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9年 20卷 5期
刊出日期:2009-05-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305
侧脑室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罗 艺;孟晓梅;钱银峰;潘志立
DOI:
目的:探讨侧脑室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着重观察侧脑室星形细胞瘤的发病部位、与侧脑室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以此推测肿瘤的来源,对侧脑室内肿瘤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侧脑室星形细胞瘤,14例均行MRI平扫与增强。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13~62岁,平均26岁。结果: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1/14),星形细胞瘤Ⅱ级7例(7/14)、Ⅲ级4例(4/14)、Ⅳ级2例(2/14)。11例肿瘤MRI表现与手术所见相符:2例位于透明隔,3例位于室间孔区,2例与胼胝体分界不清,4例与丘脑组织分界不清。结论:脑室的星形细胞瘤来源于脑室旁结构,常表现有室旁脑实质同时受累或胼胝体增厚。根据侧脑室星形细胞瘤的发病部位、与侧脑室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合发病年龄,肿瘤的囊变坏死、出血、瘤周水肿、占位效应及造影剂增强后的表现,可提高肿瘤的诊断及分级准确性。
2009 Vol. 20 (5): 305-308 [
摘要
] (
1140
)
HTML
(0 KB)
PDF
(0 KB) (
244
)
309
成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 及规律性研究
侯传举;邓东安;朱鲜阳;韩秀敏;刘剑立;胡 斌;王巧玲
DOI:
目的:探寻成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CDE检查40例成人CTGA,35例经心血管造影对照,38例经手术证实。结果:根据CDE特征表现,对39例做出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97.5%,1例误诊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成人CTGA的CDE特征及规律性明显:①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心尖四腔心切面所有患者均显示心房与心室连接不一致,其中SLL型显示心房正位、心室左袢;IDD型显示心房反位、心室右袢。②2DE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显示两条大动脉呈两个环状回声,称2DE“双环征”。通过两环相互位置关系可确定转位的类型,其中SLL型两个环状回声呈左前右后排列,IDD型两个环状回声呈右前左后排列;根据两个环状回声内径比较可判定是肺动脉狭窄(PS)还是肺动脉高压(PH),其中PS患者显示位于后方的环状回声明显小于位于前方的环状回声,PH患者显示位于后方的环状回声明显大于位于前方的环状回声。③合并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过房间隔和室间隔分流束血流信号不明显;合并房室瓣关闭不全和肺动脉狭窄患者的CDFI显示过房室瓣反流束血流信号和过肺动脉射流束血流信号明显。结论:成人CTGA的CDE特征及规律性明显,应用2DE判断心房与心室连接不一致和心室与大动脉连接不一致是诊断CTGA的关键,CDE对CTGA合并畸形诊断有一定难度,但对外科拟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临床价值。
2009 Vol. 20 (5): 309-312 [
摘要
] (
2247
)
HTML
(0 KB)
PDF
(0 KB) (
196
)
313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的超声血流动力学特征 及规律性研究
任书堂;黄云洲;李冬蓓;王翠华;孙佳英;林云佳;陈 萍;刘晓程
DOI: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的超声血流动力学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复合超声技术对24例UCSS患者进行检查,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或/和手术证实。结果:24例UCSS中,Ⅰa型14例,Ⅰb型2例,Ⅱa型2例,Ⅱb型2例,Ⅲb型4例。Ⅰa型UCSS的特征表现为左上腔静脉血流回流入左房。Ⅱa型表现为左上腔静脉经冠状静脉窦口回流入右房及中途向左房的“分洪”征。Ⅱb型及Ⅲb型则表现为房水平的左向右分流。结论:UCSS血流动力学因类型及合并畸形的不同而变异较大。综合超声技术尤其是右心声学造影技术可为评价UCSS的血流动力学提供重要信息。
2009 Vol. 20 (5): 313-315 [
摘要
] (
141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7
)
316
