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8年 29卷 6期
刊出日期:2018-06-20
中枢神经影像学
头颈部影像学
乳腺影像学
心脏、血管影像学
妇产影像学
肌肉骨骼影像学
影像技术学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综述
中枢神经影像学
381
儿童小脑萎缩的影像学诊断路径:111例患者回顾分析
赵 飞1,肖江喜2,谢 晟3
目的:探究伴发儿童小脑萎缩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路径。方法:对111例(男62例,女49例)小脑萎缩患者的MRI进行回顾分析。依据MRI表现对疾病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76例确诊病例中线粒体疾病最常见,其次是神经轴索营养不良和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聚类分析结果:①类集1,主要包括线粒体疾病;②类集2,主要包括INAD和NCL;③类集3,主要包括肝豆状核变性;④类集4,主要包括Cockayne综合征;⑤类集5,主要包括ALD、MLD、Menkes氏稔毛综合征;⑥类集6,其他疾病。结论:影像学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可以为儿童期伴发小脑萎缩疾病制定一个诊断路径;神经影像学模型在疾病鉴别诊断及指引进一步检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8 Vol. 29 (6): 381-386 [
摘要
] (
579
)
HTML
(1 KB)
PDF
(0 KB) (
146
)
387
颅脑三维超声评价新生儿定量分析颅内出血量的临床价值
段 淼,何 清,苏丽君
目的:研究颅脑三维超声在新生儿定量分析颅内出血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及患儿预后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7年2月疑为存在颅内出血的187例新生儿,进行颅内超声初筛,同时进行颅脑CT确诊,诊断结果为所有新生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出血现象。分别采用脑部CT、三维超声检查新生儿的颅内出血情况,通过比较分析三维超声检查在定量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经CT确诊检查,结合出血量的Papile分级标准,新生儿的出血情况分级结果为Ⅰ级51例,Ⅱ级53例,Ⅲ级62例,Ⅳ级21例;三维超声诊断结果为Ⅰ级54例,Ⅱ级49例,Ⅲ级65例,Ⅳ级19例,与CT的确诊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准确度检测中,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硬脑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脑实质出血的CT检查准确度分别为47.33%、31.24%、94.62%、91.73%、91.35%,三维超声分别为98.74%、96.37%、91.51%、90.41%、97.64,三维超声检查在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以及脑实质出血的准确度明显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三维超声在对新生儿颅内出血量的定量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对新生儿的预后判断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2018 Vol. 29 (6): 387-390 [
摘要
] (
633
)
HTML
(1 KB)
PDF
(0 KB) (
177
)
头颈部影像学
391
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误漏诊分析
许凡勇,张 黎,夏进东
目的:分析无淋巴结转移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CT误诊及漏诊原因,旨在更加准确把握CT诊断PTC的价值与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共18个PTC病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TC病例,术前均行甲状腺CT平扫及增强检查,CT检查误诊或漏诊,观察CT平扫及增强表现,分析CT误漏诊原因。结果:16例PTC病例共18个PTC病灶(13个PTC病灶在CT上显示,5个PTC微灶未在CT上显示),9例为多发甲状腺结节(7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PTC,2例有2个PTC微癌灶);误诊13个,平均直径9.3 mm,7个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5个未定性诊断,1个误诊为腺瘤;漏诊5个PTC病灶,平均直径2.4 mm。结论:病灶多发、直径小、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及对典型征象缺乏认识是 PTC误诊的主要原因;5 mm以下PTC病灶在CT上难以清晰显示,可能是漏诊的主要原因。
2018 Vol. 29 (6): 391-394 [
摘要
] (
681
)
HTML
(1 KB)
PDF
(0 KB) (
162
)
乳腺影像学
395
多模态MRI技术诊断乳腺单发良恶性结节的Logistic分析
曾仲刚,李雪霞,李 刚,李志娟,陆火丽,李扬彬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技术对乳腺单发良恶性结节鉴别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9月我院乳腺科收治的51例乳腺结节(直径≤3 cm)患者,并对患者的年龄、病灶的形态、毛刺、边界、ADC值、增强曲线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382),病灶的形态、毛刺、边界、ADC值、增强曲线类型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以上述征象为变量建立Logistic模型,筛选出2个自变量,其模型为:Logit(P)=-0.503+0.387X5+0.257X6,其预报能力的敏感性为91.9%,特异性为92.2%。结论: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找出乳腺单发结节良恶性最具特征的MRI征象,提高乳腺疾病鉴别诊断的能力,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准确的影像信息。
