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6年 27卷 3期
刊出日期:2016-03-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153 脑梗塞高信号血管征与脑血管狭窄及Willis环完整性的相关研究
邱雷雨1,龚向阳2
目的:探讨磁共振FLAIR高信号血管征(HVS)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塞患者中的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出现症状到行MRI检查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分析总体HVS发生率及各组发生率,比较组间HVS的发生率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HVS的发生部位、分布范围及级别与颅底血管狭窄情况及脑梗塞形态的相关性、统计分析不同Willis环类型患者发生HVS的差异。结果:HVS阳性率在≤24 h组为81.82%,2~4 d组为69.35%,5~7 d组为63.41%,HVS总体发生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然各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HVS发生随血管狭窄程度增加而增高(P=0.000)。同时,M1段出现HVS时趋向为大片脑梗塞,而M4~5段出现HVS时趋向为散在脑梗塞。Willis环后循环不完整组较完整组出现HVS阳性率显著增高(χ2=7.089,P=0.008)。结论:①HVS在急性大脑中动脉区脑梗塞早期具有较高阳性率,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②脑血管狭窄程度越严重其HVS分布越广泛且级别越高。③M1段出现HVS趋向为大面积脑梗塞,M4~5段HVS趋向为散在小片脑梗塞。④Willis环缺损是脑梗塞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Willis环后循环缺损患者HVS发生率显著高于后循环完整者。
2016 Vol. 27 (3): 153-156 [摘要] ( 747 ) HTML (1 KB)  PDF  (0 KB)  ( 197 )
157 与人脑白质磁共振弛豫时间近似的琼脂凝胶模型制备的实验研究
葛祖峰1,龚向阳2,朱莉莉1,朱时锵1,吴 伟1,单登峰1
目的:建立最接近正常成人脑白质弛豫时间的琼脂及钆对比剂浓度配比的磁共振实验模型。方法:将浓度为0.03 mmol/L、0.06 mmol/L、0.09 mmol/L、0.2 mmol/L、0.4 mmol/L、0.6 mmol/L及0.8 mmol/L的钆特酸葡胺分别与1.0%、1.5%(g/dl)的琼脂混合制成模型。将模型固定于成人志愿者头颅周围行MRI扫描得到T1、T2 map图。测定各种浓度配比模型的弛豫时间,分别得到T1、T2值的回归方程。通过单变量求解计算出接近人脑白质弛豫时间95%可信区间(均值)的浓度配比。并根据计算得到的浓度配比配制成模型后与志愿者脑白质弛豫时间作进一步对比验证。结果:人脑白质T1、T2值95%可信区间(均值)分别为792.14~848.59(820.36) ms、83.45~86.09(84.77) ms。0.10~0.11 mmol/L(0.11 mmol/L)钆特酸葡胺与1%琼脂混合、0.09~0.10 mmol/L(0.10 mmol/L)钆特酸葡胺与1.5%琼脂混合后的弛豫时间与脑白质T1值95%可信区间上限值与下限值(均值)接近;0.49~0.56 mmol/L(0.52 mmol/L)钆特酸葡胺与1%琼脂混合、0.08~0.12 mmol/L(0.10 mmol/L)钆特酸葡胺与1.5%琼脂混合的弛豫时间与脑白质T2值95%可信区间上限值与下限值(均值)近似。结论:1.5%的琼脂与0.09~0.10 mmol/L的钆特酸葡胺配比制成的模型T1、T2值均接近正常成人脑白质,能用于模拟正常成人的脑白质MRI信号。
2016 Vol. 27 (3): 157-160 [摘要] ( 892 ) HTML (1 KB)  PDF  (0 KB)  ( 185 )
161 3.0T磁共振SWI在2型糖尿病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刘雯文,刘进才
目的:以脑微出血作为生物学标志物研究2型糖尿病脑病微血管病变,并探讨其在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中的影响。方法:收集认知功能障碍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及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无认知功能障碍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记录每位受测试者的MoCA评分总分及各项分值等分。采用SWI扫描记录两组脑微出血(CMBs)灶的分布及数量。结果:在所有57例中发现CMBs病26例,CMBs患病率为45.6%。共发现CMBs灶155个,出血数目及分布以皮层/皮层下区多见,皮层/皮层下区CMBs共有107个,大脑半球深部CMBs 41个,脑干及幕下CMBs 7个,占总数分别为69.0%、26.5%、4.5%。两组CMBs灶发生例数及个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CMBs灶在皮层-皮层下区、大脑半球深部发生例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CMBs与MoCA总分、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能力、记忆力评分呈负相关(P<0.05);而与命名能力及定向力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脑微出血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一个独立因素,并且有随CMBs数目增多,认知功能损害越重的趋势。
2016 Vol. 27 (3): 161-166 [摘要] ( 862 ) HTML (1 KB)  PDF  (0 KB)  ( 217 )
167 眼眶套细胞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门 杰,曾 宁,张 宇,吴晓霞
