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6年 27卷 9期
刊出日期:2016-09-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609
视神经脊髓炎MRI随访中的动态影像表现
薛 阳,黄文才,刘江勇,廖 欢,沈桂萍
目的:探讨临床随访过程中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的动态MRI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5例NMO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49岁,平均(26.6±13.1)岁),回顾分析她们在临床治疗、随访过程中的多次MRI检查资料。结果:5例NMO患者既往均出现过视神经损伤、视力下降表现。5例NMO患者入院后首次MRI检查均发现节段性或广泛的脊髓病变,受累节段脊髓水肿(主要累及到脊髓中央灰质区)并可出现不均匀轻微强化;其中2例同时观察到视交叉处视神经水肿、轻度强化表现,1例伴两侧下丘脑局部受累;1例NMO患者并存散在的脑实质小病灶。在NMO患者治疗、随访过程中,MRI能观察到脊髓水肿随着病情消长出现动态变化,脊髓病变部位可能出现迁徙。结论:NMO是主要累及视神经、脊髓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容易出现病情反复;MRI能监测NMO病灶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16 Vol. 27 (9): 609-611 [
摘要
] (
947
)
HTML
(1 KB)
PDF
(0 KB) (
234
)
612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br# 应用价值
费正东,谢卫峰,曹 磊,姜 慧,王红慧,崔红燕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7月期间,经超声VTQ成像检测其横向剪切波速度(SWV)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113例患者147个甲状腺结节,按照其最终病理结果分成良性结节组(n=52)和恶性结节组(n=95),对各组的SWV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绘制ROC曲线图,获得甲状腺结节区分良恶性SWV值的临界点。结果:147个结节中良性结节52个,SWV平均值为(2.36±0.44)m/s;恶性结节95个,SWV平均值为(3.65±0.81)m/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良性及恶性结节SWV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2±0.02,分析得出良恶性结节的SWV值临界点为2.96,其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81/95)、88.5%(46/52)、86.4%(127/147)、93.1%(71/87)和76.7%(46/60)。结论:VTQ可作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 Vol. 27 (9): 612-615 [
摘要
] (
950
)
HTML
(1 KB)
PDF
(0 KB) (
254
)
616
CT征象联合临床特征对cN0期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br# 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李 宁1,舒艳艳2,韩志江3
目的:探讨CT征象联合临床特征对颈淋巴结临床阴性(clinical stage N0,cN0)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90例cN0期单发PTC的CT征象及临床特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TC直径的阈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瘤体位置、甲状腺边缘接触、钙化、平扫边界、增强后边界、直径、年龄、性别与CLNM的关系,计算单个和多个风险因素联合在CLNM阳性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390例cN0期单发PTC中,CLNM阳性和阴性分别为109例和281例。ROC曲线示直径=0.7 cm时,约登指数最大。单因素分析表明甲状腺边缘接触、直径、年龄和性别与CLNM阳性相关,其中甲状腺边缘接触、直径>0.7 cm、年龄<45岁和男性在CLNM中更常见(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甲状腺边缘接触、年龄<45岁和男性与CLNM阳性相关,而直径与CLNM无关。单个风险因素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0%~85%和34%~83%,两个或三个风险因素联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2%~49%和74%~94%。结论:甲状腺边缘接触、年龄<45岁和男性是CLNM阳性的独立风险因素,多个风险因素联合可显著提高术前诊断的特异度,为cN0期单发PTC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提供重要的依据。
2016 Vol. 27 (9): 616-619 [
摘要
] (
747
)
HTML
(1 KB)
PDF
(0 KB) (
217
)
620
18F-FDG PET/CT显像半定量参数MTV、TLG联合#br# SUV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张 倩1,辛 军1,李 红2
