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0年 21卷 8期
刊出日期:2010-08-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533 发作间期18F-FDG联合13N-NH3·H2O PET脑显像在颞叶内侧癫痫术前定位中的价值
陆东燕;高 硕;杨卫东;蔡 莉;李彦生;李伟龙
DOI: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18F-FDG联合13N-NH3·H2O PET脑显像在颞叶内侧癫痫术前定位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行头部MRI、18F-FDG及13N-NH3·H2O PET/CT检查并经术中深部脑电图(DEEG)及皮层脑电图(ECoG)证实的颞叶内侧癫痫患者17例。所有PET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分析,对18F-FDG及13N-NH3·H2O PET显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 PET显像对癫痫灶准确定侧12例(70.6%),准确定位5例(29.4%);13N-NH3·H2O PET显像准确定侧9例(52.9%),准确定位4例(23.5%)。两种显像方法对癫痫灶定侧性能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638,P=0.005),定侧准确性经McNemar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分析两种显像结果对癫痫灶准确定位8例(47.1%)。结论:发作间期18F-FDG PET显像对颞叶内侧癫痫有较高的定侧准确性,13N-NH3·H2O PET显像亦可以有效定侧颞叶癫痫。联合两种显像剂显像,优势互补,定位准确性明显提高,且癫痫灶低代谢、高灌注的表现使诊断特异性增加,更有助于颞叶癫痫灶的准确定位。
2010 Vol. 21 (8): 533-535 [摘要] ( 1190 ) HTML (0 KB)  PDF  (0 KB)  ( 173 )
536 不同颜色光刺激视皮层脑功能成像研究
赣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江西 赣州 000
DOI: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不同颜色光的变化在视皮层的信号强度的反应。资料与方法:48名受试者均接受红、绿、蓝3种颜色光的刺激。运用功能成像分析软件(AFNI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机自动产生出所选层面的时间信号强度相关图,并用统计学方法对图像进行比较。结果:48名受试者接受刺激后在双侧枕叶视皮层均有兴奋区,绿光刺激的平均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强度比红光刺激增强17.5%左右(P<0.05),而蓝光刺激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比绿光刺激增强9.6%左右(P<0.05)。同时发现右侧光刺激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比左侧光刺激增强18%左右(P<0.05),此外脑组织兴奋还见于外侧膝状体、上丘、脑干的顶盖前区、顶叶皮层等。结论:通过对fMRI图像进行统计学分析,证实在光的刺激下枕叶视皮层血流信号增强,3种颜色光刺激中对蓝光最敏感,红光敏感性最弱,并且右侧信号变化比左侧强。
2010 Vol. 21 (8): 536-539 [摘要] ( 1855 ) HTML (0 KB)  PDF  (0 KB)  ( 197 )
540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肾移植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
徐 晶;王小丛;傅耀文;徐 卉
DOI: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评价肾移植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T技术检查91例肾移植患者及60例同期健康人,评价其颈总动脉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结果:肾移植术后组颈总动脉Ep、β、及AC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同时肾移植术后非高血压组较高血压组颈总动脉弹性有明显改善。结论:ET技术有助于早期发现及定量分析肾移植患者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肾移植术后应严格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
2010 Vol. 21 (8): 540-542 [摘要] ( 1152 ) HTML (0 KB)  PDF  (0 KB)  ( 166 )
543 食管入口病变的X线钡剂和CT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潘玉萍;庄奇新;顾一峰;王纪龙;周建勤;殷善开;李明华
DOI:
目的:分析食管入口病变的临床以及X线和CT表现,探讨食管入口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提高食管入口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4例经临床、手术、穿刺和病理证实的食管入口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34例均行CT检查,其中27例行增强前后CT扫描,7例仅行CT平扫。34例中有28例行X线钡剂检查。结果:34例食管入口病变包括原发于食管入口的肿瘤14例(鳞癌12例、未分化癌2例)、食管入口括约肌肥厚3例、食管入口憩室5例、食管入口损伤12例。34例食管入口病变均有吞咽障碍的临床症状,食管入口癌的中晚期,吞钡检查可见食管入口黏膜破坏。肿瘤早期CT表现不明显,中晚期病人食管入口壁可有不规则增厚或肿块。环咽肌肥厚者,CT表现为食管壁局部增厚,黏膜光滑。食管入口憩室者,CT表现为食管入口侧壁不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吞钡可见食管一侧囊袋状龛影,有钡剂进入。食管入口破裂者吞钡时,可见钡剂溢入颈部软组织,2例食管入口破裂、穿孔并发纵膈脓肿者CT可见上纵膈增宽,增强扫描后见低密度脓腔。结论:X线钡剂检查对食管入口病变的诊断,目前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简便易行、费用低廉、易被患者接受。CT对食管入口肿瘤的定性、分期,对食管入口损伤及其并发症的观察有重要意义,若将两者结合起来,能提高食管入口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2010 Vol. 21 (8): 543-546 [摘要] ( 1179 ) HTML (0 KB)  PDF  (0 KB)  ( 171 )