目的:探讨眼眶套细胞淋巴瘤(MCL)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为本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12例(16只眼)眼眶MC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瘤体的体积、位置、形状、边界、回声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再观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情况,测量舒张期最低流速(Vmin)、收缩期最高流速(Vmax)、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12例眼眶MCL患者中有10例在低回声区内可见分散的条索状强回声,并沿肌椎外间隙生长,2例表现为低回声,提高增益后仍可探及细弱的分隔。炎性假瘤肿块多位于球后眶内,并向前后蔓延;超声可见球筋膜囊水肿,双侧眼外肌明显增粗;其眼外肌增厚,呈低回声区,声衰逐渐减少。眼眶MCL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内部血流纵横交错,峰值流速较高;炎性假瘤肿块内血流信号较为丰富,主要表现为有规律的分支血流;其中MCL组Vmin、Vmax、RI均显著高于炎性假瘤组(P<0.05)。结论: 眼眶MCL超声存在一定规律, 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 发病部位有助于眼眶MCL的诊断。
2016 Vol. 27 (3): 167-169 [摘要] ( 695 ) HTML (1 KB)  PDF  (0 KB)  ( 217 )
170 评价新活素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应用
李慎义,陈红天,龙湘党,刘 亮,危 安,吕青山,曹 琳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新活素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8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新活素)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长轴平均总应变(GLS-Avg)、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Ptw)、解旋速度峰值(PutwV)、扭转角度达峰时间(TPK)。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GLS-Avg、Ptw、PutwV均增加,TPK均延迟,不过研究组的各参数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参数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参数均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新活素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为新活素疗效评定提供一种无创手段。
2016 Vol. 27 (3): 170-172 [摘要] ( 720 ) HTML (1 KB)  PDF  (0 KB)  ( 180 )
173 胰头部导管腺癌与主胰管及胆总管直径的相关性研究
苏春艳1,张瑞平2,李健丁2,赵旭辉1
目的:探讨分析胰头导管腺癌病灶大小及分化程度与64-MDCT曲面重建下测得主胰管及胆总管直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3日—2015年6月17日经病理学证实的胰头导管腺癌45例患者的MDCT影像学资料,对胰头导管腺癌病灶最长径与主胰管直径及胆总管直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分化导管腺癌7例,中分化导管腺癌21例,低分化导管腺癌17例;胰头癌的平均大小(2.33±0.86) cm,与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上段直径皆无相关性,与梗阻上游胆总管平均直径存在正相关性。胰头癌的大小与胰腺颈、体及尾部主胰管直径皆无相关性,但与主胰管平均直径存在负相关,且与梗阻上游胰管平均直径存在正相关性。低分化与中分化导管腺癌上游主胰管平均直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导管腺癌间上游胆管直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主胰管直径一定程度上和胰头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2016 Vol. 27 (3): 173-176 [摘要] ( 870 ) HTML (1 KB)  PDF  (0 KB)  ( 233 )
177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造影表现分析
王金环,徐辉雄,刘琳娜,郑曙光,孙丽萍,郭乐杭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造影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胆囊腺肌症的病例资料。结果:30例胆囊腺肌症动脉期高增强25例、等增强5例。病灶内血管形态,9例显示对比剂先进入增厚囊壁的黏膜层、随即进入浆膜层,呈周边环状增强(30%,9/30)。病变开始增强时间(13.83±3.38) s,消退时间(56.29±28.91) s。术前常规超声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5例(16.7%,5/30),超声造影诊断26例(86.7%,26/30)。11个病灶常规超声检查边界显示不清,超声造影病灶边界均显示清晰。结论:胆囊腺肌症超声造影具有一定特征性,能显著提高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2016 Vol. 27 (3): 177-179 [摘要] ( 755 ) HTML (1 KB)  PDF  (0 KB)  ( 176 )
