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8年 19卷 3期
刊出日期:2008-03-20

病例报告
 
       论著
153 颞叶癫痫内侧颞叶结构体积变化及与临床因素相关性研究
张立华;杨 宁;陆菁菁;冯 逢;有 慧;姜 波
DOI: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TLE)海马、杏仁核及内嗅皮层体积变化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RI对117例TLE患者的海马、杏仁核及内嗅皮层体积进行测量并进行临床相关性研究。结果:有侧别优势的TLE患侧海马体积较对侧小,其中海马硬化组患侧和对侧内嗅皮层体积也存在差异,而杏仁核体积均未见明显差异;海马及杏仁核体积变化与发作频率、起病年龄的早晚、病程长短、高热惊厥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海马硬化组内嗅皮层体积减少程度与复杂部分性发作频率存在相关性。结论:内侧颞叶结构对颞叶癫痫相关的损伤敏感性存在差别。
2008 Vol. 19 (3): 153-155 [摘要] ( 1293 ) HTML (0 KB)  PDF  (0 KB)  ( 321 )
156 应用颈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研究
孙丽鹏;杨 光
DOI:
目的:探讨颈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CPWV)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和M-型超声对123例糖尿病患者(分糖尿病无高血压组78例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45例)以及50例健康人的颈动脉进行检测,测量电-机械时间(Electro-mechanical time,EMT)、脉搏波时间(Pulse wave time,PWT)、舒张期和收缩期内径,计算CPWV、僵硬度指数β和顺应性。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的CPWV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CPWV与年龄、僵硬度指数β和顺应性有相关性。结论:应用CPWV能较早的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功能变化,可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新指标。
2008 Vol. 19 (3): 156-157 [摘要] ( 1168 ) HTML (0 KB)  PDF  (0 KB)  ( 249 )
158 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张连成;李佩玲;李柏冬;黎 庶;王 强;徐 克
DOI: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发现孤立性肺结节(SPN)并行动态增强CT扫描的临床病例42例,将病灶的强化形态分成无强化、环状强化、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4种类型,测量增强前后各扫描时点病灶的CT值,并根据增强后CT增加值绘制动态曲线。结果:增强后肺癌组18例表现为均匀一致的强化,其中2例病灶内部见点状血管性强化,7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10例炎性结节8例表现为均匀强化,2例环状强化;7例结核瘤增强后5例无强化,2例表现为边缘壳样环状强化。增强后强化峰值在肺癌与结核瘤、炎性结节与结核瘤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1)。肺癌组曲线呈先缓慢后迅速上升-缓慢下降型,到达强化峰值的时间为39s;炎性结节呈迅速上升-缓慢下降-再上升型,到达强化峰值的时间为36s;结核瘤表现为平稳型曲线。结论:动态增强CT图像上SPN的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及动态曲线可以补充更多的鉴别诊断信息,对提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价值。
2008 Vol. 19 (3): 158-160 [摘要] ( 1341 ) HTML (0 KB)  PDF  (0 KB)  ( 195 )
161 胆道闭锁的超声诊断
李士星;张 尧;时 博;徐忠义;黄 英;孙 梅;毛志芹
DOI:
目的:总结并分析20例胆道闭锁患儿的超声图像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对胆道闭锁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和记录肝脏及脾脏大小、内部回声;空腹胆囊、餐后胆囊的变化;左右肝管汇合部纤维斑块存在与否。结果:10例左右肝管汇合部可见明显高回声斑块(厚径0.3~0.8cm);3例高回声斑块较小(厚径0.2~0.26cm)。2例胆囊未显示;1例呈条索状,无囊腔;15例胆囊瘪小,胆囊发育及收缩不良;2例胆囊大小、形态正常,但餐后无收缩。全部病例肝脏不同程度增大及肝实质回声粗糙,9例腹腔存在少量积液,14例脾脏增大。结论:左右肝管汇合部纤维斑块具有特异性,可作为胆道闭锁超声诊断的客观指标,胆囊瘪小及收缩不良也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肝脏增大与肝脏回声增强、粗糙程度,及肝纤维化呈正比,可以提示病程长短和预后。
