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4年 15卷 3期
刊出日期:2004-03-20
病例报告
论著
121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转移瘤患者手运动区的应用
董海波;戴嘉中;沈天真;徐海东;俞振浩;缪光胜;付 峰;张玉琴
DOI: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脑转移瘤患者手运动区(motor hand representation area,HRA)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特征。方法:11例毗邻HRA的脑转移瘤患者行fMRI检查,分析活动区的结构变化,测量病灶同侧活动指数(IAI)及信号强度上升百分率(SIRP)。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中央沟变形、伸长和移位,HRA呈分散或局限变形。10例IAI<1,病灶侧SIRP较健侧低;1例右利手IAI>1,SIRP较健侧高。结论:fMRI可对脑转移瘤的HRA进行定位、定量研究,为临床提供一种无侵袭的评估手段。
2004 Vol. 15 (3): 121-123 [
摘要
] (
1199
)
HTML
(0 KB)
PDF
(0 KB) (
250
)
124
弥漫性轴索损伤在磁共振弥散成像中的表现特点
郑文斌;刘国瑞;郭岳霖;方文辉;张远芳;吴仁华
DOI:
目的:探讨急性至亚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在磁共振弥散成像中的表现特点。方法:35例患者在脑外伤后1小时~20天行常规MR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比较病灶在各种序列上的表现特点。结果:35例在常规MR成像和DWI中共显示病灶165个,在DWI上能观察到而常规MR成像无法显示的病灶有42个(25.5%),在DWI上信号明显高于T2加权成像的病灶67个(40.6%)。165个病灶中127个为非出血性病灶,将其分成两组,入院时GCS评分≤8分组(A组)和GCS评分>8分组(B组),A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平均值为(0.72±0.84)×10-3mm2/s(n=98),B组ADC平均值为(1.28±0.73)×10-3mm2/s(n=29)。结论:对急性和亚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非出血病灶的显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明显优于常规磁共振T2加权像,从超急性期到亚急性期,ADC 值均下降,入院时GCS评分≤8分组的平均ADC值明显低于GCS评分>8分组,ADC下降程度与DAI损伤程度可能存在相关性。
2004 Vol. 15 (3): 124-126 [
摘要
] (
2169
)
HTML
(0 KB)
PDF
(0 KB) (
337
)
127
垂体脓肿的MRI表现
梁辉顺;段 青;邹 松;卢振华
DOI:
目的:分析垂体脓肿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4例经手术证实的垂体脓肿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平扫均未见正常垂体,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增强后在主体环状强化灶上方和?蛐或两侧形成“子灶”3例,2例伴有视交叉明显强化,1例伴软脑膜强化。结论:垂体脓肿平扫无特征,增强后某些征象具特异性。
2004 Vol. 15 (3): 127-128 [
摘要
] (
1642
)
HTML
(0 KB)
PDF
(0 KB) (
433
)
129
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表现及复诊时间
陈惠恩;蔡厚洪;黄继辉;钟永青;夏 欣
DOI:
目的:探讨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表现及复诊时间。方法:回顾分析152例经2 次以上CT检查证实的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首诊时间、首诊CT 表现、CT首次检出脑挫裂伤的时间及表现。结果:伤后24小时内复查CT共检出迟发性脑挫裂伤88例,占57.9%;首诊CT发现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广泛脑水肿的31例中,27 例日后形成重型或极重型迟发性脑挫裂伤。结论:头部外伤后,应于伤后24小时内复查头部CT,以尽早明确有无迟发性脑挫裂伤。对临床累计昏迷超过30分钟,首诊CT呈现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广泛脑水肿者尤应密切随诊。
2004 Vol. 15 (3): 129-132 [
摘要
] (
1273
)
HTML
(0 KB)
PDF
(0 KB) (
218
)
133
多普勒微血管探头在三脑室底造瘘术中的应用
石 键;赵洪洋;袁永生;侯忠民;赵沃华
DOI:
目的:探讨在治疗脑积水的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ETV)中,应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作超声检查的意义。方法:单纯神经内镜下完成梗阻性脑积水三脑室底造瘘术34例,其中21例应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经内镜通道抵达三脑室底部进行超声探测,监测基底动脉(BA)的走向、血流速度,进行术中实时定位,造瘘前后记录血管的多普勒超声图像。结果:术后21例(61.76%)影像学证实扩大的脑室术后有回缩;半年后症状缓解29例(85.29%),无效5例(14.71%),2例做脑室-腹腔分流术。无手术死亡或残疾。使用探头组造瘘术前后BA的管径、血流速度无变化,无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多普勒微血管探头在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中应用,可减少血管损伤类并发症的发生,使得内镜插入定位精确、安全。
2004 Vol. 15 (3): 133-136 [
摘要
] (
1262
)
HTML
(0 KB)
PDF
(0 KB) (
231
)
137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贾启禹;黄 珊;殷鸿图
