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6年 27卷 6期
刊出日期:2016-06-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381 高频彩超结合E-flow显像对早产儿早期脑血流灌注特点的观察
聂红莲,方 北,郑 剑,李开林,那丽娟,张志刚,卢庆晖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生早期脑组织血流灌注特点。方法:应用高频超声结合E-flow血流显像技术,对体质量≥   1 500 g早产儿(早产儿A组)35例、出生体质量<1 500 g(早产儿B组)33例、足月新生儿35例进行研究,在生后72小时内检测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AC)、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y,LSA)、豆纹动脉终末段(The terminal artery of lenticulostriate artery,LSAt)的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速度的比值(S/D)、阻力指数(RI)。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早产儿A组MCA的Vs、Vd、Vm测值低于足月新生儿(P<0.05),且早产儿B组MCA的Vs、Vm低于早产儿A组(P<0.05);S/D、RI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产儿A组的LSA、LSAt 的血流参数Vs、Vd、Vm、S/D及RI均比足月儿组明显减低(P<0.01,P<0.05),且早产儿B组除S/D外,其余测值均低于早产儿A组(P<0.01)。结论:高频超声结合E-flow显像技术对脑实质内细小血管的血流参数进行检测,可更敏感地反映早产儿早期脑实质血流灌注的基础状态,为临床判断早产儿脑损伤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依据。
2016 Vol. 27 (6): 381-384 [摘要] ( 748 ) HTML (1 KB)  PDF  (0 KB)  ( 241 )
385 自合成超顺磁性纳米颗粒标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MR示踪研究
孙 博,董 越,刘 晶,王 楠,石爱军,赵静媛
目的:对新型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和体外示踪可行性研究。方法:新型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由大连化物所提供。脂肪干细胞来源于切除的乳腺组织(患者知情同意)。用不同浓度(1、5、10、25、50、100 μg/mL)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别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标记率)、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活力)、MTT(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分别取不同标记浓度1×106个细胞用1.5 mL琼脂糖重悬于2 mL EP管,行MRI扫描。所有MRI均用GE 3.0T signa-HDxt MR扫描仪、8通道腕关节线圈扫描,序列包括SE T1WI、FSE T2WI、GRE T2*WI和R2* mapping序列。MRI扫描信息传至AW VolumeShore 2工作站,分别测量信号强度(T1WI、T2WI、T2*WI),计算并测量R2*值,并计算变化率。结果:在25 μg/mL浓度以上,标记率可以达到95%,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内蓝染颗粒逐渐增多。浓度在50 μg/mL以上时,标记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增殖能力也受到影响。不同标记SPIO铁浓度(1、5、10、25、50、100 μg/mL)的T1WI和T2WI影像随着铁浓度的升高信号降低,25 μg/mL以上标记的EP管的信号强度T2WI信号降低更为明显;在T2*-GRE序列上,10 μg/mL以上标记的EP管的信号强度明显降低;R2*值也显示随着SPIO铁浓度升高而增高,25 μg/mL以上铁浓度测得的R2*值明显高于10 μg/mL铁浓度。结论:新型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能直接有效标记细胞,适当的标记铁浓度对细胞生物学活性无明显影响;最适标记铁浓度为25 μg/mL。
2016 Vol. 27 (6): 385-389 [摘要] ( 554 ) HTML (1 KB)  PDF  (0 KB)  ( 219 )
390 超声造影联合超微血管显像对乳腺癌微血管的评价
朱 慧,徐卫平,陈红燕,龚会凌,陈继赵,杨通辉,周 燕,费圆欣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和超微血管显像对乳腺癌微血流及超微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31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前分别行超微血管显像(SMI)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比较两种微血管显像技术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血流信号及穿支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31例共31个乳腺癌病灶,SMI、CEUS以及SMI联合CEUS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6%、87.1%、93.5%,两者联合检查与单独SMI或CEUS检查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流信号的显示,SMI检出血流信号丰富12个,血流信号不丰富19个;CEUS表现为高增强及等增强12个,表现为低增强19个,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穿支血管的显示,SMI清晰检出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不能检出的穿支血管3个。结论:超声造影和超微血管显像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应用超声造影与超微血管显像技术有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2016 Vol. 27 (6): 390-392 [摘要] ( 666 ) HTML (1 KB)  PDF  (0 KB)  ( 176 )
