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6年 27卷 8期
刊出日期:2016-08-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533 脑肿瘤患者术前语义、语法任务相关的脑语言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刘泳坚1,黄 飚2,周守国1,冯燕韻3,梁长虹2,张家雄1
目的:观察语言功能区相关的脑肿瘤患者脑语言功能区定位,评价脑肿瘤患者脑语言功能区定位与肿瘤之间的空间关系,评价语言功能区偏侧化优势现象。方法:19例左侧额叶语言相关脑区脑肿瘤患者,行汉语语义、语法句子正确性判断任务,并同时采集fMRI数据。应用SPM8软件行预处理后,对符合要求的受试者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脑平均激活图,并计算偏侧化指数(LI)。结果:对19例脑肿瘤患者的数据处理后,语义、语法判断任务主要激活双侧额中回、双侧额上回、右侧额内侧回、双侧颞上回、左侧颞下回、左侧颞中回、双侧缘上回等脑功能区,发现左额叶和病灶周围的脑功能区激活明显。另外右半球相应镜像脑功能区域亦可见激活,但激活区不明显。计算LI值,LI>0,提示为左侧优势。结论:病灶的占位效应以及生长方式导致脑组织结构重组,使得病灶周围无损害脑区及健侧镜像脑区代偿了部分语言功能。BOLD-fMRI可为语言区的空间定位研究提供可靠的方法,可有效指导临床手术切除肿瘤病灶。
2016 Vol. 27 (8): 533-537 [摘要] ( 894 ) HTML (1 KB)  PDF  (0 KB)  ( 275 )
538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伴发颅内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
何 珍,张继扬,徐 勐,万业达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分析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伴发颅内动脉瘤情况,探讨FTP是否为颅内动脉瘤危险因素。同时对比分析FTP伴发颅内动脉瘤与FTP未伴发颅内动脉瘤的相关临床资料。方法:3名医师复习155例头颅CTA的横断面、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图像,观察FTP是否存在及其分型,同时分析FTP患者与非FTP患者伴发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大小,是否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电话回访FTP患者是否存在吸烟、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病史。总结FTP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分别总结FTP与非FTP患者伴发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FTP与非FTP患者伴发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以及伴发颅内动脉瘤的FTP与未伴发颅内动脉瘤的FTP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方面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FTP是否为颅内动脉瘤危险因素。结果:FTP总体发生率为16.13%(25/155),男性为12.12%(12/99),女性为23.21%(13/56),其发生率无性别差异(P=0.071)。FTP患者伴发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为20%(5/25),全部为女性,非FTP患者伴发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为6.15%(8/135),FTP与非FTP在伴发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8)。FTP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31)。伴发颅内动脉瘤FTP患者与未伴发颅内动脉瘤FTP患者在性别、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年龄和吸烟史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女性FTP患者在同时存在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病史时,其伴发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2016 Vol. 27 (8): 538-542 [摘要] ( 885 ) HTML (1 KB)  PDF  (0 KB)  ( 203 )
543 小涎腺肿瘤的影像学分析#br#
郭俊辰,孙玲玲
目的:探讨小涎腺肿瘤的CT与MRI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涎腺肿瘤的临床及CT、MRI资料。结果:31例小涎腺肿瘤中良性14例,多形性腺瘤多见,多发于腭部,最大径平均值2.3 cm,CT多呈软组织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稍高信号,13例边界清,4例伴有周围骨质压迫吸收,增强呈轻中度强化;恶性肿瘤17例,腺样囊性癌较多,腭部发病率最高,CT多呈混杂中低密度影,T2WI多呈混杂等或稍低信号,少数呈稍高信号,14例边界不清,周围见骨质破坏,增强呈轻至显著不均匀强化。结论:小涎腺肿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与MRI对小涎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016 Vol. 27 (8): 543-546 [摘要] ( 808 ) HTML (1 KB)  PDF  (0 KB)  ( 192 )
547 NOX4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18F-FDG摄取值的相关性研究
李雪娜,尹雅芙,杜补林,李亚明