2018 Vol. 29 (6): 395-399 [
摘要
] (
775
)
HTML
(1 KB)
PDF
(0 KB) (
172
)
400
MRI表观扩散系数诊断导管原位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意义
向 旭1,殷 洁1,吕国义1,李建灵1,尤国庆1,曾越灿2
目的:通过MR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IBC)的传统诊断指标诊断效能的比较,进而评价ADC值对于DCIS和IB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因乳房包块伴乳头溢液就诊于我科的女性11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记录其基线资料、ADC值、弹性评分、血清CA125、CA153及CEA水平。根据穿刺活检结果是否是DCIS和IBC将患者分为疾病组和对照组,单因素分析DCIS与IBC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t(χ2)检验显示具有影响力的因素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评价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所有因素对DCIS与IBC诊断可能性的影响程度;采用Pearson分析研究对象ADC值与传统诊断指标弹性超声评分之间的关系;运用ROC曲线分析5种指标对于DCIS与IBC的诊断效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研究对象年龄、BMI、ADC值、弹性评分、血清CA125、CA153及CEA水平诊断DCIS与IBC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除年龄及BMI外,其余5项指标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C值的对于DCIS与IBC的诊断可能性有显著影响(OR=2.273,95%置信区间:1.861~2.776,P=0.002);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ADC值的增加与传统诊断指标弹性评分的升高呈正相关(r=0.475,P=0.000);而ROC曲线下ADC值的AUC为0.788(95%置信区间:0.677~0.899),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84和0.732。结论:ADC值对DCIS与IBC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有望应用于临床作为DCIS和IBC的早期检出指标之一。
2018 Vol. 29 (6): 400-403 [
摘要
] (
633
)
HTML
(1 KB)
PDF
(0 KB) (
155
)
心脏、血管影像学
404
扩张型心肌病左心结构功能心脏磁共振评价与NT-proBNP相关性研究
张颖雪1,赵新湘2
目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主要引起左心室扩大和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研究通过心脏磁共振(CMR)电影评价DCM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并探讨其与血浆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经完整临床资料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22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接受CMR电影检查及血浆NT-proBNP水平检测。CMR扫描数据导入后处理软件cardiac explorer获得左心室结构功能参数值,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左室心肌质量(LVMM)、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球形指数(SI)。上述左心室结构功能参数值与血浆NT-proBNP水平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DV(r=0.596,P=0.003)、LVESV(r=0.742,P=0.000)、LVMM(r=0.763,P=0.000)、LVEDD(r=0.629,P=0.002)呈正相关关系,与LVEF(r=-0.829,P=0.000)、FS(r=-0.623,P=0.002)、SI(r=-0.539,P=0.010)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LVEF相关性最高。结论:CMR可以很好反映DCM左室重构后结构与功能的改变,DCM患者左心室腔扩大越明显、心肌质量增加越重,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提示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室重构的严重程度相关。
2018 Vol. 29 (6): 404-408 [
摘要
] (
673
)
HTML
(1 KB)
PDF
(0 KB) (
282
)
409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心肌超声造影在心脏黏液瘤中的临床价值
