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4年 25卷 9期
刊出日期:2014-09-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609 动脉自旋标记法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应用
张玉琴;徐海东;董海波;王 波;徐田勇
DOI: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法(3D-ASL)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5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高级别26例,低级别19例),均行3D-ASL、IVIM-DWI检查,于脑血流量图测量肿瘤实性部分灌注最明显区及健侧CBF值;按双指数模型拟合求得各量化参数,取快ADC(fastADC)图并测量与3D-ASL相同层面肿瘤实性部分与健侧ADC值。结果:高低级别胶质瘤CBF值患侧/健侧比值分别为3.11±1.45、0.86±0.28,fastADC值比值分别为1.88±0.51、0.96±0.31,高低级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ASL与IVIM技术均可在术前安全无创地提取胶质瘤灌注信息以判断其级别。
2014 Vol. 25 (9): 609-611 [摘要] ( 623 ) HTML (0 KB)  PDF  (0 KB)  ( 232 )
612 小儿早期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表现
何四平;陈 桦;王 海;汪 圣;罗韦华
DOI:
目的:提高对小儿早期结核性脑膜炎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早期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MRI表现。全部病例均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型MR机行脑部平扫及增强T1WI,其中4例加扫增强FLAIR。结果:MRI平扫8例可见脑沟裂稍增宽、加深,16例未见异常;增强T1WI扫描4例脑膜未见异常强化,20例可见脑膜弥漫性线状强化,其中4例增强FLAIR脑膜病变显示优于增强T1WI,24例脑实质均无异常强化灶。结论:MRI增强扫描是发现早期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方法,主要表现为脑膜弥漫性线状强化,认识其MRI表现可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2014 Vol. 25 (9): 612-614 [摘要] ( 541 ) HTML (0 KB)  PDF  (0 KB)  ( 208 )
615 BI-RADS在乳腺肿块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于代友;刘秀梅;康 鹏;陈 雯;于 洁
DOI: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在乳腺肿块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受数字乳腺X线检查发现的肿块且行手术活检的患者170例175灶,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6.30±8.53)岁。应用ACR BI-RADS标准评价分类,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阳性预测值(PPV)。结果:175个肿块术后病理诊断:良性103灶,恶性72灶。X线表现为单纯肿块128灶,其中恶性病灶占32.03%(41/128)。肿块伴钙化47灶,其中恶性占65.96%(31/47)。良性肿块病灶形态、边缘、密度分别以卵圆形40.6%(71/175)、遮蔽状26.3%(46/175)、等密度53.1%(93/175)居多,恶性病变以不规则29.8%(52/175)、模糊20.6%(36/175)、高密度24.6%(43/175)为主。X线诊断BI-RADS 2、3类29灶,BI-RADS 4(a、b、c)、5类共计146灶。良性诊断符合率为100%(29/29),PPV 49.32%。结论:应用BI-RADS对乳腺X线影像发现的肿块进行评估可有效地预测肿块病变的良、恶性。
2014 Vol. 25 (9): 615-618 [摘要] ( 483 ) HTML (0 KB)  PDF  (0 KB)  ( 228 )
619 肺灌注SPECT/CT对恶性肿瘤患者肺栓塞诊断价值
吴大勇;张文艳;陈江红;边艳珠
DOI:
目的:回顾性研究肺灌注SPECT/CT对可疑肺栓塞(PTE)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1日—2013年12月1日于我科进行肺灌注SPECT/CT显像可疑PTE的恶性肿瘤患者5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肺灌注SPECT/CT图像。SPECT/CT栓塞肺段判断标准:沿肺段或亚肺段分布的楔形或片状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CT图像上相应部位无其他导致肺段血流灌注减低的病变。综合患者临床资料作出有无PTE的最终诊断。计算恶性肿瘤患者经肺灌注SPECT/CT诊断PTE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对恶性肿瘤患者肺灌注SPECT/CT诊断结果与综合患者临床资料诊断结果,进行配对四格表χ2检验(McNemar检验)。结果:55例恶性肿瘤患者肺灌注SPECT/CT诊断为PTE 42例,经综合临床资料诊断为PTE 40例,与肺灌注SPECT/CT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恶性肿瘤患者经肺灌注SPECT/CT诊断PTE的灵敏度为95.1%,特异性为78.6%,阳性预测值为92.9%,阴性预测值为84.6%,准确性为90.9%。结论:肺灌注SPECT/CT能够较准确的诊断恶性肿瘤患者的PTE,为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靠的PTE诊断方法。