目的:探讨应用18F-FDG PET/CT显像MTV、TLG、SUVmax、SUVmean及SUVpeak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5年8月我院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48例,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通过测定MTV、TLG及SUVmax、SUVpeak及SUVmean,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上述代谢指标同乳腺癌原发灶大小、转移情况及病理免疫组化及相关受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较高T级别肿瘤各代谢指标值较高,各代谢指标在T2~T4与T0~T1级别两者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或脏器转移(N1~N3及M1)的癌灶的各代谢值高于无转移(N0及M0)肿瘤,其中MTV及TLG值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及p53指数与各代谢值均无相关性,但Ki67高表达肿瘤较之低表达者代谢水平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代谢指标值与乳腺癌相关受体ER、PR及HER-2的表达与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者的组合能比较全面评估乳腺癌恶性程度及侵袭力,MTV及TLG是其中较好的指标。
2016 Vol. 27 (9): 620-624 [
摘要
] (
1171
)
HTML
(1 KB)
PDF
(0 KB) (
221
)
病例报告
624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阑尾周围脓肿合并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
胡 海,余 虹,万 青,徐 辉
2016 Vol. 27 (9): 624-624 [
摘要
] (
801
)
HTML
(1 KB)
PDF
(0 KB) (
233
)
论著
625
直方图像素分析法在乏脂肪肺错构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刘 鹏1,武志峰2,鄂林宁2,吴 山2
目的:评价直方图像素分析法对乏脂肪肺错构瘤CT负值成分及脂肪成分显示能力及对肺内孤立性结节鉴别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9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病灶,其中肺错构瘤28例、肺癌36例、肺结核球26例,HRCT病灶均无明显脂肪及钙化成分显示,采用直方图像素分析法对病变感兴趣区内全部像素进行分析并绘制直方图,统计负值像素百分比并比较各组间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择最适于鉴别肺孤立性结节病灶的负值像素百分比最佳临界值。结果:肺错构瘤组平均CT值、最低CT值低于肺癌组及肺结核球组(P<0.05)、负值像素百分比及各像素区间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以负值像素百分比为15.7%作为诊断肺错构瘤最佳临界值可以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论:对HRCT无明显脂肪及钙化成分显示的肺错构瘤的诊断中,直方图像素分析法明显提高了CT负值成分及脂肪成分检出率,显著提高肺错构瘤诊断鉴别能力。
2016 Vol. 27 (9): 625-628 [
摘要
] (
865
)
HTML
(1 KB)
PDF
(0 KB) (
302
)
629
双源CT在成人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孟存忠1,高 扬2,刘 坤2,马亚南2,任心爽2,吕 滨2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在成人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BAV)诊断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诊断为BAV并经手术治疗的44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着重观察BAV的影像特征及分型,测量主动脉瓣膜厚度、瓣膜钙化的程度、升主动脉直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横轴径等。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将44例患者按照超声诊断结果分为两组:超声诊断正确组27例,超声诊断错误组17例,依据患者年龄、性别、二瓣化畸形分型、瓣膜钙化程度、瓣膜厚度、瓣膜功能不全程度进行比较。结果:CT对44例BAV患者均做出明确诊断, 其中5型28例,3型7例,1型5例, 2型4例,4型0例,42例伴有升主动脉扩张,13例有左室扩大,4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1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7例冠状动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血管狭窄≥50%);超声诊断错误组中瓣膜中重度钙化比例(88%)显著高于超声诊断正确组(48%),P=0.01;瓣膜厚度≥3 mm(88%)比例显著高于超声诊断正确组(33%),P=0.0019;两组间瓣膜钙化程度、瓣膜厚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在BAV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准确检出和诊断BAV,对瓣膜严重增厚钙化者诊断的准确性优于超声,同时能够全面评估心脏的非瓣膜结构及主动脉和冠状动脉,CTA可作为除超声心动图之外评价主动脉瓣畸形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2016 Vol. 27 (9): 629-633 [
摘要
] (
696
)
HTML
(1 KB)
PDF
(0 KB) (
187
)
634
宝石高清CT不同重建算法对冠状动脉细小分支#br# CTA图像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何 珍,张继扬,傅 菲,徐 勐,李 艳,邓 欣,万业达