目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糖代谢的相关性尚不清楚,本研究拟探讨乳腺癌18F-FDG摄取值与NOX4的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资料和方法:本研究入组乳腺癌患者术前行氟-18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 PET)。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病灶病理标本NOX4表达。收集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型和组织学分级病理资料,分析乳腺癌NOX4表达与18F-FDG摄取值(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相关性,及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而纳入研究,共56个乳腺癌灶。病灶SUVmax为4.78±2.96。NOX4表达阳性33例,阴性23例。NOX4表达阳性组SUVmax为6.42±3.23,NOX4表达阴性组SUVmax为3.22±1.57,NOX4表达阳性组的SUVmax高于表达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3,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NOX4表达阳性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χ2=4.52,P<0.05)。NOX4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χ2=2.88,P>0.05)。组织学分级Ⅲ级组的NOX4表达阳性率高于Ⅰ+Ⅱ级组(χ2=6.32,P<0.01)。浸润性导管癌组SUVmax高于小叶癌组(t=2.97,P<0.05)。淋巴结转移组SUVmax高于非转移组(t=2.04,P=0.04)。组织学分级Ⅲ级组SUVmax高于Ⅰ+Ⅱ组(t=-2.5,P<0.05)。结论:乳腺癌NOX4表达水平与18F-FDG摄取值具有相关性;NOX4表达、18F-FDG摄取值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具有相关性。
2016 Vol. 27 (8): 547-550 [摘要] ( 776 ) HTML (1 KB)  PDF  (0 KB)  ( 209 )
551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初发肾病综合征患儿左心室整体应变
何 欢,孙菲菲,任卫东,吴 丹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探讨初发肾病综合征(Initial onset of nephrotic syndrome,INS)患儿左心室心肌应变的特征,并初步分析在不同24 h尿蛋白总量的患儿中上述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42例INS患儿(病例组)和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进行3D-STI检测,获得三维左心室射血分数(Three-dimensional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3D-LVEF)、左心室心肌整体纵向峰值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LVGLS)、左心室圆周峰值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LVGCS)、左心室面积峰值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area strain,LVGAS)、左心室径向峰值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radial strain,LVGRS),采用正态性检验选取合适的统计学方法进行两组间上述参数的比较,并随机抽取病例组中20例INS患儿进行组内及组间的重复性检验,绘制散点图。随后将INS患儿(病例组)按照24 h尿蛋白总量划分为3组,并比较3组内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①病例组LVEF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3D-STI中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LVGAS与LVGLS明显减低(P均<0.01),LVGRS和LVGCS无明显变化。②随机抽取病例组中的20例,经Bland-Altman重复性检验后,得出组间LVGAS、LVGCS、LVGLS、LVGRS的平均差值分别为-0.2、-0.13、0.1及0.2,95%置信区间分别为-2.8%~2.3%、-1.65%~1.29%、-2.1%~2.3%及-3.9%~4.3%;组内LVGAS、LVGCS、LVGLS、LVGRS平均差值分别为0.0、-0.36、-0.4及0.1,95%置信区间分别为-2.9%~2.9%、-2.18%~1.45%、-3.2%~2.4%及-4.4%~4.6%。组内及组间INS病例组应变值有良好的可重复性。③对按照24 h尿蛋白量所划分的3组间的参数进行比较,仅有LVGAS与LVGLS在3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并且随着24 h尿蛋白总量的增加,上述应变值减低。结论:INS患儿左心室整体应变存在明显异常变化;3D-STI技术对于评价其应变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随着24 h尿蛋白量的增加,患儿的左心室整体应变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2016 Vol. 27 (8): 551-556 [摘要] ( 618 ) HTML (1 KB)  PDF  (0 KB)  ( 225 )
557 新型双能CT融合技术对肝癌TACE术后的评估
张大福,李振辉,杨光军,王关顺,廖承德,丁莹莹
