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8年 29卷 1期
刊出日期:2018-01-20
中枢神经影像学
头颈部影像学
乳腺影像学
心脏、血管影像学
腹部影像学
妇产影像学
肌肉骨骼影像学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中枢神经影像学
1
大脑皮层弥漫性星形细胞瘤MRI分析
王朝晖,高培毅
目的:研究大脑皮层弥漫性星形细胞瘤(Diffuse astrocytoma,DA)的MRI表现。方法:收集21例主体位于大脑皮层并经病理证实的NOS型DA患者的术前常规MRI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21例,23个病灶,额叶最多(16例)。长T1长T2信号囊性肿块最多见(约65%),少数表现为囊实性肿块或脑回肿胀,可伴有皮层下斑片状异常信号;瘤周水肿多为无至轻度,增强后多不强化。1例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Gemistocytic astrocytoma,GemA)体积较大,长径约6 cm,表现为囊实性肿块,瘤周水肿中度,增强后实性部分片状中度强化;2个额叶病灶压迫颅板,表现为T1WI颅板局部变薄并信号减低; 结论:大脑皮层NOS型DA囊性肿块比例较高,熟悉此特征将有利于诊断、鉴别诊断和对预后的判断。
2018 Vol. 29 (1): 1-3 [
摘要
] (
810
)
HTML
(1 KB)
PDF
(0 KB) (
321
)
头颈部影像学
4
颅颈交界区及可动脊柱脊索瘤的影像表现分析
张立华,袁慧书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及可动脊柱脊索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此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5例病理确诊脊索瘤部位、骨质破坏类型、椎旁及椎管内侵犯情况并与进行病理对照。结果:76%位于颈椎,16%位于颅颈交界区,7%位于腰椎;46例位于骨内,5例位于椎管内,4例位于椎旁;45%骨破坏位于椎体,27%椎体和附件均累及,16%累及枕骨斜坡及C1,2%位于附件;32例伴骨质硬化,5例骨破坏不明显;62%连续累及2个或以上椎体,向椎旁及椎管内侵犯占87%,伴椎间孔扩大占22%,11%呈哑铃形;95%为经典型,去分化型和软骨型占5%。结论:发生于可动脊柱的脊索瘤主要位于颈椎,可侵犯邻近多个椎体,易向椎旁及椎管内侵犯;肿瘤位于椎管内、椎旁、呈哑铃状生长及不伴骨质破坏的脊索瘤相对少见。
2018 Vol. 29 (1): 4-7 [
摘要
] (
722
)
HTML
(1 KB)
PDF
(0 KB) (
232
)
8
超声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系数预测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张高松
目的:探索一种可以较为客观、准确、实用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系数预测法。方法:2013年5月—2016年2月在六安市中医院外科系统的所有被检测出甲状腺结节并住院手术的305例患者的417个结节,以预实验选定的11个超声征象作为自变量,以结节病理性质作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得出回归常数项和偏回归系数,经检验后,带入公式 P=en(1+en),n=β0+β1X1+......+βpXp,得出单个结节的恶性风险系数预测公式。计算出本次试验所有结节的恶性风险系数,随访每一例实验病例病理报告,绘制ROC曲线,并确定cut-off值。将恶性风险系数预测公式和cut-off值应用于临床6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诊断并随访病理报告,计算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系数预测公式预测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部分指标如下:正确率89.1%;灵敏度91.7%;特异度88.5%;Youden指数80.2%等。结论: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系数预测公式是一种能较为易行、准确、客观和可量化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评估工具。
2018 Vol. 29 (1): 8-10 [
摘要
] (
692
)
HTML
(1 KB)
PDF
(0 KB) (
353
)
乳腺影像学
11
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癌ADC值、Ki67指数的对比分析
李 芹,牛庆亮,杜汉旺,郑召龙,朱亚宁
目的:探讨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癌ADC值、Ki67的表达情况,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1例非特殊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或穿刺前均行常规MRI、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术后标本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并获得Ki67指数,分别比较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癌ADC值、Ki67的差异性,并分析两组病例ADC值与Ki67指数的关系。结果:肿块型乳腺癌(60/91)与非肿块型乳腺癌(31/91)Ki67指数分别为(32.42±14.943)%、(25.81±10.416)%,两者之间差异性显著(t=2.200,P<0.05);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癌ADC值分别为(0.575±0.215)×10-3 mm2/s和(1.14±0.718)×10-3 mm2/s,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80,P<0.05)。在非肿块型乳腺癌中,浸润性癌较导管原位癌ADC值更低,两者差异性显著(P<0.05)。无论在非肿块型还是肿块型乳腺癌,其ADC值与Ki67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与非肿块型乳腺癌相比,肿块型乳腺癌表现出更高的Ki67指数和更低的ADC值;非肿块型乳腺癌中浸润性乳腺癌具有低ADC值;但在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癌中ADC值与Ki67均无显著相关性。
