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7年 28卷 11期
刊出日期:2017-11-20

中枢神经影像学
头颈部影像学
乳腺影像学
胸部影像学
心脏、血管影像学
腹部影像学
妇产影像学
影像技术学
病例报告
 
       中枢神经影像学
761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高、低级别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牟东景,程军林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高、低级别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低级别脑膜瘤(WHO Ⅰ级)、25例高级别脑膜瘤(WHO Ⅱ~Ⅲ级)患者的DWI资料,并将其分为低级别组、高级别组,分别测量ADC值,比较两组患者之间ADC值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ADC值对高级别脑膜瘤的最佳诊断效能。结果:高、低级别脑膜瘤的ADC值分别为(0.72±0.10)×10-3 mm2/s、(0.93±0.12)×10-3 mm2/s,高级别脑膜瘤的ADC值明显低于低级别脑膜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0,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用于诊断高级别脑膜瘤的最佳临界点为0.83×10-3 mm2/s,其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80.6%,准确度为82.1%。结论:磁共振DWI定量参数ADC值对高、低级别脑膜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提供更多的信息。
2017 Vol. 28 (11): 761-763 [摘要] ( 809 ) HTML (1 KB)  PDF  (0 KB)  ( 268 )
       头颈部影像学
764 声触诊组织成像和定量技术在不同直径的甲状腺 TI-RADS 4类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刘 淼,沈 燕,傅晓红,吴 墅,何 洁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和定量技术(VTIQ)在不同直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4类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月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91例患者195个甲状腺结节的TI-RADS和VTIQ图像资料。TI-RADS 4类结节按不同直径(≤10 mm和>10 mm)分成两组,测量结节在VTIQ上的横向剪切波速度(SWV),评价两组结节中各自TI-RADS、VTIQ及两者联合的诊断价值。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进行曲线下面积(AUC)两两比较及两组间比较。结果:195个结节中,恶性结节109个,良性结节86个。结节直径≤10 mm组中TI-RADS、VTIQ和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AUC分别为70.00%、95.24%、94.50%、72.72%、81.52%、0.826;82.00%、78.57%、82.00%、78.57%、80.43%、0.803及96.00%、76.19%、82.76%、94.12%、86.96%、0.861。结节直径>10 mm组中TI-RADS、VTIQ和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AUC分别为67.80%、90.91%、90.91%、67.80%、77.67%、0.794;79.66%、79.55%、83.93%、74.47%、79.61%、0.796及91.53%、75.00%、83.08%、86.84%、84.87%、0.833。两组间三种方法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TIQ技术在不同直径的TI-RADS 4类结节中均有诊断价值,而两者的VTIQ与TI-RADS联合应用的敏感度更高。在不同直径的分组中TI-RADS、VTIQ及两者联合诊断效能比较,结节直径≤10 mm组稍具优势。
2017 Vol. 28 (11): 764-769 [摘要] ( 586 ) HTML (1 KB)  PDF  (0 KB)  ( 181 )
770 术前超声癌灶特征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王 颖1,丁金旺2,马晨霞2,韩志江2,张 卧2,戴超超2,楼 军3,雷志锴2,彭 友2,刘灵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术前超声癌灶特征预测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10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PTMC患者的超声影像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超声癌灶特征与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82例PTMC共清扫220侧中央区淋巴结,其中88侧中央区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MC超声癌灶特征如部位、肿瘤最大径、被膜侵犯及微钙化与其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PTMC的超声癌灶特征如部位、最大径及被膜侵犯状况与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PTMC的癌灶超声特征如病灶部位、肿瘤最大径及被膜侵犯是术前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2017 Vol. 28 (11): 770-773 [摘要] ( 848 ) HTML (1 KB)  PDF  (0 KB)  ( 128 )
       乳腺影像学
774 ABVS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
黄 梅,王树群,冯娜娜,许 华,孙建娜,陈 雯,高 峰,宋红雨,李静艳,郑 斌
