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7年 28卷 2期
刊出日期:2017-02-20
中枢神经影像学
头颈部影像学
乳腺影像学
胸部影像学
心脏、血管影像学
腹部影像学
妇产影像学
肌肉骨骼影像学
介入影像学
影像技术学
病例报告
中枢神经影像学
77
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诊断及病理对照研究
管红梅1,赵 萌2,李小会1,高修成1,席艳丽1
目的:探讨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sPNET)的MRI表现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sPNET,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并行DWI扫描。结果:20例sPNET分别位于大脑半球的额、颞、顶、枕、岛叶及侧脑室内,14例为巨大囊实性肿瘤,4例以实性为主伴发小囊性变肿瘤,2例肿瘤体积小且以钙化为主。所有病例瘤周无水肿或水肿较轻,合并出血5例,3例术后复查沿蛛网膜下腔播散。MR平扫肿瘤呈混杂信号,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囊变部分信号复杂。增强检查肿瘤实性部分呈中等或明显强化。结论:sPNE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尤其是DWI,这可能有助于肿瘤定性诊断,同时能够提供肿瘤浸润的范围、有无蛛网膜下腔种植转移,对疾病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2017 Vol. 28 (2): 77-80 [
摘要
] (
776
)
HTML
(1 KB)
PDF
(0 KB) (
156
)
头颈部影像学
81
兔眼玻璃体内微小石质异物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张晓楠,程敬亮,张会霞,王斐斐,文宝红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常规MRI序列对兔眼玻璃体内微小石质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试验动物40只分成4组,每组10只,将0.2 mm的石块、瓷器、煤块和石墨各10枚分别植入右眼玻璃体内,以左眼作为对照,均于手术后2 h内行MRI检查,磁共振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PDWI、3D-DESS和SWI。结果:40枚石质异物中,常规T1WI、T2WI、PDWI、3D-DESS序列对4种石质异物的检出率分别为75%、83%、68%、93%;SWI序列Mag图、Pha图、mIP图、SWI图检出率分别为88%、88%、78%、88%。常规序列中3D-DESS序列的放大率最高,T2WI序列检出异物直径接近于实际直径,SWI序列中mIP图的放大率最高。结论:3D-DESS序列和SWI序列是诊断眼球玻璃体内微小石质异物敏感序列,其对异物的放大效应有利于异物的检出,是常规MRI诊断的重要补充手段。
2017 Vol. 28 (2): 81-84 [
摘要
] (
748
)
HTML
(1 KB)
PDF
(0 KB) (
150
)
85
ROI和ADC值标准差在预测鼻咽癌近期疗效中的相关分析
李 伟,汤日杰,彭俊琴,李建生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ROI所获得ADC值参数与鼻咽癌放疗联合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间的关系,明确具有最大预测价值的ADC值参数。方法:53例鼻咽癌在治疗前行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通过A法(以肿瘤灶体积最大层的整个肿瘤灶边界划ROI)获得4个ADC值参数(ADC1-min、ADC1-mean、ADC1-max、ADC1-sd),通过B法(在肿瘤实性区划直径约2~3 mm2的ROI)获得3个ADC值参数(ADC2-min、ADC2-mean、ADC2-max)。在治疗后按照肿瘤灶体积变化情况分为敏感组和抗拒组。分析7种ADC值参数与分组的关系,通过ROC曲线的Az值寻找最佳参数,并分析它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3例患者归于敏感组35例,抗拒组18例。二组在ADC1-mean(0.875±0.114、0.962±0.116)×10-3 mm2/s、ADC1-sd(0.336±0.075、0.436±0.066)×10-3 mm2/s、ADC2-min(0.623±0.124、0.548±0.077)×10-3 mm2/s、ADC2-max(1.234±0.148、1.320±0.131)×10-3 mm2/s存在显著性差异(t=2.618、4.809、2.337、2.093,P=0.012、0.000、0.023、0.041)。二组在ADC1-min(0.554±0.088、0.512±0.084)×10-3 mm2/s、ADC1-max(1.512±0.214、1.630±0.215)×10-3 mm2/s、ADC2-mean(0.856±0.092、0.877±0.083)×10-3 mm2/s、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665、1.914、0.801,P=0.102、0.061、0.427)。ADC1-mean、ADC1-sd、ADC2-min、ADC2-max的Az值分别为0.725、0.864、0.676、0.662。ADC1-sd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不存在显著性相关性。ADC1-sd与T分期(T1~T4,(0.263±0.102、0.342±0.081、0.394±0.062、0.404±0.096)× 10-3 mm2/s)存在明显正相关(F=4.425,P=0.008)。结论:以鼻咽癌整体肿瘤范围获得的ADC值标准差与T分期密切相关,对于预测近期放化疗效果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2017 Vol. 28 (2): 85-88 [
