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6年 27卷 5期
刊出日期:2016-05-20

病例报告
 
       论著
305 18F-FDG PET与MRI在难治性颞叶癫痫定侧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赵春雷,陈自谦,钱根年,杨忠东,王楷堂
目的:探讨18F-FDG PET与MRI脑代谢显像对颞叶癫痫(TLE)致痫灶定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资料完整的难治性T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其常规MRI、MRS、18F-FDG PET检查及三者联合诊断在TLE定侧上的检出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其价值。结果:本组78例难治性TLE患者均行前述三种检查,经统计学分析,致痫灶侧NAA/(Cho+Cr)及SUVmean低于健侧,三种检查定侧检出准确率分别为33.33%(26/78)、58.97%(46/78)及85.89%(67/78),三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89.74%(70/78),经卡方检验分析,得到χ2=73.090,P<0.001,可以认为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分割卡方进一步的两两比较,对P值进行校正,以0.008为标准,可以认为常规MRI与MRS(χ2=10.317,P=0.001)、18F-FDG PET(χ2=44.758,P<0.001)、三者联合(χ2=52.43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S与18F-FDG PET(χ2=14.158,P<0.001)、三者联合(χ2=19.36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18F-FDG PET与三者联合(χ2=0.539,P=0.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S定侧检出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MRI,在临床癫痫影像诊断时可先利用MRI进行诊断,但应尽量同时行常规MRI及MRS检查,若经前述检查仍无法准确定位,有条件者可进行18F-FDG PET检查,三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癫痫致痫灶定侧检出准确率。
2016 Vol. 27 (5): 305-308 [摘要] ( 945 ) HTML (1 KB)  PDF  (0 KB)  ( 203 )
309 应用IBASPM分析孤独症儿童脑灰质结构改变
陈 静,李 欣,王春祥,刘俊刚,赵 滨
目的:运用基于统计学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的个体脑图谱形态分析(Individual brain atlases using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IBASPM)软件,分析孤独症儿童不同脑区灰质结构体积变化。资料与方法:采用GE HDx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23例经临床诊断为孤独症的患儿和28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进行全脑扫描,采用3D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ast spoiled gradient echo,FSPGR)序列获得高分辨力T1WI像。在SPM5平台上,运用IBASPM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各脑区体积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符合实验要求的被试包括孤独症组16例,正常对照组18例。孤独症组,男性1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81±0.91)岁;正常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61±0.50)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孤独症组体积增大的脑区包括左侧中扣带回、左侧缘上回、双侧杏仁体、双侧尾状核;孤独症组体积减小的脑区为小脑蚓部Ⅷ区。结论:孤独症儿童脑灰质结构存在异常,这些脑区均与情绪、语言、行为控制相关,可为孤独症的临床症状的解释和诊断提供客观依据。运用IBASPM软件可自动化对不同脑区进行体积测量,从形态学角度对孤独症儿童脑灰质结构进行分析。
2016 Vol. 27 (5): 309-313 [摘要] ( 704 ) HTML (1 KB)  PDF  (0 KB)  ( 158 )
314 磁敏感加权成像相位图对缺血性脑梗死局部氧代谢的临床研究
倪鸣飞,李雪松,陶定波,魏 强,宋清伟,徐 斌,苗延巍