脊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诊断
李 杰;吕 梁
DOI:
目的:分析脊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B)的CT表现,总结本病的CT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脊椎FDB的CT影像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31~49岁,平均39岁。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1例利用二维多平面重组技术(MPR)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结果:本组中单骨型5例,其中单骨单灶3例,单骨多灶2例;多骨型1例。2例发生于胸椎,4例发生于腰椎。CT表现为单骨局灶性、多发性或多骨囊状低密度病损,周围骨质硬化,透亮区内见磨玻璃影和致密骨化。所有病例均见椎体内有病灶分布,1例单骨多灶型伴附件受累,而1例多骨型则有附件及邻近肋骨、关节受累。结论:脊椎FDB具有不同于典型部位FDB的CT表现特点,同时还有FDB的共同影像表现特点。掌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作出正确诊断。
2009 Vol. 20 (5): 316-318 [
摘要
] (
1409
)
HTML
(0 KB)
PDF
(0 KB) (
223
)
319
高分辨率血氧水平依赖效应静脉成像(HRBV) 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易自生;刘一平;郭文彬;吴剑飞;李华良
DOI: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血氧水平依赖效应静脉成像(HRBV)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其中海绵状血管瘤6例,动静脉畸形2例,脑膜瘤6例,胶质瘤6例(Ⅰ级2例,Ⅲ级1例,Ⅳ级3例),听神经瘤、脑转移瘤及蛛网膜囊肿各2例,三叉神经瘤、髓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及血吸虫性肉芽肿各1例。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及HRBV扫描。结果:HRBV示6例海绵状血管瘤内分布大量细小的静脉,4例见“铁环征”,4例病灶内见出血灶。动静脉畸形由粗大静脉血管团组成。所有高级别胶质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瘤、肉芽肿及4例脑膜瘤内分布丰富的静脉,高级别胶质瘤内见斑片状出血灶。血管母细胞瘤壁结节内见粗大的静脉。脑转移瘤周边见环形静脉。Ⅰ级胶质瘤、蛛网膜囊肿及2例脑膜瘤内未见静脉,病灶周围静脉显示清晰。所有病变周围水肿显示HRBV与FLAIR一致。结论: HRBV有利于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内静脉血管(包括微小静脉),能提供病变血供特点信息,同时能显示病灶内出血灶以及灶周水肿等信息,对病变的定性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2009 Vol. 20 (5): 319-322 [
摘要
] (
1424
)
HTML
(0 KB)
PDF
(0 KB) (
237
)
323
18F-FDG PET-CT与99mTc-MDP全身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徐微娜;辛 军;于树鹏;王晓明;郭启勇
DOI:
目的:对比研究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与99mTc-MDP全身骨骼显像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49例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男28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9±10.8)岁,所有患者均于10天内分别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最终骨转移癌诊断结果由手术病理、MR检查或临床随访半年以上病灶范围扩大或加重证实。结果:49例患者18F-FDG PET-CT与99mTc-MDP全身显像共检出异常病灶259处,其中被证实为转移灶228处,31处为良性病灶。18F-FDG PET-CT和99mTc-MDP SPECT诊断骨转移癌的灵敏度为90.8%和56.6%,特异性为93.5%和45.2%,准确性为91.1%和55.2%。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99mTc-MDP全身骨显像。
2009 Vol. 20 (5): 323-326 [
摘要
] (
1473
)
HTML
(0 KB)
PDF
(0 KB) (
251
)
327
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朱光斌;张雪林