目的:评估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前后癌灶最大径、面积、体积及其缩小率与NACT病理反应性分级的关系,进而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在NACT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81例病例均根据术后病理反应性结果(Miller&Payne分级)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HR)与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MHR)2组,所有病例术前对2组NACT前、NACT第2周期后、NACT第4周期后均做ABVS测量癌灶最大径、面积、体积及其缩小率分别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 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CCC分析3次ABVS测量的癌灶最大径与面积、体积之间的一致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判断ABVS测量的癌灶大小对NACT病理反应性的评估价值。结果:NACT前后,MHR组和NMHR组肿物最大径、面积及体积分别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R组和NMHR组最大径、面积及体积组间比较,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积及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R组与NMHR组最大径、面积及体积的第一次及第二次缩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R组的缩小率高于NMHR组,而且MHR组中的第二次缩小率均明显高于NMHR组。两组组内第一次与第二次缩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第二次缩小率高于第一次缩小率,而且在MHR组中较NMHR组更明显。以NACT后癌灶最大径、面积和体积第一次和第二次缩小率为评估参数、术后病理反应性为金标准,第一次缩小率R0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6、0.693、0.723,第二次缩小率R0C曲线AUC分别为0.807、0.824、0.858,有一定诊断价值,三者评估效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BVS测量乳腺癌灶最大径与面积、体积的一致性较好,对评估NACT疗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NACT后,癌灶最大径、面积与体积的缩小率可预测评估癌灶对NACT的病理反应性。
2017 Vol. 28 (11): 774-780 [摘要] ( 853 ) HTML (1 KB)  PDF  (0 KB)  ( 306 )
781 非特异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及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蒋国元,罗义云,柏拉拉,罗洪建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及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6年3月病理证实的非特异性乳腺炎29例30个病灶的MRI表现,同时随机抽取相同时段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在MRI平扫、DWI、DCE、EER、时间-信号曲线(TIC)、MIP表现的异同。结果:30个炎性病变,13例病变区含有脂肪信号,全部病例于T2WI均见有高信号;28例病变环状强化或伴强化分隔,29例DWI呈高信号,ADC值平均(0.707±0.181)×10-3 mm2/s,其中53.3%的病例<0.700×10-3 mm2/s;73.3%的TIC Ⅰ型;EER:平均123%±50%,>80% 26例,≤80% 4例。MIP:21例血运增加。20例乳腺癌,2例于T2WI呈稍高信号,10例表现为向心性环状强化;DWI均呈高信号,ADC值平均(0.874±0.108)×10-3 mm2/s,2例<0.700×10-3 mm2/s,85%的TIC为Ⅱ~Ⅲ型;EER:平均137%±36%,>80% 19例,≤80% 1例;MIP:16例血运增加。以≤0.700×10-3 mm2/s为炎性病变, ADC值对炎性病变的敏感性88.89%, 特异性56.25%, 准确性68%, 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P<0.01)。TIC以Ⅰ型为良性病变,Ⅱ、Ⅲ型为恶性病变,TIC在二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16.33,P<0.01);EER及MIP在二者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23(校正),P>0.05;χ2=0.62,P>0.05)。结论:非特异性乳腺炎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2017 Vol. 28 (11): 781-784 [摘要] ( 657 ) HTML (1 KB)  PDF  (0 KB)  ( 164 )
785 表观扩散系数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作用以及其与 乳腺癌免疫组化的相关性
阿依克丽木·木哈买提汗1,邓佳敏1,王云玲1,马景旭1,贾文霄2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作用以及它与肿瘤体积和分子生物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关联。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4例(53例乳腺癌,31例良性)乳腺病变的患者均接受1.5T常规DWI检查。记录所有病灶ER、PR、HER2的表达情况及ADC值。结果: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1.02±0.13)×10-3 mm2/s)显著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的ADC值((1.56±0.29)×10-3 mm2/s)。ADC阈值为1.23×10-3 mm2/s(灵敏度88.5%,特异性85.1%,曲线下面积0.91)以区分乳腺恶性和良性疾病。与ER+,PR+和非三阴性(nTN)癌症相比,具有ER-,PR-和三阴性(TN)状态的乳腺癌分别显示出较大的肿瘤体积,更高的ADC值。结论:本研究表明ADC值可以提高DCE-MRI的诊断特异性,并且可用于临床工作中的治疗管理。
