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5年 16卷 6期
刊出日期:2005-06-20
病例报告
论著
301
AD大鼠模型的1H MRS与病理及病理生理学对照研究
宋 焱;祁 吉
DOI: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早期海马1H MRS的改变及其病理和病理生理学基础,以及1H MRS对A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建立Aβ(1-40) 海马注射AD大鼠模型1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设置5个观测时间点:1、2、4、6、8周,进行大鼠行为学、海马离体1H MRS、海马神经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等检查。结果:病理、病理生理学及行为学检查均证实AD大鼠模型构筑成功,与AD相关的各种改变主要出现于模型建立后的6~8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海马NAA/Cr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这种变化与病理生理学检测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具有负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624,P值为0.003),与1H MRS检测的Cho/Cr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556,P值为0.011)。NAA/Cr的升高判别AD组与对照组的正确率为72.2%。MI/Cr、Cho/Cr无明显改变。结论:NAA/Cr的可逆性改变是AD大鼠模型1H MRS的早期改变,反映了神经元能量代谢的异常,且NAA/Cr的升高可能对AD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05 Vol. 16 (6): 301-304 [
摘要
] (
2189
)
HTML
(0 KB)
PDF
(0 KB) (
194
)
305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大脑中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前后及随诊中的应用
李 轶;龚浠平;李 尧;李 征;段永伟;王拥军
DOI: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观察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支架成形术和介入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的MCA狭窄病例22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行TCD检查,平均随访4.6个月。结果:①术前TCD改变:病变侧大脑中动脉流速显著增高,频谱异常。14例患者病侧大脑前动脉(ACA)流速代偿性增快,6例患者病侧大脑后动脉(PCA)流速代偿性增快。②术后TCD改变:多数患者术后当天及3~14月后TCD示病侧MCA流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1例术后2天出现血管痉挛。③平均随诊4.6个月,1例术后11月出现支架内再狭窄,TCD与复查的血管造影结果相符。结论:TCD是观察MCA狭窄及介入治疗随访的敏感方法,能准确的评价治疗效果并可用于长期随访。
2005 Vol. 16 (6): 305-307 [
摘要
] (
1157
)
HTML
(0 KB)
PDF
(0 KB) (
436
)
308
常规CT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张兴雨
DOI:
目的:评价常规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卒中样起病,且发病时间在6h以内的168例患者进行常规CT扫描。结果:CT诊断缺血性脑梗死59例,其最终临床诊断均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CT阴性33例,其中21例最终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假阴性12例,其最终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76例。常规CT诊断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敏感度为83.1%,特异度为100%。结论:常规CT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2005 Vol. 16 (6): 308-310 [
摘要
] (
1203
)
HTML
(0 KB)
PDF
(0 KB) (
297
)
311
不典型急性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的CT鉴别
崔连旭;王 辉;邓其峻;梁学军
DOI: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不典型急性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的CT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CT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79例病例,与术中证实或后期CT复查及MRI等的确诊结果相比较、分析。结果:首次CT平扫检查误诊率较高。结论:不典型急性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在CT影像学鉴别诊断上相对困难,需要较高的技巧,有时需要CT复查或MRI检查及相关临床资料辅助。
2005 Vol. 16 (6): 311-313 [
摘要
] (
1161
)
HTML