2014 Vol. 25 (9): 619-622 [摘要] ( 556 ) HTML (0 KB)  PDF  (0 KB)  ( 171 )
       病例报告
622 颈部Castleman病超声表现1例
尤 君;林 铤;余 铖
DOI:
2014 Vol. 25 (9): 622-622 [摘要] ( 580 ) HTML (0 KB)  PDF  (0 KB)  ( 194 )
       论著
623 RECIST1.0和mRECIST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对比研究
丁 婕;戴 旭;苏红英;孟宪运;王 冠
DOI: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术后采用RECIST1.0和mRECIST测量比较,为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提供更准确的疗效评价方法。方法:70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至少做过3次化疗栓塞术,并于TACE术前1周内、术后1月、3月内行CT四期扫描,至少两名放射科医生参与阅片,根据RECIST1.0和mRECIST评价标准评估治疗的缓解程度。两种方法评价缓解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采用RECIST1.0标准评价的完全缓解(CR)为0例、部分缓解(PR)为9例、疾病稳定(SD)为38例、疾病进展(PD)为23例,缓解率为12.86%;采用mRECIST标准评价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CR为12例、PR为15例、SD为22例、PD为21例,缓解率为38.57%,经χ2检验,P<0.05,二者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mRECIST标准对原发性肝癌TACE作疗效评价,强调治疗后动脉期强化的存活肿瘤测量,对判断后续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4 Vol. 25 (9): 623-626 [摘要] ( 852 ) HTML (0 KB)  PDF  (0 KB)  ( 173 )
627 “一站式”MRI在活体肝移植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潘晶晶;张 静;王海屹;钟 燕;叶慧义
DOI:
目的:探讨“一站式”MRI在活体肝移植供肝术前影像评估中的价值。方法:61例行活体半肝移植的供体术前行“一站式”MRI检查,后处理重建肝血管及胆道系统,并与手术所见对照。结果:61例活体供肝中,Michel Ⅰ型肝动脉48例,Ⅲ型7例,Ⅷ型2例,Ⅸ型1例,2例Ⅳ段肝动脉起自肝右动脉(RHA),1例RHA起自腹腔干(CT)。58例正常门静脉解剖,3例“三分叉”型门静脉。41例正常肝静脉解剖,18例肝左静脉(LHV)和肝中静脉(MHV)形成共干后汇入IVC;2例肝右下静脉(IRHV)汇入下腔静脉(IVC)。58例正常肝管解剖,2例“三分叉”型胆管,1例肝右后叶胆管(RPHD)起自左肝管(LHD)。术前MR对供体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解剖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6.7%,100%,95.1%。MRCP结合增强MR胆管造影联合显示胆道系统解剖的准确率为93.4%。结论:“一站式”MRI检查方案能够显示活体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胆道系统的解剖及变异,可以作为活体肝移植的术前评估方式。
2014 Vol. 25 (9): 627-629 [摘要] ( 622 ) HTML (0 KB)  PDF  (0 KB)  ( 257 )
630 组织结构声学定量技术评估正常成年人肝脏组织声学结构的初步研究
杨国春;王学梅;姜 镔;王云忠
DOI:
目的:本研究采用组织结构声学定量技术检测正常人肝脏组织声学结构定量参数值,分析造成各分组间参数值差异的影响因素。并评估该项技术在肝脏实质超声图像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体检健康者449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39岁,170例)、中年组(40~59岁,140例)、老年组(60~80岁,139例),且每组中分男、女性别组。应用具备ASQ技术的Aplio 500超声诊断仪录取肝脏组织ASQ图像,脱机后应用ASQ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声学结构定量分析,计算相应的Mode(众数)值、Average(平均值)值和SD(标准差)值。结果:各年龄组间中年组和青年组间Average值、SD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Average值、SD值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P<0.05);Mode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性别组间青年组性别间Mode值、Average值、SD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性别间SD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男性Average值、Mode值均明显高于中年女性(P<0.05)。老年组性别间Mode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Average值、SD值均明显高于老年男性(P<0.05)。结论:应用组织结构声学定量技术可以对正常人肝脏进行定量评价,进行组织声学结构定量评估时需考虑年龄及性别因素。
