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9年 20卷 8期
刊出日期:2009-08-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581
病毒性脑炎的不典型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分析
王培源;王 霞;王 旭;夏吉凯;许 昌;张 林
DOI: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不典型影像学表现及分型,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439例病毒性脑炎中79例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影像资料。79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DWI扫描,67例行增强扫描,12例病灶区行二维多体素MRS检查,54例行CT平扫,3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不典型影像学表现的病毒性脑炎分为单发脑实质型、边缘系统及灰质核团型和弥漫型,各型均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结论:不典型表现的病毒性脑炎通过选择合理的影像检查技术,结合以上分型、临床及其影像学表现,诊断并不困难。
2009 Vol. 20 (8): 581-586 [
摘要
] (
1480
)
HTML
(0 KB)
PDF
(0 KB) (
212
)
病例报告
586
脐尿管癌1例
武 峰
DOI:
2009 Vol. 20 (8): 586-586 [
摘要
] (
1354
)
HTML
(0 KB)
PDF
(0 KB) (
376
)
论著
587
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夏建东;江新青;彭国晖
DOI: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40例中男33例,女7例;年龄19~82岁,平均56岁,50岁以上31例(77.5%);有吸烟史33例(82.5%)。结果:40例腮腺腺淋巴瘤共发现62个肿瘤(单侧单发29例,单侧多发6例,双侧多发5例),其中46个(74.2%)位于腮腺后下方。肿瘤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T1WI呈低信号,T2WI及压脂T2WI呈低、高混杂信号,囊变区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表现为早期轻中度强化。结论:腮腺腺淋巴瘤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术前MRI检查不但可以对肿瘤进行术前准确定位和发现多发病灶,而且有利于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2009 Vol. 20 (8): 587-590 [
摘要
] (
1495
)
HTML
(0 KB)
PDF
(0 KB) (
177
)
病例报告
590
藏毛窦超声表现1例
刘 东;李凤华;刘 强
DOI:
2009 Vol. 20 (8): 590-590 [
摘要
] (
1307
)
HTML
(0 KB)
PDF
(0 KB) (
235
)
论著
591
磁源性影像对脑海绵状血管瘤伴发癫痫的术前评价
孙吉林;张 萍;赵文清;吴 杰;李素敏
DOI:
目的:探讨磁源性影像(MSI)对脑海绵状血管瘤(CA)伴发癫痫患者的癫痫灶定位价值,为癫痫外科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对13例脑CA伴发癫痫的患者进行了MRI和MSI检查。观察CA与MSI所确定的癫痫灶之间的位置关系。所有13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结果:13例患者中,11例CA位置与MSI所确定的癫痫灶位置距离<2cm,2例>2cm。按照Engel分级标准,所有患者均为1级,术后(6~53个月)随访12例患者术后癫痫未发作,1例癫痫发作1次。结论:MSI能明确CA与癫痫灶之间的位置关系,对术前制定手术计划有重要意义。
2009 Vol. 20 (8): 591-594 [
摘要
] (
1473
)
HTML
(0 KB)
PDF
(0 KB) (
218
)
病例报告
594
超声诊断先天性腹主动脉肾上段膜性狭窄1例
杨 凯;王润兰
DOI:
2009 Vol. 20 (8): 594-594 [
摘要
] (
1240
)
HTML
(0 KB)
PDF
(0 KB) (
181
)
论著
595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首次“清甲”唾液腺吸收剂量
刘 斌;匡安仁;曾 宇;潘明志;赵 祯;王建涛
DOI:
目的:估算131I首次“清甲”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腮腺、颌下腺内照射吸收剂量。方法:前瞻性纳入术后拟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40例,其中女33例,男7例,年龄(44±15)岁。患者在服用131I 3.7GBq后1、2、3、4、12、24、48h行头颈部前、后位静态显像,分别在前、后位图像中勾画腮腺、颌下腺感兴趣区(ROI),以大脑实质作为本底行本底校正。将不同时间点腮腺、颌下腺的放射性计数转变为放射性活度值,利用Origin 7.0软件绘制唾液腺时间-放射性活度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依照美国核医学会医用内照射剂量学委员会提出的内照射吸收剂量学计算方法,计算唾液腺的吸收剂量。结果:腮腺、颌下腺平均吸收剂量分别为(0.15±0.10)mGy/MBq、(0.19±0.07)mGy/MBq。结论:131I首次“清甲”中,DTC患者唾液腺辐射吸收剂量较低。
