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1年 22卷 2期
刊出日期:2011-02-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77 1H-MRS在颅内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贺 丹;杨 丽;朱青峰;刘怀军;傅方望;张玉笛;刘宗杰;李艳华
DOI: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相对定量分析对颅内胶质瘤术前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3.0T磁共振系统,对32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进行1H-MRS检查,观察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区1H-MRS谱线表现,定量分析各种代谢物Cho/Cr、NAA/Cr、Cho/NAA、Cho/nCho、Lac/Cr比值变化,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另设11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胶质瘤肿瘤实质区和正常对照组脑组织Cho/Cr、NAA/Cr、Cho/NAA(分别为2.10±1.04,0.84±0.44,2.05±0.70和0.87±0.13,1.43±0.14,0.61±0.1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低、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区Cho/Cr、NAA/Cr、Cho/NAA、Cho/nCho、Lac/Cr比值(分别为1.58±0.63,0.96±0.57,1.74±0.61,1.04±0.81,1.58±0.10和2.62±1.45,0.78±0.31,3.35±0.89,2.14±1.77,2.61±2.75)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低、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区Cho/Cr、NAA/Cr、Cho/NAA、Cho/nCho比值(分别为1.43±0.32,0.82±0.45,1.22±0.19,1.23±0.36和2.21±0.49,1.12±0.23,2.09±0.82,1.47±1.13)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实质区Cho/Cr、Cho/NAA、Cho/nCho、Lac/Cr比值与肿瘤的级别呈正相关(r=0.42,0.62,0.41,0.26),NAA/Cr与肿瘤级别呈负相关(r=-0.35),Cho/NAA与肿瘤级别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r=0.62),相关性最高。结论:1H-MRS可为术前确定胶质瘤级别提供诊断依据,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2011 Vol. 22 (2): 77-82 [摘要] ( 1002 ) HTML (0 KB)  PDF  (0 KB)  ( 178 )
       病例报告
82 胎儿羊膜束带综合征误诊腹裂畸形1例
罗 萍;黄毅华
DOI:
2011 Vol. 22 (2): 82-82 [摘要] ( 1215 ) HTML (0 KB)  PDF  (0 KB)  ( 199 )
       论著
83 超声与MRI在喉癌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对比分析
胡 巧;朱尚勇;陈功泉;张 哲;高 泳
DOI: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与MRI在喉癌诊断及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6例喉癌患者术前分别行超声及MRI检查,并与手术所见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6例喉癌,超声检出34例,MRI检出32例。在T分期中,超声对T1、T2、T3、T4期喉癌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90.9%、60.0%、87.5%、85.7%,MRI分别为63.6%、70.0%、75.0%、100%,两者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29、0.220、0.410、1.077,P值均>0.10)。超声和MRI对肿瘤T分期总体符合率分别为80.6%和75.0%,两者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1,P=0.778)。结论:超声能对喉癌的位置、大小及肿瘤浸润范围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可作为纤维喉镜和CT、MRI等检查的有效补充。
2011 Vol. 22 (2): 83-85 [摘要] ( 893 ) HTML (0 KB)  PDF  (0 KB)  ( 523 )
86 金属支架治疗气管恶性狭窄的临床应用
郑加贺;刘兆玉;卢再鸣;畅智慧;赵 健;郭启勇
DOI:
目的:评价金属支架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气管狭窄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40例恶性肿瘤压迫或侵犯气管,引起气管狭窄和严重的呼吸困难,分别置入金属支架,23例患者进行了后续的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结果:32例狭窄位于主气管,共置入支架33个;8例累及气管下段及隆突区,置入Y型支架。28例术后支架即刻100%充分扩张,12例术后即刻扩张到支架固有直径的40%~80%。1周后复查,支架100%充分展开。全部支架位置良好,没有发生支架移位情况。4例患者在术后2~4月间,出现支架上口断裂,于支架上口处再次置入1枚支架后症状好转。17例恶性肿瘤患者放置支架后未经任何治疗生存期为2~6个月,23例患者放置后配合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生存期明显延长达6~15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2)。结论:气管支架能缓解晚期恶性肿瘤引起的呼吸困难,改善生活质量。结合后续的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能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2011 Vol. 22 (2): 86-88 [摘要] ( 974 ) HTML (0 KB)  PDF  (0 KB)  ( 170 )
89 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显示乳腺微小钙化灶的价值
崔可飞;秦石成;贺 晓
DOI:
目的:评价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对乳腺微小钙化灶的检测能力。材料与方法:对43例经钼靶X线片证实存在96个乳腺微小钙化灶、拟行活检的患者分别行超声“萤火虫”成像与常规超声检查,评价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显示乳腺微小钙化灶的能力。结果:超声“萤火虫”成像共在43例患者中显示出94个微小钙化灶,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的发现能力(66个);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声“萤火虫”成像共在31例恶性患者中的30例中发现存在微小钙化灶,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的检测结果(18例,P<0.05);在声像图低回声背景内,超声“萤火虫”成像检出其中64个微小钙化灶中的62个,亦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的检出结果(40个,P<0.05);同时,超声“萤火虫”成像对良恶性乳腺组织内的钙化灶均有较强发现能力。结论: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比常规超声显示乳腺微小钙化灶的能力更强,尤其是对声像图低回声背景内的微小钙化灶显示较好;提示“萤火虫”成像技术有助于提高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发现能力。
2011 Vol. 22 (2): 89-91 [摘要] ( 1090 ) HTML (0 KB)  PDF  (0 KB)  ( 209 )
92 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
郭兰田;姜兴岳;谢庆芝;张 林;范万峰;马珍珍;邢成颜
DOI:
目的: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患者的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确诊的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64层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①所有病变均表现为双侧分布,且主要为弥漫性分布,多灶性病变以中下肺叶为主。其中累及右肺上叶9例,右肺中叶14例,右肺下叶19例,左肺上叶9例,左肺下叶19例。②病变形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21/21,100%),小叶中心结节(12/21,57.1%),小叶间隔增厚(9/21,42.9%),网状结节(3/21,14.3%),磨玻璃样密度影(14/21,66.7%),斑片融合影(7/21,33.3%),大片实变密度影(9/21,42.9%),支气管气象(5/21,23.8%)。③胸膜腔积液(8/21,38.1%,其中5例单侧,3例双侧);淋巴结肿大(9/21,42.9%,其中5例腋窝淋巴结肿大,3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腋窝、纵隔均淋巴结肿大);胸膜肥厚(12/21,57.1%);心包积液(1/21,4.76%)。④9例复查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3例死亡者首诊MSCT见双肺中下叶斑片及实变密度影、磨玻璃密度影。复查见病变进展迅速,双肺实变明显,死于呼吸衰竭。6例好转者肺内病变明显吸收,仅遗留少许索条或小斑片状影。结论: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64层螺旋CT主要表现为双肺内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密度影及多灶性实变影,多同时累及肺实质及肺间质,可伴有胸膜腔积液、淋巴结肿大、胸膜肥厚等。病程进展以磨玻璃密度影及实变影范围扩大为主要标志。
2011 Vol. 22 (2): 92-95 [摘要] ( 967 ) HTML (0 KB)  PDF  (0 KB)  ( 209 )
96 创伤性膈疝膈肌破口形态MSCT成像研究
黄春峰;曹和涛;蔡挺挺;陶军华;贺新华;陆 蓉
DOI:
目的:研究创伤性膈疝(TDH)膈肌破口MSCT成像方法及其形态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7例TDH影像资料,其中顿伤性膈疝21例(均手术证实),医源性膈疝6例(2例手术证实)。27例均行MSCT容积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倾斜法、投影法及线段法观察膈肌破口显示情况、形态特征并作比较。结果:27例膈肌破口倾斜法显示21例(77.8%),投影法和线段法冠矢状位显示相同,分别为24例(88.9%)、20例(74.1%),平均77.2%。27例中共26例次破口形态显示不清,其中右侧11例次36.7%(11/30),左侧15例次(14.3%,15/105),t=6.51,P<0.05。破口形态主要有类圆形和椭圆形/梭形两类,其中显示为类圆形倾斜法16例(59.3%),投影法20例次(45.5%),线段法26例次(59.1%);显示为椭圆形/梭形倾斜法11例(40.7%)、投影法24例次(54.5%)和线段法18例次(40.9%)。结论:MSCT MPR能直接或间接显示绝大多数TDH膈肌破口形态,倾斜法和线段法显示情形相似,较投影法更客观真实。