摘要
] (
683
)
HTML
(1 KB)
PDF
(0 KB) (
197
)
乳腺影像学
89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生物学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姜文彬,任 甫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超声征象与分子生物学标记物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描述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IDC的117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包括肿块大小、边缘、形态、钙化、后方回声和血流显像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Ki67、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超声表现的相关性。结果:ER、PR、HER-2、Ki67、p53在乳腺IDC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70.9%、59.0%、66.7%、70.1%、51.3%。乳腺IDC超声表现边缘“毛刺征”与ER、PR表达相关(P<0.05);肿块内微小钙化与HER-2、Ki67表达相关(P<0.05);后方回声衰减、血流分级2~3级与HER-2、Ki67、p53表达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发生淋巴转移及周围组织浸润与否与ER、PR、HER-2、Ki67、p53表达有相关性(P<0.05);而肿块大小、形态与ER、PR、HER-2、Ki67、p53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Ki67与HER-2、p53与HER-2的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290,P=0.001;r=0.254,P=0.006)。Ki67与p53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222,P=0.016)。结论:乳腺IDC超声征象与ER、PR、HER-2、Ki67、p53表达存在相关性,超声征象显示的恶性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与ER、PR的低表达和HER-2、Ki67、p53的高表达相关,为乳腺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指导依据。
2017 Vol. 28 (2): 89-94 [
摘要
] (
745
)
HTML
(1 KB)
PDF
(0 KB) (
227
)
95
MR扩散加权成像与不同成像序列组合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br#
李玉春,冯翠兰,蒙志刚,梁定军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与不同成像序列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良性42例46个病灶,恶性29例32个病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MRI资料,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并比较T1WI结合DWI(T1WI+DWI)、T2WI结合DWI(T2WI+DWI)、DCE、DCE结合DWI(DCE+DWI)这4种诊断方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T1WI+DWI、T2WI+DWI、DCE、DCE+DWI这4种诊断方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1.3%、90.6%、93.7%、96.8%,特异性分别为73.9%、91.3%、89.1%、93.5%,准确性分别为76.9%、91%、91%、94.9%。结论:DCE联合DWI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是最佳诊断组合序列。非增强组合序列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一定优势,可作为乳腺疾病筛查的MRI技术。
2017 Vol. 28 (2): 95-98 [
摘要
] (
804
)
HTML
(1 KB)
PDF
(0 KB) (
210
)
99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袁 惠,马 芸,陈洪艳,田 睿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乳腺癌患者73个肿瘤行NAC前后采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检查,对肿瘤最大径线、血流分级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73个肿瘤NAC后最大径线较NAC前缩小;行彩色模式SMI检查显示化疗后血流分级(以0级、Ⅰ级为主)较化疗前(以Ⅱ级、Ⅲ级为主)下降,肿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Vmax、RI均降低(P<0.05)。超声评价本组中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37例,总有效率79.5%,与病理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SMI为临床评估乳腺癌NAC疗效提供了一种无创、快捷、有效的检查方法。