目的:探讨改良双能量融合CT图像在肝癌TACE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TACE术后的26例肝癌患者,行肝脏CT常规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做术后评估,其中动脉期行双能扫描。使用两种后处理方法处理动脉期双能数据获得两组图像:A组图像由常规双能线性技术获得,B组图像采用新型双能量融合技术获得。以DSA为金标准,评估两种后处理方法对碘油沉积缺损区和(或)周边区强化病灶(活性区)的显示能力。结果:26例肝癌患者TACE术后复查共检出病灶60个,其中15个病灶DSA无染色,45个病灶DSA有明显肿瘤血管和染色。新型融合技术(B法)对病灶检出的敏感性为93.3%,高于常规融合技术(A法,71.1%)(χ2=8.1,P=0.004);B法的特异性为93.3%,与A法(66.7%)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5,P=0.221)。且B法与DSA的一致性较优(K=0.83,P=0.000)。结论:肝癌TACE术后,新型动脉期双能融合图像技术比常规双能量融合技术能更好显示碘油沉积缺损区和(或)周边区的强化病灶。
2016 Vol. 27 (8): 557-561 [摘要] ( 714 ) HTML (1 KB)  PDF  (0 KB)  ( 240 )
562 3.0T高分辨率MR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
唐 娜,尚乃舰,张红霞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率MR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结直肠外科手术治疗的95例直肠癌病例,术前行MRI检查,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MRI T分期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结果:T分期总诊断正确率为89.5%(85/95),各期诊断正确率分别为T1~T2期90.5%(86/95)、T3期89.5%(85/95)、T4期98.9%(94/95)。MRI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764,P=0.000)。结论:3.0T高分辨率MRI可以较准确的进行术前T分期。
2016 Vol. 27 (8): 562-564 [摘要] ( 777 ) HTML (1 KB)  PDF  (0 KB)  ( 215 )
565 CT诊断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余莹莹,赵艳萍,周 永,文 智
目的:探讨CT诊断早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宫颈癌患者的术前CT资料,分别从淋巴结大小、形态、强化、分布4方面判断淋巴结转移,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78例患者中22例出现淋巴结转移。①淋巴结在长径、短长径比值、形态、边缘、强化表现几方面,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密度差值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有统计学意义的各组表现综合分析结果显示,≥3项CT表现的灵敏度为77.27%,特异度为82.14%。②依据盆腔淋巴结的引流途径将淋巴结分为三站,其中以第二站的转移率最高(分别为11.54%、24.36%、7.69%)。结论:当淋巴结长径≥10 mm、短长径比值≥0.7、形态呈圆形或近似圆形及不规则形、边缘模糊或与周围组织有粘连、不均匀性强化或环形强化时,对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较高。≥3项以上特征,淋巴结的转移可能性较大。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有一定规律。
2016 Vol. 27 (8): 565-569 [摘要] ( 788 ) HTML (1 KB)  PDF  (0 KB)  ( 209 )
570 宫颈鳞癌三维彩色血管定量与病理分级及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张红彬,栗河舟,郝志伟,郭丽亚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血流灌注指标血管指数(Vascularization index,VI)与病理分级及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57例宫颈鳞癌患者,采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 color power angiography,3D-CPA)在术前对癌组织内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将其与病理分级及MVD值进行分析。结果:57例宫颈鳞癌患者VI与MVD呈正相关(r=0.612,P<0.05),术后各病理组织学分级Ⅰ~Ⅲ级与VI、M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增高,VI、MVD亦增高。结论:VI与宫颈鳞癌病理分级及MVD呈正相关,3D-CPA能够在术前对肿瘤血供进行定量分析,为临床医生术前评估宫颈鳞癌分级提供有力证据。
2016 Vol. 27 (8): 570-572 [摘要] ( 902 ) HTML (1 KB)  PDF  (0 KB)  ( 229 )
573 胎儿血管环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
张 静,纪伟英,郑名芳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血管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血管环胎儿的超声图像与随访结果,总结其声像图特点及结局。结果:本组中2例双主动脉弓构成“O”形完全性血管环,5例右位主动脉弓、左位动脉导管、迷走左锁骨下动脉构成“U”形完全性血管环,1例左位主动脉弓、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构成“C”形部分性血管环。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血管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三血管气管切面是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血管环的最重要切面,辅以气管分叉冠状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能够对不同类型血管环进行较准确的诊断。
