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1年 22卷 12期
刊出日期:2011-12-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837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显示脑梗死血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志宏;伍建林
DOI: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对脑梗死血管内血栓监测的敏感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0~83岁,平均65岁)急性脑梗死(临床症状出现24h以内)患者行SWI及随访检查。观察脑梗死血管内的血栓显示及显示程度,得出相应的临床NIHSS评分,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有27例显示血栓存在,占75%,其中明显显示(血栓长度>3cm)17例,轻度显示(血栓长度<3cm)10例。大面积脑梗死的血栓显示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的改变具有明显相关性(rs=0.782,P<0.01)。结论:SWI能敏感监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血栓形成,并根据显示程度预测临床发展趋势,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011 Vol. 22 (12): 837-839 [
摘要
] (
904
)
HTML
(0 KB)
PDF
(0 KB) (
241
)
840
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烟雾病中的应用
潘宇宁;黄求理;叶贤旺;张 杰;廉艳东;傅芬芬
DOI:
目的:探讨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烟雾病患者均行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扫描,并利用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重组且采用电影模式观看,同时完成全脑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的平扫容积图像、动态DSA图像及全脑灌注图像,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及颅底异常血管网,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9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2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的粗大、增多及迂曲延长。全脑灌注图像中,显示平均通过时间(MTT)延长,为0.5~13.0s;局部脑血流量(rCBF)下降10例,降低幅度为26.0%~54.5%;局部脑血容量(rCBV)显示有8例在正常范围内,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30.0%~68.5%)。结论: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成像可以动态观察颅内血管的形态及动态血流信息,全脑灌注图像可以量化评价烟雾病患者全脑灌注情况,真正实现了全脑一站式容积扫描,对于烟雾病的诊断和评价脑组织血供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1 Vol. 22 (12): 840-843 [
摘要
] (
88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8
)
844
正常成人头颈部动脉MDCT直径测量研究
刘海霞;孙静华;付英杰
DOI: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测量头颈部动脉,建立各主要组成血管及分支直径的正常参考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影像学检查脑实质末见异常,且MDCTA检查显示拟测量动脉显影良好、走行自然、无变异、无病变的成人,按年龄分为3组(<40岁组、40~60岁组和>60岁组),每组随机选择40例(男、女各20例),共120例,年龄18~75岁,男性平均年龄(52.7±10.7)岁,女性平均年龄(50.2±11.5)岁。利用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成像并用自带的测量软件测量血管直径,分析各血管测量段直径性别、侧别和年龄组间的差异性,并计算出各部位动脉直径的正常参考值。结果:每例样本选择33支血管段进行直径测量,血管直径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20段(60.6%)血管直径男性大于女性(P<0.05)。男性组26.7%(4/15)、女性组20%(3/15)的血管段直径左右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女前交通动脉(ACoA)、男性后交通动脉(PCoA)、女性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头臂动脉(BCA)和左侧锁骨下动脉(LSCA)直径在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DCTA能清晰显示头颈部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正常头颈部动脉直径测量可以为有头颈部动脉形态改变的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2011 Vol. 22 (12): 844-848 [
摘要
] (
946
)
HTML
(0 KB)
PDF
(0 KB) (
229
)
849