2008 Vol. 19 (3): 161-163 [摘要] ( 1409 ) HTML (0 KB)  PDF  (0 KB)  ( 282 )
164 18F-FDG PET/CT显像在寻找转移性肿瘤原发灶中的应用
郑 容;吴 宁;李 静;张雯杰;刘 瑛;赵 平
DOI: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2-deoxy-2-[F-18]fluoro-D-gluocose,FDG)PET/CT用于寻找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灶的作用。方法:对54例病理细胞学诊断为转移性肿瘤的患者进行了18F-FDG PET/CT显像,以寻找其原发灶。结果:41例患者(41/54,75.9%)PET/CT检出原发灶。13例(13/54,24.1%)PET/CT未发现原发灶。35例患者(35/54,64.8%)PET/CT发现其他影像学手段未发现的新病灶。结论:PET/CT在寻找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灶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2008 Vol. 19 (3): 164-167 [摘要] ( 1278 ) HTML (0 KB)  PDF  (0 KB)  ( 694 )
168 非小细胞肺癌PET/CT显像中非增强CT对FDG摄取阴性病灶的价值
任树华;华逢春;左传涛;赵 军;管一晖
DOI: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PET/CT显像中非增强CT对FDG摄取阴性病灶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2006年5~12月期间在本中心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具有病理结果的11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记录FDG低/无摄取病灶即FDG摄取阴性病灶,根据Ford研究中的标准,分为有显著价值组、有部分价值组及无显著价值组3种。结果:11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55.5%(66/119)为初次分期,44.5%(53/119)为治疗后再分期或疗效评价。283个FDG摄取阴性的异常病灶主要分布在头颈部(n=40)、胸部(n=97)、腹部和盆腔(n=128)、骨骼(n=18)。其中显著价值组n=9(3%)、部分价值组n=121(43%)、无显著价值组n=153(54%)。本次研究中检出9个有显著价值异常病灶,包括转移性肺结节4个、成骨性转移病灶1个、脑转移病灶1个、肝血管瘤1个和肾脏占位2个。结论:PET/CT中非增强CT扫描不仅可进行衰减校正和解剖定位,而且低剂量CT还可以提供一定的诊断信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FDG摄取阴性的异常病灶中仅少数病灶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上需要进一步处理;诊断性CT无疑可得到更多的诊断信息。
2008 Vol. 19 (3): 168-170 [摘要] ( 1343 ) HTML (0 KB)  PDF  (0 KB)  ( 240 )
171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组织速度成像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
李玉峰;邓永怀;任卫东;王 玲
DOI: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与组织速度成像(TV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方法:选择27例正常人,分别测量其左室心肌各节段组织速度收缩达峰时间(Tv)、最小容积达峰时间(Tmv)和心动周期,并计算其收缩达峰时间比值(Rst)。结果:应用RT-3DE和TVI均检测出正常人左室心肌12个节段之间的Rst无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RT-3DE和TVI技术所测的正常人左室心肌12个节段之间的Rst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14)。结论:RT-3DE及TVI均可无创、定量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但RT-3DE提供了一种更加快速、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2008 Vol. 19 (3): 171-173 [摘要] ( 2280 ) HTML (0 KB)  PDF  (0 KB)  ( 208 )
174 胃癌T分期多排CT增强扫描强化特点分析
李 震;胡道予;肖 明;宋金梅
DOI: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MDCT)在胃癌T分期中CT增强扫描的强化特点。方法:37例胃癌患者术前MDCT平扫后双期增强扫描,并对胃及其周围组织进行重建分析,结合原始图片分析T分期强化特点,并与术后病理相对照。结果:静脉期的强化平均范围要大于动脉期,其中T1期病变表现为动静脉期均轻度强化,强化的范围相同。T2期以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明显强化为主,且静脉期强化的范围更大。T3期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明显强化较多,强化范围两者相同。T4期以动脉期显著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为主。结论:对MDCT动态双期增强扫描胃壁强化方式的探讨有助于术前T分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2008 Vol. 19 (3): 174-177 [摘要] ( 1174 ) HTML (0 KB)  PDF  (0 KB)  ( 214 )