2009 Vol. 20 (8): 595-598 [
摘要
] (
2036
)
HTML
(0 KB)
PDF
(0 KB) (
224
)
599
64层螺旋CT在肺静脉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陈光祥;漆 军;黄新文;唐光才;兰永树;高礼明
DOI:
目的:研究肺静脉开口大小、形状、第一分支距肺静脉开口距离及肺静脉主干大小和形状随走行的变化。方法:分析103例影像资料的肺静脉与左心房连接类型,测量肺静脉口及主干长短径、第一分支距肺静脉口距离,计算肺静脉口指数。结果:标准4支肺静脉81例(78.6%),上肺静脉口径大于下肺静脉,右上、下肺静脉口径分别大于左上、下肺静脉(P<0.05);右侧肺静脉口指数大于左侧;男性肺静脉口较女性大(P<0.05);男女肺静脉口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支肺静脉第一分支距肺静脉口距离不同,左右、上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肺静脉口支出现率以右下最高(74.7%),左上最低(3.2%)。肺静脉主干汇入左房时部分(55.6%)左下肺静脉口径逐渐减小,其它3支逐渐增粗,形状都是逐渐变扁。结论:肺静脉解剖变异较大,各支肺静脉大小、形状及口支出现率不同,部分左下肺静脉汇入左房时其口径逐渐变小,在评价其狭窄时应特别注意。
2009 Vol. 20 (8): 599-602 [
摘要
] (
2369
)
HTML
(0 KB)
PDF
(0 KB) (
229
)
603
双源CT双能量直接去骨血管成像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并与DSA对照
张龙江;赵艳娥;柴 学;周长圣;郑 玲;卢光明
DOI: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直接去骨血管成像(DE-CTA)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2008年6~12月共24例患者进行了DE-CTA和DSA检查。利用直接能量减影处理后的数据重组容积再现数据,同时将能量平均后数据进行常规CTA重组。分别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独立评价所有患者颈内动脉颅内段DE-CTA的图像质量、动脉瘤的有无,出现动脉瘤时记录其数目、大小和瘤颈,并与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例患者各1条颈内动脉闭塞,1例患者因延迟时间差错2条血管显影较差(1分),其余44条血管均可满足影像学评价。以DSA为参照标准,常规CTA检出了46条血管共有23个动脉瘤,漏诊了3个,而DE-CTA检出了全部26个动脉瘤。以DSA为参照标准,常规CTA和DE-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分别为88.5%和100%。DE-CTA测量的动脉瘤平均瘤颈与最大径分别为(3.5±1.3)mm、(6.7±5.1)mm,与DSA测量值之间[瘤颈(3.4±1.3)mm、最大径(6.9±5.2)mm)]有较好的相关性(r=0.565,P=0.015;r=0.979,P=0.000)。结论:DE-CTA能有效去除骨结构,显示颅内段颈内动脉,在诊断该处动脉瘤方面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09 Vol. 20 (8): 603-606 [
摘要
] (
2342
)
HTML
(0 KB)
PDF
(0 KB) (
207
)
607
特发性高尿钙症对病人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张思伟;王毅明;游玉梅
DOI: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特发性高尿钙症(IH)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72例IH患者和72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的腰椎及左髋部骨密度(BMD)值,并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IH患者的尿Ca/Cr、尿DPD/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肠吸收型组的血清BALP、PTH和BG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而肾脏漏出型组的BALP、PTH与BG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漏出型组患者的股骨颈BMD和腰椎BMD值均较肠吸收型组及对照组低;指标BGP、BALP及DPD与各部位BMD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对于泌尿系结石患者,应注意IH的可能。IH患者常存在骨量减少和骨代谢紊乱,合理检测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有助于IH患者骨代谢紊乱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2009 Vol. 20 (8): 607-610 [
