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6年 17卷 10期
刊出日期:2006-10-20
病例报告
论著
541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伽玛刀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影像学评价
姜新雅;仇 斌;陈长青;廖伟华;王小宜
DOI:
目的:总结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表现,探讨伽玛刀的治疗作用。方法:1999年9月~2005年9月,18例(24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以40%~50%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边缘剂量为13~23Gy,平均16Gy。随访期为6~30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伽玛刀治疗后l~2个月肿瘤消失或缩小,临床症状迅速改善,近期有效率为100%。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脑内淋巴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病灶局部控制率高,它可以缓解神经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2006 Vol. 17 (10): 541-543 [
摘要
] (
1126
)
HTML
(0 KB)
PDF
(0 KB) (
330
)
544
磁化传递成像在鉴别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脑肿瘤的应用研究
姚秀忠;陈世勇;赖清泉;粘朝晖;吴 宏;卢文乾
DOI: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成像(MTI)在鉴别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7例经手术病理(3例)或临床随访(4例)证实的脑脓肿、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坏死囊变性胶质瘤和8例经临床证实的坏死囊变性转移瘤在治疗前接受了常规MRI、SE序列MTI(SE-MTI)检查,测量并计算病灶囊性区、实性区、同层面对侧正常脑白质区和脑脊液的平均磁化传递率(MTR)。结果:病灶囊性区、实性区、同层面对侧正常脑白质区和脑脊液的MTR分别为0.0770±0.03、0.2239±0.03、0.3089±0.020、-0.0032±0.03;病灶囊性区与脑脊液的MTR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9.933,P<0.001,病灶实性区与正常脑白质区的MTR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14.509,P<0.001;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胶质瘤和脑转移瘤囊性区的MTR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7.486,P<0.001,其中脑脓肿与胶质瘤以及脑脓肿与脑转移瘤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01,胶质瘤和脑转移瘤无明显差异,P>0.20;实性区域的MTR三者之间无差异。结论:SE-MTI以及MTR的测量在鉴别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胶质瘤和脑转移瘤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常规MRI序列的重要补充。
2006 Vol. 17 (10): 544-546 [
摘要
] (
1281
)
HTML
(0 KB)
PDF
(0 KB) (
226
)
547
背景抑制体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内局灶性病变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研究
胡 奕;郭启勇
DOI:
目的:评价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60例病人的89个肝脏局灶病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28处肝转移瘤,32处原发性肝癌,8个血管瘤,17个肝囊肿,胆源性肝脓肿2处以及局灶性结节增生1处,胆管腺癌1处。行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后,计测并比较肝内各种病变的ADC值;对部分病人行全身多部位大范围扫描,查找远隔病变。结果:①肝内良性病变ADC值明显高于恶性病变(P<0.05),以1.6×10
-3
mm
2
/s作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限,敏感度和特异度均>90%。②原发性肝癌、转移瘤、血管瘤及肝囊肿的ADC值呈递增趋势。③血管瘤、转移瘤及原发性肝癌与肝脏的比值依次递增(P<0.05)。④对部分病人行大范围扫描后可以查找出原发灶或远隔器官病变。结论: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6 Vol. 17 (10): 547-550 [
摘要
] (
1335
)
HTML
(0 KB)
PDF
(0 KB) (
300
)
551