甘 玲1,高云华2,刘伟超1,刘山俊1,尹家保1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与心肌超声造影(MCE)在心脏黏液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29例心脏黏液瘤的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MCE及TEE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TTE对黏液瘤形态、回声及瘤蒂的诊断率分别为93.1%(27/29)、93.1%(27/29)、51.7%(15/29),均低于TEE(均为100%),TTE与TEE对瘤蒂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E显示29例黏液瘤均呈低增强,9例边缘增强光整,另20例边缘增强不光整;10例呈均匀增强,另19例呈不均匀增强,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肿瘤的形态、内部病理改变一致。结论:TEE联合MCE能在术前评估心脏黏液瘤瘤蒂、位置、肿瘤对房室瓣的影响、血流灌注情况、形态及内部回声等,为术者提供可靠的术前信息。
2018 Vol. 29 (6): 409-412 [
摘要
] (
627
)
HTML
(1 KB)
PDF
(0 KB) (
156
)
413
CTA对不同部位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特征的诊断效果评价
孟淑春1,黄贤会1,韩兴军1,肖建国1,朱丽娜2
目的:评估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的影像学特征对不同部位急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闭塞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不同部位急性ICA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并进行比较。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价CTA对不同部位ICA闭塞的诊断效果,共探讨了五种诊断方式,分别为:①根据CTA确定的颈动脉闭塞残端形状诊断;②根据CTA确定的颈动脉钙化情况诊断;③根据CTA确定的Willis环闭塞形状诊断;④根据CTA确定的软脑膜侧支循环(Leptomeningeal collaterals,LMC)状态诊断;⑤综合前四种诊断方式的联合诊断。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ICA闭塞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1例患者,分为三组:C1颈段闭塞患者56例,C4海绵窦段闭塞患者72例,C6眼段或C7交通段闭塞患者33例。各组相比,越远端的闭塞部位,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越严重,梗死体积越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塞部位与脑梗死发生的病因、脑梗死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不同ICA闭塞部位患者的CTA成像特征也不同(P<0.05)。ROC曲线显示,结合了颈动脉闭塞残端的形状、颈动脉钙化情况、Willis环的闭塞形状和LMC状态特征的联合诊断取得了最优的诊断效果,对C1颈段闭塞、C4海绵窦段闭塞、C6眼段或C7交通段闭塞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6,0.878,0.902。年龄较大和ICA远端闭塞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ICA闭塞的临床表现和CTA影像学表现均与闭塞部位有关,利用CTA提示的颈动脉闭塞残端的形状、颈动脉钙化情况、Willis环的闭塞形状和LMC状态特征的联合诊断方法可有效地对不同部位的急性ICA闭塞进行诊断,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2018 Vol. 29 (6): 413-418 [
摘要
] (
589
)
HTML
(1 KB)
PDF
(0 KB) (
171
)
419
声触诊组织量化评价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杨环宇,杨 扬,任建丽,王志刚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弹性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值与脑卒中初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 2017年1—6月于我院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确诊的颈动脉斑块患者98例,超声方法测量每例患者的斑块参数,并根据Framingham卒中量表评分结果分为高危组(n=53例)、非高危组(n=45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二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VTQ测得的SWV值、血清肌酐(Cr)、体质量指数(BMI)是脑卒中发病高风险的危险因素,回归系数(B)分别为-1.974,0.414,0.102;95%可信区间(CI)0.026~0.736,1.086~2.105,1.006~1.219;P值0.020,0.014,0.02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WV、Cr、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影响脑卒中风险评分高低的主要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1.946,0.075,-2.157;P值0.023,0.000,0.003。与高危组比较,非高危组SWV值明显较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TQ测定的弹性值SWV能反映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可以作为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评估的有效指标。
2018 Vol. 29 (6): 419-422 [
摘要
] (
651
)
HTML
(1 KB)
PDF
(0 KB) (
162
)
妇产影像学
423
高分辨血流成像联合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在正常胎儿静脉导管检查中的应用
王 磊,张 颖,蔡爱露
