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6年 27卷 4期
刊出日期:2016-04-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229 精神分裂症患者顶下小叶亚区水平灰质体积损害分析
刘幸云,许永杰,许丽雪,于春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顶下小叶(IPL)亚区水平灰质体积(GMV)损害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收集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4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的MRI结构像。依据前人的分割结果,将IPL分为11个亚区,计算每个被试各亚区的GMV。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在控制年龄和性别条件下对其进行组间比较,并计算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的亚区GMV与临床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IPL所有5个前部亚区的GMV均存在显著性减低;中后部6个亚区中只有1个亚区GMV减低。左侧PFt区的GMV与病程呈负相关(r=-0.212,P=0.042),而右侧PF+PFt区的GMV与PANSS阳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231,P=0.027)。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顶下小叶结构损害以前部亚区为主。
2016 Vol. 27 (4): 229-231 [摘要] ( 643 ) HTML (1 KB)  PDF  (0 KB)  ( 212 )
232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评估脑卒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魏江漫,潘晶晶,范 薇,陈 新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评估脑卒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症状发作后几小时至24小时内。所有25例患者均行常规MR检查,包括T1WI、T2WI、FLAIR、DWI、SWI、PWI、MRA。采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比较个体DWI、SWI、PWI。结果:88.0%(22/25)的患者在SWI序列上出现静脉显著不对称及平均通过时间(MTT)的延长。SWI-ASPECTS与MTT-ASPECTS关联性最好(r=0.796,P=0.000<0.001)。结论:SWI可提供与MTT可比的脑灌注信息,但SWI在指导溶栓治疗方面需要进一步前瞻性研究的评估。
2016 Vol. 27 (4): 232-235 [摘要] ( 761 ) HTML (1 KB)  PDF  (0 KB)  ( 172 )
236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吴燕萍,甘科红,周立峰,王满立,丛淑珍
目的:对照病理,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病例中122个病灶的超声图像特征及相应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63.9%病灶边界不清,其余边界清楚;少部分病灶有囊变(2.5%);30.3%有晕征;近一半的病灶有微钙化(45.9%);60%病灶评分为3分或3分以上。病灶内乳头结构和纤维间质的比例决定了病灶的回声。边界清楚的晕征与纤维假包膜相关。微钙化的病灶内可发现砂砾体。结论:PTMC的声像图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点相符,边界不清、低回声、微钙化、弹性评分≥3对PTMC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2016 Vol. 27 (4): 236-238 [摘要] ( 872 ) HTML (1 KB)  PDF  (0 KB)  ( 217 )
239 99mTc-MIBI核素显像与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诊断价值
陈正国,刘启榆,陈 娇,杨 兴,何 瑜
目的:通过对术前99mTc-甲氧异腈(MIBI)核素显像与CT图像分析,探讨分析两者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术前99mTc-MIBI核素显像和CT影像资料,比较99mTc-MIBI核素显像、CT、99mTc-MIBI核素显像与CT联合3种影像学方法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灵敏度差异。结果:99mTc-MIBI核素显像、CT、99mTc-MIBI核素显像与CT联合3种影像学方法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灵敏度分别为89.65%、64.00%、93.75%;统计分析显示99mTc-MIBI核素显像组与CT组、CT组与联合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9mTc-MIBI核素显像与CT联合组灵敏度优于其它两种方法。结论:术前99mTc-MIBI核素显像与CT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评估均是必要的,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价值。
2016 Vol. 27 (4): 239-242 [摘要] ( 1050 ) HTML (1 KB)  PDF  (0 KB)  ( 171 )
243 18F-FDG PET/CT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上的诊断价值