547 应用高频超声评价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杨 欣;王 薇;曹 霞;郑春梅;马春燕;任卫东
DOI: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兔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5只);B组为AS模型组(25只);C组为辛伐他汀治疗组(20只)。超声检测不同时期各组兔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EDD),并进行了相关的血脂测定及病理检查。结果:辛伐他汀治疗组兔的血脂水平明显减低,EDD较AS组明显改善,12周以后NEDD较AS组有显著差异。结论:辛伐他汀可以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轻AS病变程度。高频超声是评价药物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良好方法。
2010 Vol. 21 (8): 547-548 [摘要] ( 1109 ) HTML (0 KB)  PDF  (0 KB)  ( 236 )
549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鉴别诊断
田 笑;鹿 强;殷小平;梁广路
DOI:
目的:分析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胰头癌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以提高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09年7月我院证实的30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30例胰头癌患者的CT资料,总结其CT特征。结果: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主要CT鉴别点:①肿块钙化(17例,0例);②门脉期肿块强化与正常胰腺对比,呈相对低密度(2例,30例),相对等密度(28例,0例);③胰体尾萎缩(0例,18例),胰腺假囊肿(13例,1例);④胰管扩张(18例,25例),胰管钙化(13例,0例),病灶处胰管截断(4例,12例),病灶处胰管贯通(14例,1例);⑤胆管扩张(25例,12例),病灶处胆管截断(2例,21例),病灶处胆管逐渐变细(10例,4例);⑥不相交征(0例,20例)。结论:胰头部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表现具备一定特征性, CT检查能够为两者的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2010 Vol. 21 (8): 549-552 [摘要] ( 1154 ) HTML (0 KB)  PDF  (0 KB)  ( 243 )
553 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的声像图分析
杨 晔;王嘉俊;丛 杰
DOI:
目的: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的组织来源多样,病理结构复杂,通过分析其超声声图像表现,探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及提高超声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25例,分析其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多位于肾周、脊柱旁及肾上腺区;体积多较大;以低回声为主,可有囊性变及钙化且各具特点;边界清晰度与形态规整度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组无明显差别(P>0.05);血流丰富程度良恶性组无明显差别(P>0.05);恶性肿瘤组的平均长径明显大于良性肿瘤组(P<0.025,a=0.05),具有显著差异;成神经细胞瘤以内部密集细小钙化为特点,而嗜铬细胞瘤则表现为血供较丰富伴散在小液性区。结论: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超声表现缺乏特异性,定性准确率较低;仅根据肿瘤形态、边界及血流显像情况判断其良恶性不可靠。
2010 Vol. 21 (8): 553-555 [摘要] ( 1073 ) HTML (0 KB)  PDF  (0 KB)  ( 258 )
556 活体后交叉韧带MRI功能解剖学研究
陈 新;潘晶晶;王从颖;牛琰鑫;刘 伟;杨 帆
DOI:
目的:研究活体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功能解剖学的变化。方法:本组30例自愿者,共40侧膝关节,平均年龄23岁。应用三维MRI序列对每个膝关节行5种体位扫描,膝伸直位(屈膝0°)和屈膝位(30°、60°、90°、120°),经斜矢状和斜冠状面图像重建,测量PCL长度及仰角和偏离角的变化,并观察解剖形态学变化。结果:屈膝0°~90° PCL长度随屈膝度增加而增加,屈膝120°时,PCL长度变短。随屈膝度增加偏离角逐渐变小,当屈膝达120°时,偏离角又增大。PCL仰角于屈膝30°时最小,屈膝120°时最大。结论:应用MRI技术可行PCL功能解剖学研究。
2010 Vol. 21 (8): 556-558 [摘要] ( 1038 ) HTML (0 KB)  PDF  (0 KB)  ( 486 )