目的:本研究试图通过测量梗死区引流静脉的相位差,并结合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探讨SWI上引流静脉信号变化的可能机制以及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20例,年龄47~82岁,平均61岁;发病时间7~48小时,平均28小时。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扫描,测量梗死区与对侧相应区域静脉血管的相位差(分别用Δφ病灶和Δφ对侧表示),测量梗死区与对侧相应区域的rCBF值、rrCBF值及rCBV值,测量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结果:①梗死区静脉相位差Δφ病灶=547.0±155.7spin,对侧静脉相位差Δφ对侧=282.65±96.67spin,梗死区静脉相位差显著大于健侧(t=5.861,P<0.001);②梗死区rCBF值小于健侧(t=-8.978,P<0.001),梗死区rCBV值亦小于健侧(P=0.008);③Δφ病灶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933,P<0.001),Δφ病灶与rrCBF呈显著正相关(r=0.681,P=0.001),rrCBF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645,P=0.002)。结论:SWI脑梗死引流静脉相位差所反映的氧代谢异常与CBF的相关性符合脑血流-代谢耦联机制,可作为临床评价急性梗死患者病情程度的可靠指标。
2016 Vol. 27 (5): 314-317 [摘要] ( 663 ) HTML (1 KB)  PDF  (0 KB)  ( 173 )
       病例报告
318 2型糖尿病患者脑部小血管病变的MRI评价
肖正光,杨 军,朱才松,邵康为,袁立新,闵庆华,顾 峰,陆文杰
目的:本研究应用多种磁共振技术,对2型糖尿病人的脑部小血管损害表现进行无创评估,以期对临床糖尿病的诊治及评估给予一定的帮助。材料和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437例,排除18例,分为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行颅脑轴位T1WI、T2WI、FLAIR、DWI、SWI、矢状面T2加权像序列扫描,分别记录各个病例急性梗塞的发生例数及分布类型、脑内微出血灶、腔隙性梗塞灶的发生数目,脑白质疏松程度。结果:糖尿病组小血管闭塞型梗塞发生率68.2%(30/44)大于无糖尿病组43.2%(3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P<0.05)。糖尿病组既往卒中发生率、腔隙灶发生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程度均较无糖尿病组严重(P<0.05),但脑内微出血的发生程度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梗塞以小病灶为主,其腔隙灶发生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程度均较无糖尿病组严重。
2016 Vol. 27 (5): 318-322 [摘要] ( 611 ) HTML (1 KB)  PDF  (0 KB)  ( 211 )
       论著
323 利用MR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随访中帮助提高内窥镜活检价值的研究
李 伟,任志刚,汤日杰,卢斌贵
目的:通过MR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随访中帮助内窥镜提高活检阳性率。方法:135例鼻咽癌治疗后随访可疑复发但首次内窥镜活检却没有发现癌组织的病例,再次行内窥镜活检前均行MR常规序列及扩散加权序列检查,通过观察MR图像对鼻咽活检部位进行定位,分为MR-A定位(MR常规序列)、MR-B定位(MR常规序列结合扩散加权序列)。然后再次内窥镜活检,先单独依据内窥镜影像(内镜定位)进行1次活检,然后再分别根据MR-A定位、MR-B定位各进行1次活检。通过与定性结果比较,分析3种定位方式的诊断价值,以及定位一致性对于2种MR定位的影响。结果:135例样本最终定性复发56例、未复发79例。内镜定位、MR-A定位、MR-B定位分别发现阳性26例、33例、40例,阴性109例、102例、95例,敏感度为46.4%、58.9%、71.4%,特异度均为100%,Az值分别为0.732、0.795、0.857。由于特异度均为100%,因此只分析复发病例。2种MR定位方式之间亦存在相关性(χ2=4.250,P=0.039,Kappa=0.265)。56例复发病例中,2种MR方式定位32例活检部位一致,24例活检部位不一致。活检方向一致性对MR-A定位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影响(χ2=5.171,P=0.023,rp=0.304),对MR-B定位的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影响(χ2=0.007,P=0.932,rp=0.011)。当活检方向不一致时,MR-A定位的阳性率41.7%(10/24)小于MR-B定位的阳性率70.8%(17/24),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148,P=0.042)。结论:在鼻咽癌随访中,MR辅助定位可以帮助鼻咽癌内窥镜提高活检结果的准确率、降低漏诊率,而以MR扩散加权成像辅助定位的价值更大。
2016 Vol. 27 (5): 323-327 [摘要] ( 671 ) HTML (1 KB)  PDF  (0 KB)  ( 195 )
328 唾液腺动态显像对口干患者腮腺摄取功能损伤程度的研究
杨亲亲1,刘志翔2