178 18F-FDG PET/CT显像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
谭海波;闫 瑾;赵 军;管一晖;华逢春;左传涛;张政伟;王红兵;林祥通
DOI: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B超、胃肠内窥镜和(或)消化道造影、CT和(或)MRI、各种生化和腹水细胞学检查无法确定病因的22例腹水患者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受试者做完PET/CT检查后,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阅片。结果判断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摄取值,SUV)。结果:22例腹水原因待查的患者行PET/CT检查后,经病理及随访证实其中恶性腹水14例,其它原因所致腹水4例,不明原因者4例。14例恶性腹水患者中,7例PET/CT可检出原发灶(50%),7例假阴性。4例其它原因所致腹水中,3例经PET/CT检查后明确了病因,另1例为结核性腹膜炎,PET/CT误诊为恶性病变。总的诊断符合率为45.5%(10/22)。结论:在腹水病因探查中,18F-FDG PET/CT显像与其它传统影像学检查相比是一种更为有效、灵敏的手段。
2008 Vol. 19 (3): 178-180 [摘要] ( 1376 ) HTML (0 KB)  PDF  (0 KB)  ( 240 )
181 螺旋CT增强延时及后处理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尿路梗阻性疾病的应用
张晓凡;张 毅;王 芳;徐守成;刘鑫春;蔡静怡;秦 阳;张玉华;王志伟
DOI: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延时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小儿先天性尿路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8例经手术证实的小儿先天性泌尿系梗阻畸形患儿,术前1周行多层螺旋CT重建尿路成像(MSCTU)不同增强延时时间点低剂量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和超声检查,实质期及排泄期分别测量肾脏最大截面CT值;皮质期、实质期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排泄期加做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表面重组(SSD)图像,并将MSCTU诊断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重度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男孩左侧肾脏发病率为76.19%,明显高于其他泌尿系畸形;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积水以女孩发病为多,发病率为84.00%。单纯肾输尿管远端梗阻患肾功能均较好;重度UPJO患肾分泌功能尚存在,排泄功能较差;重度肾发育不全和积水型重复肾,患肾功能最差,其次为反流性肾病的肾脏。MSCTU的术前诊断完全符合率为96.30%,超声的术前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0.04%。MPR方便快捷,适合于肾脏功能及结构观察;CPR,MIP,SSD适合集合系统形态轮廓整体观察、肾排泄功能评价、积水梗阻平面判定及疾病定性诊断。结论:掌握最佳的MSCTU增强延时时间,选择合理的低剂量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功能,能十分准确地诊断小儿先天性复杂泌尿系梗阻畸形疾病,MSCTU技术可作为泌尿系术前常规影像学一站式首选检查方法。
2008 Vol. 19 (3): 181-185 [摘要] ( 1353 ) HTML (0 KB)  PDF  (0 KB)  ( 246 )
186 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运动功能的研究
叶旭萍;杨岳州;张 甦;钱春蓓;费敬英;朱慧敏
DOI: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运动功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方法:应用经阴道超声对84例不孕症患者的卵泡早期、卵泡中期、卵泡晚期以及黄体早期的子宫内膜运动分别作连续3min检测并录像,再应用计算机媒体播放软件对图像进行放大、快速播放,观测并记录子宫内膜运动的类型、运动频率、运动速度等指标。结果:84例患者336次检测中,显示运动278次(82.74%),无运动51次(15.18%),图像显示不清7次(2.08%)。共检测到7种运动类型。卵泡早期及中期、晚期、黄体早期子宫内膜运动发生率逐渐增高(P<0.05)。不同时期子宫内膜运动类型的构成比不同,4个时期子宫内膜运动均以Ⅰ型为主,且卵泡早期至黄体早期子宫内膜Ⅰ型运动比例逐渐增加(P<0.05)。卵泡期Ⅰ型运动传播时间逐渐缩短,黄体早期则显著延长(P<0.05)。卵泡早期、中期运动频率较卵泡晚期低,卵泡晚期运动频率较黄体早期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运动功能发生周期性变化。经阴道超声及计算机媒体播放软件能直观、有效的检测子宫内膜运动功能。