180 梯度翻转脂肪抑制技术在3.0T磁共振胰腺弥散加权成像中的初步评估
尚 靳1,郭启勇1,于 兵1,石 喻1,史凯宁2,刘 莹1
目的:评价梯度翻转脂肪抑制技术(LIPO)在3.0T磁共振胰腺弥散加权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对20例正常志愿者分别采用LIPO技术和常规脂肪抑制技术行胰腺DWI扫描(b值800 s/mm2)。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对所得DWI图像质量情况进行主观评分,并对胰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信噪比(SNR)进行定量测量,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比较LIPO和压脂DWI序列图像中胰腺的ADC值、SNR及图像质量评分值。结果:正常胰腺在DWI LIPO和常规DWI序列中的ADC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11);两者的SNR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 2),且胰腺在DWI LIPO序列上的SNR明显高于常规DWI序列。与常规DWI序列比较,正常胰腺在DWI LIPO序列中伪影及图像模糊程度评分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09)。结论:LIPO技术可以在3.0T磁共振胰腺弥散加权成像扫描中提高图像质量。
2016 Vol. 27 (3): 180-182 [摘要] ( 712 ) HTML (1 KB)  PDF  (0 KB)  ( 161 )
       病例报告
183 胶囊内镜及小肠CT成像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张 靖,杨艳敏,陆建环,杨柠娜,高 丽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以及小肠CT成像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84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行胶囊内镜、小肠CT成像、胶囊内镜及小肠CT成像联合检查,对3组病例的病变发现率及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探讨胶囊内镜及小肠CT成像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结果:37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病人,30例受检者发现小肠阳性病变,病变检出率81.1%(30/37),诊断符合率87.9%(29/33)。35例行小肠CT成像检查的病人,24例发现小肠阳性病变,病变检出率68.6%(24/35),诊断符合率82.1%(23/28)。12例行两者联合检查病人,发现小肠阳性病变10例,病变检出率83.3%(10/12),诊断符合率90.9%(10/11)。3组病例的病变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中,胶囊内镜和CT小肠成像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不能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
2016 Vol. 27 (3): 183-186 [摘要] ( 677 ) HTML (1 KB)  PDF  (0 KB)  ( 167 )
       论著
187 脐尿管癌的MSCT表现与病理对照
郝帅营1,张 滨2,李新华2,费胜民2,于明川2,胡明球2,那彦群2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脐尿管癌的MSCT表现,包括肿块的部位、形态、密度、增强特点、局部侵犯和转移,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8例脐尿管癌在MSCT上均表现为位于脐尿管走行区的中线肿块,7例呈囊实性,1例呈实性,5例肿块内见钙化,增强扫描后所有肿块呈不均匀强化。膀胱黏膜受侵7例,表现为膀胱腔内不规则肿块。结论:脐尿管癌有其独特的发生部位和较为典型的影像学表现,MSCT有助于对其进行正确的术前诊断。
2016 Vol. 27 (3): 187-190 [摘要] ( 878 ) HTML (1 KB)  PDF  (0 KB)  ( 221 )
191 胎儿消化系统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与妊娠结局
卫 炜,王 红,王建华
目的:探讨胎儿消化系统异常产前超声特征与妊娠结局。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20~39周的6 328例孕妇进行产科常规检查,并对24例胎儿消化系统异常患者进行追踪观察,结合尸检或出生后手术对照比较。结果:胎儿消化系统异常发生率为0.38%(24/6 328),24例产前超声诊断消化系统异常的胎儿中自然产19例(79.1%),引产及胎死宫内5例(20.8%),全部病例经引产后尸检或分娩后新生儿超声随访证实,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1.6%,漏诊2例(2例肛门闭锁漏诊),在胎儿消化系统异常中,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最多见;单发畸形的胎儿预后较好。结论:彩超能够较客观的动态观察胎儿消化道生理性变化及异常,在诊断胎儿消化系统畸形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优生优育及胎儿出生后及时治疗具临床指导意义。
2016 Vol. 27 (3): 191-193 [摘要] ( 779 ) HTML (1 KB)  PDF  (0 KB)  ( 184 )
194 超声及MRI在胎盘植入中的诊断价值