2017 Vol. 28 (2): 99-100 [
摘要
] (
803
)
HTML
(1 KB)
PDF
(0 KB) (
188
)
胸部影像学
101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MRI的诊断价值
刘文飞1,金 航2,伍建林1,于 晶1
目的:分析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MRI平扫信号特点及强化特征,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纵隔神经源性肿瘤33例,分别行MRI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以及屏气扰相梯度回波T1WI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MRI扫描结果。结果:33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中,神经鞘瘤18例,神经节细胞瘤7例,神经纤维瘤5例,副神经节瘤3例。肿块边界清楚,多呈圆形或椭圆形,MRI扫描T1WI呈均匀低信号,神经纤维瘤T2WI呈稍高信号,其余神经源性肿瘤T2WI多呈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神经鞘瘤10例动脉期不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延时期呈不均匀延时明显强化,3例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静脉期、延时期呈持续性明显强化。神经纤维瘤动脉期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延时期呈均匀延时明显强化。神经节细胞瘤呈轻、中度延时均匀强化。副神经节瘤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延时期呈低强化。结论: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大多数病例术前正确诊断。
2017 Vol. 28 (2): 101-104 [
摘要
] (
720
)
HTML
(1 KB)
PDF
(0 KB) (
205
)
心脏、血管影像学
105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及CT在左心耳封堵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余正春,马小静,夏 娟,李 菁
目的:评估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及CT在左心耳封堵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4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118例房颤拟行左心耳封堵术患者的术前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及CT结果。结果:入选患者118例,女75例,男43例,年龄(55.6±5.8)岁。118例TEE发现左心耳血栓10例,108例CT发现左心耳充盈缺损者5例。根据CT结果将左心耳形态分型:鸡翅型(56例,51.9%),菜花型(22例,20.3%),风向标型(21例,19.4%),仙人掌型(9例,8.4%)。左心耳口形态分型:椭圆形(95例,88.0%),类圆形(8例,7.4%),水滴形(5例,4.6%)。结论:术前TEE可在左心耳封堵术前有效的筛选出左心耳血栓患者,术前左心耳CT检查可提供更多左心耳解剖信息,二种技术结合使用可为手术的成功提供更准确的支持。
2017 Vol. 28 (2): 105-108 [
摘要
] (
825
)
HTML
(1 KB)
PDF
(0 KB) (
252
)
腹部影像学
109
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MSCTA征象总结
林红东,马伟琼,周玉祥,唐润辉
目的:探讨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MSCTA的表现和分型。方法:收集我院确诊的21例SISMAD,利用CT平扫、增强薄层图像及后重建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Yun分型:Ⅰ型12例,Ⅱa型2例,Ⅱb型7例,Ⅲ型0例;21例SISMAD病变处近端瘤样扩张;破口内径平均值(3.5±0.2) mm,距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开口长度范围9~25 mm;13例破口位于真腔的腹侧,5例位于真腔的左侧,3例位于真腔的右侧;破口处假腔大于真腔,远端真腔大于假腔, 14例真假腔同步强化,7例假腔破口近端强化;7例血管壁见钙化斑,其中1例钙化斑内移。5例平扫见弧形高密度,血管周围间隙渗出、模糊。结论:MSCTA能够清晰显示SISMAD的征象并进行分型,综合CT平扫、增强薄层图像及后重建技术进行分析诊断和鉴别诊断,从而有效减少漏诊、误诊。
2017 Vol. 28 (2): 109-111 [
摘要
] (
695
)
HTML
(1 KB)
PDF
(0 KB) (
186
)
112
MRI在评估直肠癌局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戴 鑫,徐 青,余 静,李 燕,施海彬