TNF-α、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影像的相关性
张 涛;雷新军
DOI:
目的:探讨血清TNF-α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选取颈动脉超声检查确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2例,其中男41例,女21例,年龄52~75岁,平均(65.9±10.2)岁;同期选取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脑血管疾病且颈动脉超声检查正常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52~76岁,平均(64.6±8.2)岁。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并同健康人比较。对血清TNF-α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示内膜回声增强变厚,表面粗糙,连续性差,有中断现象。可见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粥样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为(51.4±6.6)μg/L,显著高于健康人(8.8±1.2)μg/L,P<0.01;高敏C反应蛋白为(8.8±0.56)mmol/L,高于健康人(8.3±0.43)mmol/L,P<0.01,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分级呈正相关(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升高,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且与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2011 Vol. 22 (12): 849-851 [
摘要
] (
768
)
HTML
(0 KB)
PDF
(0 KB) (
209
)
852
CT双期扫描对节段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及胰内分泌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倪瑞军;王伯胤;许顺良;阮翎翔
DOI:
目的:研究节段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CT双期扫描的强化模式与胰腺癌及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PECT)的差异,提高AIP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9例节段性AIP患者、25例胰腺癌及16例PECT患者的CT平扫和双期动态增强资料以及25例性别、年龄与AIP相似的正常对照组,分析双期扫描3种病变的影像特点以及与正常胰腺的密度差异;测量4组的双期扫描平均CT值,分别比较AIP组与胰腺癌、PECT组的平均CT值差异,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动脉期,在图像上,与同病例正常胰腺比较,9例AIP患者的病变胰腺均表现为相对低密度,25例胰腺癌患者呈明显低密度,16例PECT患者均呈高密度;AIP组、胰腺癌组、PECT组的平均CT值分别为72.7HU、49.2HU、115.6HU,正常组的平均CT值为93.4HU。门脉期,在图像上,与同病例正常胰腺比较,9例AIP患者的病变胰腺均为等或偏高密度,25例胰腺癌患者的病变胰腺均为明显低密度;16例PECT患者呈偏高密度;AIP组、胰腺癌组、PECT组的平均CT值分别为86.6HU、57.6HU、104.2HU,正常组的平均CT值为83.9HU。结论:AIP与胰腺癌、PECT的强化模式不同,不同时相,病变与正常胰腺的对比度不同,CT双期扫描在节段性AIP与胰腺癌、PECT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通过CT双期扫描可作出AIP的倾向性诊断。
2011 Vol. 22 (12): 852-857 [
摘要
] (
869
)
HTML
(0 KB)
PDF
(0 KB) (
194
)
858
早期慢性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肾脏病理相关性研究
王 媛;童明辉;鲁虹霞;陈斌娟;王小锋;李 莉
DOI:
目的:研究早期慢性肾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程度及其与肾脏病理损伤的关系。方法:60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为20例正常对照组;B组为20例早期慢性肾病患者血压正常组;C组为20例早期慢性肾病患者肾性高血压组。对各组患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充血前后管径变化率,评价早期慢性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程度。对病例组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对肾组织损伤程度行半定量积分,分析血管内皮功能与年龄、血压、肾脏病理损伤的关系。结果:①C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与B组之间FMD无差异性(P>0.05);②FMD与收缩压、肾小球损伤积分、肾间质损伤积分有相关性(P<0.05),与年龄、舒张压无相关性(P>0.05)。结论:①肾性高血压患者在肾功能损害之前已经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②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对肾脏的病理损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③高频超声早期检测慢性肾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1 Vol. 22 (12): 858-859 [
