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6年 17卷 6期
刊出日期:2006-06-20

病例报告
 
       论著
301 1344名正常小儿超声心动图参数和心功能指标测量值
邓海燕;黄国英;马晓静;梁雪村;林其珊;孙 斌;陈伟达;陶子喻
DOI:
目的:提供我国各年龄组小儿超声心动图参数和心功能指标的正常参考值。方法:将1344名正常小儿按年龄分10组,使用HP/Sonos2500、HP/Sonos5500或Philips/Sonos7500多功能超声诊断仪,测量心血管腔径、各瓣口多普勒血流速度等常用超声心动图参数,并计算常用心功能指标,数据经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计算x±s,并计算各指标与年龄的相关系数。结果:在各项参数和指标中,二尖瓣口血流E峰流速(MVE)、二尖瓣口血流E峰和A峰流速比值(MVE/MVA)、肺动脉瓣口流速(PAV)、左室后壁增厚率(△D%)等指标与年龄无关;而二尖瓣口血流A峰流速(MVA)、三尖瓣口血流A峰流速(TVA)、心率(HR)、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射血分数(EF)与年龄呈负相关;其余参数如主动脉内径(AOD)、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主肺动脉内径(MPA)、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s)、三尖瓣口血流E峰流速(TVE)、三尖瓣口血流E峰和A峰流速比值(TVE/TVA)、主动脉瓣口流速(AOV)则均与年龄呈正相关。3岁以上健康儿童在AOD、LAD、LVDd、LVDs、MPA、SV、CO、LVEDV、LVESV等心血管结构相关的测值上已经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测值小于男性,而心功能指标FS、EF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儿超声心动图各参数测值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但有些指标与年龄无关,在实际应用时应加以注意,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2006 Vol. 17 (6): 301-303 [摘要] ( 2521 ) HTML (0 KB)  PDF  (0 KB)  ( 246 )
304 扩张型心肌病左室重构的形态学评价及与心功能的关系
吴 棘;李智贤;郭盛兰;何 云;张 棣;刘福元
DOI: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室几何重构的形态学评价指标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运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球形指数(SI)、D2/L、(D1+D2+D3/3L、D3-D2、D2-D1、(D2-D1/D2、2D1/L,进行左室形态学评价,分析各指标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DCM患者SI显著降低,D2/L、(D1+D2+D3)/3L、2D1/L显著升高,D2-D1增大,但(D2-D1)/D2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3-D2出现负值的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DCM组射血分数(EF)、每搏量(SV)显著降低。SI与EF、SV显著正相关,D2/L、(D1+D2+D3)/3L、2D1/L与EF、SV显著负相关。结论:运用多个形态学指标可以较全面地评价DCM左心室几何重构,其中2D1/L可更好地反映左室心尖部球形化,SI与2D1/L相结合可作为左室形态学评价的一个优化指标体系,为临床更全面地了解DCM左心室几何重构及心功能、拟定治疗方案、估测预后提供更多选择。
2006 Vol. 17 (6): 304-306 [摘要] ( 1286 ) HTML (0 KB)  PDF  (0 KB)  ( 243 )
307 肝移植术前MSCT评估
郭冬梅;边 杰;张秀丽
DOI:
目的:探讨MSCT三期扫描及三维血管造影在肝移植受体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63例肝脏病人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为注射造影剂后22~25s、60s和120s,注射速率为3ml/s)。用VR法重建动脉期和门脉期血管,测量肝癌病灶大小、肝总动脉和腹腔动脉干直径,依据Michel’s标准对肝动脉分型。测量门静脉血栓的范围、肝脏容积,观察脾动脉瘤及静脉血管吻合情况。结果:63例中肝细胞肝癌15例(其中小肝癌3例),胆管癌2例,胆囊癌1例。Michels IX型肝动脉2例,腹腔干狭窄3例,脾动脉瘤2例,肝动脉细小2例。门静脉癌栓12例(长段癌栓7例)。肝脏平均容积为1114.41cm3。结论:MSCT三期扫描及三维血管造影能明确肝脏病变的性质,显示肝脏供血动、静脉解剖结构及病变,可测量肝脏的容积,能为肝移植受体提供综合的术前评估。
