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8年 29卷 2期
刊出日期:2018-02-20

中枢神经影像学
头颈部影像学
心脏、血管影像学
腹部影像学
妇产影像学
肌肉骨骼影像学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中枢神经影像学
77 MELAS综合征的MRI和ASL及1H-MRS特征
吴 珂,李 锐,马 林,李 颖,王 岩,王玉林,娄 昕
目的:探讨MRI常规扫描和ASL及1H-MRS对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MELAS综合征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7~35岁)行头部MR常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平扫及增强扫描,ASL灌注成像和1H-MRS检查。结果:9例患者中2例双侧发病,7例单侧发病。1例累及小脑半球,MRI平扫示顶叶、枕叶、颞叶皮层肿胀,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脑回样强化。ASL病变区呈高灌注。1H-MRS扫描当TE为35 ms时,NAA峰降低,Cho峰略升高,并见Lac双峰,当TE为144 ms时,见倒置Lac双峰。结论:MELAS综合征的MRI和ASL及1H-MRS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和ASL及1H-MRS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2018 Vol. 29 (2): 77-79 [摘要] ( 1007 ) HTML (1 KB)  PDF  (0 KB)  ( 283 )
80 磁共振CUBE 3D 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外伤后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
杨 靖,周 军,黄立新,朱 越
目的:应用磁共振CUBE 3D 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外伤后视神经损伤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例临床以眼眶外伤病史来诊、同时伴有视力损伤的患者行眼眶磁共振冠状位STIR序列及CUBE 3D T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视神经全程及视交叉,并对视神经图像分析及读片,根据视神经各段信号有无异常及信号异常的程度(异常、可疑异常、无异常)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将影像结果与临床眼科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IR序列显示视神经损伤情况分别为异常50.0%(10/20),可疑异常20.0%(4/20),无异常30.0%(6/20);3D CUBE序列显示视神经病变异常情况为信号异常55.0%(11/20),可疑异常30.0%(6/20),无异常15.0%(3/20)。结论:磁共振CUBE 3D T2WI脂肪抑制序列可以在较短的扫描时间内获得眼眶三维容积图像,对于视神经各段损伤的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判断,尤其是对于视神经管内段及颅内段的损伤情况判定具有明显优势,对视神经损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眼眶常规STIR扫描序列。
2018 Vol. 29 (2): 80-82 [摘要] ( 917 ) HTML (1 KB)  PDF  (0 KB)  ( 222 )
83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的MRI表现
唐文兵,李 辉,皮厚山,陈自谦
 目的:探讨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的MRI表现特点,提高本病术前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临床、MRI影像及手术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3例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均为单发,共13个病灶。位于椎管颈段5例,胸段1例,腰或腰骶段7例。13个病灶以实性为主,边缘清楚。5例呈类圆形,8例跨椎间孔生长,呈哑铃形。病灶大小从0.8 cm×0.8 cm到7.4 cm×3.5 cm。病灶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5例信号均匀,8例信号不均,3例病灶内可见大小不一囊变区。增强扫描11例病灶见强化,2例病灶强化不明显。结论: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掌握本病MRI特征,对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有重要意义。
2018 Vol. 29 (2): 83-86 [摘要] ( 700 ) HTML (1 KB)  PDF  (0 KB)  ( 317 )
       头颈部影像学
87 双能量CT评估喉癌喉软骨侵犯的临床价值
李淑娟,韩 丹,鲁仁财,江 杰,张 夏,沈莎莎,赵 卫