16层螺旋CT 3D-MSCTA容积重建成像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段君华;孙晓龙;岳伟东;王忠睿;肖 强;刘 毅;文献勇
DOI: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 3D-MSCTA容积重建(VR)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病人行3D-MSCTA检查,使用GE Light Speed pro 16层螺旋CT扫描仪获得原始图像,所有病例均采用VR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同时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辅助检查。结果:在36例患者中3D-MSCTA发现动脉瘤39个(3例2个动脉瘤),其中大脑前动脉3个,前交通动脉11个,颈内动脉5个,大脑中动脉9个,后交通动脉9个,基底动脉环1个,椎动脉1个。VR图像上所测动脉瘤大小为1.1~14.7mm不等。DSA和手术证实20例共21个动脉瘤(1例为2个动脉瘤),VR所测动脉瘤大小与DS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59,P>0.05)。VR所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数量及是否为狭颈或宽底的结果与DSA基本相符。结论:3D-MSCTA VR对颅内动脉瘤显示清晰,可为手术或介入治疗动脉瘤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是一种快捷、经济和有效的检查技术。
2006 Vol. 17 (10): 551-553 [
摘要
] (
2519
)
HTML
(0 KB)
PDF
(0 KB) (
217
)
554
乳腺癌99mTc-MIBI显像与MRP,Ki-67表达的关系
林开文;刘保平;程 兵
DOI:
目的:探讨99mTc-MIBI乳腺显像与人类乳腺癌组织中耐药蛋白MRP、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未经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99mTc-MIBI早期(10min)与延迟(180min)平面显像,并根据99mTc-MIBI乳腺显像计算肿瘤部位99mTc-MIBI放射性清除指数(WI),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术后标本中耐药蛋白MRP、Ki-67表达。比较MRP阳性组与阴性组、Ki-67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间肿瘤部位放射性清除指数的差异。结果:MRP阳性组清除指数(16.72±10.17)明显高于阴性组(1.76±2.3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3.020,P<0.005);Ki-67阳性组清除指数(12.47±11.26)与阴性组清除指数(13.06±12.63)间差异无显著性(t=0.249,P>0.50)。结论:99mTc-MIBI乳腺显像清除指数与乳腺癌MR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38,P<0.001),99mTc-MIBI乳腺显像清除指数分析可用于乳腺癌MRP表达水平的评估,而99mTc-MIBI乳腺显像清除指数与Ki-67表达之间没有发现有意义的相互关系。
2006 Vol. 17 (10): 554-556 [
摘要
] (
1297
)
HTML
(0 KB)
PDF
(0 KB) (
260
)
557
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
沈训泽;李森华
DOI: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9例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其中8例行CT检查,5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19例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发生于右侧17例,发生于左侧2例;均为单发病灶;最大者20mm×28mm,最小者3mm×5mm,平均11mm×14mm。呈边界清楚的卵圆形或类圆形水样信号灶,与环池或四叠体池相连,灶周无水肿,5例MR增强扫描病例未见强化。结论:MR具有多参数、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可明确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并可清楚地显示脉络膜裂,对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明显优于CT。
2006 Vol. 17 (10): 557-559 [
摘要
] (
1180
)
HTML
(0 KB)
PDF
(0 KB) (
230
)
560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脏肿瘤的临床意义
王 鸿;耿丹明;涂学军;洪俊峰
DOI:
目的:研究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宫内诊断胎儿心脏肿瘤及合并胎儿充血性心衰(CHF)的临床意义。方法:胎儿超声心动图顺序分段法检查胎儿心脏肿瘤并评价其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检出心脏肿瘤12例,其中7例出现心脏肥厚扩大,2例出现胎儿水肿,表现为心胸面积比增大,心房、心室的不对称增大或心肌肥厚及心室缩短率(FS%)及心输出量(CCO)改变(P<0.001);8例中至重度二、三尖瓣反流(MR、TR),3例肺动脉瓣反流;2例出现脐静脉搏动性血流,腔静脉内径增宽及血流频谱改变。结论: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清晰显示胎儿心脏肿瘤,评价与CHF的相关因素。通过主动脉和肺动脉CO的总和CCO可无创获得心输出量的指标及计算FS研究量化胎儿心功能,并可评价心内及外周血流动力学变化。