2008 Vol. 19 (3): 186-188 [摘要] ( 1251 ) HTML (0 KB)  PDF  (0 KB)  ( 212 )
189 自动移床主髂动脉及下肢动脉CE MRA成像的初步研究
程 英;张远芳;郭岳霖;关计添;方文辉;刘啟泽
DOI:
目的:确定自动移床主髂动脉和下肢动脉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CE MRA)的对比剂最佳注射速度。材料与方法:15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3组。采用1.5T MRI扫描仪进行主髂动脉和下肢动脉三站CE MRA成像。马根维显0.25mmol/kg经肘静脉注射,一半对比剂以2.0ml/s的速度注射,另一半分别以1.0ml/s、 0.8ml/s和0.5ml/s注入。应用自动移床和对比剂自动跟踪软件进行图像的自动采集,根据主要动脉分枝的显示情况、有无静脉增强重叠影以及主要动脉的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对每组图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所有受试者均获得了主髂动脉到小腿远端动脉树的图像。3组主要动脉分枝的SNR和CNR进行组间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但第三组SNR和CNR的均值最高。第一组大腿段和小腿段静脉增强较严重,第二组有部分增强,第三组小腿远端有轻度的浅静脉强化。与第一组和第二组比较,第三组静脉强化最少,三组间静脉增强评分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2.0ml/s和0.5ml/s对比剂双相注射速度,可以获得动脉显示好、静脉增强最少的主髂动脉和下肢动脉CE MRA图像。
2008 Vol. 19 (3): 189-192 [摘要] ( 1150 ) HTML (0 KB)  PDF  (0 KB)  ( 233 )
193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陈小荣;邹 松
DO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3例临床疑似下肢动脉病变的病人行MSCTA检查,扫描范围自肾动脉水平至踝关节,全长1000~1200mm,层厚2.5mm,螺距1.35~1.675,重建层厚1.25mm,对比剂总量100~120ml,注射速率3.0~3.5ml/s。图像重建方法包括MIP、VR和MPR,其中7例在MSCTA检查前后两周内进行了DSA检查;以DSA所显示的血管正常和狭窄闭塞程度为标准,比较7例130个节段DSA与MSCTA结果,分别数出MSCTA与DSA在各节段狭窄与闭塞的数目,计算出MS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43例被检查者图像显示清晰,下肢动脉MSCTA重建效果好;以DSA为标准,MS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的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95.7%,阳性预测值为95.2%,阴性预测值为97.1%,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法对MSCTA及DSA两种独立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K=0.91。结论:MSCTA是一种微创、准确性很高的成像技术,其空间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并发症低,在下肢动脉性疾病的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很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可替代DSA检查,有望成为下肢动脉性疾病诊断的首要检查方法。
2008 Vol. 19 (3): 193-197 [摘要] ( 2231 ) HTML (0 KB)  PDF  (0 KB)  ( 419 )
198 MS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
高建华;赵相胜;商健彪
DOI:
目的:探讨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70例恶性肿瘤76个病灶,瘤体直径2.5~12.0cm,平均6.5cm。根据粒子植入术前14天MSCT图像,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准确植入125I粒子。植入后即刻及术后2~8个月CT复查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70例恶性肿瘤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单个瘤体内植入粒子数分别为10~90粒(平均45粒)。70例粒子植入患者中66例71个病灶内粒子分布满意,4例5个病灶粒子分布欠均匀,4例5个病灶分别于术后4~8周对肿瘤区进行补充粒子植入。70例恶性肿瘤76个病灶,完全缓解(CR)5个;部分缓解(PR)45个;无变化(NC)15个;进展(PD)11个。总有效率65.79%(50/76)。仅在肺癌的植入粒子治疗后,15例中有4例出现少量气胸,保守治疗后痊愈。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性损伤。结论: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2008 Vol. 19 (3): 198-202 [摘要] ( 1330 ) HTML (0 KB)  PDF  (0 KB)  ( 182 )