韩鹏慧,江魁明,郭庆禄,欧阳春艳,雷 琼,欧娟婷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MRI在胎盘植入中的诊断价值;探讨胎盘植入在超声及MRI中的主要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胎盘植入高风险晚期妊娠患者超声及MRI检查的影像资料,根据超声诊断结果及MRI阅片结果,分别与术中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对比分析两者在胎盘植入中的诊断价值。结果:256例胎盘植入高风险晚期妊娠患者中共有50例经术中临床诊断为胎盘植入。超声准确诊断50例胎盘植入患者中的32例,敏感性64.0%,特异性99.5%,阳性预测值97.0%,阴性预测值91.9%,而MRI准确诊断50例胎盘植入中的39例,敏感性78.0%,特异性99.5%,阳性预测值97.5%,阴性预测值94.9%。超声及MRI在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胎盘植入在超声中的影像表现主要为胎盘后间隙不规则或消失,彩色多普勒示胎盘后或胎盘实质内有较大的血池及增粗的血管;在MRI中最常见的影像表现为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模糊,子宫局部膨出,SSFSE序列图像显示胎盘内和/或胎盘与子宫交界处可见条带状低信号影。结论:超声及MRI对胎盘植入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胎盘植入在超声及MRI中均存在较为特征性的影像表现。
2016 Vol. 27 (3): 194-197 [摘要] ( 780 ) HTML (1 KB)  PDF  (0 KB)  ( 239 )
198 儿童骶尾部卵黄囊瘤的影像学表现
陆征海,丁 茗,蔡 静,崔雪娥,朱景雨,朱锦勇,汪登斌
目的:分析儿童骶尾部卵黄囊瘤的CT或MRI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研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骶尾部卵黄囊瘤的CT或MRI表现,并分析其病理基础。结果:21例骶尾部卵黄囊瘤,均表现为单发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多数边缘清楚,密度/信号不均匀,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提示含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其中7例可见条状血管样强化,6例见肿瘤内出血,21例均有尾骨的包绕侵犯,7例伴骶管侵犯转移,9例有肺部多发转移,2例骨转移,12例DWI序列上均表现为高信号,ADC值范围为(0.63~1.32)×10-3 mm2/s;21例卵黄囊瘤患者AFP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骶尾部是性腺外卵黄囊瘤的主要发生部位,好发于婴幼儿,多数小于3岁,易发生出血、坏死和小的囊变,CT和MRI结合术前AFP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还可明确肿瘤累及的范围,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2016 Vol. 27 (3): 198-201 [摘要] ( 1217 ) HTML (1 KB)  PDF  (0 KB)  ( 221 )
202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鉴别诊断骶髂关节区单发病变的价值
青 春,罗 毅
目的: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鉴别诊断骶髂关节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56例骶髂关节区单发异常放射性分布不能明确诊断行SPECT/CT显像,并通过得到患者的病理诊断或随访6月以上的综合影像诊断。对SPECT图像、CT图像及SPECT/CT融合图像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采用SPSS 13.0软件行McNemar检验。结果:56例患者中,良性病灶41例,恶性病灶15例。SPECT、CT及融合图像对56例病灶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1.4%(40/56)、85.7%(48/56)、94.6%(53/56),SPECT、CT图像分别与融合图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32和14.27,P均<0.05)。结论:在对肿瘤患者进行骨显像,发现骶髂关节区病变以良性病变居多,SPECT/CT融合显像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2016 Vol. 27 (3): 202-204 [摘要] ( 630 ) HTML (1 KB)  PDF  (0 KB)  ( 194 )
       综述
205 扩散峰度成像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张 娟,张学花,李 婷,杨冬均,翟昭华
扩散峰度成像(DK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它能反映更复杂的水分子的扩散,其多个峰度指标在良性肿瘤中较低而在恶性肿瘤中较高,并可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增加而增高。虽然目前DKI在肿瘤方面的研究仍相对较少,但从国内外学者已经完成的一系列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DKI的重要价值,随着DKI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与发展,我们相信其必将为临床工作做出更多贡献。
2016 Vol. 27 (3): 205-207 [摘要] ( 987 ) HTML (1 KB)  PDF  (0 KB)  ( 215 )
207 前列腺癌MRI新技术与研究进展
佟梓滨,刘爱连