目的:分析直肠癌区域淋巴结的MRI影像学表现,评价MRI在评估直肠癌局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12月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94例直肠癌患者的MRI图像,观察并记录目标淋巴结的短径、边界、信号、ADC值及周围脂肪信号,以病理诊断转移淋巴结阳性为标准进行分组。对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的边界、信号、周围脂肪信号进行卡方检验,短径和ADC值进行t检验。对有统计学意义的诊断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诊断价值。结果: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边界、信号及周围脂肪信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的短径分别为(6.25±2.25) mm和(4.80±1.38)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短径、边界、信号、周围脂肪信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淋巴结边界诊断价值最高,其次为周围脂肪信号、信号和短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798、0.770、0.710。结论:综合分析直肠周围淋巴结短径、边界、信号特点及周围脂肪信号对诊断转移淋巴结有较大作用,其中边缘、周围脂肪信号的作用最为显著,信号、短径也有助于提高 诊断。
2017 Vol. 28 (2): 112-115 [
摘要
] (
876
)
HTML
(1 KB)
PDF
(0 KB) (
201
)
116
多模态MRI技术对早期前列腺癌的应用研究
章绪辉,梁 文,全显跃,张序昌,林 婷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技术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前列腺MRI检查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00例,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行T2WI、DWI和DCEI检查。组合上述3种检查形成以下4种方案:方案1:T2WI;方案2:T2WI+DWI;方案3:T2WI+DCEI;方案4:T2WI+DWI+DCEI。对影像与病理对照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Z检验比较各组方案的曲线下面积(AUC),并计算各组方案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4种检查方案中,方案4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最高,分别为92.6%、87.0%及90%,方案1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最低,分别为68.5%、63.0%及66%。各组方案AUC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方案4:0.916、方案2:0.908、方案3:0.870、方案1:0.697,方案1与方案2、方案3及方案4间的AUC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方案2、方案3及方案4间两两比较AU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2WI+DWI,T2WI+DCEI和T2WI+DWI+DCEI对早期前列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T2WI+DWI较T2WI+DCEI临床应用价值更高,而T2WI+DWI+DCEI诊断能力最强。
2017 Vol. 28 (2): 116-119 [
摘要
] (
797
)
HTML
(1 KB)
PDF
(0 KB) (
177
)
120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和直肠指诊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龚继军,刘 俐,薛 敏,石 宇,吴国儒,张 雁,陶令之
目的: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TQ)是一种检测组织硬度的新技术。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VTTQ和直肠指诊(DRE)之间对于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效能。方法:VTTQ用于检测60例BPH和疑似PCa患者,每一个病灶通过声辐射脉冲(ARFI)激发并测量相应病变的剪切波速(SWV)值。测值与病理结果对照,对VTTQ和DRE鉴别PCa和BPH之间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PCa和BPH组织的SWV值(m?蛐s)明显大于正常前列腺组织(2.97±0.42,2.61±0.47,2.46±0.52),差异有显著性。在ROC曲线中,以SWV>2.87 m?蛐s为诊断标准,VTTQ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而DRE是0.67。VTTQ诊断PC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0.0%,66.7%,74.3%,72.0%,79.2%,而DRE分别为57.5%,52.3%,62.5%,57.0%,62.1%。结论:VTTQ可以有效地检测前列腺结节病变的硬度,在鉴别PCa和BPH方面比DRE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2017 Vol. 28 (2): 120-122 [