2011 Vol. 22 (2): 96-99 [摘要] ( 1628 ) HTML (0 KB)  PDF  (0 KB)  ( 170 )
100 磁敏感成像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初步应用
李秋云;肖恩华;李华兵;卞读军;贺 忠
DOI: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内部结构的显示能力及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8例经临床及影像证实肝脏病变包括血管畸形、肝细胞癌、转移瘤、血管瘤以及肝囊肿患者共25个肝局灶性病变行常规T1WI、T2WI及SWI扫描,并将其SWI图像与常规MRI序列进行比较。18例均同时行增强扫描,1例动静脉畸形同时行MRA检查,1例血管瘤动态增强后再次行SWI检查。结果:1例血管畸形SWI能较常规平扫、增强及3D MRA更清楚显示其异常静脉血管形态;4例肝细胞癌、3例胆管细胞癌及2例转移瘤,SWI均能显示病灶内瘤静脉及血液降解产物;5例肝血管瘤及3例肝囊肿,SWI均显示病灶呈均匀稍高信号,病灶较大者邻近静脉受压。结论:SWI在显示肝脏静脉性血管畸形、肿瘤相关静脉结构等方面优于常规MR序列,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是研究肝脏局灶性病变内部结构的一种新的方法。
2011 Vol. 22 (2): 100-104 [摘要] ( 1064 ) HTML (0 KB)  PDF  (0 KB)  ( 269 )
105 双源双能量CT检测痛风石的初步经验
郑 玲;周长圣;张龙江;路 莉;梁 泉;卢光明
DOI:
目的:评价双源双能量CT(DECT)检测痛风结石的价值。材料与方法:3例已确诊为痛风的患者以及10例对照者纳入本研究,均在双源CT上进行了手或足的DECT扫描,利用痛风结石软件进行分析,并以绿色伪彩色显示;记录是否能够显示痛风石以及其分布情况。结果:3例患者双足以及双手均显示多发骨内和骨外痛风石,以指(趾)间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最显著;而10例对照者的双足均未显示痛风结石。结论:DECT能以伪彩色编码的形式显示并定量研究痛风结石,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1 Vol. 22 (2): 105-107 [摘要] ( 1483 ) HTML (0 KB)  PDF  (0 KB)  ( 184 )
       综述
108 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在腹部的应用
胡 奕;郭启勇
DOI:
2011 Vol. 22 (2): 108-111 [摘要] ( 963 ) HTML (0 KB)  PDF  (0 KB)  ( 272 )
       短篇论著
112 头颈部Kimura病的多排螺旋CT诊断
唐姗姗;陈燕萍;余国威;张 妮
DOI:
目的:探讨头颈部Kimura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复习相关的文献,提高对Kimura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为头颈部Kimura病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5例Kimura病病程较长(平均5.5年),表现为颌面部无痛性肿块,其中4例侵犯腮腺,5例均累及双侧颈部淋巴结。所有患者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平均超出正常值的5~6倍)。CT表现:①单侧或双侧腮腺弥漫性肿大,其内可见到单发或多发结节,结节密度比正常腮腺组织密度高,大部分边界较清,增强后不同程度强化;②伴有腮腺周围、颌下腺周围和颈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无囊变、坏死及钙化,基本不融合,增强后中度以上强化。结论:Kimura病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术前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2011 Vol. 22 (2): 112-114 [摘要] ( 949 ) HTML (0 KB)  PDF  (0 KB)  ( 425 )
114 高频彩超在颌下腺导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马彩叶;李星云;陈兴美
DOI: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颌下腺导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9例颌下腺导管结石,应用高频彩超观察颌下腺大小及内部回声、彩色血流显像及周边淋巴结,颌下腺导管扩张程度,导管内结石的大小、位置,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确诊29例颌下腺导管结石,诊断符合率100%。1例为导管内双结石,28例为单发结石,伴有导管扩张27例,不扩张2例。颌下腺回声不同程度减低,回声不均匀或欠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颌下腺慢性炎症血流信号不丰富,慢性炎症急性发作血流信号丰富。结论:高频彩超对颌下腺导管结石不仅诊断准确性很高,而且能同时测量结石大小、明确结石位置,并能准确评估颌下腺炎症情况,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2011 Vol. 22 (2): 114-115 [摘要] ( 962 ) HTML (0 KB)  PDF  (0 KB)  ( 230 )