2018 Vol. 29 (1): 11-13 [
摘要
] (
867
)
HTML
(1 KB)
PDF
(0 KB) (
151
)
心脏、血管影像学
14
左心房容积指数及应变评价二尖瓣成形术后左心房逆向重构
焦晓芳,陈 昕,张婷婷,张 静,张 艺,杨 军
目的:应用左心房容积指数和应变参数评价二尖瓣脱垂手术后左心房逆向重构。方法:选择25例拟行二尖瓣成形术的二尖瓣脱垂患者为病例组,根据左心房前后径大小分为两个亚组,左心房前后径≤45 mm的为I组(n=10),左心房前后径>45 mm的为Ⅱ组(n=15),于术前3天、术后2周及3月应用Simpsion双平面法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reA),计算术后容积变化率;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房峰值应变(PALS)、舒张早期纵向应变(ALSE)、和左心房收缩峰值应变(PACS)。选择同期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二尖瓣脱垂患者LAVmax、LAVpreA、LAVmin升高,PALS、ALSE、PACS减低;LAVmax、LAVpreA、LAVmin于术后2周和3月时均降低,但PALS、ALSE、PACS在术后2周降低,3月时升高;术前LAVImax、PALS、PACS与术后容积变化率相关。结论:术前LAVImax、PALS和PACS与术后左心房逆向重构相关。
2018 Vol. 29 (1): 14-17 [
摘要
] (
896
)
HTML
(1 KB)
PDF
(0 KB) (
292
)
18
三维超声心动图预测STEMI再灌注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徐 荣,尹小花,王 静,封 岚,周 洁,王迎春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预后情况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1月就诊于我院经PCI治疗的STEMI患者70例,记录其一般临床资料。于再灌注治疗后第3天和治疗后1月,采集患者面积应变(AS)、周边应变(CS)、纵向应变(LS)以及径向应变(RS)等3D-STI检测指标。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预后良好的患者定义为A组,预后不良的患者定义为B组,分析A、B两组基本资料、心脏彩超值、再灌注治疗后第3天及1月后的AS、CS、LS、RS数值差异;做生存曲线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3D-STI预测STEMI患者再灌注预后的能力;ROC曲线显示AS、CS、LS及RS预测STEMI再灌注预后情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A组患者术后proBNP、TN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显著大于B组,且治疗后第3天及治疗后1月的AS、CS、LS及RS的数值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及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治疗后第3天及1月的AS、治疗后第3天的LS、治疗后第3天及1月的RS明显影响STEMI患者预后情况,A、B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AS、治疗后1月AS、治疗后第3天LS、治疗后第3天RS及治疗后1月R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6、0.799、0.798、0.743、0.790,5个指标差异近似,均能较好预测再灌注治疗患者的预后情况。结论:治疗后第3天AS及治疗后1月的AS、治疗后第3天的LS、治疗后第3天及治疗后1月的RS等3D-STI检测指标能较好的评价STEMI再灌注患者的预后情况,有望作为早期监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患者预后风险的指标之一。
2018 Vol. 29 (1): 18-22 [
摘要
] (
598
)
HTML
(1 KB)
PDF
(0 KB) (
229
)
腹部影像学
23
最大斜率法和去卷积法对胰腺CT灌注参数影响的对比研究
潘克华,曹国全,孙厚长,陈 晓,林晓敏
目的:探讨胰腺CT灌注成像中最大斜率法(MS)和去卷积算法(DC)对灌注参数的影响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临床需要进行了胰腺CTP检查,且图像质量较好的57例患者资料,患者均行320排容积CT胰腺CTP检查,并分别采用MS法和DC法处理数据。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30例正常胰腺头体尾共90个ROI及27例急性间质水肿性胰腺炎共81个ROI进行分析,测得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比较不同医师测量结果间一致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算法间所得各项CTP参数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评价各项CTP参数值间的相关性;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两种算法所得各项CTP参数值间的一致性。结果:2名医师的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ICC≥0.9)。正常及病变组胰腺的BF、BV值MS法均高DC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一算法正常及病变组胰腺头体尾不同区域的BF、BV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算法测得的BF、BV结果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值均>0.9,P<0.01),但不一致。结论:MS和DC两种算法所测得正常及病变组胰腺的BF、BV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一致性不佳,故数据不可交互使用。