摘要
] (
148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8
)
611
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CT征象的早期表现及其随访观察
黎 庶;张立娜;王 欣;刘 婷;李佩玲;谢秀丽;徐 克
DOI:
目的:提高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IPA)早期影像表现及随访中影像演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IPA患者经平均96d随访(20~692d)的141次(平均6.4次)CT图像,动态观察IPA的影像特征、数量和大小的变化。结果:IPA首次检查的早期多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平均为1.39cm(范围0.3~3.7cm)。病变多发为主要形式,平均5.3个(范围1~20个)。病变周围伴有晕征是早期较为特征性的改变,出现率为77.3%(17/22)。在7~14d的影像随访期间,结节病变无论是数量还是大小在此期间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平均大小1.64cm(0.4~4.2cm),平均病变数量5.8个(1~23个)。平均23d(15~30d)时出现的空气半月征和空洞强烈提示IPA的诊断。结论:IPA好发于免疫缺陷患者,结节周围的晕征为CT的早期特征性表现,熟悉IPA的CT影像表现及演变过程对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2009 Vol. 20 (8): 611-614 [
摘要
] (
1503
)
HTML
(0 KB)
PDF
(0 KB) (
213
)
615
非肿瘤性肠壁增厚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基础
陈光文;宋 彬;吴 苾
DOI:
目的:探讨由非肿瘤性疾病引起的肠壁增厚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分析284例经手术、内镜取活检或临床证实的非肿瘤性肠壁增厚患者的CT资料,记录肠壁增厚的分布、增厚方式、程度、密度、强化方式以及相关肠外异常,分析CT征象的病理基础。结果:284例患者引起肠壁增厚的病因包括肝硬化门静脉高压109例,急性胰腺炎54例,肠梗阻36例,炎症性肠病14例,缺血性肠病12例,放射性肠炎13例,结核12例,免疫系统疾病10例,感染性肠炎3例,急性阑尾炎3例,低蛋白血症5例,其它少见病8例,正常变异5例。所有非肿瘤性肠壁增厚在CT上的表现:1例高密度,144例等密度,127例低密度,5例脂肪沉积,7例肠壁积气;轻度强化249例,显著强化32例,不强化3例;271例均匀增厚,13例不均匀增厚;279例轻度增厚,5例显著增厚;单个解剖部位受累72例,多个解剖部位受累212例。相关肠外异常:肠系膜脂肪肿胀218例,腹水189例,淋巴结肿大5例,肠周脓肿2例,肠系膜血管病变25例,实质器官受累169例。结论:非肿瘤性疾病引起的肠壁增厚在MDCT上主要表现为轻度均匀性增厚,等、低密度,轻度强化,常累及多个解剖部位。熟悉各种引起肠壁增厚疾病的病理基础和CT表现特征,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009 Vol. 20 (8): 615-619 [
摘要
] (
2817
)
HTML
(0 KB)
PDF
(0 KB) (
164
)
620
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
张金娥;陈文卫;张玉国;盛余敬;刘 勤
DOI: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个卵巢肿瘤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果:卵巢恶性肿瘤造影增强模式多表现为离心性增强,超声造影离心性增强对卵巢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0%、100%、96.00%、100%及94.44%;卵巢良性肿瘤造影增强模式多表现为环状增强,环状增强对卵巢良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2%、87.50%、86.00%、88.00%及84.00%。超声造影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离心性增强及环状增强分别对卵巢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09 Vol. 20 (8): 620-622 [
摘要
] (
1496
)
HTML
(0 KB)
PDF
(0 KB) (
319
)
623
骶骨肿瘤的MRI诊断
唐 敏;窦 鑫;范海健;张 鑫;宋维通;靳 晶;秦国初;朱 斌
DOI:
目的:通过对骶骨肿瘤MRI表现的分析,探讨其对骶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骶骨肿瘤的MRI影像特征,所有病例均摄X线平片检查;14例骶骨肿瘤中脊索瘤5例,骨巨细胞瘤3例,转移瘤2例,神经鞘瘤2例,软骨肉瘤1例,畸胎瘤1例,部分行CT检查。结果:各种骶骨肿瘤的MRI征象包括病变不同的范围及中心位置,MRI信号强度,骶骨的骨质破坏,骶孔扩大变形,软组织肿块,病灶内钙化及骨嵴形成,髓腔浸润。结论:MRI可作为骶骨肿瘤有效的术前诊断方法,对临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2009 Vol. 20 (8): 623-627 [
