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6年 17卷 1期
刊出日期:2006-01-20
病例报告
论著
1
脑静脉畸形的MRI诊断(附8例分析)
周文辉;王 琴;胡久益;谢孝平
DOI:
目的:探讨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评价各成像序列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8例脑静脉畸形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三维多个重叠薄层采集(3D-MOTSA)MRA检查。6例行Gd-DTPA增强T1WI扫描,其中3例行3D-MOTSA增强MRA检查。结果:小脑4例,额叶、顶叶、枕叶共4例。5例MRI平扫引流静脉为长T1、短T2流空信号,3例呈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扩张的髓静脉为网状及条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增强呈“海蛇头”样改变,即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3D-MOTSA MRA检查显示部分引流静脉,髓静脉显示较少。3例3D-MOTSA增强MRA检查引流静脉全程显示,髓静脉显示数目多。结论:MRI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合并症,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3D-MOTSA增强MRA检查可取代脑血管造影。
2006 Vol. 17 (1): 1-3 [
摘要
] (
2497
)
HTML
(0 KB)
PDF
(0 KB) (
439
)
2
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阿霉素诱导兔心肌病早期舒张功能改变的实验研究
费洪文;王新房;谢明星;何亚乐
DOI:
目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速度/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舒张早期速度(E/E’)比值与左室充盈压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来准确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本研究利用该指标评价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心肌舒张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28只日本白兔分为两组,阿霉素组20只,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2mg/kg,8w共计16mg/kg以期形成心肌病模型。对照组8只,每周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第0,4,6,8,10,12w进行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阿霉素组,在10、12w左室内径显著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显著下降(P<0.05)。显著变化最早发现在第10w。二尖瓣环处心肌组织收缩峰值速度在8、10、12w显著降低(P<0.05)。显著变化最早发现在第8w。E?蛐E’比值在6、8、10、12w显著增高(P<0.05)。显著变化最早发现在第6w。对照组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指标均未发现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模型中心肌功能降低。E?蛐E’变化早于组织多普勒收缩指标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提供了一个敏感可靠的新手段。
2006 Vol. 17 (1): 2-31 [
摘要
] (
2204
)
HTML
(0 KB)
PDF
(0 KB) (
242
)
4
正常人脑ADC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宋建勋;鲁虹霞;何 宁;位春萍;刘建莉
DOI:
目的:探讨大脑各部位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选择健康男女各30名,分为3个年龄组:20~34岁,35~49岁,50~64岁,每组20人。所有对象进行MRI检查,包括常规MRI和EPI弥散加权成像,弥散敏感系数分别为b=0,b=1000s?蛐mm2。测定双侧脑组织的34个感兴趣区的平均ADC值。结果:①灰质的平均ADCAV表现随年龄增加的线形下降趋势,白质、丘脑、基底节、侧脑室的平均ADCAV都表现随年龄增加的线形增加趋势。②男性灰质的平均ADCAV为[0.81±0.05(0.68~0.92)]×10
-3
mm
2
/s,女性灰质的平均ADCAV为[0.78±0.05(0.71~0.91)]×10
-3
mm
2
/s,二者间存在差异。③侧脑室CSF的平均ADCAV与年龄和性别间存在交互作用,其它部位间无交互作用存在。结论:正常人脑各部位ADC值的研究为弥散成像进一步临床应用和脑老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指导。
2006 Vol. 17 (1): 4-8 [
摘要
] (
1385
)
HTML
(0 KB)
PDF
(0 KB) (
259
)
9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RI诊断分析
胡海菁;黄 飚;李春芳;李 良;张应和
DOI: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RI表现。方法:对68例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常规用化学位移饱和法脂肪抑制成像(Fat Sat),分析病灶的形态学表现和信号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在确诊的20例颈部淋巴结结核、33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1例恶性淋巴瘤的MRI图像上,圆形淋巴结(长径比横径小于2,即L/T<2)45例(结核性8例,转移癌28例,淋巴瘤9例),长圆形淋巴结(L/T>2)19例(结核性12例,转移癌5例,淋巴瘤2例)。T1WI及T2WI出现中心淋巴结坏死灶和T1WI薄壁的环状强化35例(结核性6例,转移癌27例,淋巴瘤2例)。淋巴结边缘模糊和邻近脂肪组织受侵35例(结核性5例,转移癌28例,淋巴瘤2例)。9例恶性淋巴瘤MRI图像上均为均质表现。结论:MRI对颈部肿大淋巴结性质评估具有相当重要性,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
