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7年 28卷 5期
刊出日期:2017-05-20

中枢神经影像学
头颈部影像学
乳腺影像学
腹部影像学
妇产影像学
肌肉骨骼影像学
影像技术学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中枢神经影像学
305 壳核背外侧异常信号在鉴别P型多系统萎缩与帕金森病中的诊断价值
郑奎宏1,戚晓昆2,刘建国2,郭 勇2,黄敏华2,马 林1
    [摘要]  目的:评价壳核背外侧异常信号在鉴别P型多系统萎缩(MSA-p)与帕金森病(P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确诊的MSA-p型患者(MSA-p组)、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PD患者(PD组)行头颅常规MRI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对各组每例患者的壳核萎缩、壳核背外侧弥散加权低信号及壳核背外侧裂隙征进行评价。结果:所有志愿者均顺利完成了上述检查,壳核异常信号常常见于MSA-p型患者。壳核萎缩征见于60%(6/10)MSA-p型患者,只见于10%(2/20)PD患者。MSA-p组80%(8/10)可见到壳核背外侧裂隙样T2加权高信号及弥散加权低信号征,明显高于PD组(0/20)。壳核背外侧异常信号在鉴别MSA-p与PD中的特异度达到100%,敏感度达80%。结论:壳核背外侧裂隙样T2加权高信号及弥散加权低信号是鉴别MSA-p与PD的特异性征象,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7 Vol. 28 (5): 305-308 [摘要] ( 754 ) HTML (1 KB)  PDF  (0 KB)  ( 138 )
309 SWI与3D-PCASL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的预测研究
许开喜,丰广魁,马先军,陈新建,左涛生,卞光荣,王 金,胡方云,吴常征
    [摘要]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三维的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PCASL)评价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HT),预测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急性脑梗死(<72 h)均行常规MRI、3D-PCASL及SWI检查,利用SWI评估HT的类型,结合3D-PCASL获得梗死和HT区及病灶周围脑血流量(CBF)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54例急性脑梗死中有19例HT,其中出血性梗死(HI)型13例(HI-1型9例、HI-2型4例),脑血肿形成(PH)型6例(PH-1、2型各3例),HI和PH型的病灶区及病灶周围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均值区分别为(32.787±10.876) mL/(100g·min)、(26.655±19.325) mL/(100g·min),(26.033±10.930) mL/(100g·min)、(28.984±11.019) mL/(100g·min),HI和PH型的病灶区的r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66,P=0.000,<0.01,t=0.834,P=0.041,<0.05)。在54例急性脑梗死中,病灶内及周围高灌注出血分别占42.8%、50%,正常灌注区及周围出血分别占50%、37.5%,低灌注区及周围分别占31.7%、28.1%,急性脑梗死与HT病灶区及周围低、正常、高灌注的进行t检验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t=0.658,P=0.002,<0.01)。结论:SWI与3D-PCASL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和HT病灶内及周围量化分析rCBF变化情况,对急性脑梗死HT预测,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7 Vol. 28 (5): 309-314 [摘要] ( 732 ) HTML (1 KB)  PDF  (0 KB)  ( 376 )
315 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动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 冰1,刘 筠2,廉凯茜3,许 亮2,郝彩仙2,董龙春2
    [摘要]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诊断急性脑梗死责任动脉血栓、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在3.0T MR扫描仪上行常规MRI、DWI、MRA和SWI检查。采用SWI-mIP图观察颅内动脉血栓。将动脉血栓在SWI上的显示定义为血管磁敏感征(SVS)。运用统计学分别计算SVS与急性梗死灶面积、入院时临床NIHSS评分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16例显示SVS阳性,阳性率为50%。SVS与MRA显示的动脉病变区位置吻合,并主要发生在大脑中动脉近段。SVS阳性患者急性梗死灶面积大于SVS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S的显示与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近期预后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SWI能提供急性脑梗死灶的责任动脉血栓,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评估病情及预后提供客观的影像学证据,SWI可常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