2018 Vol. 29 (1): 23-27 [
摘要
] (
657
)
HTML
(1 KB)
PDF
(0 KB) (
379
)
28
肾透明细胞癌的CT征象与预后关系分析
任金武,马聪敏,张立红,马立新,王 谦,王新刚
目的:探讨CT征象与肾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评估预后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8例肾透明细胞癌的CT征象,包括与肿瘤T分期相关和不相关的两类CT征象。通过相关的CT征象进行T分期,相关CT征象由于肿瘤对肾周围结构侵犯程度不同,出现假阴性、阳性两类CT征象,导致分期误差,利用Kaplan-Meier法对误差较大T3a期的两类患者的生存率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得出生存曲线;临床、组织学类型及CT征象与生存率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采用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CT-T分期主要误差在T3a期,66例T3a期患者中,包括42例T3a-CT、24例T3a-仅病理两组患者,CT分期T3a-仅病理患者分布在T1期(6例)、T2期(18例)。T3a-CT患者与T3a-仅病理或T2-病理患者在5年生存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T3a-仅病理患者与T2-病理患者在5年生存率上差别不大(P>0.05),且三组的生存曲线没有交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肿瘤是否穿透肾被膜、肾窦有无受侵、肾静脉及分支有无受侵、下腔静脉有无受侵、肿瘤有无广泛性坏死、肿瘤有无囊变、瘤周有无受侵及瘤周有无新生血管等相关与5年生存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肿瘤是否穿透肾被膜、肾静脉及分支有无受侵、下腔静脉有无受侵、肿瘤有无囊变、瘤周有无受侵及瘤周有无新生血管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大小、肿瘤是否穿透肾被膜、肾静脉及分支有无受侵、下腔静脉有无受侵是影响预后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在T3a期同种CT征象中,假阴性较阳性CT征象预后好;肿瘤有无囊变、瘤周有无受侵及瘤周有无新生血管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瘤周受侵及瘤周新生血管形成降低生存率,而肾癌囊性变则是肿瘤预后良好的标志。
2018 Vol. 29 (1): 28-33 [
摘要
] (
758
)
HTML
(1 KB)
PDF
(0 KB) (
376
)
34
超声造影与SPECT肾动态显像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中的对比研究
张国慧,梁 蕾,郭 君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造影(CEUS)与SPECT肾动态显像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评估,明确CEUS在评估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病例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的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均随机分为C组(行CEUS检查)和S组(行SPECT肾动态显像检查),分别对其肾功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CEUS检查的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组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较正常对照组圆缓,曲线上升、下降均较对照组缓慢,曲线下面积(AUC)增大,达峰时间(TTP)升高,峰值强度(PI)降低(P<0.05),而平均通过时间(MTT)延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组中的结果显示,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分肾的GFR有一定下降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PECT肾动态显像相比,CEUS在评估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时更敏感,能够更早地为临床提供简单、安全、实时、灵敏的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监测指标。
2018 Vol. 29 (1): 34-37 [
摘要
] (
795
)
HTML
(1 KB)
PDF
(0 KB) (
326
)
38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腹膜后纤维化
陈胜江1,尚智伟1,刘一靖1,谢瑜娟1,朱建平2,张 强3,赵小利1,王运昌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价值。方法:对47例临床拟诊腹膜后纤维化的患者行经腹部超声检查,并引导腹膜后病灶穿刺活检。结果:所有患者最终病理证实腹膜后纤维化32例,排除15例。其中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确诊30例,占93.7%,排除12例。因肠气干扰、无理想进针路径等因素放弃穿刺的5例,行外科直视手术确诊2例,排除3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42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无1例严重并发症。腹膜后病灶Adler血流分级以0~Ⅰ级为主,分布位置以双肾动脉起始以下腹膜后间隙部位为主。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是术前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重要方法。
2018 Vol. 29 (1): 38-41 [