目的:探讨高分辨血流成像(High-definition flow imaging,HDFI)联合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在显示正常胎儿静脉导管(Dutus venosus,DV)方面的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和HDFI联合STIC 成像对155例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门诊进行常规产科超声检查的孕18~37周正常胎儿进行检测。彩色多普勒分别对胎儿上腹部斜横断面和旁矢状切面进行扫查。用HDFI模式显像,获得清楚的胎儿主动脉弓或导管弓长轴切面时,开启STIC程序采集容积数据集,利用图像后处理软件对容积数据分析重建,获取胎儿DV的三维图像。对比三种方法对胎儿DV的显示情况。结果:HDFI联合STIC对孕18~29周胎儿的DV显示率>90%,而孕>30周的胎儿彩色多普勒成像明显优于HDFI联合STIC成像。结论:孕30周前,HDFI联合STIC技术可作为评价胎儿DV的一种新方法,可显示胎儿DV的形态及其与周围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为观察胎儿DV的立体形态提供了可能。
2018 Vol. 29 (6): 423-426 [
摘要
] (
499
)
HTML
(1 KB)
PDF
(0 KB) (
148
)
病例报告
426
超声诊断巨大子宫肌瘤完全囊性变1例
刘芳欣,王 洲
2018 Vol. 29 (6): 426-426 [
摘要
] (
656
)
HTML
(1 KB)
PDF
(0 KB) (
169
)
肌肉骨骼影像学
427
SAPHO脊柱累及的影像表现分析
张立华,袁慧书,邓晓莉,高 爽,宋 乐
目的:探讨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及骨炎综合征(Synovitis, acne, pustulosis, hyperostosis, and osteitis,SAPHO)累及脊柱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26例SAPHO患者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6~73岁,平均(48.5±12.5)岁。对26例临床确诊SAPHO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病变累及脊柱的CT和MRI表现形式。结果:19例累及脊柱占73%,胸椎、腰椎及颈椎受累的例数分别为13、10和6例,同时累及颈胸椎及胸腰椎的各为5例。累及椎体的节段数2~10个椎体不等,平均(3.4±0.8)个椎体。连续累及2个及以上椎体9例。11例椎体合并骨髓水肿,8例合并椎体骨侵蚀,9例合并骨硬化。终板受累10例表现为上下终板形态不规则。6例表现为间盘信号增高,3例椎间隙狭窄。椎旁软组织增厚4例,椎旁韧带骨化2例。胸锁、胸肋、肋骨和骶髂关节受累也相对多见。结论:SAPHO累及脊柱不少见,以胸椎受累相对常见,其次是腰椎和颈椎,连续累及2个及以上椎体的常见,其它部位以胸锁关节最常见。影像表现多样,需多种方法联合。
2018 Vol. 29 (6): 427-430 [
摘要
] (
657
)
HTML
(1 KB)
PDF
(0 KB) (
174
)
影像技术学
431
模拟血管强化对不同浓度对比剂对周围组织CT值影响的研究
李巍伟
目的:模拟大血管强化通过对石蜡模体内含有不同浓度对比剂的注射器扫描,研究对比剂对周围组织像素的CT值影响。方法:配置11种不同浓度对比剂溶液与生理盐水做对照,用相同条件扫描含有测试液的注射器的石蜡模体,以像素为单位测量研究区域CT值并做分析。结果:不同浓度对比剂对不同区域像素CT值产生影响,射束硬化效应使大血管周围小范围区域像素CT值随管内对比剂浓度增高而减小,容积效应使大血管周围射束硬化效应以外区域CT值随管内对比剂浓度增高而增大。结论:对比剂容积效应导致的周围组织CT值增加,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4),射束硬化效应导致的管周组织像素CT值减小,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均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P>0.004)。
2018 Vol. 29 (6): 431-434 [
摘要
] (
609
)
HTML
(1 KB)
PDF
(0 KB) (
272
)
综述
435
PET/CT对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崔丽莉,程 刚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疾病慢性进展,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但左旋多巴治疗有效,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PET/CT对PD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8 Vol. 29 (6): 435-438 [
摘要
] (
754
)
HTML
(1 KB)
PDF
(0 KB) (
159
)
439
分子功能影像在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应用
胡 月,马秀岚
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生长缓慢,多为良性肿瘤,也可能发生转移。头颈部副神经节瘤通常无儿茶酚胺分泌功能,几乎均为琥珀酸脱氢酶基因种系突变,过表达生长抑素受体。常规解剖成像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随着分子功能成像的发展,利用分子功能影像进行肿瘤显像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头颈部副神经节瘤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子功能影像不仅对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检出率较高,还可以明显提高全身其他部位的副神经节瘤和转移灶的检出,显著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
2018 Vol. 29 (6): 439-442 [
摘要
] (
579
)
HTML
(1 KB)
PDF
(0 KB) (
166
)
短篇论著
443
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高频超声表现特点分析