    ?眼关键词?演  脑梗塞;血栓形成;磁共振成像 
2017 Vol. 28 (5): 315-317 [摘要] ( 786 ) HTML (1 KB)  PDF  (0 KB)  ( 169 )
318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低频振幅研究
颜剑豪,汪天悦,李 盟,黎 超,夏丽坤,尹 毅,詹文峰,江桂华
    [摘要]  目的:探究三叉神经痛(TN)患者静息状态下全脑范围内的局部功能活动变化。方法:基于30例TN和20例正常被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运用低频振幅(ALFF)数据分析方法,采用双样本t检验统计比较两组被试低频振幅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N患者在左侧颞下回、左侧梭状回的ALFF值降低,左侧眶内额上回、左侧补充运动脑区增高。结论:ALFF分析揭示了TN患者存在的局部脑区异常活动,这些异常可能与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及情感处理有关。
2017 Vol. 28 (5): 318-320 [摘要] ( 648 ) HTML (1 KB)  PDF  (0 KB)  ( 186 )
       头颈部影像学
321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价A型肉毒毒素注射咬肌中的应用
刁雪红,郭 妤,陈 悦,金佳美,陈 璐,詹 嘉
    [摘要]  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评估A型肉毒毒素注射咬肌瘦脸的治疗效果。方法:20例咬肌肥大患者,共40侧咬肌,接受A型肉毒毒素注射前后分别行二维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常规超声测量松弛状态和收缩状态下咬肌的厚度,SWE于两种状态下评估咬肌硬度,通过随访记录注射前、注射后1周、1月、3月、6月的各项指标,评价SWE在A型肉毒毒素注射咬肌中治疗效果评估的价值。结果: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1周开始,无论是松弛状态还是收缩状态下咬肌厚度均减小,硬度减低,3月随访测量变化最明显,咬肌厚度明显缩小,松弛状态下平均缩小约22.2%±4.2%,收缩状态下平均缩小约22.8%±5.3%,肌硬度也明显下降,松弛状态下杨氏模量值平均缩小约19.5%±3.4%,收缩状态下平均缩小约60.4%±5.8%,6月时厚度及硬度开始恢复。结论:SWE用于动态观察咬肌的肌张力,结合其厚度变化,定量评价A型肉毒毒素注射瘦脸的药物疗效,为二次注射提供最佳的时间与剂量参考。
2017 Vol. 28 (5): 321-323 [摘要] ( 663 ) HTML (1 KB)  PDF  (0 KB)  ( 134 )
       乳腺影像学
324 初步探讨乳腺硬化性腺病超声分类的应用价值
蔡清源,谢思培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硬化性腺病(SA)的超声分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23例乳腺SA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对病灶的内部回声、边界、周围高回声晕、钙化灶、形态、边缘以及内部Adler血流分级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初步归纳分类为局限型SA(LSA)与结节形成型SA(TSA)。结果:①LSA患者的平均年龄小于TSA;②SA患者误诊为恶性病变达21.74%;③在周围高回声声晕、钙化灶和内部血流上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0.812、0.584、0.606,P>0.05);在内部回声、形态、边缘、边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0、0.000、0.001、0.034,P<0.05)。结论:进一步提高对乳腺SA超声分型的声像图认识,对乳腺S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17 Vol. 28 (5): 324-326 [摘要] ( 710 ) HTML (1 KB)  PDF  (0 KB)  ( 160 )
327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MRI特征分析
孙双燕,杨长良,黄志成,南英姬,隋长平,赵继红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MRI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病人的术前乳腺MRI图像,包括强化方式、肿块样病灶强化后形态、边缘、内部强化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伴随征象。同时记录免疫组化指标ER、PR、HER-2的受体表达情况及Ki-67水平,按照乳腺癌分子亚型分类,分成 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以χ2检验比较各分子亚型间MRI表现的差异,采用交叉列联表方法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Luminal A型32例(23.0%),Luminal B型76例(54.7%),HER-2阳性型14例(10.1%),TNBC 17例(12.2%)。肿块样强化病变119例,非肿块样病变20例。肿块样强化病变中,病变的边缘与分子亚型呈低度相关(C=0.360,P=0.008),内部强化特征与分子亚型呈中度相关(C=0.442,P=0.001),TIC类型与分子亚型呈低度相关(C=0.318,P=0.019),而病灶的形态及伴随征象与分子亚型无相关性(C=0.065,P=0.791)。结论: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MRI变现各异,分子亚型与部分MRI征象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术前MRI检查有助于初步判定预后及初步确定治疗方案。