DOI: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甲状腺癌和130例甲状腺腺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在二维声像图、彩色血流丰富程度(P<0.01),肿瘤内部血管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P<0.05)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钙化及低回声在甲状腺癌诊断的特异性较高,分别为95.3%和85.9%,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7.7%。结论:高频声像图中的钙化及低回声是诊断甲状腺癌的重要指标,而彩色血流丰富程度及频谱多普勒中的多项指标的变化将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2004 Vol. 15 (3): 137-139 [
摘要
] (
1135
)
HTML
(0 KB)
PDF
(0 KB) (
275
)
140
超声小探头在食管微小平滑肌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李文波;张修礼;陈桂荣
DOI:
目的:探讨经内镜超声小探头在食管微小平滑肌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食管微小平滑肌瘤,经胃镜超声小探头检查后分别予高频电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切除组织送组织病理学检查,最后对比分析相关资料。结果:24例超声声像显示低回声、不均匀回声多见,境界较清楚。12例病变位于超声第2层或第2~3层,9例位于第3~4层或第4层浅层,行高频电切除治疗;3例位于第4层深层,行外科手术治疗。24例病理检查诊断为平滑肌瘤23例,其中粘膜肌层者12例,固有肌层者11例。经内镜超声微探头检查诊断准确率95.8%(23/24)。结论:经胃镜超声小探头检查食管微小平滑肌瘤能作出准确诊断,可为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004 Vol. 15 (3): 140-142 [
摘要
] (
1193
)
HTML
(0 KB)
PDF
(0 KB) (
221
)
143
CT仿真内窥镜及网格显示模式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方永雄;徐凯峰;刘毅生;赵廉忠;黎浩良;云昌德
DOI: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CTVB)及网格显示模式(mesh display mode,MDD)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患者行CTVB及MDD重建检查,包括鳞癌6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1例、大细胞癌1例。用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扫描后,将数据重建成CTVB及MDD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0例中CTVB及MDD显示肿瘤呈块状或结节状,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其中MDD显示支气管狭窄9支、闭塞4支,尤其是观察支气管肿瘤腔外侵犯的移行情况优于CTVB图像。但MDD显示支气管腔内瘤体则逊于CTVB图像。结论:CTVB及MDD是一种无创伤的诊断方法,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提高。
2004 Vol. 15 (3): 143-145 [
摘要
] (
1196
)
HTML
(0 KB)
PDF
(0 KB) (
283
)
病例报告
145
B超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例
江 涛;罗慧军;陈梦宇
DOI:
2004 Vol. 15 (3): 145-145 [
摘要
] (
993
)
HTML
(0 KB)
PDF
(0 KB) (
254
)
论著
146
家兔急性肺栓塞影像模型的制备
于丽娟;张雪林;李任飞;刘瑞宝;栾 玉;王 丹;申宝忠
DOI:
目的:通过家兔急性肺栓塞影像模型的制备并与DSA和MRPA及病理对照研究,验证用明胶海绵制作家兔肺栓塞影像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在DSA下经家兔颈静脉插管至右心房,将明胶海绵自导管注入,栓塞前后分别做肺动脉造影和增强磁共振肺动脉成像,最后经病理解剖来验证肺栓塞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在MRPA和DSAPA图像上,肺栓塞表现为肺动脉分支截断?熏 病理镜下可见肺动脉管腔内有明胶海绵栓塞物。结论:此方法制备肺栓塞模型是客观有效的,为肺栓塞的影像学研究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2004 Vol. 15 (3): 146-148 [
摘要
] (
1180
)
HTML
(0 KB)
PDF
(0 KB) (
278
)
149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重建技术的比较
毛定飚;滑炎卿;张国桢;王鸣鹏;吴威岚;胡 非;葛虓俊;丁其勇
DOI:
的:比较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时各种重建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疾病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20例患者做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回顾性心电门控、0.42s螺旋扫描),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RT)、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仿真内窥镜(CTVE)等图像后处理,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在20例患者的136节段(血管直径≥2mm)中,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有122节段(89.7%)。对于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节段,在横断位图像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2%和94.4%,CTVE为71.8%和84.4%,MIP为68.7%和84.4%,CPR为65.6%和87.7%,VRT为65.6%和74.4%。将5种重建技术结合后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6.6%。结论:横断面图像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在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的诊断上,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2004 Vol. 15 (3): 149-151 [
摘要
] (
