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7年 28卷 9期
刊出日期:2017-09-20
中枢神经影像学
头颈部影像学
乳腺影像学
胸部影像学
腹部影像学
妇产影像学
介入影像学
影像技术学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放射医学与防护
中枢神经影像学
609
FLAIR与SWI大脑中动脉血管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价值研究
许开喜,陈新建,左涛生,马先军,丰广魁,卞光荣,王 金,陈隐漪,胡方云,徐 敏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的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序列(FLAIR)的高信号血管征(HVS)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临床对比研究应用价值。方法:62例AIS(<72 h)均行常规MRI、MRA及SWI检查患者,利用FLAIR与SWI联合应用对AIS的近端HVS与血管磁敏感征(SVS)和远端HVS与病灶周围软脑膜血管的侧支循环血管扩张程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在62例AIS中大脑中动脉(MCA)近端高信号HVS阳性39例,阴性23例,分别占总数62.9%、37.1%;远端HVS阳性51例、阴性11例,分别占总数82.2%、17.8%;SVS阳性53例、阴性9例,分别占总数85.5%、14.5%;病灶周围软脑膜血管与同镜像区扩张49例,无扩张13例,分别占总数79.0%、20.1%;AIS的近端HVS征与SWI的SVS征责任血管相关性分析,对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8.255,P=0.004,<0.01)。MCA远端在T2 FLAIR的HVS征与病灶周围有、无软脑膜血管显示程度相关性分析对t检验具有一致性(?字2=0.207,P=0.649>0.05)。结论:MCA的SVS和近端HVS对AIS的责任血管具有明显一致性,且SWI对MCA的血栓检出率明显优于T2 FLAIR,MCA远端的HVS征与病灶周围有、无软脑膜血管具有一致性,同时对危重患者优化检查流程,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7 Vol. 28 (9): 609-613 [
摘要
] (
1166
)
HTML
(1 KB)
PDF
(0 KB) (
333
)
病例报告
613
超声诊断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1例
于 双,刘艳君,王学梅
2017 Vol. 28 (9): 613-613 [
摘要
] (
570
)
HTML
(1 KB)
PDF
(0 KB) (
277
)
头颈部影像学
614
应用极速成像技术早期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硬化
杨 茹1,韦宗凯1,刘 文1,马春燕1,杨 军1,单忠艳2,赖亚新2
目的:应用极速成像技术(Ultrafast imaging,UltraFastTM)评价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弹性早期改变。方法:选取MS组48例,代谢异常组55例,正常组50例。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UltraFastTM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包括收缩期起始时PWV(PWV-BS)及收缩期结束时PWV(PWV-ES)。结果:代谢异常组与正常组间IMT、PWV-BS及PWV-ES无差异(P>0.05),而MS组IMT、PWV-BS、PWV-ES均高于正常组及代谢异常组(P<0.05)。结论:MS患者颈动脉弹性减低,UltraFastTM通过测量颈动脉PWV可成为一种早期快速评估MS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新方法。
2017 Vol. 28 (9): 614-614 [
摘要
] (
856
)
HTML
(1 KB)
PDF
(0 KB) (
242
)
乳腺影像学
617
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超声表现与其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张海丽,刘小静,庞慧燕
目的:初步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超声表现与其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理证实的69例女性乳腺病变患者,共69个非肿块型乳腺癌。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超声图像表现分为导管扩张型、片状低回声型、局部结构紊乱型及混合改变型。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不同超声类型的病理特征。结果:导管扩张型中导管原位癌(DCIS)所占比例为81.8%,明显大于其他3种类型(P<0.001);混合回声型中无DCIS,均为浸润癌;局部结构紊乱型中只有1例为DCIS(9.1%)。导管扩张型(72.7%)及混合改变型(68.8%)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大于片状低回声型(40.0%)及局部结构紊乱型(27.3%),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混合改变型(50.0%)较导管扩张型(0.0%)、片状低回声型(26.7%)及局部结构紊乱型(27.3%)腋窝淋巴结转移更常见,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超声表现类型与其病理组织类型、HER-2表达情况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相关性。