摘要
] (
797
)
HTML
(0 KB)
PDF
(0 KB) (
221
)
860
肾集合管癌的MDCT动态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刘学玲;周建军;曾蒙苏;丁 莺;纪 元;严福华;周康荣
DOI: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动态增强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增加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集合管癌7例,术前分别行CT平扫及双期(皮髓交界期及实质期)增强扫描。结果:7例肾集合管癌均以肾脏髓质为中心;所有病灶境界不清,与周围正常肾实质呈犬齿交错状排列,未见包膜;7例肿瘤中,1例肿瘤密度均匀,4例肿瘤密度不均匀,1例肿瘤呈显著低密度;平扫肿瘤实质成分CT值平均为35.5HU(30.1~44.7HU),动态增强后肿瘤呈进行性延迟强化,皮髓交界期CT值平均为52.7HU(34.2~72.0HU),实质期CT值平均为74.5HU(40.0~89.3HU)。病理上肿瘤有明显的间质反应,伴纤维增生,而纤维间质多呈延迟强化。结论:肾集合管癌中心多位于肾髓质,肿瘤境界不清,无包膜,患肾轮廓相对正常;肿瘤密度多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进行性延迟强化。集合管癌具有不同于其他肾细胞癌的CT特点,影像表现与病理密切相关。
2011 Vol. 22 (12): 860-863 [
摘要
] (
821
)
HTML
(0 KB)
PDF
(0 KB) (
191
)
864
胎儿超声心动图对卵圆孔相关参数与左心发育不良关系的定量研究
范志娜;赵博文;袁建军
DOI:
目的:探讨超声测定卵圆孔相关参数在胎儿左心发育不良产前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量188例胎儿的卵圆孔相关参数,分析其随孕周变化的规律,比较其与左心发育不良的相关性。结果:188例胎儿中正常胎儿165例,左心发育不良胎儿23例(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12例、主动脉瓣狭窄8例、主动脉弓缩窄3例)。正常胎儿的卵圆孔与主动脉内径相近,卵圆孔瓣开放径与主动脉内径的比值低于左心发育不良胎儿(P<0.01),而卵圆孔瓣开放径与房间隔总长度的比值高于伴有左心发育不良的胎儿(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测定卵圆孔相关参数在胎儿左心发育不良的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2011 Vol. 22 (12): 864-867 [
摘要
] (
782
)
HTML
(0 KB)
PDF
(0 KB) (
192
)
病例报告
867
肝孤立性坏死结节超声表现1例
罗 飞;刘彦强;李 巍
DOI:
2011 Vol. 22 (12): 867-867 [
摘要
] (
731
)
HTML
(0 KB)
PDF
(0 KB) (
232
)
综述
868
超声技术在胰腺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朱 莉;牟培源;白媛媛
DOI:
2011 Vol. 22 (12): 868-870 [
摘要
] (
691
)
HTML
(0 KB)
PDF
(0 KB) (
248
)
短篇论著
871
脑内脱髓鞘假瘤MRI及病理学特征
付 峰;陈振东;董海波;陈 勇;任 峰
DOI:
目的:探讨脱髓鞘假瘤的MRI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经手术证实及2例经临床证实的脑内脱髓鞘假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对照分析。结果:7例患者共发现12个病灶,均伴有中轻度水肿。单发病灶4例,多发3例。局限性肿块5例,其中4例伴有囊变坏死,不规则肿块2例。增强后均匀强化1例,闭环样强化1例,开环样强化3例,斑片状轻度强化2例。共4个病灶与侧脑室垂直,其中2个病灶内侧缘可见粗线样血管影。病理学表现为病灶区髓鞘脱失,轴索大量存在,伴有星形细胞增生,血管周围大量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套袖样浸润。免疫组化所有标本CD68、GFAP均呈(+)。结论:典型的脱髓鞘假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包括开环样强化、病灶与侧脑室垂直、病灶内侧缘增粗血管均可提示脱髓鞘病变,激素治疗敏感有效,确诊须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2011 Vol. 22 (12): 871-873 [
摘要
] (
879
)
HTML
(0 KB)
PDF
(0 KB) (
192
)
874
BI-RADS-US在乳腺肿块超声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郭晓霞;甄艳华;王 雁
DOI:
目的:1992年美国放射学会制定了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2003年第四版修订时包括了超声诊断(BI-RADS-US)。本文旨在探讨BI-RADS-US在乳腺肿块超声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71例88灶乳腺肿块的超声改变,然后用BI-RADS-US标准进行鉴别和分级(0~6级),与其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者39灶、良性肿瘤49灶。根据BI-RADS-US标准和分级,Ⅱ级和Ⅲ级共有48灶,与病理结果符合者为44灶(91.7%);Ⅴ级有30灶,与病理符合者为29灶(96.7%);Ⅳ级有10灶。结论:BI-RADS-US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有较高的敏感性。