2006 Vol. 17 (1): 9-11 [
摘要
] (
1119
)
HTML
(0 KB)
PDF
(0 KB) (
216
)
12
海藻酸钠微球颗粒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
刘兆玉;单 明;卢再鸣;郑加贺;张 军;孙 巍
DOI:
目的:探讨应用海藻酸钠微球颗粒(KMG)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35例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方法为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注入KMG,栓塞后随访复查,随访时间全部为6个月以上,观察子宫肌瘤的缩小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5例全部完成双侧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为100%。在有症状的29例中,25例(86.2%)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月经症状改善最为显著。至栓塞后6个月时,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9.3%,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2.1%,所有患者随访期内肌瘤缩小后未再增大。术后最常见副反应即栓塞后综合征,所有病例随访期内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应用KMG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2006 Vol. 17 (1): 12-14 [
摘要
] (
1229
)
HTML
(0 KB)
PDF
(0 KB) (
242
)
15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苏金亮;徐兆龙;纪建松;卢陈英;周利民;孟潘炜
DO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67例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行MSCT检查,并经工作站进行多层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图像后处理,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急性阑尾炎MSCT的主要征象有阑尾管腔直径增粗(直径>6mm)、管壁增厚38例,阑尾周围炎31例,阑尾结石19例,回盲部管壁肥厚15例,阑尾脓肿12例,阑尾炎性包块7例。MSCT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2%、93%、96%、75%。结论:急性阑尾炎有典型的CT表现。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多方位显示阑尾本身及其周围组织改变及合并症,可显著提高急性阑尾炎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2006 Vol. 17 (1): 15-17 [
摘要
] (
1292
)
HTML
(0 KB)
PDF
(0 KB) (
297
)
18
肝肿瘤环状强化的影像学分析
金武男;杨 香;车成日
DOI:
目的:动态观察肝肿瘤CT增强时环状强化的形成,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单平面动态肝动脉造影CT(SD-CTHA)观察肝细胞癌以及肝转移癌(结肠癌)在动脉造影CT时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肝细胞癌造影早期肿瘤内部可见点状血管影或斑片状血窦影,增强达到高峰后造影剂向周边扩散形成环状强化。肝转移癌造影早期肿瘤周边形成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造影剂向内部扩散。测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癌环状强化出现时间,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P=0.000<0.01)。结论:SD-CTHA对环状强化的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癌有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2006 Vol. 17 (1): 18-20 [
摘要
] (
1244
)
HTML
(0 KB)
PDF
(0 KB) (
278
)
21
不同辅助性试剂对肝脏射频消融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蒋宝国;徐 克;何东风
DOI:
目的:通过离体肝脏射频消融(RFA)实验,评价高渗盐水、冰醋酸以及冰醋酸和高渗盐水混合溶液(AAHS)对RFA的增效作用。方法:取厚度和大小近似的新鲜猪肝12块,每3块肝脏作为一组进行射频消融实验。A组:单纯RFA,B组:36% NaCl+RFA,C组:50%冰醋酸+RFA,D组:50%冰醋酸+36% NaCl+RFA。每组猪肝上选取12个点,每个点注射1ml上述试剂后即进行射频消融。记录最低阻抗、消融持续时间并测量消融区的深径及横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最低阻抗值最高,同其它组最低阻抗间具有显著差别;B、D组最低阻抗值明显低于A、C组;B、D组间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射频消融持续的时间也存在差别,其中A组消融持续时间最短,B组持续时间最长。各组消融区最大面积的平均值中D组的面积值最大,A组消融最大切面的面积最小,B组的消融最大切面面积仅次于D组,两者具有显著差别,B组同其它组亦具有显著差别。结论:将射频消融同50% AAHS溶液注射联合比单纯射频消融能获得更大的射频毁损区,其对肝脏射频消融的增效作用大于单一溶液的作用。