2017 Vol. 28 (9): 617-619 [
摘要
] (
732
)
HTML
(1 KB)
PDF
(0 KB) (
144
)
620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不同月经周期乳腺增生的研究
夏 菲,吴玉莲,陆永萍
目的: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检测成年女性单纯性增生性病变乳腺各解剖层的弹性模量值,探讨不同月经周期以及年龄对增生性病变乳腺腺体组织硬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1月到我院健康体检的成年女性乳腺增生性病变60例,按年龄段分为3组,每组20例。应用SWE检测成年女性单纯性增生性病变乳腺不同月经周期、不同象限各解剖层的弹性模量值。结果:不同月经周期,增生性病变乳腺腺体弹性模量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月经周期,增生性病变乳腺腺体弹性模量值(平均值、最大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SWE作为一种无创的超声检查方法能较准确、客观的评价年龄及月经周期与增生性病变的乳腺腺体组织硬度的关系。
2017 Vol. 28 (9): 620-623 [
摘要
] (
731
)
HTML
(1 KB)
PDF
(0 KB) (
192
)
胸部影像学
624
肺腺癌EGFR突变状态与CT纹理灰度共生矩阵的相关性研究
吕昌生,王 金,徐智杰,王锦光
目的:探讨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与其CT纹理灰度共生矩阵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EGFR突变情况,分为外显子19突变组、21突变组和野生型组。使用ImageJ软件提取胸部CT肺窗轴位最大直径所在层面影像纹理灰度共生矩阵的五个特征值(能量、对比度、逆差矩、熵、自相关),用单因素方差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野生组的对比度均值(1 027.734)明显高于外显子19组(560.127)和外显子21组(331.987)。外显子19突变组、21突变组与野生型组在对比度、逆差距、相关性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显子19、21突变的对比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实性结节占EGFR突变型患者57.8%,占野生型患者的47.3%,年龄、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等与EGFR突变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使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肺腺癌CT图像的纹理特征,对比度、相关性、逆差矩数值来描述EGFR突变的肺腺癌有较理想的结果,为预测EGFR突变提供定量分析的参数,并可能作为定量影像生物学标志物,建立肺癌影像学与基因突变之间的联系。
2017 Vol. 28 (9): 624-627 [
摘要
] (
737
)
HTML
(1 KB)
PDF
(0 KB) (
156
)
628
丹皮酚联合125I粒子内照射诱导A549肺癌凋亡的实验研究
邓咏梅,李 园,张金山,陈展航,刘少颜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99Tcm-膜联蛋白V(Annexin V)显像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活体内观察丹皮酚灌胃、125I粒子植入及两者联合应用治疗裸鼠A549肺癌后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制作裸鼠A549肺癌模型5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3只,分别为A组:丹皮酚灌胃;B组:125I粒子(14.8 MBq/粒)植入治疗;C组:丹皮酚灌胃+125I粒子植入联合治疗;D组:“冷粒子”植入对照组。治疗10~14天后行DWI成像及ADC值分析,并同期行99Tcm-Annexin V显像,然后处死裸鼠,剥取瘤体称瘤重,测量残存肿瘤的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取瘤体标本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①采用丹皮酚灌胃、125I粒子植入及联合治疗干预,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肿瘤的质量和体积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抑瘤率分别为35.6%、57.3%和74.4%,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②A、B、C、D各组99Tcm-Annexin V细胞凋亡显像阳性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P=0.025),与D组相比,丹皮酚灌胃(χ2=4.51,P=0.031)、125I粒子植入(χ2=7.96,P=0.004)和两者联合用药(χ2=15.48,P<0.001)均能提高99Tcm-Annexin