2011 Vol. 22 (12): 874-875 [
摘要
] (
1281
)
HTML
(0 KB)
PDF
(0 KB) (
261
)
876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上的应用价值
刘晓婷;马灵芝
DOI: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其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3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病灶的化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乳腺癌病灶变化与病理学评价的符合率为72.09%,敏感度为86.36%,在病理判定有效组,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内血流分级类型及RI值变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S<0.05);在病理判定无变化组,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内血流分级类型及RI值变化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S>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癌病灶的二维图像及血流信息,能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做出客观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1 Vol. 22 (12): 876-878 [
摘要
] (
780
)
HTML
(0 KB)
PDF
(0 KB) (
229
)
878
5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与危险度的相关性分析
毕纯龙;万 霞;郭启勇;杨立国;刘东红;赵恒宇
DOI: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并分析MSCT征象与病理危险度的相关性。方法:对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s的MSCT表现与肿瘤病理危险度分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GISTs中发生于食道1例、胃28例、十二指肠8例、小肠9例、结直肠5例,其中4例发现肝转移,均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危险度分级:危险度极低者11例(21.6%),低度危险者15例(29.4%),中度危险者13例(25.5%),高度危险者12例(23.6%)。MSCT表现:肿瘤多向腔外生长且伴囊变、坏死,增强多不均匀性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肿瘤危险度分级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生长方式、形态、平扫密度、有无坏死或溃疡、强化程度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肿瘤大小、瘤周脂肪间隙是否模糊、强化方式、瘤内和瘤周有无血管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是GISTs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密切结合CT特征可较好的评判肿瘤的危险度。
2011 Vol. 22 (12): 878-880 [
摘要
] (
834
)
HTML
(0 KB)
PDF
(0 KB) (
255
)
881
门静脉系统少见病变的64层螺旋CT表现
郭吉刚;郭顺林;王效浣;徐 凤;房 斌
DOI:
目的:探讨门静脉系统少见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收集并分析12例门静脉系统少见病变患者的MSCT资料。结果:先天性门静脉系统异常2例,包括先天性门静脉缺如1例、双门静脉1例;获得性门静脉系统病变10例,包括门静脉瘤3例、门静脉高压脾肾分流4例、胰腺炎所致门静脉栓塞3例。结论:先天性、获得性门静脉系统少见病变的MSCT表现,对影像医生及临床医生准确诊断该类病变,尤其在肝脏外科手术评价及介入诊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2011 Vol. 22 (12): 881-884 [
摘要
] (
872
)
HTML
(0 KB)
PDF
(0 KB) (
268
)
885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刘建平;纪建松;卢陈英;黄岳云
DOI:
目的:分析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CT表现的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RCC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12例PRCC CT平扫肿瘤为均匀的等密度或不均匀的囊实性病灶;增强扫描皮髓期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度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高于皮髓期,病灶边界显示最清楚,可见假包膜形成;分泌期病灶密度等于或稍低于实质期。结论:PRC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其螺旋CT征象有利于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对PRCC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2011 Vol. 22 (12): 885-887 [
摘要
] (
757
)
HTML
(0 KB)