2014 Vol. 25 (9): 630-633 [摘要] ( 570 ) HTML (0 KB)  PDF  (0 KB)  ( 160 )
       病例报告
633 超声诊断多发性神经纤维瘤1例
吴 静
DOI:
2014 Vol. 25 (9): 633-633 [摘要] ( 570 ) HTML (0 KB)  PDF  (0 KB)  ( 184 )
       论著
634 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价值
鞠 浩;杨艳红;李士星;纪 超;姜爽爽;乔 伟
DOI: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东芝Aplio 500高频探头(5~12 MHz)扫查患儿全腹部,仔细观察脐周及右下腹部,记录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数目、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情况,同时,观察有无其他腹部异常。纵径>0.5 cm为淋巴结肿大。结果:病例组130例急性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显示率为100%。肿大淋巴结均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部,其中肿大淋巴结数目>5个124例(95.4%)。50例经两周后超声复查,淋巴结无明显变化30例、减小20例。结论:高频探头可以清晰显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能够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2014 Vol. 25 (9): 634-637 [摘要] ( 666 ) HTML (0 KB)  PDF  (0 KB)  ( 201 )
638 直肠癌环周浸润对MRI-T分期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曹务腾;周智洋;练延帮;龚佳英;熊 斐;刘得超
DOI:
目的:探讨MRI结合肿瘤侵犯肠壁周径程度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直肠癌患者,分别以常规分期、常规分期结合肿瘤侵犯肠周径程度两种方法进行T分期。后者针对低场强MRI鉴别T2期和T3期患者困难时,结合肿瘤侵犯肠壁周径(以肿瘤侵犯肠壁1/2周径为界:<1/2周径为T2期,≥1/2周径为T3期)进行分期。以术后病理T分期为对照,分析两种方法在评估直肠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结合环周径分期和常规分期预测病理T分期的Kappa值分别为0.688和0.331(P<0.05)。结合环周径分期对直肠癌≤T2期和T3/T4期的诊断参数均优于常规分期方法,前者AUC(ROC曲线下面积)值高于后者(0.905 vs 0.662,P<0.05)。结论:常规分期结合肿瘤侵犯肠壁周径程度可提高T分期的准确度,尤其是提高T2期和T3期的鉴别,从而为直肠癌多学科诊疗团队(MDT)提供有效的信息。
2014 Vol. 25 (9): 638-641 [摘要] ( 621 ) HTML (0 KB)  PDF  (0 KB)  ( 208 )
642 卵巢恶性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特点
池秀玲;余彩茶;张品南;滕 慧;焦 岩;张 雯;袁吟迅
DOI:
目的:探讨超声图像对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185例,术前应用超声显像检测卵巢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并与术后病理诊断做对照。结果:本组185例患者共195个肿瘤,超声表现为囊性6个(6/195),占3%;囊实性141个(141/195),占72.3%;实性48个(48/195),占24.7%;血管分布特点为在肿瘤隔或实质成分的内部呈多血管弥漫分布,以束状、树枝状或彩球状血管网为主,实质中心部出现2~3级杂乱血流;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7%。结论:超声图像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育龄妇女妇检时应常规进行卵巢超声检查。
2014 Vol. 25 (9): 642-644 [摘要] ( 641 ) HTML (0 KB)  PDF  (0 KB)  ( 255 )
645 腰椎管狭窄症椎管狭窄的MRI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邢文华;郝利霞;霍洪军;杨学军;肖宇龙;李 峰;辛大奇
DOI:
目的:分析引起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管狭窄的形态特点,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方法:我院门诊及住院120例患者,男62例,女58例,年龄45~76岁,平均57.2岁,分为4个年龄段(40~49岁29例、50~59岁42例、60~69岁33例、70~79岁16例),所有患者常规行腰椎MRI检查。观察椎板、椎管、黄韧带、小关节的形态特点,测量L2/3、L3/4、L4/5、L5/S1轴位经椎间盘关节突平面黄韧带厚度、椎板厚度、椎管矢状径及椎管冠状径;分析各测量参数在不同年龄段、椎体节段的变化特点。结果:椎管狭窄类型:中央型椎管狭窄27例、侧隐窝型狭窄35例、混合型58例;小关节增生:单侧33例、双侧87例;椎管形态:“三角形”76例、“三叶草形”44例;黄韧带平均厚度在L2/3(2.4 mm)、L5/S1(3.1 mm)轻于L3/4(3.7 mm)、L4/5(4.5 mm);随着年龄增加,黄韧带厚度增加,且L4/5增厚最明显;椎板厚度在L5节段最小4.5 mm,在L3节段最大,为5.8 mm,椎管冠状径在L4/5节段最小4.7 mm,在L2/3节段最大,为10.3 mm,二者随着年龄增加,在各个椎体节段变化不明显;黄韧带增厚,椎管冠状径变小。结论:①黄韧带增生肥厚引起椎管冠状径变小、双侧关节突关节尤其是上关节突增生内聚是椎管狭窄的主要因素;②手术时应扩大椎管的冠状径,切除黄韧带及部分关节突、扩大侧隐窝,保留棘突复合体。