目的:研究口干患者腮腺不同程度损伤的唾液腺动态显像的影像特征,结合摄取率95%可信区间综合评估腮腺摄取功能的损伤程度。材料与方法:搜集2013年10月—2014年11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行唾液腺动态显像的口干患者68例及1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分别进行99TcmO4-唾液腺动态显像,观察腮腺动态影像及时间-放射性曲线并据此分组,计算各组摄取率及其95%可信区间,并对观察组各组和对照组的摄取率进行比较。结果:腮腺摄取功能轻、中与重损组的UR2、UR8及UR15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摄取功能中损与重损组的UR2、UR8及UR15均低于轻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摄取功能中损组比较,重损组腮腺的UR8及UR1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参数UR2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结合其95%可信区间,诊断UR2 1.48%~1.66%或UR8 2.05%~2.49%时为轻损,UR8 1.64%~2.05%或UR15 2.14%~2.64%时为中损,UR15<2.14%时为重损。结论:唾液腺动态影像特征能初步评估腮腺摄取功能,参数UR2、UR8及UR15可定量分析其损伤程度,结合摄取率95%可信区间可简明、准确的评价口干患者腮腺摄取功能的损伤程度。
2016 Vol. 27 (5): 328-332 [摘要] ( 870 ) HTML (1 KB)  PDF  (0 KB)  ( 219 )
333 超声造影联合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在诊断实性低回声#br# 甲状腺结节中的意义
刁雪红,詹 嘉,陈 悦,陈 林,朱 隽,庞 云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和超声造影(CEUS)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实性低回声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观察47例甲状腺实性低回声结节患者共62个病灶的术前常规超声、ARFI和CEUS成像特征,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ARFI、CEUS和两者联合应用对甲状腺实性低回声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果。结果:以SWV值≥2.86 m/s作为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界值,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2.4%、82.1%、84.8%、79.3%、82.3%。CEUS以弱增强作为诊断甲状腺结节恶性的标准,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8.2%、78.6%、83.3%、84.6%、83.9%。ARFI和CEUS联合应用时敏感性94.1%、特异性96.4%、阳性预测值97.0%、阴性预测值93.1%、准确率95.2%,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P<0.05)。结论:ARFI和CEUS对甲状腺实性低回声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2016 Vol. 27 (5): 333-336 [摘要] ( 794 ) HTML (1 KB)  PDF  (0 KB)  ( 171 )
337 甲状腺结节超声纵横比与大体组织纵横比的对照研究
丁金旺,韩志江,张 卧,彭 友,罗定存,包凌云,谷 莹,潘 钢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纵横比(Anteroposterior/transverse diameter ratio,A/T)与大体组织A/T的异同,分析超声A/T在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0例85枚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征象,测量A/T(横切和纵切),并与术后大体组织的纵切A/T进行对照,观察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A/T、大体组织A/T,分析超声A/T>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85枚甲状腺结节中,60枚PTC,25枚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60枚PTC中,27枚超声纵切A/T>1,8枚大体组织纵切A/T>1,8枚超声与大体组织同时A/T>1;25枚NG中,4枚超声纵切A/T>1,2枚大体组织A/T>1,1枚超声与大体组织同时A/T>1。超声纵切与实际大体组织纵切A/T>1符合比为33.33%(9/27),超声纵切与实际大体组织纵切A/T≤1符合比为98.27%(57/58)。超声纵切A/T>1在PTC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45.00%、84.00%、87.09%、56.47%,超声纵切或横切A/T>1在PTC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61.66%、84.00%、90.24%、68.24%。结论:虽然甲状腺结节的超声A/T与大体组织A/T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超声A/T>1仍然是判断PTC的重要依据,超声纵切与横切A/T联合应用可以提高PTC诊断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度。