目的:探讨双能量CT技术判断喉癌喉软骨侵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双源CT双能量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喉癌60例,其中单侧喉软骨侵犯28例,无喉软骨侵犯32例,评价碘图与常规增强图喉癌喉软骨侵犯征象(喉软骨硬化、溶解、侵蚀及外咽肿瘤扩散)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测量和比较动脉期、静脉期肿瘤、受侵软骨、正常软骨CT值、能谱曲线斜率及碘浓度。结果:碘图判断喉软骨溶解的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86.7%,判断侵蚀的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81.8%,较常规CT图像高(P<0.05),判断喉软骨硬化、外咽肿瘤侵犯无差异(P>0.05)。肿瘤、受侵软骨、正常软骨不同时相CT值有差异(P<0.05),但AUC均<0.5。动、静脉期肿瘤、受侵软骨、正常软骨能谱曲线斜率及碘浓度有差异(P均<0.05),且肿瘤碘浓度高于受侵软骨及正常软骨。能谱曲线斜率动脉期AUC为0.970,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100%。静脉期AUC为0.944,敏感度为81.5%,特异度为96.3%。动脉期碘浓度AUC为0.995,敏感度为92.6%,特异度为100%,静脉期AUC为0.905,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88.9%。结论:双源CT双能量碘图及动、静脉期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对判断喉癌喉软骨侵犯有一定的价值。
2018 Vol. 29 (2): 87-91 [摘要] ( 675 ) HTML (1 KB)  PDF  (0 KB)  ( 355 )
       心脏、血管影像学
92 静息态收缩期心肌灌注成像诊断猪慢性心肌缺血的可行性研究
杨奕婧1,侯 阳1,马 跃1,张晓娟2,王玉科3,余 美4,隋 时1
目的:探讨静息态收缩期CT心肌灌注成像(CTP)诊断猪慢性心肌缺血的准确性及其与腺苷负荷动态CT灌注成像(ASDCTP)诊断心肌缺血能力的差异。方法:建立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行13N-NH3 PET静息-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成像(MPI)获得静息态收缩期CTP及腺苷负荷动态 CTP。分别利用心肌透壁灌注比(TPR)和心肌节段血流量值(MBF)评估静息态收缩期CTP、腺苷负荷动态CTP各节段心肌缺血情况;以PET-MPI为金标准,评估静息态下收缩期CTP及腺苷负荷动态CTP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性,并采用ROC曲线对两种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静息态收缩期CTP及腺苷负荷动态CTP诊断心肌损伤的准确性分别为75.89%和83.92%;敏感性、特异性、NPV和PPV分别为68.75%、81.25%、73.33%、77.61%和83.33%、84.37%、80.0%、87.1%。静息态收缩期CTP及腺苷负荷动态CT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0.84,P=0.07(P>0.05)。结论:静息态下收缩期心肌灌注成像诊断猪慢性心肌缺血具有可行性。
2018 Vol. 29 (2): 92-96 [摘要] ( 633 ) HTML (1 KB)  PDF  (0 KB)  ( 238 )
97 核素显像评估不同阶段冠心病患者心脏收缩同步性的研究
李 婷,李剑明,汪 娇,陈 越,卢如明,梁 钰
目的:应用核素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ated SPE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GSMPI)评估不同阶段的冠心病患者心脏收缩同步性的变化规律,探讨收缩不同步与冠心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行GSMPI的检查者94例,其中正常对照组40例、冠心病轻度心肌缺血组20例、冠心病中度心肌缺血组16例、冠心病重度心肌缺血组18例。应用Emory Cardiac Toolbox软件计算同步性参数:相位直方图带宽(Phase histrogram bandwidth,PHB)及相位标准差(Phase standard deviation,PSD);心肌血流定量参数:负荷显像总积分(Summed stress scores,SSS)、静息显像总积分(Summed rest scores,SRS)及总积分差(Summed difference scores,SDS)。分别比较3组心肌缺血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PHB、PSD;比较3组心肌缺血组间的PHB、PSD;分析PHB、PSD与SSS、SDS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与轻度心肌缺血组的PHB、PSD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与中度心肌缺血组、重度心肌缺血组的PHB、PSD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HB、PSD与SSS、SDS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脏收缩失同步程度随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加重而进展;GSMPI能够“一站式”提供心肌缺血及心脏收缩同步性参数,对筛选存在心脏收缩失同步的早期冠心病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8 Vol. 29 (2): 97-101 [摘要] ( 674 ) HTML (1 KB)  PDF  (0 KB)  ( 327 )