2016 Vol. 27 (8): 573-575 [摘要] ( 719 ) HTML (1 KB)  PDF  (0 KB)  ( 277 )
576 四维盆底超声评估生产方式及胎次对盆膈裂孔的影响
李载红1,洪 燕1,游 佳1,符小艳1,陈 银1,周俏苗1,冯 雪2
目的:探讨四维盆底超声评估生产方式及胎次对盆膈裂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并于产后42 d至门诊复查的患者102例,分为阴道分娩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两组各自按照胎次分为单产次组和多产次组,同时选择健康成年女性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四维超声分别对产后42 d的女性进行静息状态下、盆腔最大用力(Valsalva)动作状态下盆膈裂孔的测量,观察盆膈裂孔的左右径(LHLR)、前后径(LHAP)、面积(LHA)。结果:①3组研究对象在静息状态下和Valsalva状态下盆膈裂孔的LHAP、LHLR、LH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阴道分娩组的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剖宫产组高于对照组。②静息状态下和Valsalva状态下阴道分娩多胎组的盆膈裂孔的LHAP、LHLR、LHA明显高于单胎组(P<0.05),而剖宫产多胎组的盆膈裂孔的LHAP、LHLR、LHA明显高于单胎组。结论:阴道分娩方式和多胎次分娩对盆底功能损伤较大,产后经四维超声可及时发现盆底功能障碍,对指导临床有重要作用。
2016 Vol. 27 (8): 576-579 [摘要] ( 656 ) HTML (1 KB)  PDF  (0 KB)  ( 260 )
580 多发性骨髓瘤伴蝶鞍斜坡区浆细胞瘤CT及MRI表现(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翁艺菲,戚荣丰,卢光明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伴蝶鞍斜坡区浆细胞瘤浸润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3例蝶鞍斜坡区浆细胞瘤,最终临床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3例患者均行CT及MRI扫描。结果:3例患者CT上均可见蝶鞍斜坡区密度均匀的实性肿块,伴溶骨性破坏。MRI上肿瘤边界清晰,其中2例T1WI表现为均匀等信号,1例呈混杂稍高信号;T2WI上1例呈等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2例术前行增强扫描肿块示明显均匀强化,2例行弥散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伴蝶鞍斜坡区浆细胞瘤较罕见,若仅以神经系统症状就诊,需与好发于该部位的其他肿瘤相鉴别,但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正确诊断能力,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
2016 Vol. 27 (8): 580-583 [摘要] ( 943 ) HTML (1 KB)  PDF  (0 KB)  ( 329 )
584 颅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李 洋,郝大鹏,石祥龙,于俪媛,万光耀,刘吉华,徐文坚
目的:探讨颅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ASPS的CT(n=8)、MRI(n=8)及MR静脉造影(MRV)(n=2)表现。结果:8例ASPS均以推压头皮软组织向外生长为主,向内则与硬脑膜分界不清。CT表现:6例原发性APSP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见不均匀密度肿块,含斑片状残留骨质,边缘示不完整骨性薄壳;2例继发性ASPS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肿块密度较均匀。MRI表现:6例原发性ASPS外观呈“蘑菇征”,呈以等T1、长T2、高DWI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内部可见片状T2WI高信号(n=6)、点条状低信号(n=4)或簇状血管影(n=2),MR增强示明显不均匀强化,并于肿瘤两侧出现“硬膜尾征”;2例继发性ASPS呈卵圆形,呈均匀等T1、等T2信号,明显均匀强化;6例原发性ASPS的ADC值平均为2.19×10-4 mm2/s,2例继发性ASPS的ADC值平均为1.76×10-4 mm2/s。MRV表现:上矢状窦受压,肿块内见大量引流静脉。结论:颅骨ASPS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眼关键词?演  肉瘤,软组织腺泡状;颅骨肿瘤;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2016 Vol. 27 (8): 584-588 [摘要] ( 848 ) HTML (1 KB)  PDF  (0 KB)  ( 240 )
589 CT与核素骨显像诊断SAPHO综合征的对比分析
张 强,次旦旺久,孙洪赞,郭启勇
目的:探讨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综合征(即SAPHO综合征)的CT与核素骨显像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9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CT、核素骨显像影像特征。结果:CT检查前上胸壁受累24例,表现为骨及肋软骨硬化、肥厚, 关节破坏、强直;骶髂关节受累10例,表现为骶髂关节周围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破坏;12例患者脊柱CT检查8例受累,示终板侵蚀、硬化,椎间隙变窄,部分椎体楔形变。99mTc-MDP骨显像表现为受累骨关节处异常放射性浓聚,其中前胸壁受累最常见,约占93.1%(27/29),在胸肋锁骨区表现为“牛头”状放射性核素浓聚,是特征性骨显像表现,骶髂关节受累11例,脊柱受累8例,下颌骨受累1例,长骨受累1例。结论:胸前壁多骨受累是SAPHO综合征主要影像特点,CT扫描准确显示骨质硬化、肥厚、破坏及关节强直。99mTc-MDP骨显像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发现隐匿性病灶,当前胸壁受累出现典型影像表现时,应考虑SAPHO综合征。
