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6年 17卷 9期
刊出日期:2006-09-20

病例报告
 
       论著
481 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15例CT和MRI分析
吴 越;张雪林;杨本强;关长群;刘文源
DOI:
目的:分析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CT和MR表现,旨在提高脑实质内不典型的室管膜瘤诊断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均行CT和MR检查:男9例,女6例;10岁以下2例,11~20岁2例,30岁以上11例。结果: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好发于颞顶枕交界部位,多靠脑表面一侧生长,与脑室关系密切,囊变率较高,肿瘤实质常可见条状或点状钙化,MR增强扫描常可见血管影。瘤周一般有轻度水肿或无水肿,增强扫描多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肿瘤实质内出现条索状血管影,也是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特征性表现。提高对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CT和MR表现的认识,有助于术前定性诊断。
2006 Vol. 17 (9): 481-483 [摘要] ( 2378 ) HTML (0 KB)  PDF  (0 KB)  ( 261 )
484 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及文献复习(附7例报告)
王向明;黄文鑫
DOI:
目的:研究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7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原发淋巴瘤患者均经CT平扫增强和延迟扫描,其中3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CT及MR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双侧眼眶原发淋巴瘤2例,分别位于双侧结膜和泪腺。单侧眼眶淋巴瘤5例。1例位于泪道;另4例跨越眶隔前后部呈不规则铸型累及泪腺及泪道,其中3例浸润肌锥内外间隙。所有病例均未见眼外肌推压移位、眼环增厚与变形。2例可见眶骨明显骨质破坏。所有病变CT平扫呈软组织肿块,密度类似于眼外肌,边缘清晰,增强后,4例呈中度强化,3例呈轻度强化,延迟期中度强化4例密度下降,轻度强化3例无明显变化。MRI上3例肿块在T1WI和T2WI上与眼外肌信号相比,呈等信号,增强后2例病变信号强度高于眼外肌。所有病变在CT、MRI上均呈匀质性。结论: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高度提示该病的诊断。
2006 Vol. 17 (9): 484-487 [摘要] ( 1791 ) HTML (0 KB)  PDF  (0 KB)  ( 579 )
488 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造影排空像的研究
郑 国;张 雪;刘荣欣;王利力;钟起诚;张丽慧
DOI:
目的:研究干燥综合征(SS)腮腺造影排空时间。方法:所有资料分成非口干正常组、口干正常组及SS组,分别对各组15分钟及60分钟的腮腺造影排空像进行分析,并随机对部分患者进行长时间的追踪观察。结果:非口干正常组60分钟排空像显示大部分排空(9/12侧)和完全排空(3/12侧);口干正常组60分钟排空像未见大部分排空征象;干燥综合征组60分钟排空像多数显示为无明显排空(44/58侧),无口干症状的病例排空情况较好;在1.5小时~6个月的长时间追踪观察中,SS组及正常组中只分别有2侧显示完全排空像。结论:60分钟排空像显示无明显排空视为异常;绝大多数SS病例60分钟内的排空像是无明显排空的;口干症状的有无与排空时间密切相关;腮腺造影排空像对于诊断干燥综合征有较高的敏感性,而特异性相对较差。
2006 Vol. 17 (9): 488-490 [摘要] ( 1692 ) HTML (0 KB)  PDF  (0 KB)  ( 327 )
491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
谭晓明;蔡越飞;李淑荣;左淑杰
DOI: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男19例,女13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发病时咯血量300~600ml/24h,其中支气管扩张15例、肺结核11例、肺炎4例、肺癌2例。应用Seldinger技术,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视造影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超选。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靶动脉远端,用明胶海绵条栓塞靶动脉主干;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应用PVA颗粒栓塞靶动脉远端,用明胶海绵条栓塞靶动脉主干。结果:32例大咯血患者,1次栓塞28例,2次栓塞3例,1例行2次栓塞后3天复发而行外科手术切除。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6 Vol. 17 (9): 491-493 [摘要] ( 1267 ) HTML (0 KB)  PDF  (0 KB)  ( 210 )
494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方法和价值
彭晓卫;李先文;严济泳;刘菲斯;刘庆华