116 彩超引导高危血透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并发症的追踪监测
陆海娟;钟惠琴;伍小辉;张 磊
DOI:
目的:为了提高高危血透病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减少穿刺并发症,追踪监测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转归。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2010年4月期间需要紧急血透的尿毒症高危病例57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部位的筛选、定位,以及置管术后并发症的超声监测。结果:57例中55例一次性进针穿刺置管成功,1例二次进针置管成功,1例因病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改行股静脉穿刺,术后即时超声显示导管位置准确,未见有误入动脉、周围组织血肿等情况发生;17例彩超检查发现导管周围血栓形成;11例拔管后颈内静脉见附壁血栓,无一例出现血栓栓塞现象。结论:尿毒症患者在彩超引导下颈静脉穿刺定位、导管留置,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效规避穿刺并发症;术后超声监测,可了解导管位置是否保持准确及有无血栓形成;拔管后颈静脉内附壁血栓的追踪监测。
2011 Vol. 22 (2): 116-117 [摘要] ( 939 ) HTML (0 KB)  PDF  (0 KB)  ( 164 )
118 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部的影像学表现
李 蕾
DOI: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胸部X线和CT表现特征,以期提高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6月~2010年3月住院确诊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11例,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临床的主要特征是持续高热、咳嗽,部分出现呼吸衰竭和神志改变。肺部影像学特点是:①早期最常见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磨玻璃影;②发病后1~3天达到高峰,重症患者肺部病变变化较快且易反复;③治疗后患者肺部大部分病变可完全吸收,部分可见肺间质的改变。④肺部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可以反映病情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1 Vol. 22 (2): 118-120 [摘要] ( 900 ) HTML (0 KB)  PDF  (0 KB)  ( 184 )
120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糖尿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临床研究
周 畅;周 军;朱 磊;谢汉波;何 勇;鲍荣辉;王 莹
DOI: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32例,健康人29例,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射血力、房缩波积分、左房充盈分数、房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左心房容积指数,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量左心房游离壁和房间隔舒张晚期的峰值速度,比较两组的测量结果;并衡量左心房壁舒张晚期峰值速度与传统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左房射血力、房缩波积分、左房充盈分数、房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左心房容积指数均增高,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房游离壁与房间隔的舒张晚期组织速度增高,且两组间有显著性意义(P<0.01)。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所有病例中左房游离壁与房间隔的舒张晚期组织速度与左房射血力有显著相关性(r=0.397、r=0.453, P均<0.01)。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可定量直观的评价糖尿病患者的左心房收缩功能,为临床正确的诊断疾病及判断病情提供可靠的信息。
2011 Vol. 22 (2): 120-123 [摘要] ( 170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8 )
124 新生儿中肠扭转影像及临床诊断意义
陈瑞刚;朱笑年
DOI:
目的:探讨新生儿中肠扭转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证实的新生儿中肠扭转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摄胸腹部正立卧位片和腹部侧位片,45例行上消化道造影,7例行钡灌肠;2007年1月后有20例同时做超声检查,1例行CT检查。结果:53例患儿首先摄腹部平片,8例显示双泡征,8例见局限性右中上腹及中上腹管状、狭细、小跨度充气小肠肠管伴肠壁增厚,下腹部肠管内充气量少;28例(其中18例连续复查)见充气肠管少且分布不均,9例示广泛充气扩张壁厚肠段,腔内有浅液平。45例行上消化道造影均见造影剂通过受阻十二指肠与空肠交界处的狭窄由鸟喙状过渡为呈螺旋形向下行走。7例行钡灌肠,盲肠移位5例。超声检查诊断率约60%。1例做CT检查见肠系膜漩涡征。结论:腹部平片简便易行且能迅速提供肠道气体的异常信息,配合上消化道造影是临床诊断本病的首诊检查方法,但腹部X线表现须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表现和动力性肠梗阻相鉴别,钡灌肠、超声、CT可辅助检查。