目的:探讨宝石高清(HD)CT四种重建算法(Standard,Detail,HD standard,HD detail)对冠状动脉细小分支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30例采用宝石HDCT完成CCTA检查, 且结果为冠状动脉主要分支面积狭窄率<25%病例入组。采用Auto Coronary Analysis获得四种重建算法下窦房结动脉(SANA)、右圆锥支(RCB)、第一前室间隔支(FSB)的曲面重组(CPR)图像,同时自动获得各细小分支管径平均值。在75%R-R间期原始横断面图像上,分别测量并计算上述细小分支的管腔CT值、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四种重建算法上述客观指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对于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LSD进行Post Hoc组内两两比较。对各细小分支四种重建算法CPR图像质量进行评分,为4分制(1分血管边缘模糊,2分血管边缘清楚,3分血管边缘锐利,4分血管边缘十分锐利)。采用配对Wilcoxon rank sum test分析四种重建算法冠状动脉细小分支CPR图像质量评分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①冠状动脉上述3个细小分支管径均小于2 mm。②四种重建算法组间比较,管径(F=3.905,P=0.011)、噪声(F=14.956,P=0.000)具有统计学差异;而管腔CT值(F=1.067,P=0.366)、SNR(F=1.909,P=0.132)、CNR(F=2.320,P=0.079)无统计学差异。③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管径的四种重建算法组内两两比较,Standard与Detail、Detail与HD Standard、HD Standard与HD Detail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他算法间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④冠状动脉细小分支图像噪声的四种重建算法组内两两比较,Standard与Detail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他算法间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⑤按照Standard、Detail、HD Standard和HD Detail的顺序,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管腔CT值、噪声和CPR图像质量评分呈上升趋势,而管径、SNR、CNR呈下降趋势。⑥四种重建算法Standard、Detail、HD Standard和HD Detail冠状动脉细小分支CPR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分、2分、3分和4分,存在统计学差异(Z=-10.583,P=0.000)。结论:对于管径<2 mm的冠状动脉细小分支,随着重建算法空间分辨率的提高,CPR图像质量明显提高,而横轴位图像的SNR和CNR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宝石HDCT可以实现对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的良好显示为不同临床需要提供影像学支持。
2016 Vol. 27 (9): 634-639 [
摘要
] (
860
)
HTML
(1 KB)
PDF
(0 KB) (
224
)
640
肝脏胆管错构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宋 段1,薛明团1,王玉林2
目的:探讨肝脏胆管错构瘤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选取两院确诊的13例成人肝脏胆管错构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MRI表现,对该病系统性分析。结果:3例行穿刺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呈弥漫多发病变,12例病灶弥漫分布肝脏左右两叶,1例弥漫分布于肝脏右叶;病变信号均匀,大小不等,多数病灶小于10 mm,呈长T1长T2囊性信号,DWI呈低信号,增强无强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显示病灶沿胆管树走行并与胆管树不相通。结论:肝脏胆管错构瘤在MRI扫描上有特异性表现,通过认识这些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016 Vol. 27 (9): 640-643 [
摘要
] (
1294
)
HTML
(1 KB)
PDF
(0 KB) (
212
)
644
单源双能CT单能量图像显示直肠癌腹膜返折的价值
田士峰,刘爱连,汪禾青,刘静红,孙美玉,马春梅,鞠 烨,刘义军
目的:探讨单源双能CT单能量图像显示直肠癌腹膜返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行单源双能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资料,由两位观察者对混合能量图像和40~140 keV每间隔10 keV而得到的11组单能量图像中腹膜返折的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评分,对两位观察者各组评分结果的一致性进行Kappa检验;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将11组单能量图像的主观评分结果分别与混合能量图像进行比较;将混合能量图像与单能量评分最高组图像中直肠癌与腹膜返折位置关系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图像对肿瘤位置判断的符合率。结果:两位观察者对各组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较好或一般。50~80 keV图像质量评分高于混合能量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0 keV图像评分最高。混合能量图像与60 keV图像对直肠癌与腹膜返折位置关系的判断符合率分别为80.95%、8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源双能CT 50~80 keV图像显示腹膜返折的图像质量优于混合能量图像,以60 keV图像最佳,其对腹膜返折与直肠癌位置关系的判断符合率高于混合能量图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2016 Vol. 27 (9): 644-648 [
摘要
] (
872
)
HTML
(1 KB)
PDF
(0 KB) (
246
)
病例报告
648
超声诊断妊娠子宫脱垂致急性尿潴留1例
王允芹,赵 艳,李传红