摘要
] (
671
)
HTML
(1 KB)
PDF
(0 KB) (
214
)
妇产影像学
123
IVF-ET中内膜整理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经阴道三维超声评价
陈 玲1,于姣姣2,胡 兵1,赵 云2
目的: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评价子宫内膜整理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探讨内膜整理术对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的价值。方法:采集在我院IVF-ET反复失败3次以上且具有子宫内膜整理术的适应症患者103例,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其中施行子宫内膜整理手术的55例患者分为整理组,其余未做过子宫内膜整理术的48例患者分为未整理组。采用经阴道三维超声分别于HCG日、ET日检测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容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血流参数(S?蛐D、PI、RI、VI、FI、VFI),于2周后超声检查两组患者宫内情况并追踪妊娠结局。结果:整理组与未整理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HCG日、ET日子宫内膜容积、厚度无差异(P>0.05),子宫内膜血流参数S?蛐D、PI、RI均低于未整理组(P<0.05);ET日整理组FI值高于未整理组(P<0.05)。整理术前后ET日子宫内膜血流参数S?蛐D、RI、FI有统计学差异(P<0.05)。内膜整理组的种植成功率和临床妊娠率高于未整理组。结论:子宫内膜整理术有助于改善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灌注,进而可以对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成功率有帮助。
2017 Vol. 28 (2): 123-126 [
摘要
] (
547
)
HTML
(1 KB)
PDF
(0 KB) (
220
)
127
胎儿外耳的产前超声观察
周巧兰,王凤兰,董建敏,张惠娟,李 静,张雪松
目的:探讨胎儿外耳的产前超声观察。方法:随机选择11~14孕周、16~20孕周、24~28孕周、32~36孕周的胎儿400例,应用产前超声多切面、多角度观察胎儿双侧外耳的情况,总结超声扫查胎儿外耳的显示率、最佳时期、探查切面。结果:胎儿外耳的显示例数与孕周呈负相关(r=-0.994,P=0.006),随着孕周的增加外耳显示率降低,11~14孕周胎儿外耳的显示率最高,达100%, 32~36孕周最低;11~14孕周以乳突切面冠状位扫查和经枕骨大孔切面冠状位扫查显示率最高,其余孕周以左右颞骨旁矢状切面最易探查胎儿外耳,经乳突切面冠状位、经枕骨大孔切面冠状位和左、右颞骨旁矢状切面外耳获取数与孕周呈负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242.239-5.674X(r=0.938,P=0.018);Y=242.092-5.547X(r=0.944,P=0.016);Y=194.375-1.392X(r=0.605,P=0.021)。从外耳轮廓获取数看,16~20孕周及24~28孕周最能观察出胎儿耳廓形态,而11~14孕周胎儿显示差,但各孕周胎儿耳廓形态总获取率比较,χ2=24.00,P=0.293。结论:不同孕周产前超声对胎儿外耳的显示率不同,以11~14孕周胎儿外耳的显示率最高,随着孕周增加,显示率下降。
2017 Vol. 28 (2): 127-129 [
摘要
] (
733
)
HTML
(1 KB)
PDF
(0 KB) (
240
)
肌肉骨骼影像学
130
肩袖全层撕裂不同亚型术前超声诊断价值
韩 洋,刘 亮,赵 峰,陈 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肩袖全层撕裂亚型诊断的术前应用价值。方法:用过高频超声将冈上肌腱全层撕裂分为4型,并与肩关节镜进行对比观察,评价超声诊断冈上肌腱撕裂分型的符合率,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65例患者的71个肩关节中,超声发现冈上肌腱全层撕裂65个,经手术证实冈上肌腱全层撕裂67个,超声低估撕裂程度3个,高估1个。在67个全层型撕裂中L型27个,全层U型17个(其中双U+L型1个),巨大撕裂15个,新月型8个。超声诊断冈上肌腱全层撕裂的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75%,总符合率为94.4%。结论:高频超声可以很好的对肩袖全层撕裂进行术前分型,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2017 Vol. 28 (2): 130-132 [
摘要
] (
688
)
HTML
(1 KB)
PDF
(0 KB) (
197
)
介入影像学
133
经腘动脉入路逆行治疗同侧股腘动脉长段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郑加贺,畅智慧,王传卓,刘兆玉,郭启勇