DOI: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图像特征及超声心动图诊断TAPVC的价值。方法:对16例手术证实的TAPVC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APVC的CDE具有明显的图像特征:①肺静脉未与左房直接连接;②心上型TAPVC可见肺静脉共腔-垂直静脉-左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或肺静脉共腔-上腔静脉近心端;心内型TAPVC可见四根肺静脉引流入扩张的冠状静脉窦-右心房;心下型TAPVC可见肺静脉共腔-降垂直静脉-肝内门静脉相连;混合型TAPVC以心内型+心上型常见;③均有心房水平(经ASD或PFO)右向左分流。根据TAPVC的CDE图像特征该16例作出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100%,引流部位正确率9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TAPVC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2006 Vol. 17 (9): 494-495 [摘要] ( 1321 ) HTML (0 KB)  PDF  (0 KB)  ( 208 )
       论著摘要
496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后左室功能的评价
冯建林;李殿富;程 旭;李建华;徐兆强
DOI:
目的:比较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测定冠脉支架术前后左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7例患者,术前及术后1~6个月行静息G-MPI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对室壁运动评分。根据术前LVEF分为2组:伴左室功能不全(LVEF≤45%)为Ⅰ组(12例),其余为Ⅱ组(15例)。结果:①Ⅰ组术后EDV、ESV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LVEF增加(P<0.05);Ⅱ组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②术前室壁运动轻中度下降的节段术后82.3%有改善;严重下降29.3%有改善;无运动术后仅15.7%有改善。结论:静息G-MPI在冠脉支架术前及术后随访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06 Vol. 17 (9): 496-498 [摘要] ( 1211 ) HTML (0 KB)  PDF  (0 KB)  ( 212 )
       论著
499 VEGF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及MR影像学评价
刘怀军;杨冀萍;刘瑞春;王志红;王藏海;池 琛;崔彩霞
DOI: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家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MR影像学评价。方法:采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2h再灌注损伤后即刻应用微量进样器将不同剂量的VEGF立体定向导入梗死灶周,于再灌注72h,观察梗死体积、灶周缺血半暗带caspase-3蛋白表达、凋亡率、ADC值比率(ADCR),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结果:缺血再灌注即刻灶周给予VEGF,1.25ng/μl VEGF的应用对脑水肿、神经功能恢复和血管形成影响不大,而2.5ng/μl和5.0ng/μl的VEGF应用明显降低脑含水量、灶周皮层凋亡率及caspase-3活性表达,ADCR升高,脑组织表面血管增粗、增加,2.5ng/μl组的变化较5.0ng/μl组更明显,同时也能明显降低梗死体积(P<0.05)。结论:2.5ng/μl VEGF应用治疗家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血管发生和神经保护作用,是进一步研究和评价VEGF治疗效应的最佳剂量。
2006 Vol. 17 (9): 499-504 [摘要] ( 1255 ) HTML (0 KB)  PDF  (0 KB)  ( 411 )
505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王翠华;黄云洲;任书堂;周建华;龙 进;李冬蓓;王 勇;孙佳英
DOI: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8例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接受了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和RT3DE检查,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根据图像质量将RT3DE图像分为I、II和III级。结果:RT3DE图像质量I级者达93%(26/28),II级者占7%(2/28),无III级图像者。RT3DE可更直观地显示心脏占位性病变部位、形态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与2DE相比, RT3DE可对心脏占位性病变提供更丰富的形态学信息,有助于其治疗措施的选择。
2006 Vol. 17 (9): 505-507 [摘要] ( 2366 ) HTML (0 KB)  PDF  (0 KB)  ( 222 )
508 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的影像诊断(附12例分析)
王龙胜;余永强;鲍家启;胡克非;朱立春
DOI: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表现及各种影像检查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的临床、病理和X线、CT及超声表现。结果:直肠重复畸形1例占8.3%,胃重复畸形1例占8.3%,小肠重复畸形10例占83.4%。7例腹部平片2例表现完全性肠梗阻,3例不全性肠梗阻,2例见肿块影;7例消化道造影中,3例胃、肠道受压,并可见占位征象,1例钡剂灌肠检查回盲部充盈欠佳;1例肠套叠复位后腹腔内仍见包块影;其余2例造影检查阴性。8例BUS中,6例腹腔见囊性包块,1例表现为肠梗阻;1例表现为腹膜炎,腹腔少量积液。4例CT表现为单房囊性肿块,囊内CT值近似于水,囊壁与邻近肠管壁厚相近或稍厚,增强扫描囊壁均匀强化。结论:综合应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对正确诊断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有重要价值。