2006 Vol. 17 (1): 21-23 [
摘要
] (
1164
)
HTML
(0 KB)
PDF
(0 KB) (
189
)
24
肝内胆管癌SCT表现特征与VEGF表达、MVD的相关性研究
乔慧洁;王 滨;宋修峰;于德新;周茂义;李丽新
DOI: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HCC)螺旋CT(SCT)表现特征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IHCC患者共28个病灶,观察其SCT表现特征,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VEGF的表达水平,用CD34标记微血管染色,进行MVD计数。对肿瘤的SCT表现特征与其VEGF表达、MVD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结果:IHCC的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46),SCT图像上显示的肿瘤大小、侵袭转移性与VEGF存在相关性(P均<0.05),肿瘤大小、侵袭转移性、肿瘤边界、胆管扩张及延迟强化形式与MVD相关(P均<0.05)。结论:IHCC的SCT表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VEGF的表达以及肿瘤微血管生成情况,有助于IHC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2006 Vol. 17 (1): 24-27 [
摘要
] (
1356
)
HTML
(0 KB)
PDF
(0 KB) (
240
)
32
中孕期彩超辐照对胎鼠肾脏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贾化平;段云友;赵 晶;周 宁;周海燕;曹铁生
DOI: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辐照中孕大鼠,对胎鼠肾脏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彩超辐照孕14d SD大鼠子宫体表投影区,按照射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照射10min组、20min组、30min组。仪器采用Acuson公司Sequoia-512型彩色电脑声像仪,照射条件:4V1探头,二维频率H3.0MHz,彩色频率3.0MHz,热指数(TI)=1.8,机械指数(MI)=1.6。各组于既定照射结束后24h取胎鼠肾脏标本,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结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0行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结果:光镜观察各组胎鼠肾脏组织均未见明显损伤。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胎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均匀散在的胞核棕黄色淡染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照射10min、20min组P5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照射30min组P53蛋白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超辐照中孕期SD大鼠子宫投影区30min内,不会引起胎鼠肾脏明显的组织学损伤;照射30min,胎鼠肾脏P53蛋白表达增加。
2006 Vol. 17 (1): 32-33 [
摘要
] (
1379
)
HTML
(0 KB)
PDF
(0 KB) (
460
)
34
主动脉左室隧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图像特征研究
侯传举;邓东安;朱鲜阳;韩秀敏;王琦光;盛晓棠;金 岩;崔春生;张 坡
DOI:
目的:探寻主动脉左室隧道(ALVT)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图像特征。方法:应用CDE检查7例ALVT,寻找ALVT图像特征。7例均经心血管造影对照,5例手术证实。结果:根据CDE图像特征对5例做出正确诊断,1例误诊为左冠状动脉左室瘘,另1例误诊为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CDE图像特征明显:①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在主动脉前壁或后壁显示一管状无回声腔与左室流出道相通。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收缩期血流信号从左室流出道进入无回声腔;舒张期血流信号从无回声腔进入左室流出道。②2DE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在主动脉窦与主动脉壁之间显示一半月状或新月状无回声腔。CDFI在无回声腔内显示血流信号。③绝大多数病例都合并主动脉瓣发育不全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半数病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个别病例合并室间隔缺损。结论:ALVT的CDE图像特征明显,CDE对ALVT有特异性诊断价值,但需与冠状动脉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鉴别。
2006 Vol. 17 (1): 34-36 [
摘要
] (
1445
)
HTML
(0 KB)
PDF
(0 KB) (
253
)
37
小腿交通静脉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临床表现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郑艳玲;谢晓燕;黄雪玲;匡 铭;徐作峰;梁瑾瑜