谢丽玲1,汤 庆2,周大治2,周兴华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型(FVPTC)超声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VPTC患者15例的超声图像,总结FVPTC声像图特征。结果:15例FVPTC患者的超声表现可分为两种:①有包膜型5例,表现为边界清晰等回声为主的结节,有包膜,周边声晕厚薄不均匀,2例内部可见微小钙化;②无包膜型10例,其中4例表现为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低回声为主结节,边缘不光整,部分呈毛刺状,4例可见微小钙化,6例表现形似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无明显包膜,边界清晰,内部以等回声为主,1例可见粗大钙化。15例中有9例结节内部见丰富血流信号,多为Ⅱ~Ⅲ级紊乱血流;有4例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其中3例可见微钙化,1例可见囊性变。超声提示甲状腺恶性肿瘤4例,误诊11例,诊断符合率为36%。结论:FVPTC超声表现较甲状腺良性结节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等回声结节内出现低回声,晕环厚薄不均匀,内部出现微钙化及丰富血流对提示诊断FVPTC有较高价值。
2018 Vol. 29 (6): 443-444 [
摘要
] (
724
)
HTML
(1 KB)
PDF
(0 KB) (
158
)
445
超声弹性成像评价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的初步研究
肖俊飞,张 强,曹 乐,廖华伟
目的:应用超声弹性成像的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Q)技术评估血吸虫病患者的早期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VTQ技术检测102例拟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血吸虫病患者的剪切波速(SWV)测值,并将所测的SWV测值与穿刺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SWV测值随着纤维化程度增高,测值也随着增高,各组间纤维化分级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运用ROC特征曲线得到早期纤维化诊断阈值分别为1.501 2(S1)、1.955 0(S2),曲线下面积分别约0.960、0.955、敏感性分别为92.4%、94.3%,特异性分别为82.6%、79.1%。结论:VTQ技术可以用于血吸虫病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及抗纤维化治疗后治疗效果的随访。
2018 Vol. 29 (6): 445-447 [
摘要
] (
610
)
HTML
(1 KB)
PDF
(0 KB) (
177
)
447
经会阴超声对骶前囊肿的术前诊断价值
贺秀红1,贺 瑜1,周丽霞2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在骶前囊肿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4例骶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肛门指检、经会阴超声及MR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术前MRI检查与肛门指检及超声检查的结果。结果:术前经会阴超声检查结果均与MRI及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结论:经会阴超声不仅显示囊肿的部位及与相邻脏器的解剖关系,而且对指导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8 Vol. 29 (6): 447-448 [
摘要
] (
602
)
HTML
(1 KB)
PDF
(0 KB) (
186
)
449
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的MRI表现
白红军,周定军,王广平,刘 明,任 伟,徐 梦
目的: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的MRI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9例交叉韧带囊肿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并总结交叉韧带囊肿的MRI表现特点。结果:右膝13例,左膝6例,位于前交叉韧带11例(含多发囊肿1例及多房囊肿2例),后交叉韧带6例,前后交叉韧带之间4例,其中1例于前后交叉韧带之间及后交叉韧带内同时存在,另外1例于前后交叉韧带之间及前交叉韧带内同时存在。囊肿长径范围为6~18 mm;囊肿形态多样,呈条带状2例、类圆形及椭圆形13例、梭形1例、多房囊肿2例、不规则形1例。结论:术前,MRI能够对交叉韧带囊肿做出明确诊断,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价值。
2018 Vol. 29 (6): 449-451 [
摘要
] (
733
)
HTML
(1 KB)
PDF
(0 KB) (
185
)
病例报告
452
肝内胆管癌介入术后并发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出血1例
闫堂中,侯鲁强,迟 强,位思荣
2018 Vol. 29 (6): 452-453 [
摘要
] (
628
)
HTML
(1 KB)
PDF
(0 KB) (
145
)
453
表现为巨块型肿物的肝淋巴瘤1例
李杏哲,刘艳君,王学梅
2018 Vol. 29 (6): 453-454 [
摘要
] (
659
)
HTML
(1 KB)
PDF
(0 KB) (
181
)
455
高频超声诊断女性婴幼儿腹股沟附件嵌顿疝2例
宋 建1,张文君2,雷 琳2
2018 Vol. 29 (6): 455-455 [
摘要
] (
519
)
HTML
(1 KB)
PDF
(0 KB) (
162
)
456
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并精原细胞瘤1例
张秉宜,平 杰,张 玲,杜志勇,高 扬
2018 Vol. 29 (6): 456-456 [
摘要
] (
545
)
HTML
(1 KB)
PDF
(0 KB) (
154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