       病例报告
202 超声诊断胎儿心脏横纹肌瘤1例
董 刚;孙迎化
DOI:
2008 Vol. 19 (3): 202-202 [摘要] ( 1151 ) HTML (0 KB)  PDF  (0 KB)  ( 285 )
       综述
203 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价值
赵 祯;李 林;赵丽霞
DOI:
2008 Vol. 19 (3): 203-204 [摘要] ( 1294 ) HTML (0 KB)  PDF  (0 KB)  ( 254 )
       论著摘要
205 脑血流灌注显像半定量分析技术在狼疮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
贾 鹏
DOI:
2008 Vol. 19 (3): 205-206 [摘要] ( 1031 ) HTML (0 KB)  PDF  (0 KB)  ( 202 )
206 18F-FDG符合线路对脑转移瘤的诊断
王 霜;都姝妍
DOI:
2008 Vol. 19 (3): 206-208 [摘要] ( 1133 ) HTML (0 KB)  PDF  (0 KB)  ( 234 )
208 儿童胸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参数的探讨
向 葵;干芸根;李荫太;徐大勇;梁国华
DOI:
2008 Vol. 19 (3): 208-209 [摘要] ( 1165 ) HTML (0 KB)  PDF  (0 KB)  ( 236 )
       论文
210 法洛四联症术后肺动脉分支口逆向血流的临床意义
郑嘉荣;高云华;谭开彬;文 利;付赤学
DOI:
2008 Vol. 19 (3): 210-211 [摘要] ( 1102 ) HTML (0 KB)  PDF  (0 KB)  ( 243 )
212 应用螺旋CT诊断胃间质瘤
张 雷;李 森;罗娅红
DOI:
2008 Vol. 19 (3): 212-213 [摘要] ( 1098 ) HTML (0 KB)  PDF  (0 KB)  ( 267 )
214 兔VX2肝癌模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初步研究
柏沙美;江新青;谢 琦;郑力强;吴红珍
DOI:
2008 Vol. 19 (3): 214-216 [摘要] ( 1140 ) HTML (0 KB)  PDF  (0 KB)  ( 257 )
       论著摘要
216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价值
冯 艳;高 原;孙 睿
DOI:
2008 Vol. 19 (3): 216-217 [摘要] ( 1248 ) HTML (0 KB)  PDF  (0 KB)  ( 265 )
218 CT引导下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223例报告)
王 燕;刘 刚
DOI:
2008 Vol. 19 (3): 218-220 [摘要] ( 1180 ) HTML (0 KB)  PDF  (0 KB)  ( 421 )
22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皮瓣移植中的应用
卢增新;王伯胤;赵振华;孙文东
DOI:
2008 Vol. 19 (3): 220-221 [摘要] ( 1169 ) HTML (0 KB)  PDF  (0 KB)  ( 234 )
       病例报告
222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1例
武艳君;孙占国;韩福刚;唐光才
DOI:
2008 Vol. 19 (3): 222-222 [摘要] ( 1084 ) HTML (0 KB)  PDF  (0 KB)  ( 252 )
223 超声诊断左锁骨下动脉闭塞致左椎动脉异常供血1例
庞 利;杨晓英
DOI:
2008 Vol. 19 (3): 223-223 [摘要] ( 1078 ) HTML (0 KB)  PDF  (0 KB)  ( 223 )
224 罕见先天性心脏病2例
冯雪峰
DOI:
2008 Vol. 19 (3): 224-224 [摘要] ( 1068 ) HTML (0 KB)  PDF  (0 KB)  ( 256 )
225 Caroli病2例
蔡 懿;高欣义
DOI:
2008 Vol. 19 (3): 225-226 [摘要] ( 1189 ) HTML (0 KB)  PDF  (0 KB)  ( 299 )
226 Castleman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CT诊断1例
李 威
DOI:
2008 Vol. 19 (3): 226-227 [摘要] ( 108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4 )
227 彩超诊断右侧睾丸横跨异位并左侧双隐睾2例
彭格红;曾 炜;曹永政;李可基
DOI:
2008 Vol. 19 (3): 227-228 [摘要] ( 1103 ) HTML (0 KB)  PDF  (0 KB)  ( 451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