2017 Vol. 28 (5): 327-330 [摘要] ( 895 ) HTML (1 KB)  PDF  (0 KB)  ( 157 )
331 青年女性乳腺癌特征及影像检查手段效能评价
刘丹青1,张 伟1,王慧颖1,韩 露2,吕冬君1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青年(≤35岁)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分析其表现特点,评价目前各种影像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5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174例,共180个恶性病灶,平均年龄31.6岁,174例患者中89例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174例均行乳腺超声检查,21例行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首发症状、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免疫组化结果、淋巴结转移率、乳腺影像检查表现特点及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的分类,对比性分析各项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其联合诊断率。结果: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症状以无意间或体检发现乳腺肿块为主(94/174,54.0%),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148/180,82.2%),且以高级别(Ⅱ、Ⅲ级)为主(118/148,79.7%及20/148,13.5%);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高(55/140,39.3%),免疫组化结果中激素受体表达水平较低,雌激素受体(ER)阴性(63/174,36.2%),孕激素受体(PR)阴性(58/174,33.3%);免疫组化类型以Luminal A型为主(82/140,58.6%)。X线表现以肿块(伴钙化)为主(52/78,66.7%),肿块以高密度、不规则形、边缘模糊为主要表现特征。3种主要的检查手段中乳腺超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7.1%,乳腺X线为96.6%和87.6%,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为100%。结论:青年乳腺癌以无自觉症状的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以高级别(Ⅱ、Ⅲ级)的浸润性导管癌为主,淋巴结转移率较高,ER、PR表达阴性率高,免疫组化类型以Luminal A型为主。X线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形、边缘模糊的高密度肿块(伴钙化),乳腺超声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较高,可作为青年乳腺癌的主要筛查手段,当怀疑恶性病变时,应联合两种及以上的影像检查手段,以提高病变诊断的特异度,减少不必要的活检及手术。
2017 Vol. 28 (5): 331-336 [摘要] ( 881 ) HTML (1 KB)  PDF  (0 KB)  ( 156 )
337 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三阴性乳腺癌鉴别诊断中应用的初步探讨
黄小莉,王小燕,刘春鳞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26例患者共126个病灶及其周围组织的超声造影TIC。结果:TNBC病灶增强强度及曲线下面积均大于非TNBC(P<0.001),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0.807,初步界定当病灶增强强度>11.99时,其为TNBC可能性大(灵敏度88%,特异度80%),当病灶曲线下面积>684.31时,其为TNBC可能性大(灵敏度60%,特异度95%);TNBC组周围组织与非TNBC组周围组织对比,其基础强度较低,增强强度较大(P<0.05);与周围组织比较,TNBC组病灶的峰值强度、增强强度、上升支斜率、峰值减半差值时间、曲线下面积大于周围组织,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不同于非TNBC,其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基础强度与周围组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TIC定量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鉴别TNBC与非TNBC。
2017 Vol. 28 (5): 337-340 [摘要] ( 794 ) HTML (1 KB)  PDF  (0 KB)  ( 331 )