李雪艳1,段 钰2,于丽娟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18F-FDG PET/CT表现,在PET/CT图像上分别测量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的短径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利用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诊断ALN转移的最佳截断点,并评估其对ALN转移的诊断效能。另外,应用χ2检验比较PET/CT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ALN转移上的诊断效能。结果:48例乳腺癌患者,病理证实ALN转移29例。以患者为单位和以病灶为单位,PET/CT诊断ALN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6.21%、84.21%、89.23%、80.00%、85.52%和61.68%、98.26%、94.96%、82.81%、85.55%;PET/CT对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患者ALN转移的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ROC曲线分析显示,淋巴结短径和SUVmax诊断ALN转移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5 mm(敏感度为66.82%,特异度为89.30%,准确率为81.49%)和1.1(敏感度为91.12%,特异度为95.27%,准确率为93.83%),其中SUVmax曲线下面积更大;以同时满足淋巴结短径≥6.5 cm和SUVmax≥1.1为诊断标准,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50.46%、99.00%和82.14%。结论:18F-FDG PET/CT对于乳腺癌ALN转移有较高的特异度和准确率,以患者为单位,灵敏度较高,而以病灶为单位,灵敏度略低;PET/CT对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患者ALN转移的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以SUVmax≥1.1作为判断乳腺癌ALN转移的标准,诊断效能最佳。
2016 Vol. 27 (4): 243-247 [摘要] ( 879 ) HTML (1 KB)  PDF  (0 KB)  ( 185 )
248 超声弹性成像与光散射断层成像诊断≤2.00 cm乳腺癌的对比研究
商 聪,李 晶,任卫东,郭 嵩,吕慧娜
目的:比较应力式超声弹性成像(UE)与光散射断层成像(DOT)对≤2.00 cm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2例患者共112个乳腺病灶进行UE和DOT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价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112个乳腺病灶中,良性74个,恶性38个。UE和总血红蛋白浓度(TTH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8(95%CI:0.864~0.968)、0.851(95%CI:0.771~0.9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98,P=0.089)。UE诊断的敏感度为84.21%(32/38),特异度为90.54%(67/74),准确率为88.39%(99/112)。TTHC诊断阈值为131.88 μmol/L,敏感度为86.84%(33/38),特异度为82.43%(61/74),准确率为83.93%(94/112)。结论:UE和DOT两种技术均可为≤2.00 cm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2016 Vol. 27 (4): 248-251 [摘要] ( 645 ) HTML (1 KB)  PDF  (0 KB)  ( 199 )
252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CTCA图像质量
张计旺1,范丽娟1,徐冬生1,董 智1,李 旭1,张立仁1,于铁链2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在改善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30例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30例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标准算法(Standard,STD)重建和SSF重建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和可判读性。所获图像由2位医师按Likert 5分制标准对每一冠状动脉节段、每支冠状动脉及每例冠状动脉进行评分。结果:前门控扫描30例,SSF算法重建图像的可判读性按每支(97.8%(88/90) vs 87.8%(79/90),P=0.004)及每段(99.1%(427/431) vs 96.1%(414/431),P=0.000)比较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图像质量按例数(3.5±0.9 vs 2.9±1.2,P=0.004)、每支(3.5±0.8 vs 3.1±1.0,P=0.000)和每段(3.7±0.8 vs 3.4±1.0,P=0.000)比较,SSF算法均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后门控扫描30例,45%期相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例(80.0%(24/30) vs 53.3%(16/30),P=0.039)、分支(90.0%(81/90) vs 71.1%(64/90),P=0.000)、节段(98.1%(413/421) vs 90.7%(382/421),P=0.000)均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75%期相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分支(70.0%(63/90) vs 55.6%(50/90),P=0.02)和节段(82.7%(348/421) vs 78.4%(330/421),P=0.018)比较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SSF算法45%和75%期相图像质量按例数(2.8±1.0 vs 2.1±1.2,P=0.012)(2.1±1.2 vs 1.6±1.0,P=0.026)、分支(3.0±0.9 vs 2.4±1.0,P=0.000)(2.6±1.2 vs 2.2±1.2,P=0.000)和节段(3.3±0.9 vs 2.9±1.0,P=0.000)(2.9±1.2 vs 2.7±1.1,P=0.000)比较均明显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结论:冠状动脉SSF技术能明显提高前门控和后门控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及可判读性,其中对后门控45%期相重建的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改善作用最为明显。