(0 KB)
PDF
(0 KB) (
413
)
314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定量评价
宋平梅;任卫东;杨晓东;张立敏;张东旭
DOI:
目的:应用背向散射积分(IBS) 技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进行检测,研究不同回声斑块的性质及校正对IBS测值的影响。方法:对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30例临床上无脑血管疾病症状、体征的体检者颈动脉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斑块不同回声部分的IBS值及校正IBS值。结果:病例组以混合回声和弱回声斑块居多。对照组以强回声斑块为主。增益1强、低、弱回声IBS值分别为:(42.93±5.62)dB,(32.21±4.58)dB和(27.4±4.54)dB;增益2分别为:(47.28±4.65)dB,(37.03±4.60)dB和(30.95±4.62)dB。增益1强、低、弱回声校正IBS值分别为:2.44±0.24,1.64±0.11和1.33±0.15;增益2强、低、弱回声校正IBS值分别为:2.38±0.24,1.66±0.10和1.35±0.14。相同增益条件下,强、低、弱回声3者之间IBS值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增益条件下,同一回声IBS值有差异。校正后,相同增益条件下,强、低、弱回声3者之间IBS值仍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增益条件下,同一回声IBS值无差异。结论:应用IBS技术可以对斑块的强回声、低回声、弱回声进行定量分析。校正后的IBS值更客观、准确。
2005 Vol. 16 (6): 314-316 [
摘要
] (
1181
)
HTML
(0 KB)
PDF
(0 KB) (
258
)
317
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99mTc-MIBI显像的临床初探
刘志军;张 萍;张永学
DOI:
目的:探讨99mTc-MIBI亲肿瘤显像在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活检确诊的8例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进行了头颈部99mTc-MIBI早期和延迟断层显像,通过视觉判断和半定量分析,与鼻息肉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99mTc-MIBI早期显像均为阳性,灵敏度100%。延迟显像阳性7例,灵敏度87.5%。早期及延迟显像对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定性诊断的特异性为70%。淋巴瘤组肿瘤/齿龈、肿瘤/腮腺、肿瘤/头皮的摄取比值与鼻息肉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99mTc-MIBI显像在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定性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05 Vol. 16 (6): 317-319 [
摘要
] (
1150
)
HTML
(0 KB)
PDF
(0 KB) (
219
)
320
多平面重建对肺内孤立结节的评价
崔 平;李忠辉;孙应实
DO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肺内孤立性结节(SPN)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39例SPN行多层螺旋CT扫描、轴位HRCT扫描及薄层冠状位、矢状位MPR重建。图像分析分为2种方法,方法A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轴位HRCT图像,方法B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薄层冠状和矢状位多平面重建图像。判断方法A和方法B对SPN基本形态和基本征象的评价有无不同。结果:方法A和方法B对39例SPN基本形态和征象评价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螺旋CT结合轴位HRCT的方法将2例炎症误诊为肺癌,螺旋CT结合MPR图像则作出正确诊断。与MPR图像比较分析后发现,轴位图像未能真实显示病灶的基本形态。结论:薄层MPR在显示SPN的基本征象方面同HRCT的作用相同、在评价SPN的基本形态方面优于单纯轴位CT。
2005 Vol. 16 (6): 320-322 [
摘要
] (
2092
)
HTML
(0 KB)
PDF
(0 KB) (
245
)
322
骨盆肿瘤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陈仲武;陈济铭;官怀文;吴凯明;陈一平
DOI: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血供特点及术前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常规行髂总动脉及分支和/或腰动脉造影,术前栓塞治疗27例骨盆肿瘤患者(栓塞组),观察其临床改善情况,计算术中失血量,并与14例术前未栓塞骨盆肿瘤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血管造影显示丰富、多支动脉供血。栓塞组所有病人疼痛不同程度减轻,肿瘤不同程度缩小;栓塞组术中失血量平均1680m1,手术时间平均195min,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平均4850m1,手术时间平均260min,栓塞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栓塞组手术后经病理检查,显示瘤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液化。结论:术前靶血管栓塞是骨盆肿瘤手术前最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肿瘤供养血管超选择插管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可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增加肿瘤切除率,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量。