2011 Vol. 22 (2): 124-126 [摘要] ( 1698 ) HTML (0 KB)  PDF  (0 KB)  ( 156 )
126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的CT诊断并与肾上腺静脉取血比较
刘 焱;李 辉;任永芳;王姗姗
DOI:
目的:通过分析同时行肾上腺CT和双侧肾上腺静脉取血并最终取得手术病理结果的患者资料,进行CT和双侧肾上腺静脉取血对于原发性醛固酮腺瘤诊断准确性的方面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手术病理结果的同时行肾上腺CT扫描和肾上腺静脉取血19例患者资料。CT扫描使用64层螺旋CT机,部分患者并进行增强扫描,肾上腺静脉取血激素测定在一周内进行,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两者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的比较。结果:CT诊断醛固酮腺瘤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2.5%,肾上腺静脉取血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50%。结论:肾上腺静脉取血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方面并不优于CT扫描,应在两者结果一致的情况下推荐行手术治疗。
2011 Vol. 22 (2): 126-128 [摘要] ( 1015 ) HTML (0 KB)  PDF  (0 KB)  ( 185 )
128 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马新荣;赵震宇
DOI:
目的:分析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5月~2010年4月间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CT与MRI资料。结果:14例均发生于单侧,右侧8例,左侧6例,CT平扫多呈低密度,其中合并囊变和钙化各3例;CT增强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实质期、延迟期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平扫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改变,可见漩涡状表现。Gd-DTPA增强肿瘤常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肿瘤有钻缝生长及包绕血管而不侵犯血管的特点。结论: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结合临床资料一般可明确诊断。
2011 Vol. 22 (2): 128-131 [摘要] ( 922 ) HTML (0 KB)  PDF  (0 KB)  ( 349 )
131 经阴道超声声像图特征对输卵管妊娠药物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
雷 琳;白 姣;任 青;郝霁萍;陈志华;郑东平
DOI: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超声表现对保守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经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X)药物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ph,TVS)的声像图表现,分析其与治疗结局的关系。结果:包块周围滋养层血流少,滋养血管血流阻力高者,治疗成功率高;反之,治疗成功率低。有胎囊或胎心者,治疗成功率仅55.3%。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在包块大小、治疗前血β-hCG值及盆腔积液的存在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TVS提供的各项超声表现中,包块的类型、CDFI血流分布类型及包块血流频谱类型对MTX治疗结局有预测价值。
2011 Vol. 22 (2): 131-133 [摘要] ( 849 ) HTML (0 KB)  PDF  (0 KB)  ( 189 )
134 中晚孕期正常胎儿母体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
高新茹;张 喻;王颖金;安培莉;穆世刚;张 荣;艾 红
DOI:
目的:研究正常中晚孕期孕妇子宫动脉(UtA)血流波形的变化规律,建立正常中晚孕期孕妇UtA血流参数正常值范围。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495例20~43孕周正常单胎胎儿,测量孕母UtA血流参数: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S)、心室舒张期末血流速度(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心室舒张期末血流速度(S/D)。结果:正常中晚孕期孕妇UtA-S随孕周增加测值无明显改变,正常值范围为(98.72±39.25)cm/s,UtA-D值与胎儿孕周呈线性正相关,正常值范围(52.86±24.66)cm/s,UtA-PI、 UtA-RI及UtA-S/D与胎儿孕周呈线性负相关,正常值范围分别为0.72±0.22、0.47±0.09及1.95±0.40。结论:妊娠20~43周孕妇UtA-S值随孕周增加无明显变化,UtA-D值随孕周增加渐增大,UtA-PI、 UtA-RI及UtA-S/D值随孕周增加渐减小。
2011 Vol. 22 (2): 134-136 [摘要] ( 1255 ) HTML (0 KB)  PDF  (0 KB)  ( 210 )