2016 Vol. 27 (4): 252-256 [摘要] ( 1038 ) HTML (1 KB)  PDF  (0 KB)  ( 198 )
257 静脉药瘾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三维超声回顾性研究
叶富永,梁均强,赖东霞,林晓春
目的:回顾分析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三维超声特征,为静脉药瘾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7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三维超声图像,分析与静脉药瘾史(14例)相关的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情况,及三维超声诊断右心赘生物(22例)的价值。结果:14例静脉药瘾者与56例非静脉药瘾者发病情况比较,前者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9例,后者14例,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查22例经手术证实的右心赘生物,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检查结果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诊断与静脉药瘾史相关的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时,三维超声是二维超声有益的补充。
2016 Vol. 27 (4): 257-259 [摘要] ( 721 ) HTML (1 KB)  PDF  (0 KB)  ( 211 )
260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及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离断的影像学诊断
余正春,马小静,夏 娟,李 菁
目的:探讨多种影像技术对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及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离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2013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后收治7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及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离断的患者,对其超声心动图及CT图像、导管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及CT检查,诊断为Ⅱ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Ho分型法),均合并右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及A型主动脉弓离断(Celoria与Patton分型法)。4例患者行导管检查,3例考虑为阻力型肺动脉高压,放弃手术治疗,余4例均行一期手术矫治。结论:超声心动图结合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手段。手术指征的判断需结合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肺动脉压力及阻力是影响手术时机和预后的关键因素。
2016 Vol. 27 (4): 260-262 [摘要] ( 814 ) HTML (1 KB)  PDF  (0 KB)  ( 192 )
263 肺超声评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价值的研究
唐 菊1,陈文娟1,周梦洁1,刘 雁2,张号绒1,彭颖慧1,杨 柳1
目的:探讨双肺12区肺超声评分法在评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通过高频超声对临床及X线确诊的60例NRDS患儿进行肺部扫查,分析肺超声影像学特点,探讨双肺12区超声B-线评分、经腹超声分级与X线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双肺12区超声评分与X线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771,P<0.01),经腹肺超声分级与X线分级呈正相关(r=0.636,P<0.01)。X线分级多组间超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34,P<0.001),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Ⅲ级与Ⅳ级间超声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肺12区超声评分法优于经腹超声分级,可作为NRDS患儿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观察的一种有效方法,与X线相比更直观、快速、无辐射。
2016 Vol. 27 (4): 263-266 [摘要] ( 818 ) HTML (1 KB)  PDF  (0 KB)  ( 168 )
267 不同侵袭转移特性肝癌模型的18F-FDG和2-18F-乙酸盐联合显像
何婷婷1,王 卉1,徐白萱2,刘 健2,张小军2,田嘉禾2