V显像的阳性率; A、B、C、D各组瘤体的99Tcm-Annexin V摄取比值(T/N)和ADC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18、6.987,均P<0.05),且A、B、C三组的T/N和ADC值均较D组升高,以C组升高明显(均P<0.05);③TUNEL法细胞凋亡检测示联合治疗C组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细胞凋亡指数(A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23,P=0.038);④ADC、AI和T/N比值两两相关,ADC相关于AI和T/N的r值分别为0.748和0.782,P值分别为0.032和0.016,AI相关于T/N的r值=0.765,P=0.024。结论:丹皮酚灌胃与125I粒子植入联用可诱导更多的A549细胞凋亡,两者联合应用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可提高治疗疗效;99Tcm-Annexin V显像联合ADC值分析可早期较全面的从活体水平监测细胞凋亡诱导的效果,从而有助于早期评价治疗疗效。
2017 Vol. 28 (9): 628-632 [
摘要
] (
689
)
HTML
(1 KB)
PDF
(0 KB) (
180
)
腹部影像学
633
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Lauren分型的价值研究
俞明明1,俞易慧2,张碧峰1,李 盛1,李 强1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进展期胃癌Lauren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的MSCT影像学表现,以Lauren分型标准分为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两组,比较两组进展期胃癌的肿瘤厚度、长径、门脉期CT值、强化方式、肿瘤表面有无溃疡情况、淋巴结分期。结果:肠型和弥漫型胃癌分别为50例和64例,两组厚度分别为(18.42±7.40) mm和(17.17±5.14)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P=0.29);长径分别为(50.70±17.29) mm和(60.82±23.33) mm;门脉期CT值(黏液腺癌除外)分别为(75.75±15.81) HU和(85.80±18.17) HU;强化方式:(均匀∶不均匀=27∶23和21∶43);表面情况:(平坦∶溃疡=13∶37和32∶3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2.57,P=0.01),(t=-3.05,P=0.00),(χ2=5.17,P=0.02),(χ2=6.77,P=0.01);淋巴结分期与病理对照符合率分别为84.00%与81.25%。结论:MSCT对进展期胃癌的Lauren分型有较大价值,两型进展期胃癌在肿瘤长径、门脉期CT值(黏液腺癌除外)、强化方式及肿瘤表面有无溃疡方面均有较大差异,CT对胃癌淋巴结分期有较高符合率。
2017 Vol. 28 (9): 633-636 [
摘要
] (
758
)
HTML
(1 KB)
PDF
(0 KB) (
123
)
637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及肝纤维化分级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贺 鹏,任 波,李 玲,唐 盈,郑小艳,顾 鹏
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兔肝脏进行检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SWE技术在NAFLD诊断及肝纤维化(LF)分级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新西兰兔45只,按随机分为2组,一组10只,给予普通饲喂;一组35只,给予高脂饲喂。分别在16周及24周时应用SWE检测2组兔肝组织硬度值(LSM),24周检测结束后取出肝脏做病理检测,将符合NAFLD诊断的动物纳入研究作为实验组。结果:高脂组存活28只,全部纳入实验组,正常对照组10只,16周及24周实验组LS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脂喂养组中24周高于16周时的LS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24周的LSM高于16周,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检测,S0期15只,S1期7只,S2期11只,S3期3只,S4期2只,各病理分期的LS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90.381,P=0.000)。LSM与LF病理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r=0.934,P=0.000)。SWE技术诊断LF>S0、S1、S2、S3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8、0.933、0.966、0.974。结论:SWE可定量测量NAFLD肝脏硬度及准确评估LF级别。
2017 Vol. 28 (9): 637-641 [
摘要
] (
806
)
HTML
(1 KB)
PDF
(0 KB) (
257
)
642