       腹部影像学
341 门脉期能谱CT技术对提高肝硬化门静脉成像质量的研究
黄瑞岁,丁 可,尹 华,韦 学,赵沁萍,何 飞
目的:探讨能谱CT技术对提高肝硬化患者门静脉成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明确有肝硬化病史的42例患者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平扫、动脉期采用常规螺旋扫描,门静脉期使用能谱扫描模式获得门静脉期最佳对比信噪比(CNR)单能图像和传统混合能量图像(QC图像),并行门静脉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测量两组图像中门静脉和肝实质的CT值、图像噪声,用肝实质作为对照测量门脉主干的CNR,并由两名具有10年以上腹部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在盲法条件下对2组重建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名医师对重建图像质量一致性评估采用Kappa检验。结果:门静脉最佳CNR单能图像能量水平集中在50~53 keV左右。最佳CNR单能图像上门静脉和肝实质的CT值、图像噪声和门静脉-肝实质的CNR(分别为(300.82±33.07) HU,(147.53±22.65) HU,26.48±3.87,5.87±1.35)均高于QC图像(分别为(150.05±27.36) HU,(98.96±16.33) HU,16.78±3.10,3.06±0.99),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名医师对最佳CNR单能重建图像质量评价一致性(Kappa值为0.759)高于QC重建图像(Kappa值为0.521);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17±0.72)分和(3.06±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能谱CT最佳CNR单能量图像能明显提高肝硬化门静脉与肝实质的CNR,使门静脉及其分支的图像质量显著提高。
2017 Vol. 28 (5): 341-344 [摘要] ( 970 ) HTML (1 KB)  PDF  (0 KB)  ( 144 )
345 双源CT小肠成像双能量虚拟平扫在炎性肠病的应用
蓝 星1,唐 皓2,周 帆3,周长圣2,黄 伟2
目的:探讨双源CT小肠成像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在炎性肠病(IBD)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临床确诊IBD患者的CT资料(31例克罗恩病、6例溃疡性结肠炎),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小肠成像检查,扫描包括常规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双能量扫描(100 kVp/210 mAs和Sn140 kVp/162 mAs)。利用Liver VNC软件处理得到动脉期、门静脉期2组虚拟平扫数据,并与常规平扫对比,比较三者在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病变肠段检出上的差异。结果:与常规平扫图像比较,动脉期及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上所有炎症肠段均能显示,且病变肠段范围无明显差异。两期虚拟平扫图像完全能满足诊断要求;观察到肠壁厚度、肠壁水肿、肠周渗出、肠管形态及引流区淋巴结大小等无明显差异。虚拟平扫CT值在病变肠壁、引流区淋巴结等略低于常规平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虚拟平扫图像噪声低于真实平扫(P<0.05),信噪比高于常规平扫图像(P<0.05);两位医师对虚拟平扫图像质量评分均≥3分,双期虚拟平扫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平扫、双能量动脉期、双能量静脉期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93,P=0.374);与常规三期扫描相比,采用两期双能量扫描辐射剂量减少约32.97%。结论:对于IBD,双源CT小肠造影双能量虚拟平扫可以在降低辐射剂量、减少辐射损伤的同时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可作为IBD诊断的常用方法。
2017 Vol. 28 (5): 345-349 [摘要] ( 873 ) HTML (1 KB)  PDF  (0 KB)  ( 132 )
       妇产影像学
350 CT灌注成像预测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后预后高危因素的初步研究
殷 亮,雷军强,郭吉刚,翟亚楠,窦 郁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后预后高危因素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并手术的51例宫颈鳞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是否存在预后高危因素及短期预后将其分为无高危因素组(n=36,70.59%)和高危因素组(n=15,29.41%),对两组的CT灌注参数及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对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后预后高危因素的影响。结果:高危因素组中BF、化疗后肿瘤最大直径大于无高危因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预后高危因素呈正相关(r=0.420,P=0.002;r=0.296,P=0.035)。