393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区分左心衰合并肺高压不同亚型的研究
白 洋,杨 军,王 旭,闫 虹
目的:探讨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sRT-3DE)结合传统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区分射血分数(EF)减低的左心衰(LVF)患者合并肺高压不同亚型的可行性。方法: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60例患者为病例组,通过肺动脉收缩压(sPAP)及肺血管阻力(PVR)分为3个亚组:左心衰不伴肺高压(LVF-NPH)组15例,左心衰伴被动性肺高压(LVF-PPH)组15例,左心衰伴反应性肺高压(LVF-RHP)组30例,正常健康人35例为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行常规二维超声及sRT-3DE检查,分析获得三维、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参数,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LVF-NPH组和对照组比较,左、右室EDVI、ESVI均增大,左右室EF均减低;LVF-PPH组与LVF-NPH组比较,RVESVI增大,LVEF减低;LVF-RPH组与LVF-PPH组比较,RVEDVI、RVESVI增大,LVEF、RVEF减小(P<0.05)。②PVR与sPAP有良好相关性,PVR与RVEF、RVFAC、TAPSE的相关性均优于sPAP,与RVEDV、RVESV的相关性差于sPAP。③ROC曲线分析获得RVEDVI、RVESVI及RVEF诊断RPH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844、0.904;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结论:sRT-3DE结合传统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可以较好地评价LVF患者右室结构和功能状态、区分患者合并肺高压的不同亚型。
2016 Vol. 27 (6): 393-396 [摘要] ( 795 ) HTML (1 KB)  PDF  (0 KB)  ( 204 )
397 床旁肺超声快速鉴别诊断老年人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价值
张智慧,阚艳敏,马 琳,刘 洋,孙 萌
目的:通过对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肺脏B线出现情况的观察,探讨床旁肺超声在快速鉴别诊断老年人心源性呼吸困难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因急性呼吸困难入院的老年患者84例,于入院后治疗前行床旁肺超声检查(测量B线总数)、心脏超声检查(测量LVEF、E/E’),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左心衰呼吸困难组(Ⅰ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Ⅱ组)。分析两组之间B线总数、LVEF、E/E’及NT-proBNP有无差异,并分析B线总数与NT-proBNP,LVEF,E/E’是否相关。绘制ROC曲线,确定曲线下面积(AUC),判断NT-proBNP及B线的诊断价值,并判定B线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最佳阈值。结果:Ⅰ组患者B线总数、E/E’值、NT-proBNP值均高于Ⅱ组,EF值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线总数与NT-proBNP值(r=0.850,P<0.05)、E/E’(r=0.639,P<0.05)及LVEF(r=-0.760,P<0.05)均有相关性。NT-proBNP及B线的AUC及95%CI分别为0.968(0.937~0.998)、0.933(0.884~0.981),以B线总数>8条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88%。结论:B线可以辅助临床鉴别诊断老年人急性左心衰,其对老年人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016 Vol. 27 (6): 397-399 [摘要] ( 710 ) HTML (1 KB)  PDF  (0 KB)  ( 220 )
400 超声微血流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价值
郭玉平,张春梅,吴向菊,董 丹,陈伟男
目的:探讨超声微血流成像(Superb-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选取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30例,颈动脉低回声、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及等回声斑块33个,术前行常规超声、SMI及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术后采用CD3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结果:30例患者中,SMI检出新生血管24例,CEUS检出新生血管27例,病理检测33个斑块内均存在新生血管;SMI技术及CEUS检测低回声及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内新生血管位置及密度与病理结果有较好一致性,其灵敏度分别为86.3%、90.9%;等回声斑块内新生血管显示较少,病理结果显示等回声斑块内虽均存在新生血管,但新生血管较前两者明显减少。结论:新生血管主要存在于低回声及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中,SMI技术可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并同样可反映斑块内血流动力学特征,初步评估斑块稳定性。
2016 Vol. 27 (6): 400-402 [摘要] ( 1150 ) HTML (1 KB)  PDF  (0 KB)  ( 444 )
403 在薄层及后处理CT图像上观察肺叶间裂的影像表现
关春爽,崔 盾,崔 平,高 鹏