559 用于椎体造影的纤维蛋白胶基造影剂的相关研究
江 斌;周子强;陈鸿辉;李爱国;梁伟国;董 飞
DOI:
目的:制备适用于椎体造影的纤维蛋白胶基造影剂,并对其性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纤维蛋白原按体积比1∶1溶解于纤维蛋白溶解酶抑制剂,凝血酶按体积比1∶1溶解于氯化钙溶液后与不同比例的造影剂结合,分别测定不同实验组的造影剂的显影性和粘度值,以期获得最佳配比。结果:试验Ⅷ组的配比在保证较高的粘滞度的前提下保持了良好的显影性,更加有助于对骨水泥渗漏的判断。结论:纤维蛋白胶与水溶性碘造影剂以最佳配比组合所获得的纤维蛋白胶基造影剂在保持其显影性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粘滞度,为椎体造影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手段。
2010 Vol. 21 (8): 559-563 [摘要] ( 1091 ) HTML (0 KB)  PDF  (0 KB)  ( 188 )
       综述
563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郭 佳;尹雅芙;李亚明
DOI:
2010 Vol. 21 (8): 563-566 [摘要] ( 964 ) HTML (0 KB)  PDF  (0 KB)  ( 176 )
566 声带和室带病变的超声诊断进展
胡 巧
DOI:
2010 Vol. 21 (8): 566-568 [摘要] ( 981 ) HTML (0 KB)  PDF  (0 KB)  ( 184 )
       短篇论著
569 高分辨率CT诊断眶内壁骨折误诊的原因分析
马春忠;王建军;郭文斌;刘圣源;王维平;于晓坤
DOI:
目的:探讨和分析高分辨率CT在诊断眶内壁骨折中的误诊原因。方法:对40例经高分辨率CT(HRCT)诊断为眶内壁骨折的患者应用HRCT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单纯HRCT和HRCT结合MPR、VR技术诊断眶内壁骨折的差异的原因。结果:采用HRCT在不伴明显移位的线性骨折中8处(8/25)误诊为筛孔,复合型骨折中7处(7/11)将筛孔误诊为骨折。单纯HRCT和HRCT结合MPR、VR技术诊断眶内壁骨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RCT结合MPR、VR技术可以准确诊断有无骨折、准确区分不伴明显移位的线性骨折和筛孔。结论:不结合MPR、VR技术的单纯HRCT诊断眶内壁骨折存在误诊可能。
2010 Vol. 21 (8): 569-570 [摘要] ( 1067 ) HTML (0 KB)  PDF  (0 KB)  ( 221 )
571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对鼻区骨折的诊断价值
叶玉芳;张淑倩;刘蓉辉;王连庆;周汝明
DO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扫描后应用表面重建(SSD)、多平面重建(MPR)在鼻区骨折显示方面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为鼻区骨折的89例患者行容积扫描,并用骨算法及软组织算法薄层重建,结合SSD、MPR图像进行多方位观察。结果:89例患者中CT确诊为鼻区骨折67例,14例正常或仅有软组织挫伤,8例为整复术后复查。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SSD、MPR重建的联合应用对于判断有无鼻区骨折及骨折的程度、范围和对复位术后手术效果的评价均有较高的价值。
2010 Vol. 21 (8): 571-573 [摘要] ( 1007 ) HTML (0 KB)  PDF  (0 KB)  ( 415 )
573 唾液腺动态显像定量分析对干燥综合征诊断价值的探讨
向 阳;宋丽萍
DOI:
目的:探讨唾液腺动态显像定量分析诊断干燥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静脉注射99mTcO4-对3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和12例健康人行唾液腺动态显像,对所得图像及时间-放射性曲线进行分析,并计算摄取指数(UR)、相对摄取率(S/T)、排泄率(MSR)及酸刺激后唾液腺放射性计数由高峰降至最低的时间(Tmin)。结果:干燥综合征组的UR、S/T、MSR明显低于正常组,Tmin明显高于正常组,均为P<0.001。在腮腺中4个指标的灵敏度分别为93.3%、96.67%、86.67%、83.33%,在颌下腺中4个指标的灵敏度分别为90%、93.33%、86.67%、86.67%。结论:UR、S/T、MSR、Tmin是诊断干燥综合征的灵敏指标,唾液腺动态显像定量分析对诊断干燥综合征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0 Vol. 21 (8): 573-576 [摘要] ( 1064 ) HTML (0 KB)  PDF  (0 KB)  ( 175 )
576 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中心静脉营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孙凤芝;李永杰
DOI: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中心静脉营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0月~2009年2月拟实施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需中心静脉营养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体表定位盲穿法)和超声组(采用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观察结果包括置管一次成功率、穿刺置管所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留管时间。