FIGO分期、病理分级和化疗前肿瘤最大直径、BV、permeability、TTP与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预后高危因素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显示BF为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预后高危因素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能够对其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AUC=0.810,P=0.001,95%CI(0.682~0.918)。结论:BF对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后是否存在预后高危因素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当BF≥46.64 mL/(100 mL·min)时,预测预后高危因素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6.67%(13/15)、94.44%(34/36)和92.16%(47/51)。
2017 Vol. 28 (5): 350-353 [摘要] ( 603 ) HTML (1 KB)  PDF  (0 KB)  ( 241 )
       肌肉骨骼影像学
354 2 196例成人踝关节骨折X线分析
王 勇1,史 亮2,曹 磊2,吴文娟2,崔志刚3
目的:分析成人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规律,包括骨折类型及分布,探讨与受伤机制的关系。并统计易漏诊骨折及漏诊率。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3年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成人新发踝关节骨折病例纳入统计范畴;用Danis-Weber分型和Lauge-Hansen分型进行骨折分型、分期统计。结果:踝关节骨折共2196例,其中以Weber A型占30%,Weber B型占42%,Weber C型占20%,垂直压缩骨折占8%;16~50岁年龄段男性及50岁以上年龄段女性构成两个骨折高峰人群,分别占踝关节骨折发生比率的39%和22%。后踝、高位腓骨、胫骨前外下缘处骨折容易发生漏诊,漏诊共24例。漏诊率为1.1%。结论:青壮年男性及老年女性为两个踝关节骨折高发群体。Danis-Weber分型结合Lauge-Hansen分型可帮助医师分析骨折致伤机制,预测骨折可能涉及范围,从而减少骨折漏诊,提高诊断准确性。
2017 Vol. 28 (5): 354-358 [摘要] ( 895 ) HTML (1 KB)  PDF  (0 KB)  ( 156 )
359 二维高频超声及能量多普勒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肩袖结构异常改变
陶文晖,张宇虹,张 萍,苏本利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高频超声及能量多普勒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不同病程患者肩袖结构回声及血流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0例T2DM患者,分为2组:病程≤10年(B组)30例;病程>10年(C组)30例。另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A组)。分别应用二维高频超声及能量多普勒观察3组肩袖结构各肌腱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的回声及血流情况,测量冈上肌腱(SUP)、肱二头肌长头肌腱(BT)、肩胛下肌腱(SUB)、冈下肌腱(INF)的厚度。结果:正常各肌腱长轴均显示为以纤细低回声区所间隔的多个互相平行的细线样强回声的索条样结构;B组中SUP、C组中SUP、BT、SUB、INF与A组相比,出现内部回声减低、不均匀、边缘不规则等内部回声异常的比率均增加(P<0.05);B组、C组各肌腱内发现钙化灶比率均大于A组(P<0.05);C组中BT出现腱旁组织异常的比率大于A组(P<0.05); B、C组各肌腱厚度与A组相比均增加(P<0.05);右侧C组中SUP、BT与B组相比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BT双侧对比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肌腱内1级血流信号比率最高,各级血流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维高频超声以及能量多普勒可以客观评价T2DM不同病程患者肩袖结构的回声改变、厚度以及内部血流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7 Vol. 28 (5): 359-362 [摘要] ( 547 ) HTML (1 KB)  PDF  (0 KB)  ( 122 )
       影像技术学
363 靶向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分子成像研究
曹学良1,付 鹏2,姜廷军1,栾 厦1,赵长久1