目的:在薄层正常肺CT及后处理图像上对叶间裂的影像解剖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33例正常或基本正常肺CT,在横断位CT及多平面重组冠状位、矢状位CT及最大密度投影CT上观察叶间裂及不完整叶间裂的形态表现,对不完整叶间裂进行分型并确定缺失部位。统计分析应用SPSS 17.0。结果:三种叶间裂均完整的病例仅占20.72%。不完整叶间裂包括42.94%左斜裂,38.74%右斜裂及56.46%水平裂。93.70%不完整叶间裂缺失部位为肺门及纵隔旁。在薄层横断位CT上,表现为线影的叶间裂包括94.29%左斜裂和71.47%右斜裂,而82.58%水平裂表现为高密度带影。所有叶间裂在矢状位及冠状位CT上均表现为线影。在不完整叶间裂分型中常见类型包括左斜裂Ⅰ型、Ⅱ型,右斜裂Ⅰ型、Ⅲ型及水平裂Ⅰ型、Ⅳ型。结论:不完整叶间裂是常见变异。薄层CT扫描及后处理CT技术有助于准确识别肺叶间裂及其变异。
2016 Vol. 27 (6): 403-406 [摘要] ( 1159 ) HTML (1 KB)  PDF  (0 KB)  ( 165 )
407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的研究
丁 洋,安子英,王岁晶,窦晓光
目的:应用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超声量化评分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87例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CHB患者,根据治疗前肝脏病理分期进行分组。在治疗前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超声量化评分与肝脏病理分期进行组间比较,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96周后,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与超声量化评分进行组内比较。结果:87例CHB患者分3组:A组(S0,S1)12例,B组(S2,S3)64例,C组(S4)11例。抗病毒治疗前,超声量化评分和肝硬度随着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增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肝脏超声量化评分和肝硬度与纤维化病理分期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肝硬度和超声量化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89和0.78。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96周后,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超声量化评分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性的下降,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与治疗后超声量化评分和肝硬度均为A组<B组<C组。结论: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超声量化指标可以用来对恩替卡韦治疗CHB肝纤维化疗效进行评估。
2016 Vol. 27 (6): 407-410 [摘要] ( 749 ) HTML (1 KB)  PDF  (0 KB)  ( 217 )
411 ESWAN序列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的价值
佟梓滨,刘爱连,陈丽华,吕婷婷,李 烨,陈安良,宋清伟
目的:初步探讨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与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BPH)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GE SignaHDxt 3.0 T MRI行前列腺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患者56例(PCa组26例,BPH组30例)。PCa组中中高分化组16例(Gleason评分≤7分),低分化组10例(Gleason评分>7分)。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得相位图、R2*图、ADC图,采用感兴趣区法测量病灶的R2*值、相位值、ADC值。对同一患者的测量由两名观察者各自独立完成,取3次测量平均值用于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Mann-Whitney test比较PCa组和BPH组的年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PCa组和BPH组病灶R2*值、相位值、ADC值两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如一致性良好则使用标准差较小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Mann-Whitney test比较PCa组与BPH组的R2*值、相位值和ADC值的差异和PCa组中中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的R2*值、相位值和ADC值的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ROC曲线评价R2*、相位值、ADC值诊断PCa的诊断效能,并确定诊断阈值。结果:①PCa组与BPH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名观察者对PCa组和BPH病灶R2*值、相位值、ADC值的测量结果一致性均良好;③PCa组与BPH组的R2*值、相位值、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2*值诊断PCa的AUC为0.914,其诊断阈值为21.06 Hz,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3%、83.3%;相位值诊断PCa的AUC为0.664,其诊断阈值为0.010 7 Hz,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2%、73.3%;ADC值诊断PCa的AUC为0.903,其诊断阈值为0.958×10-3 mm2/s,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5%、90.0%;④中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病灶R2*值、相位值、ADC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SWAN序列的R2*值、相位值可以作为定量指标鉴别PCa和BPH,R2*值在二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其AUC大于ADC值,且灵敏度高于ADC值。ESWAN序列可以为PCa和BPH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具有应用价值。