2016 Vol. 27 (8): 589-593 [摘要] ( 762 ) HTML (1 KB)  PDF  (0 KB)  ( 171 )
       病例报告
593 睾丸间质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刘启平,陈红燕,龚会凌,孙 琦
2016 Vol. 27 (8): 593-593 [摘要] ( 698 ) HTML (1 KB)  PDF  (0 KB)  ( 203 )
       综述
594 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发病机制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黄明珠,于 兵,张 旭
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仍存在争议,诸多研究手段都被用于在PNE的发病机制中进行探索。近年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已发现PNE患儿存在多个脑区及功能缺陷、神经环路连接和脑网络属性的异常,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我们将能采用更多的技术手段对PNE患儿发病的神经机制进行深入探索。
2016 Vol. 27 (8): 594-596 [摘要] ( 564 ) HTML (1 KB)  PDF  (0 KB)  ( 260 )
       短篇论著
597 口服法MSCT小肠造影联合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肿瘤诊断价值的研究
王东旭,张天宇,冯立民,李广微,丁国旭
目的:研究MSCT小肠造影(MSCTE)联合双气囊小肠镜(DBE)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患者71例,回顾性分析其MSCTE和DBE结果,比较MSCTE、DBE单独及联合诊断小肠肿瘤的检出率。结果:MSCTE与DBE联合诊断小肠肿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一种检查手段(P<0.05)。结论:MSCTE联合DBE可提高小肠肿瘤的检出率。
2016 Vol. 27 (8): 597-600 [摘要] ( 682 ) HTML (1 KB)  PDF  (0 KB)  ( 238 )
600 点对点软阅读在肋骨细微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姚红霞,段前深
目的:探讨64排CT后处理工作站点对点软阅读在肋骨细微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ACS断面阅片和后处理工作站点对点软阅读两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胸片诊断可疑或无明确骨折但有明确局部压痛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读片方式诊断肋骨细微骨折的差异。结果:采用PACS断面阅片诊断完全骨折无明显错位有52处,不完全骨折有34处,共86处;采用后处理工作站点对点软阅读诊断完全骨折无明显错位57处,不完全骨折有40处,共97处。PACS断面阅片漏诊39处,误诊27处;后处理工作站点对点软阅读漏诊2处,误诊1处。结论:后处理工作站点对点软阅读在诊断肋骨细微骨折中有重要的价值。
2016 Vol. 27 (8): 600-602 [摘要] ( 675 ) HTML (1 KB)  PDF  (0 KB)  ( 210 )
602 阴道病变的MRI诊断价值
赵绘萍,蒋高民
目的:探讨阴道病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阴道病变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8例阴道病变,均能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3例会阴切口疤痕子宫内膜移位症,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3例宫颈癌术后再发阴道癌,阴道壁明显增厚,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2例阴道壁囊肿,T1WI呈低及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楚,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对于阴道病变,MRI不但能准确定位,还能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是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2016 Vol. 27 (8): 602-604 [摘要] ( 682 ) HTML (1 KB)  PDF  (0 KB)  ( 192 )
       病例报告
605 超声造影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合并肾动脉主干栓塞形成1例
张婉君,何岩莉,陈安萌
2016 Vol. 27 (8): 605-606 [摘要] ( 672 ) HTML (1 KB)  PDF  (0 KB)  ( 220 )
606 膀胱肉瘤样癌1例并文献复习体会
张 浪,张学花,张 娟,翟昭华
2016 Vol. 27 (8): 606-607 [摘要] ( 656 ) HTML (1 KB)  PDF  (0 KB)  ( 264 )
607 超声诊断节育器异位膀胱合并结石形成1例
张鑫鑫,鞠 浩,李士星,时 博,张 尧,冯 舒
2016 Vol. 27 (8): 607-608 [摘要] ( 770 ) HTML (1 KB)  PDF  (0 KB)  ( 209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