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6年 17卷 8期
刊出日期:2006-08-20

病例报告
 
       论著
421 MR扩散张量成像在脑囊性坏死性肿瘤与脓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史瑞华;祁明臣;翟仁友;钱晓军;鲁万红;顾 华
DOI:
目的:评价MR扩散张量成像在脑囊性坏死性肿瘤与脓肿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或临床复查证实的胶质母细胞瘤12例、单发转移瘤10例、脑脓肿9例。行常规MR平扫和增强、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构建平均扩散系数(ADC)图和各向异性分数(FA)图,并测量病灶中心坏死区的ADC、FA值。结果:脓肿腔DTI表现为高信号;胶质母细胞瘤和转移瘤中心坏死区呈低信号。在ADC图上,脓肿呈低信号,平均ADC值为(0.66±0.07)×10-3mm2/s;胶质母细胞瘤和转移瘤均呈高信号,脓肿与胶质母细胞瘤、转移瘤ADC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在FA图上,病灶中心均表现为低信号。结论:在DTI扩散张量加权像上,脓肿表现为较特异的高信号,ADC值较低,有助于和囊变、坏死性肿瘤鉴别。
2006 Vol. 17 (8): 421-424 [摘要] ( 1294 ) HTML (0 KB)  PDF  (0 KB)  ( 260 )
425 成人内耳结构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方法初探
王土兴;吴金兴;华 晓
DO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和最小密度投影+图像反转成像技术(MinIP+Invert)显示成人内耳结构的方法。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层厚0.625mm)、小视野(FOV=50~80mm)、密集重建(间隔0.25mm),对25例正常成人内耳分别进行VR、MinIP+Invert三维成像。结果:VR、MinIP+Invert三维成像均清楚显示了内耳的解剖结构,并可同时观察内耳道内神经束及出内耳道底的前庭神经、蜗神经和面神经。VR操作较复杂,图像立体感强;MinIP+Invert操作相对简单,尤其对耳蜗、前庭的三维显示简捷明了。结论:VR与MinIP+Invert三维成像相结合能全面准确地观察内耳的解剖结构。
2006 Vol. 17 (8): 425-427 [摘要] ( 1274 ) HTML (0 KB)  PDF  (0 KB)  ( 243 )
428 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附18例分析)
郑秋平;李志中
DOI:
目的:探讨CT对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18例经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其CT表现可归纳如下特点:①病变多为单侧性;②病变部位以上颌窦为主;③不均匀密度中夹杂高密度钙化影;④局限性骨质增生与破坏。结论:CT不仅能明确病变部位,而且在定性诊断方面具有特征性意义;与细菌性鼻窦炎及鼻窦肿瘤有鉴别价值。
2006 Vol. 17 (8): 428-430 [摘要] ( 1229 ) HTML (0 KB)  PDF  (0 KB)  ( 255 )
       病例报告
430 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1例
张艳华;李洁冰;郭存丽
DOI:
2006 Vol. 17 (8): 430-430 [摘要] ( 1008 ) HTML (0 KB)  PDF  (0 KB)  ( 270 )
       论著
43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与鉴别
孙咏梅;王正滨;房世保;李 萍;王建华
DOI: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2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结果:本组72例乳头溢液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38例(52.8%),乳腺囊性增生23例(31.9%),导管内乳头状癌6例(8.3%)及浆细胞性乳腺炎5例(7.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乳腺病变最小直径0.2cm,最大直径2.4cm,经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超声对病变检出率为90.3%(65/72),超声诊断符合率达81.9%(59/7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头溢液患者病变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较大,可作为临床诊断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2006 Vol. 17 (8): 431-434 [摘要] ( 1262 ) HTML (0 KB)  PDF  (0 KB)  ( 468 )
       病例报告