2017 Vol. 28 (11): 785-788 [摘要] ( 577 ) HTML (1 KB)  PDF  (0 KB)  ( 142 )
789 超声BI-RADS分类在微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杨莹莹,黄健源,黄美枝,利锡贵,莫 丽
目的: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在微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为BI-RADS 3~5级的255例微小乳腺病灶的超声征象描述、分级结果与病理结果。结果:255例病灶经病理证实良性191例,恶性64例。超声BI-RADS诊断微小乳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89.06%、80.63%、82.75%、60.64%、95.65%。边缘不光整、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内部有微钙化、内部血流阻力指数(RI)≥0.7、后方回声衰减、周围组织改变等7个超声征象在良恶性病灶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灵敏性较高的有边缘不光整(82.81%)、形态不规则(85.94%),特异性较高的有纵横比≥1(89.53%)、内部有微钙化(90.05%)、内部血流RI≥0.7(92.67%)、后方回声衰减(95.29%)、周围组织改变(99.48%)。结论:超声BI-RADS能较准确的评估微小乳腺病灶的良恶性,有助于微小乳腺癌的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2017 Vol. 28 (11): 789-792 [摘要] ( 704 ) HTML (1 KB)  PDF  (0 KB)  ( 237 )
       胸部影像学
793 不同病理阶段肺腺癌性磨玻璃结节PET/CT表现差异分析
董 科,舒锦尔,王利霞,楼菁菁,温广华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阶段肺腺癌性磨玻璃结节(GGN)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方法:依据病理将68例病灶分为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C)3组,回顾性分析各组GGN的实性成分比例、形态学、大小和SUVmax值,并对数据的差异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浸润前病变、MIA至IAC, GGN实性成分比例、分叶毛刺征比率、大小、SUVmax逐渐增高。浸润前病变组与MIA组是否纯磨玻璃结节及大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A组与IAC组的实性成分比例、分叶毛刺征比率、大小及SUVmax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分析GGN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可对不同病理阶段腺癌性GG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2017 Vol. 28 (11): 793-797 [摘要] ( 869 ) HTML (1 KB)  PDF  (0 KB)  ( 286 )
       心脏、血管影像学
798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左房整体应变的研究
张远妹1,林 红2,范 瑞2,李翠玲2,叶 敏2,姚凤娟2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分析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左房心肌应变值及其达峰时间的变化,探讨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194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45岁,n=96)、中年组(45~<60岁,n=59)和老年组(≥60岁,n=46),获取志愿者一般资料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并存储左室心尖四腔全容积三维图像。应用3DT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获取并比较左房左室收缩期整体环向应变峰值(GPCS)、整体纵向应变峰值(GPLS)、整体面积应变峰值(GPAS)及整体环向应变达峰时间(TGPCS)、整体纵向应变峰值达峰时间(TGPLS)和整体面积应变达峰时间(TGPAS),进一步分析各应变峰值与左房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结果:与青年组和中年组相比,老年组GPCS、GPLS、GPAS显著降低(P<0.05),TGPCS显著增加(P<0.05);与青年组相比,中年组和老年组TGPLS和TGPAS显著增加(P<0.05);青年组和中年组的各应变值和TGPCS以及中年组和老年组中TGPLS和TGP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各峰值应变与左房射血分数均显著相关(r=0.62~0.78,P<0.05)。结论:3D-STI技术能够检测左房心肌的运动形变信息,反映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左心房心肌的应变规律,且可结合左房射血分数,更为全面地评估左房的功能,可作为临床早期评价左房功能不全的有利工具。
2017 Vol. 28 (11): 798-801 [摘要] ( 522 ) HTML (1 KB)  PDF  (0 KB)  ( 411 )
802 VFM评价Ⅰ级舒张功能减低左室舒张期能量损耗的初步研究