DOI: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特点,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副神经节瘤的CT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果:副神经节瘤沿交感神经分布于全身各个部位,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强化明显;体积较大的病灶常发生出血坏死,任意平面及容积重建有利于显示病灶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CT扫描对副神经节瘤定位定性诊断以及手术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2009 Vol. 20 (5): 327-330 [
摘要
] (
1317
)
HTML
(0 KB)
PDF
(0 KB) (
210
)
331
活体肝移植术前64层螺旋CT肝体积评估的实验研究
周 星;周怀琪;郭吉刚;曹晓锋;陈应泰;徐 凤
DOI: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测量家兔肝脏体积,并模拟供肝切取及灌注的过程探讨CT肝体积测量的准确度,分析CT测量值与实际肝体积数值差异的原因和体积与重量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家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64层螺旋CT行兔肝三期增强扫描,在后处理工作站上分别测量门静脉期、肝静脉期1mm、3mm兔肝全肝体积;实验组模拟供肝切除及灌注过程后取出肝脏,对照组结扎血管后取出肝脏,利用排水法、称重法测量两组实际肝体积及重量,用统计软件SPSS 13.0分析数据。结果:实验组、对照组不同层厚、时相CT测量体积与实际肝体积之间差异分别为20.2%±0.5%、6.29%±0.43%,实验组、对照组肝脏密度分别为(1.000±0.011)g/ml、(1.003±0.007)g/ml。供肝切取和灌注是造成肝脏实际体积与CT测量体积差异的主要原因(F=420.380,P<0.05)。两组不同层厚不同时相CT测量体积与实际体积呈正相关(r值均>0.975,P<0.001),不同层厚、不同时相CT测量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两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组肝脏密度无明显差异(t=-1.076,P=0.294>0.05)。结论:CT测量肝体积与实际肝体积呈正相关,供肝切取和灌注是造成两者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64层螺旋CT评估肝脏体积有较好的准确度及可重复性。
2009 Vol. 20 (5): 331-334 [
摘要
] (
1484
)
HTML
(0 KB)
PDF
(0 KB) (
175
)
335
MRI在小儿继发孔房间隔缺损诊断中的应用
孙爱敏;丁文龙;朱 铭;钟玉敏;王 谦
DOI:
目的:评价MRI在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证实为继发孔ASD患儿,平均年龄6.26岁 (2~15岁),平均心率106次/min。扫描序列包括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FIESTA),相位流速编码技术(PC-MRI)测量ASD的直径, CE-MRA进行血管造影。结果:21例均为继发孔ASD,2例伴肺静脉异位引流。21例中9例完成房间隔堵塞装置封堵治疗,4例行外科手术纠治。4例PC-MRI测得ASD形态,大小,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三尖瓣距离与术中所见吻合。PC-MRI测得ASD直径与TTE测得直径有较好的相符性(斜冠状位直径r=0.948,P<0.001,横径r=0.878,P<0.001)。9例完成介入治疗术中测得封堵装置的直径略大于PC-MRI结果[(10.33±4.34)cm vs (9.68±3.92cm)](r=0.954,P<0.001)。结论:MR可直观显示ASD形态,准确测量其大小及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检测出伴发畸形,对TTE起重要补充作用,甚至可替代TTE作为继发孔ASD介入治疗前的影像诊断方法。
2009 Vol. 20 (5): 335-337 [
摘要
] (
1286
)
HTML
(0 KB)
PDF
(0 KB) (
323
)
338
64层多排螺旋冠脉CTA与增强MRI延迟扫描对心肌梗死范围的比较
王新江;蔡祖龙;赵 红;程流泉;贾 楠;李征芳;杨 立;苏 平;刘建军
DOI:
目的:比较64层MSCT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心肌低密度与增强MRI延迟强化对心肌梗死体积显示的差异。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测量同时行64层MSCT和DE-MRI检查的心肌梗死患者23例。64层MSCT冠状动脉CTA图像进行左室短轴位图像重建,层厚8mm,层间隔8mm。测量每层短轴位图像上心肌低密度面积,将各层低密度面积累计积分得到体积。上述患者行DE-MRI延迟扫描,左室短轴位层厚为8mm,层间隔8mm,将各层中延迟强化心肌面积进行累计积分,得到MRI延迟强化测量的心肌梗死体积。将上述两种方法测量的体积进行配对t检验,以DE-MRI延迟强化得到的体积做为参考标准,比较MSCT通过心肌低密度判断心肌梗死的准确性。结果:64层MSCT冠状动脉CTA图像低密度与DE-MRI延迟强化测量得到的体积分别为(7.66±5.95)ml和(15.33±9.71)ml,P<0.01,二者相关系数为0.727。结论:通过64层MSCT冠状动脉CTA显示心肌低密度判断心肌梗死与DE-MRI有一定相关性,但会低估梗死的范围。