       腹部影像学
102 ADC值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前列腺癌伴发精囊腺侵犯的诊断价值
王中娟,吴文娟,姜春娟,汪 桦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3.0T MRI动态对比增强(DCE-MRI)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伴发精囊腺侵犯(Seminal vesicle invasion,SV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PCa患者行DWI及DCE-MRI扫描,观察SVI的DWI及DCE-MRI表现,分别测量PCa癌灶、SVI以及正常精囊腺(Normal seminal vesicle,NSV)的ADC值并绘制出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计算出达峰时间(Tmax)、最大强化程度(SImax%)和最快强化率(Rmax),作统计学分析,并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本组PCa癌灶、SVI的DWI呈高信号影,ADC图呈低信号影。PCa癌灶、SVI、NSV的ADC值分别为(0.928±0.128)×10-3 mm2/s、(0.965±0.161)×10-3 mm2/s、(2.785±0.235)×10-3 mm2/s。SVI的ADC值明显低于NSV(t=20.896,P<0.05), PCa癌灶与SVI的ADC值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2.013,P>0.05;F=1.423,P>0.05)。PCa伴发SVI DCE-MRI表现为早期明显强化,SI-T曲线以速升缓降型和速升平台型多见,侵犯组和非侵犯组Tmax、SImax%、R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5、4.75、16.95,P<0.05),DWI及DCE-MRI联合应用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论:ADC值联合DCE-MRI有助于PCa伴发SVI的诊断。
2018 Vol. 29 (2): 102-104 [摘要] ( 707 ) HTML (1 KB)  PDF  (0 KB)  ( 336 )
       妇产影像学
105 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肛提肌功能的相关性
邵黎阳1,林 萍1,赵金波2,翟凤丹1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女性的肛提肌的功能,探索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肛提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排除生育因素及内分泌因素的影响,选取受检者71人。根据月经史及年龄将受检者分为绝经前组(n=39)及绝经组(n=32)。对所有受检者进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分别采集静息状态及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图像。测量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径(L)、面积(A)及肛提肌的长度(C)。计算出:肛提肌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改变量(ΔL)、面积改变量(ΔA)、肛提肌的应变率(ε)。同时检测受检者的雌激素水平(E2),并与超声测量及计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绝经前组中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前后径、肛提肌长度及ΔA与雌激素水平呈负性相关(r=-0.418、-0.367、-0.346、-0.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L、ε与雌激素水平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所有盆底测量数据与雌激素水平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可以评价肛提肌的功能。绝经前肛提肌功能随着雌激素水平降低而下降,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对肛提肌功能影响不明显。
2018 Vol. 29 (2): 105-108 [摘要] ( 562 ) HTML (1 KB)  PDF  (0 KB)  ( 176 )
109 超声诊断的胎儿孤立性胆囊未显示的临床预后