朱晓丽,徐 磊,刘丽文,孙 超,赵 丹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ector flow mapping,VFM)分析舒张功能正常及Ⅰ级舒张功能减低者左心室舒张期能量损耗(EL)的变化特征,探讨其在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体检中心47例成人为研究对象,E/A>1,e’/a’>1者24例(舒张功能正常),E/A<1,e’/a’<1者23例(Ⅰ级舒张功能减低)。VFM模式下采集标准心尖三腔动态彩色多普勒图像,应用DSA-RS1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分析整个舒张期EL变化并计算舒张期EL的平均值,比较两组差异。结果:舒张功能正常组舒张期左心室EL会出现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快速充盈期(peak1)和房缩期(peak2)。Ⅰ级舒张功能减低组peak1((27.36±13.91) J/(m3·s) vs (12.37±9.33) J/(m3·s),P<0.001)明显降低。peak2两组无统计学意义。舒张功能正常组舒张期EL均值为(10.43±3.84) J/(m3·s),Ⅰ级舒张功能减低组舒张期EL均值为(7.66±4.12) J/(m3·s),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左室舒张功能正常者和舒张功能Ⅰ级减低患者EL差异显著,EL是反应左室舒张功能的一个敏感指标。
2017 Vol. 28 (11): 802-804 [摘要] ( 620 ) HTML (1 KB)  PDF  (0 KB)  ( 293 )
       腹部影像学
805 表观弥散系数平均值及最小值与肝癌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王亚婷,朱 艳,陆 洋,刘 艳,柏根基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平均值(ADCmean)、最小值(ADCmin)在鉴别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癌患者,包括肝细胞癌(36例)、胆管细胞癌(10例),并将其分为高、中、低分化组(分别为10、24、12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及DWI序列扫描,综合各扫描序列,测量病灶实质部分的ADCmean值、ADCmin值,对比ADC值在高、中、低分化肝癌中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min值在鉴别低分化与中高分化肝癌的临界值及其敏感度、特异度。结果:低分化组ADCmean值及ADCmin值均低于中分化和高分化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分化与中高分化肝癌的鉴别中,ADCmin值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2,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2%、71.4%。结论:ADCmin值在预测肝癌的病理分化程度中的作用要优于ADCmean值。
2017 Vol. 28 (11): 805-809 [摘要] ( 522 ) HTML (1 KB)  PDF  (0 KB)  ( 347 )
810 MELD及CTP评分系统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 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研究
樊秋菊1,谭 辉1,于 勇1,陈大治2,贺太平1
目的:通过比较MELD评分及CTP评分与肝脏体积的相关性,确定二者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本院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2例。利用Philips 256层iCT测量其总肝体积,并计算标准化后总肝体积(SLV)。根据实验室及临床资料,计算MELD和CTP评分,分别绘制MELD评分、 CTP评分与SLV之间散点图,比较SLV与MELD评分、CTP评分相关性。结果:52例肝硬化患者肝脏总体积为(989.4±293.7) cm3,SLV为(532.3±143.2) cm3/m2。MELD评分为14.37±6.19,CTP评分为8.71±2.80,SLV与Child评分、MELD评分分值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两者相关系数分别为RChild=-0.685(P<0.05),RMELD=-0.82(P<0.05),决定系数分别为0.47、0.67。结论:MELD评分系统与CTP评分均能准确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MELD评分较CTP评分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2017 Vol. 28 (11): 810-813 [摘要] ( 835 ) HTML (1 KB)  PDF  (0 KB)  ( 463 )
814 超声评估膀胱脱垂分型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性研究
卜 岚,聂 芳,杨 丹,车 岩,高 峻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评估膀胱脱垂分型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经临床或尿动力学证实的83例膀胱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患者(SUI组)、78例膀胱脱垂不合并尿失禁患者(脱垂组)行会阴超声检查,测量在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及膀胱后壁最低点的位置、尿道倾斜角及膀胱尿道后角等指标,并计算膀胱颈及膀胱后壁最低点下降值及尿道旋转角等。81例正常体检女性为对照组。结果:SUI组与脱垂组分别诊断膀胱尿道膨出73例、37例,两组分别诊断孤立性膀胱膨出10例、41例,SUI组与脱垂组中膀胱脱垂的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在SUI组或脱垂组,其诊断的不同膀胱脱垂类型的膀胱颈下降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膀胱后壁最低点下降值、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旋转角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Valsalva动作后,SUI组、脱垂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各超声测量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能够诊断膀胱脱垂类型,不同膀胱脱垂类型的盆底解剖结构改变不同,其中膀胱尿道膨出与压力性尿失禁关系密切。
2017 Vol. 28 (11): 814-816 [摘要] ( 698 ) HTML (1 KB)  PDF  (0 KB)  ( 297 )