2006 Vol. 17 (10): 560-562 [
摘要
] (
2155
)
HTML
(0 KB)
PDF
(0 KB) (
249
)
病例报告
562
动脉导管封堵器介入封堵体肺侧支并手术治疗法乐四联症的应用价值探讨(附3例报告)
樊文峰;张源祥;何小梅;王 玲;邓彦东;刘 宁
DOI:
2006 Vol. 17 (10): 562-562 [
摘要
] (
1117
)
HTML
(0 KB)
PDF
(0 KB) (
234
)
论著
563
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正常左室壁等容舒张
宋 艳;钱蕴秋;张海滨;李红玲;刘丽文;郑敏娟;崔 凯
DOI: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研究正常人等容舒张期左室壁纵向应变率。方法:记录健康人左室各室壁、各水平纵向应变率曲线,测量等容舒张期正向、负向应变率的峰值SRIVR+、SRIVR-,分别用舒张早期和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E和SRS校正,即SRIVR+/SRE、SRIVR-/SRS,测量等容舒张期时相指标,比较各室壁、各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正常心脏等容舒张期纵向应变率曲线有4种形式;SRIVR+与年龄显著相关,从基底向心尖递减,各室壁间无显著性差异;SRIVR-各室壁间以室间隔为大,从基底向心尖递减,心尖部SRIVR-与年龄显著相关。结论:SRI可定量分析正常人等容舒张期心肌形变,为研究病变心肌等容舒张期变化提供依据。
2006 Vol. 17 (10): 563-565 [
摘要
] (
1197
)
HTML
(0 KB)
PDF
(0 KB) (
229
)
566
C-erbB-2、MVD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CPA血流的关系
金 蓉;李彦敏;崔 壮;焦 彤;高卫平
DOI: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组织中C-erbB-2、MVD表达与CPA血流的关系。方法:对50例卵巢肿瘤患者术前应用CPA检测卵巢组织内的血流信号,测其血流阻力指数(RI),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该组织中C-erbB-2、MVD的表达。结果: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C-erbB-2的阳性表达率(83.33%)显著高于良性组(30%,P<0.05),其表达强度与CPA血流分级呈正相关(r=0.847,P<0.05)。良、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C-erbB-2阳性表达组的MVD(53.37±7.91)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38.93±3.19,P<0.05)。卵巢恶性肿瘤组织的MVD(48.84±6.19)显著高于良性组(20.90±2.71,P<0.05),其MVD与CPA的血流分级呈正相关(r=0.823,P<0.05)。恶性卵巢肿瘤的RI值(0.36±0.06)显著低于良性组(0.68±0.07,P<0.05),其RI值与MVD呈负相关(r=-0.806,P<0.05)。结论:巢卵肿瘤组织中C-erbB-2、MVD的表达为临床应用CPA提供了可靠的病理学基础,而CPA则为临床鉴别良、恶性卵巢肿瘤提供了敏感的血流信息。
2006 Vol. 17 (10): 566-568 [
摘要
] (
2412
)
HTML
(0 KB)
PDF
(0 KB) (
222
)
569
乳腺癌99mTc-HL91乏氧显像和HIF-1α表达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宋武战;汪 静;池 君;王喜青;王云雅;王 莹
DOI:
目的:研究乳腺癌99mTc-HL91乏氧显像以及与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31例乳腺癌患者行SPECT 99mTc-HL91乏氧显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乳腺癌病灶计数/对侧计数(T/TN值),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HIF-1α表达水平。结果:31个病灶对99mTc-HL91的摄取均高于对侧正常乳腺组织,99mTc-HL91摄取程度与肿瘤大小无相关关系(P>0.05);注射99mTc-HL91 4小时后SPECT显像浸润性导管癌T/NT值为2.16±0.38,浸润性小叶癌T/NT值为2.10±0.3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灶的T/NT值为1.36~6.43(中位值2.9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表达HIF-1α的细胞数为25.6%~78.5%(中位数56.3%),两者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对乏氧显像剂99mTc-HL91有显著的摄取,摄取值与病理类型及病灶大小无相关性,但与HIF-1α的表达存在正相关。