2014 Vol. 25 (9): 645-648 [摘要] ( 689 ) HTML (0 KB)  PDF  (0 KB)  ( 281 )
648 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
雷立存;何 丽;刘 斋;任庆云
DOI:
目的:探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0例患者分别按腰椎和髋部骨密度T分数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所有患者均行MRI化学位移成像,通过测量MRI化学位移成像中同反相位图像上腰椎1~4椎体的信号强度,计算椎体信号下降指数,分析3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的差异,并同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值分别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按照腰椎骨密度分组,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中位数分别是59.73%(21.84%~72.35%)、59.64%(21.55%~78.42%)、57.04%(34.77%~77.30%),通过两两比较,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与骨量减少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85)。按照髋部骨密度分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中位数分别是62.41%(21.84%~77.63%)、58.39%(40.96%~78.42%)、54.76%(21.55%~77.30%),通过两两比较,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腰椎信号下降指数和髋部骨密度值呈显著正相关(rp=0.351,P=0.004), 腰椎信号下降指数和腰椎骨密度值无显著相关(P=0.379)。结论:MR化学位移成像通过测量椎体信号下降指数能够反映椎体骨髓脂肪含量变化,在骨质疏松的诊断中可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4 Vol. 25 (9): 648-651 [摘要] ( 726 ) HTML (0 KB)  PDF  (0 KB)  ( 218 )
652 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闭塞3年疗效随访
樊晓雪;刘兆玉
DOI:
目的:评价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闭塞3年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长段股浅动脉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缺血症状。观察指标为术后6月、1、2、3年一期开通率、二期开通率及保肢率;术后3年临床有效率。各项观察指标均根据股浅动脉(SFA)病变长度分类统计。结果:79例均成功进行了血管重建,所有患者术前Rutherford评分为3.60±0.89,术后3年评分为1.41±1.18,两者间比较P<0.05。SFA病变(5~15 cm)组术后3年一期通畅率为78%,SFA病变(>15 cm)组为10%,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随访期内共有27例患者因支架内狭窄再次入院,症状未复发患者中,8例对血糖控制不重视,10例患者没有戒烟。结论:支架植入治疗长段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3年有效;SFA闭塞长度(5~15 cm)与(>15 cm)一期开通率有统计学意义;血糖、吸烟对症状再次复发有统计学差异。
2014 Vol. 25 (9): 652-656 [摘要] ( 697 ) HTML (0 KB)  PDF  (0 KB)  ( 221 )
       综述
657 非小细胞肺癌新分期的影像学进展
赵静茹;文 智
DOI:
2014 Vol. 25 (9): 657-659 [摘要] ( 597 ) HTML (0 KB)  PDF  (0 KB)  ( 206 )
659 超声治疗提高前列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张 蔚;白文坤;申 锷;胡 兵
DOI:
2014 Vol. 25 (9): 659-661 [摘要] ( 584 ) HTML (0 KB)  PDF  (0 KB)  ( 214 )
       短篇论著
662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王新宇