目的:探讨18F-FDG和2-18F-乙酸盐联合显像在区分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裸鼠模型中的意义。方法:以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QGY7701为研究对象进行体外侵袭实验,判断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大小。通过体外核素摄取实验观察两株肝癌细胞18F-FDG和2-18F-乙酸盐的摄取差异性,并建立皮下荷瘤模型进一步观察两种示踪剂的活体显像特征,绘制感兴趣区(ROI)并计算瘤/非瘤比值。结果:HepG2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大于QGY7701(P<0.05)。HepG2细胞的18F-FDG和2-18F-乙酸盐摄取率均高于QGY7701,其摄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株细胞18F-FDG摄取率与侵袭能力呈正相关(r=0.657,P<0.05)。活体显像中HepG2肿瘤组织的18F-FDG和2-18F-乙酸盐的摄取值亦高于QGY7701,其中18F-FDG的摄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摄取值能够反映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大小;同时18F-FDG Micro-PET显像能够区分两种肝癌模型,提示18F-FDG显像有助于预测肝癌的不同侵袭转移潜能力。
2016 Vol. 27 (4): 267-270 [摘要] ( 848 ) HTML (1 KB)  PDF  (0 KB)  ( 148 )
271 脐尿管癌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徐国萍1,张雪宁1,卢 暄2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脐尿管癌患者的CT资料。结果:原发脐尿管肿瘤14例,其中脐尿管黏液腺癌13例,脐尿管小细胞内分泌癌1例;脐尿管转移癌1例。15例肿瘤均位于脐与膀胱顶部之间脐尿管走行区,14例原发脐尿管肿瘤均表现为囊实性,其中4例脐尿管黏液腺癌内可见点状、斑片状或弧形钙化。脐尿管转移癌表现为实性肿块,并膀胱前壁肿块,邻近膀胱壁及结肠壁增厚。结论:脐尿管癌螺旋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对脐尿管癌的定位、定性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2016 Vol. 27 (4): 271-274 [摘要] ( 1116 ) HTML (1 KB)  PDF  (0 KB)  ( 195 )
275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MRI征象及临床病理分析
张红丽1,徐 亮2,许建铭1,李晓兵1,张继斌1,沈钧康2
目的:探讨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分析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9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患者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并分析MRI表现与病理分级和FIGO分期的相关性。结果:9例病变在MRI上均表现为巨大囊实性肿块,边缘分叶但境界清楚,病灶内部信号不均,根据实性部分所占比例分为3种类型:囊性为主型(2例)、囊实混合型(5例)和实性为主型(2例)。实性成分均表现为多发小囊样结构,内部同时散在骨化、脂肪样信号灶。囊性成分信号多均匀,大部分呈T1WI低T2WI高的液体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内软组织成分显著强化呈网格状,分隔及多囊样结构显示更清楚。MRI分型与病理分级和FIGO分期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和0.216,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病理特征,但与其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
2016 Vol. 27 (4): 275-277 [摘要] ( 1044 ) HTML (1 KB)  PDF  (0 KB)  ( 181 )
278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CT表现
张 鹏,杨军妍,丁世斌,宋继业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及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43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及CT表现。结果:①43例行MRI扫描,检出椎体炎32例,表现为椎体内大片状异常信号影24例,8例椎体边缘小斑片影;椎间盘炎及终板炎10例;2例骶髂关节面异常信号;23例合并有椎旁受累。②19例行CT检查,其中椎体破坏11例,表现为椎体周缘小破坏灶、边角缺如、大片状缺损等,病灶周边增生硬化;椎间盘炎伴膨出8例;合并椎小关节面增生硬化4例,骶髂关节炎1例。③累及单个椎体5例(11.6%),2个及2个以上椎体受累30例(69.8%);腰椎病变32例,以L4、L5椎体发病率最高(53.1%)。结论:布氏杆菌感染致脊柱炎有较为特征的CT及MRI表现,对于侵及椎体的早期病变,MRI检出率优于CT。
2016 Vol. 27 (4): 278-281 [摘要] ( 979 ) HTML (1 KB)  PDF  (0 KB)  ( 190 )
282 胫骨平台内侧髁亮角征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
杨来华1,王 芬1,史涛涛1,刘建岭1,李建瑞2,孙志远2
目的:描述胫骨平台内侧髁亮角征的MRI表现并分析其与内侧半月板-骨软骨复合体(MOCU)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1—5月已行MRI平扫的227例膝关节共209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膝关节显示亮角征,其中51例位于胫骨平台内侧髁的内侧缘,12例位于后缘,7例位于前缘。具有亮角征的患者的年龄((59.75±13.52)岁)大于无亮角征的患者((47.86±15.02)岁)。亮角征对内侧半月板撕裂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91%、83%和76%。亮角征与内侧半月板撕裂及周缘性移位具有相关性(P<0.001)。结论:膝关节胫骨平台内侧髁亮角征与内侧半月板撕裂相关,并认为半月板具有保护其覆盖的胫骨平台功能。