目的:探讨经腘动脉入路逆行治疗同侧股腘动脉长段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腘动脉入路逆行治疗股腘动脉长段CTO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腘动脉穿刺技术成功率、血管开通率、并发症和近期疗效。结果:腘动脉穿刺技术成功率及血管开通率均为100%,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2±0.13上升为0.82±0.15(P<0.05)。5例出现腘动脉穿刺点相关并发症,其中腘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腘动静脉瘘1例,穿刺点周围血肿3例。术后6月4例出现支架再狭窄或闭塞,支架一期通畅率为84.6%(22/26)。结论:经腘动脉入路逆向开通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可作为股腘动脉长段CTO顺行开通失败后的首选补救手段。
2017 Vol. 28 (2): 133-136 [
摘要
] (
782
)
HTML
(1 KB)
PDF
(0 KB) (
158
)
影像技术学
137
超声灰阶调节技术有助于判断甲状腺结节性质
张高松,郑 慧
目的:探索一种能够让声阻抗系数接近的两组织界面能清晰显示的技术。方法:随机选择77例拟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或穿刺的患者,每一例患者在术前超声检查时,先采用常规检查法得出TI-RADS诊断,并录入对照组,再采用常规结合灰阶调节技术法得出TI-RADS诊断,并录入干预组。将两组超声诊断绘制成表格,随访每一例患者的术后病理报告。结果:对比两组超声诊断与病理报告的符合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后可以认为常规结合灰阶调节技术法判断甲状腺结节性质较常规检查法在正确率、特异度和敏感度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局部灰阶调节技术能帮助超声医生判断甲状腺结节的性质。
2017 Vol. 28 (2): 137-139 [
摘要
] (
677
)
HTML
(1 KB)
PDF
(0 KB) (
179
)
140
双源CT肺动脉成像双能量与单能量扫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
罗显丽,李邦国,刘 盼,孙 辉,黄婷婷,王 梦,张雪梅
目的:评估双源CT肺动脉成像双能量扫描与常规扫描(单能扫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讨双源CT肺动脉成像合适的扫描方案。方法:收集临床怀疑肺栓塞并行flash双源CT肺动脉成像患者235例,按扫描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A、B、C 3组,A、B两组为双能量扫描,A组(77例,80/Sn140 kV);B组(80例,100/Sn140 kV),C组为常规扫描(78例,Care kV选择输出管电压)。测量3组肺动脉1~3级分支、背部肌肉CT值及背景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同时对3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统计分析3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双上叶肺动脉CT值与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于C组;其余肺动脉CT值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背景噪声较其他两组高,相应的SNR及CNR低于其他两组(P<0.05)。3组图像质量均满足肺栓塞诊断要求,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良好(1~2分)的比例超过90%,且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DIvol、DLP、ED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中ED较C组减少46.8%。结论:与常规扫描相比,双源CT肺动脉成像双能量扫描(80/Sn140 kV)可以在图像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明显减低X线辐射剂量。
2017 Vol. 28 (2): 140-144 [
摘要
] (
752
)
HTML
(1 KB)
PDF
(0 KB) (
205
)
综述
145
MRI不同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评价的应用进展
熊发奎,龚良庚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所以早期疗效的评价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MRI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MRI不同技术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评价进行综述。
2017 Vol. 28 (2): 145-147 [
摘要
] (
724
)
HTML
(1 KB)
PDF
(0 KB) (
423
)
病例报告
148
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1例
杨 佳,吕圣秀,李春华
2017 Vol. 28 (2): 148-149 [
摘要
] (
802
)
HTML
(1 KB)
PDF
(0 KB) (
171
)
150
胃炎性纤维性息肉的MDCT表现1例
蔡二朋,黄国权,汪健文,赵 剑
2017 Vol. 28 (2): 150-151 [
摘要
] (
563
)
HTML
(1 KB)
PDF
(0 KB) (
194
)
151
早孕期超声诊断全前脑并独眼、喙鼻畸形1例
何丽红,査晓霞
2017 Vol. 28 (2): 151-152 [
摘要
] (
2869
)
HTML
(1 KB)
PDF
(0 KB) (
171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