137 腔内超声在宫颈癌放化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贾志莺;武秀兰;冷晓玲;张连花
DOI:
目的:探讨腔内超声在宫颈癌放化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前后行腔内超声检查,分析声像图特征。结果:放化疗前宫颈正常结构形态消失,多数可见实性肿块,血流信号丰富,阻力指数(RI)偏低;放化疗后宫颈正常形态结构恢复,肿块缩小或消失,血流信号减少,RI升高。宫颈癌放化疗前后的声像图有明显差异。结论:腔内超声可以为宫颈癌的临床疗效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011 Vol. 22 (2): 137-138 [摘要] ( 864 ) HTML (0 KB)  PDF  (0 KB)  ( 211 )
139 围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吕康泰;吴正启;王咏梅;苗立友;徐倩君
DOI:
目的:探讨围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疑诊DVT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深静脉回流障碍28例,其中DVT 9例,超声可表现为静脉管腔完全或不完全闭塞;彩色多普勒示管腔内无血流信号或充盈缺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孕产妇DVT最理想、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2011 Vol. 22 (2): 139-140 [摘要] ( 909 ) HTML (0 KB)  PDF  (0 KB)  ( 209 )
141 64层螺旋CT VR诊断成人茎突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陈时洪;汪青山;何 卫;杨文婷
DOI: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容积再现(VR)技术在成人茎突测量、与邻近血管关系的应用及对茎突综合征(SPS)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临床诊断为SPS患者的64层螺旋CT VR重组资料,并测量茎突的长度、方位角及其与邻近血管关系。结果:茎突长度>3cm者19例(73%),茎突向内偏斜角>25°者11例(42.3%),向前偏斜角>25°者3例(11.5%),分节型茎突14侧(53.8%)。其中对相邻血管受压者21例(80.7%)。结论:茎突过长并对邻近血管受压是诊断SPS的重要依据。64层螺旋CT VR重组可为诊断SPS提供重要依据。
2011 Vol. 22 (2): 141-142 [摘要] ( 910 ) HTML (0 KB)  PDF  (0 KB)  ( 172 )
143 Poncet综合征的临床与影像学研究
高小玲;王仁法;王 敏
DOI:
目的:探讨Poncet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Ponce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大多数病例以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痛为主,常伴有结节性红斑,实验室检查PPD试验阳性。经抗结核治疗,22例症状消失或较前缓解,3例短期内症状加重,强化抗结核治疗2月后,症状逐渐消失。影像学检查为对称性多个关节受累,主要表现为关节附近骨质疏松和软组织肿胀。全身检查可发现活动性或陈旧性结核病灶。结论:Poncet综合征具有明确的结核病史、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痛、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的特点,但需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
2011 Vol. 22 (2): 143-144 [摘要] ( 910 ) HTML (0 KB)  PDF  (0 KB)  ( 192 )
       病例报告
145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例
车子刚;高 欢;柴书毕;储成凤;徐家立;徐柏林
DOI:
2011 Vol. 22 (2): 145-146 [摘要] ( 897 ) HTML (0 KB)  PDF  (0 KB)  ( 215 )
146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
刘年元;何晓鹏;韩福刚;黄新文;杨 波
DOI:
2011 Vol. 22 (2): 146-147 [摘要] ( 862 ) HTML (0 KB)  PDF  (0 KB)  ( 248 )
147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吊带1例
张 红;赵宜勇;苏春玲;王连双;袁红梅
DOI:
2011 Vol. 22 (2): 147-148 [摘要] ( 887 ) HTML (0 KB)  PDF  (0 KB)  ( 215 )
148 肝脏肺吸虫病1例
陈 红;王康健;吴文乔
DOI:
2011 Vol. 22 (2): 148-149 [摘要] ( 823 ) HTML (0 KB)  PDF  (0 KB)  ( 161 )
149 后纵隔海绵状血管瘤1例
何其舟;唐烨真;涂永波;唐光才
DOI:
2011 Vol. 22 (2): 149-150 [摘要] ( 881 ) HTML (0 KB)  PDF  (0 KB)  ( 211 )
150 脾动脉巨大动脉瘤伴脾肿大1例
徐利军
DOI:
2011 Vol. 22 (2): 150-151 [摘要] ( 851 ) HTML (0 KB)  PDF  (0 KB)  ( 247 )
152 超声诊断巨大脾脓肿伴囊壁蛋壳样钙化1例
陶海维
DOI:
2011 Vol. 22 (2): 152-152 [摘要] ( 903 ) HTML (0 KB)  PDF  (0 KB)  ( 233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