钆塞酸二钠增强MR与增强CT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佟 晶,卑贵光,李玉泽,徐 冉,刘 宁,程志亮
目的:比较有肝胆期钆塞酸二钠增强MR、无肝胆期钆塞酸二钠增强MR及增强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38例患者(55个局灶性肝脏病变)行增强CT及钆塞酸二钠增强MR检查,所有肝脏病变均经病理或随访证实。4名放射科医生以六分制评分标准进行独立盲法分析。结果:与增强CT及无肝胆期钆塞酸二钠增强MR相比,有肝胆期钆塞酸二钠增强MR上阅片者将更多的肝脏病变准确归类于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增强CT诊断肝脏病变的敏感度为51.6%,特异度为56.5%,准确度为53.6%;无肝胆期钆塞酸二钠增强MR诊断肝脏病变的敏感度为68.8%,特异度为59.8%,准确度为65.0%;有肝胆期钆塞酸二钠增强MR诊断肝脏病变的敏感度为89.1%,特异度为78.3%,准确度为84.5%,高于增强CT及无肝胆期钆塞酸二钠增强M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增强CT及无肝胆期钆塞酸二钠增强MR相比,有肝胆期钆塞酸二钠增强MR可提高阅片者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2017 Vol. 28 (9): 642-646 [
摘要
] (
813
)
HTML
(1 KB)
PDF
(0 KB) (
141
)
647
CT仿真结肠镜及肠系膜血管CTA成像在乙状结肠扭转的诊断价值
欧鸿儒1,贾红明1,简坚成1,陈海雄2,杨少民2,陈 鑫3
目的:探讨CT仿真结肠镜及肠系膜血管CTA成像在乙状结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MSCT检查并且手术外科证实的乙状结肠扭转患者的影像资料,运用CT仿真内窥镜(CTVE)、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RP)等后处理重建技术显示肠管及肠系膜血管。结果: 12例CTVE显示乙状结肠不同程度的积气扩张,11例呈倒“U”形,1例呈“C”形。CTVE显示扭转闭袢的马蹄形肠曲敏感度91.7%(11/12)要高于腹部平片41.6%(5/12),两者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8例CTA显示乙状结肠动脉走行位置异常,6例近段扭转,2例结构紊乱;MIP显示2例结肠动脉弓显影稀疏变淡,手术证实肠壁缺血。结论:MSCT结合CT仿真结肠镜及肠系膜血管CTA成像可以直观地显示乙状结肠扭转闭袢的肠曲形态,对判断是否合并肠缺血坏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017 Vol. 28 (9): 647-650 [
摘要
] (
752
)
HTML
(1 KB)
PDF
(0 KB) (
312
)
妇产影像学
651
二、三尖瓣瓣环位移差对正常中、晚孕胎儿心功能的定量研究
李 婷,高 林,姚 琳,王姗姗
目的:分析正常中、晚孕胎儿的二、三尖瓣瓣环位移差(APSED)对胎儿心功能研究的价值。方法:将APSED与孕周及二、三尖瓣口舒张早、晚期峰值流速(E、E’、A、A’),左、右心室的每搏量(LSV、RSV)及射血分数(LVEF、RVEF)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胎儿各孕周TAPSE均大于MAPS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APSED随孕周增加而增加,与孕周呈显著正相关;APSED与E、A、E’、A’、LSV、RSV均呈正相关;与LVEF、RVEF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PSED评价胎儿心功能与传统心功能评价参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定量反映胎儿左、右心室纵向运动的差异,可作为评估胎儿心功能的一项新指标。
2017 Vol. 28 (9): 651-656 [
摘要
] (
655
)
HTML
(1 KB)
PDF
(0 KB) (
174
)
介入影像学
657
创伤性腋动脉损伤的腔内修复治疗
张希全,葛世堂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修复技术治疗创伤性腋动脉损伤的可行性及其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6年8月14例接受血管腔内治疗的创伤性腋动脉损伤患者资料,血管造影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假性动脉瘤和血管狭窄/闭塞。对比剂外溢和假性动脉瘤行覆膜支架治疗,对血管狭窄、闭塞行血管成形术或裸支架治疗。结果:1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45 min(30~80 min),其中置入覆膜支架、裸支架各6例,单纯球囊扩张2例。腔内治疗后腋动脉血流恢复通畅,无对比剂外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4例,2~36月(平均19.5月),1例患者因支架内血栓形成给予溶栓治疗后血流恢复通畅,其余患者上肢动脉血流保持通畅。结论:腔内治疗创伤性腋动脉损伤,能快速修复损伤血管,恢复肢体血流,临床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7 Vol. 28 (9): 657-659 [
摘要
] (
630
)
HTML
(1 KB)
PDF
(0 KB) (
279
)
影像技术学
660
CARE Dose 4D技术和SAFIRE联合使用在肺结核低剂量CT检查中的应用
刘俊忠1,耿 海2