目的:探讨99mTc标记针对靶向趋化因子受体4(CXCR4)mRNA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分子探针用于乳腺癌荷瘤裸鼠基因显像的价值。方法:以双功能螯合剂HYNIC为螯合物对以CXCR4 mRNA某段序列为靶点的siRNA及人无关基因序列为靶点的对照siRNA进行99mTc标记,对其标记率、放化纯及稳定性进行分析。30只乳腺癌荷瘤裸鼠,建立的人乳腺癌MDA-MB-231裸鼠肿瘤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进行99mTcO4-、99mTc-HYNIC-siRNA(干扰组)和99mTc-HYNIC-siRNA(对照组)肿瘤显像。测量并计算每个时间点的(T/M)的比值。所得测量数据使用方差分析和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扰组的99mTc标记率为(61.26±2.47)%,对照组的99mTc标记率为(60.85±2.76)%。干扰组和对照组经纯化后,放化纯均达90%以上。干扰组和对照组分别溶于37℃的PBS和正常人新鲜血清中30 min和120 min后,性质保持稳定。注射不同探针后1 h,4 h及10 h时,干扰组T/M比值分别为3.486±0.145、4.574±0.222和6.608±0.366;对照组分别为1.286±0.189、1.348±0.204和1.354±0.238;游离99mTcO4-组分别为1.317±0.164、1.322±0.159和1.401±0.145,在每个成像时间点,3组之间出现的T/M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扰组在1 h、4 h、10 h各时间点的T/M比值与对照组及游离99mTcO4-组之间相比有差异,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29.20、33.84、38.07, t游离=31.29、37.61、41.86,P均<0.01),而对照组各时间点的T/M比值与游离99mTcO4-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92、0.318、0.533,P均>0.05)。结论:以99mTc标记的siRNA探针可特异性聚集于乳腺癌荷裸鼠肿瘤模型的肿瘤组织,为特异性诊断乳腺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2017 Vol. 28 (5): 363-367 [摘要] ( 777 ) HTML (1 KB)  PDF  (0 KB)  ( 164 )
       综述
368 胎儿侧脑室扩张的产前影像学诊断及预后
杨午博,张 军
胎儿侧脑室扩张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超声可以早期发现,并动态监测宫内转归。MRI对胎脑发育的评价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可以弥补超声不足,进一步判断扩张程度,寻找病因及伴发畸形,而且也是出生后患儿预后评价的主要手段。胎儿侧脑室扩张程度不同,其预后不同。侧脑室宽度<12 mm的胎儿预后良好,对于宫内未完全转归的胎儿应重视出生后的远期随访。
2017 Vol. 28 (5): 368-371 [摘要] ( 715 ) HTML (1 KB)  PDF  (0 KB)  ( 105 )
       短篇论著
372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根处蛛网膜下腔的MRI定量评估
陈 成1,郑 鲁2,李雅斌2,张谦生2,楚燕飞2,姚智强2,刘 华2,刘轶刚2,刘 博2,王兴克2,刘 妍2
2017 Vol. 28 (5): 372-373 [摘要] ( 678 ) HTML (1 KB)  PDF  (0 KB)  ( 218 )
374 超声观察尿道旋转角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
肖 汀,张新玲,杨丽新,毛永江,黄泽萍,甘宜鑫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观察尿道旋转角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5年11月经临床诊断为SUI女性患者260例为病例组,同时选择无症状女性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尿道旋转角(URA)的情况,评估URA在SUI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患者URA大小(57.0±26.9)°,对照组患者URA大小(32.3±13.3)°,两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得出,当以URA 45°作为诊断SUI的截断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771,敏感度为66.8%、特异度为85.0%。结论:尿道旋转角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诊断截断值的确定有助于临床对SUI患者的诊断及评估。
2017 Vol. 28 (5): 374-375 [摘要] ( 772 ) HTML (1 KB)  PDF  (0 KB)  ( 173 )
       病例报告
376 幕下乳头状脑膜瘤1例
马 桢,程敬亮,张 勇,汪卫建,任 琦
2017 Vol. 28 (5): 376-377 [摘要] ( 666 ) HTML (1 KB)  PDF  (0 KB)  ( 167 )
377 鞍区原发卵黄囊瘤1例
许 珂,张 勇,程敬亮,汪卫建
2017 Vol. 28 (5): 377-378 [摘要] ( 586 ) HTML (1 KB)  PDF  (0 KB)  ( 128 )
378 肾多形性未分化肉瘤1例
黄嘉怡,陈 龙,谭 珍,钟 兴
2017 Vol. 28 (5): 378-379 [摘要] ( 675 ) HTML (1 KB)  PDF  (0 KB)  ( 141 )
380 囊性成人型肾母细胞瘤伴尿瘘1例
邓锡佳,刘爱连,陈丽华,张丽芝,孔界男
2017 Vol. 28 (5): 380-380 [摘要] ( 507 ) HTML (1 KB)  PDF  (0 KB)  ( 250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