的:以三维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的方法定量分析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与中央腺体癌的代谢特征。方法:对7例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和35例中央腺体癌患者做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CC/C)值。结果: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组的CC/C值平均为1.04±0.28,中央腺体癌组的CC/C值平均为2.24±1.2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3,P=0.000)。结论: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与中央腺体癌代谢差异显著;MRS有助于中央腺体癌的诊断。
2012 Vol. 23 (5): 360-362 [
摘要
] (
908
)
HTML
(0 KB)
PDF
(0 KB) (
223
)
363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
刘海霞;孙静华;付英杰;王 龙
DOI: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对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两名医师回顾性分析257例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患者MDCTA检查资料和其中48例患者的DSA检查资料。将锁骨下动脉分为近侧段和远侧段进行观察。结果:两名医师用盲法在影像工作站重建患者锁骨下动脉三维血管图像,并分别对1 028段血管作出了诊断,经统计学检验两者诊断结果一致,W=3.0,P=0.809。192段血管分别用DSA和MDCTA两种检查方法进行了评价,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W=7.0,P=0.321;与DSA比较,MDCTA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的灵敏度为98.6%,特异度为96.7%,准确度为97.4%。结论:MDCTA是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病变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2012 Vol. 23 (5): 363-365 [
摘要
] (
785
)
HTML
(0 KB)
PDF
(0 KB) (
447
)
365
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影像表现
何江涛;陈检文;杨汉丰
DOI:
目的:分析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表现。男23例,女11例;年龄24~65岁,平均42.4岁;均行X线平片、CT检查,18例行MRI检查。结果:34例患者均有腰腿痛表现。X线侧位片显示19例(55.9%),屈曲位较过伸位更清楚显示离断病变;CT能全部确认34例椎体后缘离断;MRI可显示椎体后缘骨缺损及椎体后缘局部信号改变,但不能确诊。典型影像学特征:椎体后缘骨质缺损,边缘硬化;缺损后方有骨片突入椎管;硬膜或神经根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椎体后缘离断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CT是最佳的诊断技术,为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2012 Vol. 23 (5): 365-367 [
摘要
] (
917
)
HTML
(0 KB)
PDF
(0 KB) (
284
)
影像技术
368
肩部急性损伤第二X线摄影体位的选择与比较
王 宏;李 捷;何志明
DOI:
目的:探讨肩部急性损伤时第二X线摄影体位的选择与应用。方法:回顾分析87例肩部急性损伤时所行第二体位摄影,对6种用于急性肩损伤的摄影体位进行比较。结果:肩部第二摄影体位对于肩部骨折、脱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判断骨折和脱位的移位方向很有帮助。不同摄影体位对不同的肩部骨折或脱位作用不同。结论:合理运用第二体位可以提高肩部骨折和脱位的检出,并能进一步判断骨折和脱位的移位情况,熟悉第二体位正常影像解剖对诊断很重要。
2012 Vol. 23 (5): 368-369 [
摘要
] (
660
)
HTML
(0 KB)
PDF
(0 KB) (
189
)
病例报告
370
下丘脑神经节细胞瘤1例
纪 元;包如意;苗延巍;郎志谨
DOI:
2012 Vol. 23 (5): 370-371 [
摘要
] (
633
)
HTML
(0 KB)
PDF
(0 KB) (
182
)
371
神经梅毒1例
石双任;陈宏伟
DOI:
2012 Vol. 23 (5): 371-372 [
摘要
] (
762
)
HTML
(0 KB)
PDF
(0 KB) (
184
)
373
CT诊断鼻咽部假性淋巴瘤1例
康厚艺;张伟国;高 洋
DOI:
2012 Vol. 23 (5): 373-374 [
摘要
] (
803
)
HTML
(0 KB)
PDF
(0 KB) (
196
)
374
气管支气管巨大症1例
于朝阳;翟 淼;马士成;卢万玲;吕凤娇
DOI:
2012 Vol. 23 (5): 374-375 [
摘要
] (
548
)
HTML
(0 KB)
PDF
(0 KB) (
163
)
375
无症状主动脉夹层1例
张文辉;张 煜;曹慧茹
DOI:
2012 Vol. 23 (5): 375-376 [
摘要
] (
654
)
HTML
(0 KB)
PDF
(0 KB) (
231
)
376
胰岛细胞增生症CT表现及文献复习(附2例报道)
任进军;陈艳芳;何金萍;尹东剑;訾学荣;曾艳红
DOI:
2012 Vol. 23 (5): 376-378 [
摘要
] (
752
)
HTML
(0 KB)
PDF
(0 KB) (
205
)
378
超声诊断子宫腺肉瘤1例
赵国家;唐少珊;刘守君
DOI:
2012 Vol. 23 (5): 378-379 [
摘要
] (
675
)
HTML
(0 KB)
PDF
(0 KB) (
189
)
379
右锁骨孤立性浆细胞瘤1例
孙占国;陈月芹;黄书然;王皆欢;王林省
DOI:
2012 Vol. 23 (5): 379-380 [
摘要
] (
691
)
HTML
(0 KB)
PDF
(0 KB) (
222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