2006 Vol. 17 (10): 569-571 [
摘要
] (
131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4
)
572
胰腺MRI:2D与3D FS-FLASH增强扫描序列的对比研究
王 静;高 磊;陆建平;武乐斌
DOI:
目的:通过2D与3D增强扫描序列的对比研究,确定胰腺MRI最佳增强扫描序列。方法:40例胰外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D组和3D组(每组各20例)。常规MRI平扫后行胰腺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平扫T1WI像及增强各期胰腺的信号强度,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信噪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平扫T1WI像:3D组胰腺SNR、胰腺-胰周脂肪CNR均明显低于2D组(19.2 vs 22.7,8.7 vs 15.2,P<0.05)。增强后扫描:3D组各期图像的胰腺SNR均高于同期扫描的2D组(37.8 vs 29.4;31.6 vs 28.8;29.6 vs 28.0),尤以胰腺实质期为明显(P<0.05),同时胰腺-胰周脂肪CNR及图像质量亦高于2D组(P<0.05)。结论:3D FLASH序列是胰腺MRI最优增强扫描序列,能更好地显示胰腺的解剖细节和血液动力学特征,有助于胰腺疾病的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价。
2006 Vol. 17 (10): 572-574 [
摘要
] (
2261
)
HTML
(0 KB)
PDF
(0 KB) (
246
)
575
粘连性肠梗阻的CT诊断
王彦华;张晓莹;唐 震
DOI: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CT征象及诊断。方法: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结果证实的54例粘连性肠梗阻的CT征象。结果:CT检查发现粘连索条和腹腔束带46例。粘连段肠管改变54例,包括肠管皱缩42例,梗阻部位鸟嘴征15例,肠袢粘连成团5例。移行区炎症4例,恶性肿瘤腹腔转移恶性粘连4例。肠绞窄征象5例。结论:CT能明确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及其原因,并有效提示肠绞窄。
2006 Vol. 17 (10): 575-577 [
摘要
] (
1543
)
HTML
(0 KB)
PDF
(0 KB) (
236
)
578
小肠淋巴瘤的16排螺旋CT诊断
胡中华;张 冰;周科峰;陈君坤
DOI:
目的:提高16排螺旋CT诊断小肠淋巴瘤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小肠淋巴瘤的16排螺旋CT表现。主要重建方法有多平面重建法(MP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结果:11例肿瘤中发病部位以回肠最常见,占8例。主要征象有肠壁增厚7例,其中5例见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肠腔内息肉样肿块4例。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6例,其中3例见“夹心面包征”。2例继发肠套叠、肠梗阻。合并其他脏器受侵2例。结论:小肠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16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小肠淋巴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06 Vol. 17 (10): 578-580 [
摘要
] (
1761
)
HTML
(0 KB)
PDF
(0 KB) (
258
)
581
中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栓塞术的疗效评价
戴少登;李发中;关文华;杨建勇
DOI:
目的:探讨和评价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栓塞术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在局麻下对68例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双侧子宫动脉内化疗术及碘化油栓塞术治疗。其中按FIGO临床分期(2003年)标准:IIa期13例,IIb期34例,III期15例,IV期6例。其中鳞癌63例,腺癌5例。结果:全部患者介入术后阴道排液或出血均有缓解,其中63例成功手术切除了肿瘤,手术成功率达93%。结论: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术前经导管动脉内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联合栓塞术,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提高肿瘤的手术成功率,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2006 Vol. 17 (10): 581-583 [
摘要
] (
1232
)
HTML
(0 KB)
PDF
(0 KB) (
277
)
584
MR多种成像技术在脊柱压缩骨折病因研究中的应用
张 铎;孟 恒
DOI:
目的:探讨MR多种成像技术对脊柱压缩骨折病因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48例(共88个椎体)脊柱椎体压缩行MR平扫T1、T2及T2脂肪抑制,DWI及T1增强扫描。其中病理性骨折28例(55个椎体,包括转移性肿瘤24例、骨髓瘤1例、结核4例);单纯性骨折20例33个椎体,包括单纯外伤所致14例,骨质疏松6例。病理性骨折者,经穿刺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部分临床证实;外伤或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均符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MRI表现,部分随访证实。结果:单纯性骨折20例共33个椎体,T2WI呈高、混杂信号27个,低、等信号6个,DWI呈高、混杂信号5个,低、等信号28个。病理性骨折28例共55个椎体,T2WI呈高、混杂信号42个,低、等信号13个,DWI呈高、混杂信号51个,低、等信号4个,T1+T2组合确诊数为82.3%,多种组合T1+T2+T1增强+T2抑脂+DWI,确诊数为98.6%。结论:MR多种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对单纯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的鉴别可提供很大帮助。
2006 Vol. 17 (10): 584-587 [
摘要
] (
1216
)
HTML
(0 KB)
PDF
(0 KB) (
267
)
588
骨外组织摄取骨显像剂的所见及临床意义探讨(附497例报告)
解敬慧;张延军;张 欣;陆 陟;杜雪梅;朱 毅;陶 莉;朱广文;郑平伟;刘岩岩;夏丽华
DOI:
目的:探讨骨外组织摄取99Tcm-MDP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602例99Tcm-MDP骨显像并识别骨外组织显影。结果:骨外组织显影497例。弥漫性摄取见于四肢、胸、腹部(淋巴和/或静脉回流障碍120例,恶性胸、腹腔积液各146及44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3例,肝脏转移瘤20例);局灶性摄取见于不同部位多种类型的肿瘤(107例,除1例良性外其余均为恶性),心肌炎及脑梗死灶各1例、横纹肌炎症1例、近期骨折或手术后局部软组织各16及18例,术后瘢痕7例、术后造瘘13例。上述显影的骨外组织良性病变占33%,恶性病变占67%。结论:正确识别核素骨显像的骨外组织显影有助于对骨显像的正确分析并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006 Vol. 17 (10): 588-591 [
摘要
] (
1345
)
HTML
(0 KB)
PDF
(0 KB) (
324
)
592
横纹肌肉瘤的影像诊断和病理分析比较
金 彪;祝明洁;薛建平;朱礼华;李玉华;朱 铭
DOI:
目的:探讨横纹肌肉瘤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对34例(男26例,女8例)横纹肌肉瘤的B超、CT、MRI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中起源于泌尿生殖道12例,腹腔和后腹膜8例,头面颈部6例,四肢6例,躯干2例。B超肿瘤表现为实质性均匀或混杂回声团块影。CT肿块表现为强化的等低密度、稍高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有或无局部侵润。MRI T1加权像表现为和软组织等信号或接近等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有不同程度强化。病理学上,34例中胚胎型30例,腺泡型2例,多形型2例。结论: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反映其病理改变,但缺乏特异性,在诊断和鉴别中需结合患者的年龄、发生部位等临床资料。
2006 Vol. 17 (10): 592-594 [
摘要
] (
1530
)
HTML
(0 KB)
PDF
(0 KB) (
269
)
595
钝性创伤性胸主动脉损伤的电子束CT诊断
杜渭清;孙立军;杜小萍;郑敏文;徐俊卿;赵宏亮;李 剑
DOI: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对钝性创伤性胸主动脉损伤(ATA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Imatron C-150型EBCT扫描机对11例胸部钝性创伤患者行连续容积增强扫描。结果:11例ATAI,升主动脉破裂1例,假性动脉瘤6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壁内血肿1例。EBCT不仅能清晰显示ATAI的各种征象,还能同时显示其他的胸部外伤性征象:皮下气肿、肋骨骨折、气胸、胸腔积液等。结论:ATAI表现各具特征,EBCT可明确诊断,是极适用于胸部急症的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
2006 Vol. 17 (10): 595-597 [
摘要
] (
1181
)
HTML
(0 KB)
PDF
(0 KB) (
544
)
论著摘要
598
脉冲多普勒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张 军;赵新民
DOI:
2006 Vol. 17 (10): 598-599 [
摘要
] (
1057
)
HTML
(0 KB)
PDF
(0 KB) (
291
)
病例报告
600
肝脏髓性脂肪瘤1例
唐 菲;张培谊
DOI:
2006 Vol. 17 (10): 600-600 [
摘要
] (
1057
)
HTML
(0 KB)
PDF
(0 KB) (
259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