2006 Vol. 17 (6): 307-310 [摘要] ( 1144 ) HTML (0 KB)  PDF  (0 KB)  ( 245 )
311 大鼠C6脑胶质瘤VEGF,MMP-2,MMP-9表达与其MRI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关丽明;赵明芳;徐 克;戚喜勋;方长兴
DOI:
目的:运用磁共振成像动态监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生长并评价MRI所测某些参数及其与VEGF、MMP-2、MMP-9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在30只雌性Wistar大鼠右侧尾状核接种C6细胞,并于接种后1周、2周、3周行MR扫描。在各序列图像上测算肿瘤体积、肿瘤强化程度和EI,分析三者之间及其与标本免疫组化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4只大鼠荷瘤成功,其MR表现与文献报道相似。随着C6细胞植入时间的延长,肿瘤细胞密度增加并血管生成增多,肿瘤体积增大、强化程度和瘤周水肿程度加重,并且彼此之间呈正相关。VEGF、MMP-2、MMP-9在肿瘤周边表达明显且表达区域相似,VEGF和MMP-9与肿瘤体积、肿瘤强化程度和EI均呈正相关,MMP-2与肿瘤强化程度和EI呈正相关,P<0.05。结论:MRI能够比较清晰的显示大鼠脑胶质瘤的生长,所测肿瘤体积、强化程度和EI之间呈正相关,且与VEGF,MMP-2和MMP-9表达密切相关。
2006 Vol. 17 (6): 311-314 [摘要] ( 2014 ) HTML (0 KB)  PDF  (0 KB)  ( 444 )
315 甲状腺肿瘤的彩色血管能量成像与病理微血管密度的对比研究
金 蓉;李彦敏;王 众
DOI: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的血管病理学特征,评价彩色血管能量成像(CPA)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前应用CPA检查,术后对手术标本行CD34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MVD),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甲状腺癌的MVD(51.37±11.17)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的MVD(21.32±7.95,P<0.05)。甲状腺癌中CPA III级的MVD(53.21±13.11)明显高于II级(36.11±7.92,P<0.05)。甲状腺癌的RI(0.68±0.13)与甲状腺腺瘤的RI(0.54±0.1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腺瘤的RI值与MVD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37、0.831),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肿瘤的CPA血流丰富程度及其RI值和MVD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甲状腺肿瘤血管生成的特性,可为临床诊断评估甲状腺肿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2006 Vol. 17 (6): 315-317 [摘要] ( 1209 ) HTML (0 KB)  PDF  (0 KB)  ( 281 )
       病例报告
317 MRI诊断腹腔多发包虫囊肿1例
陈 纲;叶建军;马强华
DOI:
2006 Vol. 17 (6): 317-317 [摘要] ( 1066 ) HTML (0 KB)  PDF  (0 KB)  ( 474 )
       论著
318 PET?蛐CT与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季洪兵;郑春雨;吴纪瑞;李天然;欧阳学农
DOI:
目的:通过PET/CT与CT在NSCLC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评价PET/CT在诊断NSCLC及其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及随访证实的NSCLC 56例。均行PET/CT及CT扫描。行18F-FDG PET/CT图像和CT图像对比研究。结果:56例NSCLC患者,对于肺原发灶,PET/CT灵敏度96.4%,CT灵敏度82.1%,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08);对于转移灶,PET/CT灵敏度100%,CT灵敏度80.5%,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01)。结论:PET/CT在NSCLC原发病灶诊断及其转移灶的检出上优于CT显像。随着PET/CT的普及,其有望成为肺癌无创诊断的新标准。
2006 Vol. 17 (6): 318-320 [摘要] ( 1340 ) HTML (0 KB)  PDF  (0 KB)  ( 247 )
321 流行性出血热的CT表现(附38例分析)
那 民;石爱军;孙 剑;刘素梅
DOI:
目的:总结流行性出血热(EHF)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38例经临床确诊并行SCT扫描的EHF,临床分型:重型11例,中型22例,轻型5例。对照临床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双肾明显肿胀26例,全部为中、重型;双肾无明显肿胀12例,其中包含5例轻型。38例EHF中肾包膜下出血2例,肾周积液10例,有腹水的为16例,胸腔积液16例,另外还有肺出血1例、肺水肿2例、肺不张1例、胰腺轻度肿胀2例。结论:通过对EHF病人进行CT检查,可快速准确了解相关脏器改变,及时发现病变,准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以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赢得宝贵治疗时间,使影像学在EHF诊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06 Vol. 17 (6): 321-323 [摘要] ( 1272 ) HTML (0 KB)  PDF  (0 KB)  ( 292 )
324 应用血管内视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病变的研究
马淑梅;孙志军;水野杏一
DOI: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血管内视镜技术对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罪犯血管进行观察,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提供临床病理依据。方法:选择ST段抬高AMI(STMI)28例,非ST段抬高AMI(NSTMI)18例,在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性检查和治疗的同时,对罪犯血管进行血管镜检查。结果:STMI组和NSTMI组的罪犯血管内均可见到黄色斑块,其中NSTMI组中观察到斑块破裂者明显高于STMI组(88.89% vs 57.14%,P=0.022)。STMI组中观察到红色或混合性血栓者明显高于NSTMI组(92.85% vs 55.56%,P=0.003),并且前者以闭塞性血栓为主(78.57% vs 11.11%,P<0.0001),后者以非闭塞性的壁在性血栓为主(44.44% vs 14.29%,P=0.054)。结论:黄色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及其伴随的血栓形成,是引起AMI的病理基础;STMI以红色或混合性闭塞性血栓为主,而NSTMI则以非闭塞性的附壁血栓为主。因此,在黄色斑块破裂之前采取何种治疗措施使其稳定化,是预防AMI的关键。
2006 Vol. 17 (6): 324-326 [摘要] ( 1290 ) HTML (0 KB)  PDF  (0 KB)  ( 232 )
327 实时超声造影成像结合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评价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钱晓芹;杨 光;夏 泽;周素兰
DOI:
目的:利用灰阶谐波超声造影及时间-强度曲线软件支持,并对比研究乳腺良恶性肿块内血流频谱形态特征来综合分析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方法:前期工作:对136个乳腺良恶性肿块提取了内部血流频谱,后期对另16个乳腺良恶性肿块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乳腺良恶性肿块内部血流频谱形态存在差异,乳腺癌的血流频谱形态可分为4型;造影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及参数存在差异。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结合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分析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2006 Vol. 17 (6): 327-330 [摘要] ( 1273 ) HTML (0 KB)  PDF  (0 KB)  ( 248 )