PDF
(0 KB) (
457
)
887
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诊断
戴 戬;马周鹏;章顺壮;陈忠达;朱建忠
DOI:
目的:探讨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资料。结果:15例均为单发,位于左肾6例,右肾9例,最大径8~55mm。呈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无明显侵袭性。平扫呈等或不均匀略高、低密度,均无钙化;增强强化不均匀,3例轻度强化、6例中等强化、6例明显强化;动脉期3例强化与肾皮质接近,12例弱于肾皮质,实质期均弱于正常肾实质。所有病灶均未见明显包膜及坏死,轮廓较光整,13例边缘清晰锐利,呈“刀切”样。图像经拆薄多平面重建后9例可见灶性脂肪成分,4例动脉期可见小血管。结论: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数呈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少见钙化,无包膜,拆薄重建图像部分可见灶性脂肪成分,增强强化方式多样,MSCT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11 Vol. 22 (12): 887-890 [
摘要
] (
887
)
HTML
(0 KB)
PDF
(0 KB) (
267
)
890
气肿性尿路感染的影像表现及其临床特点分析(附文献复习)
姚群立;茅旭平;张志国;陈晓宇;蔡利忠;郑宇平
DOI:
目的:探讨气肿性尿路感染患者的X线、CT影像征象及其临床相关病理、治疗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临床确诊为气肿性尿路感染患者的X线及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X线均可见环绕膀胱的“气抱球”状透亮积气影,其中2例膀胱旁的盆腔筋膜间隙显示多发小气泡影,合并膈下游离气体1例;CT定位图亦显示如此征象;CT轴位扫描3例均见膀胱壁内气体影及膀胱内小气泡影,3例膀胱壁呈“锯齿样”改变,伴有膀胱壁外周气体带,1例合并一侧输尿管周围及肾门旁筋膜间隙局部积气。结论:气肿性尿路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发现泌尿系统器官内或器官旁有气体影为特征,CT检查对诊断气肿性尿路感染的敏感性高,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方法。
2011 Vol. 22 (12): 890-893 [
摘要
] (
794
)
HTML
(0 KB)
PDF
(0 KB) (
241
)
893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睾丸急诊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刘启平;陈红燕;龚新环;龚会凌
DOI: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睾丸急诊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经手术及保守治疗的睾丸急诊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结果:143例睾丸急诊患者中,78例睾丸炎,22例睾丸扭转,43例睾丸外伤,其中1例睾丸破裂误诊为睾丸扭转,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约99.3%(142/14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睾丸急诊患者中的诊断符合率高,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1 Vol. 22 (12): 893-895 [
摘要
] (
723
)
HTML
(0 KB)
PDF
(0 KB) (
216
)
895
正中弓状韧带压迫腹腔干CTA表现
陈 新;王 鹏;黄卫平;王宪雯;牛琰鑫;王 剑
DOI:
目的:探讨正中弓状韧带(Median arcuate ligament,MAL)压迫腹腔干的电子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表现及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Median arcuate ligament syndrome,MALS)的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吸气末屏气扫描腹部CTA的病例988例。其中前上方外压性狭窄9例,1例经手术证实为MALS。设计腹部CTA吸气末和呼气末屏气扫描检查50例。结果:MAL压迫腹腔干CTA表现:腹腔干起始部前上方“V”型凹陷,重度狭窄为典型“钩状”形态;显示带状膈肌脚结构及其下缘纤维对管腔的压迫;呼气末压迫程度可加重,吸气末减轻或消失。结论:腹部CTA在MAL压迫腹腔干和MAL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1 Vol. 22 (12): 895-897 [
摘要
] (
1077
)
HTML
(0 KB)
PDF
(0 KB) (
331
)
898
支架置入治疗髂/股动脉闭塞1年临床疗效观察
王秋实;畅智慧;刘兆玉;郑加贺
DOI:
目的:评价支架置入治疗髂/股动脉闭塞1年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09年9月~2010年3月于我院介入科治疗的髂/股动脉闭塞、行支架置入的患者33例,其中男23例,女10例,平均年龄(64.8±11.8)岁。33例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占75.7%(25/33),高血脂患者占54.5%(18/33),高血压患者占60.6%(20/33),有吸烟史的患者占45.5%(15/33)。33名患者中,左髂外动脉病变2例,右髂外动脉病变1例,双侧股动脉病变7例,左股动脉病变12例,右股动脉病变11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严重肢体缺血症状,包括静息痛、间歇性跛行、坏疽等。术中经PTA球囊预扩张,行DSA显示病变处狭窄仍≥50%或有血管内膜撕裂、动脉夹层,远端均有至少一条流出道通畅,符合支架置入的条件,因此行支架置入。术后服用阿斯匹林等抗血小板凝集药物终身抗凝。首要观察指标定为1年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并发症指死亡、病变处二次手术、术侧肢体截肢(趾)等。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技术成功率、术后6个月及1年经彩超测得的通畅性(有条件者行DSA/CTA显示血管形态)、6个月及1年时用行走受损问卷评定的临床功能状态。分别于术后6个月、1年采用门诊复查、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血管重建,共置入66枚支架,术后即刻造影通畅率100%,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年时,32名患者完成随访,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2.5%(4/32),3名股动脉支架患者经彩超证实再狭窄,1名患者进行了同侧截趾。术后6个月时,32名患者完成随访,支架通畅率为93.8%(30/32)(股动脉再狭窄2例,二次手术后未开通)。术后1年时,32名患者完成随访,通畅率为87.5%(28/32)(1例股动脉闭塞者截趾,3名股动脉再狭窄者二次手术后未开通)。采用Regensteiner等于1990年提出的行走受损问卷评分方法,对患者行走功能受损情况进行评分,行走距离得分由术前的(19.4±14.5)分(n=33)增加到术后6个月的(61.5±18.4)分(n=32)、术后1年的(38.5±19.2)分(n=32),术前与术后6个月、术前与术后1年、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行走距离得分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01);行走受损问卷中行走速度得分由术前的(1.7±1.1)分(n=33)增加到术后6个月的(4.3±2.9)分(n=32)、术后1年的(3.5±1.4)分(n=32),术前与术后6个月、术前与术后1年、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行走速度得分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01)。结论:本研究中,术后1年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术后6个月及1年支架通畅性较好,行走受损问卷中行走距离及行走速度得分的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了支架置入治疗髂/股动脉闭塞1年内是有效的。
2011 Vol. 22 (12): 898-901 [
摘要
] (
822
)
HTML
(0 KB)
PDF
(0 KB) (
158
)
901
三维CT测量儿童发育性髋脱位股骨颈前倾角的可重复性评价
殷晓丽;畅智慧;鲁 钊;刘兆玉
DOI:
目的:评价三维CT在测量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儿股骨颈前倾角中的可重复性。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个DDH患儿的临床及CT资料,总计156个脱位髋和78个正常髋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区域包括骨盆和股骨远端。两名放射科医师用Mxview Workspace(Philips)独立测量股骨颈前倾角。间隔4个星期后,其中一个放射科医师重复测量一次。观察组内、组间的一致性,可重复性由一致性相关系数(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CCCs)和Bland-Altman分析来评价。结果:前倾角测量中,所有纳入髋组间和组内变异的95%一致性界限为-11.4°~9.4°和-9.7°~11.0°。在研究者测量各组前倾角组间和组内的一致性中,均到了较高的CCCs值(0.6760~0.8402)。正常髋与脱位髋两组CCCs值相近。不同年龄组中,以大于3岁组CCCs值最高。结论:三维CT测量DDH股骨颈前倾角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2011 Vol. 22 (12): 901-904 [
摘要
] (
861
)
HTML
(0 KB)
PDF
(0 KB) (
174
)
病例报告
905
颅内黑色素瘤1例表现并文献回顾
刘晓云;王海峰;袁婷婷;佟 丹
DOI:
2011 Vol. 22 (12): 905-906 [
摘要
] (
836
)
HTML
(0 KB)
PDF
(0 KB) (
350
)
906
颈动脉鞘旁异位甲状腺乳头状癌误诊1例
苏建辉;张 晖
DOI:
2011 Vol. 22 (12): 906-907 [
摘要
] (
769
)
HTML
(0 KB)
PDF
(0 KB) (
328
)
908
99mTcO4-显像发现甲状腺滤泡性癌并全身多部位转移1例
汪长银;沈美娟;沈 影
DOI:
2011 Vol. 22 (12): 908-909 [
摘要
] (
862
)
HTML
(0 KB)
PDF
(0 KB) (
211
)
909
胸腺脂肪瘤1例
石双任;陈宏伟
DOI:
2011 Vol. 22 (12): 909-910 [
摘要
] (
811
)
HTML
(0 KB)
PDF
(0 KB) (
224
)
911
多脾综合征合并环状胰腺1例
陈 超
DOI:
2011 Vol. 22 (12): 911-911 [
摘要
] (
753
)
HTML
(0 KB)
PDF
(0 KB) (
165
)
912
硬化性骨髓瘤伴POEMS综合征1例
宋 乐;张燕燕;黄 欣;张卫方;金仲慧;李欣欣
DOI:
2011 Vol. 22 (12): 912-912 [
摘要
] (
734
)
HTML
(0 KB)
PDF
(0 KB) (
248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