DOI: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并术前行3.0T DWI检查的34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24例腮腺腺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扩散敏感因子b=0、1 000 s/mm2的条件下,以肿瘤实性部分为感兴趣区获取肿瘤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均值,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肿瘤之间ADC均值的差异。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ADC均值为(1.42±0.26)×10-3 mm2/s,腺淋巴瘤ADC均值为(0.82±0.27)×10-3 mm2/s,两组肿瘤ADC均值有明显差异(P=0.00)。结论:3.0T磁共振DWI能为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信息。
2014 Vol. 25 (9): 662-664 [摘要] ( 670 ) HTML (0 KB)  PDF  (0 KB)  ( 202 )
664 ESWAN在检测肝硬化铁沉积结节中的价值
丁建荣;潘璟琍;米玉成;樊树峰;季文斌
DOI:
目的:探讨ESWAN技术在检测肝硬化铁沉积结节(SN)中的价值。方法:使用GE Signa HD 1.5T双梯度超导MR仪对3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T1WI、T2WI、T2*WI和ESWAN检查,比较各序列对SN的检出率以及SN与肝实质对比度。结果:30例肝硬化患者ESWAN序列显示SN总数最多,与其它几个序列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ESWAN图像上SN信号更低,与肝实质背景信号强度对比更加明显。结论:1.5T磁共振中ESWAN序列较常规序列能更敏感地检出肝硬化SN,有望能成为肝硬化磁共振检查的常规序列。
2014 Vol. 25 (9): 664-666 [摘要] ( 619 ) HTML (0 KB)  PDF  (0 KB)  ( 243 )
667 Ⅱ型糖尿病胰腺形态64排VCT测量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曾艳红;任进军;杨志明;王景超;路俊英;徐 倩;王淑萍
DOI:
目的:利用64排VCT观察糖尿病患者胰腺密度及体积变化,并探讨其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42例健康志愿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首先利用CT轴位图像对两组胰腺体积及平均密度进行对比,其次对糖尿病患者的胰腺密度及体积分别与餐前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BMI)、病程等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志愿者之间胰腺平均密度及胰腺体积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糖尿病患者胰腺平均密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3.48,P<0.01),体积显著萎缩(t=3.30,P<0.01);糖尿病患者组胰腺平均密度与病程呈负相关(r=-0.51,P<0.05),胰腺体积与病程呈明显负相关(r=-0.693,P<0.01)。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胰腺平均密度随之减低,胰腺体积缩小,提示糖尿病病程是影响胰腺平均密度及体积的重要因素。多层螺旋CT可以精细直观地显示胰腺形态变化,可作为临床医师评价糖尿病病情的影像学参考依据。
2014 Vol. 25 (9): 667-669 [摘要] ( 548 ) HTML (0 KB)  PDF  (0 KB)  ( 147 )
669 小肠梗阻所致小肠梗死的肠系膜血管CTA表现
刘 磊;庞闽厦;苏 伟;王玉强
DOI:
目的:探讨小肠梗阻所致小肠梗死的肠管及肠系膜血管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例小肠梗阻导致的小肠梗死患者的CTA图像,分析内容包括肠腔、肠壁、肠系膜及其血管、腹水。结果:10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肠腔扩张,梗死肠管最大直径2.6~3.8 cm。9例见有肠腔积液。7例梗死肠壁无增厚,3例增厚,肠壁厚度0.12~0.95 cm。4例梗死肠壁无强化,6例强化减低。2例梗死肠壁内见点状气体。10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浑浊,均有腹水存在。10例均可见系膜缘动静脉无强化,7例见肠系膜静脉增粗。5例粘连性小肠梗阻中4例见肠系膜血管移位聚集;3例小肠内疝见肠系膜血管局限性聚集并向远处呈分散状;2例小肠扭转见肠系膜血管的轴向扭曲和反折。结论:肠系膜血管形态异常、肠系膜浑浊和腹水、肠壁无增厚为小肠梗阻所致小肠梗死的主要CTA表现。
2014 Vol. 25 (9): 669-671 [摘要] ( 967 ) HTML (0 KB)  PDF  (0 KB)  ( 186 )
671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诊断(附9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梁红杰;郭广卿;管 霞