434 彩色多普勒诊断钢板螺旋钉内固定术后致胫前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兰 英;陈晓慧;曲国田;吴 伟;何 燕
DOI:
2006 Vol. 17 (8): 434-434 [摘要] ( 1077 ) HTML (0 KB)  PDF  (0 KB)  ( 214 )
       论著
435 明胶海绵加丝线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
王宝明;王洪新;许 健;杨海山
DOI:
目的:探讨应用明胶海绵加丝线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在大咯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30例,全部病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根据造影明确出血的供血血管后选择明胶海绵、丝线进行栓塞治疗。结果:30例患者有效率100%,所有病例均经半年以上的随访,4例在半年后复发,再次进行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结论:应用明胶海绵加丝线进行BAE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只要能充分栓塞供血动脉,可以立即见效。
2006 Vol. 17 (8): 435-437 [摘要] ( 1152 ) HTML (0 KB)  PDF  (0 KB)  ( 209 )
438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剂99mTc-HYNIC-TOCA和99mTc-P829在肿瘤模型中的对比研究
孙 逊;安 锐;李 烁;何 勇;伍 军;张 军
DOI:
目的:研究99mTc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ues,SSA)99mTc-6-肼基烟酰基-[Tyr3[-Octreotate(99mTc-HYNIC-TOCA)在肿瘤动物模型体内的生物学特性,并与99mTc-P829对比,探讨其用于肿瘤诊断的可行性。方法:以HYNIC为双功能螯合剂(bifunctional chelator,BFC),乙二胺-N?熏N’-二乙酸(EDDA)和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Tricine)为协同配体进行TOCA的99mTc标记;以99mTc-HYNIC-TOCA和99mTc-P829为显像剂,对荷人类小细胞肺癌裸鼠进行显像,通过感兴趣区(ROI)技术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并比较两种显像剂的靶/非靶(T/NT)比值;在昆明鼠体内进行动态生物学分布实验,测定并比较不同时点两种显像剂在各脏器的克组织百分摄取率(%ID/g)。结果:99mTc-HYNIC-TOCA的放化纯可达94.2%,室温放置6h后放化纯仍为93.5%;荷瘤小鼠体内,99mTc-HYNIC-TOCA和99mTc-P829主要浓聚于肾脏和肿瘤部位。早期显像中,99mTc-HYNIC-TOCA组肿瘤与对侧比值(T/C)均高于99mTc-P829组;4h时平面显像中T/C达到最高,分别为7.45±0.40和5.71±0.69。昆明鼠体内,两种显像剂在肾脏的摄取率最高,血液半清除时间均小于60min;肝脏对99mTc-P829的最大摄取率明显高于99mTc-HYNIC-TOCA(t=2.17,P<0.05)。结论:99mTc-HYNIC-TOCA和99mTc-P829均具有肿瘤摄取高和血液清除快的良好生物学特性,在高表达SSTR肿瘤的定位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6 Vol. 17 (8): 438-443 [摘要] ( 1160 ) HTML (0 KB)  PDF  (0 KB)  ( 259 )
       病例报告
443 右椎动脉起源异常1例
樊文峰;张源祥
DOI:
2006 Vol. 17 (8): 443-443 [摘要] ( 1084 ) HTML (0 KB)  PDF  (0 KB)  ( 321 )
       论著
444 超声导引下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及合并畸形428例临床报告
邓东安;侯传举;朱鲜阳;韩秀敏
DOI:
目的:报告我院1998年10月~2004年10月超声导引下介入治疗ASD合并畸形428例,主要讨论介入适应证,操作原则及临床效果。方法:住院患者继发孔型ASD 428例,男150例,女278例(男∶女=1∶1.9),年龄2~74岁(平均26.6±16.6)。428例ASD为中央型,其中单一ASD 416例,多发型ASD 12例,合并畸形70例,其中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14例,肺动脉高压(PH)11例,二尖瓣狭窄(MS)(芦停巴赫综合征)3例,合并室上速3例,合并心房纤颤14例,其它25例。使用日本东芝6000型和美国惠普1500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和食道超声(TEE)探头频率分别为2.5MHz和5MHz。术前用TTE诊断,术中用TEE配合,儿童<10岁用TTE配合。结果:介入术中超声导引导入球囊导管测量最大ASD伸展直径,用TTE或TEE测量ASD直径及确定ASD位置、大小及数目。428例ASD患者成功介入425例,介入技术成功率99.3%。介入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2.1%。合并畸形的治疗,超声导引介入治疗合并畸形,待合并畸形治愈后方再行ASD介入治疗,本组合并畸形介入治疗成功率100%。结论:ASD及合并畸形的介入治疗,必须要在超声导引和监测下主要掌握ASD及合并畸形疾病的适应证,操作规范化,成功率很高,而且是安全有效的。