2016 Vol. 27 (5): 337-340 [摘要] ( 913 ) HTML (1 KB)  PDF  (0 KB)  ( 203 )
341 成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T诊断
常 娜,郭启勇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CCAM)的CT表现。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15年11月共9例于我院就诊患者。术前行CT扫描或CT增强扫描,术后病理证实为CCAM,分析CT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结果:本实验9例患者,7例病变位于右肺,2例位于左肺;其中7例累及单个肺叶,仅2例累及两个肺叶。CT表现9例病变中8例为大囊型(直径>2 cm),仅1例为小囊型(直径<2 cm)。8例大囊型中6例为单囊或少囊型(≤3个),壁光滑,无突起,多见腔内积液;2例为多囊结构(>3个),囊壁不光滑,可见脊样突起,多发分隔。1例小囊型病变呈蜂窝状改变,囊大小较均匀,均小于2 cm。9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病理结果8例大囊型均为StockerⅠ型,1例小囊型符合StockerⅡ。结论:CCAM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并且与病理分型相关,对患者术前正确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2016 Vol. 27 (5): 341-344 [摘要] ( 995 ) HTML (1 KB)  PDF  (0 KB)  ( 194 )
345 心肌延迟对比增强MR评估肺高血压患者心肌受损及其#br# 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于雅楠,陆青青,韩 艳,崔 倩,于铁链,李 东
目的:运用心肌延迟对比增强(DCE)MRI评估肺高血压(PH)患者心肌受损程度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经右心导管确诊并接受心脏MRI检查的PH患者60例,男8例,女52例;平均年龄(39.9±12.5)岁。通过快速稳态进动采集(FIESTA)图像,测量和计算右心室(RV)和左心室(LV)的容积(volumes)、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心肌质量(MM)、室间隔-游离壁距离百分比(fractional-SFD)、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百分比(fractional-TAAD)、室间隔曲率(CIVS)及室间隔与左心室游离壁曲率的比值(RC)。容积、SV、MM经体表面积(BSA)校正。舒张末期RV MM与LV MM比值为心室质量指数(Ventricular mass index,VMI)。通过DCE图像观察和分析心肌DCE的位置及特点,并测量其质量。比较DCE阳性与DCE阴性PH患者的心功能参数。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U检验。结果:49例(81.67%)PH患者出现心肌DCE,均位于RV插入部(RVIP),其中12例(24.49%)局限于RVIP,37例(75.51%)延伸至室间隔(IVS)。前、下RVIP受累分别为48例(97.96%)、44例(89.79%),前、下RVIP均受累为43例(87.76%)。DCE均局限于心肌壁中层,DCE MM为(3.83±1.93)g,占RV MM与LV MM总和的2.88%(0.25%~6.50%)。DCE阳性较DCE阴性患者的RV ESVI、VMI显著升高(P=0.040,0.011);RV EF、fractional-TAAD、CIVS及RC显著降低(P=0.002,0.001,0.023,0.001)。结论:心肌DCE可作为判断PH患者心功能受损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2016 Vol. 27 (5): 345-348 [摘要] ( 715 ) HTML (1 KB)  PDF  (0 KB)  ( 240 )
349 肠脂垂炎的CT诊断
秦幸茹,闫 浩,任 莹
目的:对急性肠脂垂炎的CT征象加以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搜集2009年—2012年间由CT检查及之后随访诊断为肠脂垂炎的24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肠脂垂炎发生的位置,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周围炎性反应、邻近肠壁改变等。结果:24例患者的肠脂垂炎均为单发,表现为紧邻肠壁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边缘呈完整或不完整环形软组织密度,中心呈脂肪密度。100%的病灶周围见到模糊渗出影,局部肠壁均未见明显增厚,17例病变邻近腹膜可见不同程度增厚、渗出。结论:肠脂垂炎具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正确的诊断将有助于避免该病的过度治疗。