结果: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83例(92.2%),两次(以上)成功7例(7.8%),穿刺失败0例,总成功率10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72例(80.0%),两次(以上)成功10例(11.1%),穿刺失败8例,总成功率91.1%。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失败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组穿刺时间为(4.8±2.2)min,短于对照组(12.3±3.3)min(P<0.05)。超声组1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11例(P<0.01)。超声组导管平均留管时间为(30.8±8.5)d,明显长于对照组(23.6±11.8)d(P<0.01)。结论: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缩短穿刺时间,留置导管时间长。对于穿刺困难患者,严格的护理程序是减少或避免中心静脉置管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手段。超声引导下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中心静脉营养中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且安全、可靠,对于经验不足的初学者也非常适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0 Vol. 21 (8): 576-578 [摘要] ( 1209 ) HTML (0 KB)  PDF  (0 KB)  ( 248 )
579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价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关系
王安明;史 跃;朱丽丽;赵汉青;李皖陇;陈 凯;高从敬
DOI:
目的: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价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767例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计算心肌桥的发生率,测量心肌桥长度、深度、确切的部位及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比较单纯心肌桥组与合并冠状动脉硬化组之间的关系。结果:767例中,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01例(52.3%),左前降支是最常见的部位(344/401),左前降支心肌桥组和无心肌桥组近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其中轻度P<0.0001,中度P<0.02,重度P<0.0001。左前降支心肌桥近侧狭窄与心肌桥的厚度有关,与长度无关。结论:心肌桥近侧冠状动脉硬化发生率高,表明心肌桥是冠状动脉病变解剖学上的危险因素。
2010 Vol. 21 (8): 579-581 [摘要] ( 1031 ) HTML (0 KB)  PDF  (0 KB)  ( 256 )
581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肥厚型心肌病及高血压性心肌肥厚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邓惠兴;马爱群;杨爱民;程 虎;冉宏德
DOI:
目的:探讨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肥厚型心肌病及高血压性心肌肥厚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2例,其中间壁肥厚型10例,心尖部肥厚型2例,接受静态心肌灌注显像;临床确诊的向心性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22例,接受运动负荷-静态心肌灌注显像。结果:①10例间壁肥厚型患者的间壁与后壁比值为1.8~2.7,平均为2.28,2例心尖部肥厚型患者的心尖与后壁比值分别为1.8、2.3,以间壁(心尖)与后壁比值大于1.3为诊断标准,诊断灵敏度为100%;超声心动图首次诊断灵敏度为83.3%(10/12)。②两组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计算的间壁(心尖)与后壁比值分别为(2.24±0.29)和(1.19±0.1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超声计算比值分别为(2.02±0.33)和(1.15±0.11),两种检查结果间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96。③肥厚型心肌病组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共检出合并心肌缺血7例,以冠脉造影为对照,心肌灌注显像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50%;高血压性心肌肥厚组共检出心肌缺血9例,灵敏度为80.0%、特异性为91.7%。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准确诊断及鉴别肥厚型心肌病及高血压性心肌肥厚,并能同时检测心肌缺血,但对于肥厚型心肌病应注意假阳性的问题。
2010 Vol. 21 (8): 581-583 [摘要] ( 1021 ) HTML (0 KB)  PDF  (0 KB)  ( 168 )
583 不同时期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诊断价值
李玉宏;吴存刚;吴凤霞;何秀丽;孙丽丽;高 静;葛丽丽
