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7年 28卷 12期
刊出日期:2017-12-20
中枢神经影像学
胸部影像学
心脏、血管影像学
腹部影像学
妇产影像学
肌肉骨骼影像学
介入影像学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中枢神经影像学
837
横纹肌样脑膜瘤MRI表现并文献复习
唐文兵,肖 慧,陈自谦
目的:探讨横纹肌样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点的相关性,结合文献报道提高对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横纹肌样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9例。结果:本组病例女7例,男4例,均为单发,7例囊实性,4例实性,实性部分T1WI主要呈等信号,T2WI主要呈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主要呈低信号,T2WI主要呈高信号,增强扫描2例均匀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内有坏死囊变区,6例有“脑膜尾征”,5例瘤周可见迂曲血管且肿瘤内可见流空信号,6例瘤周见明显水肿区。病理显示肿瘤绝大部分由横纹肌母细胞样瘤细胞构成。瘤组织内常出现坏死、出血、血管增生。结论:横纹肌样脑膜瘤MRI表现为实性或囊实性,特征是肿瘤内或瘤周可见低信号流空影及瘤周可见不同程度的水肿,但因其缺乏特异性,最终确诊还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2017 Vol. 28 (12): 837-840 [
摘要
] (
886
)
HTML
(1 KB)
PDF
(0 KB) (
159
)
心脏、血管影像学
841
左室心腔造影对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分析
李 颖
目的:应用左室心腔造影技术提高心肌与心腔之间的对比度,诊断并且评价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方法:选取临床上怀疑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1例,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排除既往高血压病史、主动脉瓣疾病等可能引起继发性心肌肥厚的疾病,并且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其他节段心肌异常增厚改变,仅心尖部受近场伪影和声窗限制、气体干扰或因患者肥胖等原因而导致二维超声图像显示不清。21例患者行左室心腔造影检查后,对图像进行整理分析。20例无心脏疾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21例患者造影过程中无任何不适表现,心腔超声造影成功显示心尖部20例(95.2%),其中2例患者心尖部心肌未见明显增厚,18例患者心尖部心肌增厚明显,厚约14~17 mm,心尖部心肌节段呈现放射状分布的粗大增多的小梁及深陷其间被造影剂充填的隐窝。造影后能清晰观察到收缩末期左心室腔心尖部明显狭窄,甚至完全闭塞。1例(4.8%)患者因左室射血分数(EF)低,造影剂未能到达心尖部,未能成功显影。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EF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和收缩末容积(ESV)均较对照组减小。结论:左室心腔造影技术可以提高心脏超声图像的清晰度,准确地测量心尖部心肌的厚度,判断心腔大小的改变,提高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符合率。
2017 Vol. 28 (12): 841-843 [
摘要
] (
792
)
HTML
(1 KB)
PDF
(0 KB) (
176
)
844
下肢静脉血栓合并动静脉瘘相关血管因素的初步研究
郭长旭,袁 宇,魏 瑶,万 鑫,高金妹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对下肢静脉血栓合并动静脉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12月超声诊断的25例下肢静脉血栓合并动静脉瘘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2例,女13例,共涉及病变血管节段31段。记录患者发病部位、动静脉瘘病变血管节段血栓内的新生血管数量、内径及血栓内新生血管与外周小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esistivity index,RI)。结果:25例下肢静脉血栓合并动静脉瘘患者中,血流动力学改变均只局限在动静脉瘘病变节段血管范围内。肢体近心端静脉更容易发生血栓合并动静脉瘘。21(21/31)段动静脉瘘病变血管血栓内存在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数量为1.71±0.64,管径为(0.96±0.37) mm。其中14(14/21)段可以清晰显示静脉外周小动脉,动静脉瘘病变血管内新生血管和外周小动脉的RI分别为0.49±0.07和0.67±0.06,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10(10/31)段动静脉瘘病变血管未发现血栓内新生血管。结论:下肢近心端肢体更容易发生静脉血栓合并动静脉瘘,且动静脉瘘不易引起广泛肢体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部分血栓内新生血管直接参与下肢静脉血栓合并动静脉瘘的形成。
2017 Vol. 28 (12): 844-846 [
摘要
] (
634
)
HTML
(1 KB)
PDF
(0 KB) (
325
)
胸部影像学
847
囊腔类肺癌的MSCT征象与病理分析
代 平,刘 勇,何其舟,杨 琴,甘中华