2016 Vol. 27 (9): 648-648 [
摘要
] (
684
)
HTML
(1 KB)
PDF
(0 KB) (
190
)
论著
649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及99mTc-MDP骨显像对#br# 肺癌骨转移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方圣伟,韩苏阳,张佩佩,赵春雷
目的:对比研究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及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同期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和99mTc-MDP骨显像的经术后标本或活检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共45例,回顾性统计分析两项检查所见的差异。患者有无骨转移诊断标准经6月以上临床随访复查最终确认。结果: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肺癌骨转移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7%;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和66%。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和骨显像对于骨转移探测的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4.92,P<0.05)。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较骨显像在诊断肺癌骨转移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能同时发现骨外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 Vol. 27 (9): 649-653 [
摘要
] (
951
)
HTML
(1 KB)
PDF
(0 KB) (
206
)
654
联合应用MR 3D STIR SPACE和True FISP成像序列对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娄路馨,于爱红,程晓光,白荣杰,张 晶,李 娜
目的:探讨MR 3D STIR SPACE和True FISP成像技术对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临床诊断臂丛神经疾病患者(包括臂丛神经损伤20例,胸廓出口综合征3例和臂丛神经肿瘤5例),检查使用Siemens 1.5T磁共振仪。所有病例采用3D STIR SPACE(带翻转恢复脉冲的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三维成像)和3D True FISP(真稳态进动快速三维成像)序列扫描。分析MR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直接征象包括神经根缺失或断裂,间接征象包括硬膜囊变形、创伤性脊膜囊肿。臂丛神经节后损伤征象包括臂丛神经增粗、迂曲、水肿,软组织水肿。臂丛神经损伤共23例(包含3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侧臂丛神经根共115根。联合应用MR 3D STIR SPACE 和True FISP成像技术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断的灵敏度为81.97%,特异度为87.01%,准确性为84.78%;臂丛神经肿瘤5例,MR诊断与手术部位、大小一致。结论:联合应用MR 3D STIR SPACE和True FISP成像技术,能同时满足臂丛神经节前及节后病变的诊断,对臂丛神经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16 Vol. 27 (9): 654-658 [
摘要
] (
827
)
HTML
(1 KB)
PDF
(0 KB) (
184
)
病例报告
658
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1例
石 璨,陈 昕,郭 洁,杨 军
2016 Vol. 27 (9): 658-658 [
摘要
] (
781
)
HTML
(1 KB)
PDF
(0 KB) (
218
)
论著
659
PET/CT在成人Still病诊断中的应用
沈智辉,刘亚超,杜 磊,于 鹏,徐白萱,关志伟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在成人Still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s,AOSD)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在PET/CT中的表现特点。方法:采用1992年日本成人Still病研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50例AOSD患者的PET/CT影像及临床资料,总结PET/CT在该病中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优势。结果:50例AOSD患者中,均未发现实体恶性肿瘤。肝脏、脾脏、骨髓、淋巴结、关节及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FDG高摄取。骨髓FDG摄取41例,SUVmax平均值为3.60±1.02,其中29例行骨髓穿刺活检;淋巴结FDG摄取30例,SUVmax平均值为5.86±3.79,同机CT测量最大直径约为0.68~2.54 cm,其中9例行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均提示淋巴组织增生;脾脏、肝脏、关节及腮腺FDG摄取分别为39例、11例、5例、14例,SUVmax平均值分别为3.35±0.94、2.56±0.66、2.46±0.81及2.37±0.79,其中同机CT测量肝右叶最大斜径约为14.2~23.5 cm。50例AOSD患者中,皮下均未见结节及FDG摄取增高。结论: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在AOSD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AOSD患者PET/CT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排除恶性疾病,指导穿刺活检及临床决策。