目的:通过研究CARE Dose 4D技术和SAFIRE后处理技术的联合使用在肺结核低剂量CT检查中的效果,探讨这两种新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检查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30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并平均分为3组,每组管电压均为120 kV,选择相同的扫描系列,然后使用SOMATOM Defination Flash CT进行胸部检查。A组启用CARE Dose 4D模式,参考管电流150 mAs,后处理采用SAFIRE方式进行图像重建,SAFIRE迭代等级选择3。B组和C组不启用CARE Dose 4D模式,固定毫安秒分别使用150 mAs、80 mAs,重建时不使用SAFIRE而是使用FBP进行图像重建。两位影像科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所得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记录相关参数及剂量指标,得到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Statistics 19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在图像主观评价方面,两位主治医师对图像质量评价有很强的一致性(Kappa=0.819)。A组的CTDIvol、DLP和ED较B组分别低约58.81%(t=20.383,P<0.05)、61.64%(t=7.894,P<0.05)、59.20%(t=15.673,P<0.05);A组的CTDIvol、DLP和ED较C组分别低约28.76%(t=12.981,P<0.05)、42.65%(t=4.762,P<0.05)、45.15%(t=11.764,P<0.05);A组的CTDIvol、DLP和ED值均低于B、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的CT图像相比较噪声水平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1.207,P>0.05),A组与C组(t=3.349,P<0.05)、B组与C组(t=2.213,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信噪比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并且A组的对比噪声比明显高于其他两组,高于B组和C组分别约18.4%、30.88%,3组对比噪声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ARE Dose 4D技术和与SAFIRE迭代重建技术联合使用,不仅能够降低CT辐射剂量,还能保证和提高肺部组织图像质量。
2017 Vol. 28 (9): 660-664 [
摘要
] (
615
)
HTML
(1 KB)
PDF
(0 KB) (
125
)
放射医学与防护
665
介入放射学从业人员职业辐射剂量测量的探讨
马恒飞1,李灵军1,陈创举1,王黎洲2,周 石2
目的:随着介入手术过程趋向复杂化,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受照的辐射剂量、时间也日益增加。因此,关于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是目前广泛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监测介入放射学职业人员受照的职业辐射剂量,评估从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度职业辐射剂量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2015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受照的职业辐射剂量(有效剂量与剂量当量),辐射剂量通过a、b两枚个人剂量计进行检测(a:一枚佩戴在外衣上;b:一枚佩戴在铅衣上)。结果:将本院于2014—2015年进行的介入手术筛选出2 202例,纳入本研究的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包括:6名介入医师、3名护士、3名放射技师,其年度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00±1.50(0.84~6.17)mSv/y、1.34±0.55(0.70~2.20)mSv/y及0.60±0.48(0.02~1.43)mSv/y,剂量当量分别为:19.84±12.45(7.0~48.5)mSv/y、4.73±0.72(3.9~6.2)mSv/y及1.30±1.00(0.2~2.7)mSv/y。对于介入医师A组、A+B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02±0.74)mSv/y、(3.00±1.50)mSv/y(P<0.001)。对于护士(P=0.186)与放射技师(P=0.186),A组较A+B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均更低。结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年度受照的职业辐射剂量:介入医师>护士>放射技师。而A组的职业辐射剂量远远小于A+B组的。因此,为了正确评估职业辐射剂量,应使用a+b两枚个人剂量计进行监测、计算。
2017 Vol. 28 (9): 665-668 [
摘要
] (
484
)
HTML
(1 KB)
PDF
(0 KB) (
183
)
综述
669
MR弥散加权成像在胰腺病变的应用进展