2005 Vol. 16 (6): 322-324 [
摘要
] (
1124
)
HTML
(0 KB)
PDF
(0 KB) (
216
)
323
超声心动图研究血液透析病人心脏结构与负荷状态及收缩功能变化的关系
杨 芳;任卫东
DOI: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病人的左室结构、负荷状态、收缩力及收缩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超声心动图探测72例血液透析病人(按心肌重量指数分为左室重度肥厚组和无-中度肥厚组)及20例正常人的心脏结构。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室壁应力(ESS)、ESS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的比值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参数的不同。结果:血液透析病人中左室肥厚(LVH)62例,占86%。血液透析病人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收缩压(SBP)、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ES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ESS/ESV及LVEF低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LVMI与EDV(r=0.736,P<0.001)、ESV(r=0.725,P<0.001)、SBP(r=0.558,P<0.001)及ESS(r=0.41,P<0.001)呈正相关。LVMI与LVEF(r=-0.643,P<0.001)及反映心肌收缩力的指标ESS/ESV(r=-0.54,P<0.001)呈负相关。结论:血液透析病人中LVH的程度与左室负荷、收缩力及收缩功能有关。超声心动图是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手段。
2005 Vol. 16 (6): 323-325 [
摘要
] (
1291
)
HTML
(0 KB)
PDF
(0 KB) (
209
)
326
移植肾动脉狭窄声学造影初步观察
李颖嘉;龚渭冰;于立新;吴凤林
DOI:
目的:探讨脉冲反向谐波声学造影诊断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临床疑诊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脉冲反向谐波声学造影,并经DSA血管造影证实。结果:注射造影剂22~32s后移植肾动脉显影并呈带状增强,确诊移植肾动脉狭窄12例,移植肾动脉内均见造影剂局部充盈缺损。结论:脉冲反向谐波声学造影能完整显示移植肾灌注血管床并增强移植肾动脉局部结构的显现,可能成为诊断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又一简便、准确方法。
2005 Vol. 16 (6): 326-328 [
摘要
] (
1059
)
HTML
(0 KB)
PDF
(0 KB) (
311
)
329
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男性不育的超声诊断应用价值
兰正福;江玉文;闫世奇;乔 华;姚宏辉;刘丽红;于海容;皮德凤;代全明
DOI:
目的:利用超声检查精索静脉曲张(VC)在男性不育与一般人群进行对比,寻找对男性不育比较实用易行的检查和筛选方法。方法:使用高频探头检查74例不育患者和57例一般人群,观察精索静脉内径、静脉返流实验,结合实验室检查精液生殖力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不育患者中VC远较正常人群高,呈显著性差异(P<0.01)。化验精子数及活跃度在有无VC的人群中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男性不育患者中VC远较正常人群高,是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十分必要对男性不育患者进行常规多普勒超声检查。
2005 Vol. 16 (6): 329-331 [
摘要
] (
2026
)
HTML
(0 KB)
PDF
(0 KB) (
223
)
335
32P内照射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魏鼎泰;贺能树;谭 建;田俊芝;刘长宏;王任飞
DOI:
目的:观察纯β射线32P血管内照射对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内膜增殖的影响,研究β射线血管内照射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抑制效应。材料和方法:雌性大白兔1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照射组,采用Clowes球囊扩张法制作右侧髂动脉再狭窄模型,对照组球囊内充盈生理盐水,照射组球囊内充盈液体放射源32P,根据观察时间点的不同将对照组和照射组均随机分成3天组、10天组和4周组,每组3只。在不同的观察时间点对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分析。