DOI: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4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室壁运动情况,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左冠状动脉起源、走行,血流方向,左、右冠状动脉之间的侧支循环。结果:婴儿期及成人期共同表现: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不同表现:婴儿期心肌缺血,心内膜增厚,心肌运动减弱,射血分数减低,侧支循环不丰富;成人期心肌缺血不明显,心肌运动及射血分数正常,侧支循环丰富。结论:不同时期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不同,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
2010 Vol. 21 (8): 583-585 [摘要] ( 989 ) HTML (0 KB)  PDF  (0 KB)  ( 175 )
585 多层螺旋CT测量肝脏体积在活体肝移植中的应用
王 锐
DOI: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测量肝脏体积及对活体肝移植的应用价值。方法:MSCT扫描26例供体和受体亲体肝移植患者,并对所有病例采用阈值法和层切法对全肝肝叶体积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与标准化体积进行对比。结果:MSCT肝脏体积测量的供体和受体平均体积分别为1204.23cm3、1232.4cm3,供体和受体标准化平均体积分别为1207.02cm3、1220.1cm3,2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可以准确评价肝脏体积,为活体肝移植术前提供重要依据。
2010 Vol. 21 (8): 585-588 [摘要] ( 973 ) HTML (0 KB)  PDF  (0 KB)  ( 339 )
588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杨生佑;唐 雷;袁 燕
DOI:
目的:分析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影像表现,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GIST 5例和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神经鞘瘤、多形性横纹肌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各1例的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EGIST中,分别起源于直肠外、肠系膜、腹腔网膜;4例表现为类圆形;大小为4.8~13.2cm,平均8.3cm×5.6cm;4例病灶内有微小囊变区;3例病灶内有大片瘢痕状坏死区;病灶内发生出血、溃疡、钙化各1例;2例有腹腔转移结节;CT及MRI增强均有明显强化,病灶内可见增粗增多的肿瘤血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神经鞘瘤、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均位于腹膜后,肠系膜上动脉瘤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大小为4.9~13.0cm,平均8.9cm×7.5cm;病灶内可有低密度坏死区、斑点状钙化,增强后实质部分有明显强化,动脉瘤强化程度接近腹主动脉。结论:EGIST与腹膜后常见肿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差异,仔细分析其影像特征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2010 Vol. 21 (8): 588-590 [摘要] ( 1152 ) HTML (0 KB)  PDF  (0 KB)  ( 218 )
591 结肠充气造影CT低剂量平扫与常规剂量增强扫描结合应用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龙腾河;廖明壮;罗焕江
DOI:
目的:探讨结肠充气造影MS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结合应用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患者进行结肠充气状态下150mAs、50mAs两种剂量的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记录扫描的单次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对诊断结果和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50mAs 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与50mAs MSCT平扫结合150mAs MSCT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相同;结肠充气状态下150mAs、50mAs两种剂量的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结肠壁、结肠带、腔外间隙的显示清晰度优良,能满足对肠道疾病的观察和诊断;150mAs、50mAs两种剂量的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结肠结构的三维图像几乎没有影响,但在肝脏及结肠肿块的显示、周围软组织浸润程度、腹膜后淋巴结分辨率、图像的三维重建成像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结论:结肠充气造影CT低剂量平扫与常规剂量增强扫描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既降低患者所受辐射量,又符合诊断要求的检查方法。
2010 Vol. 21 (8): 591-593 [摘要] ( 1881 ) HTML (0 KB)  PDF  (0 KB)  ( 168 )
594 经阴道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宫颈癌的检测价值
李 平;王学梅;刘延君;张雨芹
DOI:
目的:探讨经阴道能量多普勒超声(TVCDE)对宫颈癌的检测价值。方法:对30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3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44例宫颈癌患者进行TVCDE检查,测量宫颈大小,探测其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并计算其彩色像素密度(CPD)。结果:与对照组及CIN组比较,宫颈癌组宫颈的前后径与左右径明显增大,宫颈的血流信号显著增多(P<0.05)。宫颈癌组与CIN组比较,PSV明显增大(P<0.05),RI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TVCDE能较客观地显示宫颈局部病变及邻近组织器官的浸润情况,评价宫颈大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评估宫颈癌的分期、判断放化疗疗效提供重要信息。
2010 Vol. 21 (8): 594-596 [摘要] ( 1024 ) HTML (0 KB)  PDF  (0 KB)  ( 459 )
596 小儿阴道内胚窦瘤的超声诊断及化疗监测
王晓曼;贾立群
DOI:
目的:探讨小儿阴道内胚窦瘤的超声表现特点和超声诊断依据及超声在本病化疗随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小儿阴道内胚窦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化疗后超声改变,结合文献综合分析总结。结果:15例超声均清晰显示肿瘤位于阴道,肿瘤平均径线为3~5cm,5例瘤体为不均匀低回声,其中1例见少量不规则囊腔,10例呈相对均匀低回声。肿瘤最大者累及膀胱后壁及后尿道。1例盆腔内可见小结节状转移灶。化疗2~4个月超声复查,瘤体均缩小1/2,呈低回声小包块,转移浸润灶消失。化疗7~8个月复查, 呈边缘模糊低回声小结节。结论:本病好发于婴幼儿,临床常见阴道出血,超声发现阴道实性低回声肿物时应首先考虑阴道内胚窦瘤。超声对小儿阴道肿瘤的定位准确,定性符合率高,高频探头可清晰监测肿瘤大小及实质回声的变化。超声在小儿阴道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化疗期间监测和术后随访中均有重要价值。
2010 Vol. 21 (8): 596-598 [摘要] ( 934 ) HTML (0 KB)  PDF  (0 KB)  ( 368 )
59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坐骨结节囊肿的诊断价值
吕扬平;李新新;钟小苹;陈苏兰;张玉清
DOI:
目的:探讨坐骨结节囊肿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坐骨结节囊肿声像图表现、手术发现及病理结果。结果:超声诊断与手术及病理符合率为93.75%。坐骨结节囊肿的声像图表现:在坐骨结节与皮下软组织之间的大小不等的囊性肿块,其边界清,多数形态不规则,可呈扁平状、裂隙状、单房或多房,囊壁较厚、多不光滑,囊内大多为均匀细小点状低回声或无回声,有的可见絮状或团状高回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坐骨结节囊肿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可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2010 Vol. 21 (8): 598-599 [摘要] ( 1020 ) HTML (0 KB)  PDF  (0 KB)  ( 208 )
600 武术功力运动对腕骨形态结构影响的定量CT研究
宋晓霞;陈雁卉;刘鸿宇;张 杰;李中华
DOI:
目的:研究武术功力运动(单掌断砖)对腕骨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功力运动员(功力组)8人、非运动员(对照组)6人,均为20~30岁男性。经64层螺旋CT扫描腕骨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各腕骨体积、相对体积、骨密度。结果:功力组小多角骨左、右手体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其它腕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功力组左、右手间各腕骨体积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功力组各腕骨相对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功力组右手头状骨、钩骨CT值及左手头状骨CT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其它腕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功力组左、右手间各腕骨CT值比较也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武术功力运动(单掌断砖)所产生的应力对各腕骨体积影响较小,但可使受力部位某些腕骨的骨密度增高。
2010 Vol. 21 (8): 600-602 [摘要] ( 101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3 )
       病例报告
603 舌尖神经鞘瘤1例
胡兴荣;朱毅忠
DOI:
2010 Vol. 21 (8): 603-604 [摘要] ( 995 ) HTML (0 KB)  PDF  (0 KB)  ( 208 )
604 上额骨巨大骨化性纤维瘤并脑脊液鼻瘘1例
刘景忠;黄成民;李中华
DOI:
2010 Vol. 21 (8): 604-605 [摘要] ( 924 ) HTML (0 KB)  PDF  (0 KB)  ( 212 )
605 胆道隐球菌病的影像诊断(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韩东明;岳 巍;李玉侠;王红坡;闫瑞芳
DOI:
2010 Vol. 21 (8): 605-607 [摘要] ( 951 ) HTML (0 KB)  PDF  (0 KB)  ( 191 )
607 多层螺旋CT术前诊断腹茧症的可靠性分析(附4例报告)
董 馨;靳心昱;张 洁
DOI:
2010 Vol. 21 (8): 607-608 [摘要] ( 970 ) HTML (0 KB)  PDF  (0 KB)  ( 362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