目的:分析囊腔类肺癌的CT征象与病理学基础,加深对此类病变的认识,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囊腔类肺癌的MSCT征象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8例均为单发病灶,周围型肺癌,腺癌17例,鳞癌1例。CT共同征象:肺癌病灶中有囊腔,囊壁厚薄不均,不光滑。5例主要表现为囊腔;2例表现囊腔伴周围磨玻璃密度;3例呈囊腔与磨玻璃、实性密度混合;8例见囊腔伴周围实性密度。囊腔内壁结节、分隔、血管穿行分别占61.1%、66.7%、11.1%;囊壁外缘分叶征、毛刺征分别占50%、55.6%,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分别占38.9%、50%。动态随访1例磨玻璃结节内出现囊腔;1例囊腔逐渐增大,囊壁不规则增厚;3例囊腔缩小并实性成分增多;1例囊腔与磨玻璃、实性密度混合演变为囊腔与实性密度混合。结论:囊腔类肺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囊腔形态及周围表现、动态随访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
2017 Vol. 28 (12): 847-850 [
摘要
] (
697
)
HTML
(1 KB)
PDF
(0 KB) (
337
)
851
基于CT征象区别肺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的可行性临床研究
吴光耀,王克鑫,苏 拉,伍建林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磨玻璃结节(GGN)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的CT表现规律与差别,旨在探寻有助于两者鉴别诊断的有价值征象。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GGN病例122例,57例为纯GGN(pGGN),65例为混合性GGN(mGGN)。浸润前病变71例,包括13例非典型瘤样增生(AAH)和58例原位腺癌(AIS);浸润性病变51例,包括39例微浸润腺癌(MIA)和12例浸润性腺癌(IAC)。比较两组CT征象差异,并行ROC曲线分析评估两组鉴别的最佳界值。结果:在pGGN组中,平均直径和分叶征对鉴别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直径的界值为11.82 mm,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3%和87%。在mGGN中,平均直径、实性比例、分叶征、毛刺征和胸膜凹陷征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直径的界值为12.5 mm,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5%和80%。结论:基于CT征象是可以对肺部GGN的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进行预评估,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GGN病灶平均直径、实性成分以及边缘征象等。
2017 Vol. 28 (12): 851-854 [
摘要
] (
838
)
HTML
(1 KB)
PDF
(0 KB) (
202
)
腹部影像学
855
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CT及MRI表现
倪丽欣,楼晓剑,何 萍,俞高龙
目的:探讨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6年6月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术前行320层多排螺旋CT和(或)1.5T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MRCP扫描。结果:5例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均为良性,CT及MRI均表现为单发的类圆形多房囊性肿块,边缘光整,囊壁或分隔厚度较均匀,分隔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轻至中度延迟强化,肿瘤各分房内囊液密度和(或)信号不完全均匀,囊内均无实性成分或附壁结节,MRCP显示肿瘤均不与肝内胆管相通,周围结构受压改变。结论: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CT及MRI主要表现为多房囊性病变,囊壁薄且光整,增强后囊壁及其分隔有强化,病灶不与胆管相通,周围组织或结构受压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2017 Vol. 28 (12): 855-857 [
摘要
] (
1470
)
HTML
(1 KB)
PDF
(0 KB) (
356
)
858
超声在黑斑息肉综合征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田 青,朱好辉,袁建军,李 惠
目的:旨在探讨超声下黑斑息肉综合征中息肉及其继发性改变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6年4月明确诊断为黑斑息肉综合征的6例患者的临床、超声及术后病理资料。结果:6例患者超声均于小肠内发现息肉,且发现息肉引发的肠套叠3例,符合术中所见。结论:超声检查不仅能评估息肉的性状、观察息肉引起的肠套叠、肠梗阻等继发性改变,而且能评估腹部的整体情况,又因其简便无创、实时动态而成为检查黑斑息肉综合征息肉较为有效的手段,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2017 Vol. 28 (12): 858-860 [
摘要
] (
645
)
HTML
(1 KB)
PDF
(0 KB) (
229
)
861
耦合剂充盈法腔内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直肠癌分期中的应用
姜桂艳1,张英霞2