2006 Vol. 17 (9): 508-511 [摘要] ( 1377 ) HTML (0 KB)  PDF  (0 KB)  ( 261 )
512 低机械指数谐波超声造影在局灶性肝病治疗适应证选择中的应用
罗葆明;智 慧;文艳玲;段红艳;冯 霞;杨海云;谬瑞明
DOI:
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谐波超声造影在局灶性肝脏病变治疗适应证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2例(共357个结节)局灶性肝脏病变患者进行低机械指数谐波超声造影、增强CT/MR和/或病理检查。结果:低机械指数谐波超声造影诊断肝脓肿10例,患者行超声导向穿刺抽脓、局部注药治疗;诊断恶性肿瘤147例,其中82例行非手术治疗,包括7例行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57例行射频消融或微波凝固治疗,14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或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联合射频消融,4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肝脏局灶性病变治疗适应证的选择。
2006 Vol. 17 (9): 512-514 [摘要] ( 1152 ) HTML (0 KB)  PDF  (0 KB)  ( 407 )
515 原发性输尿管癌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诊断价值
郑文龙;吴爱琴;滕陈迪;黄崇权;徐立文;张丽敏;斯 洋
DOI:
目的:探讨多层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输尿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16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漫游技术(VRT)处理。结果:原发性输尿管癌轴位CT表现为管腔内软组织肿块伴管壁增厚,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增强峰值位于静脉期,MPR和CPR图像均清晰显示肿瘤侵犯的部位、范围、数目及输尿管壁增厚和周围侵犯情况,CPR图像能在一个平面上显示输尿管全程,MIP和VRT图像类似于静脉尿路造影(IVU)。结论: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发性输尿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帮助。
2006 Vol. 17 (9): 515-517 [摘要] ( 1250 ) HTML (0 KB)  PDF  (0 KB)  ( 270 )
518 裸小鼠脑内注射性假肿瘤灶的MR分析
徐 亮;沈钧康;张红丽;李如军;秦明明;许建铭;黄 强;钱铭辉;郭启勇
DOI:
目的:通过立体定位仪向裸小鼠脑内直接注入MR对比剂(Gd-DTPA)和/或美蓝试剂,形成假肿瘤灶, 探讨1.5T MR机显示裸小鼠脑内病变的可行性,进行相关MR信号分析,为建立1.5T MR接种胶质瘤的裸小鼠脑研究模型作准备。材料与方法:30只裸小鼠,雌雄各半,体重约20g,随机分成注射Gd-DTPA 1组(1μl)、注射Gd-DTPA 2组(2μl)、注射美蓝试剂1组(1μl)、注射美蓝试剂2组(2μl)、注射Gd-DTPA和美蓝试剂混合液1组(1μl)和注射Gd-DTPA和美蓝试剂混合液2组(2μl),每组各5只。裸小鼠腹腔麻醉后,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经颅骨缺口,用微注射器往一侧大脑尾状核部注入相应制剂,注完后行MR检查。MR扫描采用Siemens 1.5T超导型MR机,头部线圈,用水模作为裸小鼠支架,将裸小鼠置于线圈中心,分别行T1WI、T2WI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SE序列。观察各组裸小鼠脑内是否可见明确异常信号及位置,测量异常信号灶的大小及信号强度,分析异常信号成因。结果:除注射美蓝试剂的2组外,其他各组裸小鼠注射侧脑内相应部位见明确可辨的假肿瘤样异常信号改变。各扫描平面假肿瘤灶均呈类圆形,分界清楚,T1WI呈周围环形高信号,中心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假肿瘤灶与周围及对侧正常脑组织对比鲜明,两者信号强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1.5T MR机可明确显示裸小鼠脑内异常信号灶。②美蓝试剂不引起裸小鼠脑信号强度改变。③裸小鼠脑内假肿瘤灶的T1WI特征性信号改变源于对比剂浓度差别。
2006 Vol. 17 (9): 518-522 [摘要] ( 1253 ) HTML (0 KB)  PDF  (0 KB)  ( 188 )
523 声学造影后肝硬化大鼠肝脏声像图分析的动态研究
华 兴;李 锐;郭燕丽;张 萍;郭爱民
DOI:
目的:探讨声学造影后大鼠不同时期肝硬化肝实质灰度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在分析肝纤维化与肝硬化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建立不同时期大鼠肝硬化模型并分为6周组、8周组、10周组和12周组,以正常大鼠为对照组(每组16只,共80只)。经外周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后,应用视频分析法形成大鼠肝脏实质灰度的TIC,测量并分析比较各组中的峰值时间(TP)、峰值强度(PI)、峰值减半时间(HT)、曲线下降斜率(DS)、曲线下面积(AUC)和平均渡越时间(MTT)等参数。结果:不同时期大鼠肝硬化模型成功建立,并能动态反映肝硬化发展的病理过程。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PI值、HT值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DS值则相反(6~12周组与对照组间相比,6、8周组与10、12周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UC值与MTT值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声学造影后大鼠肝脏声像图随病变程度加重呈一定规律性变化,而该变化能为TIC所反映,为早期肝硬化的无创性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