1162
)
HTML
(0 KB)
PDF
(0 KB) (
220
)
152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许尚文;曾建华;张雪林;成官迅;彭旭红;段 刚
DOI: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1例摄平片,6例CT检查,2例MRI检查,1例DSA检查。结果:21例ABC发生于长管状骨16例,脊柱2例,骨盆2例,跖骨1例。平片和CT多表现为偏心膨胀性骨破坏,CT常可显示骨性分隔及液-液平面,MRI检查多表现为多囊长T1、长T2信号特点,CT和MRI检查8例中有3例出现液-液平面。DSA表现实质期可见中等量肿瘤染色。结论:CT特别是MRI对ABC较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ABC诊断符合率。
2004 Vol. 15 (3): 152-154 [
摘要
] (
1121
)
HTML
(0 KB)
PDF
(0 KB) (
283
)
155
超选择性TACE和静脉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应用
耿进朝;张 勇;李明山;李志伟;崔 斌
DOI: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化疗加栓塞(TACE)及静脉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25例宫颈癌采用Seldinger’s技术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联合抗癌药物灌注、栓塞加放射治疗。25例静脉化疗加放射治疗。据妇科和超声检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评价近期疗效并随访。结果:近期疗效为动脉组完全缓解(CR)3例(12.0%)、部分缓解(PR)17例(68.0%)、稳定(NC)5例(20.0%),总有效率(CR+PR)为80.0%。静脉组CR 0例(0.0%)、PR 9例(36.0%)、NC 16例(64.0%),总有效率36.0%。随访5年生存率动脉组为1年84.0%(21/25)、3年52.0%(13/25)、5年44.0%(11/25)。静脉组为1年60.0%(15/25)、3年24.0%(6/25)、5年20.0%(5/25)。结论:髂内TACE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2004 Vol. 15 (3): 155-157 [
摘要
] (
1192
)
HTML
(0 KB)
PDF
(0 KB) (
250
)
158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丁晓毅;梁 裕;陆 勇;童国海;龚耀成;吴达明;潘自来;陈克敏
DOI: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37例骨质疏松性、外伤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患者,应用形象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价临床止痛效果;采用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骨水泥弥散程度和止痛效果的关系。结果:椎体成形术前的VAS为6~10分,平均8.4分。术后24小时的VAS为1~4.5分,平均2.6分。术后3月的VAS为0~3.5分,平均2.4分;H=5.5,P>0.05,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程度和止痛效果关系不密切。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安全有效,可以迅速缓解疼痛;不应强调骨水泥的椎体内分布而增加骨水泥的注射量。
2004 Vol. 15 (3): 158-161 [
摘要
] (
2234
)
HTML
(0 KB)
PDF
(0 KB) (
239
)
综述
162
CT肺功能的研究进展
葛九虎俊;张国桢;滑炎卿
DOI:
2004 Vol. 15 (3): 162-164 [
摘要
] (
1121
)
HTML
(0 KB)
PDF
(0 KB) (
316
)
论著摘要
165
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的CT诊断价值
彭 剑;杜小卉;张利亚
DOI:
2004 Vol. 15 (3): 165-166 [
摘要
] (
1061
)
HTML
(0 KB)
PDF
(0 KB) (
242
)
166
影像学检查在SARS诊断中的评价
伍建林;沈慧聪;李光军;刘 薇;李永新
DOI:
2004 Vol. 15 (3): 166-169 [
摘要
] (
1056
)
HTML
(0 KB)
PDF
(0 KB) (
253
)
169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
李伯菊;刘建国
DOI:
2004 Vol. 15 (3): 169-170 [
摘要
] (
1053
)
HTML
(0 KB)
PDF
(0 KB) (
260
)
171
肋骨骨折的CT扫描方法及检出率与肋骨平片的对照研究
杨 毅;张 伟;康 鹏
DOI:
2004 Vol. 15 (3): 171-172 [
摘要
] (
1082
)
HTML
(0 KB)
PDF
(0 KB) (
405
)
172
子宫平滑肌肿瘤340例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王 惠;张素阁;冷俊红
DOI:
2004 Vol. 15 (3): 172-173 [
摘要
] (
1061
)
HTML
(0 KB)
PDF
(0 KB) (
251
)
影像技术
174
MRI胸椎扫描定位方法的研究
孙文阁;李延亮;戚喜勋;金安玉
DOI:
2004 Vol. 15 (3): 174-175 [
摘要
] (
1186
)
HTML
(0 KB)
PDF
(0 KB) (
264
)
175
飞利浦GYROSCAN NT系列磁共振成像仪HYBRID BOX故障分析
曾琼新;谭绍恒;郑君惠
DOI:
2004 Vol. 15 (3): 175-176 [
摘要
] (
988
)
HTML
(0 KB)
PDF
(0 KB) (
203
)
病例报告
177
右冠状动脉毛细血管瘤并静脉瘘1例
林宪如;于忠祥;赵新闻;郭新贵
DOI:
2004 Vol. 15 (3): 177-177 [
摘要
] (
1480
)
HTML
(0 KB)
PDF
(0 KB) (
191
)
178
巨细胞型骨肉瘤1例
闫慧敏;陈卫国;黄婵桃;贾 铭;廖 昕;涂 茜
DOI:
2004 Vol. 15 (3): 178-179 [
摘要
] (
1037
)
HTML
(0 KB)
PDF
(0 KB) (
223
)
179
腺泡状肉瘤胫骨转移1例
张建平;王夕文;初秀海
DOI:
2004 Vol. 15 (3): 179-180 [
摘要
] (
1040
)
HTML
(0 KB)
PDF
(0 KB) (
225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