2016 Vol. 27 (5): 349-351 [摘要] ( 830 ) HTML (1 KB)  PDF  (0 KB)  ( 174 )
352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的超声学评估
柏艳红,梁 明,唐凤珍,郭建康,唐中才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评估婴幼儿急性肠套叠是否可行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婴幼儿肠套叠病例,患儿分为手术组和温生理盐水复位组。对其一般临床资料、超声资料、治疗及结果进行收集及分析。结果:92例婴幼儿急性肠套叠,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3月~8岁,61例患儿接受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31例经手术治疗。手术组患儿套筒征的长度、靶环征的直径及套叠鞘部的厚度分别为6.48 cm、2.85 cm、0.78 cm,而温生理盐水复位组患儿套筒征的长度、靶环征的直径及套叠鞘部的厚度分别为3.4 cm,1.78 cm和0.36 cm(均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套筒征的长度、靶环征的直径及套叠鞘部的厚度是预测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是否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套筒征的长度≥4.5 cm,靶环征的直径≥2.5 cm,鞘部的厚度≥0.5 cm是预测需要手术治疗的最佳界值。结论:超声测量套筒征的长度<4.5 cm,靶环征的直径<2.5 cm,鞘部的厚度<0.5 cm的肠套叠患儿可行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
2016 Vol. 27 (5): 352-354 [摘要] ( 639 ) HTML (1 KB)  PDF  (0 KB)  ( 186 )
355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耐药与不耐药结肠癌荷瘤鼠检测的观察
谢 琦1,杨逸铭1,吴敏仪1,张鼎旋1,雷正贤1,张 静2,许 进3,钟维德3
目的:探索磁共振弥散成像(MR-DWI)活体检测结肠癌耐药性的可能性。方法:对耐药组与不耐药组人类结肠癌SW480荷瘤裸鼠(各5只)的肿瘤行MR-DWI检查,随后处死荷瘤鼠、切下肿瘤检测肿瘤的PKC、P-gp、MRP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组织切片观察(HE染色);对比分析两组荷瘤鼠肿瘤MR-DWI的ADC值及蛋白表达和组织切片改变。结果:不耐药人类结肠癌SW480组裸鼠模型肿瘤边缘及中心ADC值均较耐药人类结肠癌SW480/5-FU组裸鼠模型增高,不耐药人类结肠癌SW480组裸鼠模型肿瘤边缘ADC值与耐药人类结肠癌SW480/5-FU组裸鼠模型肿瘤边缘ADC值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中心ADC值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ADC值与耐药性呈负相关。耐药组PKC、P-gp、MRP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不耐药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DWI检测的ADC值变化有可能有助于利用MR活体检测结肠癌耐药性。
2016 Vol. 27 (5): 355-358 [摘要] ( 686 ) HTML (1 KB)  PDF  (0 KB)  ( 258 )
359 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产前MRI平扫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陈凤英1,张大伟1,刘正平1,王 文1,杨伟超1,吴仁华2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产前MRI诊断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产前MRI影像表现和临床及术后病理资料,评价胎盘植入的产前MRI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结果:①MRI对粘连型、植入型、穿透型胎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0%和91.7%、79.2%和91.7%、80.0%和100.0%。②用于评价胎盘植入的各种MRI征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胎盘-子宫肌层分界不清67.3%和85%、胎盘内信号不均65.4%和75%、胎盘内血管影增多50%和85%、T2WI上条带状低信号影40.4%和95%、子宫局部外凸17.3%和100%、膀胱“帐篷”状改变或结节状突起26.9%和95%。③随着胎盘植入深度的增加,T2WI上低信号带出现的概率及体积相应增大。结论:产前MRI检查对植入型和穿透型胎盘的诊断价值较高,而对粘连型胎盘的诊断敏感性较低;对胎盘植入诊断有较高价值的MRI征象为胎盘-子宫肌层分界不清、胎盘内血管影增多、T2WI条带状低信号影、子宫局部外凸以及膀胱“帐篷”状改变或结节状突起;T2WI上低信号带的总体积越大,发生胎盘植入可能性越高、植入程度越深。