2016 Vol. 27 (9): 659-662 [
摘要
] (
849
)
HTML
(1 KB)
PDF
(0 KB) (
196
)
综述
663
超声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丁 珂,严 昆
颈部淋巴结转移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复发和远处转移危险因素,术前明确诊断可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充分依据。常规超声对评估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优势,但诊断特异度高而敏感度低,尤其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TC原发癌结节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特点对提高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可能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2016 Vol. 27 (9): 663-666 [
摘要
] (
854
)
HTML
(1 KB)
PDF
(0 KB) (
196
)
666
胰腺磁共振弹性成像现状
安 訸,石 喻,郭启勇
磁共振弹性成像(MRE)是通过发射脉冲机械波定量测量组织弹性改变的成像方法,已在肝、乳腺、前列腺等器官广泛应用,但胰腺MRE影像诊断方面的研究亟待补充。鉴于胰腺位置、形态及毗邻特征的特殊性,胰腺MRE不能全部照搬现有MRE方法,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本文旨在介绍胰腺MRE如成像方法、场强、机械振动频率、图像数据后处理等MRE的相关知识及其成像方法,并简述其在胰腺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2016 Vol. 27 (9): 666-669 [
摘要
] (
826
)
HTML
(1 KB)
PDF
(0 KB) (
187
)
短篇论著
670
肺动脉吊带的产前超声特征及三血管气管-肺动脉分叉切面的应用(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王新霞,栗河舟,王 铭,刘 云,林 杉,吴 娟
目的:了解胎儿肺动脉吊带(PAS)的特征性超声声像图,并探讨三血管气管-肺动脉分叉切面在诊断PAS中的应用。方法:我院超声科2010年5月—2015年6月共诊断2例胎儿期PAS,产前漏诊1例。回顾性分析3例PAS的产前超声影像资料,总结其声像特征。结果:产前2例PAS均诊断正确,于三血管气管-肺动脉分叉切面显示左肺动脉起始于右肺动脉,并绕行于气管后方,之后向左进入左肺。左肺动脉、右肺动脉与动脉导管形成血管环包绕气管。产前漏诊1例资料显示右室流出道切面未观察肺动脉分支。结论:PAS在产前可作出明确诊断;三血管气管-肺动脉分叉切面显示左肺动脉起始于右肺动脉并于气管后方走行是胎儿PAS的特征性声像图。
2016 Vol. 27 (9): 670-672 [
摘要
] (
907
)
HTML
(1 KB)
PDF
(0 KB) (
201
)
673
多层螺旋CT对自发性孤立性支气管动脉夹层及纵隔型支气管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付泉水,杨国庆,胡 纳,曾 浩
目的:提高对自发性孤立性支气管动脉夹层及纵隔型支气管动脉瘤的认识。方法:总结分析我院经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明确诊断的2例纵隔型支气管动脉瘤和1例自发性孤立性支气管动脉夹层影像表现。结果:共3例患者,2例纵隔型支气管动脉瘤;1例自发性孤立性支气管动脉夹层,破口位于支气管动脉近心端,约2.1 cm,夹层长度约1.8 cm,并后纵隔血肿形成。后处理图像CPR、MPR、VR对于评估夹层及动脉瘤的部位和范围更为直观。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提供自发性孤立性支气管动脉夹层及纵隔型支气管动脉瘤的信息,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2016 Vol. 27 (9): 673-675 [
摘要
] (
601
)
HTML
(1 KB)
PDF
(0 KB) (
210
)
675
超声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
李 锋
目的:探讨超声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ISM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ISMAD二维灰阶超声图像和彩色多普勒特征,评估超声检查对ISMAD的诊断价值。结果:9例ISMAD患者超声检查中,7例能清晰显示夹层的部位、范围、真假腔,剥离的内膜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另有2例患者ISMAD假腔内充满血栓,剥离的内膜显示不清,超声未能明确诊断。结论:超声能快速、简便地对ISMAD进行诊断,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
2016 Vol. 27 (9): 675-676 [
摘要
] (
795
)
HTML
(1 KB)
PDF
(0 KB) (
185
)
病例报告
677
类实质性肝包虫病1例
张万蕾,于 萍,范文婷
2016 Vol. 27 (9): 677-678 [
摘要
] (
731
)
HTML
(1 KB)
PDF
(0 KB) (
227
)
678
原发结肠印戒细胞癌的增强CT和PET/CT 2例
张大福,陈晓爱,谢 燃,高德培,李振辉
2016 Vol. 27 (9): 678-680 [
摘要
] (
1047
)
HTML
(1 KB)
PDF
(0 KB) (
297
)
681
MRI诊断子宫畸形合并宫颈癌1例
谷春会,郑丽萍
2016 Vol. 27 (9): 681-681 [
摘要
] (
643
)
HTML
(1 KB)
PDF
(0 KB) (
227
)
682
血管黏液瘤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附3例报告)
张雪丽,汤光宇,姬 果
2016 Vol. 27 (9): 682-684 [
摘要
] (
813
)
HTML
(1 KB)
PDF
(0 KB) (
272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