张 波,杨太珠,朱 琦,罗 红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经超声诊断的孤立性胆囊未显示(Non-visualization of the fetal gallbladder,NVFGB)胎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7月于我院行孕中期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孤立性NVFGB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产后的追踪随访。结果:研究期间经超声诊断并成功随访胎儿NVFGB共37例,其中9例合并其他系统、结构畸形和(或)染色体异常。28例孤立性NVFGB中,25例活产,其中1例患儿预后不良(甲状腺缺如),余24例未见异常(随访时间3~42月),未发现胆道闭锁病例。活产的孤立性NVFGB胎儿中,17例于妊娠后期或产后超声随访胆囊最终显示。结论:超声检查是胎儿NVFGB产前发现及随访观察的有效方法。若为孤立性,总体预后较好。NVFGB的产前诊断需结合多次连续超声扫查、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羊水生化检测及父母基因筛查。
2018 Vol. 29 (2): 109-111 [摘要] ( 737 ) HTML (1 KB)  PDF  (0 KB)  ( 238 )
112 宫颈癌18F-FDG PET与MR体积测量一致性探讨的PET/MR研究
鲁玥玥,孙洪赞,马全美,辛 军
目的:在18F-FDG PET/MR对进展期宫颈癌放疗靶区的勾画中,FDG PET自动勾画的肿瘤体积随着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不同百分比的阈值而改变,为了减少这种因素对PET和MR图像融合的干扰,我们试图找到一个使PET上宫颈癌肿瘤体积与MR上融合最好的SUVmax的百分阈值。方法:病理活检证实为宫颈癌(ⅡB或以上)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在治疗前进行18F-FDG PET/MRI扫描。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来勾画肿瘤的边界。在MR上宫颈癌的体积是通过绘制T2WI MR矢状图像上每一层肿块的轮廓,通过计算每一层的面积乘以层厚得到的。在PET图像上,我们选取20%~60%的SUVmax(间隔5%),软件自动生成肿瘤的体积。记录FDG-PET上不同百分比SUVmax上肿瘤的平均体积和中位体积。采用SPSS 17.0软件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不同百分比的阈值上自动生成的PET的体积和MR上肿瘤体积的相关性。计算不同百分比SUVmax上PET体积和MR上肿瘤体积的平均差,采用Student’s t检验比较不同百分比SUVmax上PET体积和MR上肿瘤体积的差别。结果:在这项研究中有20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在MR上原发肿瘤的平均体积为(40.5±28.0) cm3。35% SUVmax值上PET的体积与MRI上肿瘤的平均体积的相关性最高,Pearson相关系数和绝对系数分别为0.888和0.789。而且在35% SUVmax时二者平均体积差异最小,根据Student’s t检验,在35% SUVmax上得到的PET体积与MR体积差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进展期宫颈癌的靶区勾画中,在35% SUVmax时PET上自动勾画的肿块体积与MRI体积有显著的相关性,35% SUVmax PET体积与MR体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2018 Vol. 29 (2): 112-117 [摘要] ( 621 ) HTML (1 KB)  PDF  (0 KB)  ( 300 )
118 三维彩超在评估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应用
刘 洁1,崔稳丽2,柴义青1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及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3D-CPA)对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的诊疗价值。方法:CSP患者共128例,经阴道三维超声观察病灶大小、残余肌层厚度,3D-CPA获取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三个参数。根据临床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直接超声监视下清宫,观察上述参数与术中出血量的关系;另一组行术前预处理(UAE或MTX治疗)后清宫,分析预处理前后几个参数的变化及与术中出血量的关系。结果:直接行超声监视下清宫术者,出血量≥200 mL与出血量<200 mL两组间,病灶大小、VI和VFI值有显著差异。行预处理后,VI、VFI值明显低于预处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处理后清宫过程中出血量多少与病灶大小、残余肌层厚度、VI及VFI值相关。结论:应用三维超声可清晰、全面的显示出病灶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应用3D-CPA技术可以定量检测病灶的血流灌注情况,与清宫术中的出血量有显著的相关性。
2018 Vol. 29 (2): 118-120 [摘要] ( 584 ) HTML (1 KB)  PDF  (0 KB)  ( 218 )
       肌肉骨骼影像学
121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MRI征象
王 乾,任翠萍,王 姗,李 飞,孙 囡,程敬亮