DOI: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小腿交通静脉超声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45例50条下肢的小腿交通静脉的数目、部位、内径及血流速度,并分别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交通静脉扩张的“数目、内径及血流速度”与患者临床表现分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8、0.55、0.51,P值均<0.05。结论:随小腿扩张交通静脉数目增加、内径增宽、血流速度升高,临床表现加重。
2006 Vol. 17 (1): 37-38 [
摘要
] (
2496
)
HTML
(0 KB)
PDF
(0 KB) (
272
)
39
超声心动图指标预测新生儿动脉导管自然关闭的价值
曾慧茹;赵金惠;刘 彤;李 玲
DOI:
目的:探讨早期超声心动图指标能否预测新生儿动脉导管自然关闭。方法: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3天内进行初次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动脉导管是否已经闭合,若动脉导管未闭且没有其它畸形,则进行随访观察,随访超过12月未闭合者则认为是无法自然闭合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995年1月~2005年3月本院共有45例随访12月动脉导管尚未闭合的患者(PDA组),另随机选取50例3天内动脉导管已经闭合的小儿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比较两组间的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PDA组的左房?蛐主动脉比值(LA/AO)、左室?蛐主动脉比值(LVIDd/AO)、动脉导管彩色血流最细处宽度及动脉导管肺动脉侧左向右分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P<0.001,P<0.01,P<0.001,P<0.001)。LA/AO<1.30,LVIDd/AO<1.82及动脉导管彩色血流最细处宽度<0.29cm时,预示动脉导管多可以自然关闭。LA/AO>1.39,LVIDd/AO>1.97及动脉导管彩色血流最细处宽度>0.33cm时,预示动脉导管多无法自然关闭,选择合适时机进一步治疗是必要的。结论:足月产新生儿的早期超声心动图指标对预测动脉导管能否自然关闭是非常有价值的。
2006 Vol. 17 (1): 39-41 [
摘要
] (
2512
)
HTML
(0 KB)
PDF
(0 KB) (
221
)
42
99mTc标记环丙沙星炎症显像的实验研究
张 弘;蒋宁一;朱 霖;李红玉;刘雄英;陈贵兵;陈少雄
DOI:
目的:制备炎症显像剂99mTc-环丙沙星,并研究其在体内分布及炎症显像的方法,同时就此药物的体内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以评价其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研究标记物99mTc-环丙沙星的稳定性、小白鼠炎症模型体内分布并进行体外显像。结果:99mTc-环丙沙星标记率大于90%,室温下6h内化合物的放化纯稳定。小白鼠炎症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比值高,注射后1、4、6h,炎症组织与对侧正常组织比值分别为3.48、4.30、4.17。99mTc-环丙沙星主要由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血液清除较快。结论:99mTc-环丙沙星是一种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的炎症灶显像剂,且制备方法简单、方便。
2006 Vol. 17 (1): 42-44 [
摘要
] (
1296
)
HTML
(0 KB)
PDF
(0 KB) (
255
)
综述
45
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卵巢肿瘤血供及血管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郭丽魁;齐铮琴;赵玉珍
DOI:
2006 Vol. 17 (1): 45-47 [
摘要
] (
1124
)
HTML
(0 KB)
PDF
(0 KB) (
255
)
论著摘要
48
肺炎性假瘤的FDG-PET与CT表现
王淑侠;唐安戊;刘 辉
DOI:
2006 Vol. 17 (1): 48-49 [
摘要
] (
1252
)
HTML
(0 KB)
PDF
(0 KB) (
269
)
50
螺旋CT引导Max-Core活检针经皮肺活检临床研究
穆海玉;顾 欣;牛怀印
DOI:
2006 Vol. 17 (1): 50-51 [
摘要
] (
1070
)
HTML
(0 KB)
PDF
(0 KB) (
256
)
51
PET-CT在心脏成像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翟 伟;杨萍珠;侯 阳;王 凯;辛 军
DOI:
2006 Vol. 17 (1): 51-53 [
摘要
] (
1166
)
HTML
(0 KB)
PDF
(0 KB) (
255
)
54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诊断(附10例报告)
陈俊波;方文强
DOI:
2006 Vol. 17 (1): 54-55 [
摘要
] (
1186
)
HTML
(0 KB)
PDF
(0 KB) (
240
)
55
小肾癌的多排螺旋CT诊断
唐仁朝;李 林
DOI:
2006 Vol. 17 (1): 55-56 [
摘要
] (
1114
)
HTML
(0 KB)
PDF
(0 KB) (
262
)
57
非霍奇金淋巴瘤髓外硬膜外转移的MRI表现
梁有禄
DOI:
2006 Vol. 17 (1): 57-58 [
摘要
] (
1024
)
HTML
(0 KB)
PDF
(0 KB) (
265
)
病例报告
59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全冠民;袁 涛
DOI:
2006 Vol. 17 (1): 59-59 [
摘要
] (
1018
)
HTML
(0 KB)
PDF
(0 KB) (
292
)
60
CT诊断输尿管囊肿并囊内多发结石1例
朱 捷;刘荣波;卢春燕;王 娜
DOI:
2006 Vol. 17 (1): 60-60 [
摘要
] (
1170
)
HTML
(0 KB)
PDF
(0 KB) (
228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