2016 Vol. 27 (6): 411-415 [摘要] ( 704 ) HTML (1 KB)  PDF  (0 KB)  ( 252 )
416 彩超联合血清CA125、CA724对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意义
李载红1,景香香1,陈 银1,陈 翩1,周俏苗1,李 雪2
目的:探究彩超联合血清CA125、CA724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在本院住院手术的卵巢肿瘤病人106例,检查患者彩色超声情况及血清CA125、CA724水平。结果:23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CA125、CA724水平均高于83例良性肿瘤患者(P<0.05)。超声诊断卵巢癌符合率为56.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恶性组阳性率为78.3%,明显高于良性组的37.3%,P<0.05。彩超联合CA125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相对较高,且高于三项指标的联合诊断。结论:彩超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率。
2016 Vol. 27 (6): 416-418 [摘要] ( 872 ) HTML (1 KB)  PDF  (0 KB)  ( 418 )
419 多种超声联合检查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
何惠丽,王英英
目的:探讨多种超声联合检查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89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检查方法、超声表现等信息进行收集,根据是否合并胎盘植入,分为胎盘植入组和非胎盘植入组,分析经腹、经浅表、经阴道、结合三维能量多普勒检查在胎盘植入中的价值、声像图特点,漏、误诊的原因。结果:189例前置胎盘中,植入34例(粘连性胎盘7例,部分性胎盘植入18例,完全性胎盘植入9例)发生率18%(34/189);发现多种方法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85.3%,99.4%);明显高于经腹(58.8%,96.1%)、经腹+浅表联合(64.7%,97.4%);多种(经腹+浅表+阴道+三维)联合方法的准确度达96.8%,明显高于经腹(89.7%)、经腹+浅表联合(91.5%)。结论:采用多种超声联合检查,避免了单一超声带来的局限性,可大大提高胎盘植入的诊断率。
2016 Vol. 27 (6): 419-422 [摘要] ( 737 ) HTML (1 KB)  PDF  (0 KB)  ( 186 )
423 腕关节腱鞘巨细胞瘤7例影像学特征分析
江登科1,汪珍元1,周合群1,李振辉2,张大福2
 目的:探讨腕关节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腕关节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7例病例中,6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1例行超声检查,2例行骨扫描。结果:6例腕关节腱鞘巨细胞瘤在CT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呈分叶状,部分跨关节生长,无钙化,邻居骨质受侵且无骨膜反应,明显不均强化;MRI上表现T1WI稍低信号, T2WI混杂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病变与邻近肌腱关系密切。结论:腕关节腱鞘巨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
2016 Vol. 27 (6): 423-426 [摘要] ( 974 ) HTML (1 KB)  PDF  (0 KB)  ( 222 )
427 个体化降低CT扫描管电流在腰椎间盘检查的应用
白金城,迟红卫,王淑萍,门 明,于冬梅,王 冲,任进军,陈艳芳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CT轴位扫描中根据腰围个体化降低管电流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取猪腰部脊柱段,做成60~110 cm腰围的CT模型。其它扫描参数不变,以10~130 mA扫描腰椎间盘,得出图像质量合格的管电流值。选择2015年3—7月来我院接受腰椎间盘CT检查的患者350名,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患者50例,低剂量组患者3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剂量组采用130 mA扫描,低剂量组采用图像质量合格的不同腰围腰椎模型的管电流值增加10 mA进行扫描,比较两组CT扫描辐射剂量,采用直线回归分析腰围与管电流关系。结果:低剂量组CTDIvol较常规剂量组低73.39%,DLP低73.4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管电流为自变量,腰围为因变量,得出回归方程:y=0.498x+47.86,R2=0.881。结论:CT扫描前根据受检者腰围调整扫描时管电流,操作简单,充分体现CT检查辐射剂量控制的个体化和可操作性,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2016 Vol. 27 (6): 427-430 [摘要] ( 744 ) HTML (1 KB)  PDF  (0 KB)  ( 172 )
431 原发性骨淋巴瘤影像表现
吴枕戈1,郑汉朋1,邱乾德2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 bone lymphoma,PBL)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26例PBL患者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26例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0~73岁,平均(40.7±5.8)岁。26例中位于颅骨7例,股骨5例,肱骨4例,脊柱4例,锁骨2例,髂骨2例,胫骨1例,腓骨1例。X线和CT表现:溶骨型21例,混合型3例,硬化型1例,囊状型1例。伴病理性骨折3例,轻度骨膜反映3例,有较明显的软组织肿块21例。MRI检查7例:信号均匀3例,信号不均匀4例;病灶于T1WI上呈等、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5例,呈等信号2例。增强扫描7例:肿瘤中度强化5例,显著强化1例,轻度强化1例。结论:PBL影像学有一定的特点,骨破坏多见于溶骨型,增强后以中度强化为主,常伴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