目的:探讨耦合剂充盈法腔内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可行性、准确性以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10月—2016年2月经直肠镜检病理证实的拟行手术治疗的3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耦合剂充盈法腔内超声检查,进行T分期(以UT表示),再对肿物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进行评价,通过回顾性分析进行超声T分期(以EUT表示),以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对直肠癌分期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弹性成像与直肠癌分期的相关性、灵敏度。结果:本组病例手术病理结果均证实为直肠癌,对术前UT及EUT分期分别与术后病理T分期行一致性检验,显示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EUT对直肠癌分期的总体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较UT高,EUT较UT能明显降低过低分期的误差,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UT对进展期的诊断符合率较UT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耦合剂充盈法腔内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是评价直肠癌术前分期的新方法,优于常规腔内超声对直肠癌的术前分期,是术前评估直肠癌分期的有效补充手段。
2017 Vol. 28 (12): 861-864 [
摘要
] (
621
)
HTML
(1 KB)
PDF
(0 KB) (
306
)
865
盆腔内孤立性纤维瘤MRI表现
刘 洁,程敬亮,高雪梅,张 勇
目的:探讨盆腔内孤立性纤维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盆腔内孤立性纤维瘤的MRI表现。结果:5例患者共6个病灶,1例为多发。MRI示肿瘤呈类圆形4个、不规则形2个。肿瘤边界均清晰,T1WI呈等或略低于肌肉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1例肿瘤内部及边缘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3例、不均匀轻中度强化1例,1例未行增强检查。结论:MRI表现为单发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内部呈多结节样结构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应考虑到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可能。
2017 Vol. 28 (12): 865-868 [
摘要
] (
817
)
HTML
(1 KB)
PDF
(0 KB) (
163
)
869
超微血管显像技术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刘启平1,王 燕2,陈红燕1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显像技术(SMI)在膀胱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32例膀胱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共44个病灶的资料,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能量多普勒(PD)、高级动态血流(ADF)及SMI检查,比较4种血流显像技术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显示以及基底部穿支血管显示的差异,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2例共44个病灶中,膀胱癌39个,腺性膀胱炎5个。SMI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显示率为100%,明显高于CDFI(77.3%)、PD(81.8%)、ADF(84.1%);SMI对基底部穿支血管的显示率为84.1%,也明显高于CDFI(43.2%)、PD(47.7%)、ADF(56.8%),其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SMI能提高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显示率及基底部穿支血管的显示率,对膀胱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2017 Vol. 28 (12): 869-871 [
摘要
] (
649
)
HTML
(1 KB)
PDF
(0 KB) (
470
)
妇产影像学
872
多模态MRI在宫颈癌放疗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王维青1,武 霞1,伏宝成1,黄 勇2,曹光辉1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在宫颈癌放疗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宫颈活检确诊的宫颈癌患者44例进行放射治疗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5例宫颈无病变者(妇科及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宫颈病变)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DWI(b值为800 s/mm2)及动态增强MRI扫描,分析其动态曲线、早期增强率、平均ADC值及最小ADC值。结果:放疗组平均ADC值为(1.078±0.242)×10-3 mm2/s,最小ADC值为(0.939±0.093)×10-3 mm2/s,两组测量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无残瘤组(放疗前)最小ADC值为(1.002±0.011)×10-3 mm2/s,放疗后有残瘤组(放疗前)最小ADC值为(0.863±0.078)×10-3 mm2/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最小ADC值为(0.939±0.093)×103 mm2/s,放疗后最小ADC值为(1.368±0.113)×10-3 mm2/s,两者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平均ADC值为(1.873±0.027 4)×10-3 mm2/s,放疗组放疗后最小ADC值为(1.368±0.113)×10-3 mm2/s,两者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早期增强率约为3%,宫颈癌放射治疗组早期增强率约为55.5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后早期增强率约为10.46%,与放射治疗前两者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宫颈时间-信号曲线(TIC)呈流入型。宫颈癌放疗组TIC多为平台型(40/44),放疗后TIC多为流入型(38/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下MRI通过最小ADC值、早期增强率、TIC曲线半定量分析对宫颈癌放疗前后对照研究,在宫颈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2017 Vol. 28 (12): 872-876 [