2016 Vol. 27 (4): 282-284 [摘要] ( 931 ) HTML (1 KB)  PDF  (0 KB)  ( 224 )
285 介入超声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于 杰,梁 萍
介入超声学是现代微创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备精准、微创、实时、安全、便捷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众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作为新兴学科,要求从业医师具有集临床、影像、工程、物理、信息于一体的多专业综合知识技能,规范培养具有跨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制定规范化教学内容、设立系统化教学方法、建立标准化培训流程和构建全面一体培养模式等方面探讨了介入超声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6 Vol. 27 (4): 285-287 [摘要] ( 598 ) HTML (1 KB)  PDF  (0 KB)  ( 186 )
       综述
288 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谭艳娟,包凌云
乳腺癌是危害全球妇女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瘤体形态可分为肿块型及非肿块型,其中非肿块型主要见于早期乳腺癌,乳腺影像学检查在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检查、钼靶X线摄影、MRI、CT及PET/CT等乳腺影像技术)的影像表现进行概述。
2016 Vol. 27 (4): 288-290 [摘要] ( 1018 ) HTML (1 KB)  PDF  (0 KB)  ( 181 )
291 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朱绘绘,师明莉
乳腺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肿块良恶性的鉴别对于临床后续治疗至关重要。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BVS)是一项新型乳腺肿瘤超声检查技术,其临床应用价值被逐步证实。本文就其技术优势、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现状及其与其他检查技术的联合应用作一综述。
2016 Vol. 27 (4): 291-293 [摘要] ( 737 ) HTML (1 KB)  PDF  (0 KB)  ( 182 )
293 退行性瓣膜病超声诊疗进展
李震花,张 涛,苏国海
瓣膜退行性变导致的二尖瓣反流主要发生在双侧瓣叶的黏液样变性或弹力纤维缺失造成的二尖瓣脱垂。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这类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心外科医生制定手术方案的影像学基础。本文综述了退行性瓣膜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及治疗,并重点阐述了如何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退行性瓣膜病。
2016 Vol. 27 (4): 293-296 [摘要] ( 557 ) HTML (1 KB)  PDF  (0 KB)  ( 178 )
       短篇论著
297 极速成像技术检测脉搏传导速度早期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研究
张光华1,安 静2,洪林巍1
目的:应用极速成像技术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早期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颈动脉弹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颈动脉无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的EH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计算动脉僵硬度指数β,采用极速成像技术测量颈动脉收缩期开始时PWV(BS)及收缩期结束时PWV(ES),并与68例正常人比较。结果:①EH患者β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余常规超声测量参数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②EH患者BS及ES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S、ES与β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7、0.49)。结论:EH患者颈动脉弹性减低出现早,极速成像技术测量的PWV可以早期准确评价EH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变化。
2016 Vol. 27 (4): 297-299 [摘要] ( 691 ) HTML (1 KB)  PDF  (0 KB)  ( 191 )
       病例报告
300 胃钙化性纤维性肿瘤影像学表现1例
谭克平1,李 严2,李 军1,杨明浩1
2016 Vol. 27 (4): 300-301 [摘要] ( 897 ) HTML (1 KB)  PDF  (0 KB)  ( 241 )
301 胃窦部神经鞘瘤致胃套叠1例
伏红超,程 韬,卢国丰
2016 Vol. 27 (4): 301-302 [摘要] ( 841 ) HTML (1 KB)  PDF  (0 KB)  ( 156 )
302 超声诊断肾细胞癌局部切除术后肾内假性动脉瘤及介入治疗1例
周丽萍,耿文霞,江莉英
2016 Vol. 27 (4): 302-303 [摘要] ( 816 ) HTML (1 KB)  PDF  (0 KB)  ( 197 )
303 卵巢良性Brenner瘤MRI表现1例
邵翠贞
2016 Vol. 27 (4): 303-304 [摘要] ( 720 ) HTML (1 KB)  PDF  (0 KB)  ( 186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