2016 Vol. 27 (6): 431-434 [摘要] ( 700 ) HTML (1 KB)  PDF  (0 KB)  ( 283 )
       综述
435 DCE-MRI原理及临床应用情况
王艾博,边 杰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作为一种新兴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技术突破了既往常规磁共振成像仅局限于对病变形态的分析,通过定量或半定量分析及相应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应用,能够在微循环层面上分析病变的微观情况,从而提供更为全面的诊断信息。随着研究的深入,DCE-MRI将在临床及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6 Vol. 27 (6): 435-438 [摘要] ( 908 ) HTML (1 KB)  PDF  (0 KB)  ( 227 )
       短篇论著
439 超声造影评分法联合TI-RADS分类标准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王 琰,崔可飞,付 超,马 笑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CEUS)评分法联合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探索一种能辅助TI-RADS提高甲状腺良恶性实性结节诊断效能的方法。方法:175例患者共232个甲状腺实性结节均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利用CEUS评分对TI-RADS 3、4类结节进一步调整,比较调整前后TI-RADS诊断效能。结果:甲状腺结节最佳界值为2分,调整前、后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0.909,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CEUS评分法联合TI-RADS诊断标准,提高了TI-RADS 3、4类结节的诊断效能。
2016 Vol. 27 (6): 439-441 [摘要] ( 610 ) HTML (1 KB)  PDF  (0 KB)  ( 330 )
442 166例正常维吾尔族成人甲状腺CT值的探讨
张立明,张 路,蔡玉新
 目的:探讨正常维吾尔族成人甲状腺CT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颈椎椎体及颈椎间盘连续性扫描的患者,严格按照排除标准获得166例正常甲状腺图像,男34例,女132例,年龄23~79岁,按照年龄段分成≤35岁组、>35~50岁组及>50岁组。测量各年龄段组及男女维吾尔族甲状腺CT值,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维吾尔族成人甲状腺左叶CT值为(122.73±20.28) HU,右叶甲状腺CT值为(122.13±20.34) HU,左右叶CT值两叶间有显著性差异,在男女性别间甲状腺CT值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年龄段甲状腺左右叶CT值有显著性差异;男女性别间在>35~50岁无明显差异,在>5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年龄增长甲状腺CT值有递减趋势。结论:通过对166例正常维吾尔族成人甲状腺进行测量,确定正常维吾尔族成人甲状腺CT范围,对于新疆地区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6 Vol. 27 (6): 442-444 [摘要] ( 563 ) HTML (1 KB)  PDF  (0 KB)  ( 178 )
       病例报告
445 临床易与非典型阿尔茨海默病相混淆的额颞叶变性1例
李瑜霞1,李永秋2,盛 灿1,孙 宇1,李红艳1,韩 璎1
2016 Vol. 27 (6): 445-446 [摘要] ( 602 ) HTML (1 KB)  PDF  (0 KB)  ( 191 )
44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外段椎动脉夹层1例
高 娟,袁庆会,于清太,王小华,魏秀丽,白玉雪
2016 Vol. 27 (6): 447-447 [摘要] ( 807 ) HTML (1 KB)  PDF  (0 KB)  ( 193 )
448 甲状腺淋巴瘤2例超声表现分析
袁胜美,刘艳君,王学梅,杨国春
2016 Vol. 27 (6): 448-449 [摘要] ( 787 ) HTML (1 KB)  PDF  (0 KB)  ( 172 )
449 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吊带1例
刘开薇,任卫东,何 欢,吴 丹
2016 Vol. 27 (6): 449-450 [摘要] ( 698 ) HTML (1 KB)  PDF  (0 KB)  ( 219 )
450 心肌淀粉样变性合并肝脏淀粉样变性1例
姜 舒,王小丛,马 雁,张艳丽,裴莉平,于 微
2016 Vol. 27 (6): 450-451 [摘要] ( 658 ) HTML (1 KB)  PDF  (0 KB)  ( 221 )
452 上消化道长期滞留异物1例
兰莲君,舒 健,唐光才,涂国建,廖婧媛
2016 Vol. 27 (6): 452-453 [摘要] ( 661 ) HTML (1 KB)  PDF  (0 KB)  ( 394 )
453 超声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致脾脏变化的跟踪随访1例
李 倩,王 鹏
2016 Vol. 27 (6): 453-454 [摘要] ( 547 ) HTML (1 KB)  PDF  (0 KB)  ( 178 )
454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1例
杨春艳1,蔡迪明1,张 静2,吴玮露1,周 翔3
2016 Vol. 27 (6): 454-455 [摘要] ( 652 ) HTML (1 KB)  PDF  (0 KB)  ( 228 )
456 宫角妊娠并破裂的超声表现1例
陈淑金,肖晓青
2016 Vol. 27 (6): 456-456 [摘要] ( 700 ) HTML (1 KB)  PDF  (0 KB)  ( 216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