2006 Vol. 17 (8): 444-446 [摘要] ( 2258 ) HTML (0 KB)  PDF  (0 KB)  ( 192 )
447 正常肝脏高机械指数造影成像触发间隔与效应关系的定量分析
吴凤林;李颖嘉;李传刚
DOI:
目的:用声学定量方法探讨正常肝脏高机械指数造影成像时触发间隔与增强效果间关系。方法:10例正常人接受肝脏谐波声学造影,造影剂经前臂浅静脉注射,剂量为0.3ml,触发间隔设1.0s、2.0s、3.0s、4.0s 4个档次。选择经腹主动脉长轴的肝左叶纵切面作为观察切面。造影增强后图像灰阶变化用时间-强度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测量指标有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降半时间(HT)、平均渡换时间(MTT)。结果:各触发间隔肝实质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基本相似,呈单峰形态,近似三角形,可分为上升段、高峰段和下降段。触发间隔从1.0~3.0s时,PI、AUC、HT、MTT测值均逐渐增大,肝实质显影效果逐渐增强;当触发间隔为4.0s时,肝实质显影效果不再更强,PI、AUC、HT、MTT测值与3s时相近,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触发间隔对增强效果有直接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可随触发间隔延长而增强,超过此范围,造影效果不会更强。
2006 Vol. 17 (8): 447-449 [摘要] ( 2267 ) HTML (0 KB)  PDF  (0 KB)  ( 234 )
450 先天性肠闭锁的X线诊断价值
方必东;白光辉;许崇永;严志汉;陈廷港
DOI:
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先天性肠闭锁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肠闭锁42例,术前均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其中12例经胃管行胃及小肠碘水造影,18例行碘水灌肠检查。结果:42例中,十二指肠闭锁6例,空肠闭锁14例,回肠闭锁19例,结肠闭锁3例,腹平片可显示不同平面的肠梗阻征象。12例胃肠造影中,显示肠闭锁盲端8例,盲端未显示4例。18例灌肠造影显示为细小结肠16例(显示结肠闭锁盲端3例),正常结肠2例。结论:腹部立位平片是先天性肠闭锁的首选导向检查方法。灌肠检查对其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是十分必要的,碘水胃肠造影检查应慎重。
2006 Vol. 17 (8): 450-451 [摘要] ( 1245 ) HTML (0 KB)  PDF  (0 KB)  ( 436 )
452 MSCT多期扫描在早期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古杰洪;莫 蕾;王海林
DOI: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在早期肾细胞癌(R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肾癌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MSCT表现。结果:①MSCT平扫中10例病灶呈稍低密度,5例等密度,2例稍高密度,3例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皮质期除1例轻度强化外,其余肿瘤强化均较明显,强化为均匀或不均匀,实质期及肾盂期强化迅速减退。②本组早期肾癌检出率100%,定性诊断率95%,分期准确度为95%。结论:①皮质期与实质期“快进快退”的强化特点对早期肾癌具定性诊断意义。②MSCT双期(皮质期与实质期)增强扫描是早期肾癌可靠的检查方法,必要时结合肾盂期扫描,可了解肾盂、肾盏受侵情况。③MSCT多期扫描提高了早期肾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度。
2006 Vol. 17 (8): 452-454 [摘要] ( 1282 ) HTML (0 KB)  PDF  (0 KB)  ( 225 )
455 宫腔声学造影与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ROC曲线分析
徐 勇;蔡爱露;杨泽宇;陈雁威;任玉兰;杨 清
DOI:
目的:用受试者操作特性分析(ROC)方法评价经阴道超声(TVS)、宫腔声学造影(SHG)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检查价值。方法:临床怀疑内膜病变的患者47例,行TVS、SHG检查,检查完毕后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检查。用ROC for Windows 0.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ROC分析显示,TVS曲线下面积为0.620,SHG曲线下面积为0.978。两种方法的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明显不同,两者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SHG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方面明显优于TVS。