摘要
] (
944
)
HTML
(1 KB)
PDF
(0 KB) (
164
)
877
二次造影在评价输卵管通畅性方面的价值
郭玉娟,王睿丽,朱兆领,刘冰冰
目的:探讨二次造影在评价输卵管通畅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TVS RT-3D-HyCoSy)显示为至少一侧输卵管阻塞或输卵管走行影像数据缺失的不孕症患者80例,行二次输卵管造影,其中40例行宫腹腔镜下通染液检查,并以其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一次造影与二次造影在评价输卵管通畅性方面有无差异;分析80例患者在两次造影中不良反应的分布情况。结果:①一次造影与二次造影在诊断输卵管通畅性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②所有患者在两次造影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3)。结论:对于进行TVS RT-3D-HyCoSy检查过程中显示为输卵管阻塞、输卵管走行影像数据缺失的患者,有必要行二次造影检查,且二次造影不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
2017 Vol. 28 (12): 877-880 [
摘要
] (
594
)
HTML
(1 KB)
PDF
(0 KB) (
431
)
881
剖宫产后子宫峡部纱布瘤超声特征55例分析
李小花,范东晨,刘阿庆,郭 静,王 婷,王少春
目的:剖宫产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纱布后,纱布未完全吸收形成子宫峡部纱布瘤,探讨其声像图表现,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6年7月超声发现子宫前壁下段前方包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峡部纱布瘤的患者55例,总结其超声声像图表现特征。结果:55例超声均发现子宫前壁下段前方包块,40(72.7%)例表现为低回声,15(27.3%)例表现为混合性回声,50(90.9%)例包块内可见线状或斑片状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50例(90.9%),于包块周边探及少许血流信号5例(9.1%)。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纱布所致纱布瘤,超声可表现为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其中线状高回声为典型超声表现特征,结合手术史,超声医师能够得出正确诊断。
2017 Vol. 28 (12): 881-884 [
摘要
] (
579
)
HTML
(1 KB)
PDF
(0 KB) (
271
)
肌肉骨骼影像学
885
坐骨-股骨间隙宽度及其影响因素的MRI研究
郭家川1,刘 英2,陈加源1,印隆林1,吴筱芸1,李迎春1
目的:应用MRI探讨正常人群的坐骨-股骨间隙(IFS)宽度的变化与年龄、性别、坐骨间距、股骨颈角等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4—10月行髋关节MRI检查的志愿者的资料共计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测量并记录志愿者的年龄、性别、IFS、坐骨间距等。结果:IFS宽度、股骨头颈轴长的平均值分别为(23.30±6.77) mm、(80.54±6.78) mm,男性组平均值大于女性组(P<0.05);坐骨间距、坐骨角的平均值分别为(98.91±13.52) mm、(131.02±4.51)°,女性组平均值大于男性组(P<0.05);股骨颈角平均值为(17.79±4.20)°,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S宽度与年龄、坐骨间距、坐骨角、股骨颈角呈负相关(P<0.05),与股骨头颈轴长呈正相关(P<0.05),与身高、体质量无相关性。结论:女性骨盆结构与男性的差异可能是其更容易罹患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IFS宽度逐渐变窄。
2017 Vol. 28 (12): 885-887 [
摘要
] (
708
)
HTML
(1 KB)
PDF
(0 KB) (
280
)
介入影像学
888
急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评价
马羽佳,龚 正,迟 源,郑加贺,刘兆玉,郭启勇
目的:评价应用急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于我院急诊行TIPS术治疗的EGVB患者的资料,观察术后止血情况、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肝功能、术后并发症、再出血情况及支架再闭塞情况等。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急诊TIPS手术,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测量HVPG由术前(38.9±9.0) cm H2O降为术后(19.1±7.0) cm 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患者肝功能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术后72 h内出血停止,手术止血率100%。随访3~12月,1例患者因消化道穿孔死亡,1例术后进行肝移植,其余12例状态良好,2例发生肝性脑病(2期),随访期内无患者出现再出血,应用超声及CT随访未发现支架阻塞。结论:对于急性EGVB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急诊TIPS治疗安全可行,疗效令人满意。
2017 Vol. 28 (12): 888-892 [