磁共振成像是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近些年来,磁共振波谱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等功能成像序列的问世和成熟,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疗效评价等方面有很大帮助。本文就以上新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2016 Vol. 27 (3): 207-211 [摘要] ( 763 ) HTML (1 KB)  PDF  (0 KB)  ( 364 )
212 胎儿小脑蚓部发育的影像学研究
王 彤,张 军
胎儿小脑蚓部异常发育可导致多种颅脑畸形,也是后颅窝畸形重要原因。近几年随着MR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超声重要补充,并为胎儿蚓部发育异常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前超声、胎儿MR有关于胎儿小脑蚓部正常及异常发育研究新技术及相应的临床应用。
2016 Vol. 27 (3): 212-214 [摘要] ( 1076 ) HTML (1 KB)  PDF  (0 KB)  ( 195 )
       短篇论著
215 肾脏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
吴凌峰1,黄金标2,张道春2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5例肾脏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5例中男2例,女3例,年龄41~66岁,平均53岁。结果:5例均为单发,外生性生长3例,同时向肾内、外生长2例;类圆形4例,分叶状1例;边界不清者2例,边界尚清者3例。4例体积较大(直径>5 cm),平扫表现为不均匀等、低密度影,内见多发斑片状坏死,其中合并少许出血者1例,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持续性强化,其内低密度坏死区始终未见强化;另1例体积较小(直径<5 cm),表现为均匀等、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呈中度均匀持续性强化。5例病变动脉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肾皮质。累及肾盂、输尿管者2例,侵犯肾周筋膜及腰大肌者1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者2例。结论:肾脏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特点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最终确诊仍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2016 Vol. 27 (3): 215-217 [摘要] ( 845 ) HTML (1 KB)  PDF  (0 KB)  ( 187 )
218 阴道超声对剖宫产疤痕早期妊娠治疗的临床意义
廖 莎,施 倩,马青琳,樊丽花,练 锋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疤痕早期妊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停经35~59 d的早孕妇女经阴道超声检查,筛查出疤痕妊娠者,对其孕囊大小、与前壁肌层和浆膜层关系、血流供应情况、以及是否有原始心管搏动做出判断,方便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并跟踪观察治疗过程中孕囊变化。结果:超声诊断疤痕妊娠19例,对停经35~59 d者根据声像图不同采用边缘型、部分型及完全型分法,其中1例完全型疤痕妊娠及2例部分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后超声引导下清宫,14例边缘型及2例部分型行药物流产加清宫术,并于清宫4~14 d后复查观察子宫疤痕情况。结论:阴道超声能清楚显示孕囊与瘢痕关系,及孕囊内结构,对子宫疤痕妊娠早期的诊断目前为首先检查,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6 Vol. 27 (3): 218-218 [摘要] ( 622 ) HTML (1 KB)  PDF  (0 KB)  ( 185 )
       病例报告
220 左颌下异位甲状腺癌1例
刘尼军,田延龙,杨千朋,李 朋
2016 Vol. 27 (3): 220-221 [摘要] ( 776 ) HTML (1 KB)  PDF  (0 KB)  ( 177 )
221 新生儿先天性胃壁部分肌层缺如2例
吴秀丽
2016 Vol. 27 (3): 221-222 [摘要] ( 626 ) HTML (1 KB)  PDF  (0 KB)  ( 207 )
222 超声心动图诊断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心脏损害1例
韦宗凯,杨 军,张乾忠
2016 Vol. 27 (3): 222-223 [摘要] ( 737 ) HTML (1 KB)  PDF  (0 KB)  ( 241 )
224 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冠状静脉窦血栓1例
张 艺,陈 昕,焦晓芳,杨 军
2016 Vol. 27 (3): 224-224 [摘要] ( 693 ) HTML (1 KB)  PDF  (0 KB)  ( 186 )
225 超声诊断成人先天性三尖瓣闭锁合并完全型大动脉转位1例
何 欢,任卫东,孙菲菲
2016 Vol. 27 (3): 225-225 [摘要] ( 541 ) HTML (1 KB)  PDF  (0 KB)  ( 188 )
226 肝泡状棘球蚴脑播散1例
索凌云,任转勤
2016 Vol. 27 (3): 226-226 [摘要] ( 674 ) HTML (1 KB)  PDF  (0 KB)  ( 218 )
227 原发性肝癌5支供血动脉1例
陶 钧,张 勇,杨大勇
2016 Vol. 27 (3): 227-227 [摘要] ( 590 ) HTML (1 KB)  PDF  (0 KB)  ( 193 )
228 超声诊断胎儿尿道闭锁并单侧多囊性肾发育不良1例
宋宴鹏,李 杰,刘素霞
2016 Vol. 27 (3): 228-228 [摘要] ( 627 ) HTML (1 KB)  PDF  (0 KB)  ( 289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