817 经会阴超声与X线排粪造影对直肠前突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李 雪1,王学梅2,姜 镔2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与X线排粪造影对直肠前突与盆底失迟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所有病人分别行经会阴超声与X线排粪造影检查,对直肠前突、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结果行比较分析,对直肠前突的分度诊断结果行比较分析。结果:经会阴超声诊断直肠前突阳性66例、阴性8例;X线排粪造影诊断直肠前突阳性62例、阴性12例,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超声与X线排粪造影同时诊断为直肠前突的病人共57例,二组检查测量直肠前突深度指标,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肠前突分度的诊断中,经会阴超声与X线排粪造影测量直肠前突深度指标,其中诊断为轻度25例、中度23例、重度9例,二组测量指标在轻、中、重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超声诊断盆底失弛缓综合征阳性60例、阴性14例;X线排粪造影诊断盆底失迟缓综合征阳性57例、阴性17例,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超声与X线排粪造影同时诊断为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病人共50例,测量肛直角(ARA)静息相和力排相指标,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超声与X线排粪造影诊断盆底失迟缓综合征中观察耻骨直肠肌的运动情况统计指标,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与X线排粪造影对直肠前突、盆底失弛缓综合征诊断结果比较无差异。经会阴超声可以作为直肠前突、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检查手段之一。
2017 Vol. 28 (11): 817-821 [摘要] ( 526 ) HTML (1 KB)  PDF  (0 KB)  ( 470 )
       妇产影像学
822 孕早期胎盘体积和血管指数对小于胎龄儿的预测
董秀娟,张 丽
目的:评估孕早期胎盘体积和血管指数预测小于胎龄儿(SGA)能力。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42例11~13周+6在我院就诊且随访至胎儿足月出生的无合并症、胎儿畸形单胎妊娠适于胎龄儿(AGA)与SGA胎盘体积、胎盘体积中位倍数值(MOM)、多普勒血管指数。结果:孕早期SGA组胎盘体积、胎盘体积MOM显著低于AGA组(AGA 74.32±20.28,SGA 51.57±11.65,P=0.008;AGA 1.00±0.05,SGA 0.93±0.04,P=0.004)。两组血管指数,包括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均无显著差异(VI: P=0.602,FI:P=0.561,VFI:P=0.490)。结论:孕早期三维超声测量的胎盘体积可以预测SGA,而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指数对SGA预测作用不大。
2017 Vol. 28 (11): 822-824 [摘要] ( 574 ) HTML (1 KB)  PDF  (0 KB)  ( 848 )
       影像技术学
825 股骨标本形态参数的三维重建测量与直接测量比较分析
张海峰,宋翠荣,刘媛媛,董 毅,刘建辉
目的:股骨上段参数与临床损伤的预防、治疗密切相关,通过比较分析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测量与直接测量的结果,探索活体骨骼形态参数准确测量的方法。方法:取140例干性股骨标本进行实际测量其颈干角、前倾角、股骨头直径、股骨头高度、股骨颈直径,记录结果。再将此140例干性股骨标本进行CT扫描,经建模软件Mimics17.0三维重建,再由软件Geomagic 12.0、Hypermesh 11.0进一步处理后,对股骨近端的解剖参数进行测量。将三维重建测量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及以往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上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基本一致,符合正态分布,三维重建法测量结果更集中;与以往研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T数据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股骨形态参数测量,结果准确、可信,可以应用于临床,有助于损伤的个体化治疗。
2017 Vol. 28 (11): 825-828 [摘要] ( 679 ) HTML (1 KB)  PDF  (0 KB)  ( 187 )
       综述
829 肾上腺肿瘤的CT新技术应用进展
赵 莹,刘爱连
肾上腺是腹膜后位器官,由于其肿瘤类型多样性及临床表现复杂性,使得明确诊断较困难,影像学检查已成为肾上腺肿瘤诊断有利的工具。CT新技术(双能CT、CT灌注成像)的发展及应用,为肾上腺病变的诊断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本文就肾上腺肿瘤CT新技术的应用予以综述。
2017 Vol. 28 (11): 829-832 [摘要] ( 615 ) HTML (1 KB)  PDF  (0 KB)  ( 337 )
       病例报告
832 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冠状动脉右心房瘘1例
刘芳欣,王 洲
2017 Vol. 28 (11): 832-832 [摘要] ( 629 ) HTML (1 KB)  PDF  (0 KB)  ( 269 )
833 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CT及MRI表现(附2例报告)
董俊伊,韩 亮,李晓欣,苗延巍
2017 Vol. 28 (11): 833-834 [摘要] ( 701 ) HTML (1 KB)  PDF  (0 KB)  ( 174 )
835 1例慢性脑脓肿误诊分析
韩 亮,董俊伊,李晓欣,高冰冰,宋清伟,苗延巍
2017 Vol. 28 (11): 835-836 [摘要] ( 515 ) HTML (1 KB)  PDF  (0 KB)  ( 361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