2006 Vol. 17 (8): 455-457 [摘要] ( 1374 ) HTML (0 KB)  PDF  (0 KB)  ( 290 )
458 脂质沉积性肌病的MRI诊断
郑贤应;慕容慎行;李银官;倪希和;曹代荣
DOI:
目的:研究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MRI表现,并评价MRI在LS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骨盆及双侧大腿肌肉,对9例LSM患者行MRI检查,采用自旋回波序列(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及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结果:8例LSM患者的受累肌群均表现为片状短T1长T2异常信号,以臀肌及大腿后肌群受累为主,2例活动期患者的病变肌肉中尚混杂有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1例无阳性表现。结论:LSM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受累肌群主要表现为脂肪沉积改变,在活动期,肌纤维可见斑片状坏死信号,病变双侧对称;MRI能为LSM的诊断、疗效判断及病情随访提供客观资料,并能为临床选取准确的活检部位提供定位。
2006 Vol. 17 (8): 458-460 [摘要] ( 1243 ) HTML (0 KB)  PDF  (0 KB)  ( 215 )
461 18F-FDG PET在探查临床“不明原因发热”中的应用
李培勇;江旭峰;张立颖;管 梁;陈素芸;姜 磊;瞿毓敏;朱承谟
DOI:
目的:分析18F-FDG PET显像在临床寻找“不明原因发热”原因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符合“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进行18F-FDG PET全身显像,结果提供给临床,帮助作病因诊断。结果:24例病人可分为3种情况:①18F-FDG PET显像阴性或不能提供临床诊断有效信息;②显像结果提供了有效信息,帮助临床诊断;③18F-FDG PET显像高度怀疑为恶性病灶。18F-FDG PET显像有助于临床诊断“不明原因发热”病因的阳性率可达58.3%(14/24),其中明确为恶性病变的占71.4%(10/14),包括淋巴瘤3例?熏 白血病2例。良性病变28.6%(4/14),以感染和炎症为主。结论:18F-FDG PET显像有助于临床诊断“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
2006 Vol. 17 (8): 461-463 [摘要] ( 1301 ) HTML (0 KB)  PDF  (0 KB)  ( 226 )
       综述
464 PET在难治性癫痫中的应用价值与限度
潘 博综述;马云川审校
DOI:
2006 Vol. 17 (8): 464-467 [摘要] ( 1038 ) HTML (0 KB)  PDF  (0 KB)  ( 260 )
       论著摘要
468 MSCT重建图像对鼻息肉向周围侵犯的诊断价值
范广军;夏 爽;尹建忠
DOI:
2006 Vol. 17 (8): 468-470 [摘要] ( 1051 ) HTML (0 KB)  PDF  (0 KB)  ( 234 )
471 特殊类型肾囊肿的超声表现
许敬华;雷建明;李晓华;邹凯华
DOI:
2006 Vol. 17 (8): 471-472 [摘要] ( 1059 ) HTML (0 KB)  PDF  (0 KB)  ( 228 )
472 经腹及阴道超声诊断女性膀胱颈硬化症的对比研究(附42例分析)
张琍萍;杨成规;张雅红;芮其根;李雪明;陈静辉
DOI:
2006 Vol. 17 (8): 472-474 [摘要] ( 1048 ) HTML (0 KB)  PDF  (0 KB)  ( 267 )
474 椎管内脊髓外蔓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李宏阁
DOI:
2006 Vol. 17 (8): 474-475 [摘要] ( 598 ) HTML (0 KB)  PDF  (0 KB)  ( 236 )
       病例报告
476 颅内多发性胶质瘤影像学特点1例
黄皎霰;俞方荣;方 春
DOI:
2006 Vol. 17 (8): 476-477 [摘要] ( 1030 ) HTML (0 KB)  PDF  (0 KB)  ( 230 )
477 3例肺部Wegener’s肉芽肿的影像探讨与临床误诊分析
陈玉莉;乔建民;韩 义
DOI:
2006 Vol. 17 (8): 477-478 [摘要] ( 997 ) HTML (0 KB)  PDF  (0 KB)  ( 232 )
478 彩超诊断直肠肿瘤并子宫直肠瘘2例
姚广力;江 怡
DOI:
2006 Vol. 17 (8): 478-479 [摘要] ( 1069 ) HTML (0 KB)  PDF  (0 KB)  ( 232 )
479 腱鞘巨细胞瘤影像表现2例
徐 贤;赵林芬
DOI:
2006 Vol. 17 (8): 479-480 [摘要] ( 1148 ) HTML (0 KB)  PDF  (0 KB)  ( 251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