2009 Vol. 20 (5): 338-341 [
摘要
] (
1550
)
HTML
(0 KB)
PDF
(0 KB) (
237
)
342
肝脏肿瘤经皮射频消融术后发生肿瘤针道转移的危险性分析
毛晓楠;卢再鸣;郭启勇;刘兆玉;温 锋;梁宏元
DOI:
目的:回顾分析117例行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评价RFA治疗肝脏肿瘤后发生肿瘤针道转移的概率,并探讨某些危险因素与肿瘤针道转移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2005年4月~2008年3月行RFA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共117例,评价其术后随访的CT资料,计数肿瘤针道转移病例,计算发生概率,评价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发现肿瘤针道转移5例,占所有患者的4.3%(5/117),占所有行RFA治疗病灶的3.9%(5/128)。5例针道转移均发生在RFA后半年以内。结论:RFA治疗后发生肿瘤针道转移的概率很低。术后不进行射频针道的电凝处理及位于肝包膜下的肿瘤是发生肿瘤针道转移的危险因素。RFA术后半年内须密切复查注意肿瘤针道转移的发生。
2009 Vol. 20 (5): 342-344 [
摘要
] (
1429
)
HTML
(0 KB)
PDF
(0 KB) (
173
)
综述
345
PET和PET/CT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孙海辉;邱书珺;乔智红;王家强
DOI:
2009 Vol. 20 (5): 345-347 [
摘要
] (
1262
)
HTML
(0 KB)
PDF
(0 KB) (
211
)
短篇论著
348
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
贾传海;卢光明;张龙江;朱宗明;季学满;李南云;徐 艳
DOI:
2009 Vol. 20 (5): 348-350 [
摘要
] (
1283
)
HTML
(0 KB)
PDF
(0 KB) (
200
)
351
颈脑动脉联合CTA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狭窄的 对比研究
刘 磊;庞闽厦;杨新国;宋殿行;周晓明;郭秀琴
DOI:
2009 Vol. 20 (5): 351-353 [
摘要
] (
1219
)
HTML
(0 KB)
PDF
(0 KB) (
281
)
353
64层3D-CTA与DSA对急性脑血管病变诊断的对比研究
马 波;葛英辉;史大鹏;赵德政;孙明华
DOI:
2009 Vol. 20 (5): 353-355 [
摘要
] (
1390
)
HTML
(0 KB)
PDF
(0 KB) (
254
)
356
脑缺血模型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杨冀萍;刘怀军
DOI:
2009 Vol. 20 (5): 356-358 [
摘要
] (
1209
)
HTML
(0 KB)
PDF
(0 KB) (
177
)
359
颅内胶质瘤伴发出血的CT和MRI诊断
潘玉萍;庄奇新;李文彬;李明华
DOI:
2009 Vol. 20 (5): 359-361 [
摘要
] (
1487
)
HTML
(0 KB)
PDF
(0 KB) (
210
)
361
空洞型肺转移性腺癌的CT表现
李迎春;陈加源;印隆林
DOI:
2009 Vol. 20 (5): 361-363 [
摘要
] (
1175
)
HTML
(0 KB)
PDF
(0 KB) (
201
)
364
心脏X综合征患者201Tl心肌灌注显像分析
谢文晖;张莉华;蔡小佳;雷 贝;黄 钢
DOI:
2009 Vol. 20 (5): 364-365 [
摘要
] (
1164
)
HTML
(0 KB)
PDF
(0 KB) (
170
)
366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三支冠脉病变患者的左心室重构
边晓琳;张连仲;程兆云
DOI:
2009 Vol. 20 (5): 366-367 [
摘要
] (
1183
)
HTML
(0 KB)
PDF
(0 KB) (
273
)
368
Tei指数对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左右心室整体功能的研究
刘雪玲;吴 棘;谭 瑶;伍业冬
DOI:
2009 Vol. 20 (5): 368-370 [
摘要
] (
1177
)
HTML
(0 KB)
PDF
(0 KB) (
199
)
371
门控心肌显像QGS软件与心血池显像测量 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李丽娟;冯贵生;张广伟;曹金红;任福林
DOI:
2009 Vol. 20 (5): 371-372 [
摘要
] (
1284
)
HTML
(0 KB)
PDF
(0 KB) (
192
)
373
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探讨