目的:观察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的MRI特殊征象和一般征象,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MPNST的MRI表现,其中20例行增强扫描。结果:①特殊征象:不典型“靶征”12例,9例位于四肢处,2例位于腰椎椎管内,1例位于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神经出入征”6例,均位于四肢坐骨神经走行区;“束征”6例,均位于四肢处。②动态强化方式及增强:动态强化呈Ⅱ型强化方式8例(40%),Ⅰ型强化方式10例(50%),对应表现为环形、片状、结节状不均匀强化;Ⅲ型强化方式2例(10%),对应表现为较均匀强化。③一般征象:12例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14例形态较规则,边缘光滑;5例没有侵犯周围组织,21例侵犯周围组织;22例(84.6%)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25例(96.2%)T2WI主要表现为等或稍高或混杂高信号。结论:MPNST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中特殊征象不典型“靶征”、“神经出入征”、“束征”及Ⅰ、Ⅱ型动态强化方式对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2018 Vol. 29 (2): 121-125 [摘要] ( 648 ) HTML (1 KB)  PDF  (0 KB)  ( 221 )
126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血友病患者早期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
高树熹,李建民,王 欢
 目的:探讨血友病患者早期关节病变的超声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观察47名确诊为血友病患者的双肘、双膝、双踝关节,按照HEAD-US方法评分并观察滑膜血流情况并分级。结果:21.7%(60/277)的关节发现了滑膜增生,9.4%(26/277)的关节发现了软骨破坏,10.1%(28/277)的关节发现了骨破坏,HEAD-US评分、滑膜增生及滑膜血流分级均与半年内出血次数及总出血次数呈正相关。结论:超声能发现多种血友病患者早期关节病变,有望为临床评估关节病变程度、指导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
2018 Vol. 29 (2): 126-129 [摘要] ( 624 ) HTML (1 KB)  PDF  (0 KB)  ( 227 )
       综述
130 胰腺纤维化的影像诊断现状及研究进展
刘艳清,石 喻,郭启勇
胰腺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导致胰腺损伤修复的重要病理过程,胰腺纤维化与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早期诊断胰腺纤维化,并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对减缓病情、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无创性检查方法,尤其是影像学检查在胰腺纤维化诊断方面发展迅速,本文针对胰腺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18 Vol. 29 (2): 130-133 [摘要] ( 652 ) HTML (1 KB)  PDF  (0 KB)  ( 227 )
133 MR功能成像在肾脏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徐明哲,刘爱连
 肾脏肿瘤因其病理类型较多,常规MRI诊断有一定的限度。随着MR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该技术逐步应用于肾脏肿瘤诊断中。MR功能成像凭借其多数不需要注射对比剂,扫描速度较快,能够实现精准定量,获得肿瘤血供、代谢、组织结构等信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8 Vol. 29 (2): 133-136 [摘要] ( 660 ) HTML (1 KB)  PDF  (0 KB)  ( 200 )
       短篇论著
137 双时相ASL在DWI阴性TI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建国,符大勇,孟 云,黄部发,马先军
目的:探讨双时相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成像技术在弥散加权成像(DWI)阴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诊断为DWI阴性TIA患者,均于发病24小时内使用3.0T MRI扫描仪,行头颅常规MR序列及双时相(PLD:1 525 ms,2 525 ms)ASL检查,评估不同时相脑血流量(CBF)伪彩图对TIA患者缺血病灶的检出率,并测量低灌注区范围。结果:标记后延迟时间(PLD)为1 525 ms时,TIA患者检出17例,PLD为2 525 ms时,TIA患者检出率为10例,且PLD为1 525 ms较2 525 ms所得CBF伪彩图显示低灌注区面积为大,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TIA患者行3D-PCASL序列检查时,推荐使用较短PLD,对于TIA缺血低灌注区显示较为敏感,并对区分病变血管部位亦具有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个性化选择提供依据。
2018 Vol. 29 (2): 137-139 [摘要] ( 754 ) HTML (1 KB)  PDF  (0 KB)  ( 213 )
139 彩色多普勒超声床旁引导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可行性研究
安 鹏,尹家保,杨 浩,周素芬,叶颖剑,宋 娟