摘要
] (
1634
)
HTML
(0 KB)
PDF
(0 KB) (
206
)
综述
628
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术前影像学评估
刘 影
DOI:
2009 Vol. 20 (8): 628-630 [
摘要
] (
1385
)
HTML
(0 KB)
PDF
(0 KB) (
267
)
630
11
C-乙酸盐PET/CT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显像原理与临床应用
刘 羽;尹吉林;王欣璐
DOI:
2009 Vol. 20 (8): 630-632 [
摘要
] (
1323
)
HTML
(0 KB)
PDF
(0 KB) (
263
)
短篇论著
633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表现
王 倩;董福仁;谭 威;马贺骥;王志铭
DOI:
2009 Vol. 20 (8): 633-635 [
摘要
] (
1285
)
HTML
(0 KB)
PDF
(0 KB) (
233
)
636
颅内高级别胶质瘤高分辨血氧水平依赖效应静脉成像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易自生;刘一平;郭文彬;吴剑飞;李华良
DOI:
2009 Vol. 20 (8): 636-637 [
摘要
] (
1208
)
HTML
(0 KB)
PDF
(0 KB) (
270
)
638
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影像学表现
韩 博;李盛彧;杨广夫;姚晓群;何 滨;范 怡
DOI:
2009 Vol. 20 (8): 638-639 [
摘要
] (
141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2
)
640
Graves病
131
I治疗后甲状腺重量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崔邦平;代文莉;胡 涛;胡 伟;郭祖高;严 凯;汪 飞
DOI:
2009 Vol. 20 (8): 640-642 [
摘要
] (
1354
)
HTML
(0 KB)
PDF
(0 KB) (
395
)
642
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陈兴美;李星云;马彩叶
DOI:
2009 Vol. 20 (8): 642-644 [
摘要
] (
1225
)
HTML
(0 KB)
PDF
(0 KB) (
207
)
644
高频彩超引导徒手粗针穿刺活检乳腺肿块的临床研究
陈 莉;喻 沁
DOI:
2009 Vol. 20 (8): 644-645 [
摘要
] (
1262
)
HTML
(0 KB)
PDF
(0 KB) (
185
)
646
超声心动图对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
徐 明
DOI:
2009 Vol. 20 (8): 646-647 [
摘要
] (
1166
)
HTML
(0 KB)
PDF
(0 KB) (
181
)
64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疤痕妊娠的价值
彭秀兰;苏 晖;陈方华;李行道;熊 艳;卿凤辉;许 彬
DOI:
2009 Vol. 20 (8): 647-648 [
摘要
] (
2188
)
HTML
(0 KB)
PDF
(0 KB) (
234
)
649
超声在急性创伤患者隐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杨秀艳
DOI:
2009 Vol. 20 (8): 649-650 [
摘要
] (
1269
)
HTML
(0 KB)
PDF
(0 KB) (
224
)
病例报告
652
超声在血管变异引起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中的应用
康晓静;陆恩祥
DOI:
2009 Vol. 20 (8): 652-653 [
摘要
] (
1279
)
HTML
(0 KB)
PDF
(0 KB) (
243
)
短篇论著
652
国产外周动脉洗脱支架输送装置性能的初步研究
李 红;冯 博;徐 克
DOI:
2009 Vol. 20 (8): 652-651 [
摘要
] (
1132
)
HTML
(0 KB)
PDF
(0 KB) (
182
)
病例报告
65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诊断3例
郭志军;陈艳芳;蒋凤军;訾学荣;任进军
DOI:
2009 Vol. 20 (8): 654-655 [
摘要
] (
1393
)
HTML
(0 KB)
PDF
(0 KB) (
229
)
656
左胫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杨 宏;李树昌;赵红军
DOI:
2009 Vol. 20 (8): 656-656 [
摘要
] (
1296
)
HTML
(0 KB)
PDF
(0 KB) (
257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