李士星;张 尧;时 博;徐忠义;孙 梅
DOI:
2009 Vol. 20 (5): 373-374 [
摘要
] (
1234
)
HTML
(0 KB)
PDF
(0 KB) (
227
)
374
经腹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后 子宫切口早期妊娠绒毛植入的诊断价值
罗红缨;肖雅丽;颜林淋;张松涛;李红平;李 景
DOI:
2009 Vol. 20 (5): 374-376 [
摘要
] (
1089
)
HTML
(0 KB)
PDF
(0 KB) (
264
)
377
MSCT前列腺灌注成像的技术探讨
吕绍茂;韩 丹;宋光义;陆 琳;王克超
DOI:
2009 Vol. 20 (5): 377-379 [
摘要
] (
1132
)
HTML
(0 KB)
PDF
(0 KB) (
259
)
379
CT/MRI图像融合体外控制点模体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
陈兆秋;李万湖;刘立恒;朱 健;梁文娟
DOI:
2009 Vol. 20 (5): 379-380 [
摘要
] (
1155
)
HTML
(0 KB)
PDF
(0 KB) (
225
)
381
乳腺导管内癌的钼靶影像和超声表现及病理特点分析
赵 丽
DOI:
2009 Vol. 20 (5): 381-382 [
摘要
] (
1219
)
HTML
(0 KB)
PDF
(0 KB) (
280
)
383
心电编辑功能在心律不齐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作用
李佩玲;徐 克;王传斌;谢秀丽;赵 红
DOI:
2009 Vol. 20 (5): 383-385 [
摘要
] (
1231
)
HTML
(0 KB)
PDF
(0 KB) (
235
)
386
完全型心耳并置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
吴力军;倪金洪;高玲玲;郁 怡;汪 洁
DOI:
2009 Vol. 20 (5): 386-388 [
摘要
] (
1448
)
HTML
(0 KB)
PDF
(0 KB) (
370
)
388
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局灶性病变 定性方面的对比研究
陈兴美;李星云;马彩叶
DOI:
2009 Vol. 20 (5): 388-390 [
摘要
] (
1110
)
HTML
(0 KB)
PDF
(0 KB) (
233
)
390
多层螺旋CT检测肠系膜淋巴结及其意义
李仁战;洪 杰;金际宋
DOI:
2009 Vol. 20 (5): 390-392 [
摘要
] (
1200
)
HTML
(0 KB)
PDF
(0 KB) (
268
)
392
高、低频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合并症及合并畸形的价值
俞 波;胡小花;刘菲斯
DOI:
2009 Vol. 20 (5): 392-393 [
摘要
] (
1159
)
HTML
(0 KB)
PDF
(0 KB) (
576
)
394
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飞 勇;丁莹莹;李 鹍;李卓林;王关顺
DOI:
2009 Vol. 20 (5): 394-395 [
摘要
] (
1291
)
HTML
(0 KB)
PDF
(0 KB) (
197
)
影像技术
396
DR在肢体全长成像中的应用
李亚雄;王予生;赵海竹;白荣杰;程晓光
DOI:
2009 Vol. 20 (5): 396-396 [
摘要
] (
1231
)
HTML
(0 KB)
PDF
(0 KB) (
193
)
病例报告
397
小肠系膜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董江宁;杨荣芝;朱曙光
DOI:
2009 Vol. 20 (5): 397-398 [
摘要
] (
1149
)
HTML
(0 KB)
PDF
(0 KB) (
221
)
398
腹腔内自发性血肿误诊为间质瘤1例
郭英瑜
DOI:
2009 Vol. 20 (5): 398-399 [
摘要
] (
1090
)
HTML
(0 KB)
PDF
(0 KB) (
202
)
400
超声诊断胎儿心脏横纹肌瘤1例
王军华;夏健生;王政平
DOI:
2009 Vol. 20 (5): 400-400 [
摘要
] (
1125
)
HTML
(0 KB)
PDF
(0 KB) (
233
)
401
胸椎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1例
易亚辉
DOI:
2009 Vol. 20 (5): 401-402 [
摘要
] (
1101
)
HTML
(0 KB)
PDF
(0 KB) (
214
)
402
晚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并进行性关节病1例
夏同敬;杨文江
DOI:
2009 Vol. 20 (5): 402-403 [
摘要
] (
1022
)
HTML
(0 KB)
PDF
(0 KB) (
236
)
403
正常血钙型甲旁亢引发全身纤维囊性骨炎1例
任进军;陈艳芳;訾学荣;何金萍
DOI:
2009 Vol. 20 (5): 403-404 [
摘要
] (
1157
)
HTML
(0 KB)
PDF
(0 KB) (
397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