2016 Vol. 27 (5): 359-362 [摘要] ( 977 ) HTML (1 KB)  PDF  (0 KB)  ( 203 )
363 应用iSTIC技术评估正常胎儿左心室室壁体积的研究
王 超,解丽梅
目的:探讨iSTIC技术评估正常胎儿左心室室壁体积的可行性。方法:对124例孕20~36 w正常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Phillips iU22G4超声诊断仪采集实时三维图像,采用QLAB软件Stacked contours方法,脱机手动描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左心室整体体积和左心室容积数据,左心室整体体积减去左心室容积就得到舒张末期左心室室壁体积数据,应用相关与回归方法分析左心室室壁体积数据与孕周的关系,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析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去除图像质量较差的16例,共有108例正常单胎胎儿纳入分析,胎儿左心室室壁体积数值与孕周之间有明显曲线相关关系(P<0.05),随孕周增长而增加。ICC评价观察者内的和观察者间的重复性均较好(观察者内的ICC为0.978,95%可信区间0.947~0.991,观察者间的ICC为0.927,95%可信区间0.825~0.970)。结论:iSTIC技术能够准确地评估正常胎儿的左心室室壁体积,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较好,成为评估胎儿心脏发育的一种新方法。
2016 Vol. 27 (5): 363-366 [摘要] ( 606 ) HTML (1 KB)  PDF  (0 KB)  ( 199 )
       综述
367 PET显像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应用
陶 霖,郑东明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类型。目前,分子影像学在A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ET功能显像可通过各种显像剂敏感、特异性地反映AD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笔者将重点介绍18F-FDG显像剂和淀粉样蛋白显像剂在AD中的应用,详细阐述PET显像在AD病因学研究、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疾病转归和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2016 Vol. 27 (5): 367-369 [摘要] ( 679 ) HTML (1 KB)  PDF  (0 KB)  ( 176 )
370 磁共振神经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腰骶神经根受压中的研究进展
曾 晟,韩福刚
腰椎间盘膨出/突出是腰骶神经根受压产生下肢的功能障碍、感觉异常及下肢疼痛等相应临床症状的常见原因,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充分的研究结果显示腰骶神经的机械性压迫及炎性刺激是造成腰痛及下肢痛的最根本病理基础。在临床上腰骶神经根受压患者大多通过临床体征结合CT、MRI及X线等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的受压神经根部位进行判断,并分析椎间盘突出的具体类型。磁共振成像(MRI)因其无创、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以及多平面、多参数成像的优势成为目前进行腰骶神经检查的主要影像学手段。本文综述了目前MRI在腰骶神经的主要成像技术,特别是DTI的研究进展。
2016 Vol. 27 (5): 370-372 [摘要] ( 814 ) HTML (1 KB)  PDF  (0 KB)  ( 180 )
       病例报告
373 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MRI诊断及文献复习1例
李 杨1,李 骅2,刘艳波1
2016 Vol. 27 (5): 373-374 [摘要] ( 559 ) HTML (1 KB)  PDF  (0 KB)  ( 205 )
374 组织置换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教学病例1例及文献复习
张英俊1,易文中2,刘祚国2,唐 植1,张 洁2,吴佳丽2,封 敏1
2016 Vol. 27 (5): 374-376 [摘要] ( 570 ) HTML (1 KB)  PDF  (0 KB)  ( 190 )
376 脾脏髓性脂肪瘤1例
江岷芮,邓晓娟,程 诚,李 然,王 毅
2016 Vol. 27 (5): 376-377 [摘要] ( 876 ) HTML (1 KB)  PDF  (0 KB)  ( 194 )
377 纵隔内原发精原细胞瘤混合未成熟畸胎瘤18F-FDG PET/CT显像1例
刘 一,李亚明
2016 Vol. 27 (5): 377-379 [摘要] ( 799 ) HTML (1 KB)  PDF  (0 KB)  ( 190 )
379 颅锁骨发育不全伴先天性髋内翻1例
王德华,兰 军,肖 刚
2016 Vol. 27 (5): 379-380 [摘要] ( 582 ) HTML (1 KB)  PDF  (0 KB)  ( 145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