目的:探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收集接受IVCF植入的93例患者资料,其中48例在床旁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植入IVCF(超声引导组),45例在DSA引导下植入IVCF(DSA引导组),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并于术后随访6~12月。结果:超声引导组43例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89.58%(43/48);DSA引导组43例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95.56%(4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0,P=0.275);而2组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12月随访均未出现滤器脱落及肺栓塞复发。结论:床旁超声和DSA引导IVCF植入术均有较高的成功率,但超声引导可避免因患者转运、辐射暴露、对比剂过敏等风险,并且价格低廉,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临床技术。
2018 Vol. 29 (2): 139-141 [摘要] ( 670 ) HTML (1 KB)  PDF  (0 KB)  ( 306 )
142 胎儿融合肾的产前超声诊断
欧阳春艳,尚 宁,马小燕,马秋萍,王丽敏
目的:探讨胎儿融合肾的产前超声特征及漏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发现64例胎儿融合肾的声像图特征,并结合其它辅助检查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融合肾胎儿64例,男婴34例,女婴30例,马蹄肾39例,25例异位肾,32例合并其他畸形,引产25例,漏诊马蹄肾3例,3例异位融合肾误诊为肾缺如,2例异位融合肾误诊为单纯异位肾,1例异位融合肾误诊为一侧肾脏位置下移。结论:肾窝空虚、一侧肾脏下移、肾脏肾门旋转均是融合肾的诊断线索,产前超声在诊断胎儿融合肾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8 Vol. 29 (2): 142-143 [摘要] ( 699 ) HTML (1 KB)  PDF  (0 KB)  ( 358 )
144 超声联合血清CA125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王丽华1,陈福美2,仲艳密1,宋海云1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清CA125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卵巢肿瘤住院手术患者156例,术前均行超声(简易评价法)及血清CA125检查,术后均有病理诊断,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联合CA125在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156例中,恶性59例,良性97例。超声、CA125及二者联合对卵巢癌的敏感性分别:81.35%、86.44%、91.52%;特异性:81.43%、79.38%、91.75%;准确性:81.41%、82.05%、91.67%。超声联合血清CA125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单项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癌中,晚期卵巢癌较早期卵巢癌CA125明显增高,尤其是合并腹水的卵巢癌;CA125对浆液性囊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最高,其次为子宫内膜样腺癌、转移癌、黏液性囊腺癌,最低为交界性肿瘤和透明细胞癌,若合并巧克力囊肿则CA125明显升高。结论:超声联合CA125对卵巢癌的诊断阳性率较单项检查明显提高,对卵巢癌的检出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超声简易评价法简单易行,对操作者经验要求不高,适宜推广。
2018 Vol. 29 (2): 144-145 [摘要] ( 599 ) HTML (1 KB)  PDF  (0 KB)  ( 208 )
       病例报告
146 甲状腺滤泡型癌超声表现1例
宋 建1,宫梦晓1,张文君2,雷 琳2
2018 Vol. 29 (2): 146-146 [摘要] ( 734 ) HTML (1 KB)  PDF  (0 KB)  ( 260 )
147 CTA诊断左肺下叶体动脉异常供血1例
徐 月,何 东,李欢欢,俞 洁,陈兴灿
2018 Vol. 29 (2): 147-148 [摘要] ( 654 ) HTML (1 KB)  PDF  (0 KB)  ( 275 )
148 纵隔非典型类癌1例
刘宇佳,刘海荣,张 林
2018 Vol. 29 (2): 148-149 [摘要] ( 690 ) HTML (1 KB)  PDF  (0 KB)  ( 351 )
149 陈旧性宫外孕表现为巨大盆腔包块的MRI诊断2例
路 涛,蒲 红,陈光文
2018 Vol. 29 (2): 149-151 [摘要] ( 590 ) HTML (1 KB)  PDF  (0 KB)  ( 351 )
151 腓肠肌内神经鞘瘤1例
王 军,赵 雷,范 影,谢玉海
2018 Vol. 29 (2): 151-152 [摘要] ( 770 ) HTML (1 KB)  PDF  (0 KB)  ( 372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