摘要
] (
861
)
HTML
(1 KB)
PDF
(0 KB) (
271
)
42
PI-RADS v2与adjusted-PSAD联合运用对前列腺高级别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李 林,牛翔科,陈志凡,蒲冰洁,彭 涛
目的: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版(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与调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adjusted-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Density,adjusted-PSAD)联合运用在前列腺高级别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9月168例前列腺磁共振扫描的患者资料,其中高级别癌52例(Gleason评分≥7分)和非高级别癌116例(前列腺良性病变+低级别癌)。由两名观察者运用盲法分析对所有多参数磁共振图像进行PI-RADS v2评分,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两名观察者独立对病灶PI-RADS v2评分的一致性,ROC曲线分析PI-RADS v2法(PR法)、PI-RADS v2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SAD)法(PP法)、PI-RADS v2联合adjusted-PSAD法(PA法)在前列腺高级别癌中的诊断价值,利用Spearman分析各参数与高级别癌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名观察者采用PI-RADS v2法对于高级别癌评分的一致性为中等(Kappa=0.633);ROC曲线分析表明:三种方法中以PI-RADS v2联合adjusted-PSAD法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P<0.05),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5%、87%、75%、93%。PI-RADS v2评分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475,P=0.001)。结论:PI-RADS v2联合adjusted-PSAD法对于前列腺高级别癌的诊断价值较为理想,且PI-RADS v2评分可作为评价前列腺高级别癌侵袭性的指标。
2018 Vol. 29 (1): 42-45 [
摘要
] (
627
)
HTML
(1 KB)
PDF
(0 KB) (
216
)
妇产影像学
46
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的超声评估
翟凤丹1,林 萍1,王丽霞2,邵黎阳1
目的:通过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器官解剖位置及肛提肌增厚率的变化,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后6~10周的初产妇100例(经阴道分娩者50例,选择性剖宫产者50例)纳入研究组,同期选择30例健康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应用二维经会阴盆底超声技术分别在静息及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测量尿道倾斜角(UTA)、膀胱尿道后角(PUA)、膀胱颈的位置(BNP)及宫颈外口的位置(CMP),并计算尿道旋转角(URA)、膀胱颈移动度(BND)、宫颈外口移动度(CDD),同时观察尿道内口有无漏斗化。另于静息及最大收缩状态下,测量左、右两侧肛提肌中部的厚度(TN),计算收缩状态下肛提肌中部的增厚率(TR)。结果:初产妇与未育女性相比,BNP、CMP位置降低,UTA增大,URA、BND、CDD活动度增加,肛提肌TR降低,尤以经阴道分娩者中表现明显。未育组、选择性剖宫产组的URA、BND、CDD与TR均呈负相关(P<0.05)。经阴道分娩组URA、BND、CDD与TR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经会阴二维盆底超声技术可用于动态观察女性盆腔脏器的解剖结构、位置及功能状态,初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妊娠本身,而非分娩方式。
2018 Vol. 29 (1): 46-49 [
摘要
] (
704
)
HTML
(1 KB)
PDF
(0 KB) (
373
)
肌肉骨骼影像学
50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闭合复位术失败影响因素的MR评价
高 珊1,田德润1,王 植2
目的:通过MRI评估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闭合复位术结果,探讨哪些因素会导致复位失败。方法:连续收集85例行闭合复位术并石膏裤外固定治疗的DDH患儿,术后均行常规核磁扫描,在冠状面图像上测量软骨性臼头指数(CAHI),以此为标准分为闭合复位成功组与失败组。分别测量两组患儿的骨性髋臼指数(BAI)、软骨性髋臼指数(CAI)、中心边缘角(CE角)、软骨性中心边缘角(CCE角),并观察髋臼软骨、盂唇、圆韧带的情况。比较组间BAI、CAI、CE角、CCE角以及髋臼软骨内出现高信号区、盂唇肥大及内翻、圆韧带延长肥厚的概率是否有差异性。结果:两组间BAI、CAI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失败组CE角、CCE角明显小于成功组(均P<0.05),髋臼软骨内出现高信号区、盂唇肥大内翻、圆韧带延长肥厚的概率明显高于成功组(均P<0.05)。结论:CE(CCE)角可以作为判断闭合复位术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髋臼软骨内高信号区的出现、盂唇肥大内翻、圆韧带延长肥厚会导致治疗效果不满意。
2018 Vol. 29 (1): 50-54 [
摘要
] (
560
)
HTML
(1 KB)
PDF
(0 KB) (
336
)
综述
55
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及评价
李培岭,张翔亚,刘玉珂,郭会利