结果:光镜下:PTA后3天对照组内弹力板处可见少量增殖的平滑肌细胞,照射组内弹力板处未见增殖的平滑肌细胞;10天对照组血管内膜可见大量增殖的平滑肌细胞,照射组血管内膜仅见少量增殖的平滑肌细胞;4周对照组动脉壁明显增厚,血管腔明显狭窄,照射组动脉壁厚度正常,血管腔未见狭窄(P<0.0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PTA后3天和10天PCNA标记指数(PCNALI)对照组明显高于照射组(P<0.01);对照组的阳性细胞数尤以PTA后10天为高(P<0.01);4周,对照组和照射组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电镜下:PTA后3天对照组平滑肌细胞呈增生状态,照射组平滑肌细胞呈静止状态;10天对照组平滑肌细胞呈合成表型,照射组平滑肌细胞变性坏死,合成减少;4周对照组动脉壁内膜仍有合成表型的平滑肌细胞,照射组平滑肌细胞呈收缩表型。结论:血管内照射能显著降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从而起到抑制再狭窄作用,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合成受到抑制在血管内照射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05 Vol. 16 (6): 335-339 [
摘要
] (
1086
)
HTML
(0 KB)
PDF
(0 KB) (
250
)
340
磁共振血管MIP图像伪影形成机制、表现及解决办法探讨
沙 琳;董敬东;黄 东;边 杰
DOI:
目的:了解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图像伪影的形成机制,熟悉磁共振血管成像中MIP伪影的各种表现,探讨其解决办法。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04年6月磁共振血管检查患者共90例,其中头部3D TOF-MRA检查47例,颈部2D TOF-MRA检查20例,均同时进行了颈部3D CE-MRA检查;腹部3D CE-MRA检查25例。对各部位出现的MIP伪影进行分类、分析,探讨对不同表现形式的MIP伪影的解决办法。结果:①头部TOF-MRA的整体MIP图像上细小血管分支未显示共40处(后交通动脉32处,前交通动脉8处),通过对原始图像的观察或局部薄层重建使上述两处血管均得到显示。②20例颈部TOF-MRA检查中夸大血管狭窄程度共14处,均出现在血管狭窄程度在50%以上的血管,占病变总数的93.3%(14/15),CE-MRA对TOF-MRA夸大狭窄均做出了准确的矫正。颈部20例TOF-MRA中,颈外动脉锯齿状伪影36处,出现的几率为90%(36/40)。CE-MRA对此种伪影均做出了矫正。④MIP图像上在特定投影方向上血管分支不显示,通过改变投影方向或去掉高信号的背景组织此种伪影均得到解决。结论:磁共振血管检查MIP图像上出现伪影是常见现象,表现具有多样性;MIP图像伪影可造成错误的诊断。MIP图像的伪影可以通过不同的后处理方法或改变成像方法解决。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可单凭MIP图像做出最终诊断,需密切结合原始图像和不同处理方法的血管重建图像。
2005 Vol. 16 (6): 340-343 [
摘要
] (
1398
)
HTML
(0 KB)
PDF
(0 KB) (
257
)
影像技术
344
GE GYREX 2T Prestige磁共振系统控制柜模拟电源故障分析与检修
孙宝海;高丽达;吴振华
DOI:
2005 Vol. 16 (6): 344-345 [
摘要
] (
1080
)
HTML
(0 KB)
PDF
(0 KB) (
269
)
论著摘要
346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
王亚丽;韩 卓;赵 宁
DOI:
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2005 Vol. 16 (6): 346-347 [
摘要
] (
1074
)
HTML
(0 KB)
PDF
(0 KB) (
252
)
347
肺空洞性转移瘤的CT诊断
杨 勇;陆明圆;温素英
DOI:
2005 Vol. 16 (6): 347-348 [
摘要
] (
1087
)
HTML
(0 KB)
PDF
(0 KB) (
299
)
349
急性阑尾炎声像图特征的再探讨
徐永远;赵齐羽
DOI:
2005 Vol. 16 (6): 349-350 [
摘要
] (
977
)
HTML
(0 KB)
PDF
(0 KB) (
281
)
351
螺旋CT诊断卵巢囊腺瘤的应用价值
朱培欣;陈新晖;常瑞萍;张 廷;卢占兴;刘 艳;万碧萧
DOI:
2005 Vol. 16 (6): 351-352 [
摘要
] (
1111
)
HTML
(0 KB)
PDF
(0 KB) (
225
)
35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韩 玲;陈 霞
DOI:
2005 Vol. 16 (6): 353-354 [
摘要
] (
1042
)
HTML
(0 KB)
PDF
(0 KB) (
268
)
354
颌骨转移瘤的临床X线表现(附5例报告)
戴金汉;李明山;曾幼鲁;王 敬
DOI:
2005 Vol. 16 (6): 354-355 [
摘要
] (
1015
)
HTML
(0 KB)
PDF
(0 KB) (
209
)
病例报告
356
肺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例
李传旺;马小敏;林荣良
DOI:
2005 Vol. 16 (6): 356-356 [
摘要
] (
1006
)
HTML
(0 KB)
PDF
(0 KB) (
241
)
357
误诊为冠心病的肺动脉栓塞核素肺灌注显像1例
朱国伟;贾晓鹏
DOI:
2005 Vol. 16 (6): 357-358 [
摘要
] (
1058
)
HTML
(0 KB)
PDF
(0 KB) (
262
)
358
心脏横纹肌肉瘤2例超声及CT所见
许崇永;赵雅萍;程建敏;王清扬;虞志康
DOI:
2005 Vol. 16 (6): 358-359 [
摘要
] (
1145
)
HTML
(0 KB)
PDF
(0 KB) (
511
)
360
白血病多脏器浸润1例
王怀禄;王瑜琴;刘俊娥
DOI:
2005 Vol. 16 (6): 360-360 [
摘要
] (
1059
)
HTML
(0 KB)
PDF
(0 KB) (
228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