刘泽群,刘爱连
近年来弥散加权成像及其衍生序列包括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胰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弥散峰度成像及拉伸指数模型同样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本文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其衍生序列在胰腺病变的应用作一总结。
2017 Vol. 28 (9): 669-672 [
摘要
] (
805
)
HTML
(1 KB)
PDF
(0 KB) (
287
)
672
影像组学在消化道系统的应用进展
李华秀,李振辉,王关顺
影像组学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其在疾病诊疗上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目前,各研究者所用的影像组学方法不一,扫描参数及分析方法尚未形成标准化,对各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可重复性也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就影像组学在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诊断、治疗、疗效及预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
2017 Vol. 28 (9): 672-674 [
摘要
] (
782
)
HTML
(1 KB)
PDF
(0 KB) (
316
)
短篇论著
675
正常成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头皮皮瓣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朱剑萍,张金鹏,刘 耀,赵宁辉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I)技术在正常人头皮皮瓣脑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近5年因其他原因行全脑灌注及CTA检查正常患者60例,获得的数据通过体部灌注软件进行分析,分别测定额部、颞部、枕部头皮皮瓣的血流量、血容量、达峰时间,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MSCTPI显示正常成人头皮皮瓣的平均血流量(TBF)额、颞、枕分别为(47.61±7.06)mL/(min·100g)、(45.52±6.52)mL/(min·100g)、(41.84±6.22)mL/(min·100g);平均血容量(TBV)额、颞、枕分别为(40.43±6.00)mL/100g、(30.13±4.72)mL/100g、(31.89±5.50)mL/100g;达峰时间(TTP)额、颞、枕分别为(25.00±4.02)s、(27.50±4.52)s、(28.00±5.03)s。分别对额部与颞部、额部与枕部的头皮灌注数值TBF、TBV、TTP做两独立样本T检验,P均<0.05,额部的血供较丰富。结论:MSCTPI技术为测量正常成人头皮血流动力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为评估头皮血供的异常界定了一个标尺。为进一步解决大面积颅骨修补术后钛网外露奠定了基础。
2017 Vol. 28 (9): 675-676 [
摘要
] (
674
)
HTML
(1 KB)
PDF
(0 KB) (
129
)
677
超声引导在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中起效时间的分析
林友国1,阮琴韵2
目的:回顾性分析坐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探讨超声在引导坐骨神经阻滞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设立观察组(A组,超声引导法)与对照组(B组,神经刺激仪引导法),对比两种引导法的阻滞起效时间,采用成组t检验统计学方法。结果:t检验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起效时间比B组短。结论:在引导坐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方面,超声引导法优于神经刺激仪引导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7 Vol. 28 (9): 677-679 [
摘要
] (
721
)
HTML
(1 KB)
PDF
(0 KB) (
295
)
病例报告
680
肺部多发黏液性原位腺癌18F-FDG PET/CT显像1例
田金玲,代文莉,崔邦平,王 朋,胡 伟
2017 Vol. 28 (9): 680-681 [
摘要
] (
880
)
HTML
(1 KB)
PDF
(0 KB) (
284
)
682
肾透明细胞癌支气管内转移1例
刘晓颖,赵亚东
2017 Vol. 28 (9): 682-683 [
摘要
] (
769
)
HTML
(1 KB)
PDF
(0 KB) (
199
)
683
新生儿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并肝弥漫转移影像表现1例
赖 伟1,刘建新1,蒋双兰1,冼云开1,范 淼2
2017 Vol. 28 (9): 683-684 [
摘要
] (
888
)
HTML
(1 KB)
PDF
(0 KB) (
311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