2006 Vol. 17 (9): 523-525 [摘要] ( 3280 ) HTML (0 KB)  PDF  (0 KB)  ( 426 )
526 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与血管重建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评价
韩东明;程敬亮;李玉侠;王红坡
DOI:
目的:分析Budd-Chiari综合征(BCS)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征象,评价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MRA)对BCS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33例BCS患者进行了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其相关血管分别以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重建法(MPR)进行3D DCE MRA。以手术或DSA结果作对照,评价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与血管重建对判断BCS血管梗阻部位、程度以及肝内外侧支循环建立的价值。结果: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显示:下腔静脉狭窄21例,下腔静脉闭塞12例。肝静脉狭窄或闭塞15例,副肝静脉增粗10例,肝内或肝外侧支循环形成23例。MIP血管重建可显示血管和侧支循环总体情况,而MPR血管重建可多角度直接显示血管。肝实质异常包括:肝脏各叶比例失调、尾状叶增大11例,肝实质信号不均匀并斑片状强化25例,显示良性结节7例。结论: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准确地反映BCS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3D DCE MRA,能够更直观、准确地显示血管梗阻平面及肝内、外侧支循环,是一种有效的术前全面评价BCS的无创性检查技术。
2006 Vol. 17 (9): 526-529 [摘要] ( 1283 ) HTML (0 KB)  PDF  (0 KB)  ( 328 )
530 X线管电压对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影响的研究
林宇宁;高 凯;邓振生;牟轩沁;余厚军;张学昕;孙立军
DOI:
目的:探讨X线管电压(kVp)与体模管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丙烯酸模板内制作25组直径为1.2mm的圆柱形平行排列的体模管,其间距为11mm。体模管内造影剂碘浓度为4.0~50mg/ml。获取X线图像后,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研究不同X线管电压对体模管图像质量和表面剂量的影响。结果:当X线管电压从54kVp增加到85kVp时,体模表面剂量的变化较图像质量变化大;当超过85kVp后,体模表面剂量的变化不明显而图像质量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结论:在特定体模厚度下,通过建立并分析管电压与图像质量及体模表面剂量间的关系曲线,可以确定最优kVp值,既保证了图像质量又能使体模表面剂量最低。
2006 Vol. 17 (9): 530-533 [摘要] ( 2315 ) HTML (0 KB)  PDF  (0 KB)  ( 187 )
       病例报告
533 颅底内外生长软骨肉瘤1例
王东昕;付广印;刘树荣;迟宝权;张清泉
DOI:
2006 Vol. 17 (9): 533-533 [摘要] ( 1028 ) HTML (0 KB)  PDF  (0 KB)  ( 323 )
       论著摘要
534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后的临床应用
门永忠;贺庆红
DOI:
2006 Vol. 17 (9): 534-535 [摘要] ( 1492 ) HTML (0 KB)  PDF  (0 KB)  ( 281 )
       病例报告
536 Balo病同心圆硬化的MRI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
常瑞萍;朱文一;李春梅
DOI:
2006 Vol. 17 (9): 536-537 [摘要] ( 1549 ) HTML (0 KB)  PDF  (0 KB)  ( 203 )
538 纵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白 瑜;张姣姣
DOI:
2006 Vol. 17 (9): 538-538 [摘要] ( 1024 ) HTML (0 KB)  PDF  (0 KB)  ( 429 )
539 多脾综合征并胰腺转位2例报告
杨 毅;郑 重;白 波;康 鹏
DOI:
2006 Vol. 17 (9): 539-540 [摘要] ( 103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6 )
540 闭孔疝的CT诊断1例
张宗斌;梁社富;陈 芹
DOI:
2006 Vol. 17 (9): 540-540 [摘要] ( 1106 ) HTML (0 KB)  PDF  (0 KB)  ( 251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