331 MRCP诊断胆胰系疾病的价值评价及ROC分析
吴 梅;郭启勇;孙羽中鹏;马春梅;陈胜利
DOI:
目的:通过ROC分析,以及按病变部位、性质进行的亚组分析来评价US、CT和MRCP对胆胰系疾病的诊断价值,并简要介绍ROC的原理和应用。方法:收集疑胆胰系疾患接受MRCP检查患者105例,其中同时做US检查者65例。另有同期CT资料59例,其中同时做US检查者31例。每诊断一处病变计作一次诊断过程。病理检查、术中所见或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盲法与金标准对比,计算出各诊断方法的真阳性率和假阳性率,ROC分析其诊断效能。同时按病变部位、性质分别计算MRCP、US及CT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似然比等指标,进行比较显著性检验统计。结果:ROC分析显示,MRCP的曲线最靠近左上角,US次之,CT在最下面,三者的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985,0.981,0.901,均>0.9,MRCP与CT间离均差(Z)为0.75,双侧P>0.25。MRCP、US和CT诊断胆胰系恶性占位、结石的敏感度分别为100%、83%、82%;92%、71%、76%。经检验,MRCP与US和CT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诊断胆总管结石3种方法差异较显著,敏感度分别为92%、39%、62%,经检验MRCP与US有显著性差别(χ2=17.412,P<0.001)。结论:ROC曲线分析是比较、评价2种或2种以上影像诊断方法效能差异性的客观标准。MRCP在诊断恶性胆道梗阻、胆道结石病变中较CT和US具有高的诊断效能。
2006 Vol. 17 (6): 331-334 [摘要] ( 1925 ) HTML (0 KB)  PDF  (0 KB)  ( 356 )
335 巨大多房囊性肾瘤及肾癌类肿瘤CT鉴别诊断
吴泺涌
DOI:
目的:探讨巨大多房囊性肾瘤的CT特征与巨大肾癌类肿瘤的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巨大多房囊性肾瘤和13例巨大肾癌类肿瘤的CT资料。结果:巨大多房囊性肾瘤CT表现是肿瘤壁完整,内为多房样囊肿和分隔组成。巨大肾癌类肿瘤主要CT表现以破坏肾实质为主。结论:巨大多房囊性肾瘤呈多房样囊性改变排列有序,囊壁清晰光滑无结节,与正常肾组织边界清楚。而巨大肾癌类肿瘤,因肿瘤巨大瘤内多发大的坏死囊变区,与残存正常肾组织分界不清,是与巨大多房囊性肾瘤的鉴别要点。
2006 Vol. 17 (6): 335-337 [摘要] ( 1320 ) HTML (0 KB)  PDF  (0 KB)  ( 205 )
338 螺旋CT扫描对未钙化牛肋软骨创伤骨折的实验研究
戴景儒;戴世鹏;庞 军;关敬尧
DOI: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最大密度投影(MIP)及三维重建成像(3D-SSD)对未钙化牛肋软骨创伤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首先建立牛未钙化肋软骨模型。应用螺旋CT扫描、MIP及3D-SSD对10根未钙化牛肋软骨模型进行检查。然后对33例临床病例进行研究。结果:螺旋CT诊断人未钙化肋软骨骨折的敏感性为93.54%,准确率为93.93%,阳性预测值93.54%,假阳性率3%,假阴性率3%。结论:应用螺旋CT扫描、MIP及3D-SSD对未钙化肋软骨骨折的诊断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2006 Vol. 17 (6): 338-340 [摘要] ( 2407 ) HTML (0 KB)  PDF  (0 KB)  ( 289 )
341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成像方法及诊断研究
马贺骥;谭 威;何翠菊;赵 为;王志铭
DOI:
目的:结合膝关节交叉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及MRI表现,探寻前交叉韧带(ACL)最佳MRI成像方法、观测ACL损伤的MRI表现,为临床诊断ACL损伤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方法:选择成人膝关节ACL损伤30例,分别进行膝关节伸直位、微曲位和屈曲位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垂直矢状位和斜矢状位的MR扫描,观察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矢状面交叉韧带的显示效果及MRI表现。结果:①ACL损伤的显示:ACL损伤在伸直位垂直、斜矢状面完整显示率分别为46.7%、53.3%;微曲位垂直、斜矢状面上ACL在斜矢状面上完整显示率分别为80.0%、80.0%;屈曲位垂直、斜矢状面上ACL完整显示率分别为90.0%、90.0%。②ACL损伤的MRI表现:ACL部分性撕裂韧带中出现的局限性高信号,完全性撕裂韧带显示局限性中断或完全缺损或韧带附着处出现团状高信号影或韧带纤维难于辨认。结论:ACL在MRI上屈曲位斜矢状面显示最佳,可作为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手段;ACL的形态、信号的变化对ACL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6 Vol. 17 (6): 341-343 [摘要] ( 1155 ) HTML (0 KB)  PDF  (0 KB)  ( 299 )
344 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的影像诊断
李彦伟;刘立炜
DOI:
目的:探讨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RMS)的X线造影和CT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RMS的临床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静脉尿路造影和?蛐或膀胱造影检查,其中6例行CT扫描。结果:造影显示葡萄簇状充盈缺损13例;膀胱三角区大的分叶状充盈缺损影3例,6例膀胱壁毛糙。6例CT均显示膀胱腔内典型葡萄簇状低于腹壁肌肉密度软组织肿块,膀胱壁增厚,增强呈轻中度强化。结论:膀胱RMS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患儿年龄及临床特征多可做出正确诊断。
2006 Vol. 17 (6): 344-346 [摘要] ( 1395 ) HTML (0 KB)  PDF  (0 KB)  ( 257 )
       论著摘要
347 下丘脑错构瘤的MRI诊断(附5例分析)
戴守平
DOI:
2006 Vol. 17 (6): 347-348 [摘要] ( 1126 ) HTML (0 KB)  PDF  (0 KB)  ( 376 )
349 先天性胆管囊肿影像学诊断的评价
陈炳芳;沈云志;茹佩瑛;赵建妹;蒋 伟;王 扬;汪良芝;秦 怡
DOI:
2006 Vol. 17 (6): 349-350 [摘要] ( 1028 ) HTML (0 KB)  PDF  (0 KB)  ( 257 )
       影像技术
351 低梯度场旧MR机型CE-MRA的临床应用体会
王成健;杨景震;陈韶伟;何凤丽;白 楠;黄永福
DOI:
2006 Vol. 17 (6): 351-352 [摘要] ( 1115 ) HTML (0 KB)  PDF  (0 KB)  ( 280 )
       病例报告
353 多发性肺肉瘤1例
王宏哲;牛伟民;贾海鸿;曹仁凯
DOI:
2006 Vol. 17 (6): 353-353 [摘要] ( 1076 ) HTML (0 KB)  PDF  (0 KB)  ( 217 )
354 颞顶叶神经节细胞瘤1例
全冠民;袁 涛;耿丽娜;尚 华;高国栋
DOI:
2006 Vol. 17 (6): 354-355 [摘要] ( 1010 ) HTML (0 KB)  PDF  (0 KB)  ( 337 )
355 多发性硬化脑干孤立性病灶影像学误诊胶质瘤1例
李子付;李 欣
DOI:
2006 Vol. 17 (6): 355-356 [摘要] ( 1018 ) HTML (0 KB)  PDF  (0 KB)  ( 381 )
356 高位心包憩室1例
王 勇;谭晓天;孟兆清;夏 红
DOI:
2006 Vol. 17 (6): 356-357 [摘要] ( 997 ) HTML (0 KB)  PDF  (0 KB)  ( 196 )
358 介入栓塞术在舌、咽部急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2例
金德昊;金武男;南弘权;池美兰
DOI:
2006 Vol. 17 (6): 358-358 [摘要] ( 2070 ) HTML (0 KB)  PDF  (0 KB)  ( 171 )
359 颈部、纵隔及左侧胸壁多发性节细胞神经瘤1例
何萍霞;刘东红;刘 影;毕纯龙
DOI:
2006 Vol. 17 (6): 359-359 [摘要] ( 1064 ) HTML (0 KB)  PDF  (0 KB)  ( 286 )
360 腰椎骨神经鞘瘤1例
于 萍;孙西河;黄文波;常光辉
DOI:
2006 Vol. 17 (6): 360-360 [摘要] ( 1118 ) HTML (0 KB)  PDF  (0 KB)  ( 282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