DOI: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临床及CT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CT表现。患者发病年龄32~68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均行双肾区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全部患者均为单侧肾脏发病,右侧7例,左侧2例。根据病变范围,分为局限型及弥漫型。9例中,局限型2例,1例平扫表现为肾一极增大变形,其中有囊状低密度区,增强后病灶周边明显强化;1例平扫表现为局限性肾肿块,突出于肾轮廓之外,略高密度,增强后强化不明显。局限性病变形态多呈类圆形。其中1例侵犯肾周间隙及结肠,并合并肾及输尿管结石。弥漫型7例,肾脏增大,轮廓不规整,5例合并肾或(和)输尿管结石,平扫肾实质内有多个囊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病灶强化,但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5例累及肾周筋膜,3例累及腰大肌,1例累及结肠。结论:XG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2014 Vol. 25 (9): 671-673 [摘要] ( 620 ) HTML (0 KB)  PDF  (0 KB)  ( 164 )
674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
丁重阳;李天女;吉爱兵
DOI: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5例,脂肪肉瘤4例,平滑肌肉瘤3例,间质肉瘤、腺癌及神经母细胞瘤各2例,纤维肉瘤及恶性嗜铬细胞瘤各1例)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观察不同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测量肿瘤最大径及最大标准摄取值 (SUVmax)。结果:20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中,18例形态不规则,15例边界不清,14例18F-FDG摄取不均匀,2例可见远处转移。肿瘤最大径为2.3~28.1 cm,平均(9.3±6.7)cm;SUVmax为3.2~32.7,平均12.9±8.1。结论: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2014 Vol. 25 (9): 674-676 [摘要] ( 831 ) HTML (0 KB)  PDF  (0 KB)  ( 191 )
677 不同孕周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研究
寇铁虹
DOI:
目的:观察及探讨不同孕周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5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58例脐带绕颈胎儿为观察组,并以58例正常胎儿为对照组,将两组胎儿的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进行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孕周胎儿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胎儿的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PI、RI及S/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胎儿,而观察组中孕周37周以上者检测结果则高于28~36周的胎儿,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分析检测指标与脐带绕颈的相关性。结论:脐带绕颈胎儿与正常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孕周脐带绕颈胎儿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与脐带绕颈有密切的关系,对于胎儿预后的价值较高。
2014 Vol. 25 (9): 677-678 [摘要] ( 640 ) HTML (0 KB)  PDF  (0 KB)  ( 179 )
       影像技术
679 成人头颈部CT定位像扫描范围的优化设计
白金城;迟红卫;钱 文;王淑萍;张玉环;门 明;王 冲;于冬梅;陈艳芳
DOI:
目的:探讨成人头颈部CT定位像扫描范围的优化设计,减小定位像扫描对受检者的X射线照射面积,缩短照射时间,减少无效辐射量。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进行头颈部CT检查的208例患者定位像图像资料,测量标志点之间的距离,制定出成人头颈部CT各部位定位像扫描的优化设计方案。结果:优化设计了头颈部各部位的扫描起止点和中心线位置,CT定位像范围缩小,与优化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应用487例病人,图像满意度占98.6%。结论:优化成人头颈部CT定位像可缩小扫描范围,缩短定位像照射时间,降低了扫描辐射剂量,并且延长CT球管寿命。
2014 Vol. 25 (9): 679-680 [摘要] ( 645 ) HTML (0 KB)  PDF  (0 KB)  ( 392 )
       病例报告
681 超声诊断双房骑跨血栓合并矛盾性栓塞1例
谭羽莹;徐 卉;徐 晶;王小丛
DOI:
2014 Vol. 25 (9): 681-681 [摘要] ( 627 ) HTML (0 KB)  PDF  (0 KB)  ( 203 )
682 Kartagener综合征合并颅内多发钙化1例
曹 旭;陈 里
DOI:
2014 Vol. 25 (9): 682-683 [摘要] ( 597 ) HTML (0 KB)  PDF  (0 KB)  ( 295 )
683 巨大阔韧带肌瘤黏液变性1例
王 庆;高 勇;孟 飞;周 恒;夏云鹏;杨明霞
DOI:
2014 Vol. 25 (9): 683-684 [摘要] ( 528 ) HTML (0 KB)  PDF  (0 KB)  ( 152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