摘要
] (
944
)
HTML
(1 KB)
PDF
(0 KB) (
371
)
综述
893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磁共振检查的研究进展
刘玲玲,高 月,李 琦,孟 燕,潘诗农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小儿骨科常见的畸形之一,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儿非常重要。长时间以来,DDH的诊断主要是依赖骨盆X线平片检查,DDH的病理变化特别复杂,除骨性结构的变化之外,软骨、盂唇及韧带的变化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髋关节是一个需要进行三维评估的复杂结构,因此,X线平片提供的信息就显得非常有限。近几年,超声、CT、MRI等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自从MRI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在DDH的研究、诊断及治疗方面展现出了巨大优势。
2017 Vol. 28 (12): 893-896 [
摘要
] (
610
)
HTML
(1 KB)
PDF
(0 KB) (
406
)
896
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技术的应用进展
薛 冰,于 兵,黄明珠,张 旭,游 弋
扩散磁共振成像(d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能提供生物体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相关信息的成像技术,可用于检测神经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而近几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and density imaging,NODDI)对脑白质微结构的研究更具有敏感性,同时也为中枢系统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本文对NODDI技术的成像原理及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2017 Vol. 28 (12): 896-898 [
摘要
] (
711
)
HTML
(1 KB)
PDF
(0 KB) (
549
)
短篇论著
899
肝细胞腺瘤Gd-EOB-DTPA MRI增强诊断(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唐 敏,陈 骏,韩 鹏,张庆雷,何 健,仇毓东,窦 鑫,朱 斌
目的:探讨肝腺瘤Gd-EOB-DTPA增强表现。材料和方法:对行Gd-EOB-DTPA增强扫描的经病理学证实为肝腺瘤的2例病人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病变。动脉期均有中度以上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肝细胞期与周围的肝组织相比,1例表现为等高信号,1例表现为低信号。结论:肝细胞腺瘤Gd-EOB-DTPA动态强化形式与细胞外对比剂增强类似, 肝胆期可呈相对低信号或等高信号。
2017 Vol. 28 (12): 899-902 [
摘要
] (
683
)
HTML
(1 KB)
PDF
(0 KB) (
302
)
902
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诊断中低位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对比分析
于英蛟,杨月娥,王 琦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8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行CEUS与CECT检查诊断TN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结果:CEUS与CECT在术前T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0.5%、79.3%,N分期诊断的准确率74.3%、76.8%,无统计学差异,联合应用CEUS与CECT对TN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2.6%、91.4%,高于单独应用其中一种方法(P<0.05)。结论:联合应用CEUS与CECT对中低位直肠癌术前TN分期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2017 Vol. 28 (12): 902-904 [
摘要
] (
685
)
HTML
(1 KB)
PDF
(0 KB) (
482
)
病例报告
905
肝癌脑转移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破入脑室1例
任金武,马聪敏,张立红
2017 Vol. 28 (12): 905-906 [
摘要
] (
807
)
HTML
(1 KB)
PDF
(0 KB) (
254
)
906
乳腺硬化性腺病误诊为乳腺癌1例
阮 玫,陈文辉
2017 Vol. 28 (12): 906-907 [
摘要
] (
1050
)
HTML
(1 KB)
PDF
(0 KB) (
358
)
907
钙化性胃癌并肝钙化性转移1例
魏清顺,陈俐君,成满平,郑银文,杨晓萍
2017 Vol. 28 (12): 907-908 [
摘要
] (
675
)
HTML
(1 KB)
PDF
(0 KB) (
424
)
909
胆囊肉瘤样癌1例报道
陈志伟,肖友贵,陈建龙
2017 Vol. 28 (12): 909-910 [
摘要
] (
637
)
HTML
(1 KB)
PDF
(0 KB) (
127
)
910
超声引导下经皮网膜肿物穿刺活检诊断脾种植1例
杨普旭,王学梅,陶春梅,陈 波,卞东林
2017 Vol. 28 (12): 910-911 [
摘要
] (
475
)
HTML
(1 KB)
PDF
(0 KB) (
270
)
911
膀胱乙状结肠瘘1例
张万蕾,张珊珊,范文婷
2017 Vol. 28 (12): 911-912 [
摘要
] (
880
)
HTML
(1 KB)
PDF
(0 KB) (
376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