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终末期骨关节病的最佳手段,能很好的缓解疼痛症状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假体使用寿命的延长,相关术后并发症逐渐增加,其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检查。本文就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及评价进行简要综述。
2018 Vol. 29 (1): 55-57 [
摘要
] (
827
)
HTML
(1 KB)
PDF
(0 KB) (
238
)
58
肿瘤乏氧显像剂18F-FMISO的临床研究进展
王 姝,李亚明
乏氧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特性,其发生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迅速的生长,从而引起肿瘤组织的氧供应和氧消耗的不平衡。乏氧不仅使肿瘤自身更具侵袭性,而且能引起肿瘤细胞的放化疗抵抗性。1-H-1-(3-[18F]氟-2-羟基丙基)-2-硝基咪唑(18F-fluoromisonidazole,18F-FMISO)能够较好的反映肿瘤组织的乏氧情况,同时也会受环境及其他药物的影响。随着对乏氧显像剂18F-FMISO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了解,将更好的对肿瘤患者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及疗效评价。
2018 Vol. 29 (1): 58-60 [
摘要
] (
715
)
HTML
(1 KB)
PDF
(0 KB) (
301
)
短篇论著
61
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
卢丽娜1,龚建平1,宦 坚2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SFT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及后处理成像。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强化方式、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结果:8例SFT患者中,均为单发,胸部4例(胸腔1例,中纵隔1例,右肺斜裂1例,右上肺1例),腹部4例(腹腔3例,肾1例),5例呈椭圆形,3例形态不规则,最大径约2.9~18.6 cm。平扫密度不均匀6例,其中4例可见斑点状钙化。增强7例呈不均匀强化,其中4例见多发片状无强化区,实性部分呈结节/斑块状/地图样强化,4例可见点线样血管影,1例无强化。结论:SF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胸腹部SF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价值。
2018 Vol. 29 (1): 61-64 [
摘要
] (
646
)
HTML
(1 KB)
PDF
(0 KB) (
328
)
64
子宫平滑肌肉瘤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
蔡清源,陈锦珍
目的:总结子宫平滑肌肉瘤(LMS)的声像图表现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对5例LMS患者的临床及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肿瘤位置分为:宫壁型2例,盆腔包块型3例。宫壁型LMS超声表现:①子宫多发肌瘤声像;②病灶多假包膜模糊,内部不均匀低回声;③肿物内部探及血流阻力低。盆腔包块型LMS超声表现:①肿物较大,形态不规则;②内部回声混杂;③肿物内部探及丰富低阻血流信号。本组5例患者超声均误诊。结论:LMS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但由于超声医师对此病认识不足多被误诊。
2018 Vol. 29 (1): 64-66 [
摘要
] (
860
)
HTML
(1 KB)
PDF
(0 KB) (
381
)
66
第一二腮弓综合征的产前超声诊断
杨 蕾,栗河舟,鲁海燕
目的:探讨胎儿第一二腮弓综合征的超声特征,为产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6月来我院进行四维彩超检查的18 231例孕妇进行系统筛查,针对其中5例怀疑第一二腮弓综合征患儿进行追踪观察,结合引产结果进行对照,并回顾性分析其超声特征。结果:第一二腮弓综合征发病率为0.03%(5/18 231)。5例产前诊断第一二腮弓综合征胎儿全部引产,均经随访证实,准确率达100%。其中3例为男孩,2例为女孩,男女比例为3∶2。在第一二腮弓综合征中,耳异常最为常见(5例),其次为下颌骨的异常(3例)。结论:产前超声能够直观显示胎儿的颜面部,在诊断第一二腮弓综合征方面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及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018 Vol. 29 (1): 66-68 [
摘要
] (
640
)
HTML
(1 KB)
PDF
(0 KB) (
174
)
病例报告
69
2例霉变甘蔗中毒性脑病CT表现分析
张秀江1,张 慧1,张 建2
2018 Vol. 29 (1): 69-70 [
摘要
] (
622
)
HTML
(1 KB)
PDF
(0 KB) (
337
)
70
腭部孤立性纤维瘤1例
蒋俊丽,郭 涛,谢晓平
2018 Vol. 29 (1): 70-71 [
摘要
] (
747
)
HTML
(1 KB)
PDF
(0 KB) (
314
)
71
空肠近端巨大粪石性肠穿孔1例
余含笑,朱雪娥
2018 Vol. 29 (1): 71-72 [
摘要
] (
611
)
HTML
(1 KB)
PDF
(0 KB) (
377
)
72
膀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侵及回肠1例
吕 悦1,刘爱连1,惠志庚2,徐明哲1,陶奉明1,尚 宇1
2018 Vol. 29 (1): 72-74 [
摘要
] (
729
)
HTML
(1 KB)
PDF
(0 KB) (
203
)
75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误诊2例并文献复习
强坤坤,宋清芸,罗 红,宁 刚
2018 Vol. 29 (1): 75-2 [
摘要
] (
668
)
HTML
(1 KB)
PDF
(0 KB) (
329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